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作者野外鉴别岩石方法
地质工作者野外鉴别岩石方法

[转]岩石的鉴定,是地质系的都转载,太精辟了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野外岩石鉴定细则

野外岩石鉴定细则区分三大岩类版本1:根据构造即可大致区分出三大岩类(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观察岩石的构造,就可反映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般属于火成岩中的喷出岩类;具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则属于变质岩类。
应当指出,火成岩和变质岩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
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标本,变质岩中的石英岩标本,表面上很难区分,这时,应结合岩石的结构特征和矿物成分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似斑状结构,其斑晶与石基矿物间结晶联结,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版本2:根据岩石的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及成因来区分三大岩类(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三大类岩石的主要区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全部为从岩浆岩中析出的原生除具有变质前原来岩石的矿物,如主次生矿物占主要地位,成矿物,成分复杂,但较稳定。
浅色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方解石、要分单一,一般多不固定。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白云母等;白云石、高岭石等外,尚有经变质作用矿的有石英、长石、白云母、方深色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辉石、产生的矿物,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物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等橄榄石等石、蛇纹石等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结结以结晶粒状、斑状结构为特征构为特征。
部分为成分单一的以变晶结构等为特征构结晶结构,但肉眼不易分辨。
构具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具层理构造,有些含生物化石多具片理构造造仁状构造主要由先成岩石的风化成直接由高温熔融的岩浆经岩浆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产物,经压密、胶结、重结晶因作用而形成岩浆作用而形成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岩等成岩作用而形成产物沉积岩与岩浆岩的区别:1)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2)在沉积岩的组成物质中,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有机质等,是沉积岩所特有的,是物质组成上区别于岩浆岩的一个重要特征。
常见岩石的辨别

学会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来鉴定火成岩,是野外地质旅行的基本功之一。
特别在填绘地质图、测制剖面图、研究侵入体及其相互穿插关系,观察侵入体与其围岩的关系,以及各种火成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学会野外鉴定火成岩,大体上应从以下几项步骤入手。
首先观察岩石的颜色、含石英的分量、含铁镁矿物的分量这三项指标,估计遇到的火成岩应归属于哪一个大类。
比如淡红色、浅灰色,含石英晶体的颗粒较多,而含铁镁矿物的分量较少的,大体上是属于酸性火成岩。
如果岩石呈灰色、灰绿色,铁镁矿物的含量相当明显,而石英晶体的颗粒大为减少,或偶尔可见者,大体应属于中性火成岩。
如果岩石的颜色黝黑,并略带橄榄绿,完全看不到石英颗粒,铁镁矿物几乎成为岩石的全部组分,则应属于基性岩类。
基本上分辨出酸性、中性和基性三大类岩石以后,接着就应该鉴定其具体的名称了。
这时候,认识岩石中所含的矿物名称是鉴定的关键,因此,熟悉一下最基本的几种造岩矿物很有必要。
石英:晶体多为六方柱体及菱面体的聚形,晶面有横纹。
颜色多种多样,纯净者无色透明,称之为水晶。
常见者有白色、灰色乃至暗灰色。
如含锰质,呈紫色;含有机质,呈烟黄色、烟褐色、墨色。
玻璃光泽。
断口不平,有如贝壳状。
硬度7,超过铁器,故刀口针尖均难以刻画。
正长石:晶体短柱状,常呈粒状或块状。
表面可见解理裂缝。
颜色多呈肉红色、浅黄色。
玻璃光泽。
硬度6,与铁器相近。
斜长石:板状、板柱状晶体,多为白色、浅灰色,有时为浅绿色、浅红色。
常为不规则的粒状。
玻璃光泽。
硬度6~6.5。
黑云母:晶体常呈板状、柱状。
片状解理发育,极易剥落成薄片,故可用小刀、指甲拨开。
具玻璃-珍珠光泽。
硬度低,2~3。
薄片富有弹性。
颜色呈黑、褐色。
易风化,成为绿泥石。
白云母:晶体形状与黑云母相同。
片状解理亦发育,极易剥成薄片。
玻璃-珍珠光泽。
硬度2~3,颜色白、浅黄,浅灰、浅绿。
不易风化。
普通角闪石:晶体常呈柱状,横断面为假六边形,颜色为黑色。
岩石辨别方向的方法

岩石辨别方向的方法
岩石辨别是地质学上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其颜色、结构、成分、纹理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辨别出不同类型的岩石。
以下是一些岩石辨别的方法:
1. 颜色:岩石的颜色是最显眼的特征之一,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通过颜色来初步判断它属于哪种类型的岩石。
2. 结构:岩石的结构包括岩石的层理、节理、断层等,这些特征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下观察来分析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历史。
3. 成分:岩石的成分是指岩石中含有的矿物成分,通过对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分析,可以辨别出不同类型的岩石。
4. 纹理:岩石的纹理是指其表面或内部的图案或形状,有些岩石有特殊的纹理,例如大理石有特征性的晶体纹理。
5. 反应:有些岩石和化学试剂反应会产生特殊的颜色或气味,例如方解石会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6. 其他特征:不同类型的岩石还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例如金属矿物在磁场的反应。
总之,岩石辨别需要对所有相关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才能最终确定其属于什么类型的岩石。
岩石的野外观察方法.

