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第七章

合集下载

地震灾害区域等级评估工作指南

地震灾害区域等级评估工作指南

地震灾害区域等级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快速、准确判定地震造成的灾害区域范围和灾害程度,为各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相关国家标准,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地震灾害区域等级评估工作是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地震灾害程度和救灾重点区域等信息是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第三条地震灾害区域等级评估工作要在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协助下进行。

评估工作主要以地震现场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资料为依据。

第四条地震灾害区域等级评估工作应与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同步进行,其工作成果是以行政区为统计单元的地震灾害区域确定、地震灾害等级分区和地震灾害程度排序等。

第五条地震灾害区域等级评估工作由地震现场指挥部指定专人负责,其工作报告在征求灾区人民政府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后,由中国地震局或省级地震部门印发,提交有关部门和灾区人民政府使用。

第二章地震灾害区域的确定第六条地震灾害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标准GB/T17742《中国地震烈度表》,地震灾害区域一般是指地震烈度达Ⅵ度及Ⅵ度以上破坏的区域。

第七条地震灾害区域边界的确定原则是,一般以灾区可计量经济损失居民点的外边界作为灾害区域的边界。

对于灾害区域边界划定一般依据如下几点:(一)建筑物破坏情况:为抗震未设防建筑物除极少量有轻微破坏外,普遍为完好无损,一般震害指数小于0.05;(二)生命线工程设施破坏情况:除年久失修工程外,普遍为基本完好;(三)地震地质灾害情况:一般不出现滑坡、崩塌、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四)强震记录结果: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一般小于45gal;(五)灾民心理方面:一般对地震的反应不强烈。

第八条选择判定灾害区域范围的抽样调查点或烈度点要具有代表性,并且样本充足,应结合收集的各方面灾情信息对可能存在问题的调查点或烈度点进行校核,必要时安排专家进行实地核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11.29•【字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施行日期】2013.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2012年11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9次会议通过2012年11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御地震灾害,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发展和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卫生、公安、教育、科技、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上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日常工作由本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承担。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加强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救援演练活动,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172号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172号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72号)现发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自1995年4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鹏1995年2月11日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震应急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第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参加地震应急活动的义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地震应急工作的重要力量。

第二章应急机构第六条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地震应急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

第七条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为其办事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立本部门的地震应急机构。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实行集中领导,其办事机构设在本级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部门;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章应急预案第九条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由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七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七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第三节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素养目标】综合思维:结合重大灾害事件,说明我国在防灾减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运用视频、图文资料,学会不同的自然灾害在发生前后人们采取的自救和互救手段。

人地协调观:运用视频、图文资料,说明防灾、减灾的工程措施,是如何趋利避害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目的的。

考点1 防灾减灾一、防灾减灾手段1.灾害监测:(1)建成了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和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2)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害防御:(1)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

(2)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启动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4.灾后恢复: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二、自救与互救项目具体内容灾前准①洪涝、台风多发区: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备②地震多发区: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参加地震演习,树立防震意识等灾中救助①洪水来袭,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②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

③遇到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④不能逃脱或被掩埋时,要尽可能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⑤对别人进行救助,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被救者灾后自我保护①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喝煮沸后的水、对房屋进行消毒后入住、电器干燥后使用。

②地震后:不能立刻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余震过后再作打算(2021•全国乙卷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震灾害损失评价方法总结

地震灾害损失评价方法总结

地震灾害损失评价方法总结地震是一种地球表面地壳运动所产生的自然灾害,其频繁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准确评估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大量实践,发展了多种地震灾害损失评价方法。

本文将对地震灾害损失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一、灾情调查法灾情调查法是地震灾害损失评价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实地勘察和调查,对受灾地区的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物的受损情况进行评估,从而估算出灾区的直接经济损失。

在灾情调查过程中,通常采用分类、统计和抽样的方法,辅助于现代测量设备和技术手段,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数据可靠、成本低廉等特点,适用于各类地震灾情的评估工作。

二、熵值法熵值法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可用于地震灾害损失的评估。

该方法通过将各项评价指标转化为数值,利用信息熵的原理,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得出总体的评价结果。

熵值法在地震灾害损失评价中的应用很广泛,例如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经济损失等进行评估,可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熵值法的主要特点是可降低评估中的主观性,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评价方法,适用于多因素、多层次的评估问题。

