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城乡二元经济PPT文档共24页

城乡二元经济PPT文档共24页
城乡二元经济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城乡二元体制结构-PPT课件

城乡二元体制结构-PPT课件
改革开放巨大成就重大原因——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
二元结构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
使我国有一个稳定的农村和庞大而稳定的农民群体,农民的务农务工两项收 入
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
第一,影响了农民的自我实现
社会政治地位被人为弱化,不能享有正常的国民待遇:受教育程度远远低 于城市;剥夺了宪法赋予的居住和迁徙自由权;收容遣送制度剥夺了农民 的人身自由权;不能在党政机关任职;
第二,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城市化率很低,甚至低于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
第三,影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 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资产重组以及物流业的发展 进而农业的现代化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加剧了部门、城乡和地区之间的 经济发展差距
城乡分治,一国两策
以户口制度把公民划分为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
在政治上不平等对待。对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等非农业户口的人,认为 是体制内的,把农民认为是体制外的,实行另一种政策(选举人大代表) 经济上不等价交换。农村长期实行统购派购粮食和农产品制度,通过剪刀 差强制农民给国家做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低价征用土地,积累大 量资金;用农民工的形式,长期廉价使用农村劳动力 社会上,实行非普惠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对城市居民 和农民,无论在提供的方式、内容、数量、质量方面都是不同的,差别很 大 现代经济体制,城市基本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尽管社会、 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颠覆式的改变,土地制度、社会体制、财政体制、社 会保障等体制机制,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
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功绩
二元结构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课件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课件

(五)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学习交流PPT
2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 一、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进 步缓慢 ;(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 加要素投入 ;(三)乡村经济具 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 。
(三)用经济学的思维考察生态问题;要用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区域可持续发 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发 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
学习交流PPT
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 染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 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 方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 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 的需求也成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 财富能力。
• 二、 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一)乡村土地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土地市场特征: 地域性强;竞争不充分;供给 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基本特征:城 乡分异的土地制度,城 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内涵
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 进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包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措施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 在区域间均衡配置。
0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
包括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等方 面。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目标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 制度保障等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 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均质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分布相对均匀,没有 明显的中心和外围之分。
极核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 集聚,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点轴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沿着交通线、动力线 等线状基础设施呈带状分布,形成多 个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

《城乡二元经济》课件

《城乡二元经济》课件
1 参考资料
- xx报告 - xx数据报道 - xx调查报告
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滞后。
制度原因
城乡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城乡二元经济的存在。
城乡二元经济的表现
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以现代服务业为 主导,创新与创业氛围浓厚。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发展相对滞后。
《城乡二元经济》PPT课 件
欢迎来到《城乡二元经济》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城乡二元经济的定义、原 因、表现,以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Βιβλιοθήκη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定义
城乡二元经济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和差异现象。
特点
城乡二元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产业结构差异,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城乡二元经济的原因
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经济影响
城乡二元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分配。
社会影响
城乡二元经济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社会差距和不公平现象,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解决方案
城乡统筹、经济转型和农村振兴是解决城乡二元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结
城乡二元经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通过改革和创 新,我们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优质课件

城乡二元结构优质课件
第二,就社会发展旳角度来看,大量旳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 吸收,不得不涌入大城市,而城市劳动力依然饱和
第三,就生态而言,城市生态极限轻易遭到被突破,生态学 研究表白,城市污染过于集中旳时候,就会破坏生态系统旳 承受能力,最终会造成无法修复旳永久性破坏
第四,就文化而言,城市化会使乡村旳教育长久滞后,乡村 旳劳动者素质与城市需求之间旳沟壑无法弥补。
二元构造下两部门经济
在二元经济构造旳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旳经 济一般由两个不同旳经济部门构成,即老式 部门和当代部门。
因为老式部门与当代部门旳增长呈现出明显 旳反差性,即老式部门增长速度滞缓,当代 部门则迅速扩张,成果进一步使两部门之间 旳差距在二元构造下越拉越大,最终成为制 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旳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在共享中发展。农民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旳 建设者,是社会不断进步旳助推力量,应该和其他主体一样 取得经济发展和带来旳收益。与此同步,作为社会旳一份子, 应该能够分享经济利益以及有经济发展带来旳社会福利和社 会保障,这是其生存发展旳最起码旳权利之一
城乡二元构造旳破解及城乡一体化
转移型策略
26221.8
4984.1
37213.5
30001.2
6344.1
合计 677.73
4375.6
5346.3 5746.9 5914.8 6122.7 6695.9
7212.3
农村 农户
478.4
非农户 199.3
202 2367.7 3.9
2544.0 2691.2 2681.5 2779.6
2802.3 3055.7 3233.3 3343.1
城乡二元构造旳破解及城乡一体化
包容性增长旳内在要求
第一,在参加中发展。包容性增长旳关键是发展权旳公平与 平等,让社会组员拥有更公平、均等旳发展机会,即公平参 加问题。机会平等是当代市场经济意义上公平正义旳一项主 要理念和准则。只有当“农民”或“农民工”在社会政治活 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建设等领域都具有参加旳资 格与权利旳时候,他们才干获取相应旳社会资源和实现其本 身利益

