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燃烧的秘密》是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的内容。

本课是学生在发现生活中燃烧现象的基础上,以蜡烛燃烧进行观察,通过“提猜想—做实验—观现象—论结论”的探究活动,观察蜡烛燃烧后杯壁的变化,进而得出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这两组实验使学生明白,实验是检验科学的唯一标准。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生成的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提猜想—做实验—观现象—论结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实验现象的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兴趣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的变化”
本课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从生活中初步了解了物体燃烧时火焰颜色、气味等知识。

虽然学生对蜡烛燃烧较熟悉,但是对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比较陌生。

在熟悉事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鲜事物,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和实验探究相结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教具准备:纸片、布片、羽毛、火柴、蜡烛、镊子、铁质托盘、集气瓶、玻璃片、澄清石灰水、烧杯、吸管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七、板书设计
燃烧的秘密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最新冀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12植物的生长优质课教案

最新冀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12植物的生长优质课教案
5.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下来,完成课本上的记录。
6.查阅资料,看看我们的总结一致吗?




二、交流活动:“感受劳动美”
1.结合自己的种植经验的体会,谈一谈现在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解。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美丽的校园
1.生自由发表感想。
2.说说校园里有什么植物。




一、活动:“绿化校园,美化生活”(第二课时)


一、同学们各自展示自己种植的茄子,与大家分享劳动成果
1.生互相参观学习。




一、活动:“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谈谈自己的种植经验。
2.小结:怎样才能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3.讨论:哪些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4.交流我们的文字记录。
1.分组交流校园中适合哪些植物。2.分组制定校园种植计划。
3.实地考察校园环境。4.改进我们的设计方案。
二、自学活动:“太空种植”
1.自学“科学在线”。
2.交流自学成果。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太空种植的知识?


一、利用课余时间实现我们的校园绿化计划
板书
设计
12.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一生:1.出芽
2.长叶
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能推测出农业技术和设备在种植植物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
方法
复习巩固

现代教学

自主探究

记录汇报

创设情景

引导观察

分组合作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变更世界教学目的:1、能用各种感官觉察到四周物体都在不断发生着变更。

2、能从觉察到物体变更现象中提出自己感爱好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更方法。

4、情愿与其他小组沟通本组视察到各种物体变更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物体进展长期视察,并能将视察结果用两种以上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话说明什么叫做变更。

7、能根据自定标准对视察到变更进展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物质都在不断变更。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更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更根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更概念系统。

教学打算:各种各样变更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更?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更。

我们生活世界是一个变更世界。

〔二〕学习新课:1、活动1:我知道变更。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变更记录下来吗?活动前留意要求:①找寻生活中变更现象。

②描绘变更过程。

③用简洁文字记录变更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3〕小组探讨:你喜爱视察身边发生变更吗?这些变更有哪些一样和不同?〔4〕小组进展探讨,沟通探讨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更现象进展分类吗?〔6〕探讨、汇报。

〔7〕师:你能试着说明什么叫变更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恒久不变更事物?〔8〕老师小结:变更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恒久不变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变更。

〔1〕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运用过记录表吗?〔图片展示〕〔2〕师:在视察家里种植花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小组探讨后汇报。

〔3〕讲解并描绘:在记录过程中要留意以下几点:①变更时段包括:变更前、变更中、变更后记录。

②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变更现象、变更数量。

③记录方法可以用日记方法、表格统计方法、统计图表记录方法、图画、照片、录象等形象记录方法。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6课固体液体和气体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6课固体液体和气体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授课题目】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材分析】作为本单元起始课,本课的导入部分安排根据物质的状态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三种状态物体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相继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物质的三种状态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对物质三种状态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学生在认识不同物体状态的性质时,由于物体形状的不规则,使体积的描述遇到困难,为此,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的体积”这一拓展活动,这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简介】四年级知道水、冰等物质,但对于它们是什么状态不是很了解,对于气体的了解更是抽象的,对于物质的三种状态的认识知识表面的,不理解,对于天平、量筒的使用都是新知识,为将来的理化学习打基础。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分析引导法【教学准备】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师生活动)阶段目标课后反馈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二、师生互动学新知(一)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