岩石的野外观察方法: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岩石中保存地壳形成与演化的记录;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成分。
所以对岩石的观察、认识、研究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地质工作。
一、岩浆岩的观察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结晶所形成的岩石。
按深成岩、脉岩、火山岩叙述。
(一)深成岩1.岩石的观察:颜色、矿物成分及含量、结构、构造、蚀变、矿化、风化产物。
2.特殊结构、构造的观察:原生节理(Q、L、S)、片麻理、深源包体(形态、大小、成分与岩浆岩的关系)、捕虏体(形态、大小、成分、排列方式、分布位置,被岩浆岩改造的程度)。
3.岩体的观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岩相的划分、是否存在附加侵入相、多期侵入。
脉岩的发育情况。
4.与围岩接触关系的观察:这里只介绍侵入接触关系的观察。
(沉积接触、断层接触见有关部分。
)岩体:①边部变细或有冷却边、出现斑状结构;②边部矿物定向排列-岩浆流动构造;③有岩枝、岩脉插入围岩;④有围岩的捕虏体;⑤受围岩影响边部成分发生变化。
围岩:①出现热接触变质现象;②有交代作用时出现交代矿物或形成矽卡岩。
(二)脉岩脉岩是呈岩墙、岩床、岩席产出的浅成侵入体。
1.脉岩类型的观察:辉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煌斑岩、石英斑岩、伟晶岩、细晶岩、石英脉……2.脉岩方向的观察与统计:脉岩经常沿一定的构造破裂面或岩体中的节理侵入,所以,脉岩是区域或局部构造线的反映;3.脉岩之间关系的观察;4.与围岩之间关系的观察;5.产在岩体中的脉岩要注意脉岩矿物成分与岩体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观察;6.脉岩相对形成时代的观察。
(三)火山岩火山岩分为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
1.火山熔岩的观察①火山熔岩成分的观察:颜色(是岩石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的综合反映),斑晶成分的观察,注意碎屑物质的混入,有否深源包体;②火山熔岩结构的观察:斑状结构、球粒结构、球颗结构、玻璃质结构、霏细结构、细晶结构;③火山熔岩的构造观察:气孔与杏仁构造(形态、大小、含量、排列方式、分布部位)、流纹构造、枕状构造、珍珠构造、柱状节理、块状构造;④火山熔岩与上、下岩石接触关系的观察:间断面、烘烤、沉积接触……;⑤火山熔岩地质产状的观察:岩被、岩丘、火山锥、破火山口、火山颈……;2.火山碎屑的观察①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的观察:碎屑的观察:成分、大小、形态、含量、排列方式、运动中形成的特点。
野外岩石的鉴定步骤

野外岩石的鉴定步骤岩石鉴定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晶体第一步判断岩石是岩浆岩、变质岩还是沉积岩岩浆岩岩浆岩呈晶质结构,是由矿物晶体互相连结聚集而成。
岩石里的晶体或无规律聚集,或是显示出某种方向性。
岩浆岩没有沉积岩的层理构造,也没有变质岩的片理构造。
有些熔岩充满气孔。
不含化石。
变质岩变质岩分为两大类,区域变质岩有独特的片理构造,常呈波浪状,不像沉积岩层理面那样干坦,接触变质岩晶体呈较不规则排列。
沉积岩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颗粒连结松散,用手指可蹭下颗粒。
石英是许多沉积岩的主要成分,方解石是石灰岩的重要组分,沉积岩含化石,依此可与岩浆岩和变质岩区别。
第二步确定岩石成因类别之后,下一步就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划分。
这里指的是组成岩石的颗粒的大小,而不是嵌生于其中的个别晶体的大小第三步通过上两步你已确定手持标本属于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并已确定其颗粒的大小,如果是岩浆岩,那么下—步就是观察颜色,酸性岩富含密度小的淡色硅酸盐,颜色很浅,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富含密度大的铁镁矿物,颜色深,中性岩恰如其名,其矿物含量处于前两类之间,因此,颜色深浅也居中。
如果是变质岩,那么应观察片理(某些矿物的定向排列)和无片理(结晶,无明显的构造),确定手持标本的所属,然后按表中提供的岩石名称,以获取进一步的鉴定资料。
第四步对沉积岩,首先观察它的矿物成分,是由岩屑,即岩石碎屑组成的呢?还是主要由石英组成?石英通常呈灰色,且很坚硬,易于辨认。
富含碳酸钙的石灰岩颜色浅淡,与稀盐酸作用,起泡。
手持标本如果主要是由碳酸钙和石英以外的其他矿物组成的,那么就要判断它属于下列四类中的哪一类,然后按照提供的岩石名称、页码查看进—步的鉴定资料。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除了在野外要充分考虑其产状特征外,在室内对手标本的观察上,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它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
具体步骤可为:(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
因为构造从外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岩石野外辨认方法

一、沉积岩沉积岩最大的特征是成层性,垂直层的方向,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和颜色都有差异,由此可以将层理与节理、劈理相区别。
沉积岩层厚划分块状层>100cm厚层100—50cm中厚层50—10cm薄层10—1cm页片层1—0.1cm显微层<0.1cm(一)陆源碎屑岩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
可以在陆地沉积,也可以在海里沉积。
按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
1.砾岩砾岩由50%以上直径大于2㎜的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
砾岩分为漂砾[>256毫米(28)]砾岩、大砾[64(26)~256(28)毫米]砾岩、卵石[4(22)~64(26)毫米]砾岩和细砾[2(21)~4(22)毫米]。
砾岩可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
底砾岩位于构造层位的底部,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代表了一定地质时期的沉积间断。
如姑山地区象山群底砾岩,为燕山期构造层和印支期构造层的不整合接触带。
层间砾岩整合地产于地层内部,不代表任何侵蚀间断。
如白垩系上统南宣组、赤山组中的砾岩。
砾岩与角砾岩的区别:由滚圆度较好的砾石、卵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由带棱角的角砾石、碎石胶结而成的成为角砾岩。
从成因上来看,砾石、卵石是经过水流搬运的,所以砾岩为沉积成因;而角砾是未经搬运的,所以角砾岩为构造成因,常位于断层带。
砾卵石与碎石的区别:砾卵石是水流搬运的产物,有一定的磨园度,是冲积物,产于河床上;碎石是风化崩塌坠落产物,棱角分明,是坡积物,产于山坡和岗地上。
2.砂岩碎屑颗粒直径为2—0.004mm的碎屑岩为砂岩。
按成分,砂岩还可分为石英砂岩(石英含量超过90%)、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含量超过25%)、岩屑砂岩(岩屑含量超过25%)等。
石英砂岩:碎屑物质中90%以上为单晶石英,有少数燧石和硅质岩屑等,胶结物常为硅质,粒状结构,厚层—巨厚层状构造,颜色常为灰白色。
需经长途搬运,才会风选如此好,为滨海或浅海沉积相。
关于野外如何辨认岩石的类型

