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小架郑悟清拳法七十五式动作名称

合集下载

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和式小架)练法自解

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和式小架)练法自解

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和式小架)练法自解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和式小架)练法自解(2010-01-07 13:04:19)转载▼标签:文化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和式小架)练法自解练赵堡承架太极拳时要中规中距,赵堡承架太极拳是功夫架,是要一定功夫才能练出来的是以拳架来得到内在要求的。

练习时要做到沉肩坠肘,虚领顶劲,收尾闾穴使命门穴突出使小腹复实胸中好似空洞状态,使身体中正,拳桩要自然不能做作,小骑马蹲裆势谷沟成圆形,起落适度,该起的地方两腿要自然松直,涌泉通顺。

使气血畅通无阻,行至梢节。

该落的地方要柔若无骨,伏地扎根。

这样在长期规范的状态下锻炼才能使气血循环与任督两脉。

练拳盘架时要精气神合为一体,从而得到道家的修为准则。

初练时一定要身桩下扎,使基础牢固。

练拳要像游龙戏水一样轻灵,还要混元一体,用裆胯的园转来带动内在的圆从而来领外在的动作,运劲园转运气自然,内外一致,从而得到内三合和外三合合而为一,动静虚实只在瞬间,每个动作起伏时要以涌泉接引大地的力往上走,使大地之力经丹田过督脉合理的分配给四梢。

每个动作完成时再顺任脉落于丹田惯于涌泉。

总的来说动作不停圆转不停。

在盘架子时尾闾一定中正,体现出中正平圆轻灵揉活,就是每个动做要起于中,落于中挂于中,步步不离其中。

正就是身体要自然正,脖要自然正下颚微收,顶劲虚领,以正制身。

平要做到阴阳平衡,平己平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后面的圆,圆是在中正平的状态下才能保持身体内外合一的立体园转。

轻就是动作要轻巧,灵是灵活不死板不笨拙。

柔就是把拳练的像水一样柔,无孔不入,无缝不钻。

活就是在前面的前提条件下做到动作活灵活现,活泼自然,不但步法要活,身体要活。

也就是身体要自然灵活,神要聚顶。

拳要练好,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有一个平常心,这样通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得到性命双修,水火交融,总之太极拳也是修身养性的身为本体,性为心性是灵气。

技击要求就是要通过长期的规范的盘练拳架,使身体灵活,还要有师父逐招的讲解,再加上自身的锻炼因素达到技击所要求的灵通变,来达到捻手变化;是太极拳要求的上八法和八要八在下五行分闪展腾挪走动,和腿法。

赵堡太极拳七十五式心法口诀

赵堡太极拳七十五式心法口诀

赵堡太极拳七十五式心法口诀(一)起势纳新吐故起混元,摄得真金鼎内煎;披身滚臂展双掤,鼓荡往返折叠全。

(二)金刚上步出手金刚掌,上下八法势中藏;连环玄肘扣搬拦,捣心顶裆跺脚面。

(三)揽扎衣太极拳法妙无穷,二十四法扎衣生;掤捋挤按连殊用,采挒肘靠紧着根。

(四)左白鹤亮翅白鹤亮翅腾了空,合手端肘倒栽葱;含胸拔背立圆进,顾盼轻灵立鹤群。

(五)单鞭拉开单鞭中堂站,左像箭来右似弓;上下绕打用不尽,鞭捶击根追人魂。

(六)斜金刚上步出手金刚掌,上下八法势中藏;连环玄肘扣搬拦,捣心顶裆跺脚面。

(七)右白鹤亮翅白鹤亮翅腾了空,合手端肘倒栽葱;含胸拔背立圆进,顾盼轻灵立鹤群。

(八)斜行正隅互变斜行进,贴身壁腿把敌封;十字手法变中论,肘靠膝胯顺势攻。

(九)琵琶势怀抱琵琶上下翻,打了两头打中间;左右连环掌中窍,步走顺拗亦坦然。

(十)跃步斜行跃步中定人称奇,专采两臁并两膝;斜行靠进十字肘,壁腿一落根制敌。

(十一)小开合正身卸步拉满弓,进步放箭按法成;此式开合称虎扑,意到俱到方为真。

(十二)转身琵琶势透步圆转琵琶成,掏腿倒卷采挒蕴;滚按卷挤绽开放,得机妙发最精良。

(十三)跃步斜行上金刚跃步中定人称奇,专采两臁并两膝;斜行靠进十字肘,壁腿一落根制敌。

(十四)伏虎若遇搂抱欲解束,十字抱胸意沉蓄;双肩环绕通肩抖,降龙伏虎世称雄。

(十五)小擒拿势遇敌出手使擒拿,折叠反关把敌发;分筋错骨制顽敌,切磋技艺审慎拿。

(十六)串捶势串捶巧打面胸足,两拳连环如串珠;屈沉蓄劲抖捶风,进步肘靠破中门。

(十七)肘底捶打右顾左翻身肘,肘底看捶护中手;曲肘沉落千斤坠,肘捶齐进在当心。

(十八)倒卷肱(gōng)退行三把倒卷肱,怎识退中有进攻;进退顾盼都悟透,攻防防攻变化通。

(十九)白鹤亮翅白鹤亮翅腾了空,合手端肘倒栽葱;含胸拔背立圆进,顾盼轻灵立鹤群。

(二十)斜行正隅互变斜行进,贴身壁腿把敌封;十字手法变中论,肘靠膝胯顺势攻。

(二十一)闪通臂闪通臂式圈划圆,须知圆中有往返;海底捞月单展翅,肘靠膝打挒为先。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简介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简介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简介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优秀拳种。

然见诸报刊的,多为陈、杨、吴、武、孙等流派。

鲜有介绍武当赵堡拳者。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丹士张三丰所创,后其弟子王宗岳将拳传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蒋发(1574一1654年),此拳便落于赵堡镇。