你们有信心吗?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8课水到哪里去了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8课水到哪里去了教案冀教版

《水到哪里去了》说课材料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第八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河北教化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是“物质的状态”这一单元的重点,在前一单元学习天气改变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物质的状态及改变,探究水的三态改变,帮助学生相识到温度的改变可能促使物质状态的改变。

在前一节课探讨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质改变,知道了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一改变,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探讨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汽化现象。

为下节课《雨的形成》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作铺垫。

2.依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素养发展的须要,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①、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觉象提出想探讨的问题。

②、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改变。

③、从试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肯定的热量。

④、通过设计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学问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依据《水到哪里去了》这节课的内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亲身体会感受蒸发的探究过程,难点体验水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3.试验器材水、酒精、注射器、玻璃片、白纸、电暖风、烧杯、湿布、酒精灯、铁丝等试验仪器。

二、说教法这节课是以新课改理念作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尝试学习为主,以创新实力为主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辅之以设疑激趣法,探讨法等,让学生全面、全程的参加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视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实力和总结概括实力,让学生总结出蒸发及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

三、说学法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在课程中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只是作为学生学习启发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探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育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及劳动设计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及劳动设计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及劳动设计1、变化的世界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 (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①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②描述变化的过程。

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6)讨论、汇报。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1)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过的记录表吗? (图片展示)(2)师:在观察家里种植的花的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的?小组讨论后汇报。

(3)讲述: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变化时段包括: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记录。

②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变化现象、变化的数量。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5篇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5篇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5篇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

2、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想象、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查找、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通过制作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体验地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观察和发现地球仪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视频:地球各种自然现象谈话:关于地球,你想了解哪些事情?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的地球二、提出探究问题1、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关地球的问题,那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地球是什么样的?2、学生猜测地球的模样。

3、讲述:古代人对地球是怎样认识的呢?(CAI: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4、讨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如何发挥作用的?5、教师小结: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地球的作用三、制作地球仪,发现地球的基本特点。

1、谈话:要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地球的知识,你觉得有哪些方法?2、观察地球仪,说出自己的发现。

(经线、纬线、赤道、地轴)3、学生制作地球仪4、比较自制地球模型与地球仪。

5、自评,说出要做什么改进。

四、拓展: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1、谈话:你还有哪些途径获得地球的知识?2、把收集到地球资料整理制作成卡片。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搜集到的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2、能独立分析搜集的资料。

3、能用卡片的形式摘录有关交通发展关键时期的信息。

4、能用简练的词汇对几种常见交通工具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标准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告诉其他小组的同学自己获得交通工具发展的信息。

2、能大胆想象,独立完成对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

3、愿意把自己的设计展示出来,并愿意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改进。

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10种以上的交通工具及其主要用途。

冀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册《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 》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冀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册《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 》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17.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教学目标:1.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实验验证气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能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下学习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4.能在小组互动下了解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5.能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发现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

教学工具:教师用:酒精灯、铜球架、热水、烧杯、带玻璃导管试管塞的玻璃容器、气球等。

学生用(每组一份):热水、瘪乒乓球、坏乒乓球、烧杯。

教学过程:导入:从北京奥运会(乒乓球上所有奖牌都归中国)引申出国球,我也喜欢乒乓球,但是经常打坏球。

如何让球鼓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书: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下面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让我这些乒乓球鼓起来呢?”学生思考,可能会有学生提出用热水泡的方法。

教师:“原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正好我这里有瘪乒乓球还有烧杯和热水,下面我们就按课前分的小组进行一下实验,看看同学们的办法行不行。

”发放器材,进行实验。

其中注意提醒学生在用热水的时候小心烫伤。

实验结束后问学生实验是否成功(基本上应该全部成功)。

教师:“原来这个方法真的行,那是什么原因使球鼓起来的呢?”根据乒乓球的构造(内部是气体,外面是塑料皮)引导学生推断原因,基本上可以得到两个原因:一、气体膨胀使球鼓起来;二、塑料皮变形使球鼓起来。

教师:“看来我们还是要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球鼓起来的。

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好的设计方案么?”引导学生:如果是塑料变形引起球鼓起来的话,那么坏乒乓球也能被热水汤鼓起来。

