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特征与金融泡沫概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使投资者倾向于跟风或采取羊群行为。
14
9.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信息层叠导致羊群行为
即使人们知道其他人的做法是一种从众行为,他 们仍然会考虑他人的判断,并且参与其中。这种一窝 蜂似的从众行为是由信息层叠(information cascade) 产生的。 信息层叠使人们放弃自己挖掘信息,而接受被大
21
9.4 社会因素对金融泡沫的推动
媒体信息传递的影响
另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是公共新闻媒体信息传递。媒
体能积极地影响公众的注意力和思考方式,同时形成股
市事件发生时的环境。 媒体信息传递方式特点:
1.降低投资者的参与成本 2.媒体偏见
22
9.4 社会因素对金融泡沫的推动
社会情绪的推动
投资者在社会接触中除了可以互相传递信息外,还会传递社会情绪, 这种被传递的情绪同样也可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从而产生系统性 的行为偏差。
26
The End
5. 泡沫破裂和经济冲击
24
9.5 泡沫的特征
庞氏骗局(Ponzischeme)
1920年查尔斯· 庞氏在美国制造的一个骗局:向投资 者许诺,投资能赚得大量收益。但投资者的资金事 实上没有被投向真正的资产。而是将第二轮投资者 的资金支付给最初的投资者,依次类推,形成泡沫 。
25
9.5 泡沫的特征
家所普遍接受的做法或信息。
15
9.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资产定价的正反馈机制
罗伯特·希勒(Robert J.Shiller)《非理性繁荣》
(Irrational Exuberance),解释了人的非理性心理
因素对股市乃至对整个经济的影响。
16
9.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希勒把一路凯歌的股票市场称作“一场非理性的、 自我驱动的、自我膨胀的泡沫”。 他认为导致美国股市持续繁荣的不是企业利润,它 与收益与股利的增长根本没有关系,而是弥漫于整个 社会的乐观情绪。
案例:格雷厄姆的寓言
一个石油勘探者在向天堂的路上遇到圣徒彼得,彼得说: “你有资格住进天堂里的石油职员大院,但是我们已经满员, 没有办法让你挤进去。”勘探者想了一下,就对石油大院大声 喊道:“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于是大院里的人们挤开门, 蜂拥而出冲向地狱。彼得非常惊讶,请勘探者搬进大院。但是 勘探者迟疑了一下说:“不,我想我应该跟着他们一起去,那 个发现说不定是真的呢!”于是,他自己也随众人直奔地 狱……巴菲特在1985年的年报中讲述了这个故事,并且认为, 直到现在,这样的故事依然在华尔街上演……
普尔指数下跌了20%。
10
9.1 金融市场泡沫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
网络股的热潮兴起于1995年,到 1999年网络原始股平均涨幅为230% , 最终从2000年3月12日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持续暴跌。到2001年4月4日, 指数跌至1638.80点,较2000年的最高点跌去了2/3 。
11
19
9.3 机构投资行为和金融泡沫
当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投资决策者是投资代理人
时,他们内生的风险转嫁激励就会使风险资产的 均衡价格超过基本价值,均衡价格与基本价值的
差就是资产的价格泡沫。
20
9.4 社会因素对金融泡沫的推动
口头信息传递的影响
投资者通过各种不同社会关系和渠道来获得决策 依据,而个人行为反过来也对其他主体产生影响,形 成社会互动。口头信息传递是社会互动中最常见的信 息传递方式。
导致经济的虚假繁荣。
5
9.1 金融市场泡沫
1720年--南海泡沫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 洲进行贸易扩张,专门成立了一家 “南海公司”。从1720年3月到9月,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 票价格一举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 1050英镑。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 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 《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 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 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7
9.3 机构投资行为和金融泡沫
声誉效应导致羊群行为
声誉效应的核心观点是,与一个另类而可能成功
的策略相比,人们更愿意表现出羊群行为成为群体失
败中的一员。 声誉模型的解释:
1.羊群聚集与分散的出现; 2.影响管理人员职业状态压力下的羊群效应的解释。
18
9.3 机构投资行为和金融泡沫
委托代理中的风险转嫁导致金融泡沫
6
9.1 金百度文库市场泡沫
1837年--银行业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
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