《区域经济学》7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24页文档

《区域经济学》7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24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区域经济学》7城乡二元 结构与城乡统筹
26、机遇对于有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区域经济学》7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区域经济学》7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 二、 城乡统筹的主要模式
(一)城市工业导向人口迁移的城乡联系模式; (二)发展小城镇的城乡联系模式; (三)综合发展农村的城乡联系模式 。
• 三、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一)建设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进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完善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 建设;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思考题
• 1 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为什么会形成城乡二元结 构?
• 2 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什么内在 联系?
• 3 如何决定城镇体系和城市规模分布? • 4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乡村土地和劳动力
市场具有 何种特点? • 5 乡村金融市场和公共服务有何特点?我国反贫困
战略的特 点是什么? • 6 城乡统筹的内涵是什么?城乡统筹模式有哪些? • 7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 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行动
《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 三、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共同性、永续性、需求性。 (二)区域经济中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三类:区域生态环境维 护的经济学问题、区域生 态环境损害的经济学问题、区域 生态环境治理的经济学问题。 (三)用经济学的思维考察生态问题;要用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区域可持续 发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

第7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第7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2、按人口规模标准划分: 5类7档
3、其它划分:多种
按地理位置划分:有沿海城市、内陆城市、边陲城市; 按功能划分:有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港口城市、文 化城市、政治城市、宗教城市、旅游城市、综合性城 市。
四、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
不管城市建立的具体原因如何,就近代、现代 城市的形成来说,经济力量始终是决定城市规模、 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力量。
2003年至今是中国城乡统筹发展阶段
2019 年 城镇人口为 84843 万 , 城镇化率达 60.6% , 比 2003年提升 20个百分点。
第二节 城市群发展
城市群的概念与功能
世界六大城市群 我国城市群的发展
Add your text in here
一、 城市群的概念及功能 ( 一)城市群的概念
世界六大城市群
(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以纽约为中心的城市群 (2)北美五大湖区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城市群 (3)日本太平洋沿岸以东京为中心的城市群 (4)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 (5)欧洲西北部以巴黎为中心的城市群 (6)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整 个城市群区包括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共包括200多座城 镇。 占地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仅占美国总面积的1.5%,却 拥有4500万人口,占了整个美国的人口的20%。
1984-1992年是中国城镇化平稳发展阶段。1992 年全国建制市增加到517 个,建制镇激增到1.45万个, 城镇化率达到27.46%,比1984 年提高了4.45 个百分 点,年均提高0.56个百分点。
1992-2003年是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中国城镇 化率27.46% 提高到40.53%,年均提高1.19 个百分 点2003年建制市达到 600个,建制镇达到20226 个。