由于旧的思想意识和时代的局限性,数百年来淹没于世,鲜为人知,仅在赵堡镇世代秘传。

习此拳者皆赵堡镇人,故有拳不出村之说。

直到第十代传人—抗日战争期间曾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武术教官的郑悟清先生(1894一1984年)和同为第十代传人的郑伯英(1906一1961年)、侯春秀(1904一1984年)老师相继定居西安,择徒授艺,此拳才在西北盛行。

武当赵堡太极拳最具有武当传统特色。

虽然传至今日已数百年,但仍完整和系统地保留了张三丰祖师所创拳架、推手、散手三者熔为一炉的特色,并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蒋发将此拳带到赵堡镇后,传于本镇邢喜槐(1556一?),邢喜槐传于张初臣,张初臣传于陈敬柏(170.7一1791年),陈敬柏传于张宗禹,张宗禹传于其侄张彦(1723一1807年)与原发孔,张彦传于由王屹档村专程迁居赵堡镇学艺的陈清平(1795一1869年)。

第七代传人陈清平不负师言,扩大了传授面,并将拳路加以整理发展为“代理、领落、腾挪”三种拳架。

“代理”架传于和兆元(1811一1891年),“腾挪”架传于李景彦,其他弟子如牛发虎、张应昌、任长春、张纹、张金梅等皆得“领落”架。

陈清平授徒甚多.以大弟子和兆元武功为最。

兆元得代理架(又称承〔成〕架或尺寸架)并精研太极八卦诸说。

他总结前人理论,结合自己练拳体会,完善和发展了该拳的理论体系,并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后亲传于长子和润芝(1847一1917年)、次子和敬芝(1855一1929年)、长孙和庆喜(1862一1936年)。

和庆喜根据太极拳“先有开阔后求紧凑”之理,又将该拳分为大架、小架与承架。

大架传与郑伯英、郭云、刘世英、郑瑞、李君秀等,小架传与郝玉潮、郑悟清。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小架郑悟清拳法七十五式动作名称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小架郑悟清拳法七十五式动作名称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小架郑悟清拳法七十五式动作名称武当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是由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传弟子刘古泉道人,刘古泉传山西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蒋发。

蒋发又传邢喜槐,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武当赵堡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

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武当赵堡太极拳大架七十二式,小架郑悟清拳法有拳架七十五式,式式皆为画圆,走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

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指为筋梢。

武当赵堡太极拳架轻灵柔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绷、履、挤、按、之动作,活步推手,以练采、列、肘、靠、之法。

外三合和内三合是研练武当赵堡太极拳的规矩和准绳。

外三合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盘与骨合。

太极拳|赵堡太极拳75式(终极篇)

太极拳|赵堡太极拳75式(终极篇)

太极拳|赵堡太极拳75式(终极篇)在我们的印象里,太极是古老而严肃的东西,它就是单纯的黑白两色,就是静止的,有关它的理论太深奥,太晦涩难懂,它高高在上,我们作为普通人,也不相信自己能懂多少……就算我们平时看了很多老年人在广场上练太极,都觉得很遥远的很深奥的一个事情。

可是,大家都应该看过挺受欢迎的一个系列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大家都会发现,原来太极可以这样,就像我们不关注皮影,可能是因为它的唱腔和我们现在的审美有隔阂,但当功夫熊猫2的皮影一出现,每个人都被美到!其实主角阿宝,全身的黑白,不就是我们太极的两极黑白颜色吗?特别是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时刻贯穿这我们的太极拳!这个都是对太极拳的一个很完美的演绎和推广!可能我们以前从未关注过“缶”,但是奥运会开场时的倒计时,每个人都被惊到!也许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仍然缺乏自信,也许我们的思维还是有点拘谨,也许我们没有摸索一下或做点什么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少有人能用通俗易懂、幽默搞笑的方式将好东西挖出来或者是很让人接受的去传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认真的去介绍赵堡太极拳的初衷!我们认为太极拳就是很好的一种锻炼方式!将传统项目与当今时代结合,我们觉得这是传承和发展的最好方式!我们就是为了更好的去传承太极拳,为了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了响应全民健身这个理念!为了我们大家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迎接幸福生活!。

全民健身,在你年少气盛时,太极拳练你气沉。

在你青春活泼时,太极拳练你稳重。

在你中年有成时,太极拳练你戒骄.在你年迈老成时,太极拳练你朝气蓬勃!接下来,我们就讲解我们赵堡太极拳75式拳谱最后的一节课,虽然今天的教学是比较短的边幅,但确实比较精的一部分!作为最后一部分,所谓有始有终,收式动作一定要帅!当然了,动作也要正确,手该怎么放,脚该怎么收拢,一定要看清楚了!第六十式十字单摆脚(十字手)运用巧妙手和肘,探马过后十字手。

十字单摆打胁间,脚摆击手扫膛还。

赵堡太极拳75式(最清晰、最完整、最方便)

赵堡太极拳75式(最清晰、最完整、最方便)
01、预备式
20、白鹤亮翅
39、前后照
58、左右十字手
02、金刚三大对
21、单 鞭
40、野马分鬃
59、十字单摆脚
03、懒扎衣
22、云 手
41、玉女穿梭
60、吊打指裆捶
04、白鹤亮翅
23、左高探马
42、白鹤亮翅
61、金刚三大对
05、单鞭
24、右侧脚
43、单 鞭
62、懒扎衣
06、金刚三大对
25、右高探马
44、云 手
63、右砸七星
07、白鹤亮翅
26、左侧脚
45、童子拜佛、双峰贯耳
64、搬拦擒拿
08、斜 行
27、转身鹞步捶
46、单震脚、二郎担山
65、回头看画
09、斜形鹞步
28、青龙探海
47、扫堂腿
66、白鹤亮翅
10、斜 行
29、鹞子翻身
48、左金鸡独立
67、单 鞭
11、转身斜行
30、二起脚
49、右金鸡独立
68、左砸七星
12、斜形鹞步
31、分门桩抱膝
50、双震脚
69、搬拦擒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伏 虎
32、蜷脚蹬跟
51、倒碾肱
70、上步七星
14、擒拿串捶
33、转身左右分马掌
52、白鹤亮翅
71、转身跨虎
15、肘底藏捶
34、掩手捶
53、斜 行
72、双摆莲
16、倒碾肱
35、左右七寸肘
54、海底针、闪通臂
73、弯弓射虎
17、白鹤亮翅
36、抱头推山
55、白鹤亮翅
74、金刚三大对
18、斜 行
37、白鹤亮翅

