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土壤中真菌纯化、分离和培养
土壤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熟悉不同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
3. 学会观察和分析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通过分离培养,可以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微生物。
本实验采用平板分离法,利用不同微生物对不同培养基的嗜好性,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无菌水、无菌平板、无菌接种环、酒精灯、培养箱等。
2. 实验仪器: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试管、无菌涂棒、接种环、培养皿、酒精灯、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称取土壤样品10g,加入90mL无菌水,充分振荡混匀,制成土壤悬液。
2. 土壤悬液稀释:取土壤悬液适量,按照10^-1、10^-2、10^-3、10^-4、10^-5的梯度进行稀释。
3. 接种:取稀释后的土壤悬液,用无菌涂棒涂布于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平板上。
4. 培养与观察:将接种后的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观察不同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5. 挑取单菌落:在平板上挑选典型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新的平板上,重复培养,直至获得纯培养。
6. 菌落观察:观察不同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如菌落大小、颜色、质地、边缘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培养:在细菌培养基平板上,观察到白色、黄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菌落,菌落大小不一,质地较松散。
2. 放线菌培养:在放线菌培养基平板上,观察到白色、粉红色、紫色等不同颜色的菌落,菌落呈放射状、链状生长,质地较坚硬。
3. 真菌培养:在真菌培养基平板上,观察到白色、粉红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菌落,菌落呈绒毛状、絮状生长,质地较疏松。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学会了观察和分析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分离出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并对其进行了纯培养。
土壤细菌的分离及纯化-V1
土壤细菌的分离及纯化-V1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土壤细菌的分离及纯化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培养基
准备适用于细菌生长的培养基,例如营养琼脂培养基、MYP培养基等。
根据需求可以添加不同的抗生素以筛选目标菌种。
二、取样
从土壤样本中取一小部分,并将其加入到已准备好的培养基中。
用胶
头挖取一小块,然后搅拌匀浆。
三、分离
将搅拌均匀的培养基分装到不同的平板培养基上,倒入平板中并摇匀。
待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培养箱内。
尽可能地避免交叉感
染和平板碰撞。
四、筛选
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颜色以及菌落大小等,
选择特定的细菌进行筛选。
五、放大
对于选出的目标细菌,进行滤液或液体培养,尽可能增加细菌的数量,以满足日后实验需要。
在放大时一定要注意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等方
面的调节,并保证培养基无污染。
六、纯化
利用分子筛、色谱分离等方法,分离纯化目标细菌。
在分离过程中,
需要进行多次检测以确保已得到纯化的菌落。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成功地分离和纯化出特定的土壤细菌,并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电子版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指导教师:海花周四晚第四组实验成员: 杜玉琪 9董天涵 8怡菲 8逄颖 5【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判断菌的类型并通过平板划线进行分离纯化【关键词】土壤、微生物、菌落观察、分离纯化1.实验目的(1)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接种和无菌操作技术。
(3)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4)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2.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产物。
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一样,霉菌和酵母菌的培养基的pH一般是偏酸的,而细菌和放线菌培养基的pH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
所以配制培养基时还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pH调到合适的围。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2)微生物的培养及鉴定接种: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
鉴定:常见与常用的微生物中,根据它们的主要形态可分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
细菌菌落光滑,易于基质脱离;放线菌菌落质地致密,菌落较小,广泛延伸;酵母菌菌落较细菌菌落大而厚;霉菌形成的菌落较稀松,多成绒毛状,絮状。
(3)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倒平板:按稀释涂布平板法倒平板,并用记号笔标明培养基名称、土样编号和实验日期等。
划线: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菌种在平板上划线。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观察及保藏
番红 G-
显微镜下菌体呈红色者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 (常以G-表示),呈深蓝紫色者为革兰氏染色阳性 反应细菌(常以G+表示)。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实验步骤
制片:取菌种培养液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1-2min,水洗; 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