关于野外如何辨认岩石的类型一、岩浆岩的野外观察和鉴定岩浆岩的肉眼观察和鉴定一般遵循从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到最后综合分析定名的步骤。
(一)颜色的观察岩石的颜色是指岩石总体的颜色,它是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相对含量的反映。
在岩浆岩中,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含量逐渐减少,其颜色也相应地由深变浅。
一般超基性岩常呈黑色,黑绿色基性岩常呈灰黑色、灰绿色中性岩常呈灰、暗灰或灰白色酸性岩常呈灰白,肉红色等。
因此,根据岩石的颜色可以初步确定岩石的类别。
(二)结构、构造的观察结构、构造是成岩环境的反映。
一般说,具中、粗粒结构,等粒结构以及似斑状结构者多属于深成岩具细粒,斑状结构者多属于浅成岩具隐晶质、玻璃质结构者多属于喷出岩。
玻璃质与隐晶质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具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或酷似炉渣后者断口粗糙不平。
浅成岩与喷出岩均可具斑状结构,其区别在于前者的基质多为细粒,显晶质矿物,斑晶较粗大后者的基质多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斑晶粒度较细。
块状构造多属于深成岩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多属于喷出岩。
因此,根据岩石的结构,构造可以大致确定岩石的产状。
(三)矿物成分的观察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主要的依据,对于具显晶质结构的岩石需要全面鉴定其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并且估各种矿物颗粒的大小及其百分比含量。
在观察矿物成分时,应首先鉴定指示矿物,然后鉴定长石类矿物和其他暗色矿物。
鉴定指示矿物时,石英含量较多者属于酸性岩,橄榄石较多者属于超基性岩,少含或不含指示矿物者属于中性岩或基性岩。
鉴定长石类矿物时,先观察岩石中有无长石,不含长石者属于超基性岩如含长石,则要进一步区分长石种类并估计其相对含量。
一般说,以正长石为主要且含较多石英者属于酸性岩以斜长石为主,不含或极少含石英者属于中性岩或基性岩,这时需根据其暗色矿物再定岩类。
在暗色矿物含量较多的岩石中,需具体鉴定出矿物名称。
以橄榄石为主者属于超基性岩以辉石为主者属于基性岩以角闪石为主者属于中性岩以黑云母为主者属于酸性岩。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1.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2.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3.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4.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5.钻探编录注意事项6.取水样注意事项连云港市建院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23年12月一、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1.土的描述⑴粘土(粉质粘土):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⑵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⑶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⑷淤泥:颜色,状态,包含物,有无臭味(可初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无层理等。
互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夹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10—1/3夹薄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且多次出现,2.岩石的描述: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石的质量指标RQD。
RQD:75mm金刚石钻头,双层岩芯管取芯,每回次大于10cm 的岩芯段之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
RQD大于90好的,75—90较好,50—75较差,25—50差的,小于25极差。
二、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1)光泽反应:1.方法:用刀切土并抹过土面,观察其切面。
2.评价:光滑程度,粗糙程度,光泽反应。
3.一般土的情况:粘土:光滑,有油脂光泽,颗粒越细光泽越明显,粉质粘土:切面稍有光泽。
粉土:无光泽,粗糙。
(2)摇震反应⑴方法:把土搓成小球,(天然含水量接近饱和的土)放在手掌上左右摇晃,另一手震击该手,如土球表面有水渗出,并呈现光泽,但用手指捏土球时,水分与光泽很快消失。
⑵评价:迅速,中等,缓慢,无。
⑶一般土情况:粘土:无,粉质粘土:缓慢,粉土:中等—迅速。
⒊韧性:⑴方法:把土搓成约3mm的土条,(天然含水量略高于塑限)再搓成土团二次搓条⑵评价:低,中,高⑶一般情况:粘土:能再次搓条,指压不碎。
鉴别岩石的方法

