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表

合集下载

《倒数》听课记录

《倒数》听课记录
“互为”:表示这两个数之间存在的关系,不能说¾是倒数,必须要说 是 的倒数。像这样的关系还有平行等
③交流我会举例说明
“数”可以是哪些数?分数、整数、小数
怎么找这些数的倒数呢?
0为什么没有倒数?
⑶总结
①分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②小数→分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③带分数→假分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④整数→化为分母为1的分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我发现:这些算式的乘积都是1。
(产生错误:认为倒数是一个数)
利用学生错误,提问:倒数真的是一个数吗?
②交流我会理解(理解倒数的定义)
生:倒数就是将分子和分母颠倒的数。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找一找这句话当中的关键词。
“乘积”:乘积是1,不是和差商
“两个数”:不能是三个数四个数,只能是两个数,也不局限于分数,可以有小数、整数、分数。
⑤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⑥为什么0没有倒数?0不能做除数,0乘任何数都得0。
3、巩固练习
⑴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⑵判断对错
a是整数,a的倒数是 。错
(0也是整数,a包含0,0没有倒数)
⑶填空
4、谈谈今天的收获
5、。通过几道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乘积为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也是课本中的例题)
听课随感:
1.倒数是读“dao(三声)”还是读“dao(四声)”?应该读四声,虽然在以前我们在学习中常常读三声的,但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的发音,读倒数(四声)。
2.在课堂中,学生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比如在写谁是谁的倒数时,写成 = ,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写法,应该及时的纠正。
3.这是一节公开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提前预习得特别好,虽然在课堂上暴露了很多问题,但暴露问题了才能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价值。

高中数学听课记录范例空间向量

高中数学听课记录范例空间向量

高中数学听课记录范例空间向量今天有幸听了昌乐二中高二数学周玉杰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一1.2.2空间中的平面与空间向量;这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水到渠成,如沐春风,教师教得亲切,自然,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有以下优点值得我们学习:1.本节课教师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内容难度符合该班学情。

教学过程从部分到整体,体现大单元教学理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点评有理有据,注重从课本上找根据,说明学生认真研究了教材,并能从教材上学到需要的东西,体现了昌乐二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成果显著。

自学能力也是高考考察的重要部分,考试中往往给出一些新的概念,让学生现场学习,现场应用解决问题。

这一点非常符合新高考的要求。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展示了立体图形的图像,直观表达了平面的法向量及特殊图形中平面法向量的寻找过程;学生一目了然,这也给出了一种求解平面法向量的方法。

还采用了数学中的观察法帮助学生去寻找平面的法向量。

以后在寻求平面法向量时,应先考虑图中有没有现成的法向量,如果有直接应用就行了,不必再求解。

这也是灵活处理问题的体现,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处理问题。

3.课堂采用了从启发式到发现法到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注重从课本例题中找根据,说明课本例题的功能,提示学生好好研究课本例题,理解例题的作用。

平面法向量的求法教师以课本例题2为例说明了法向量的求法,解释如何对变量赋值,赋值的原则赋值以后法向量的坐标中不含分母、三个数没有公约数、含根号最少、负号尽可能少等原则。

说明教师对课本的研究很细,对学生指导很细致,为学生以后的运算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对大单元教学的理念的理解很深刻。

4.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整堂课问题设置层层递进,细节处处理到位,善于抓住学生的疑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态亲切自然,从容不迫,过渡语衔接自然,从定义到性质再到应用,最后是平面法向量的求法(找法),全堂课流畅、自然。

公开课听课评课记录

公开课听课评课记录

公开课听课评课记录模板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填写课程名称)
-教学对象:(填写教学对象,如小学一年级、高中数学等)
-授课教师:(填写教师姓名)
-课程时间:(填写上课时间)
课堂内容:
-教学内容概述:(简要描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课堂评价:
-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进行评价)
-教学组织:(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能力和授课效率)
-教学方法:(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有效)
-课堂氛围:(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评价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
-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教师表现:
-教学态度:(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包括是否热情、认真负责)
-教学能力:(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是否能够清晰讲解、解答学生问题)-互动与反馈:(评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反馈及时性)
优点:
(列举本节课中教师表现突出的优点,如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等)
不足:
(列举本节课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内容组织不够紧凑、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建议:
(提出针对本节课的改进建议,包括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改进意见)
总结:
(对本节课的整体评价,以及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总结)。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最新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最新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一】: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认识钟表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谁能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得什么?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钟表有什么用处?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表,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课件 A :钟表表面,时间 9 : 00 )师:谁能将你观察到的说给同学们听?生:有 12 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同学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你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顺序走的?(师:演示)生:按 1 、 2 、 3 …… 11 、 12 的顺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顺序自己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现在老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学拨,同学们要认真看他拨的对不对。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注意方向,让他们从“同桌”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二】: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听课记录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听课人:时间:节次:下午第二节执教: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教学过程:一、汇报预习交流“我会填”1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可以写成+= ,还可以怎么写?二、谈话导入1.我们已经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现在老师说一个数,谁来说这个数是怎么组成的?17、14.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都表示十几,我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这样的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10有关的加减法,板书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三、新课教学1.出示例题图。