一直持续到1843年。
7
9.1 金融市场泡沫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

作为代理人的投资决策者可以享受到资产价格(收益)
上升带来的全部好处(upside return) ,但是对资产价格
(收益) 下跌的风险(downside risk)只承担有限责任,投 资代理人可以通过申请破产保护等方式将超过一定限
度的损失转嫁给投资委托人——资金的贷出方,这就
是代理投资内生的风险转嫁(risk shifting) 问题。
9.1 金融市场泡沫
21世纪--美国的房地产次级贷款泡沫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不但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美
国还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2
9.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存在各种
认知偏差。当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如果表现出某些
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
度投机状态。
8
9.1 金融市场泡沫
1929年--大萧条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9
9.1 金融市场泡沫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 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
认知偏差,并且因此形成系统性的对资产价格的认知 错误,则可能导致金融泡沫。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和信
息层叠就具有上述特征。
13
9.2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有限注意导致信息层叠

有限注意概念 金融市场中有限注意:关注显著信息和疏忽隐晦 信息 影响泡沫的方式
1.干扰了投资者赖以判断的信息集; 2.即便市场上信息充分可得,有限注意也可能
跌,市场陷入恐慌,郁金香市场全面崩溃。
案例思考:
1.大众为什么会对郁金香如此的疯狂?
2.哪些因素在推动着郁金香价格泡沫的形成和放大?
4
9.1 金融市场泡沫
金融泡沫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在经历了一 个连续的上涨之后,市场价格大于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 其产生的根源是过度的投资引起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
第九章 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特 征与金融泡沫
主讲:王茂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第9章 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特征与金融泡沫
1
金融市场泡沫 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机构投资行为与金融泡沫 社会因素对金融泡沫的推动
2
3
4
2
引导案例:荷兰郁金香狂热
荷兰不是郁金香的原产地,郁金香在荷兰只是少数富有的显贵之士的 观赏品和奢侈品,以致于成为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1630年前后,荷兰 人培育了一些新奇的郁金香品种,王室贵族和达官贵人趋之若鹜,争相购 买稀有的郁金香品种,郁金香的价格逐渐上升,在1636年10月之后,不仅 稀有郁金香品种的价格被抬高,几乎所有郁金香的价格都飞涨起来。 查尔斯.马凯在其著作中描述到:“1636年,由于郁金香品种的需求量 不断增长,……城市的交易所均设臵了定期的销售市场…,许多人转眼之
间便成了巨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郁金香热会永远持续下去,…,无
论价格多高,都会达成交易。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匠人、船夫、 随从、伙计,甚至是打扫烟囱的清洁工和年老的洗衣女工,都纷纷投身于 郁金香交易。”
3
引导案例:荷兰郁金香狂热
在这种狂热情绪的推动下,1636年底,郁金香市场上人们不仅 买卖已经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还提前买卖在1637年底将要收获的球 茎,郁金香期货市场交易量日益上升,1636年12月底到1637年1月底 之间,所有品种的郁金香价格全线上扬。 然而,1637年2月初,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郁金香价格开始暴
过度乐观、过度自信、盲从
轻信、乐观、贪婪
怀疑、失望、漠视
市场情绪周期的规律
恐慌、沮丧、绝望
23
9.5 泡沫的特征
在市场周期的顶端,这种疯狂会传到几乎社会的每一个
角落, “永不落幕”牛市神话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交易账户激增,每个家庭都在参与市场狂欢。这时存在各 种非理性特征:
1. 乐观的预期 2. 大量盲从投资者的涌入 3. 价格对价值的严重背离 4. 庞氏骗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