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述评_杨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化”视角 对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解 读,导 致 了 许 多 人 对马克 思 主 义 新 话 语,如 邓 小 平 关 于“白 猫 黑 猫 论”、“摸着石头过河”论、“不争论”等等的误读。另 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要么理论滞后于 现实,使人们对许多思想的疑惑难以消除; 要么大行 所谓“创新”之风,把一些资本主义的理论血液注入 到马克思主义肌体之中,或抛弃马克思主义,或使马 克思主义变成“混血儿”,不但没有解开人们的思想 症结,反而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更加混乱,削减了马克 思主义话语的权 威[12]。 有 学 者 从 新 中 国 社 会 发 展 的历史维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今中国之所以面临 意识形态困惑,是由于“文革”时代的狂热和后“文 革”时代 的 失 语 两 个 极 端 所 致。 一 方 面,意 识 形 态 的狂热割断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意识形态交流、对 话、竞争的平台,失去了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外在 参照和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意识形态的失语使得人 们对西方意识形态的识别力和抵御力下降,马克思 主义塑造社会理想、凝聚党心民心的黏合剂作用面 临被不断弱化的 趋 势[13]。 有 学 者 从 全 球 化 的 角 度 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意识形态领 域正经受西方“强势文化”的新一轮大规模碰撞,既 存在着自发影响的问题,又面临着西方国家有意识、 有预谋的渗透问题。一方面,对外开放过程中,各种 理论、思潮、主义、观念相互激荡,意识形态多样化倾 向日渐加强,现代民众认知世界的理性程度得到提 升。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意识形态被重 新审视,一旦民众发现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与自 己的社会经验与理性认识不符,就会或明或暗地疏 远甚至于排斥这种主导意识形态。另一方面,西方 发达国家利用话语霸权和垄断性科技优势,利用渗 透着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欧美中心主义”的 各种文化意识形态产 品 对 我 国 强 行 实 施“市 场 准 入”,在中 外 文 化、意 识 形 态 的 较 量 与 冲 突 过 程 中, 民众获得了新的价值参照系,一些迥异于传统意识 形态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难免会被一些民众接受 和推崇[14]。有学者具 体 分 析 了 当 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削弱的主要表现: 某些西方 国家的“话 语 霸 权 ”挤 压 着 马 克 思 主 义 意 识 形 态 话 语权的作用力,西方国家的“西化”、“分化”战略危 害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力,网络化 产生的负面作用削弱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的控制力,市场化对思想观念的负面效应扭曲着马 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规范力,多样化社会思 潮的蔓延消解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整合
三、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当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 不断革新,多元思想的交流碰撞,理论研究的深入推 进,使得意识形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环境和 历史境遇,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并存。 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于有利条件和机遇。有学者指出,从马克思 学说迅速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主导性话语的成功 经验看,马克思主义“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追求真 理的品格,在话语方式上表现出两大优势特点: 第 一,是理论的彻底性。正是在这种彻底的理论追问
就国内层面而言,掌握、领导和巩固主流意识形 态的话语权是保持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思想基础。 因此,必须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上始终保持马克思主 义的领导地位。所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有学者认为,即是指依据自身地位,拥有控制、引导 或规范社会,以致足以为社会立言的权力,也就是马 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理论观点有资格、有 能力主导、领导、指导社会的问题[6]; 也有学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可以解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具有影响力,并依据其影响力将其思想形态和价值 观念传播于社会,扩大社会各界的政治认同,增强其 政治主导地位的政治合法性[7]。
有学者从国际层面分析了话语权特别是意识形 态话语权的现实情况及其实质,认为在当今时代,国 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政治观念体 系的竞争,成了生存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西方借 助创造工业文明获得的优势,用商品、资本、武力等 物质力量征服异域,并将西方精神传播全球。作为 西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表达工具的西方词汇,特别 是作为近代学科发展产物的西方术语,随之散布天 涯海角,形成覆盖世界的“西 方 话 语 霸 权”。在 当 代,它主要表现为新帝国主义话语。霸权话语体现
和阐述中,被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遮蔽的历史真相 才得以显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才得以确立。如 果我们今天能够对西方的各种人文学术话语的前提 进行批判性追问,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没有学术话 语权。第二,是理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从来就 不是纯粹的学术话语,它虽然可以包容不同的学术 话语,但真正的学问必定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真 正的权威判决必定是来自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 关于人性、人道的话语,就内在地包含着对于现实生 活和社会矛盾的勇敢面对、对于人民群众自己解放 自己的历史定位、对于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 不懈追求。只要我们真正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术风 格,就一定能在西方话语霸权的阴霾下,开辟出一片 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朗朗晴空[10]。有学者则认为,话 语权的建立有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言说者的权威性, 二是言说内容的可信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 够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天下的情势下创立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并使之获取应有的话语权,主要就是 因为它具有满足上述两个必要条件的理论优势: 一 是这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基础理论具备了令人信服的 “理”。这里的“理”,固然包含着正确的人生价值和 意义,但更为主要的是它揭示和反映了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一般规律或道理。二是马克思主义由科学的 哲学到政治经济学,由科学的世界观到方法论,始终 注重把理论化为方法,以便能够切实地指导人们正 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以务虚带动务实的有效的灌输 方略。三是从实践后果角度看,在世界社会主义革 命鼎盛时期,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者们极为重视兑 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信念承诺,因而获得了 社会主义运动参与者的广泛认同。新生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在基础理论的真理性、灌输方略的有效性 和实践后果的兑现性方面都超越了既有的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因而能够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新型 的主导意识形态。这些优势是我们今天重塑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强势话语权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原则[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探索》2012 年第 3 期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述评