一起用坏乒乓球做实验,结果肯定不能鼓起来。

教师:“看来不是塑料变形引起乒乓球鼓起来的,应该是第一种原因了,下面老师来做个实验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能够发现什么道理。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变色游戏》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变色游戏》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变色游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引领学生了解物体之间混合时发生的色彩变化现象。

2.通过切开的苹果变色的实验,知道变色生成新物质,是不可逆的过程。

3.知道防止切开的苹果变色的方法:①在苹果上滴上柠檬汁;②将苹果放在盐水中。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些是只是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不仅仅是形态的改变,还会产生新物质。

2.引领学生认识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现象。

3.会做密写文字的游戏。

4.让学生在实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与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认识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现象。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PH试纸、碱水、碘酒、淀粉、白纸、胶头滴管、烧杯、水、水槽,玻璃棒、苹果、水果刀、柠檬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现在老师给你们表演二个,好吗?2.教师演示:PH试纸的变化。

3.提问: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通过观察,你们想了解什么问题?4.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变色。

二、新课学习(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切开的苹果(1)看教材79页,了解实验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①两片苹果的变化一样吗?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吗?②实验中的苹果切成片和苹果变色这两种变化相同吗?(5)阅读“科学在线”──切开的水果和蔬菜为什么会变色?(6)小结:物质的变化有些知识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不仅仅是形态的改变,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二)自主探究,交流研讨。

1.游戏一:淀粉遇碘酒变成蓝色。

(1)教师讲述:在每组的实验桌上,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游戏材料,介绍碘酒和淀粉糊。

(2)课件出示游戏方法:先用滴管吸入碘酒,再向淀粉糊中滴入3-5滴,边滴边搅拌,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3)学生看图操作,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5)学生绘画,展示。
(6)教师评价,总结。
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
(2)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师: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5、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6、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7、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8、能举例说出过去和现在获得天气变化消息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9、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1)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谈想法。
(3)小结: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前一段时间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4)师: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
9.意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
教学过程
授课变更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讲述: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活动
1、天气对人的影响
(三)巩固拓展:

冀人版(河北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人版(河北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2月第1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3月第2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 3 月第3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 3 月第4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3月第5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4月第6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2004年4月第7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4月
第8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2004年4月第9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5月第11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5月第12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5月第13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6月第14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 6 第15周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年6 第16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年6 月第17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年7月第18周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年7月第19周。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1 变色游戏|冀教版(6)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1 变色游戏|冀教版(6)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趣的变化之《变色游戏》教学设计遵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张杰【教材分析】《变色游戏》是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中的一课,本课围绕着物体混合后颜色的变化,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变色的现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可逆与不可逆变化认识的基础上,继续认识物质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颜色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变色游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物体变色的现象, 体会有些物质的变化,会生成新物质。

过程与方法:能按照要求,合理安全的完成实验,并能总结出紫甘蓝遇酸性物质变红,遇碱性物质变绿的规律。

能举出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变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变色的现象,能辨别物质的变化是否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难点】通过趣味活动,指导学生探索神秘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在兴趣中学。

2、小组合作,在探讨中学。

3、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

4、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学。

【教学用具】教师要准备密信、碘酒、烧杯、紫甘蓝汁、柠檬汁、醋、碱水、肥皂水、滴管、酚酞试剂做成的画、课件。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师生活动)设计理念(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仔细观察缜密记录1、谈话:在电影《可爱的中国》中有这样的片段:爱国革命者方志敏在狱中就义前偷偷的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密信,聪明的鲁迅先生将信浸在碘酒溶液中,字迹便浮现了出来。

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封密写信,想不想知道信中的内容?此时瞬间激发学生兴趣。

当场实验,情景重现,出示课题。

1、教师出示提前制好的紫甘蓝汁,每组一份,引导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并分组讨论:猜想这是什么?2、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活动,小组讨论通过看、闻等方式判断它是什么?3、汇报结果。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4篇)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4篇)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4篇)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篇1第1周课题1.变化的世界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 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2. 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 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1. 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2. 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

3. 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女诫国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2. 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3. 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stse目标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1.(师有感情朗读引言):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究活动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 给这些变化分分类二.观察各种的变化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