在地震灾害损失评价中,该方法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各项评价指标转化为模糊数,通过模糊数的组合运算和规则推理,得出综合的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方法在地震灾害损失评价中的应用范围较广,可以评估各类评价指标,如建筑物破坏、地质灾害、社会经济影响等。

四、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工作原理,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评估。

该方法可将多个输入参数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权重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输出为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

神经网络方法的优势在于其自适应性和非线性特点,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地震灾害评估任务。

灾害损失评估

灾害损失评估
注:失踪人员是指不能准确确定已经因地震致死的人员。
③重伤人数调查 进行地震重伤人数调查和统计。
注:重伤是指需住院治疗才能痊愈的伤情。
④轻伤人数调查 进行地震轻伤人数调查和统计。
注:轻伤是指无需住院治疗的伤情。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从历史上看,主要原 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3个方面:
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
(1)地震因素; (2)环境因素; (3)作业方式的影响; (4)防范程度的影响; (5)社会救援开展的时间、水平及有效程度; (6)次生灾害的影响。
第三章 房屋结构类型与震害特点
房屋按照建筑材料分类:
1)砌体(砖)结构 2)钢架混凝土结构 3)钢结构 4)生土结构 5)石结构 6)木结构 7)其他(竹楼等)
(iii)地面破坏:地震常常会造成滚石、山崩、滑坡、地裂缝、 地面鼓包、地基沉陷、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地面破坏现象。
(2)次生灾害
由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和有毒物质泄漏等灾害,称为地 震的次生灾害。地震时,由于电线短路、煤气泄漏、油管破裂、 炉灶倒塌等原因,往往造成火灾。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大 地震,全城五十多处起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整个市区几乎 全部烧光。
生命线系统特点:
(1)结构类型复杂。 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功能各异;除地面结构外,还有地下或半地下 结构,一些结构还承受液体和气体的作用;
(2)场地影响显著。桥梁、码头、管道等工程 因功能需要无法避开不良场地,故场地条件的 影响更为突出;
(3)考虑地震动空间分布影响。地震反应分析 应考虑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和结构的空间振动;
环境 农作物
地震灾害的属性特征
1. 地震灾害的必然性与可防御性 2. 地震灾害的随机性和准周期性 3. 地震灾害的突发性 4. 地震灾害的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 5. 地震灾害的区域性 6. 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7. 次生灾害严重性 8. 灾害防御的困难性 9. 地震灾害防御的社会性、迫切性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研究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研究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研究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害损失,包括人员伤亡、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交通堵塞等等。

然而,对于灾害损失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政府了解灾害损失情况,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和灾后重建规划,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概念灾害损失评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对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准确评估的一种科学方法。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对灾区各种损失情况进行量化的评估,以便决策者制定相应救援方案、灾后重建规划。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内容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人员伤亡情况:对于地震灾害中的人员伤亡情况应该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包括人员失踪、伤亡、受伤等情况。

2. 工程设施损失情况:包括房屋倒塌、道路中断、桥梁垮塌、电力通讯中断等情况。

3. 经济损失情况:包括农作物受灾面积、损失产量、损失资产等。

4. 社会生态环境损失情况:包括水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等情况。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方法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1. 统计法: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网络数据、新闻报道等方式,对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进行搜集、分类、统计,以此对灾区损失情况进行评估。

2. 数学模型法:根据灾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条件、建筑工程设计等条件,采用各种计算方法,包括结构安全分析、损失预测模型、故障分析等,对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进行评估,使其更为精准。

3. 经验法:根据灾害发生的历史数据和现场实际情况,通过经验公式、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灾害损失进行预测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要有真实可靠的数据,才能够对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进行科学地评估。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应用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地震灾害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救援方案,合理安排资源,分秒必争地抢救伤员、寻找失踪者,降低人员伤亡和灾害后果。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规定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规定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评估工作程序第三章地震灾害损失调查第四章地震灾害损失计算和评估第五章地震灾害损失初评估第六章震灾评估报告第一章总则1.1为加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以下简称震灾评估)工作管理,规范震灾评估方法和程序,统一评估标准,制定本规定。

1.2凡进行震灾评估,并将结果向省级以上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会上报,均应遵照本规定。

1.3震灾评估由国家或省级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或省级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指派的地震现场评估工作组进行,评估组成员应由评估工作经验或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组成,并依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

1.4地震灾害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和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

