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结构和组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玻璃的结构与组成
主要内容
1.1 玻璃的定义与通性 1.2 玻璃的结构学说 1.3 硅酸盐玻璃结构 1.4 硼酸盐玻璃结构 1.10 玻璃结构中阳离子的分类 1.11 各种氧化物在玻璃中的作用 1.12 玻璃的热历史 1.13 玻璃成分、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1.1 玻璃的定义与通性
石英玻璃结构Fra Baidu bibliotek型
石英晶体结构模型
意义:无规则网络学说着重说明了玻璃结构的连续 性、统计均匀性和无序性,可以解释玻璃的各向同 性、内部性质均匀性和随成分改变时玻璃性质变化 的连续性等。
综上所述:网络学说强调了玻璃中多面体相互间 排列的连续性、均匀性和无序性;而晶子学说则 强调了不连续性、有序性和微不均匀性。所以, 玻璃是连续性、不连续性,均匀性、微不均匀性, 无序性、有序性几对矛盾的对立统一。
一、玻璃的定义 1、狭义定义:熔融、冷却、固化的非结晶的无机物,
即无机玻璃,硅酸盐玻璃。 2、广义定义:呈现玻璃转变现象的非晶态固体。
玻璃转变现象是指当物质由固体加热或由熔体冷却时, 在相当于晶态物质熔点2/3~1/2温度附近出现性能突 变。这一温度称为玻璃转变温度。
二、玻璃的通性 1、各向同性
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都是相同的,是统计均 质结构的外在表现。 2、介稳性 比相应结晶态物质含有较大的能量,不是能量最 低状态。 从热力学观点,有析晶的可能,是不稳定的; 从动力学观点,转变速率很小,稳定的。
玻璃结构的无序性主要是由于Si-Si距离(即Si-OSi键角)的可变性造成的。
[SiO4]之间的旋转角度也是无序分布的。所以[SiO4] 之间不能以边或面相连,而只能以顶角相连。
石英玻璃是[SiO4]之间以顶角相连,形成一种向三 度空间发展的架状结构,内部存在许多空隙。
1.3.2 碱硅酸盐玻璃结构 熔融石英玻璃中加入碱金属氧化物,会使原有[SiO4]
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 B2O3玻璃中有[BO3]相互连 接的硼氧三元环集团。
B2O3玻璃在不同温度下可能有几种结构模型:图1-9
低温B2O3玻璃结构是由桥氧连接的硼氧三角体和硼氧三 元环形成的向两度空间发展的网络,属于层状结构。
温度较高时转变成链状结构,由两个三角体在两个顶角 上相连接而形成的结构单元,通过桥氧连接而成。
三度空间网络发生解聚,出现与一个硅原子键合的 非桥氧,碱金属离子处于非桥氧附近的网穴中,中 和过剩电荷。
原因:碱金属氧化物的加入使氧硅比值相对增大。 结果: [SiO4]网络失去原有的完整性,结构减弱疏
松,导致一系列性能变坏。
1.3.3 钠钙硅玻璃结构 CaO的加入使钠硅玻璃结构加强,一系列性能变好,
论据:①玻璃的X射线 衍射图一般有宽广的 (或弥散的 )衍射峰, 与相应晶体的强烈尖 锐的衍射峰有明显的 不同,但二者峰值所 处的位置基本是相同 的。
② 把晶体磨成细粉,颗粒度小于0.1μm时,其X射线 衍射图也产生一种宽广的(或弥散的 )衍射峰,与 玻璃类似,而且颗粒度越小,衍射图的峰值宽度越 大。
三角形结构。B-O键是极性共价键,共价性成分约 占56%,键强略大于Si-O键,约为119cal/mol。整 个[BO3]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不带极性。
根据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的研究,证明B2O3玻璃 是由[BO3]组成的,但连接方式尚未彻底弄清。
由于B2O3玻璃密度与六角形结晶态的B2O3差别较 大,故不能把结晶态的结构推广到玻璃中。
一、晶子学说
提出:1921年列别捷夫研究光学玻璃退火时,发现 折射率随温度变化曲线上520℃附近有突变,认为 这是玻璃中石英“微晶”晶型转变所致。
内容:认为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晶子是 尺寸极其微小、晶格变形的有序排列区域,分散在 无定形介质中,从晶子到无定形部分是逐步过渡的, 没有明显的界限。
1.3 硅酸盐玻璃结构
1.3.1 石英玻璃结构
目前一般倾向于用无规则网络学说的模型描述石英 玻璃结构,认为石英玻璃结构主要是无序而均匀的 , 有序范围大约只有0.7~0.8nm。
[SiO4]是熔融石英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Si原子位 于四面体的中心,O原子位于四面体的四个顶角, O- Si- O键角109°28ˊ。Si- O键是极性共价键, 离子性与共价性约各占50%,键强较大约为 106cal/mol。整个[SiO4]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不带 极性。