赵堡太极拳动作图解

赵堡太极拳动作图解

3赵堡太极拳动作图解一;赵堡太极拳动作名称顺序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十一式海底针闪通臂第二式金刚三大对第二十二式白鹤亮翅第三式懒扎衣第二十三式单鞭第四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四式云手第五式单鞭第二十五式高探马左第六式金刚三大对斜第二十六式右插脚第七式白鹤亮翅斜第二十七式高探马右第八式斜行第二十八式左插脚第九式高探马第二十九式转身左登步第十式遥步第三十式遥步第十一式斜行青龙探海第三十一式青龙探海第十二式高探马第三十二式鹞子翻身第三十三式二起脚第三十四式分门桩抱膝第十三式遥步第三十五式卷脚登根第十四式金刚三大对第三十六式分马掌第十五式伏虎第三十七式掩手锤第十六式擒拿串捶第三十八式抱头推山第十七式肘底藏捶第三十九式白鹤亮翅第十八式倒碾肱第四十式单鞭第十九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式斜行第四十一式前后照第四十二式野马分鬃第四十三式玉女穿梭第四十四式白鹤亮翅第四十五式单鞭第四十六式云手第四十七式童子拜佛双风贯耳第四十八式跌岔第四十九式扫挡腿第五十式左右金鸡独立第五十一式双跌脚第五十二式倒碾肱第五十三式白鹤亮翅第五十四式斜行第五十五式海底针闪通臂第五十六式白鹤亮翅第五十七式单鞭第五十八式云手第五十九式左右低探马第六十式十字单摆脚第六十一式吊打指裆捶第六十二式金刚三大对第六十三式懒扎衣第六十四式砸七星右第六十五式擒拿第六十六式回头看画第六十七式白鹤亮翅第六十八式单鞭第六十九式砸七星左第七十式擒拿第七十一式上步七星退步跨虎第七十二式转身摆莲脚第七十三式弯弓射虎第七十四式金刚三大对第七十五式合太极二关于图解的几点说明1,为方便读者相对拳势的方向,把图解中动作姿势的方向定为;以起势面向南为准,体左侧为东,体右侧为西,背后为北。

起势以后,无论身体方向如何改变,均以固定的方位为准。

读者练习时可根据场地形状选定方向。

2,图中所有带实线或虚线的箭头,均表示手或足的动作趋向,还表示由本图过度到下一图的动作趋向。

与前面某一势相同的拳势,只用图表示,不加动作说明,可参考前面相同势的动作说明即可。

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中国太极武当源三丰太极宗岳传陈杨吴孙武各派赵堡太极是母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中国太极武当源三丰太极宗岳传陈杨吴孙武各派赵堡太极是母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中国太极武当源三丰太极宗岳传陈杨吴孙武各派赵堡太极是母拳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武当赵堡太极拳为600多年传承!称赵堡太极拳已有400多年传承!赵堡太极拳主要分支有:称赵堡传陈长兴太极拳己传300多年,称赵堡郑悟清太极拳已传100多年,称赵堡和式太极拳近30年。

赵堡太极拳400传承分别衍生出代理架、领落架、腾挪架、忽雷架、大、中、小各种拳架。

近年衍生出赵堡合太极拳等等,都尊武当张三丰为太极祖庭,尊赵堡镇蒋发为赵堡太极拳祖师!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源流,始于明朝武当道家太极内家拳鼻祖张三丰门下徒弟,武当南岩宫的道长刘古泉修道云游天下至山西,得文人富商王林祯(王宗岳)资助传道,云游道士刘古泉收王林祯(王宗岳)为徒传张三丰太极拳,时称武当太极拳十三式,王林祯(王宗岳)学成总结张三丰太极拳并出书<<王宗岳太极拳论>>。

明朝万历二十二年王林祯(王宗岳)收赵堡镇蒋发为徒,王林祯(王宗岳)无子有一独女,师父视蒋发为子、蒋发随王宗岳学太极拳七年后返回家乡赵堡镇,又先后在西安、开封卖豆腐谋生,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蒋发回赵堡镇,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将太极拳传授于赵堡镇邢喜怀,(此时陈家沟陈王廷才有5岁)邢喜怀之后赵堡镇太极拳代代有传人至今400多年!据传,赵堡太极拳于清初得大内垂慕。

康熙三十九年 (公元1700年),有胤祯者亲临赵堡微服访问太极拳技艺,适逢赵堡镇正在建设关帝庙,访者即赠写匾额一块,上书“乾坤正气”四个苍劲大字,落款“胤祯题”。

后雍正皇帝即位,赵堡人方知胤祯者即雍正皇帝。

雍正之爱武乃世人皆知,当时亲临赵堡,必慕高人而来访。

其访问拳艺情况虽无记载,但所题匾额一直悬于庙中。

惜后人未予珍惜而被毁,实可惜哉。

赵堡太极拳图赵堡镇位于河南省西北边缘之温县东,与山西省东南晋城邻近,处黄河下游之滨,文化历悠久。

有史记载,赵堡镇系列国丰时代赵国之边陲。

南有黄河汜水古渡,北有太行山脉,西邻孟州王屋山,东望华北平原,为古兵家所争之交通要塞。

武当赵堡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国太极六大派系之一,在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武当赵堡太极拳渊源於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由云游道人张三丰所创的“内外兼修”的武当太极拳。

张三丰传拳于山西王宗岳,王宗岳将太极拳传给了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蒋发。

故而命名为武当赵堡太极拳。

太极拳道源流太极拳道源远流长,众说纷纭,笔者查阅诸多资料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徐兆仁先生所主编的《东方修道文库》丛书中《太极道诀》一书述之最详。