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由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救灾直接投入费用构成。

1.5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地震及其场地灾害、次生灾害造成的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其折算价值以整修、恢复重建或重置所需费用来表示。

它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

场地和文物古迹破坏不折算为经济损失,只描述破坏状态。

1.6地震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地震使建筑、设施功能失效及对正常社会生活的干扰引起的非实物经济损失,如:因地震灾害造成的企业停产、减产、搬迁和地价变动,金融、产品与商品流通呆滞等引起的经济损失。

1.7救灾直接投入费用是指各级政府在地震灾区为救灾投入的费用、如:人员、物资和运输费用,医疗环境消毒、丧葬费,废墟拆迁及人员暂住搬迁费等。

1.8人员伤亡只统计人数。

1.9经济损失按当时市场价以人民币计算,并同时给出按统计不变价折算结果,或同时给出经济损失占灾区所在省上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1.10评估工作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初评估,第二步是总评估。

1.11军事设施和禁区另行评估。

第二章评估工作程序2.1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按有关规定,国家或省级防震减灾主管部门立即指派震灾评估组进入地震现场工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2013年修订)

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2013年修订)

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2013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3.05.29•【字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施行日期】2013.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安全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一号)《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5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1999年4月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13年5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各类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的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第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区抗震救灾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统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民政、卫生、公安、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灾害损失评估整理习题(答案请在ppt中找)防灾科技学院

灾害损失评估整理习题(答案请在ppt中找)防灾科技学院

灾害损失评估整理习题(答案请在ppt中找)防灾科技学院灾害损失评估整理习题(答案请在ppt中找)一、简答题1、地震直接损失主要包括哪些?2、房屋按照承重构件(承重体系)分类有哪些?3、外业工作组按照调查项目分组,一般分成哪几类?4、目前估计停减产损失的评估方法有哪些?5、直接损失是什么?6、什么是损失比?7、按照房屋集中程度,评估区可以划分为哪几类?8、混合结构采取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哪些?9、产业关联损失是什么?10、地震灾害按其作用过程可分为哪几类?11、地震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哪几部分? 12、停减产损失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哪两类?13、房屋破坏等级可划分哪几类? 14、我国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中,建筑结构直接损失包括哪些?15、什么是重置单价?16.地震间接损失的特点有哪些?17.影响地震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有哪些?18.建筑地震破坏等级的划分,应符合哪些基本原则?19.房屋震害抽样调查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20. 我国房屋损失评估调查中不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因?二、填空题。

1、在划分装修损失破坏等级时,装修破坏与结构破坏状态较好对应,而则装修破坏较大。

2、生命线系统中单体结构的直接经济损失等于与的乘积。

3、生命线单体结构破坏等级与房屋的破坏等级划分类似,也是以、和修复的难易程度划分破坏等级的。

4、灾害损失评估关于抽样点数量的规定中,6~7级(不含7级)地震,抽样点不应少于个,7级(含7级)以上地震抽样点不应少于个。

5、建筑破坏等级划分标准中对术语“个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地震灾害损失的特点之一是大震的损失远远超过中、小地震的损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7、我国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中,建筑结构直接损失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8、在灾区房屋破坏程度调查时,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地震间接经济损失不但与直接破坏有关,也与该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第七章自然灾害风险评估1_自然灾害风险评估(1)

第七章自然灾害风险评估1_自然灾害风险评估(1)

03
模型更新与改进
随着对自然灾害认识的深入和数据的 不断积累,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评估 模型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需求。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多源数据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跨学科合作
全球化与本地化结合
随着遥感、物联网等技术的发 展,未来将实现多源数据的融 合应用,提高数据质量和评估 准确性。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自然灾害风 险评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如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 灾害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
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 。
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类和归纳 ,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灾害危险性评估
灾害类型分析
灾害危险性地图制作
根据历史灾害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 分析灾害类型及其特点。
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制作灾害危险性 地图,直观展示不同地区的灾害危险 性。
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 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02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基于历史数据的评估方法
历史灾害数据收集
01
收集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数据,包括灾害类型、时
间、地点、损失等信息。
统计分析
02
对历史灾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
影响范围等特征。
风险等级划分
加强社区自救互救能力
推动社区建立自救互救机制,提高社区居民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减轻政府 救援压力。 Nhomakorabea06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挑战与展望
数据获取与处理挑战
数据来源多样性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涉及气象、地质、水文等多领域数据,数据来源 广泛且格式不一,整合处理难度大。

