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道德内在于人,是人们的自我肯定、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3、德性论的缺陷
(1)德性论避而不谈责任和权利问题。
(2)分析行为的道德性质仅仅根据对人的 品质的评价,显然是不充分的。
(3)伦理学的重要任务似乎应当是处理基 本生活领域的事情,而非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定。 目的论由于对以下两个问题的 不同回答,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1)什么是要予以最大实现的善或价 值的性质?
目的论者对什么是善或恶有不同的 看法 。答案一般包括:快乐、幸福、 知识、爱情、权利、健康、智慧、勇敢、 漂亮、权力、财富、真理、自由、友谊、 安全、成功、地位、征服、自我实现、 反省、慈爱之情、各种品质特征等等。 但目的论一般都根据能否使善最大限度 的超过恶来确定什么是正当的或尽义务 的。
1、义务论的内涵
某一行为的善恶性质或对该行为正当与否的
判断,不取决于该行为是否带来或可能带来怎样 的实质性价值或效果,而取决于该行为是否符合 某一相应的普遍道德规则,是否体现了一种绝对 的义务性质,或者说,是否出自行为者纯真善良 的行为动机。
当一个行为符合某一超越性的(非功利的)
义务所要求的规则时,即使其效果差强人意,该 行为也是正确的。当一个行为包含着严重的道德 上的背离时,即使产生了好的效果,该行为也是 错误的。
义务论关注的不是行为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效 果,而是行为在道德上属于什么性质。
正当是优先于“好”的,是不依赖于“好”
来确定的。
(1)义务论的终极原则
义务论者所确定的终极 义务原则或最终道德标准有: 神圣命令,行为的本性,理 性,直觉,人的尊严,历史 的进展,社会契约等等。
(2)义务论的形式分类
行为义务论认为,在任何既定情况下,个 人无需借助规则而直接领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 一事当前时,只有个人的直觉和良心才能使我 们觉察到什么是人们应该做的。
作为有尊严的文明人,人是有理性 的,理性是普遍必然的。理性使人选择 了道德的行为方式。正是道德,使人真 正成为目的,获得其独特的价值和尊严。 道德——也唯有道德——见证人的本体 自由。
3、义务论的缺陷
(1)我们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某一道 德规范或伦理原则的充分合理,在实际生 活中也常常遇到茫然失据的情况。
总之,无论中西,道德一词都是社 会人伦秩序与个体品德修养二者的统一, 都包括规范准则、风俗习惯、品质修养、 善恶评价等含义。
(二)伦理概念 “伦理”一词,最早出现在 《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 也。”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对“伦理” 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解释。 郑玄:“伦,犹类也;理,犹 分也。” 许慎:“伦,从人,辈也,明 道也;理,从玉,治玉也。”
(2)道义论更像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 的设想,而不是一种实际有效的道德理论。 道德义务本身并不具有独立自足的和持久 有效的规范力量。
(3)义务论隐晦地诉诸效果。
(4)义务论不是一个统一的、连贯的、 成体系的理论系统。
(三)德性论
德性论(virtue ethics)是指以个人内 在德性完成或完善为基本价值(善与恶、 正当与不当)尺度或评价标准的道德观念 体系。
(三)道德与伦理的区别
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 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 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 性意味。
2. 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 道德的核心是善。
3.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 具有独特性。
4.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 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
三、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类型 (一)目的论 (二)义务论 (三)德性论
伦理学的分类
伦理学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从伦理学发展史来看,先后出现 了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元伦理 学和应用伦理学四个分支;另一种则 从规范与非规范区分为规范伦理学和 非规范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广义的规范伦理学是相对于非规范 伦理学(指描述伦理学和元伦理学)而 言的,包括一般的规范伦理学原理和应 用伦理学(applied ethics)。
狭义的规范伦理也有两种理解:一 种观点认为主要包括目的论、义务论和 德性论;另一种则认为包括规范、信念 和美德伦理三个部分。
规范伦理学关注正确与错误、正当
与不正当、善与恶的标准及其证明和应
用问题,并提出一系列道德原则和规范,
以指导人类的行为、品性、生活方式和 社会制度。
规范伦理学以人的行为和品行作为 判断标准,它主要包括目的论、义务论
(一)道德概念
“道”最初的含义是四通八达的路, 后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或规律,引申为 做人做事应该遵循的原则、规范和途径。
“德”最初的字形是表示直立行走而 前视之义,意即把心思放正。
东汉刘熙说:“德者,得也,得事宜 也。” 许慎说:“得,外得于人,内得 于己。”
“morality”(道德)一词起源于拉 丁文“mores”。“Mores”(风俗)是 拉丁文“mos”(习俗,性格)的复数,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从“mores”一词创 造了一个形容词“moralis”,后来英文 的“morality”沿袭了这一含义。
功利主义:最根本的目的是最普遍的善。
一个行为或准则是正当的,它对整个人类来说, 它所组成的善至少超过恶,反之则是不正当的。 功利主义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基本原则。
功利主义又可以区分为以下两种:
行为功利主义简单地直接援引功利原则来 确证行为。一个人在决定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 应直接考虑它的全部后果。
第一章 导 论
本章教学要点: 1.道德与伦理及其区别。 2.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3.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类型。
本章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伦理学 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三、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类型 四、学习伦理学的方法和意义
一、什么是伦理学?
