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考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人物: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统治建设: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2.“家天下”: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
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s hàn)让制。
考点二、商朝的统治3.灭夏:夏朝后期,商人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4.商朝的建立和发展: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5.商朝末期概况:末代商王纣(zhòu)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liǎn),施行严刑峻(jùn)法,导致民不聊生。
考点三、西周的兴衰6.过程: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
7.结果: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ào)京,史称西周。
8.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2)分封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等(4)分封内容: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diào qiǎn);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5)实质: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6)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7)作用:①(积极)通过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②(消极)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分散了国家权力,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部编版2024)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座遗址:二里头遗址 一次迁都:盘庚迁殷 两种制度:世袭制、分封制 三个朝代:夏、商、周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必背考点1 夏、商、周的更替★必背考点2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的对象)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君 国家性质 \形势重点夏 禹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奴隶制国家开创世袭制 商汤公元前1600年亳 纣 牧野之战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镐京 周幽王 分封制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争霸 春秋五霸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兼并 战国七雄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作用加强了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实质确立了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弊端诸侯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当各诸侯国的国力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为春秋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总结归纳1、禅让制建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世袭制随之出现。
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盘庚迁到新邑后,并没有将其叫作殷,甲骨文中称之为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
周灭商后,用商王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
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
3、分封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西周政治文化的稳定和延续;通过分封制,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课件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法家
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治国 思想
儒家
“ 仁治”,主张治国时注重道德的教化作用, 实行仁政
道家
“ 无为而治”,主张统治者不要把的意志强加 给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的哲学思想、法家 的变革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 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 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 哲学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秦以牛田。” 《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以铁耕乎?
曰:然。”
(1)材料一的史料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已经出 现。(2分)
【政治鼎新】材料二
(2)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出现了 怎样的新面貌?这一时期的“政治鼎新”主要通过什么 途径实现的?请举例说明。(6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关于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同学们有以下观点: 小历同学持批评态度,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糟粕, 应全盘否定;小明同学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中国传 统文化应毫无保留地继承。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 要说出你的理由。(8分,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 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答案】新面貌: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2分)
途径:改革(或变法)。(2分)
举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大为增强,封建制度 逐渐确立。(2分)
部编版七上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巧练(部编版)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01 单元概览【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本阶段时间界限为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夏朝带有奴隶制特征。
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
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新增内容)、甲骨文与青铜器、《诗经》和“楚辞”(新增内容)等科技、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一种文字甲骨文。
一个历法夏历;战国时一年24节气一次改革商鞅变法。
一大医著《黄帝内经》一次思想百家争鸣两大技术铁农具和牛耕两大文学《诗经》和楚辞两大制度世袭制和分封制。
三大朝代夏、商、周。
四大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政治:夏朝开创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竞相改革,以实现富国强兵。
(2)经济:夏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3)军事:社会动荡导致了大量战争,最为频繁集中于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等,战争兼并了许多小国家。
(4)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百家争鸣激荡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浪潮。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课件精品-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夏商周时期
目 录
1 课标解读 2 课时目标 3 单元概览
4 内容建构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内容建构
①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② 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
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 重要制度; ③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④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 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 局面的产生; ⑤ 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在天文、 历法、医学和文学方面的主 要成就。(史料实证) ②知道甲骨文的基本史实及 影响,知道青铜器的制作工 艺及其代表器物。知道三星 堆遗址(史料实证、历史解 释) ③理解先秦时期高度发达的 文明,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 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 (家国情怀)
8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内单容元梳概理览 课内时容安建排构
内容建构
动
经济
铁农具、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
荡
变
化
的
政治
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
春
秋
时
期
军事
诸侯争霸
课标解读 课时目标 单元概览 内容建构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 国
经济 发展
农业-铁农具、牛耕普遍推广;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 手工业-发展 商业-繁荣
时
期 的
诸侯
国家——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奴 隶 制 王 朝 的 更 替 和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这一成就是在( B ) A. 商朝时期 C.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D. 西周时期
1234567
2. 讳疾忌医讲了古代一位国君有病却不听医生劝告, 最终病重而死的故事。这位医生采用四诊法诊断疾 病,他是( A )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孙思邈
点拨:文字:明、从。(2 分)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 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天的 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答出任意一点即 可得2 分)
1234567
(3) 青铜器和甲骨文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请你 为保护文化遗产出谋划策。(2 分)
点拨:加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参观、游览文物 时不乱涂乱画,文明旅游;利用先进科技维护;等 等。(答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2 分)
1234567
点拨:根据材料“三星堆出土的铜尊、铜罍、玉璋、玉 琮等众多文物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土的器物有 相似的特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四川地区出土的青铜 器与其他地区出土的器物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当时四 川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相互交流,C 项正确。
1234567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 颗彗星扫过北斗
历法
相传②__夏__朝_____ 时就有了历法。
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战国
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③ __二__十__四__节__气_____
夏商 周时
天文、 期的
历法和 科技
医学 与文
化
医学
·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 药物
·战国时期的名医④ __扁__鹊_____ 能用针 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总结出
_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知识点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夏朝的建立1.基本情况:(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3)都城:阳城2.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制度: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4.灭亡:夏桀的残暴统治,引起人民的反抗,商的首领汤灭掉夏朝。
二、夏商周的更替1.约公元前1600年前,商汤伐夏,建立商朝。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商朝多次迁都,盘庚迁到殷之后,从此,保持相对的稳定。
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建都镐京。
三、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统治。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意义: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但诸侯的权力过大,到了后期,威胁中央的统治。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了解夏商西周。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1.出现时间:距今约5000——4000年2.功能:食器→礼器3.特点:分布广泛;数量增多,种类丰富;成为权力的象征,等级森严;制作工艺高超;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4.典型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何尊:最早出现“中国”一词。
利簋:记录了武王伐纣的历史。
二、甲骨文1.含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4.意义: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习目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背诵清单
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背诵清单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1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巩固统治的措施: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2、家天下形成:启废除了禅让制,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影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 家天下)知识点2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汤都城:亳(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盘庚迁殷)巩固统治的措施: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灭亡:商纣王统治残暴,公元前 1046年被周朝所亡。
知识点3 武王伐纣时间: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结果: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知识点4 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巩固统治的措施: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标准,对象,内容(权利+义务),作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标准: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对象:宗亲、功臣内容:诸侯的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作用:积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消极作用-------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威胁中央,为后来的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实质:确立周王朝社会等级制度。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到周幽王时,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3.夏、商、周三代的兴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兴:重视生产,关心百姓,重用贤才。
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复习课件
同时期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
B 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春秋后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 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 志之一。
生产工具 的改进
提高了人们改 造自然的能力
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表现: 1、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细致。 2、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3、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 使用。
课堂检测
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他在谁的支
持下进行了变法?