地震灾害的震害评估与灾害损失估计

地震灾害的震害评估与灾害损失估计

地震灾害的震害评估与灾害损失估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地震灾害的震害评估与灾害损失估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震害评估的步骤和方法、灾害损失估计的要素和计算模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震害评估震害评估是指通过对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评估受灾区域的受损程度与范围,为灾后救援工作提供依据。

下面将介绍震害评估的步骤和方法。

1. 震害评估的步骤:(1)收集震害数据: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应迅速组织专业队伍,收集灾区的震害数据,包括建筑物破坏情况、道路交通受阻情况等。

(2)建立震害数据库:将收集到的震害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建立一个震害数据库,便于进行统计和分析。

(3)分析震害特征:对震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灾区的受损程度和类型,进而判断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

(4)地震后评估报告:根据震害评估结果,撰写地震后评估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以便制定灾后重建方案和救援措施。

2. 震害评估的方法:(1)现场勘查法:利用专业人员对受灾区域进行现场勘查,直观地了解受损建筑物的破坏情况。

(2)遥感技术法: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受灾区域的卫星图像,利用图像解译和比对等方法分析受损程度。

(3)数学模型法:借助现代地质学、力学和结构工程学等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地震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

二、灾害损失估计灾害损失估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的具体情况,对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进行合理计算和估算。

下面将介绍灾害损失估计的要素和计算模型。

1. 灾害损失估计的要素:(1)人员伤亡估计:通过收集受伤、死亡等人员伤亡情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推算出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

(2)经济损失估计:包括房屋破坏和财产损失等方面的估计,可通过收集灾后重建和恢复所需资金、损失的生产力等数据进行计算。

(3)社会影响评估:包括社会恐慌、心理创伤等方面的估计,通过调查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心理状态来评估社会影响。

2. 灾害损失估计的计算模型:(1)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利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计算。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方案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方案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方案第一章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概述 (3)1.1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意义 (3)1.2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目的 (3)1.3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原则 (4)第二章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4)2.1 定量评估方法 (4)2.2 定性评估方法 (4)2.3 综合评估方法 (5)第三章地震灾害损失数据收集 (5)3.1 数据来源与渠道 (5)3.1.1 部门 (5)3.1.2 灾害评估机构 (5)3.1.3 学术研究机构 (5)3.1.4 社会公众 (6)3.2 数据收集流程 (6)3.2.1 数据采集 (6)3.2.2 数据整理 (6)3.2.3 数据审核 (6)3.2.4 数据发布 (6)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3.1 数据处理 (6)3.3.2 数据分析 (7)第四章建筑物损失评估 (7)4.1 建筑物损失评估方法 (7)4.2 建筑物损失评估指标 (7)4.3 建筑物损失评估案例分析 (8)第五章生命线工程损失评估 (8)5.1 生命线工程损失评估方法 (8)5.2 生命线工程损失评估指标 (9)5.3 生命线工程损失评估案例分析 (9)第六章环境与生态损失评估 (10)6.1 环境与生态损失评估方法 (10)6.1.1 直接市场法 (10)6.1.2 替代成本法 (10)6.1.3 意愿支付法 (10)6.1.4 生态服务价值法 (10)6.2 环境与生态损失评估指标 (10)6.2.1 生物多样性损失指标 (10)6.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指标 (10)6.2.3 环境污染损失指标 (10)6.2.4 社会经济损失指标 (11)6.3 环境与生态损失评估案例分析 (11)6.3.1 事件背景 (11)6.3.2 评估方法 (11)6.3.3 评估结果 (11)6.3.4 评估启示 (11)第七章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11)7.1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方法 (11)7.2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指标 (12)7.3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案例分析 (12)第八章救援与恢复能力评估 (13)8.1 救援与恢复能力评估方法 (13)8.2 救援与恢复能力评估指标 (14)8.3 救援与恢复能力评估案例分析 (14)第九章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撰写 (14)9.1 评估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15)9.1.1 封面 (15)9.1.2 目录 (15)9.1.3 正文 (15)3.1 人员伤亡:统计遇难、受伤、失踪等人员伤亡情况。