2.生观察(提出质疑)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拓展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探究活动一. 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

2。

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二. 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

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

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展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1. 变化的世界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按大小分类:按时间长短分类:四年级下学期年 3月第2周课题2.多样的天气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 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

冀教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冀教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1.变化的世界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身边发生的变化现象。

2.能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分类。

3.明白记录物体变化的意义,并能设计具体的记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对变化进行分类。

2.设计记录物体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科学探究必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身边的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认识到世界是变化的。

2.明白正确的记录有助于活动的进行,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要。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记录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身边的世界是变化的;2.记录物体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1.制定标准,对变化分类;2.涉及记录方案。

四、教学用具投影仪、冰块实物或多媒体素材(如冰块为图片,可能还需要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变化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然后进一步讨论变化的分类和如何记录物体的变化,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和变化过程进行探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冰块,教师借助于冰水转化的例子进行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呢?对,这是冰块。

大家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回答)冰是由水冻成的。

(教师)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

水成了冰,其实就是一个变化过程。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多不多呢?(学生活动)说一说。

教师要求学生说说印象中其它的变化现象,并简单说说是如何变化的。

(课堂作业)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变化现象写在黑板上,也可以要求学生将提到的变化填写在课本第一页的空白处,方便课余时间的观察活动。

(承转)刚才大家举出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过程,可见我们身边的世界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说说理由。

(活动)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变化吗?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看看这些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你们能不能自己讨论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目的是培养学生喜欢集体讨论、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提取有用指标进行学习的习惯,加深对科学过程的认识。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7冰、水和水蒸气 教案 _1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7冰、水和水蒸气  教案 _1

7.冰、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与目标知道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认识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转化现象。

◆能力与过程通过化冰试验的分阶段观察记录,认识冰、水和水蒸气的状态转化及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物质形态的转变,明白形态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时,不同形态的同一物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化冰试验的操作与观测。

三、教学难点由温度统计表认识转化过程的特点。

四、教学用具试验台、温度计、记录表等。

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引入一.猜谜游戏1.师出谜面:“透明无色,有时摸的着,有时抓不住,离开了它我们活不了”探究活动一.活动:“化冰实验”1.谈话:“你玩过秋千吗。

”2。

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

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4。

根据小鼠标的提示完成“我的观点”二。

活动:“动还是静?”1.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实验1:让冰自然融化,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

3。

实验2:加热冰,记录冰化成水及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4.两小组合作,分别完成其中一个实验,做好记录。

5.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记录表。

(活动中注意被沸水烫伤!)然后,教师将记录表格发给学生,要求每个团队中的两个小组分别绘制自己的试验折线图,并将测量到的质量数据记录到表格中(记录图表见教材P26)。

当学生小组将自己的试验结果记录到表格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规律与变化现象。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冰、水及水蒸气之间转化的过程,同时加深学生对这一转化过程的认识和对重要特征的认识。

具体的引导过程可以参考P27的填空题和讨论题,让学生们讨论一下,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今天,我们在试验中观察了冰化为水的过程,其中也伴随着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

其实水蒸气和水反过来也可以变成固体的冰。

这样的现象大家见过吗?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现象。

(学生)说一说。

(教师)刚才大家说了一些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例子。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冰水和水蒸气》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冰水和水蒸气》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冰、水和水蒸气)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冰、水和水蒸气)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7、冰、水和水蒸气教学课题 7、冰、水和水蒸气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发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4、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汲取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5、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体状态的临界点。

6、情愿与其他同学商量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7、温度变化是物质状态哦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8、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打算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了解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了解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化冰实验。

〔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

甲组的同学和乙组采纳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依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商量: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一个过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了解的?〔5〕学生汇报商量结果。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21)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21)

《有趣的变化——燃烧的秘密》详细教案执教:卢龙县第四实验小学王保红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的秘密》是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中的一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后能够产生新物质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燃烧是发生怎样变化而设计的。

本课设计思路是,从观察多种物体燃烧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对具体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这一问题的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正反两面的影响,增强学生安全用火意识。

