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范围

合集下载

心肌酶谱危急值范围

心肌酶谱危急值范围

心肌酶谱危急值范围
心肌酶谱的危急值范围因具体指标和单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肌酸激酶(CK)的正常参考范围是男性38~174U/L,女性26~140U/L。

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正常参考范围是小于0.04ng/ml。

如果这些指标超过正常参考范围的1.5倍,一般属于危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进一步评估,查明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这可能代表心肌损伤比较严重,可能会危及生命。

此外,也有资料显示,心肌酶谱的危急值范围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大于30U/L,乳酸脱氢酶(LDH)大于500U/L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仅供参考,具体应结合临床医生建议进行判断。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I)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I)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I)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I)介绍:CK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CK-BB,CK-MM,CK-MB三种同工酶,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CK-Mt。

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等器官,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和心肌,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而CK-BB极少。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I)正常值:(1)电泳法:占肌酸激酶:CK-MB<0.05 (CK-MB<5%);CK-MM>0.94~0.96 (CK-MM>94%~96%);CK-BB无或痕量 (CK-BB无或痕量)。

(2)酶速率法(37℃):CK-MB:0~18U/L;CK-MM:0~18U/L;CK-BB:0U/L。

(注: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I)临床意义:升高:急性心肌梗死(CK-MB>0.03,可达0.12~0.38) ,亦可见于肌营养不良,恶性肿瘤。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慢性醇中毒、手术后恢复期肌肉痉挛、心脏复苏后、休克、破伤风、骨骼肌损伤等同工酶分析只发现有CK-MM型,无DK-MB型、也检健康搜索不出CK-BB型药物注射(氯丙嗪、苯巴比妥、青霉素、利血平苯妥英钠、肾上腺素、多粘菌素B)肌肉损伤可检出CK-MM型。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I)注意事项:1、在抽血前应静坐一会儿,有肌肉损伤、骨折时避免检查。

2、CK-MB在心肌梗死发生的3~4小时内开始升高,12~36小时内达高峰,发病3~5天后恢复。

3、肌肉创伤或肌肉注射仅见于CK-MB升高。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I)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

新生儿心肌酶标准值范围

新生儿心肌酶标准值范围

新生儿心肌酶标准值范围
新生儿心肌酶标准值范围是指新生儿心肌酶测量结果的正常范围。

心肌酶是一种特殊的酶,它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或死亡时,心肌酶会进入血液中。

因此,心肌酶的测量可以用于评估心肌细胞是否损伤或死亡。

对于新生儿,由于他们的心肌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新生儿心肌酶标准值范围与成人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心肌酶的标准值范围是比较宽的,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心肌组织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自然的损伤和修复,因此正常范围也会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新生儿心肌酶测量的正常范围如下:
1. 肌酸激酶(CK):正常值为60-600 U/L。

2.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正常值为0-22 U/L。

3. 肌红蛋白(myoglobin):正常值为30-90 ng/m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也可能不同,因此具体的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区别。

如果存在任何不寻常的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肌酸激酶同工酶范围

肌酸激酶同工酶范围

肌酸激酶同工酶范围
肌酸激酶同工酶(CK isoenzymes)是肌酸激酶(CK)的四种异构体,包括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酸激酶L(CK-L)同工酶、肌酸激酶M(CK-M)同工酶和肌酸激酶N(CK-N)同工酶。

它们的正常参考范围因实验室方法和设备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一般来说:
1. 肌酸激酶MB同工酶:正常参考范围约为0.4~1.8 ng/mL。

2. 肌酸激酶L同工酶:正常参考范围约为0~0.6 ng/mL。

3. 肌酸激酶M同工酶:正常参考范围约为1.0~2.8 ng/mL。

4. 肌酸激酶N同工酶:正常参考范围约为0~0.2 ng/mL。

请注意,这些正常参考范围仅供参考,具体的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解读。

如果检测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生化心肌酶谱结果

生化心肌酶谱结果

生化心肌酶谱(也称为心肌酶学检查)是用于检测心肌损伤的一组生化指标。

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心肌肌钙蛋白(cTn)等指标。

它们在心肌细胞受损或坏死时会释放到血液中,用于诊断和评估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病。

心肌酶谱结果的解释通常会包括这些指标的测量值和参考范围。

具体结果的解释会根据每个指标的测量值和患者的临床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情况下,心肌酶谱异常升高可能是心肌损伤的指示,而正常范围内的结果则通常表示心肌功能正常。

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心肌酶谱指标及其可能的解释:
肌酸激酶(CK):正常范围通常为50-200 U/L。