鉴别岩石的方法鉴别岩石的方法一、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是岩石鉴定的最重要的方法,尤其是结构性岩石,有些岩石的形态特征可以直接鉴定,有些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才能鉴定。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岩石的形状、表面结构、特征结构以及细节结构来鉴定岩石。
1、形状:根据岩石的形状可以进行粗略的鉴定,比如砂岩的形状是锥形,砾岩的形状是椭圆形,火山岩的形状是椭圆形或圆柱形,玄武岩的形状是长方形等。
2、表面结构:可以根据岩石的表面结构来鉴定岩石,比如砂岩的表面结构是粗糙的,砾岩的表面结构是平滑的,火山岩的表面结构是光滑的,玄武岩的表面结构是棱角分明的等。
3、特征结构:根据岩石的特征结构可以鉴定岩石。
比如砂岩的特征结构是颗粒状,砾岩的特征结构是石榴石型结构,火山岩的特征结构是熔渣形状,玄武岩的特征结构是边界正切的等。
4、细节结构:根据岩石的细节结构可以鉴定岩石。
比如砂岩细节结构是棱角状,砾岩细节结构是石榴石型,火山岩细节结构是晶体状,玄武岩细节结构是花岗岩型等。
二、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另一种岩石鉴定的方法,可以根据岩石的重量、质地、磁性、晶体结构、光学等来鉴定岩石。
1、重量:根据岩石的重量可以粗略地判断岩石的种类,比如砂岩较轻,砾岩较重,火山岩较重,玄武岩较重等。
2、质地:可以根据岩石的质地来鉴定岩石,比如砂岩的质地是粗糙的,砾岩的质地是柔软的,火山岩的质地是坚硬的,玄武岩的质地是柔软的等。
3、磁性:可以根据岩石的磁性来鉴定岩石,比如砂岩不吸磁,砾岩可以吸磁,火山岩吸磁性比较弱,玄武岩可以吸磁等。
4、晶体结构:可以根据岩石的晶体结构来鉴定岩石,比如砂岩的晶体结构是粗糙的,砾岩的晶体结构是柔软的,火山岩的晶体结构是坚硬的,玄武岩的晶体结构是柔软的等。
5、光学:根据岩石的光学特性可以进行鉴定,比如砂岩的光学特性是淡黄色,砾岩的光学特性是淡绿色,火山岩的光学特性是淡蓝色,玄武岩的光学特性是淡黑色等。
三、化学性质1、有机物:可以根据岩石中有机物的含量来鉴定岩石,比如砂岩中的有机物含量较低,砾岩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火山岩中的有机物含量中等,玄武岩中的有机物含量较低等。
岩石野外鉴定

岩石的野外鉴别方法热度4已有657 次阅读2011-5-8 19:57分享到:(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l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l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l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野外矿物与岩石的鉴定方法

角闪石
角闪石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造岩矿物之一,是岩浆岩和 变质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
颜色呈暗绿色,很少有褐色,一般呈长柱状,断面呈菱 形或六边形,玻璃光泽,硬度5.5-6。
肉眼与辉石最易混淆,角闪石的条痕(粉末)带绿色色 条,而辉石(除无色透辉石外)的条痕多带褐色色条。
解理是区分辉石与角闪石重要标志之一,肉眼观察时可 先在反射光下看好一个平行柱面断开的晶体的一组反光 良好的解理面(呈比较密集的阶梯状解理面),然后在 眼睛注视下旋转标本,直到观察到第二组反光良好的不 规则阶梯状解理面,估计夹角判断
角闪石 与 辉石 的异同
晶形: 长柱状 短柱状
颜色: 深色
浅色
条痕色:绿色
褐色
蚀变:绿泥石化 次闪石化
成分:复杂,具有附加阴离子 相对简单,无附加阴离子
成矿作用:较为有利,含水体系 一般不利,无水或少水体系
角闪石可以产出于几乎所有的结晶岩中, 特别是在深成侵入岩与深变质岩中。
第二部分 野外岩石的鉴定方法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在野外要充 分考虑其产状特征,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它 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特征。具体步 骤可为:
(1)首先观察岩石的构造。因为构造从外 貌上反映了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 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定属于火成岩的 喷出岩类;具有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 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 麻状构造时,属于变质岩类。
第一部分 野外矿物鉴定的方法
颜色——对不同光波选择吸收和反射的结果: (自色;他色-由外来带颜色的物质混入二使矿物 染成的颜色,如石英;假色-尤光的内反射、内散 射、干涉等所引起的颜色如宝石的变彩)
晶形(矿物形态)——包括晶体形状、结晶习性、 晶体的大小及晶面花纹等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综述岩石及矿物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矿产资源开发及利用、工程建设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岩石和矿物鉴定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将对常用的岩石矿物鉴定方法进行综述。
1. 岩石薄片鉴定法岩石薄片是将薄片切割下来的岩石样品经过薄片加工制成的,可以通过透射光观测岩石中的矿物,从而进行岩石的鉴定。
岩石薄片制作需要经过样品磨平、薄片切割等多道工序,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但准确度较高,是岩石鉴定的主要方法。
2. 室外观察法室外观察法是利用人眼直接观察野外取得的岩石样品的颜色、构造、质地等特征进行鉴定。
此方法适用于岩石在野外分布较广、构造简单、矿物组成单一的情况下,缺点是准确度较低,易被误判。
3.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分离、提纯、测量等方法来确定岩石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从而鉴定岩石的种类和成分。
此方法适用于岩石中可能存在的惰性矿物或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情况下,缺点是分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4.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将岩石样品反射出来的X射线进行衍射分析,通过衍射图谱进行岩石矿物的鉴定、元素分析。
此方法适用于复杂岩石或碎屑物中矿物粒度小、难以直接观测、化学成分相似的情况下,准确度较高。
5. 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通过岩石样品在X射线入射下是表发出的物质的荧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并以此来鉴定岩石种类。
此方法适用于岩石中元素含量较高的情况下,缺点是不能检测C、N和O这三种元素。
矿物的常规观察法是通过肉眼观察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外形等特征来鉴定矿物,例如颜色、硬度、透明度等。
此方法适用于矿物单一、物理性质明显的情况下,缺点是准确度低,易被误判。
电子探针分析法是将基底样品进行研磨后在其表面照射电子束,当电子束与样品表面原子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信号经过处理后,得到了样品表面的化学组成。
此方法适用于矿物中微量元素以及产生大量不易被准确测试的化学物质分析的情况下。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精讲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精讲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地下情况和地质环境,从而为后续的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依据。
而在进行勘察时,野外编录鉴别和现场掌握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经验进行分享和,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野外编录鉴别在野外进行岩土勘察时,正确地对采集样品、测量资料和记录进行编录和鉴别,是保证勘察工作质量和成果的前提。
以下是一些压实土壤、岩石、其它地质现象等常见的野外编录鉴别技巧。
压实土壤压实土壤的野外鉴别方法一般是用铁棒、铲子、杆子等工具进行压实试验,通过比较施工段、常会在现场洞穴中挖取试样,然后进行室内试验。
其基本鉴别精度和资料采集一般在较差的情况下进行。
岩石岩石的野外鉴别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确认其种类和性质。
1.外观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花纹、洞穴、结构等等,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或者观察照片来进行鉴别。
2.工具试验:用锤子或钻孔器进行敲打或钻孔,通过观察岩石的硬度和裂缝大小、数量来进行判断。
3.化学试验:可以通过采用酸碱试液、火烧试验、蒸馏水等方法,从岩石的颜色、反应气味、变形情况等方面进行判断。
4.磁性特征:通过磁性测量仪来测试岩石对磁场的反应,用于确定岩石中磁铁矿的含量。
其它地质现象1.沉积物:通过直接观察其颜色、纹理和结构,以及压实试验、化学试验等方法对其特性和形成环境进行鉴别。
2.地层:通过石灰岩、粉砂岩交替分层、颜色变化等特征,以及磁性测试、化学试验等方法,来确认其岩层特征和成因。
3.异物:包括人工填土、混凝土块等在内,可以通过颜色、质地、体积、形状等特征来判断其种类和来源。
现场勘察技巧在实际现场勘察中,除了对野外编录鉴别有一定的基础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指导在实际勘察过程中的操作和记录。
以下是一些在现场勘察中的重要技巧。
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是勘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现场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充分利用时间:利用早上和傍晚等光线较好的时段进行观察,尽可能多地收集、记录野外资料。
野外辨别岩石的方法