相关理论知识(2)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天然培养基 ,是 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不同类型的土壤、同一类型土壤的不同深 度或不同水平位置,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 化很大。
✓由于表层土壤比较干燥,且接受大量紫外 线照射,所以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营养条件 良好、氧气含量比较丰富的浅土层
每克耕作层土壤含菌量十倍递减 细菌(~108)
细菌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分子水解能力不同,说明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微生物大分子水解实验的原理及方法。 3、了解糖发酵原理及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作用。 4、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实验
原理和方法。 5、了解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
大
中
小
炭疽芽胞杆菌 3-10 μm
大肠埃希菌 2-3 μm
布鲁菌 0.6-1.5 μm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注意事项
1. 涂片务求均匀,切忌过厚。 2.在染色过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涸。 火焰固定不
宜过热。 3.脱色时间十分重要,过长,则脱色过度,会使阳
性菌被染成阴性菌;脱色不够,则会使阴性菌被 染成阳性菌。 4.不能选用老龄菌。
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细菌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原理(1)
各种细菌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细 菌分解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能力不同,所 能发酵的类型和最终产物也不一样。不同细菌对营养的要 求不同也说明了它们有不同的合成能力。所有这些都反映 了它们有不同的酶系统。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
实验八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一、目的1.了解从土壤中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掌握几种常用的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原理在自然界中,土壤是微生物生活中的最适宜的环境,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但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因此,为了研究某一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地培养和利用某种微生物,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中分离出来。
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之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三、器材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l号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
2.盛有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无菌吸管,无菌玻璃涂抹棒,10%的酚液,25%的乳酸,土样,接种环,标签。
四、方法(一)涂抹平板分离法1.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克,放入装有玻璃珠和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摇15—20分钟,使土与水充分混合,将菌分散,静止片刻,用吸管从中吸取1毫升土壤悬液注人盛有9毫升无菌水试管中,吹吸三次,并振摇使之充分混匀,然后再吸取1毫升注入另一支盛有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l0-3、10-4、l0-5……的各种稀释度的土壤悬液。
2.倒平板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溶化。
待冷至50—60℃时,在高氏l号培养基中加入10%酚2滴,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加入25%乳酸2滴,然后分别倒平板,每支培养基倒一皿(用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左手拨出棉花塞,试管口在火焰上灭菌,然后左手将培养皿在火焰附近打开少许,迅速注入培养基,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放在桌面上,待凝后即成平板。
(见图18)。
3.涂抹将上述每种培养基平板标上10-3、10-4、10-5稀释度,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从10-5、10-4、10-3稀释度的试管中吸取土壤悬液,每一平板注入0.2毫升,再用灭菌玻璃涂抹刮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静止5分钟。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从土壤稀释分离、划线分离各类微生物的技术。
2.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3.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4.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
二、实验原理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呈分散状态,选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基,在不同温度、通风等条件下培养,让其长成一个纯种单个菌落。
要想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见表2-1所示。
表2-1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要求样品来源分离对象分离方法稀释度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培养时间/d土样细菌稀释分离10-5,10-6,10-7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土样放线菌稀释分离10-3,10-4,10-5高氏1号28 5~7 土样霉菌稀释分离10-2,10-3,10-4马丁氏琼脂28~30 3~5面肥或土样酵母菌稀释分离10-4,10-5,10-6马铃薯葡萄糖28~30 2~3细菌分离平板细菌单菌落划线分离10-2 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三、实验材料1. 菌源土样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制平板和斜面),见附录Ⅲ。