升高可能与心肌损伤、骨骼肌疾病或其他器官损伤有关。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范围通常为0-25 U/L。

升高可能表示心肌损伤,尤其是心肌梗死。

肌红蛋白(Myo):正常范围通常为0-5 ng/mL。

升高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

心肌肌钙蛋白(cTn):正常范围通常为0-0.03 ng/mL。

升高可能表示心肌损伤,是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指标。

心肌酶标准值

心肌酶标准值

心肌酶标准值心肌酶是一类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酶,通常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脏疾病。

心肌酶标准值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心肌酶在血液中的浓度范围。

了解心肌酶的标准值对于评估心脏健康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心肌酶的标准值及其相关知识。

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等。

这些酶在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它们的浓度来判断心肌是否受损。

一般来说,心肌酶的标准值是指在健康人群中的正常范围。

不同的实验室和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情况下,心肌酶的标准值范围如下:1. 肌酸激酶(CK),男性 55-170 U/L,女性 30-135 U/L。

2.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4 U/L。

3. 乳酸脱氢酶(LDH),120-250 U/L。

4. 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0-0.04 ng/m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性别、体质等因素都会对心肌酶的标准值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心肌酶检测时,应该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仅仅依靠标准值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心肌酶的升高往往意味着心肌细胞受损。

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梗死,但也可能是其他心脏疾病或非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肌损伤。

因此,当心肌酶超出标准值范围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心肌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程度。

此外,一些药物、肌肉损伤、手术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心肌酶升高,因此在进行心肌酶检测时,也需要告知医生相关的用药史和病史,以免造成误诊。

总之,心肌酶标准值是评估心脏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心肌酶的标准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对于及时发现心肌损伤、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心肌酶检测时,应该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小儿心肌酶谱正常值

小儿心肌酶谱正常值

小儿心肌酶谱正常值概述:心肌酶谱是指心肌细胞在各种疾病状态下释放的不同酶的种类和含量的指标体系。

其中包括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K)、CKMB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等不同酶类。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儿心肌酶谱的正常值。

正常值列表:1. CK:2-169单位/升2. CKMB同工酶: 小于24单位/升3. 肌红蛋白: 0-90毫微克/升4. LDH: 110-295单位/升详细解读:1. CK:CK(Creatine Kinase)即肌酸激酶,是制备肌肉 ATP 的酶之一,同时也是心肌和脑组织中最主要的酶之一。

正常值为2-169单位/升,超过此范围则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病变。

2. CKMB同工酶:CKMB同工酶是指肌酸激酶同工酶中的心肌型同工酶。

它是所有CK酶中最早释放的特异性心肌介质。

正常范围小于24单位/升,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心肌病变的可能性。

3. 肌红蛋白:肌红蛋白(Myoglobin)是一种肌肉蛋白质,存在于心肌、横纹肌和平滑肌细胞中。

正常值为0-90毫微克/升,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心肌细胞受损。

4. LDH:LDH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的英文缩写,是人体细胞中存在的一种酶。

它存在于很多组织内,包括心肌、肝细胞、红细胞等。

正常范围为110-295单位/升,本指标灵敏度较低,不能单独用来判断心肌病变,其结果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结论:对于小儿心肌酶谱的正常值范围,应注意以实验室标准为准,并结合病人具体的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检测结果不正常,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病变,尽早治疗,以避免心脏不良后果的发生。

心肌酶标准值

心肌酶标准值

心肌酶标准值心肌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在临床上,心肌酶的检测对于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而了解心肌酶的标准值对于我们正确解读检测结果、及时发现心脏问题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心肌酶的标准值及其相关知识。

一、心肌酶的种类。

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等。

这些酶在心肌细胞受损后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其浓度来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

二、心肌酶的标准值。

1. 肌酸激酶(CK):成人男性,24-195U/L。

成人女性,24-170U/L。

2.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1,0-5ng/ml。

CK-MB2,0-5ng/ml。

CK-MB3,0-5ng/ml。

CK-MB总量,0-25ng/ml。

3. 心肌肌钙蛋白(cTnI、cTnT):cTnI,0-0.04ng/ml。

cTnT,0-0.1ng/ml。

以上数值仅供参考,不同实验室和不同仪器所得的正常值可能有所不同,具体还应以医院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为准。

三、心肌酶标准值的意义。

心肌酶的标准值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群的心肌酶浓度范围。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心肌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浓度升高。

因此,当心肌酶的浓度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心肌受损。

四、心肌酶异常的可能原因。

1.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肌酶浓度升高的最常见原因,因为心肌梗死会导致大量心肌细胞死亡,释放大量心肌酶。