现将《太极道诀〃前言》部分全文摘录,以述太极拳道源流。

太极道的创始人为张三丰《三丰全集〃派考记〃道派》对张三丰的学术渊源作了如下的述评: 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

虽然,老子之所传亦甚多矣,其间杰出者,尹文始,王少阳。

支分派别,各有传人。

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

或以为隐仙派者,文始隐关令、隐太白,麻衣隐石堂、隐黄山,希夷隐太华,火龙隐终南,先生隐武当,此隐派之说也。

夫神仙无不能隐,而此派更为高隐。

孔子曰:“老子其龙乎,”言其深隐莫测也,故又称犹龙派云。

按:老子之道,文始派最高,少阳派最大。

少阳传正阳,正阳传纯阳,纯阳首传王重阳,重阳传邱长春,开北派,纯阳又传刘海蟾,海蟾传张紫阳,开南派。

再按:文始一派至麻衣而传希夷,少阳一派,刘海蟾亦以丹法传希夷,两派于斯一汇。

是三丰先生谓为文始派也可,谓为少阳派也亦可。

特其清风高节,终与麻衣、希夷、火龙相近云。

在道教史上,麻衣道者,陈抟老祖,即希夷,、火龙先生、三丰真人都属于传奇式的人物。

他们臹慧卓越,鉴往知来,高论如泉,深不可测,不仅在超越人生的理论上独树一臶,而且在内修实践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其各自所处的时代中有着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但正因为他们都是些传奇式的人物,所以想详细地了解其一生的经历,是十分困难的。

就张三丰来说,历史上就曾经有人将他混同于主张阴阳双修的道教东派人物——张三峰。

当然,丰、峰二字同音,导致了混淆。

郑悟清与赵堡太极拳小架

郑悟清与赵堡太极拳小架

郑悟清与赵堡太极拳小架郑悟清与赵堡太极拳小架道理愈简理愈明,动作极小功极精。

谨细自卑能高尚,慎微由虚而能盈。

若还舍近求远事,终必图大误前功。

收拿吞吐缩小绵,中正平园轻柔活。

舒紧缜密精气神,悟清虚灵得三乘。

往来逆顺练阴阳,功夫只在意中求。

郑梧卿,字风臣,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生于1895年,享年90岁。

郑梧卿由于身患肺痨之疾,经村医李俊秀医治并教以太极拳锻炼,后经妻子以太极拳亲身体会,劝其找村中能人学艺强身,郑梧卿拜在邻人和庆喜门下学习赵堡太极拳代理架。

代理架为赵堡太极拳内功架,内容包含广泛,要求以张三丰太极拳炼丹秘诀和历代传人心得修持。

郑梧卿初在西安授拳时,并非小架之功,而是以传统赵堡太极拳中平架传习,后经深入研习,明其精微,姿势越演越小,动作简而极精,为和在西安授拳的同村人郑伯英授拳有所区别,故而以小架教习学者。

赵堡太极拳小架并不是外行所说的高架和身体不好的人学习的架子,小架是由传统老架演化而至精微的内在拳架,是自己打给自己看的,自家修持法,不注重外在的表演形式,是赵堡太极拳演化到高级阶段的自然精微之功。

是赵堡太极拳秘传尺寸架的小写,赵堡太极拳以秘传刀尺丈量阴阳开合,度虚实剪裁。

张三丰曰:“是刀也,能开混沌,斯尺也,用挈蓬莱,故相随而不失,知造化之剪裁……。

分修矩兮合宜,剪水云兮快绝……。

度龙门之万仞,如虎剑之两条……。

刀兮,刀兮,妙之又妙。

尺兮,尺兮,要所必要!匪欧冶之能熔,匪公输之能造,与我偕行,任他嘲笑。

歌曰:“一刀一尺遍天涯,四海无家却有家。

破衲补成云片片,袖中拢住大丹砂。

”赵堡太极拳尺寸架:道自虚无识有为,两仪相抱有正经。

心中有秤分斤两,手中有尺意度量。

开展紧凑慎密规,五行生克爻推算。

自然顺求颠倒寻,松给灵动生能动。

阴阳相对济济功,鸡蛋里面找骨头。

神明自能有先知,浑圆正气出全真。

郑梧卿对丹道易理研习极深,在三门峡时专门拜师学习易理,授学时要求学生抄写河南毫洲太清官养生密字碑文,以练养提高拳法。

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拳谱

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拳谱

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拳谱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式金刚三大对第三式揽插衣第四式右白鹤亮翅第五式单鞭第六式斜金刚三大对第七式左白鹤亮翅膀第八式斜行第九式高探马第十式跃步第十一式斜行第十二式高探马第十三式跃步第十四式上步金刚三大对第十五式伏虎第十六式擒拿第十七式串锤第十八式肘底看捶第十九式倒撵猴第二十式左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斜行第二十二式闪通背第二十三式右白鹤亮翅膀第二十四式单鞭第二十五式云手第二十六式左高探马第二十七式右插脚第二十八式右高探马第二十九式左插脚第三十式旋脚蹬根第三十一式跃步三锤第三十二式青龙探海第三十三式二起插足第三十四式分门桩抱膝第三十五式旋脚蹬根第三十六式分马掌第三十七式研手捶第三十八式抱头推山第三十九式右白鹤亮翅膀第四十式单鞭第四十一式前后照第四十二式野马分鬃第四十三式玉女穿梭第四十四式转身揽插衣第四十五式右白鹤亮翅膀第四十六式单鞭第四十七式云手第四十八式双风灌耳第四十九式扫堂腿第五十式左金鸡独立第五十一式右金鸡独立第五十二式双跌脚第五十三式倒撵猴第五十四式左白鹤亮翅第五十五式斜行第五十六式闪通背第五十七式右白鹤亮翅膀第五十八式单鞭第五十九式云手第六十式十字单摆莲第六十一式金刚三大对第六十二式揽插衣第六十三式右七星下势第六十四式擒拿第六十五式吊打指裆捶第六十六式回头看画第六十七式右白鹤亮翅膀第六十八式单鞭第六十九式左七星下势第七十式擒拿第七十一式跨虎第七十二式双摆莲第七十三式弯弓射虎第七十四式金刚三大对第七十五式合太极(收式)。