地震灾害直接损失初评估工作指南

地震灾害直接损失初评估工作指南

地震灾害直接损失初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快速、准确判定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加强地震发生后灾害损失的初评估工作,规范初评估方式、方法和程序,根据《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相关国家标准,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地震灾害直接损失初评估工作是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的重要步骤之一。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特别是当大地震发生后,灾害损失重、范围大的情况下,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地震灾害直接损失评估全部工作时,需要根据既有经验、震区历史地震资料、灾区基础信息和现场初步调查资料,采用简化方法,快速做出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的初步估计。

初评估结果是地震灾区各级人民政府科学决策、部署抗震救灾和过渡性安置所需要的重要参考信息,也是及时争取外界援助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地震灾害损失初评估工作一般要求在震后2-6天内完成,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一般在地震现场调查开展4-6天之内,重大地震灾害一般要求在地震现场调查开展3天之内,较大地震灾害一般要求在地震现场调查开展2天之内完成。

一般地震灾害若无需求,可不开展此项工作。

如地震灾害特别巨大,可在中国地震局批准后适当延长初评估时间。

第四条地震灾害损失初评估工作由地震部门会同灾区政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府和各相关部门进行,在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领导下,由有经验的地震灾害评估专家具体实施。

第五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初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其他工程结构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地震灾害经济损失初估值一般精确到十万元量级,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精确到百万或千万元量级,可以用范围表示。

第六条本指南对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初评估基本方法和工作流程作出规定,并给出用灾区人口估计经济损失的方法作为参考方法。