3. 无菌水 250 mL锥形瓶,每瓶装99 mL无菌水(或95mL为分离霉菌用),内装10粒玻璃珠。
4.5 mL无菌水试管(每人5~7支)。
4. 其他物品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刮刀),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一)系列稀释平板法1. 取土样选定取样点,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杂物,装入已灭过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
土壤中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土壤中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实验器材。
2.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无菌水中制备土壤悬浮液。
3.对土壤悬浮液进行预处理:将悬浮液通过过滤器过滤,以去除大颗粒杂质。
4.制备培养基:根据酵母菌的生长要求,配制适宜的培养基。
5.接种培养基:将过滤后的土壤悬浮液均匀地接种在培养基表面,避免接种过多的菌落。
6.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培养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7.观察培养结果:在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皿上是否出现酵母菌菌落。
8.分离纯化:选择单个菌落,用无菌技术将其移至新的培养基上,重复培养步骤,直到获得纯种的酵母菌培养物。
实验结果:
经过培养和分离纯化的酵母菌培养物显示出单一的菌落形态,颜色为白色或乳白色。
观察下显微镜下,酵母菌呈现为球形或椭圆形的单细胞结构,直径约为5-10微米。
酵母菌菌落在培养基上呈现出光滑、湿润的表面,并具有边缘清晰的特点。
实验结论:
通过土壤中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成功地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纯种的酵母菌培养物。
这些酵母菌菌落形态规整、单一,符合酵母菌的特征。
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酵母菌的生理特性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霉菌土壤分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霉菌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
2. 掌握霉菌分离和纯化的基本方法。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4. 了解霉菌的培养条件和生长特性。
二、实验原理霉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真菌,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稀释、分离和纯化,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从而了解霉菌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
三、实验材料1. 土壤样品:采集于校园内不同区域的土壤。
2. PDA培养基:用于培养霉菌。
3. 无菌水:用于稀释土壤样品。
4. 灭菌平板:用于分离和纯化霉菌。
5. 显微镜:用于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6. 其他:无菌操作工具、酒精灯、镊子、剪刀等。
四、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在校园内不同区域采集土壤样品,每个区域采集3份样品,共计9份。
2. 土壤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袋中,带回实验室。
3. 稀释:将土壤样品与无菌水按照1:10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
4. 分离:取少量土壤稀释液,涂布于PDA培养基平板上,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 纯化:待霉菌菌落生长成熟后,用无菌镊子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新的PDA培养基平板上,继续培养。
6. 观察与记录:观察霉菌菌落的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边缘等,并记录。
7. 显微镜观察:取纯化后的霉菌菌落,制作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霉菌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霉菌在校园内不同区域的土壤中均有分布,且分布较为均匀。
2. 霉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到的霉菌菌落呈白色、灰色、绿色、黄色等颜色,形状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边缘有整齐、波浪状等。
3. 显微镜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霉菌的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呈扫帚状,分生孢子呈链状排列。
六、实验结论1. 霉菌在土壤中广泛分布,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通过土壤稀释、分离和纯化方法,可以成功分离和纯化霉菌。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PPT课件
2. 如何检验平板上某个单菌落是不是纯培养?
2021
2021制备土壤稀释液制备土壤稀释液涂布平板涂布平板培养培养挑菌落挑菌落平板划线分离平板划线分离转入斜面转入斜面观察菌落特征制片镜检菌体形态观察菌落特征制片镜检菌体形态菌种保藏菌种保藏2021制备土壤稀释液制备土壤稀释液2021涂布涂布2021培养
实验十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2021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 技术;
平板线法
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
1.斜线法;2.曲线法;3.方格法;4.放射法;5.四格法
2021
四、操作步骤(6)
平板划线分离
2021
四、操作步骤(7)
6. 转入斜面
斜面接种时的无菌操作
(1)接种灭菌; (2)开启棉塞; (3)管口灭20菌21; (4)挑起菌苔; (5)接种; (6)塞好棉塞
六、思考题
2021
三、实验器材
1. 土样:采集校园土壤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细菌
3.
高氏Ⅰ号培养基——放线菌
4.