意义:晶子学说第一次指出玻璃中存在微不均匀性, 即存在一定的有序区域,这构成了该学说的合理部 分。对玻璃分相、晶化等的理解有重要价值。
二、无规则网络学说 提出:1932年查哈里阿森借助于哥希密特的离子结
晶化学原理,并参照玻璃的某些性能与相应晶体的 相似性提出了无规则网络学说。
内容:
3、无固定熔点 转化温度范围
4、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 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冷却(或相反加热)过程 中,其物理化学性质产生逐渐和连续的变化,而 且是可逆的。
1.2 玻璃的结构学说
近代玻璃结构学说有:晶子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 凝胶学说、五角形对称学说、高分子学说等。目前 较为流行的是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与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 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离 子多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网是由多面体无 数次有规律重复而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面体重 复没有规律性。
石英玻璃:与石英晶体类似存在最小结构单元— 硅氧四面体,但排列是无序的,缺乏对称性和周 期性。
钠钙硅玻璃:由硅氧四面体为结构单元的三度空 间网络所组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均匀而无 序的分布于四面体之间的空隙中,以维持网络中 局部的电中性。
成为各种实用钠钙硅玻璃的基础。 源于钙本身的特性及在结构中的作用。
Ca2+半径0.99埃与Na+半径0.95埃相近,但电荷比Na+大 一倍,场强比钠大得多。
具有强化结构和限制Na+活动的作用。
1.4 硼酸盐玻璃结构
1.4.1 氧化硼玻璃结构 [BO3]是氧化硼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 [BO3]是平面
主要内容
1.1 玻璃的定义与通性 1.2 玻璃的结构学说 1.3 硅酸盐玻璃结构 1.4 硼酸盐玻璃结构 1.10 玻璃结构中阳离子的分类 1.11 各种氧化物在玻璃中的作用 1.12 玻璃的热历史 1.13 玻璃成分、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1.1 玻璃的定义与通性
石英玻璃结构Fra Baidu bibliotek型
石英晶体结构模型
意义:无规则网络学说着重说明了玻璃结构的连续 性、统计均匀性和无序性,可以解释玻璃的各向同 性、内部性质均匀性和随成分改变时玻璃性质变化 的连续性等。
综上所述:网络学说强调了玻璃中多面体相互间 排列的连续性、均匀性和无序性;而晶子学说则 强调了不连续性、有序性和微不均匀性。所以, 玻璃是连续性、不连续性,均匀性、微不均匀性, 无序性、有序性几对矛盾的对立统一。
一、玻璃的定义 1、狭义定义:熔融、冷却、固化的非结晶的无机物,
即无机玻璃,硅酸盐玻璃。 2、广义定义:呈现玻璃转变现象的非晶态固体。
玻璃转变现象是指当物质由固体加热或由熔体冷却时, 在相当于晶态物质熔点2/3~1/2温度附近出现性能突 变。这一温度称为玻璃转变温度。
二、玻璃的通性 1、各向同性
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都是相同的,是统计均 质结构的外在表现。 2、介稳性 比相应结晶态物质含有较大的能量,不是能量最 低状态。 从热力学观点,有析晶的可能,是不稳定的; 从动力学观点,转变速率很小,稳定的。
玻璃结构的无序性主要是由于Si-Si距离(即Si-OSi键角)的可变性造成的。
[SiO4]之间的旋转角度也是无序分布的。所以[SiO4] 之间不能以边或面相连,而只能以顶角相连。
石英玻璃是[SiO4]之间以顶角相连,形成一种向三 度空间发展的架状结构,内部存在许多空隙。
1.3.2 碱硅酸盐玻璃结构 熔融石英玻璃中加入碱金属氧化物,会使原有[SiO4]
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 B2O3玻璃中有[BO3]相互连 接的硼氧三元环集团。
B2O3玻璃在不同温度下可能有几种结构模型:图1-9
低温B2O3玻璃结构是由桥氧连接的硼氧三角体和硼氧三 元环形成的向两度空间发展的网络,属于层状结构。
温度较高时转变成链状结构,由两个三角体在两个顶角 上相连接而形成的结构单元,通过桥氧连接而成。