小数与单位换算公开课听课记录

小数与单位换算公开课听课记录

小数与单位换算公开课听课记录
很高兴您参加了小数与单位换算公开课。

下面是听课记录的总结:
1. 小数的认识:
- 小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学表示方法,位于小数点右侧的数字表示数值的一部分。

- 小数点的位置决定了数值的大小,小数点右移数位表示数值变大,小数点左移数位表示数值变小。

- 小数可以用于表示实际的度量单位、比例以及将整数等分的结果。

2. 小数的读法:
- 小数的每个数字单独读出来,例如0.15可以读作“零点一五”。

- 小数点可以读作“点”,例如3.75可以读作“三点七五”。

3. 单位的换算:
- 单位是用来度量事物的量的标准,常见的单位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 单位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可以通过乘除法来实现。

- 换算时,需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乘除的数值,例如从厘米换算成毫米时,需要将数值乘以10。

4. 小数与单位的换算:
- 将小数转换为单位时,可以根据小数点的位置决定需要乘以或除以的数值。

- 例如,将0.5米转换为厘米时,需要将0.5乘以100,结果为50厘米。

以上是公开课的主要内容,请您查阅。

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欢迎来到招生考试网xxxx评课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希望能帮助到你。

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一:四年级上册听课记录四年级上册听课记录新区小学听课记录与思考二:图形的平移常熟市小学课改展示活动新区小学现场图形的平移新区小学四1陆新红一谈话导入观察:录象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伸缩门,汽车,横机生:都在平移师:关于平移,你知道什么看一个物体平移多少,关键看什么师数一数小亭子平移了多少1生:6格。

师:你是看什么数的对应点数格子2向下平移了4格。

以前学得很扎实。

二:游戏猫抓老鼠:横着走或竖着走。

生:先想右平移4格,再往下平移5格。

演示。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先想下平移5格,再想上平移3格。

师:今天就来研究经过两次平移的图形。

板书:图形的平移。

三:例题教学小亭子图从开始的左上方平移到了右下方学生自主尝试。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平移方法。

师:先找到一个点或一条边。

接着按一定方向平移。

师:现在我们要把小亭子平移到这个位置。

2号纸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平移的距离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二:听课记录听课记录20XX年9月16日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四年级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四:小学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实习听课记录:买文具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五: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仁和小学听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六:角的分类听课评课记录角的分类听课评课记录日照街道十里小学数学教研组一卢立美老师:我认为刘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1工作认真踏实。

从课题的选定,教学的设计,到教案的反复斟酌修改,刘老师花了很多的时间与心思,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备课上课。

2教态自然,方法灵活。

教学语言亲切,师生关系融洽。

刘老师上课很有亲和力,学生课堂表现非常自然放松又很活跃。

3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认识平角和周角,并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这5种角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动脑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神奇的计算器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神奇的计算器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神奇的计算器
听课时间:10月14日; 听课班级:四年级;教师:王全寿
听课内容:[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器(第41-42页)
[教学过程]
; 一、认识计算器:
; 1、小组交流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计算器的功能键的作用2、全班交流计算器的功能键的作用3、老师适当补充
;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 1、出示题目:1+2+3+4+5+……+100=; 999×9=; 9999×9=; 99999×9=;
12456+4568-3216=;;;48412÷19=;;;46766÷(4728-4661)=
; 2、小组活动: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各题
; 3、全班交流结果及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 三、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 1、试一试第一题:
;用题目中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乘法算式,同桌相互出题计算,全班交流时让学生把自己组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全班讨论黑板上积最大的算式的特点,并请学生再举例。

经讨论让学生体会如何组合才能获得积最大的规律。

同样积最小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玩的过程中体会。

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

; 2、;;试一试第二题:
;;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的估计体,先复习估计两个因数的积的练习,再做这道练习题。