马丁氏培养基——真菌
3. 其他:无菌的培养皿、盛90mL无菌水并带 玻璃珠的三角瓶、盛9mL无菌水的试管、小 铁铲、吸头、移液器、无菌玻璃涂棒、接种 环、显微镜、染色液等。
2021
四、操作步骤(1)
于28℃培养箱中培养3~5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 倒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3 d。
2021
四、操作步骤(5)
4. 挑菌落
接种和分离工具
1. 接种针;2.接种环;3.接种钩;4.5.玻20璃21涂棒;6.接种圈;7.接种锄;8.小解剖刀
实验六 土壤中真菌纯化、分离和培养
土壤中真菌分离、纯化和培养
一、目的要求
掌握从土壤中初步分离培养真菌的方法, 从而获得真菌纯培养技能;了解基本接 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 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 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 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真菌。
六、注意事项
1、混菌法接种时温度不能过高,应低于45℃, 如不用温度计,则以不烫脸、手为宜。
2、涂布法接种时一定要涂抹均匀,否则就会无 法记数。
3、接种后的培养皿应静置15分钟以上,然后倒 置培养。
七、作业 题
1. 在分离真菌时为什么需加链霉素(庆 大霉素或氯霉素),而不加青霉素? 2.用一根无菌移液管接种几种浓度的水 样时,应从哪个浓度开始?为什么?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和稀释液的取样
2、分离方法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又可分为两种 方法。
混菌法和涂抹法。
混 菌 法
涂 抹 法
3、培养
将上述接种土壤悬液的平板 倒置于28℃培养3-5d。
4、挑菌纯化 5、计数
6、菌种保存
将分离到的真菌转接到PDA斜面上培 养,待长好后,置于冰籍中保存,必要时 进行深入研究。
三、仪器和材料
样品:新鲜土壤 培养基:加有2ml链霉素的PDA培养基。 无菌水: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4支。 其它:无菌培养皿4皿、无菌吸管、酒精 灯、培养箱等 。
四、真菌纯种分的操作方法
1、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用“稀释平板计数法”中的方法 进行,将土样稀释至10-5。
将1瓶土壤菌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 mL无菌水)和4管9mL的无菌水排列好, 按10-1、10-2、10-3、10-4及10-5依次编号。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lmL无菌移液管吸 取lmL10-1浓度的菌液于一管9mL无菌水 中,将移液管吹洗三次,摇匀即为10-2浓 度菌液。同样方法,依次稀释到10-5。 注意:在土壤稀释过程中,吸取不同梯 度的菌液需换用不同的吸管。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第一篇: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制作MS培养基的方法,掌握母液的保存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掌握外植体的消毒和超净工作台的使用。
4、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及染色的基本流程;5、掌握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6、复习分离纯化放线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方学会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
7、培养微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高压蒸汽锅、培养瓶、石斛的愈伤组织、超净工作台,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电子天平、称量纸、烧杯、量筒、显微镜、三角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分析天平;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珠、移液枪、剪刀三、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第 1 页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四、实验步骤1、配制MS培养基8L,称取马铃薯1600g、香蕉400g、蔗糖240g、活性炭8半勺、琼脂80g、配制母液。
2、配制培养液时应注意:①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应在量取各种母液之前,轻轻摇动盛放母液的瓶子,如果发现瓶中有沉淀、悬浮物或被微生物污染,应立即淘汰这种母液,重新进行配制;为防止母液被微生物污染,有机母液放在冰箱里4℃保存;②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培养基母液之前,必须用所量取的母液将量筒或移液管润洗2次;③量取母液时,最好将各种母液按将要量取的顺序写在纸上,量取1种,划掉1种,以免出错。
溶化琼脂用粗天平分别称取琼脂9 g、蔗糖30 g,放入1 000 mL的搪瓷量杯中,再加入蒸馏水750 mL,用电炉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液体呈半透明状。
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土壤和植物中的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和植物中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对于研究真菌的多样性、功能以及与植物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真菌分离培养方法——基于菌丝体的分离培养方法。