三度空间网络发生解聚,出现与一个硅原子键合的 非桥氧,碱金属离子处于非桥氧附近的网穴中,中 和过剩电荷。
原因:碱金属氧化物的加入使氧硅比值相对增大。 结果: [SiO4]网络失去原有的完整性,结构减弱疏
松,导致一系列性能变坏。
1.3.3 钠钙硅玻璃结构 CaO的加入使钠硅玻璃结构加强,一系列性能变好,
论据:①玻璃的X射线 衍射图一般有宽广的 (或弥散的 )衍射峰, 与相应晶体的强烈尖 锐的衍射峰有明显的 不同,但二者峰值所 处的位置基本是相同 的。
② 把晶体磨成细粉,颗粒度小于0.1μm时,其X射线 衍射图也产生一种宽广的(或弥散的 )衍射峰,与 玻璃类似,而且颗粒度越小,衍射图的峰值宽度越 大。
三角形结构。B-O键是极性共价键,共价性成分约 占56%,键强略大于Si-O键,约为119cal/mol。整 个[BO3]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不带极性。
根据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的研究,证明B2O3玻璃 是由[BO3]组成的,但连接方式尚未彻底弄清。
由于B2O3玻璃密度与六角形结晶态的B2O3差别较 大,故不能把结晶态的结构推广到玻璃中。
一、晶子学说
提出:1921年列别捷夫研究光学玻璃退火时,发现 折射率随温度变化曲线上520℃附近有突变,认为 这是玻璃中石英“微晶”晶型转变所致。
内容:认为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晶子是 尺寸极其微小、晶格变形的有序排列区域,分散在 无定形介质中,从晶子到无定形部分是逐步过渡的, 没有明显的界限。
1.3 硅酸盐玻璃结构
1.3.1 石英玻璃结构
目前一般倾向于用无规则网络学说的模型描述石英 玻璃结构,认为石英玻璃结构主要是无序而均匀的 , 有序范围大约只有0.7~0.8nm。
[SiO4]是熔融石英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Si原子位 于四面体的中心,O原子位于四面体的四个顶角, O- Si- O键角109°28ˊ。Si- O键是极性共价键, 离子性与共价性约各占50%,键强较大约为 106cal/mol。整个[SiO4]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不带 极性。
意义:晶子学说第一次指出玻璃中存在微不均匀性, 即存在一定的有序区域,这构成了该学说的合理部 分。对玻璃分相、晶化等的理解有重要价值。
二、无规则网络学说 提出:1932年查哈里阿森借助于哥希密特的离子结
晶化学原理,并参照玻璃的某些性能与相应晶体的 相似性提出了无规则网络学说。
内容:
3、无固定熔点 转化温度范围
4、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 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冷却(或相反加热)过程 中,其物理化学性质产生逐渐和连续的变化,而 且是可逆的。
1.2 玻璃的结构学说
近代玻璃结构学说有:晶子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 凝胶学说、五角形对称学说、高分子学说等。目前 较为流行的是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与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 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离 子多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网是由多面体无 数次有规律重复而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面体重 复没有规律性。
石英玻璃:与石英晶体类似存在最小结构单元— 硅氧四面体,但排列是无序的,缺乏对称性和周 期性。
钠钙硅玻璃:由硅氧四面体为结构单元的三度空 间网络所组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均匀而无 序的分布于四面体之间的空隙中,以维持网络中 局部的电中性。
成为各种实用钠钙硅玻璃的基础。 源于钙本身的特性及在结构中的作用。
Ca2+半径0.99埃与Na+半径0.95埃相近,但电荷比Na+大 一倍,场强比钠大得多。
具有强化结构和限制Na+活动的作用。
1.4 硼酸盐玻璃结构
1.4.1 氧化硼玻璃结构 [BO3]是氧化硼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 [BO3]是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