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

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
▫ 1.分层结构层次数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 2.城市分层结构的层次数 ▫ 3.城市规模与层次数的关系
(1)假设。 (2)城市规模表达式。 (3)不同层次城市的规模。
▫ 4.城市分层结构演进过程
第二节 城市等级体系及城市内部结构
•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过程
▫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类型
(2)混合产品属性。 (3)外部性。
(4)竞争性。
第六节 城市基础设施
•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供求理论
▫ 1.城市基础设施需求
决定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主要因素如下: (1)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性质。 (3)城市功能设施。 (4)城市基础设施存量。 (5)科技进步水平。
• 二、基于交易效率差异的二元结构理论
第一节 区域空间的二元结构
• 三、基于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理论
第二节 城市等级体系及城市内部结构
• 一、城市及城市的分层结构
▫ 1.城市的形成 ▫ 2.城市分层结构的形成 ▫ 3.城市类型结构的形成
第二节 城市等级体系及城市内部结构
• 二、城市分层结构最优层次数和每层的城市规模
本 章 结 束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第四节 城市就业
▫ 1.劳动力供给变动
对均衡的影响 ▫ 2.劳动力需求变动 对均衡的影响
第四节 城市就业
▫ 3.劳动力供给曲线和
需求曲线同时变动对 均衡的影响
第四节 城市就业
• 四、城市就业政策
▫ 1.城市失业类型 ▫ 2.城市失业的政策措施
第五节 城市住房
• 一、城市住房的特征
▫ 1.空间位置的固定性 ▫ 2.住房的耐用性 ▫ 3.住房市场的层次性 ▫ 4.复杂和多重异质性 ▫ 5.政府行为性

最新城乡二元体制结构ppt课件

最新城乡二元体制结构ppt课件
农村 改革人口与户籍制度,实现人口的自由居住和迁徙 ▪ 对城中工作的人口和居住人口给予均等的公共服务 ▪ 建立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教育、养老等的保障体系 ▪ 改革土地、地方财政和住房制度,使进城人口能够融
入城市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0
▪ 农村的住房、宅基地无法变现退出,收入无法支付高房价,转 得进来,留不下了,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建设
▪ 形成城市低收人群,生活艰难、有一定文化而无信仰、财富不 公(特别是居住不公)使心理极不平衡,形成社会动荡的危险人群
▪ 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 农村地区收入偏低保障制度的缺失,严重影响着广大的潜在的
城乡二元结构的讨论
➢城乡二元结构的表现和实质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形成背景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形成过程 ➢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功绩 ➢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 ➢城乡二元结构对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影响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对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影响
▪ 户籍制度使进城人口得不到城市教育、卫生、社保、低保等政 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教案资料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教案资料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 一、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 进步缓慢 ;(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 加要素投入 ;(三)乡村经 济具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 。
• 二、 城乡统筹的主要模式
(一)城市工业导向人口迁移的城乡联系模式; (二)发展小城镇的城乡联系模式; (三)综合发展农村的城乡联系模式 。
• 三、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一)建设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进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完善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 建设;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思考题
• 1 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为什么会形成城乡二元结 构?
• 2 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什么内在 联系?
• 3 如何决定城镇体系和城市规模分布? • 4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乡村土地和劳动力
• 三、 乡村金融市场与公共服务
(一)乡村金融通过资金筹集配置,支持乡村经济发展。乡村金融市场特点: 基本生活资金需求、生产资金 需求和一般经营资金需求;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金融稳定性差;市场垄断程度高;资本市场建 设落后,融资能力低;服务于乡村经济,服务于农户。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生产性、公共事业性、公益基础性、公共安全性服务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严重不平衡;在医疗卫生服 务方面的差距悬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才能 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PPT演示课件

城乡二元结构PPT演示课件
5
当代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表现
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 村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
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 发达,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高于农村 农村人口众多
6
当代中国二元经济的特征
城乡居民收入的二元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日 益扩大的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方面的二元性,不仅可以从收入的 绝对水平上体现,还可以从与收入水平直接相关 的恩格尔系数上表现出来。如下表:
7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绝对数(元)
指数(1978年 =100)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绝对数(元)
指数(1978年 =100)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 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
(%)
343.3
100
133.6
100
57.5
67.7
477.6 739.1 1510.2 1700.6 2026.6 2577.4 3496.2 4283.0 4838.9 5160.3 5425.1 5854.0 6280.0 6859.6 7702.8 8472.2 9421.6 10493.0
139.0 268.9 311.2 317.4 336.2 346.9 364.3 383.6 418.1 437.3 456.1 473.5 483.4 503.7 527.9 550.6 588.0 624.5
56.9 53.3 54.2 53.8 53.0 50.3 50.0 50.1 48.8 46.6 44.7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城乡二元结构PPT演示课件