地球是一个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同心圈层构造所组成的球体。
这些圈层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外部圈层是指地球表面以外的圈层,按照不同的特点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内部圈层是指从地球表面往里直到地球中心的各圈层,有表及里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也就是说,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覆盖在地球的表面。
B、(岩石)覆盖在地球上的坚固部分称为岩石。
岩石有各式各样的种类,通常我们所称呼的石头,就是岩石破碎之后的样子。
岩石是在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多种矿物组成。
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研究岩石有很重要的意义:(土)人类需要各种矿产,而矿产与岩石密切相关;(2)岩石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物质基础;(3)岩石是研究地壳历史的依据。
(岩浆岩)也称“火成岩”。
地壳深处或来自地幔的熔融岩浆,受某些地质构造的影响,侵入到地壳中或上升到地表凝结而成的岩石:在距地表相当深的地方开始凝结的称为“深成岩”,如橄榄岩、辉岩、花岗岩等;喷出地表或在地表附近凝结的称为“喷出岩”,如玄武岩、流纹岩等;介于深成岩和喷出岩之间的是“浅成岩”,如花岗岩、正长斑岩等。
三种常见的岩浆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又叫“水成岩”。
岩石野外鉴别

主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一、岩浆岩类组成岩浆岩的矿物虽然很多,但常见的只有二十几种,称为造岩矿物,而最常见的造岩矿物就更少了,主要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
前四种含铁镁高,称铁镁矿物,矿物颜色较深,又称暗色矿物;后三种含硅、铝高,称硅铝矿物,含有色元素少,矿物颜色较浅,又称浅色矿物。
这几种造岩矿物相对于岩浆岩分类命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的肉眼鉴定特征及方法如下:1、橄榄石(Fe,Mg)2SiO4它的出现往往表示岩石中SiO2的含量处于不饱和,常分布在超基性岩和部分基性岩中,与辉石或基性斜长石共生。
常见的橄榄石是富含镁的,故颜色一般较浅为橄榄绿色,但少数含铁多时可适于黑色。
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不规则粒状,常见有贝壳状断口。
次生变化常见,在喷出岩中往往变成红棕色片状伊丁石,有时还保留橄榄石的外形——假象。
而在侵入岩中则变成为黄绿色至黑色(由于析出细粒磁铁矿之故)致密蛇纹石,或由叶蛇纹石集合体组成橄榄石假象。
它在标本上由于光线的照射而具“闪光面”,这种现象在超基性岩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辉石和角闪石这两类矿物性质上很相似,故常混淆,因此在这里一起叙述。
它们都是暗色柱状晶体,与橄榄石在颜色、晶形、节理和次生变化等方面不同。
前者颜色一般比较深,呈柱状晶体,有两组解理(110)和(110)发育。
辉石和角闪石的一般鉴别特征可归纳成下表:在岩浆岩中常见的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常常颜色均为深灰黑色至黑色,光泽亦很相似,这时形状和断面就比较重要,对标本要注意其断面交角,辉石近直角,而角闪石近于菱形,常常要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
辉石类除了普通辉石外,在岩浆岩中还有斜方辉石,如古铜辉石、紫苏辉石等,与普通辉石不同的是如含铁少时,颜色较浅,为淡棕色或碎片状,有些带褐黄色,随着铁含量增多而颜色变深,为暗褐色至褐黑色。
另一种为少见的碱性辉石,呈针状、长柱状,两头尖呈箭头状,黑带绿色,这时注意不要把它误认为角闪石,可根据共生矿物产况来识别。
专家岩石鉴别步骤