2. 心肌炎,心肌炎也会导致心肌酶浓度升高,因为心肌细胞受到炎症的影响而受损。

3. 心肌损伤,其他原因如外伤、手术等也可能导致心肌酶浓度升高。

五、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检测对于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心肌损伤,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疗效。

六、结语。

心肌酶标准值的了解对于我们正确解读心肌酶检测结果非常重要。

肌酸激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肌酸激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参考值:男24~195U/L 女24~170U/L CK水平在人群中不是正态分布,受到性别、年龄、种族、生理状态的影响。

男性因为肌肉容量大,血清CK活性要高于女性。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骨骼肌受到损伤和短暂的缺氧可引起CK释放,故血清CK水平约为成人的2~3倍;出生后7个月可降至成年人水平。

儿童和成人的血清CK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女性的平均CK值在最初20年中会呈下降趋势,以后变化不大,而男性的平均CK值在15~20岁会出现生理性的高峰,其他时间变化不大。

老人和长期卧床者由于肌肉容量减低也可能低于成人水平。

在不同种族之间,白人的CK活性通常为黑人的2/3.故在确定参考值时应注意不同"正常人群"的情况。

临床意义: 1.当发生AMI时,CK活性在3~8小时升高,血中半寿期约为l5小时,峰值在10~36小时之间,3~4天后回复至正常水平。

AMI时CK 升高一般为的数倍,很少超过的30倍。

2.如果在AMI后及时进行了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梗塞区心肌细胞中的CK就会被冲洗出来,导致CK成倍增加,使达峰时间提前。

故CK测定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后是否出现。

但总CK活性测定仅有中度敏感,不能检出很早期的。

如在发病4小时内CK即达峰值,提示冠状动脉再通的能力为40%~60%。

3.施行心律转复、心导管和无并发症的冠状动脉成形术等均会引起CK值的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心脏插管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在导致CK总活性升高的同时,可以引起CK-MM 同工酶的升高,但CK-MB同工酶的活性上升并不明显。

4.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后都将导致CK活性的增高,且增高的幅度与肌肉的损伤范围的大小以及手术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

心肌炎时CK可轻度增高。

5.生理性增高人体在运动后将导致CK活性明显增高,运动越剧烈,时间越长,则CK活性上升的幅度越大,通常在运动后l2~20小时达到峰值,并维持36~48小时。

一般而言,对于较少运动的人,运动时间越长、幅度越剧烈,则CK上升的幅度越高;而对于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则CK在同等条件下增高的幅度有限;也有报道,怀孕妇女通常在14~26周时出现CK活性降低,而后又逐渐增高,分娩时CK升高。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一、酶学标志物(一)肌酸激酶(CK1. 概述:人体三种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中都含有大量CK CK在骨骼肌、心肌、脑组织大量存在,常用于这些疾病的诊断。

2. 参考值:采用连续监测法。

男:80〜200U/L女:60〜140U/L3. 临床意义:(1)当发生AMI时,CK活性在3〜8h升高,血中半常水平。

AMI时CK升高一般为参考值的数倍,但很少超过30倍。

(2)若AMI后及时讲行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则CK 活性成倍增加,达峰时间提前。

如在发病4h内CK即达峰值,提示冠状动脉再通的能力为40%〜60%(3)施行心律转复、心导管和无并发症的冠状动脉成形术等均会引起CK值的升高。

(4)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后都将导致CK活性的增高,且增高的幅度与肌肉的损伤范围的大小以及手术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

心肌炎时CK可轻度增高。

(5)生理性增高:运动后12〜20h达到峰值,并维持36〜48h。

(6)各种肌肉损伤(如挫伤、手术、肌肉注射、癫痫发作)和疾病(如多发性肌炎、肌炎、横纹肌溶解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减低出现黏液性水肿)时,CK极度升高。

(7)在急性脑外伤、恶性肿瘤时CK也可增高。

(8)长期卧床,CK可有下降。

4. 注意事项:(1) AMI诊断时注意CK-MB与CK的时效性。

24h CK 测定意义最大,如小于参考值上限,可排除AMI。

(2)血清、血浆、脑脊液以及羊水等均可作为CK 分析的标本。

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

(3) CK测定过程中,主要的干扰物质是腺苷酸激酶(AK 以及肌激酶,它们在红细胞中含量尤为丰富,可导致结果偏高,故标本应避免溶血。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1. 概述:CK-BB( CK1 :主要存于脑组织(1)诊断AMI最有价值酶学生化指标CK-MB(CK2 :主要存于心肌CK-M(CK3 :主要存于骨骼肌组织此外在线粒体中还存在一种同工酶(CK-MiMi)。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法在正常范围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法在正常范围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法在正常范围引言:肌酸激酶同工酶(CK)是一种关键酶,参与细胞中的肌酸磷酸化过程。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用来评估人体肌肉和心肌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法的原理、正常范围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原理: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法通过测量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质量来评估肌肉和心肌的损伤程度。