赵堡太极拳(郑悟清传)75式名称

赵堡太极拳(郑悟清传)75式名称

赵堡太极拳(郑悟清传)75式名称无极式太极养生桩第一式预备式(起式)第二式金刚三大对第三式懒插衣第四式白鹤亮翅第五式单鞭第六式金刚三大对(斜)第七式白鹤亮翅(左)第八式斜形第九式斜行鹞步第十式斜行第十一式转身斜形第十二式斜行鹞步第十三式伏虎第十四式擒拿串捶第十五式肘底藏捶第十六式倒碾肱第十七式白鹤亮翅第十八式斜形第十九式闪通背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单鞭第二十二式云手第二十三式左高探马第二十四式右侧脚第二十五式右高探马第二十六式左侧脚第二十七式蜷脚蹬根转身鹞步捶第二十八式青龙探海第二十九式鹞子翻身第三十式二起脚第三十一式分门桩抱膝第三十二式蜷膝蹬根第三十三式转身左右分马掌第三十四式掩手捶第三十五式左右七寸肘第三十六式抱头推山第三十七式白鹤亮翅第三十八式单鞭第三十九式前后照第四十式野马分鬃第四十一式玉女穿梭第四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四十三式单鞭第四十四式云手第四十五式童子拜佛双峰贯耳第四十六式单震脚二郎担山第四十七式扫堂腿第四十八式左金鸡独立第四十九式右金鸡独立第五十式双震脚第五十一式倒碾肱第五十二式白鹤亮翅第五十三式斜形第五十四式闪通背第五十五式白鹤亮翅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云手第五十八式左右十字手第五十九式十字单摆莲第六十式吊打指裆捶第六十一式金刚三大对第六十二式懒插衣第六十三式右砸七星第六十四式搬拦擒拿第六十五式回头看画第六十六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七式单鞭第六十八式左砸七星第六十九式搬拦擒拿第七十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一式转身跨虎第七十二式双摆莲第七十三式弯弓射虎第七十四式金刚三大对第七十五式收式(合太极)。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传统七十五式诀的介绍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传统七十五式诀的介绍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传统七十五式诀的介绍推荐文章练太极拳的合力运用简单介绍热度:太极拳歌口诀介绍热度:警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_警察面试个人介绍热度:入党申请书个人优点介绍热度:入党申请书个人情况介绍范文热度: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由师傅口传和身教。

武当赵堡太极,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掤、捋、挤、按之动作,活步推手,以练采、列、肘、靠之法。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传统七十五式诀的介绍。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传统七十五式诀(一)起势纳新吐故起混元,摄得真金鼎内煎。

披身滚臂展双棚,鼓荡往返折叠全。

(二)金刚上步出手金刚掌,上下八法势中藏。

连环玄肘扣搬拦,捣心顶档跺脚面。

(三)拦扎衣太极拳法妙无穷,二十四法扎衣生。

棚捋挤按连殊用,采挒肘靠紧着根。

(四)左白鹤亮翅白鹤亮翅腾了空,合手端肘倒栽葱。

含胸拔背立圆进,顾盼轻灵立鹤群。

(五)单鞭拉开单鞭中堂站,左象箭来右似弓。

上下绕打用不尽,鞭捶击根追人魂。

(六)斜金刚上步出手金刚掌,上下八法势中藏。

连环玄肘扣搬拦,捣心顶档跺脚面。

(七)右白鹤亮翅白鹤亮翅腾了空,合手端肘倒栽葱。

含胸拔背立圆进,顾盼轻灵立鹤群。

(八)斜行正隅互变斜行进,贴身壁腿把敌封。

十字手法变中论,肘靠膝胯顺势攻。

(九)琵琶势怀抱琵琶上下翻,打了两头打中间。

左右连环掌中窍,步走顺拗亦坦然。

(十)跃步斜行跃步中定人称奇,专采两臁并两膝。

斜行靠进十字肘,壁腿一落根制敌。

(十一)小开合正身卸步拉满弓,进步放箭按法成,此式开合称虎扑,意到俱到方为真。

(十二)转身琵琶势透步圆转琵琶成,掏腿倒卷采挒蕴。

滚按卷挤绽开放,得机妙发最精良。

(十三)跃步斜行上金刚跃步中定人称奇,专采两臁并两膝。

斜行靠进十字肘,壁腿一落根制敌。

(十四)伏虎若遇搂抱欲解束,十字抱胸意沉蓄。

武当赵堡太极拳600年历代师承录

武当赵堡太极拳600年历代师承录

武当赵堡太极拳600年历代师承录武当赵堡太极拳600年历史师承录,通过视频记录了武当赵堡太极拳是由明朝武当道士张三丰始创太极拳后由其弟子云游道士刘古泉传于山西壬宗岳、明万历年由王宗岳传于赵堡蒋发,由赵堡师承至今600年之后历代师承明录历史中华武当赵堡太极拳真实传承历史图谱:中华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史图谱由武当张三丰排序称:武当赵堡太极拳、张三丰为第一代己有600多年历史。

历史称武当太极拳三丰派.由赵堡蒋发排序称:赵堡太极拳、蒋发为第一代己有400多年历史。

称史赵堡派。

明末清初赵堡蒋发(1645年后称明末清初)→武当赵堡太极拳传陈王庭。

亁隆年间赵堡陈敬柏又传陈家沟陈继夏,把赵堡太极拳又传回陈家沟。

陈式太极由陈王庭排序300多年,楊式由楊露禅排序170多年,…。

……………………………………………………一、追根述源:武当赵堡太极拳以老子、宓子、麻衣真人、陈抟老祖、火龙真人、张三丰等道家为渊源,由张三丰之徒刘古泉(云游道人)明嘉靖年间传王宗岳太极拳。

自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河南温县赵堡镇蒋发(1574..1655),承山西王宗岳(字林桢(1525-1606))所传武当张三丰太极拳(时称太极拳十三式),在万历三十三年(1606)蒋发收赵堡镇邢喜怀为徒。