二、教学目标:1.观察记录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

2.对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物质进行假设。

3.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能说出燃烧时产生的物质。

三、教学重点:假设并验证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四、教学难点: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可燃烧物品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托盘、打火机、漏斗、烧杯、蜡烛、镊子、澄清石灰水和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推测现象导语: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当点燃这个“火”字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教师出示一个用棉花做成的一个“火”字,贴在托盘上。

)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

2.观察演示实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预测学生回答:火瞬间燃烧了棉花拼成的“火”字;看到了红色的火苗;看到棉花烧完后,还残留一些灰烬。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像棉花这样被点燃的现象,在科学上我们称其为“燃烧”。

(板书:燃烧)3.激发兴趣导语:燃烧有很多秘密,你想知道什么?预测学生回答:我想知道燃烧的东西会不会和没燃烧的东西一样;我想知道燃烧后会不会有特殊的气味;我想知道火会不会瞬间把黑板一样大的棉花点燃……小结:各组同学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揭开燃烧的秘密。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20燃烧的秘密 》word教案 (9)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20燃烧的秘密 》word教案 (9)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20.燃烧的秘密教学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的其中一课。

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常见的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从而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生活处处有科学”、“学以致用”的观念,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

教学思路是:先探究一个具体的燃烧现象,再比较一些其它物体燃烧的变化,然后归纳出“物体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不同材料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也不同”这个科学知识,最后,根据这一个知识点,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因此,整个教学内容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1: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燃烧这一现象引入,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的侧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猜想。

活动2:观察其它物体(纸、布)燃烧的变化。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活动3:根据不同毛线燃烧产生的物质的不同来辨别真假羊毛线。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的是“学以致用”、“生活处处有科学”,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⒈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兴趣。

⒉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科学知识目标:⒈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⒉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燃烧的实验,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课时:1节教学准备:纸、布、羊毛线、普通毛线,打火机、蜡烛、铁罐、镊子、锥形瓶(2个,其中一个内装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⒈引入师述:说起火,我们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火的重重“包围”之中:在家里,打开煤气炉,一股蓝色的火焰便升腾起来;走进教室,脚下的水泥、瓷砖是燃烧制成的;出门时乘坐的飞机、火车、轮船、汽车,都是靠“内燃”发动机才动起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变化的世界教学目标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

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究活动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给这些变化分分类二.观察各种的变化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

2.生观察(提出质疑)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拓展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探究活动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

2。

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

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

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变化的世界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按大小分类:按时间长短分类:2.多样的天气教学目标探究目标: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

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

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生自由谈感受探究活动一、“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

二、活动:“描述天气”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

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三.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

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

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4。

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

拓展课余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并把它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引入:1.交流我们收集到的天气谚语探究活动:一.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1.谈话: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2。

谈话: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二.活动:“天气谚语”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

(填写书上图表)拓展说说利用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优点和不足(第三课时)引入:(创设情景)教师扮演预报员先给大家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探究活动一.谈话:“现代人是怎样知道天气的?”1。

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师板书)2。

小组交流,记录。

(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多)二.交流:“ 播报天气消息”三.活动: “设计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1.自主设计。

2。

分组交流。

3。

认识标准的图形符号。

拓展认识天气自学“科学在线”。

介绍自学成果。

板书设计2.多样的天气文学词语:细雨纷飞、春暖花开、白雪皑皑、秋高气爽。

我喜欢的天气:天气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 “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

”3.观测天气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3.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

情感目标1.能合理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两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

2.能逐体会到利用简单仪器有助于定量的观测研究。

3.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知识目标1.说出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2.能说出各种风向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谈话:“你知道气象员的工作吗?想不想试着做一个小小气象员,观测一下天气情况呢”探究活动活动:“制定观测计划”1.分析课本第8页的计划表。

2。

说说要计划什么?3。

分组计划,完成计划表。

二.活动:“制作简易观测仪”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 2。

学习制作方法3。

自主制作。

(互相帮助完成)三.活动:到室外检测我们制作的风向仪拓展课余改进我们制作的风向仪(第二课时)引入展示我们改进后的风向仪1.上台介绍。

2。

说说改进的办法。

探究活动一.活动:“制作雨量筒”1。

说说需要哪些材料? 2。

看图自主制作。

3。

分组交流我们的作品。

二.活动:“实地检测”仪器1.学习使用方法。

2。

到室外实地测量。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交流展示改进后的风向标和雨量筒探究活动一.活动:“建立小小气象站”1.说说气象站要测量哪些数据。