该方法基于肌酸激酶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通常将其分为三个亚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M型(肌肉组织中最常见的亚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心肌组织中主要存在的亚型)和肌酸激酶同工酶BB型(脑组织中主要存在的亚型)。

通过测量这三个亚型的质量比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肌肉或心肌损伤。

二、正常范围: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法的正常范围是指在健康人群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质量比例处于正常水平。

具体来说,正常人体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亚型比例为MM型约97%、MB型约2%和BB型约1%。

三、临床应用: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以下情况的诊断和监测:1. 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梗死是心肌组织坏死的结果,会导致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的释放增加。

通过检测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的浓度变化,可以早期诊断心肌梗死并进行及时治疗。

2. 肌肉损伤的监测:剧烈运动或外伤等情况会导致肌肉损伤,进而导致肌酸激酶同工酶MM型的释放增加。

通过检测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M型的浓度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肌肉损伤并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治疗。

3. 肌无力的评估: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导障碍性疾病,会导致肌酸激酶同工酶BB型的释放增加。

通过检测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BB型的浓度变化,可以评估肌无力的病情进展。

4. 肌肉疾病的监测:某些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和肌无力症等,会导致肌酸激酶同工酶MM型的释放增加。

通过检测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M型的浓度变化,可以监测肌肉疾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结论: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法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评估肌肉和心肌的健康状况。

肌酸激酶诊断标准

肌酸激酶诊断标准

肌酸激酶诊断标准
肌酸激酶(CK)是用于诊断肌肉疾病和心肌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正常参考值因不同的医院和测量方法而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男性正常值为50-310U/L,女性正常值为40-200U/L。

肌酸激酶的测定主要用于诊断骨骼肌疾病和心肌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肌肉损伤等。

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中,肌酸激酶的增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在心肌梗死后2-4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到高峰,2-4天恢复到正常水平。

肌酸激酶的增高还可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心肌炎、肌肉损伤或手术后、脑血管疾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肺梗塞等。

需要注意的是,肌酸激酶的测量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检查前一天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吸烟和饮酒。

其次,肌酸激酶测量需要空腹抽血,采血前需要保持12小时的禁食状态。

最后,采血前受检者要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

在解读肌酸激酶的测定结果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肌酸激酶值高于正常范围,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024肌酸激酶升高的意义要点(全文)

2024肌酸激酶升高的意义要点(全文)

2024肌酸激酶升高的意义要点(全文)肌酸激酶(C reatinekinase,CK)分布全身各器官与组织,是人体能量代谢中一类重要的酶。

CK由两种亚基组成,即M亚基(肌型)与B亚基(脑型)。

CK分布千全身各组织,主要存在千骨骼肌(MM型)、心肌(MB型)和脑(BB型)的细胞质中。

正常情况下,CK存在千胞质和线粒体中,只有极少益的CK透过细胞膜,因此血清肌酸激酶(serumcreatinekinase,sCK)水平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低且相对稳定。

一般情况下,健康人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主要为CK-MM,占sCK的97%~100%。

男性sCK水平较女性高,黑人较其他种族人群sCK水平高。

sCK水平轻度增加可由运动引发,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肌酸激酶升高真的是心梗或心肌炎吗?其实不是的,肌酸激酶超标只是一种“危险提示",并非一定是真的得了心脏病哦!影响肌酸激酶指标的因素非常多,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生理性意义:1、运动:人体在运动后会导致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运动越剧烈,升高时间越长,通常在运动后12-20小时达到峰值,并维持36-48小时。

对于平时运动较少,突然剧烈运动的人,这种变化更为明显;2、怀孕:部分怀孕的女性在14-26周时可出现肌酸激酶的活性降低,随后其水平逐渐升高,在分挽时也会升高。

病理性意义:1、肌肉损伤:当受外伤,比如车祸造成肌肉挤压时,会引起肌酸激酶升高,在肌肉剧烈收缩和痉挛,比如癫痛发作时,也会损伤肌肉而导致肌酸激酶升高;2、心肌受损:肌酸激酶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伤程度基本一致,心肌受损后2-4小时肌酸激酶开始上升,12-48小时达高峰,2-4天恢复正常。

