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评传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名臣——曾国藩

硝烟,炮火,是我们对这近百年来的记忆,那些繁华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了,以至于到现在的我们还是有那么一些崇洋媚外。是的,百年屈辱,那些让我们恨透了的或许不仅仅是外来的侵略者,其中也不乏清末人士。以前在我的眼里,慈禧、李鸿章、曾国藩都是些不可救药的人。特别是曾国藩,因为过去仅知道曾国藩是一个刽子手,疯狂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历史书上把他定性为因循守旧的顽固派,维护封建纲常,仁义道德的卫道士,所以在印象中曾国藩是一个干瘪的枯木老头。然而他的思想却影响了国民党、共产党的最高领袖,他的门生故吏遍及清朝,他的思想甚至影响三湘大地数百年。直至近日来研读了《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后,激起了我对曾国藩这个一面被喻为“千古完人”一面被喻为“卖国贼”的晚清名臣的兴致。

过去的百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历史新篇章,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则使中国迈进了近代社会。此时,炮火的响起,击散了清王朝的繁华,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那国之痛,是四面环敌而无返还之力;国之殤,是浮华逸散后的最后一曲楚歌。那摇摇欲坠的天朝上国终将走不出历史的沉沦,然而曾国藩却仍要拼死捍卫这腐朽的灵魂,哪怕是要万劫不复刀山火海的。这样的动荡年代正是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曾国藩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历史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共产党最高领袖毛泽东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信(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5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 z中提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一向与毛泽东的看法不一致,然而对曾国藩的看法确是不约而同的,蒋介石多次告诫子弟僚属“曾文正公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褒之者敬称其者:深谋远虑,沉稳持重,是国之栋梁;贬之者蔑视其者:老奸巨猾,深不可测,是官场中的老狐狸;他被称作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又被叫作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他被视为修身、齐家、治国的第一完人,又被斥为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然而,我觉得历史是多种复杂因素构成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人物也是如此。

先是我们简单的看一下百度百科上的曾国藩( 1811~ 1872),他是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这是百度百科上的曾国藩,尽然都是偏向赞赏的。

作为除家人外接触曾国藩最多的人便是他的幕僚。然而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记载南京城破:“……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湘军大将彭玉麟见状不满,先后二次(1861年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部悲剧史。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也许他为了清政府卖命是完全不值得的,甚至只会使自己身败名裂,可是他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伦理,程朱理学,即使内心对这个王朝有着极其的不满,那忠君、那报国的思想也由不得他变化。站在历史的角度,很多事情不能单凭现在来说,那个时代,作为大清的臣子,他有着尽力扶起这个或许即将会被灭亡的王朝的使命。只要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那个时代,那么曾国藩所做的一切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清王朝的存在,他必须要遏制太平军,同时太平天国虽然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但拜上帝主义思想也决定了其无法取得最终胜利的结果。立场不同,所做的选择也不同。而对于做为出身封建地主阶级的曾国藩来讲,他唯一的选择是维护其阶级的利益。曾国藩所接受的一切教益都是忠于封建王朝,严守君臣父子的仁义道德。

隐去历史的颜色,客观的看待的看待曾国藩。有副对联这样概括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那么,作为一名封建王朝的官运亨通之士,他身上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值得有这么高的评价,甚至与毛泽东、蒋介石之人如此推崇呢?

一是治学论道之经,曾国藩曾是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能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美”;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二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曾国藩总结说:“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也许是自己本来就不是绝顶聪明的人的缘故,曾国藩不喜欢那些投机取巧的所谓“聪明人”。他最喜欢的,是那些虽然不是天生聪明,但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奋用功的人,他认为,这才是成功的铁则。曾国藩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习惯,这个习惯,成为他成功的重要心法,也是他持之以恒、终生不变的美德。他的勤奋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学习上,曾国藩从来没有间断学习过,即使是统领湘淮两军,全权处理攻打太平军、捻军事务,并主管江南数省军政的时候,肩负着极其繁重任务,但是他每天仍利用闲暇读书写字。奏牍、书信、家书、批文、日记,几乎都是他亲手所写或删定。仅现在留传下来的就达数千万字。他写家书,恐怕也是古往今来最多的。据现在出版最权威的《曾国藩全集》统计,从1840年至1871年32年间,他共写了1459封家书,约110万字。平均每年73封,最多的一年是1861年,共235封。据说,他真正

创办湘军之后,曾国藩把这种勤劳的作风也引入军中,他还把是否踏实苦干作为选将的标准。在他招募的兵勇中,那些懒散、怠惰和疲沓

的人,成为首先被淘汰的对象。他考察一位将官,也须看他是否勤劳。他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天早起,亲自训练,办理各项事务。这种习惯他一直保持终生。曾国藩办事勤奋,在他任直隶总督时表现得最为突出。186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