一、准备工作1. 备好培养基:选择适合真菌生长的培养基,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或玉米葡萄糖琼脂培养基(CZ)等。
2. 采集样品:在需要研究的土壤样品或植物根际中采集菌丝体,避免太多土壤或根部残留物的混入。
3. 消毒工具:将培养皿、培养瓶、锥形瓶等工具用高温或酒精等消毒,避免细菌或其他真菌的污染。
二、分离培养方法1.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或植物根际样品放入无菌研钵中,加入适量的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力搅拌均匀使菌丝体分散。
2. 稀释处理:将悬浮液进行稀释,取适量悬浮液分别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用无菌铁环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3.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或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一般控制在25-28℃,光照条件视具体真菌而定,一些真菌需要暗培养。
4. 纯化菌株:观察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的菌落形态,选取单独的菌落进行传代培养,直至获得纯化的真菌菌株。
5. 储存菌株:将纯化的真菌菌株进行冷冻保存或液氮保存,以备进一步研究使用。
三、注意事项1. 避免污染:在整个分离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尤其是细菌和其他真菌的干扰。
2. 培养基选择:不同真菌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基,也可以尝试不同的培养基,以寻找最适合目标真菌生长的培养基。
3. 培养条件调节:真菌的生长受到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需要对培养条件进行调节,以促进或抑制真菌的生长。
4. 观察与记录:在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以及菌丝的生长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实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实验程序Ⅵ——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
识别
❖ 区分和识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包括菌落形态(群体形态) 和细胞形态(个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
❖ 菌落形态: 菌落表面湿润:细菌——薄而小,酵母菌——厚而大。 菌落表面干燥:放线菌——密而小,霉菌——松而大。
❖ 细胞形态: 细菌——小而分散 酵母菌——大而分散 放线菌——丝状细 霉菌——丝状粗
表 7-1 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形态比较
结 果记录
❖ 1.你所做的涂布平板法和划线法是否较好地 得到了单菌落?如果不是,请分析原因。
❖ 2.在三种不同平板上你分离得到哪些类群的 微生物?简述它们的菌落特征。
❖ 凝固后,另取一支吸管吸取相应的土壤稀释液0.2mL放在平板上。 ❖ 用无菌三角玻棒将稀释液在平板表面涂抹均匀。倒置于28~300C条件
下培养3~4d,观察放线菌菌落形态及计数菌落,并计算出每g土壤中 放线菌的数量(方法同上)。如果样品稀释适当的话,微生物能一一 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移植纯化, 至最后得到纯培养为止。
Exercise seven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 目的要求 ❖ 实验材料 ❖ 试验程序 ❖ 思考题
目的要求
❖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 微生物的基本操作计数。
❖ 练习微生物接种、移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
❖ 样品:新鲜土壤。 ❖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3.取已稀释成10-2的土壤液,振荡后静止0.5min,用无菌吸管吸取 0.5mL土壤悬液加入10-3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内轻轻吹吸数次, 使之充分混匀,即成10-3土壤稀释液。同法依次连续稀释至10-4 →10 - 5 → 10-6土壤稀释液。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以镍离子作为纯化培养基,利用离子交换介质对细菌进行纯化,以筛选出较为纯化的细菌株。
本实验在4种离子强度(0.05M,0.1M,0.2M,0.3M)条件下,比较发酵性状态(游离镍离子浓度)下,测试样本的细菌含量。
结果表明,在游离镍离子浓度高的条件下,细菌含量会减少,细菌的质量也会更高。
1、引言土壤细菌是土壤中的重要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强土壤的抗逆性,从而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功能,有必要分离和纯化土壤中的细菌,以便进一步的研究。
本实验以镍离子作为纯化培养基,结合离子交换介质,以高纯度细菌取得细菌的纯化株系。