第二章初评估方法和工作流程第七条各级地震工作部门平时应收集、整理本行政区域及邻近地区地震灾害及经济损失评估资料,研究地震灾害特征,总结经济损失规律,提取适用于本区域的地震灾害直接损失评估经验模型,形成简化方法,用于地震灾害损失初评估。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预案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预案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预案第1章:总则 (4)1.1 评估目的与任务 (5)1.2 评估原则与方法 (5)第2章:地震灾害概述 (5)2.1 地震成因与分类 (5)2.2 地震灾害特点 (5)2.3 影响因素 (5)第3章:评估组织与管理 (5)3.1 组织架构 (5)3.2 工作流程 (5)3.3 资源保障 (5)第4章: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5)4.1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5)4.2 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5)4.3 社会影响评估 (5)第5章:建筑物损失评估 (5)5.1 建筑物分类与特点 (5)5.2 损失评估方法 (5)5.3 恢复与重建策略 (5)第6章:基础设施损失评估 (5)6.1 交通基础设施 (5)6.2 通信与电力设施 (5)6.3 水利设施 (5)第7章:生命线系统损失评估 (5)7.1 生活供应系统 (5)7.2 医疗卫生系统 (5)7.3 教育与文化设施 (5)第8章:生态环境损失评估 (5)8.1 地质灾害评估 (5)8.2 水环境评估 (5)8.3 生态系统影响评估 (6)第9章:社会经济损失评估 (6)9.1 区域经济影响 (6)9.2 企业经济损失 (6)9.3 居民财产损失 (6)第10章:人员伤亡评估 (6)10.1 人员伤亡统计与分析 (6)10.2 医疗救治与卫生防疫 (6)10.3 心理援助与社会抚慰 (6)第11章:风险评估与预警 (6)11.1 风险识别与评估 (6)11.3 风险防范与应对 (6)第12章:恢复重建与防灾减灾 (6)12.1 恢复重建策略 (6)12.2 防灾减灾措施 (6)12.3 长效机制建设与实践 (6)第1章总则 (6)1.1 评估目的与任务 (6)1.1.1 评估目的 (6)1.1.2 评估任务 (6)1.2 评估原则与方法 (7)1.2.1 评估原则 (7)1.2.2 评估方法 (7)第2章:地震灾害概述 (7)2.1 地震成因与分类 (7)2.2 地震灾害特点 (7)2.3 影响因素 (8)第3章:评估组织与管理 (8)3.1 组织架构 (8)3.1.1 部门设置 (8)3.1.2 岗位职责 (8)3.1.3 员工素质 (9)3.1.4 组织层级 (9)3.2 工作流程 (9)3.2.1 业务流程 (9)3.2.2 管理流程 (9)3.2.3 协作流程 (9)3.2.4 改进与优化 (9)3.3 资源保障 (9)3.3.1 人力资源保障 (9)3.3.2 物力资源保障 (9)3.3.3 财力资源保障 (9)3.3.4 信息资源保障 (10)第4章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10)4.1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10)4.1.1 建筑物损失评估 (10)4.1.2 基础设施损失评估 (10)4.1.3 设备及物资损失评估 (10)4.2 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10)4.2.1 生产损失评估 (10)4.2.2 销售损失评估 (11)4.2.3 就业损失评估 (11)4.3 社会影响评估 (11)4.3.1 人口伤亡评估 (11)4.3.3 社会心理影响评估 (11)第5章:建筑物损失评估 (11)5.1 建筑物分类与特点 (11)5.2 损失评估方法 (12)5.3 恢复与重建策略 (12)第6章:基础设施损失评估 (13)6.1 交通基础设施 (13)6.2 通信与电力设施 (13)6.3 水利设施 (13)第7章:生命线系统损失评估 (13)7.1 生活供应系统 (13)7.1.1 供水系统 (13)7.1.2 供电系统 (14)7.1.3 供气系统 (14)7.1.4 供暖系统 (14)7.2 医疗卫生系统 (14)7.2.1 医疗机构损失 (14)7.2.2 防疫系统损失 (14)7.3 教育与文化设施 (14)7.3.1 教育设施损失 (15)7.3.2 文化设施损失 (15)第8章:生态环境损失评估 (15)8.1 地质灾害评估 (15)8.2 水环境评估 (15)8.3 生态系统影响评估 (15)第9章:社会经济损失评估 (16)9.1 区域经济影响 (16)9.1.1 产值减少 (16)9.1.2 财政收入下降 (16)9.1.3 就业问题 (16)9.1.4 产业链中断 (16)9.2 企业经济损失 (16)9.2.1 生产设施损毁 (17)9.2.2 库存损失 (17)9.2.3 营收减少 (17)9.2.4 融资困难 (17)9.3 居民财产损失 (17)9.3.1 住房损毁 (17)9.3.2 财产损失 (17)9.3.3 收入减少 (17)9.3.4 教育和医疗资源受损 (17)第10章人员伤亡评估 (17)10.1 人员伤亡统计与分析 (17)10.1.2 伤亡原因分析 (18)10.1.3 伤亡分布特征 (18)10.1.4 防范措施 (18)10.2 医疗救治与卫生防疫 (18)10.2.1 医疗救治 (18)10.2.2 卫生防疫 (18)10.2.3 医疗资源协调 (18)10.3 心理援助与社会抚慰 (18)10.3.1 心理援助 (19)10.3.2 社会抚慰 (19)10.3.3 心理重建 (19)第11章风险评估与预警 (19)11.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9)11.1.1 风险识别 (19)11.1.2 风险评估 (19)11.2 风险预警与发布 (20)11.2.1 风险监测 (20)11.2.2 风险预警发布 (20)11.3 风险防范与应对 (20)11.3.1 风险防范 (20)11.3.2 风险应对 (20)第12章恢复重建与防灾减灾 (21)12.1 恢复重建策略 (21)12.1.1 灾害评估与规划 (21)12.1.2 重建资金筹措与管理 (21)12.1.3 重建项目实施与监督 (21)12.2 防灾减灾措施 (21)12.2.1 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建设 (21)12.2.2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21)12.2.3 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21)12.2.4 防灾减灾科技创新 (22)12.3 长效机制建设与实践 (22)12.3.1 组织协调机制 (22)12.3.2 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22)12.3.3 应急预案与救援机制 (22)12.3.4 社会参与机制 (22)12.3.5 国际合作与交流 (22)以下是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预案的目录结构:第1章:总则1.1 评估目的与任务1.2 评估原则与方法第2章:地震灾害概述2.1 地震成因与分类2.2 地震灾害特点2.3 影响因素第3章:评估组织与管理3.1 组织架构3.2 工作流程3.3 资源保障第4章: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4.1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4.2 间接经济损失评估4.3 社会影响评估第5章:建筑物损失评估5.1 建筑物分类与特点5.2 损失评估方法5.3 恢复与重建策略第6章:基础设施损失评估6.1 交通基础设施6.2 通信与电力设施6.3 水利设施第7章:生命线系统损失评估7.1 生活供应系统7.2 医疗卫生系统7.3 教育与文化设施第8章:生态环境损失评估8.1 地质灾害评估8.2 水环境评估8.3 生态系统影响评估第9章:社会经济损失评估9.1 区域经济影响9.2 企业经济损失9.3 居民财产损失第10章:人员伤亡评估10.1 人员伤亡统计与分析10.2 医疗救治与卫生防疫10.3 心理援助与社会抚慰第11章:风险评估与预警11.1 风险识别与评估11.2 风险预警与发布11.3 风险防范与应对第12章:恢复重建与防灾减灾12.1 恢复重建策略12.2 防灾减灾措施12.3 长效机制建设与实践第1章总则1.1 评估目的与任务1.1.1 评估目的本次评估旨在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或某地区、某行业)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某领域)的持续发展。