在评价心肌受损、坏死时不仅需检测肌酸激酶,还要检测心肌特异性更高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这二者如果同时升高,常提示肌酸激酶升高来源千心肌,是由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等疾病引起;3、药物副作用:在使用某些药物,比如他汀类药物时,可能由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起肌酸激酶升高;4、其他意义:出现感冒、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肌炎、脑梗死时,也会导致肌酸激酶升高。

乳酸脱氢酶261 肌酸酶同功酶37 羟丁酸脱氢酶192

乳酸脱氢酶261 肌酸酶同功酶37 羟丁酸脱氢酶192

乳酸脱氢酶261 肌酸酶同功酶37 羟丁酸脱氢酶192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都是心肌酶谱中的指标,用于检测心肌损伤。

以下是这些指标的详细介绍:
1. 乳酸脱氢酶(LDH):LDH 是一种存在于多个组织中的酶,包括心脏、肝脏、肾脏、肌肉等。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LDH 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

正常情况下,血清 LDH 的参考范围为 100-300 U/L。

你的 LDH 结果为 261 U/L,处于正常范围内。

2.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K-MB 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

正常情况下,血清 CK-MB 的参考范围为0-25 U/L。

你的 CK-MB 结果为 37 U/L,略高于正常范围,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3. 羟丁酸脱氢酶(HBDH):HBDH 是一种参与能量代谢的酶,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脏和肾脏等组织中。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HBDH 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

正常情况下,血清 HBDH 的参考范围为 72-182 U/L。

你的 HBDH 结果为 192 U/L,处于正常范围内。

这些酶的水平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心肌损伤,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剧烈运动、肌肉损伤、炎症等。

因此,对于心肌酶谱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心电图等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其他潜在的疾病。

心肌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
泛用于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发病0.5~2小时即可升高,5~12小时达
高峰,18~30小时可恢复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
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以心肌、骨骼肌 和肾脏含量最丰富
AMI时6~10小时升高,2~3天达高峰,1~2周恢复 参考值:120~250U/L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1(H4),LD2(H3M),LD3(H2M2),LD4(HM3),LD5(M4)
肌酸激酶同工酶:骨骼肌型:CK-MM;心肌 型:CK-MB;其他组织:CK-BB
CK-MB的诊断标准:
一次性升高超过参考值上限,或超过总CK的3%
发病后3~8小时升高,9~30小时达高峰,48~72小 时恢复
总CK不升高,但CK-MB异常,呈动态曲线,提示 新鲜心肌梗死或散在梗死
持续48不下降,或病程中又升高,提示梗塞范围 扩大或再次梗死
心肌标志物
肌酸激酶(CK)
主要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 参考值:男性50~310U/L,女性40~200U/L,分娩、运动后CK明
显增高(新生儿CK可升高) 发病3~8小时明显增高,10~36小时达到峰值,3~4天恢复 增高意义:AMI、心肌炎和肌肉疾病、溶栓治疗
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对AMI早期诊断灵敏度高于总CK,阳性检出 率高达100%,且具有高度特异性
高峰时间与预后有关系
心肌肌钙蛋白T(cTnT)
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 绝大多数以复合物形式存在于细丝上,
6%~8%以游离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胞 质中 cTnT是诊断AMI的确定性标志物,发 病后3~6小时升高,10~24小时达高峰, 10~15天恢复 判断微小心肌损伤 预测血液透析病P酶活性,使肌 肉松弛,防止肌纤维收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范围
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范围是多少?肌酸激酶同工酶(CK isoenzyme)别名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是否损伤的一个指标,慢性肌酸激酶升高称为高肌酸激酶血症,但偶尔也见于正常人。

下面为您介绍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范围,看看吧。

一、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基本形式:
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

MM 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

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根据已经测定的兔、人、鸡、鼠肌酸激酶的一级结构,M型亚基由38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43kDa左右,分子内有8个巯基,但无二硫键。

大熊猫肌肉型肌酸激酶也是二聚体酶,每个亚基由3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42 KDa。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正常值:
1、电泳法:占肌酸激酶CK-MB0.94~0.96 (CK-MM>94%~96%) CK-BB 无或痕量(CK-BB无或痕量)。

2、酶速率法(37℃) CK-MB:0~18U/L CK-MM:0~18U/L CK-BB:0U/L。

三、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的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CK-MB>0.03,可达0.12~0.38)、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慢性醇中毒、手术后恢复期肌肉痉挛、心脏复苏后、休克、破伤风、骨骼肌损伤等同工酶分析只发现有CK-MM型,无CK-MB型、也检不出CK-BB型。

药物注射(氯丙嗪、苯巴比妥、青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