2、实验步骤(1)细菌样本准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消毒,在琼脂糖培养基中接种;(2)离子交换介质制备:采用镍离子作为离子交换介质,分别在0.05M,0.1M,0.2M,0.3M离子强度条件下制备离子交换介质;(3)离子交换:将离子介质加入土壤液液分离细菌,离子介质被细菌吸收,细菌的活性被浓缩,可以获得较纯的细菌株,(4)纯化细菌:将细菌纯化物放入培养瓶进行培养,经过重复接种,最终获得纯化细菌株;(5)细菌测定:采用镍离子浓度测定细菌含量,测试样本的细菌含量。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 1 细菌含量测定结果游离镍离子浓度(M)t细菌含量0.05t 62.5%0.1t 40.0%0.2t 12.5%0.3t 6.3%4、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游离镍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菌含量会减少,从而达到较高的纯度。
其原因是离子交换介质中的镍离子与细菌表面的酶活性位点结合,以抑制细菌的活性,使菌体停止生长和繁殖,最终达到纯化株的目的。
5、结论本实验使用镍离子作为纯化培养基,结合离子交换介质,以高纯度细菌取得细菌的纯化株系。
实验结果表明,在游离镍离子浓度高的条件下,细菌含量会减少,细菌的质量也会更高。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实验报告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实验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规律,提高分离技术的实践能力。
实验步骤:
1. 采集土壤样品,从不同深度、不同地点取样,放入消毒过的容器中,避免污染。
2. 准备好细菌培养基,如Luria-Bertani(LB)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3. 取少量土样,加入LB培养基中,振荡混合,放入4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24小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生长菌落,若有,则取一部分菌落接种到新的LB培养基上再次培养。
5.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单个菌种菌落。
用无菌线圈挑取单一菌落,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进一步鉴定。
实验结果:从土壤样品中获得多种不同形态和颜色的微生物。
通过分离和纯化,最终得到单一微生物菌落。
实验结论: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能够获得纯净的菌落,为进一步鉴定和研究微生物提供了基础。
同时,这也证明了分离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微生实验报告2012.11.14实验六、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培养特征观察
微⽣实验报告2012.11.14实验六、⼟壤中微⽣物的分离和纯化,微⽣物的培养特征观察微⽣实验报告姓名:王晶晖专业年级:2011级⽣物技术学号:040312011032实验六⼟壤中微⽣物的分离和纯化, 微⽣物的培养特征观察,环境中的微⽣物⼀、实验⽬的1、学习掌握倒平板的⽅法和⼏种分离纯化微⽣物的基本操作技术2、了解不同微⽣物在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3、学习并掌握各种⽆菌操作接种技术⼆实验原理1、微⽣物的分离纯化原理⾃然条件下的微⽣物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物的混合体。
为了研究某种微⽣物的特性或者要⼤量培养和使⽤某种微⽣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法称为微⽣物的分离与纯化。
在⾃然界中,上壤是微⽣物⽣活的良好环境,其中⽣活的微⽣物数量和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壤中的微⽣物数量与种类⾮常多,在通⽓良好的花园⼟中,好⽓性微⽣物占有绝对优势。
本实验以花园⼟为材料分离⼟壤中的好⽓性细菌。
分离微⽣物常⽤的⽅法有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根据不同的材料,可以采⽤不同⽅法,其最终⽬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出现欲分离微⽣物的单个菌落,必要时再对单菌落进⼀步分离纯化。
在⽤稀释平板法分离微⽣物时,还可以同时测定待分离的微⽣物的数量。
倒平板的⽅法稀释平板计数法中样品的稀释和稀释后的取样培养平板涂布法平板划线分离法(a)交叉划线法。
(l、2、3、4为依次划线的起点);(b)连续划线法(1、 2⼒依次划线的起点);(c)划线操作2 微⽣物的培养特征原理1) 微⽣物的菌落特征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单个微⽣物细胞或孢⼦⽣长繁殖可以形成⼀个具有特定形状的菌落。
在⼀定的培养基上和⼀定培养条件下,微⽣物的菌落特征是稳定的,因此通过菌落的观察可以识别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类微⽣物。
菌落的基本特征包括菌落形状、⼤⼩、边缘、隆起度和颜⾊等。
2)微⽣物的培养特征是指微⽣物培养在培养基上所表现出来的群体形态和⽣长情况。
实验六 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及测数
三 实验步骤
(一) 土壤样品采集 (二) 好气性细菌的分离纯化及测数
(一) 土壤样品采集
在待测田块上,若田块面积小于50平方米 则按对角线三点采样,若田块面积大于50平方 米按对角线五点采样。采样一般定点于耕作层 0--20cm,先除去表土1--2cm,以无菌铲采土 足量充分混匀后用无菌塑料袋分装
四 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 记录计数结果并计算土壤样品含菌数。 2 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是土壤样品实际含菌数? 3 比较平板菌落计数与显微镜直接计数的异同 ,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下次实验内容: 实验七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紫 外线、化学药剂 )