专家岩石鉴别步骤岩石是地壳中的常见物质,它们具有多种不同的特征和组成。
岩石的鉴别对于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和地质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岩石的鉴别,我们可以了解到岩石的成因、性质和用途。
下面将介绍一些专家用于岩石鉴别的步骤。
第一步:观察岩石的外观特征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岩石的外观特征。
岩石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和结构等。
颜色可以告诉我们岩石的成分和含量,比如黑色可能表示含有矿物质,白色可能表示含有石英等。
纹理和结构可以告诉我们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比如火成岩通常有颗粒状的结构,而沉积岩通常有层状的结构。
第二步: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在观察岩石的外观特征之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物理性质的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确定岩石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测试包括硬度测试、比重测试和磁性测试等。
硬度测试可以用来确定岩石的硬度,比重测试可以用来确定岩石的密度,磁性测试可以用来确定岩石是否具有磁性。
第三步:进行化学性质测试除了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性质测试也是岩石鉴别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化学性质测试,我们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分和组成。
常见的化学性质测试包括酸碱性测试、矿物质鉴定和元素分析等。
酸碱性测试可以用来确定岩石的酸碱性,矿物质鉴定可以用来确定岩石中的矿物质种类,元素分析可以用来确定岩石中的元素含量。
第四步:进行显微镜观察在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测试之后,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进行进一步观察。
显微镜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岩石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中的微观颗粒和晶体,进而推断出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第五步:进行实验室分析如果以上步骤无法确定岩石的性质,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分析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精细的数据和信息。
常见的实验室分析包括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和岩石薄片制备等。
X射线衍射可以用来确定岩石中的矿物质组成,电子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岩石中的微观结构,岩石薄片制备可以用来观察岩石中的岩石学特征。
三大岩类野外鉴定方法

三大岩类野外鉴定方法一、岩石的外观特征鉴定法岩石的外观特征是最直观的鉴定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构造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所属的岩石类别。
1.颜色:岩石的颜色通常与其中的矿物成分有关。
例如,黑色的岩石可能富含黑云母或其他含铁矿物,红色的岩石可能含有铁氧化物等。
2.纹理:岩石的纹理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大小。
例如,细粒岩石的颗粒较小且难以分辨,而粗粒岩石的颗粒较大且容易观察到。
3.构造: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的排列方式。
例如,层理结构是指岩石中呈层状排列的矿物,节理结构是指岩石中呈柱状或板状排列的断裂。
通过观察岩石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所属的岩石类别,但需要结合其他鉴定方法进行进一步确认。
二、矿物成分鉴定法岩石的矿物成分是鉴定岩石类别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可以确定岩石的种类。
1.裸眼观察:裸眼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岩石中的主要矿物成分。
例如,含石英的岩石具有玻璃质光泽,含长石的岩石具有亮泽等。
2.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可以进一步确定岩石中的细微矿物成分。
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折射率等特征,可以确定其所属的矿物种类。
3.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是一种精确鉴定岩石矿物成分的方法。
通过照射岩石样品,观察其所产生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以确定岩石中所有的矿物成分。
通过矿物成分的鉴定,可以准确确定岩石的种类,进而推测其形成环境和地质历史。
三、化学分析鉴定法化学分析是一种精确鉴定岩石成分的方法,通过测定岩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可以确定岩石的化学成分,进而确定其所属的岩石类别。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1.荧光光谱分析:通过测定岩石样品所发射的荧光光谱,可以确定其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2.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通过照射岩石样品,观察其所产生的X射线荧光光谱,可以确定岩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3.质谱分析:通过将岩石样品进行离子化,然后在质谱仪中进行检测,可以得到岩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
野外鉴别方法

野外鉴别方法
一、土的状态的鉴别 1、极软:放手中握拳土从指缝中挤出。
2、软塑:用手指很容易捏塑。
3、可塑:手指用力才能捏塑。
4、硬塑:手指用力可在表面按出凹痕。
5、坚硬:手指无法按出凹痕。
二、岩心长度描述碎屑:0.1×0.1cm~2×2cm;碎块:2×2cm~4×4cm;块状:岩心长度5~10cm;短柱状:岩心长度10~20cm;长柱状:大于20cm;三、岩心的破碎情况 1、岩心完整:90%以上的岩心呈长柱状或柱状。
2、岩心较完整:50-60%以上的岩心呈柱状、长柱状。
3、岩心较破碎:50-60%左右的岩心破碎呈碎块
4、岩心破碎:90%以上的岩心呈碎块状、碎屑状。
四、岩石坚硬程度的现场鉴别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无吸水反应;较硬岩:声较清脆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轻微吸水;较软岩:不清脆无回弹震手较易击碎指甲可刻印痕;软岩: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可
掰开;极软岩: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五、风化程度的划分 1、未风化:岩质新鲜未见风化痕迹。
2、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Fe、Mn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3、中等风化: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仅节理面出现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切割成岩块不能用镐挖岩芯钻方可。
4、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长石、云母已风化成次生矿物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
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三大类岩石野外肉眼鉴定方法