数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

数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我校资深数学教师王老师主讲,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把握;2. 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3.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活动内容1. 王老师主讲课程:《分数的加减法》2. 听课教师:全体数学教师3. 活动流程:(1)王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2)听课教师进行点评;(3)王老师进行总结发言;(4)教研组长进行总结发言。

四、活动过程1. 王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教研活动,王老师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以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1)导入:王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王老师详细讲解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巩固练习:王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王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注意事项。

2. 听课教师进行点评在王老师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听课教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1)张老师:王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手段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时,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李老师:王老师的课堂组织有序,教学目标明确。

在讲解过程中,王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刘老师:王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浓厚。

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 王老师进行总结发言王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并对听课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

王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长方形周长》听课评课记录表

《长方形周长》听课评课记录表




优点: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通过先观察猜测,再动手验证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测量周长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有了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通过课件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学生已经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自主得出计算方法。看似教师“无为”,实则“有为”。教师想方设法设置好探究的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缺点:教学秩序井然有序,教学环节紧凑,教学设计看似合理流畅,但重点不突出,很多后进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很费劲。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欠佳,在让学生动手探究活动中,很多学生不理解老师表达的意思,导致这一环节收效甚微。
建议:通过课件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已经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这一教学环节可以省略,省略下的时间可以用在探讨长




1.我们在做公开课的时候不用多媒体就不会讲了么?很多时候,有的教师为了演示多媒体而展示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情况、年龄结构,以及教学内容的情况。
2.处理教学内容能否多元化,不能总是照本宣科,无一新意。
3.课堂教学瞬息变化无穷,不能总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怎样更好地处理课堂生成变化,提高教师的处理应变能力的唯一的途径。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通用7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授课者:课题: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学生:秤、电子秤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二、介绍天平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

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一〕等式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学生:20+30=50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复读。

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明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局部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老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老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大班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

大班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

大班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今天上数学课的内容是有关纸牌游戏的数学原理和策略。

这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让我们来探索一下纸牌游戏背后的数学知识。

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纸牌游戏,叫做“21点”。

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会发到两张牌,然后根据手上的牌面点数来决定是否继续抽牌,目标是使手上的牌的点数尽量接近21点,但不能超过。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演示了几个回合的游戏,展示了不同策略下的结果。

然后,老师向我们解释了“21点”游戏背后的数学原理。

他告诉我们,这个游戏可以用概率论来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出在初始两张牌的情况下,有多少种可能的点数组合。

我们还可以根据每张牌的点数来计算出获胜的概率。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策略,例如在手上的牌点数较小时,继续抽牌的概率较高。

接着,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另一种纸牌游戏,叫做“斗地主”。

这是一种三人游戏,每个人都会分到一手牌,然后通过出牌的方式,争夺胜利。

老师和一些同学们一起展示了几个回合的游戏,让我们了解了这个游戏的规则和一些常见的策略。

老师告诉我们,“斗地主”游戏中也蕴含了许多数学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牌的组合来判断自己手上的牌是否有胜利的机会,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玩家出牌的情况来推测他们手上的牌的情况。

这些都是数学分析的应用。

最后,老师和我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测试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这个游戏很有趣,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计算出一手牌的得分,并选择是否拍卖。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不仅巩固了之前学到的知识,还提高了我们的计算能力和决策能力。

这堂数学公开课非常有趣,让我对纸牌游戏背后的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到了如何通过数学分析来制定游戏策略,也学到了如何应用概率论来计算胜率。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在游戏中使用,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我相信这些数学原理和策略会对我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表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表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表
时间内容评价
———
9:00-9:10 导入新课,讲解加法的意义老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理解。

9:10-9:25 学习例1,初步认识加法老师通过实物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计算方法,课堂气氛活跃。

9:25-9:40 练习题,学生自己计算并交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

9:40-10:00 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加法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
生自己发现加法的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0:00-10:20 练习题,学生自己计算并交流学生能够较熟练地完成加法计算,但部分学生在理解题目意思上还有困难。

10:20-10:35 学习例3,探索加法的运算律老师通过举例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加法的运算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0:35-10:55 练习题,学生自己计算并交流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但在解题思路上还有待提高。

10:55-11:10 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老师对全课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布置了相应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张齐华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张齐华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张齐华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在小学数学公开课上,我聆听了名为张齐华的老师所授课。

本文将详细记录我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和体会,并进行适当的解读和总结。

一、数的认知与运算1. 数的认知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学生们通过观察物体数量、指数、尺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对数的基本认知。

2. 数的运算张老师以生动的故事引入了数的四则运算,并通过教学实例和互动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加减乘除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练习,逐渐掌握了数的运算技巧和方法。

