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是通过学习知识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自身修养及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对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而历史学科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历史教学中要致力于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屡有发生。如:2010年3月15日,福建武平实验中学初三2班男学生钟平将同班女同学温某杀害并将其尸体肢解。看到这些案例,我们无不为之惊讶、寒心和痛心……然而,心痛的同时,我们也在想,他们都是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人性,泯灭了良知?反思之后,发现是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我国基础教育迷失了正确方向,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的教育淡化了,最终在一张以知识为主体的试卷上评判学生的好坏和教师的优劣、教育的成败。正如德国教
育思想家斯普朗格曾经断言的那样: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愿望”。所以历史学科教师要肩负起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精神、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任务。因为历史学科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资源,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如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思想美德,乐观向上的人生信念,求真务实的处世态度,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良好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的。
那么,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加强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历史教学应遵循素质教育目标,在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先成人,后成才”。加强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细致性的工作,需要耐心和坚持,不可能“一日千里”、一蹴而就。所以,它需要一个科学的教育培养体系,历史教师应该用人类历史中最优秀的文化成果“滋润”学生,使广大学生真正深受启发,融入崇高的精神世界,提高思想认识,从而付诸行动。
一、教师要提高人文素养,树立重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提升者,理念的引导者,
是进行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最直接的作用者,也是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以自己优良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在课堂上,我经常提问、鼓励那些学习一般、不善言谈、爱搞动作的同学,课后还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使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和快乐。就算学习成绩不算好,但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这是生活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人文素养提升的基础。
二、拓展历史教学内容,在浩瀚的历史知识海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素材,或进行知识拓展,对学生进行激励、感染和影响,滋润和震撼学生的心灵。如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黄帝,孔子儒家思想,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通过学习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和中国人民坚持抗争、勇于探索的历史,学生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例如:我在进行初中八年级上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的教学时,通过视频《我的1919》,让学生感受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教学“弘
扬五四精神”这一目时,学生纷纷畅言,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使祖国更强大,这就表现出了他们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九年级上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通过了解日本国家的位置和国情,学习古代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而发展起来及今
天日本的国际地位等,学生感受到日本民族的特点:“居安思危”,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在课堂总结启示时,学生群情振奋,纷纷发言:“我们国家也应该学习日本民族的特点,善于向进步国家学习,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可见这节课的历史人文教育目标已经实现。其实,历史教学的每一节课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平台,只是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深刻体会,并以实际行动追求崇高的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这样就能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积极创造和设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切感受人文情怀,拉近人文素养教育与现实的距离。
在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多方面积极提供或创造通过历史人文知识竞赛或名人故事励志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外出交流、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和机会,帮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人文知识,增强人文意识,使人文素养教
育与现实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效果。如,邀请专家进行励志讲座,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在台上他们高呼“爸爸妈妈我爱你”、“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等等。我们还组织学生到沈阳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还组织学生观看励志影片和爱国教育影片,如《建国大业》、《长征》等。布置学生写观后感,学生对那些人物和故事内在的人文精神进行内化,形成了积极向上、不怕困难挫折的人生态度,树立为祖国发展好好学习,勇于奉献的人生信念。学生经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充满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这些活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后我们将继续坚持这种方法,探索和创造更多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的培养。
四、动员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营造班级人文氛围,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校园是学生在校学习和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醒目的标语、温馨的提示、感人的画面、宣传的知识等都能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有力的影响,时刻提醒他们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通过外在环境的感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如我们学校大门口的电子屏每天都会有不同内容的文字,欢迎性的、问候性的、激励性的、提醒性的,还有各种表彰,等等;每天在上学、放学时段,校门口有值周老师和保安迎、送学生;校门内有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