三大类岩石野外肉眼鉴定方法三大类岩石野外肉眼鉴定方法岩石的肉眼鉴定,对学地质的学生和刚刚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须逾越、不可回避的难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无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的去学习,去积累。
岩石随处可见,它构成了地球的表层——地壳。
岩石记录了地壳变迁的历史,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史书。
要认识地球就得从识别岩石开始。
目前,已知的岩石种类不下万种之多,精确地区分岩石需要用精密仪器或显微镜。
但概略鉴别时,凭肉眼观察岩石的某些特征也可以识别岩石的大致种类。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各类岩石的形成、矿物的组成和岩石特征,都与其物质组成、成因有关,是其形成环境的物质反映。
因此,在进行岩石的肉眼鉴定之前,应对三大类岩石,各自的物质来源、它们的形成环境、以及在形成后可能产生的变化,心中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由于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所以扎实的矿物学知识与矿物肉眼鉴定技能,是野外肉眼鉴定岩石的基础。
下面就自然界中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问题,依据三大类岩石的物质来源、形成环境、常见矿物类别、产出状态,进行最为概略的介绍。
地表之下,由成分复杂但主要是硅酸盐为主的,并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各种其他的气体的高温熔融体硅酸岩浆,冷凝而形成岩石。
1、物质来源:为高温的熔融体,称为岩浆。
(1000℃以上)2、形成的常见矿物:鲍文系列中的八种(族、系列)矿物及其它矿物。
深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浅色矿物:白云母、石英、斜长石系列、钾长石系列;以及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例如:磁铁矿、赤铁矿、钛铁矿、铅锌矿、萤石等等。
3、形成时的环境:地表以下和地表面。
高温液体岩浆冷凝结晶矿物集合而成。
4、形成的岩石: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岩石。
其中,侵入岩类:深成岩(约距地表 3km左右):由于岩浆压力和温度较高,温度降低缓慢,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良好。
肉眼清晰可见矿物晶体。
浅成岩(距地表较浅处):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降低较快,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较细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岩石的鉴定,是地质系的都转载,太精辟了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 观颜色、初定类:岩石的颜色反映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石分类命名的直观依据。
但需指出,在估计暗色矿物含量时,易产生肉眼视觉上的误差。
浅色矿物覆于暗色矿物之上时,由于它的透明性,易把它看成暗色矿物,故对暗色矿物含量的估计,往往偏高。
另尚要注意次生变化的颜色的影响。
(2) 辩矿物定大类:在据颜色分成三大部分基础上,再根据矿物种类、含量和共生组合特征把岩石分成(1)超基性岩,(2)基性岩,(3)中性(钙碱性)岩,(4)酸性岩,(5)碱性岩等五类,即可确定岩石属哪一大类。
方法:指示矿物分两头,暗色矿物分中间,共生矿物来检验。
石英>20%为酸性岩;橄榄石(+辉石,或角闪石)>90%为超基性岩;中、基性岩皆为斜长石+色暗矿物;中、基性岩的划分除色率外,主要有以下两点规律:①暗色矿物种类:中性岩石以角闪石为主,基性岩以辉石为主;②共生矿物种类:基性岩与超基性岩可找到少量橄榄石;中性岩与酸性岩相邻,可找到少量石英和肉红色钾长石。
酸性岩和碱性岩颜色都是近肉红色,两者的区分主要根据:碱性岩的石英和斜长石(灰白色)含量都很少。
对具斑状结构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是隐晶质,肉眼则难以鉴定其成分,主要依靠斑晶来定名。
因为斑晶一般是由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组成的,故据斑晶矿物也可定类名。
对于无斑晶的隐晶质结构岩石,则只有根据岩石颜色和致密坚硬程度大致判断。
含SiO2较高的酸性隐晶质岩石往往硬度较大。
(3)看结构(构造),推环境(产状):同类岩石成分相同,但每类根据不同的产状分成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三种,分别给以不同的岩石种名。
岩石产状即岩石生成环境,主要反映在结构、构造上。
自然界中的岩石类繁多,并且在各类之间存在许多过渡类型。
如某岩石中以角闪石、斜长石为主,次要矿物为石英(达5—20%)、钾长石(达20%)、黑云母等,岩石应介于中酸性之问,定为花岗闪长岩;有的介于喷出岩和浅成岩之间,称之超浅成岩。
(4)根据岩石的颜色、主要,次要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构造详细定名。
对于侵入岩:颜色+结构+基本名称如:黑灰色中粒辉长岩对于喷出岩:颜色+构造+基本名称如:黑色气孔状玄武岩岩浆岩的系统分类表:2、岩浆岩肉跟鉴定描述举例:n号标本黑灰色,风化面略显黑绿色,等粒中粒结构,颗粒一般在l一1.5毫米,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和辉石,各占55%和40%左右。
斜长石为灰白色,柱状或粒状,时见解理面闪闪有光,玻璃光泽,辉石为黑色,短柱状,玻璃光泽,有的解理面清晰。
岩石较新鲜,末遭次生变化。
根据上面描述的n号标本岩石的各种特征可定为基性、深成岩,定名为:黑灰色中粒辉长岩。
一、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1、石英石英是花岗岩类岩石的主要矿物。
其形态除在文像花岗岩中呈蠕虫状外和在浅成岩和喷出岩中可呈六方双锥的斑晶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呈它形粒状的晶体。