2。

说说气象站需要哪些测量仪器。

3。

分组建立气象站。

二.讨论:“怎样放置测量仪器”1.引导讨论:“测量仪放在不同地方测得数据一样吗?”。

2。

说说测量仪放在什么地方最好,为什么?三.活动:“设计记录表”拓展把我们的测量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板书设计3.观测天气观测时间天气温度风向风力雨量典型植物变化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4.发布天气消息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

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

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情感目标:1.能在发布天气变化消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2.能体验到科技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准确的天气消息。

3.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

4.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测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知识目标:1.能从图片中分析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2.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课件演示天气预报1.引导观看,说说天气预报的作用。

探究活动一.活动:“天气消息发布会”1.小组交流我们两周来收集到的关于天气的数据资料。

2。

小组商讨如何发布天气消息。

(如何分工、合作、用什么方式汇报)3。

分组扮演天气预报员向大家播报天气消息。

4.引导互相评价。

(说说优点、建议)二.交流活动1.与同学交流观测天气的体会。

2。

将我们的记录与电视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进行比较。

3。

比较哪组的预报更准确,为什么。

4。

把同学们对我们小组的评价意见记录下来。

拓展: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天气的资料(第二课时)引入谈话:“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吗?”生自由发言探究活动一.活动:“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1。

自由猜想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

看图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边看边思考用到什么仪器)3。

分阶段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并记录在课本上。

4.分析在天气预报制作的全过程中运用到哪些科学技术,说明了什么。

二.交流活动1.把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天气预报资料与大家分享。

2.举例说明科技发展对天气预报的影响。

三.自学科学在线1.自己阅读科学在线内容。

2。

交流自学情况。

拓展:课余时间继续观继续观测天气变化并做好记录5.天气与生活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 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2.能够对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3.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影响。

情感目标:1.愿意把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图片与其他同学交流。

2.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剧烈的天气变化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

2.能举例说明酸雨是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谈话:“今天你穿什么衣服?一年四季你选择什么样的衣服?”(生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一.活动:“天气对我们的影响”1.谈话:“你喜欢什么天气?在不同的天气中喜欢做什么?2.看课本插图思考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3.自由发言说说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4.举更多的事例说明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二.讨论活动1.谁最关心天气?说说自己的理由。

2。

组代表汇报。

3。

小游戏:“我说位置,你找物体。

”拓展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我国一年四季天气的变化情况(第二课时)引入信息发布会——请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教学过程探究活动一.活动:“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1。

请生小结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

思考:人类活动是否也对天气带来影响?3。

看课本上的插图理解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4.分析课本上的调查表,你能发现什么?二交流活动1.分析调查表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小结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拓展搜集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

(第三课时)引入交流会——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

探究活动一.活动:“了解家乡的天气”1.说说家乡的天气。

2。

设计调查表调查家乡的天气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二。

自主学习1.自学“科学在线”2。

介绍自学成果。

3.举更多实例说明。

拓展调查我们生活的地区是否有酸雨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目标探究目标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4.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情感目标1.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知识目标 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能说出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师出示几种不同状态的物体请生辨认,引导观察。

(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活动一.活动:“给物体分类”1.观察课本插图。

2。

对图中的物体和教师出示的物体分类。

3.举出更多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活动:“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1.制定研究计划。

(明确分工、认真观测、及时记录)2。

说说注意事项。

3。

分组研究几种固体的主要性质。

4。

记录固体主要性质。

(完成课本上的表格)5.分组汇报,交流。

(说说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如何测量)拓展准备黄豆、小米、沙等材料(第二课时)引入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探究活动一.活动:“混合、分离固体”1.混合黄豆、小米、沙等固体,再想办法将他们分离。

2。

讨论:所有的固体都有形状和体积吗?3.交流:将分离物体的方法和理由与同学交流。

二.活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1.分组按研究固体的方法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2。

各组互相交流、汇报。

拓展一.小结液体的主要性质(第三课时)引入课前讨论会谈论: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探究活动一.活动:“混合不同液体”1.猜想混合不同液体后会出现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