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制度

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防震减灾工作。

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制定本地区防震减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三)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四)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应急演练;(五)组织调查、评估地震灾害损失,提出重建规划和措施;(六)监督、检查防震减灾工作落实情况。

第六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明确防震减灾工作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三章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第七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第八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内容包括:(一)地震基本知识普及;(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三)地震应急预案;(四)地震应急逃生和自救互救技能;(五)地震灾害恢复重建知识。

第九条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四章防震减灾设施建设第十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国家防震减灾标准和规范,加强防震减灾设施建设。

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必须符合防震减灾设计规范。

第十二条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提高抗震能力。

第十三条建立地震监测台网,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第十四条加强地震预警设施建设,提高地震预警水平。

第五章防震减灾应急响应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六条发生地震灾害时,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

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准确评估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于制定合理的救灾和恢复重建策略、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评估灾害风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对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呢?这就需要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法。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坏、工农业生产设施的破坏、生命线工程的损毁以及物资财产的损失等。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失评估通常采用工程评估法。

这需要对受损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建造年代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评估人员会根据建筑物的受损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如轻微损坏、中度损坏、严重损坏和完全倒塌等。

然后,结合建筑物的重置成本和折旧率,计算出修复或重建所需的费用。

对于工农业生产设施的损失评估,需要考虑设备的损坏、原材料的损失、生产的中断以及产品的损失等。

评估人员会通过现场勘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以及与相关人员的访谈等方式,了解生产设施的受损情况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进而估算出损失的价值。

生命线工程如电力、供水、供气、通信等的损毁评估相对复杂。

这需要综合考虑设施的破坏程度、修复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以及由于设施中断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间接损失。

例如,停电会导致工厂停产、商业停业,这些间接损失也需要纳入评估范围。

物资财产的损失包括家庭财产、商业库存、公共设施中的物资等。

评估时可以通过现场清查、市场价格调查以及保险理赔数据等进行估算。

间接经济损失评估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地震直接损失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的经济损失,它往往比直接经济损失更为复杂和难以评估。

生产中断损失是间接经济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震导致企业生产设施受损、员工伤亡或供应链中断,企业的生产活动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止。

这期间企业无法获得正常的生产收入,还可能面临合同违约等问题。

评估生产中断损失需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需求、恢复生产所需的时间等因素。

地震救援效果评估预案

地震救援效果评估预案

地震救援效果评估预案第1章:概述 (5)1.1 背景与目的 (5)1.2 适用范围 (5)第2章:组织架构 (5)2.1 救援组织体系 (5)2.2 救援指挥系统 (5)2.3 专家组及职责 (5)第3章:预案启动条件 (5)3.1 启动标准 (5)3.2 启动流程 (5)第4章:救援资源保障 (5)4.1 救援队伍 (5)4.2 救援设备与物资 (5)4.3 交通运输保障 (6)第5章:搜救行动 (6)5.1 搜救策略与方法 (6)5.2 搜救区域划分 (6)5.3 搜救力量部署 (6)第6章:医疗救护 (6)6.1 医疗救护组织 (6)6.2 现场救治 (6)6.3 医疗转运 (6)第7章:灾后防疫与卫生 (6)7.1 防疫措施 (6)7.2 卫生保障 (6)第8章:受灾群众安置与救助 (6)8.1 群众安置 (6)8.2 物资发放 (6)8.3 心理援助 (6)第9章:信息与通信保障 (6)9.1 信息收集与报送 (6)9.2 通信网络保障 (6)9.3 信息发布与管理 (6)第10章:社会力量参与 (6)10.1 社会组织参与 (6)10.2 志愿者管理 (6)10.3 企业捐赠与支持 (6)第11章:救援效果评估 (6)11.1 评估指标体系 (6)11.2 评估方法与流程 (6)11.3 评估结果运用 (6)第12章: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6)12.1 修订周期与条件 (7)12.2 修订程序 (7)12.3 完善措施及建议 (7)第1章:概述 (7)1.1 背景与目的 (7)1.2 适用范围 (7)第2章:组织架构 (7)2.1 救援组织体系 (7)2.1.1 管理机构 (7)2.1.2 功能部门 (7)2.1.3 救援队伍 (8)2.2 救援指挥系统 (8)2.2.1 应急指挥部 (8)2.2.2 现场指挥部 (8)2.2.3 前方指挥所 (8)2.3 专家组及职责 (8)2.3.1 技术支持 (8)2.3.2 信息咨询 (8)2.3.3 教育培训 (8)2.3.4 现场指导 (9)2.3.5 事后评估 (9)第3章:预案启动条件 (9)3.1 启动标准 (9)3.1.1 发生:当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启动预案: (9)3.1.2 预警信号:当收到以下预警信号时,应启动预案: (9)3.1.3 信息报告:当接到以下信息报告时,应启动预案: (9)3.2 启动流程 (9)3.2.1 信息收集与核实:收到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后,立即进行收集和核实,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地震灾害损失的分级评估