之后,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赵堡传承1一10代。

(明末清初顺治年间1645年后晚年的蒋发收陈家沟陈氏九世孙陈王庭(1600.1680)为徒传授太极拳,…其后人称之陈式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蒋发(1574-1655)明万历33年传邢喜怀:蒋发(1645年后明末清初)→传陈王庭(1600-1680陈式太极第一代),(陈王庭→所乐→光印→甲弟。

…断档了)↓第二代、邢喜怀(1589-1679)(传张楚臣) ;↓第三代、张楚臣(1628-1712)(传王柏青、陈敬柏) ;↓第四代、王柏青(1653-1742)(…传陜西一支略);↓第四代、陈敬柏(1653-1738)(陈敬柏传张宗禹、陈继夏) ;(亁隆年间陈敬柏在赵堡镇开武馆授赵堡太极拳,弟子800张宗禹为最…;陈敬柏又传陈家沟陈继夏,把赵堡太极拳又传回陈家沟…;)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敬柏二次传授赵堡太极拳给陈家沟陈继夏、继夏传→陈秉旺→陈长兴(1771-1853);陈长兴定赵堡蒋发所传太极拳为一路,陈沟原有炮锤为二路,其后将炮锤发力劲溶入太极一路中,行拳发力,外方内园,锤手跺足,所以陈式太极拳又称炮锤架。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武当)赵堡太极拳是由武当张三丰→云游道士刘古泉→山西王宗岳(1525-1606)首传赵堡蒋发一支。

〈1代〉赵堡镇蒋发-→〈2代〉赵堡邢喜怀. →〈3代〉张楚臣. →〈4代〉张柏青、陈敬柏→〈5代〉张宗禹→〈6代〉张彦、<霍文毅>、→<7>张应昌*、<7>陈清平→<8>和兆元→<>和庆喜→<>郑悟清、郑佰英、和学信等。

(<7>张应昌*-→<8>张汶、张金梅→<9>张敬芝传→<10>侯春秀),由赵堡蒋发起400多年传承历史-→称赵堡太极拳。

由武当张三丰起600多年传承称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华太极拳之母拳。

(赵堡笫8代传人)和兆元、字育庵(1810-1890),传子和润芝、和敬芝、长孙和庆喜、孙和庆台、苗延升。

延升传王思明、王恩恭(功);庆台传和学俭。

和学俭为人忠厚,秉承家学,在赵堡镇独立门户,成立“和式太极拳研究会”除传子侄外,广为传人,大力宣扬赵堡和式太极拳,已使多家辞典、刊物登载“和式太极拳”条目,和家后人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武术会议,传播祖传“和式太极拳”。

赵堡和式太极拳已被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正式确定为中国太极拳六大门派之一。

当代杰出代表人物有和定乾、和有禄等。

(赵堡笫9代传人)和庆喜字福棠(1862-1936),教授有方,传弟子多人,均名声显赫。

其传人有和学信、和学敏、和学惠、郝玉朝、郑锡爵、郭云、郑悟清、柴玉柱、刘世英、李俊秀、郑瑞等。

郝玉朝功夫为最,郭云在山西赤手打死金钱豹,郑锡爵1931年在开封举行的华北五省擂台赛中过关斩将勇夺魁首。

郑悟清荣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武术教官。

郑锡爵、郑悟清因定居西安广有传人,名声显赫,武林人称“西北二郑”。

称郑锡爵为“大架郑老师”,称郑悟清为“小架郑老师”。

郑瑞乃郑悟清之长子,自幼习拳与父同师,为协助其父成就太极功业,除练功外,主要精力操持家务,备受艰辛。

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小架忍堂拳法75式动作名称

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小架忍堂拳法75式动作名称

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架忍堂拳法75式
动作名称
第1式:预备式;第2式:金刚三大对;第3式:懒扎衣;第4式:白鹤亮翅;第5式:单鞭;第6式:斜金刚;第7式:斜白鹤亮翅;第8式:斜行;第9式:拖枪败势;第10式:跃步斜形;第11式:退步拖枪败势;第12式:如封似闭;第13式:伏虎;第14式:擒拿串捶;第15式:肘底藏捶;第16式:倒卷肱;第17式:斜白鹤亮翅;第18式:斜形;第19式:闪通背;第20式:右白鹤亮翅;第21式:单鞭;第22式:云手;第23式:左高探马;第24式:右插脚;第25式:右高探马;第26式:左插脚;第27式:左蜷脚蹬根;第28式:青龙探海;第29式:鹞子翻身;第30式:二起脚;第31式:分门桩抱膝;第32式:蜷脚蹬根;第33式:鹞子翻身;第34式:右蜷脚蹬根;第35式:分马掌;第36式:掩手捶;第37式:七寸肘七寸靠;第38式:抱头推山;第39式:白鹤亮翅;第40式:单鞭;第41式:前后照;第42式:野马分鬃;第43式:玉女穿梭;第44式:白鹤亮翅;第45式:单鞭;第46式:云手;第47式:童子拜观音;第48式:扫膛腿;第49式:左金鸡独立;第50式:右金鸡独立;第51式:双跌脚;第52式:倒卷肱;第53式:斜白鹤亮翅;第54式:斜形;第55式:闪通背;第56式:右白鹤亮翅;第57式:单鞭;第58式:云手;第59式:十字手;第60式:单摆脚;第61式:吊打指裆捶;第62式:金刚三大对;第63式:懒插衣;第64式:右砸七星;第65式:擒拿;第66式:回头看画;第67式:右白鹤亮翅;第68式:单鞭;第69式:左砸七星;第70式:擒拿;第71式:跨虎;第72式:双摆莲;第73式:弯弓射虎;第74式:金刚三大对;第75式:收式。

赵堡太极拳基本功练法及耍拳体系

赵堡太极拳基本功练法及耍拳体系

赵堡太极拳基本功练法及耍拳体系赵堡太极拳是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的汉族传统拳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赵堡太极拳基本功练法。