(一)道德概念 (二)伦理概念 (三)道德与伦理的区别 (四)道德的定义
“ethic” ( 伦 理 ) 源 自 希 腊 文 的 “ ethos” 。 最 初 只 表 示 一群人所共居的地方,公元前三 世纪,亚里士多德对伦理问题进 行了有史以来最为系统的研究, 创立了伦理学专门学科,并留下 了《尼各马科伦理学》等伦理学 专著。
总之,“伦理”一词,原 指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而又和 谐有序的辈分关系,后来进一 步发展演化,泛指人与人之间 以道德手段调节的种种关系, 以及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 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范。
(5)目的论取消了道德判断或道 德评价的独立性和可能性。目的论是 用某种外在的、非道德的标准来判断 道德行为的内在价值属性 。
(6)目的论容易走向道德相对主 义。因为人的行为目的常常与人的主 观欲望和需求直接纠缠在一起。
(二)义务论
义务论或道义论(deontology) 是一种认为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准则 的正当性并不由行为的功利后果或 期望的功利后果决定,而由它自身 固有特点和内在价值决定的伦理学 理论。
(2)什么是所主张的善的聚集点?
这里是指理论所主张的是什么人或集团的 善?最大的加以实现的善是为了谁的利益?
由于对以上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目的论 区分为伦理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
伦理利己主义:在可能的选择中,一个
行为或其准则是正当的,当且仅当对选择者来 说,它在长期内所促成的善至少超过恶,反之 则是不正当的。伦理利己主义者并不一定是日 常生活意义上的利己主义者或自私自利的人。 利己主义无法成为一个我们据以进行道德判断 的普遍原则。
(2)从长远看,行善更符合一个人的自身利益。 基于自身利益,我们完全能够证明,行善一般要比 作恶好,创造好的世界一般要比创造坏的好。
(3)这是文化传统的需要。每个个体从懂事起, 家庭、学校和社会就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向其 灌输道德,使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把历代承袭的道 德规范视为“天经地义”的东西而予以信奉和遵循。
第一,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体现 了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矛盾特殊性。
第二,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研 究和解决其他一切伦理问题的前提和基 础。
第三,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贯穿 于伦理思想发展的始终。
(三)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 基本内容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经济利益 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是 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问题。
规则功利主义认为,一个人在决定某一行 为是否正确时,应根据某些已得到证明的道德 规则,而这些道德规则能否得到证明,要看它 是否导致人们的最大福利。
2、目的论的论证
(1)这是人作为类存在的共同要求。人作为类 的存在物,显然有许多共同的需求、愿望和目的。 这一切既是自己所需要的,也是他人和社会所需要 的。为了满足和调节这些需要,人们除了确立法律 规范外,还需要确立更普遍、更有渗透力的行为规 范,这就是道德。
(3)美德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或渴望具有的 一种气质和习惯。
2、德性论的论证
(1)中国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的主导伦理 体系是人类文明史上两个最为成熟的美德伦理 谱系。
(2)麦金太尔提出现代伦理的任务在于告 诉人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生活目的,并为实现一 种善的生活而培植良好德性。
(3)在德性论看来,道德及其产生并不存 在是否“为人”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人的生活 所固有的价值尺度。
(一)目的论
目的论(teleology)是一种以 道德行为的目的性意义和可能产 生的或已经产生的实质性价值 (效果)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伦 理学理论。
1、目的论的内涵
在道德正当性问题上,目的论 强调行为结果的善性或价值,把对 行为结果的好坏评价作为道德正当 性的依据。这样,“好”就是优先 于正当的,正当依赖于“好”来确
有许多美德或品质是人们普遍认可的。 如礼貌、善良、宽容、谦逊、虚心、忠诚、 公正、同情、友爱、仁慈、慷慨、怜悯、 感恩、自重、羞耻、勇敢、坚韧、节制、 负责任、关心别人、平等待人、有献身精 神等。
1、德性论的内涵
(1)德性论是基于人的品质做出的判断。
(2)我们通常总是要对一个人是好人还是 坏人作出判断,要对一个人的品质特征作出判 断,要对他履行行为的“意愿性” (willingness)作出判断。我们判断一个行为 者的道德价值,不仅仅在于他履行了义务或他 的行为产生了善的效果,还在于他是否具有某 些美德或品质。
3、目的论的缺陷wenku.baidu.com
(1)目的论过于强调善的聚合,而 忽视或者牺牲了善的分配。在努力为最 大多数人创造最大好处的过程中,有时 候可能对少数人作出极不道德的事情来。
(2)目的并不能证明手段。
(3)目的论不能解释真正的伦理感 情赋予一些特殊行为的绝对重要性。
(4)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我们的 行为将具有怎样的长远影响或结果。
(一)伦理学基本问题的争论
有学者认为善与恶的矛盾问题是伦 理学的基本问题;
有学者认为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 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有学者认为应有与实有的关系问题 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道德与利益 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二)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 理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规则义务论认为,各类行为之所以是正确 的或错误的,是因为它们符合或违背了一项或 多项原则或规则。规则义务论中,设想只有一 个最高原则的叫做一元论规则义务论,设想有 许多原则的叫做多元论规则义务论。
相比于行为义务论,规则义务论得到了更 多的支持。
2、义务论的论证
人与道德的关系并不只是一种外在 的手段(条件、工具)关系,道德还有 其内在的、独立的价值。
和德性论三种理论形态。其中目的论和
义务论基于行为的判断,而目的论基于 行为效果的判断,义务论则基于行为动 机的判断。德性论则基于品质的判断。
目的论和义务论都涉及到两组伦 理学范畴:一组是正当、应当、义 务等;另一组则被人们称为好、善、 价值等。“正当”主要是针对行为、 过程及规则而言;“好”则主要指人们 所欲的生活目标、性质、品格、趣 味、实际状态以及行为结果中一切 有正面意义的东西、人们希望得到 的东西。
(四)道德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 作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 会生活中特有的现象。它是最终由 社会经济生活条件所决定,以善恶 为评判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 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维系的,调 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生命等关系的原则规范、 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二、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