地震灾害损失的分级评估

地震灾害损失的分级评估
兰青龙;安卫平
【期刊名称】《华北地震科学》
【年(卷),期】1999(017)004
【摘要】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需要快速判断这次地震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根据对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不同要求,本文将地震灾害损失分为四个级别评估。

Ⅰ、Ⅱ级评估属非现场评估,所需时间较短,其结果可初步判断震灾规模;Ⅲ、Ⅳ经评估为现场评估,结果准确,可作为震后救灾的依据,这样使得震害损失评估时间满足要求,结果科学准确,从而更好地为政府部门提供抗震救灾依据。

【总页数】7页(P46-52)
【作者】兰青龙;安卫平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9
【相关文献】
1.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精准性分析 [J], 任静;李志强;李晓丽;黄帅堂;谭专条;陈雅慧;于晨;姚琪
2.基于多源灾情数据的地震灾害损失实时动态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J], 申源;梁厚朗;郑逸
3.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结果分析 [J], 任静;姚琪;张方浩;李志强;陈经纶;李晓丽;于晨;谭专条;陈雅慧;黄帅堂
4.基于Softmax回归模型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评估研究 [J], 李云飞;许才顺;池招招;张飞
5.铁路梁式桥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J], 张海燕;樊燕燕;李江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 组织内部评审 ⑵提请省地震灾害损失评审委员会组织 召开评审会议 ⑶省地震灾害损失评审委员会组成:省 省地震灾害损失评审委员会组成: 相关单位领导和专家. 相关单位领导和专家.
2.2 灾情汇报
编写PPT报告 ⑴ 编写 报告 ⑵ 向省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会陈述灾评情况 回答专家质询,关于评估区, ⑶ 回答专家质询,关于评估区,漏项 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报告, ⑷ 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报告,形成最终 报告. 报告.
二,征求意见及组织评审
§1 征求意见 §2 组织评审
§1 征求意见
现场调查结束,撤离现场之前, 现场调查结束,撤离现场之前,组织现场 工作情况通报会,与灾区政府交换意见. 工作情况通报会,与灾区政府交换意见. 通报会 目的: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宣传灾评! 目的: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宣传灾评!
§1 征求意见
谢谢! 谢谢

一,地震系统现场指挥部通报姚安地震现场工作 情况 二,中国地震局相关领导讲话 三,灾区各县领导简要汇报灾情 四,州市政府领导讲话,州市党委领导讲话 五,主持人或领导致谢
§2 组织评审
省地震灾害损失评审委员会评审 返回修改意见
1 地震局调查评估 修改 形成正式报告 中国地震局审查 省政府及相关厅局
2.1 组织召开评审会
召开现场工作情况通报会. 召开现场工作情况通报会. 会议时间: 会议时间:1-2小时 会议主持:地震部门现场工作队 会议主持: 参会人员:地震部门现场工作队3 参会人员:地震部门现场工作队3-5人 灾区主要州市领导3 灾区主要州市领导3-5人 受灾县区各1 受灾县区各1名主要领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征求意见
现场工作情况通报会一般议程: 现场工作情况通报会一般议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