商鞅。变法革新思想。秦孝公
课堂检测
(2)材料二中体现了“商君”变法的什么措施?请你写出变法的其他 几项措施。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鼓励 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
战争性质:争霸
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
成语:一鸣惊人、退避三舍、问鼎中原、 难;2.诸侯国逐渐减少,加快统一的步伐。
老马识途、卧薪尝胆、一箭之仇、
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夏商周的更替(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2)地位: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1)标志: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势力,继承了禹的位置。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启是世袭制下产生的第一位君主。
】(2)影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夏朝的发展(1)范围: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2)国家机构: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此外还制定历法,称为“夏历”。
(3)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①发现地点:洛阳。
②内容:建筑: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育平民生活区和墓葬和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手工业发展:出土了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精美铜牌、高贵礼器等,反映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4.夏朝的终结:夏王桀在位时期,统治残暴,引起民众的反抗,最后被汤打败,夏朝灭亡。
(二)商汤灭夏1.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2)发展: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3)灭亡①原因: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对内修筑高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②结果:被周武王所灭。
2.盘庚迁殷(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三)武王伐纣1.牧野之战(1)时间、地点:公元前1046年,牧野。
(2)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夏商、西周的兴亡告诉我们:统治者勤于政事,关心民众,重用人才,国家才能长治久安】2.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复习课-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一、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
制度名称 开创时期
概况
世袭制 夏朝 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分封制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天 西周
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商鞅变法确立
县制 春秋 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为以后地方管理模式的创建打下
了基础
二、比较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异同
战争 目的
相 同
影响 点
不 性质 同
作用 点
春秋时期战争
战国时期战争
扩大地盘,掠夺土地和人口
大吞小,强凌弱,减少了诸侯国数量,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
建制的形成,加速了民族融合。同时,不可避免地给人民的生
7.(2023·广州中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
堰。工程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
之国”。这有利于( C )
A.齐桓公成为霸主
B.商鞅推行新法
C.秦完成统一大业
D.夏朝巩固统治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都
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有利于秦国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秦完成统一大
业。
8.(2023·深圳中考)颜渊曾说,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这
体现了( B )
A.尊崇自然
B.仁德为先
C.学以致用
D.以法治国
【解析】据题干“颜渊曾说,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可知,
4.(2023·广东中考)《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要点(背诵)
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
朝代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亡国君
夏禹公元前2070年阳城桀
商汤公元前1600年亳纣
西周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周幽王
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臵,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受战乱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5、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周军占领都城,商朝灭亡。
6、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同时也反映了夏朝时期文明的进程。
7、西周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对象:宗亲和功臣
(3)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4)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5)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实质:确立了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8、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要点(背诵)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古人称铜为金)
1、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代表是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
2、青铜器繁荣于商朝以后:
①特点: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②功能:饮食、祭祀、军事和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
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③青铜器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④代表:司母戊鼎。
历史地位: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的出土不仅体现了商朝精湛的技术,也说明了商朝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清朝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2、地位或影响: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②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商朝开始。
3、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中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40%都是象形字。
4、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许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附:辨析题
1、在一次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主持人展示了铸刻有甲骨文的西周毛公鼎仿制文物艺术品。
错误:铸刻有甲骨文的西周毛公鼎。
理由:①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②铸刻在西周毛公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要点(背诵)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
(1)原因:
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遭到破坏。
②分封制度逐步瓦解。
(2)表现:①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②诸侯国势力崛起;③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3)结果: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三、诸侯争霸
(1)原因:周王室控制力减弱,各国政治、经济发展部平衡。
(2)口号:尊王攘夷
(3)实质:奴隶主之间掠夺战争
(4)霸主: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其原因:首先他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其次他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口号;第三、地理上近海,有鱼盐之利,工商业发达。
)
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5)结果:①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6)评价或影响:
进步意义:①它破坏了僵化和落后的西周体制,更重要的是使诸侯国数量减少,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②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融,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高潮;
消极意义:它确是无义战(
性质:春秋争霸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所以说“春秋无义战”),灭国杀人,给社会和人民带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要点(背诵)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4、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主要战役交战国家典故
桂陵之战魏、赵、齐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魏、齐减灶计
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5、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先后衰落;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6、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评价:
第一、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第二、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第八课百家争鸣
知识要点(背诵)
1、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派别;鸣是指发表见解。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根本原因),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兵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2、学派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春秋》①提出“仁”,主张“为政以德”;
②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谦虚好学
孟子战国《孟子》①提出“春秋无义战”;
②反对一切战争,用“仁政”治国,
③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道家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经》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
主张以柔克刚
庄子战国《庄子》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墨子战国《墨子》“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战国《韩非子》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兵家孙武春秋晚期《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战国《孙膑兵法》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
故天下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