欢迎阅读!简述赵堡太极拳基本功练法一、站功站功,场地无论大小,能容身即可,但要平坦、安静,有花木流水、空气清新之环境尤好。

站功身法要端正,自头至脚要求自然空松,整体配合协调。

具体做法:虚领顶劲(顺直脖颈,脖颈中心有似线穿、百会往上提之感。

平常人的脖颈习惯是往前倾,顺直的方法是脖颈稍微后靠,下颔稍微内收);两目平视,不可着意外界物像的观察。

微叩齿,舌尖轻上卷舔上牙根,上下嘴唇自然相合;沉肘松膀(沉肘在于自然,只要肘、膀全然放松不着力,就可达到松沉);含胸拔背(胸不挺,两肩微前收,背呈圆弧状),微收小腹使尾脊端正。

松胯提肛(松而不塌,胯松肛自提);膝微屈松(双膝受上体压力务要均衡,不使有酸乏感);两脚与肩等宽,成不丁不八步形,脚掌心空虚,脚趾踏地,脚前掌、脚后跟要均衡承受身体的压力;两手呈掌,十指微张(自然伸展)停放于两大腿前部稍侧部位。

如此站好后意微关照丹田,似守非守,不可用意过重,即成气沉丹田之状。

除此之外,周身还有许多细微舒愉的其它感觉。

否则必是身法和心意没有达到要求,或是站的时间过短,式成后未达10分钟以上。

站功符合法度后,保持安静的心理,自然的呼吸,即可收到全身平衡、阴平阳秘、元气生动、气血畅通的效果。

站功势成后,周身关节松弛,呼吸自然,气血循环周流畅通。

站功得法,势成后有5种感觉:1、百会穴像婴儿似的有呼吸跳动感、气的出入感、回旋感等;2、舌下津液不断涌沁,遇此情况可分若干小口徐徐咽下;3、丹田处有微温和气动之感觉;4、五脏之气行于两手指梢;5、涌泉穴似有气在冲动。

二、坐功坐椅高低适宜,落坐后大腿与膝大致形成水平状。

坐功身法同样要端正,上体要求均与站功同。

区别仅在手足姿势上。

两手掌向下放于两大腿上,两手中指尖与两膝齐,两膝间距与肩同宽,并与两脚跟上下垂直,两脚略呈内八字形。

赵堡郑悟清太极75势

赵堡郑悟清太极75势

赵堡郑悟清太极75势太极面向南,身体自然站立,两足距离与肩同宽,双手各在两腿外侧,手掌伸开,手指似拢非拢;脚以十指踏地,腿直立而膝部微曲,,腿根松开,两脚为前后方向,身要竖直,头要正,顶劲虚领起,颚微向后收,两目平视前方,两膀前叩,含胸使背平,小腹向后收,尾闾向前,头顶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直线。

镇头正顶,含胸正背,收腹正腰,使气沉于丹田,闭口,叩齿,舌尖抵上压根,身形中正,不能前俯后仰或左右倾斜(图一)浑身要轻松自然,套路中身法的要求相同。

一、预备式(又名无极式)动作:右脚以足根为轴,足掌向外转动90度,右腿随之弓起,右手在右腿外侧翻手,左手随右手动左手往外翻,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迈一步(图二)。

右手从身右往后至尾闾,左手从身左侧往后至尾闾,双手各从身后向上走弧线,左手到头左,左手心与左耳照,右手至头顶,手心与百会穴照,向前,左腿弓起成马步(图三)。

左右双手从面前相合循身前中心线落下,手落时,右脚上步与原来站式同,双手落至两腿侧即还原(图4)。

要领:两手向后两膀不能后掰,手往上,肩不能上台,身要站正,浑身轻松自然,动作要连贯做成,手带足,足随手,身随手,足随身。

俚言:预备看易却非易,两手带动阴阳气,静心松活上下气,混元一气乃太极。

二、金刚三大对由预备式收式,右足掌向外转90度,右手自腿侧从下往上循身前中心线(即从脐至鼻,上下直线)呈弧形伸出,左脚向左前方迈一步,左手随上左脚时从下往上循中线向左前方棚出,右手在中,左手在左前方,步为右腿弓左腿直的弓蹬步,两脚位置在正方形两个相对的角(图5)。

右手从胸太极前往右前方翻掌划弧,左手臂微往下收至中心线在胸前,左脚尖稍往里摆(图6),左手变为立掌往左,右手从右前方往中心翻掌为立掌,两手心相对为挤,左脚尖向外摆,脚掌与脚跟成南北方向,左腿弓起,成为骑马式步形(图7)。

左手向左前方,右手向正前方,双手同时按出,右腿随双手按时向左脚方向上一步,右脚不落地(图8),右手翻掌心向上(戳),左掌心朝下(图9),右手往前伸曲指(点),右手从左手指前转过在左手背上方,呈半握拳(图10),右手握成拳,左手稍往下(图11),右拳落在干腹前,拳心于脐相对,左掌转过,手心略向里朝肚脐,右足落地,即手落足亦落地,两足距与肩同宽(图12)。

赵堡太极拳75式初级教程(定式讲解)

赵堡太极拳75式初级教程(定式讲解)

赵堡太极拳75式初级教程(定式讲解)定势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太极拳十三势的基础,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定势的学习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具体的了解下定势的含义以及它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的结合太极拳视频进行学习。

太极之道的精髓是修心强体,内外兼修。

修心是通过习拳、修德、养性,从而锤炼出一种益智生灵、淡泊无欲的至高境界;强体则是通过习拳以平衡人体之阴阳,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终极目标。

因此,习练太极拳本身就是意识与形体的统一,是个人与自然的统一,也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太极拳极为重视意、气、神的修炼,其次是形、体、势的修炼,讲究以神见意、以意行气而后以气运身,从而达到神、意、气和形、体、势完整统一的浑然一体的境界。

然而无形式不可能有内容,内容不仅要通过形式来体现,而且也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形式才能使内容更臻完美。

十三势就是太极拳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充分了解、掌握并在行拳中娴熟运用太极十三势中的“定”势则是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切入点之一。