颜色从无色到烟灰色。
晶面呈玻璃光泽,但常见到的是断口面上的油脂光泽。
与钾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共生。
抗风化能力强,在岩石风化面上常呈现出明显的凸起。
与长石的区别在于无解理,看不到双晶,油脂光泽和无风化产物。
2、钾长石钾长石包括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透长石等。
产于侵入岩中的主要是正长石和微斜长石,在浅成岩和喷出岩中可以是透长石。
条纹长石是正长石或微斜长石与钠长石交生的产物,其中正长石或微斜长石多于钠长石。
颜色是鉴别钾长石的一个重要标志。
钾长石通常是肉红色的,但也有呈紫红色、白色、灰白色,甚至灰黑色。
钾长石在风化过程中颜色会发生改变,肉红色可变成灰白色,灰白色也可变为肉红色。
而且酸性斜长石也常呈肉红色。
因此,颜色不能作为钾长石鉴定时的特征性标志。
产于深成岩中的钾长石、微斜长石常呈它形粒状晶体。
当钾长石在斑状、似斑状岩石中构成斑晶时,常呈板状、板柱状自形的晶体。
野外鉴定长石时要特别注意双晶的观察。
当旋转标本,发现长石解理面上出现一半反光,一半不反光时,此即为卡斯巴双晶;当出现相间反光时即为聚片双晶。
钾长石常具卡斯巴双晶,而斜长石常具聚片双晶。
这才是区别钾长石和斜长石最重要的标志。
如果在大的钾长石晶体上,见有根须状的细脉,而且细脉的颜色又较浅,则为条纹长石。
钾长石风化时,常生成白色的土状高岭石。
3、斜长石斜长石广泛出现在各类岩浆岩中。
斜长石的种类和含量对于岩浆岩的分类和鉴定至关重要。
斜长石可呈不同的色调,一般基性斜长石颜色较深,为深灰色到灰白色;酸性斜长石颜色较浅,可呈灰白、肉红色。
基性斜长石由于遭受钠黝帘石化,其蚀变产物常带绿色色调;而酸性斜长石易绢云母化,其风化产物多呈灰白色。
在基性浅成岩或喷出岩(如辉绿岩、玄武岩)中,由于斜长石颜色较深且结晶细小,因此很难辩认。
这时,可采集半风化的标本观察,由于斜长石风化后颜色变浅,而与暗色矿物易于区别。
聚片双晶是斜长石的重要鉴定标志。
将标本向不同方向旋转,直到用野外或放大镜看到晶面或解理面上出现一组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直线或折线,这就是双晶纹。
一般情况下,酸性斜长石双晶纹密集且平直,而基性斜长石的双晶纹较稀且不够平直。
4、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是闪长岩、正长岩中常出现的矿物,也常出现在花岗岩中。
普通角闪石多呈黑色、暗绿色,有时为褐色。
在侵入岩中的角闪石多呈长柱状晶体,但在某些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的一向伸长的结晶习性并不显著。
角闪石在解理、光泽、硬度上与辉石相近,因此易与辉石混淆。
野外鉴定时可根据解理夹角相区分。
具体做法是:在照射光下看到一组反光良好的阶梯状反光面(解理面),然后在眼睛的注视下转动标本,直到观察到第二组反光面,其旋转角度就是解理夹角。
估计这个角度,若近90度,即为辉石;若为较明显的锐角或钝角,则为角闪石。
另外,普通角闪石常与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共生;而辉石则常与橄榄石、基性斜长石共生。
在花岗岩中,普通角闪石与黑云母有时也会混淆,其区别在于,角闪石硬度大于小刀,用小刀刻划只能得到碎屑状颗粒,解理面上为玻璃光泽;而黑云母硬度小于小刀,用小刀可挑成薄片,解理面具珍珠光泽。
另外,遭受风化后的角闪石常具绿色色调,而黑云母风化后常具褐色色调。
5、辉石辉石为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最主要的矿物,另外在安山岩中常以斑晶出现。
大多数辉石呈绿黑色,少量辉石呈灰绿色(如透辉石)。
产于侵入岩中的辉石一般呈等轴的粒状。
辉石具两组近于垂直的解理,常构成不整齐的阶梯状断口。
辉石最常见的次生变化是蛇纹石化和纤闪石化。
蛇纹石交代辉石常形成具丝绢光泽的“绢石”。
6、橄榄石橄榄石是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常见的矿物,其含量是这两类岩石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新鲜的橄榄石是砂糖状晶体,呈橄榄绿色或黄绿色,一般为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不具解理,因此较易与辉石区别。
侵入岩的橄榄石常蚀变为蛇纹石和滑石,由橄榄石蚀变的蛇纹石常呈黑绿色、黑色,具油脂光泽,并常可见由细粒磁铁矿组成的网状细脉。
喷出岩(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常蚀变成褐红色的具橄榄石假象的伊丁石。
橄榄石是抗风化能力很弱的矿物,地表露头上很难见到新鲜的橄榄石。
7、黑云母黑云母主要出现在酸性的岩石中,新鲜的黑云母呈黑色或黑褐色,风化后褪色,常呈金黄色,解理极完全,常呈片状,在手标本中常可见到与晶体大小一致的平整的反光面,并可见珍珠光泽,硬度小于小刀。
根据以上特征,不难将它与普通角闪石、辉石相区分。
8、霞石霞石仅出现在SiO2不饱和的碱性岩中。
侵入岩中的霞石因结晶常呈它形粒状,颜色为肉红色或灰白色,解理不完全,常具油脂光泽,易与石英混淆。
与石英的区别是,石英一般呈烟灰色,在风化面上呈凸起状,而霞石一般呈肉红色,抗风化能力弱,常有风化产物存在。
另外石英一般与富钾的碱性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共生,而霞石常与富钠的碱性长石(如歪长石)、碱性辉石共生。
根据解理不发育、油脂光泽,可与正长石区分。
二、矿物含量确定矿物含量,对于岩浆岩准确定名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介绍野外估计岩石中矿物含量的两种方法。
1、目估法目估法是用野外估计岩石中矿物的含量,其准确性与经验有关,误差较大。
目估矿物含量时,由于暗色矿物比较醒目,所估含量往往偏高,这是应当避免的。
2、直线法直线法是在野外选定的有代表性的露头上,用小钢尺测量若干平行直线段上某矿物的长度并作出记录,然后根据下式求出欲测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
某矿物在岩石中体积百分含量=该矿物所测的总长度/测线总长度*100%原则上,直线段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准确。
一般测线总长度不应小于矿物颗粒粒径的100倍,线段间距不应小于矿物的平均粒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