杨昕
wenku.baidu.com
( 天津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天津 300191)
摘 要: 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与内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当代中国主
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路径与方法等方面,对目前理论界已
非常复杂且始终存在,话语权之争的强弱变化有反 复性。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意识形态工作,资 本主义不放松,社会主义更不能放松[3]。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还针对某些具体时期、阶段 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状况进行了研究。如有学者对抗 日战争时期中共南方局在重庆争取意识形态话语权 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党南方局对掌握和引导意识形态话语权采取了多种 措施,积 累 了 成 功 经 验[9]。 有 学 者 指 出,在 长 期 的 实践中,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 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形成 了“中国 政 治 发 展 模 式 ”。 这 些 成 功 经 验 为 中 国 赢 得了宝贵 的 话 语 权,同 时 也 消 解 了 西 方 的 话 语 权。 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开辟,一方面使我们在国际政 治思想战线上解构了所谓“普世”价值,把一个包治 百病的药方揭穿; 另一方面给出一个关于“中国道 路”或者“中国模式”的理论解释。一个是破,破一 个国际性的霸权话语系统; 一个是立,在知识界确立 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自觉,也就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 自觉[4]。
收稿日期: 2012 - 02 - 22 基金项目: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TJSKGC - KS1102) 作者简介: 杨昕( 1980 - ) ,河南光山人,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19·
了霸权对非霸权的权力关系,霸权话语的目标是压 制非霸权 话 语,使 其 边 缘 化,使 其 沉 默 无 声[4]。 正 是基于对上述情况的清醒认识,有学者强调,话语权 掌握在谁手里,决定着社会舆论的走向,影响着社会 发展的方向。国际范围内的话语权争论的实质,就 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的霸权压制和以中国为代 表的发展中国家为寻求本国发展道路合法性之间的 斗争[5]。
语权,就控制了社会舆论的走向,进而有利于立足其 根本意志和利益实现对社会的整合控制,统领社会 发展的前景趋势,规范社会发展的具体轨道。意识 形态是最能集中反映不同存在主体意志和利益的一 种特殊文化形式,展现着存在主体对生活于其中的 社会的本质、规律、具体运行机制等问题的实然性探 索和对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及过程的评判、扬弃,并在 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和理想形态的应然 性价值追求和思想纲领。意识形态总是力求通过与 国家权力相结合成为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力量,对其 他文化形式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其他文化形式被其 决定并或显性或隐性地反映主体的意识形态。因 此,现实社会中的话语权之争主要体现为意识形态 话语权之争[3]。
同时,学者们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 国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也进 行了总 结。有 学 者 指 出,在 特 定 时 期,由 于 受 到 “左”倾思想的影响,未能很好贯彻“双百”方针,造 成了马克思主义“一言堂”的局面,不仅遏制了社会 科学研究与文学艺术创作的活跃性与创造性,而且 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受到一定程度的 损害和质疑[12]。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话语 权主导地位有所下降的问题,也值得重视。
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对其进展与不足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 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A849. 1;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5194( 2012) 03 - 0019 - 06
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与内涵
正确理解“话 语 权 ”这 一 概 念 的 基 本 内 涵 是 科 学分析与阐释“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的逻辑前提。 有学者认为,话 语 权 概 念 由 两 个 基 本 成 分 构 成,即 “话语”与“权”。“权”一方面是“权利”,“话语的权 利”,也就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运用“话语”的“资 格”与“好处”; 一方面又是“权力”,“话语的权力” 表达的是人们对“话语”支配的“能力”和支配的“程 度”。权利,展 示 为 社 会 的 规 则 安 排 并 反 映 出 该 社 会规则安排的合理程度; 权力,则体现为一种社会力 量布局并标示出该社会中话语资源分配的基本格 局。因此,立足 于“权 ”的 内 涵 解 析,话 语 权 本 质 上 是关于一个社会中“话语”资源的分配问题,在应该 的意义上,这种分配以“人人普遍享有”为价值准则 与伦理基础,但实际上,因为阶级的存在而表现出以 “享有与否与多 寡 ”作 为 实 然 的 格 局。 因 此,“话 语 权”内涵具 有 伦 理 与 阶 级 两 个 基 本 维 度,伦 理 维 度 体现为“权 利 ”内 涵,阶 级 维 度 则 体 现 为“权 力 ”意 蕴[1]。有学者认为,话语权在表象上是以话语为载 体,但话语之所以产生权力,关键在于话语所包含的 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2]。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哪 个国家、民族、阶级、阶层和集团组织掌握了文化话
关于挑战与困境。有学者分析了当代中国意识 形态话语权弱化的原因: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使 马克思主义遭到大规模的非难和污蔑,国际反马克 思主义、反共 势 力 大 肆 鼓 吹“社 会 主 义 失 败 论 ”,极 力散布“共产主义渺茫论”,散布对共产党政权的不 满情绪,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 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马克思 主义意识 形 态 话 语 权 的 削 弱。 同 时,从“非 意 识 形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的话语权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 程,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特征。 有学者认为,自 20 世纪初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话语权地位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话语权 的夺取阶段、话语权的完全主导阶段和话语权的相 对主导阶段。话语权地位的夺取阶段,其时间跨度 为 20 世纪初期至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优势话语权地位主要是通过思想论 战、理论与实践教育等方式而逐步确立的。话语权 的完全主导阶段,其时间跨度为新中国成立后至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话语权的相对主导阶段 的特点是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其他各种思 潮共存的思想意识新局面,其时间跨度是从党的十 一届三中 全 会 召 开 后 至 今[8]。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以 来,由于国内国际的复杂条件和环境,马克思主义意 识形态话语权在中国受到其他意识形态的严重挑 战。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中国的变化历 程可知,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斗争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