定势作为太极拳十三势的核心,得到了很多太极拳大师的认同与推广。

定势就是要中定,有了中定才能进行其他势的学习。

定势不仅是太极拳拳架学习的重要部分,还是太极拳进行推手、技击等实际的运用时必备的条件,因而一定要学好中正。

“定”又称为“中定”或“中”。

其实在文言文里,中和定是既有不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单词。

《说文解字》:“中,和也”,属一词多义,多表示不偏不倚、庸正、恰好之意。

“定,安也”,也是一词多义,多表示稳重、稳妥、不动、不变之意。

太极拳的中定之含义,有三层意思一是人体重心在丹田,这个人体丹田就是太极拳的所谓中定;二是唯有心态平静方可气沉丹田,这个气沉丹田就是太极拳的所谓中定;三是“变易不易”为十三势最重要的原则。

各个拳势一动无有不动,身体各部位、各关节无一不动,唯有定势为“不易”之唯一原则。

中庸所谓的不偏不倚,即所谓中定的最高原则。

归根结底,中定就是要在太极拳不断灵活变化的运动中,保证自己身体重心不发生偏移,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之中,然后通过重心的稳定,以及心态的平和,达到气沉丹田的境界的一种功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小架郑悟清拳法七十五式动作名称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小架郑悟清拳法七十五式动作名称
武当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是由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传弟子刘古泉道人,刘古泉传山西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蒋发。

蒋发又传邢喜槐,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武当赵堡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

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武当赵堡太极拳大架七十二式,小架郑悟清拳法有拳架七十五式,式式皆为画圆,走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

丹田
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指为筋梢。

武当赵堡太极拳架轻灵柔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绷、履、挤、按、之动作,活步推手,以练采、列、肘、靠、之法。

外三合和内三合是研练武当赵堡太极拳的规矩和准绳。

外三合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盘与骨合。

练法要求不撒不停、不流水,手、脚身体要互相配合,周身合成一劲。

做到刚柔相济,招招清楚,式式法明。

武当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细分108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

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武当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棚、捋、挤、按、之动作,活步推手,以练採、挒、肘、靠之法。

在技法上:有完整的四十八法,即上、中、下三盘秘法。

上盘功夫掤
捋挤按采挒肘靠攥扣锁撅跌挫扯掷;中盘功夫起落进退腾闪园转含拔通挺环管吞吐;下盘功夫缠跪挑撩劈壁挂蹬勾掰截点绷趾滚蜷。

其上乘功夫要求凌空劲的无形弹放。

真正做到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即扑。

《张三丰承留》是收载于《武当赵堡太极老谱》和《杨氏老谱》中的一篇诗文,中心意思是阐述道家“虚灵能德明”这一性命双修的核心观念。

《杨氏老谱》中不少阐述十三势长拳特殊武术内容的篇目(如《太极懂劲解》等)都涉及到了性命双修,说明十三势长拳也即是太极拳曾是性命双修的一种形式。

《张三丰承留》反映出了“虚灵”的功效与有关的历史等等,充分反映出“拳即是道”这一太极拳的锻炼宗旨。

原文:
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
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
授之至子来,字著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
虚灵能德明,理令气形具;万载咏长春,心兮诚真迹;
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浩然塞而冲,方正千年立;
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水火既济焉,愿至戍毕字。

校勘:“愿至戍毕字”中的“戍”字可能为“成”字之误。

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小架75式传承谱系
张三丰祖师传刘古泉道人,又传王宗岳道人,又传蒋发,1蒋法(或蒋发)又传2邢喜槐,传3张楚臣,传4陈敬伯,传5张宗禹,传6张彦,传7陈清萍,传8和兆元,传9和庆喜,传10郑悟清,传11李随成,传12金根声,传13张森生。

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小架75式动作名称
第一式预备式(无极式)
第二式金刚三大对
第三式懒扎衣
第四式右白鹤亮翅
第五式单鞭
第六式斜金刚三大对
第七式左白鹤亮翅
第八式斜形
第九式高探马
第十式摇步(叉步、十字手、拦门坎)
第十一式斜形
第十二式高探马
第十三式摇步(叉步、拦门坎)
第十四式金刚三大对(上步金刚、如封似闭)
第十五式退步伏虎(束手解带)
第十六式擒拿
第十七式串捶
第十八式肘底藏捶
第十九式倒碾肱
第二十式左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斜形
第二十二式闪通背(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右白鹤亮翅
第二十四式单鞭
第二十五式云手
第二十六式左高探马
第二十七式右插足
第二十八式右高探马
第二十九式左插足
第三十式蜷脚蹬根(左)
第三十一式摇步
第三十二式青龙探海
第三十三式二起插足
第三十四式分门桩抱膝
第三十五式蜷脚蹬根(右)(喜鹊登枝、鹞子翻身)
第三十六式分马掌
第三十七式掩手捶
第三十八式抱头推山(左七寸肘、靠,右七寸靠,肘)第三十九式右白鹤亮翅
第四十式单鞭
第四十一式前后照
第四十二式野马分鬃
第四十三式玉女穿梭(后扫膛)
第四十四式右白鹤亮翅
第四十五式单鞭
第四十六式云手
第四十七式童子拜观音
第四十八式跌岔
第四十九式扫膛腿
第五十式左金鸡独立
第五十一式右金鸡独立
第五十二式双跌脚
第五十三式倒碾肱
第五十四式左白鹤亮翅
第五十五式斜形
第五十六式闪通背(海底针)
第五十七式右白鹤亮翅
第五十八式单鞭
第五十九式云手
第六十式十字单摆脚
第六十一式吊打指裆捶
第六十二式金刚三大对
第六十三式懒插衣
第六十四式右砸七星(又曰:右铺地巾)
第六十五式擒拿
第六十六式回头看画
第六十七式右白鹤亮翅
第六十八式单鞭
第六十九式左砸七星(又曰:左铺地巾)
第七十式擒拿
第七十一式跨虎
第七十二式双摆脚
第七十三式弯弓射虎
第七十四式金刚三大对
第七十五式收式(合太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