3. 数与图形的联系通过绘图和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张老师生动地展示了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数与图形的对应关系,学生们在观察和探索中理解了数的表达方式和图形的几何特征。

二、数的应用与问题解决1. 数的应用张老师引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探讨数的应用领域。

通过举例解释,学生们了解了数在货币计算、量的测量和时间安排等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问题解决在教学中,张老师提供了一系列拓展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学生们通过分析问题、归纳规律和运用数学知识,逐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思维与创造力培养1. 数学思维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启发性问题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张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创造力培养在小学数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张老师通过提供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鼓励他们思考更多解决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小结与收获通过听课,我深切感受到了小学数学公开课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意义。

张齐华老师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贯彻了启发式和探究性教学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这堂公开课,我受益匪浅,不仅对小学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有了更多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这次张老师带来的是一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分数的意义,整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张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很深,他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紧紧抓住教学的难点——单位“1”,并且用单位“1”帮助学生沟通整数与分数的意义,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意义的抽象与建构。

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把张老师这节课的好处一一道来,下面附上我整理的张老师的说课稿,也许能对了解整节课有所帮助。

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二层次:结合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三层次:把前两者进行统整,提炼出单位“1”,进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概括出分数的一般意义。

3、教材的编排教材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也就是书上那段完整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除此之外,还有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张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但不要求学生机械的背出概念,关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张老师安排在第二课时。

关于概念通过板书来补充。

4、教学线索传统的教学线索是逐步概括出概念;(见下面图片1)张老师的教学线索是围绕单位“1”逐步展开,帮助学生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见下面图片2、3)5、“分数的意义”几个困惑?困惑1:为什么叫单位“1”?困惑2:如何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困惑3:如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与建构?困惑4:如何实现由分数的无量纲性向有量纲性的跨越?6、由“分数的意义”引发的几点思考。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数字的用处》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

《数字的用处》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
2、出示一信封先让学生交流邮编表达了哪些信息,然后教师邮编中数字代表的意义。
3、出示一身份证号码,小组交流后小组派同学汇报知道的信息,然后教师讲解。
4、了解其他编:房间编号、电话号码、车牌号、条形码等。
三、课堂小结
编码里有很多的信息,假如没有数字编码会怎样?
四、总结全课
谈话引入,易于接受
合作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
授课人
陈红兵
年级学科
六年级
时间
2010、12、8
课题
《数字的用处》
听课人
胡士杰
教学过程记录
点评与建议
一、谈话导入
1、和一名学生聊天出现了两个数字,问在这数字表示什么?
2、数字除了表示数量和顺序之外还可以表示信息。
二、探索新知
1、看课本72页情境图,让学生交流自已编的学号后教师讲解学号编码规则。





数字的用处
数字——编码——信息
听课人评价意见
优点:陈老师这节课课前让学生收集、调查资料,课上做汇报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交流,显示了超强的信息量和惊人的创造性,课堂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缺点:对个别学生收集到的其他数字信息应尽可能都帮助了解。
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
授课人
陈红兵
年级科
六年级
教师讲解邮编中数字代表的意义及编排规则。
3、拿一学生身份证号码,小组交流后小组派同学汇报知道的信息,然后教师讲解。
4、让学生上台介绍其他编码:房间编号、电话号码、车牌号、条形码等。
三、课堂小结
编码里有很多的信息,假如没有数字编码会怎样?
四、总结全课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张齐华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张齐华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记录张齐华
这节课仿佛听过。

那是没有记录,印象不深,现在记录一下,应该好一点。

流程:
1.课前复习,直接题目引入,方式,让孩子自己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复习。

2.让孩子自己出例题,自己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三道题,在分析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梳理。

3.完成计算,并由学生讲解计算方法及小数点位置确定的原因。

4.猜错例。

5.总结算法。

6.通过生活中的数学来让孩子了解小数乘小数的检验方法。

让孩子们结合图来了解算法(像操场面积扩建那种题的图),结合竖式讲解。

计算器上计算,但有一个键坏了,是哪个键坏了。

小数乘小数内容不难,但容易出错。

所以张老师把所有能交给孩子的都交了,这个让学做得很彻底。

同时把分析交给孩子,让他们去设想错误,更能减少出错。

用数学引出内容,直接了当。

第6个环节有提升有开放,让课堂层次更丰富了一些。

若这种课在我班上完成,在现在四年级带着他们分析例题的基础上,可能能出来例题,也可以猜出错题。

但是错误率依然会高。

原因是孩子们说一套做一套。

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呢?。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