城乡二元结构PPT演示课件
额不变; 五、两部门的产出是时间的单调递增函数
12
根据以上假设以及模型的推理,乔根森得出了 农业剩余是工业部门发展的前提条件,劳动被 工业部门所利用的条件就是牺牲农业产出。
乔根森模型的研究将新古典增长理论应用于发 展经济学中,强调了农业与工业之间的联系并 且修正了古典二元经济模型中的劳动边际生产 率为零的假设,使得二元经济理论更具解释力。
14
评价
将预期因素引入城 乡劳动力转移的分 析中使得托达罗模 型更为确切的刻画 了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的过程。
第一,托达罗模型假设农 业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 这是不符合大多数发展中 国实际情况的。
第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性的存在,所以在预期因 素上得到的这些推论是具 有一定盲目性的。
15
9
该模型以农村中存在着不变的维持生计工资或 制度性工资为假设前提,将经济结构的转变过 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部门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很 小,所以现代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就 为无穷大;
第二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在工业 部门的工人的平均农业剩余降低到制度性工资 水平,在剩余劳动重新配置和商业化点达到之 前,经济处于长期停滞;
5
上图说明了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过程,横轴OL代表劳动,纵 轴OD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品和工资。OA表示传统农业部门的生 存收入,OW表示现代工业部门的现行工资水平。 WS是劳动供 给曲线,DkDk代表与投入资本对应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
6
基本要点
在此模型中存在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农业被认为 是缺乏就业机会的部门,而工业是强有力的增长部 门。
17
历史和传统因素
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制 度下的城乡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 1 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为什么会形成城乡二元结 构?
• 2 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什么内在 联系?
• 3 如何决定城镇体系和城市规模分布? • 4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乡村土地和劳动力
市场具有 何种特点? • 5 乡村金融市场和公共服务有何特点?我国反贫困
战略的特 点是什么? • 6 城乡统筹的内涵是什么?城乡统筹模式有哪些? • 7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 一、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进步 缓慢 ;(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 加要素投入 ;(三)乡村经济具有显 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 。
第二节
• 四、 乡村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是关系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消除乡村地区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 的长期性课题,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区贫 困正逐渐转向多维贫困。
(一)乡村贫困特征:自然条件差致使贫困;贫困地区经济造血能力不足;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 化素质差。
(二)我国的反贫困战略的特征: 扶贫反贫困已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的阶段进入巩固 温 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 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主 要任务,从过去解决温饱问题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的有效衔接;扶贫战略与区际协调发展战略密切衔接起来,选择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 贫开发的主战场。
• 一、 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理论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等二元结构理论。
• 二、 城市与城市体系
(一)城市的形成:农业驱动机制 、工业驱动机制 、比较优势与贸易驱动; (二)城市体系:城市体系决定 、城市规模分布;
• 三、 城市化动因与机制
(一)农业剩余的驱动机制 ; (二)共享中间投入品的驱动机制; (三)共享劳动力储备的驱动机制; (四)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驱动机制; (五)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 三、 乡村金融市场与公共服务
(一)乡村金融通过资金筹集配置,支持乡村经济发展。乡村金融市场特点: 基本生活资金需求、生产资金 需求和一般经营资金需求;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金融稳定性差;市场垄断程度高;资本市场建设落 后,融资能力低;服务于乡村经济,服务于农户。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生产性、公共事业性、公益基础性、公共安全性服务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严重不平衡;在医疗卫生服务方 面的差距悬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才能逐步缩小 城乡之间的差距。
(三)中国的脱贫攻坚战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加 快发展;加强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 一、城乡统筹的内涵
城乡统筹就是指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打破城乡之间的界限,乡统筹的主要模式
(一)城市工业导向人口迁移的城乡联系模式; (二)发展小城镇的城乡联系模式; (三)综合发展农村的城乡联系模式 。
• 三、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一)建设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进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完善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 建设;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第一节 二元结构理论与城市化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二元经 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 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 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破除二元结构 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城 乡之间的联系,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 农 村经济发展,并以农村人口转移推动城市化。
• 二、 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一)乡村土地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土地市场特征: 地域性强;竞争不充分;供给 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基本特征:城 乡分异的土地制度,城市 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二)乡村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运转状况对乡村的生产发 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 乡村劳动力市场特征:以自我雇用为主,让渡自身劳动 力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工资水平难以确定,工资 价格信号机制不灵敏;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均衡,劳动产品市场化程度不足;劳动的组织形式多样,以家庭为 单位的生产方式最为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