连续划线
6 计数
要求30~300之间计数。CK除外。 稀释度 平板 菌落数 各浓度平均 菌落数 平均菌落数 (减去CK后) 1 10-5 2 1 10-6 2 CK对照 1 2
每克湿土样细菌数量 = 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 土壤样品水分系数 =1∕(1—样品水分百分数) 土壤样品细菌数量(个∕克干土) =每克湿土样细菌数量×样品水分系数
。
(二) 好气性细菌的分离纯化及测数
1 制备土样稀释液 2 培养基的准备 3 倾注法接种 4 保温培养 5 分区划线法纯化 6 计数
吹吸三次混匀
1
1ml
1克
制备土样稀释液
无菌操作
10-2 10-5
10-6
另留一管不稀释留作对照(CK)
2
培养基的准备
融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融化后保温在48℃。 并取6个无菌培养皿,分别在皿底贴好标签,注明 10-5、10-6、CK(每个稀释度要两个平行皿,对照 要两个平行皿)。 标签 班级: 组号: 浓度:
3
倾注法接种
先按10 -6 ,10 -5 的顺序将不同稀释度菌悬液接 入对应平皿中(每个平皿接入1ml),再向每个 平皿倾注约15 ml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48℃) 待冷凝,混合均匀。
土壤真菌培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从土壤中分离和培养真菌,掌握真菌纯化、分离和培养的基本方法,了解真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和生长特性。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真菌作为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分离和培养土壤中的真菌,可以了解其种类、数量和生长条件,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和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新鲜土壤- PDA培养基(含2ml链霉素)- 孟加拉红培养基- 无菌水- 无菌培养皿- 无菌吸管- 酒精灯- 培养箱2. 仪器:- 电子天平- 高压蒸汽灭菌器- 烧杯- 玻璃棒- 移液器四、实验方法1.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称取10g新鲜土壤,加入90ml无菌水,充分混匀,制成土壤悬液。
- 将悬液进行10^-1至10^-5的系列稀释,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中。
2. 平板接种:- 将PDA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分别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左右,分别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平板。
- 将稀释后的土壤悬液,用无菌移液器吸取适量,涂布于PDA平板和孟加拉红平板上。
- 将平板倒置,放入28℃培养箱中培养。
3. 挑菌纯化:- 在培养箱中培养3-5天后,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
- 挑取单个菌落,分别接种于PDA平板上,重复培养,直至获得纯化后的真菌菌落。
4. 菌落计数:- 计算平板上每个菌落的数量,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1. 菌落观察:- PDA平板上,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 孟加拉红平板上,菌落呈红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2. 菌落计数:- PDA平板上,每个菌落平均数量为10^5个。
- 孟加拉红平板上,每个菌落平均数量为10^4个。
六、实验讨论1. 土壤中的真菌种类繁多,本实验中分离得到的真菌菌落,可能是土壤中真菌的代表。
2. PDA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均适合真菌的生长,但孟加拉红培养基对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可用于分离纯化真菌。
土壤真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真菌的种类、分布及生态习性;2. 掌握土壤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3. 研究土壤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真菌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十分广泛,包括分解有机质、固定氮、促进植物生长等。
土壤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是研究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土壤样品:采集于某农田,采集深度为0~20cm,混合均匀;(2)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分离纯化真菌;(3)KOH溶液:用于土壤样品的浸提;(4)无菌水:用于配制培养基及洗涤操作;(5)显微镜:用于观察真菌形态;(6)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接种环、无菌操作台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样品的处理取适量土壤样品,加入10倍体积的KOH溶液,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使土壤中的真菌释放出来。
然后用无菌水冲洗样品,去除多余的KOH,重复冲洗3次。
(2)土壤真菌的分离与纯化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涂布于PDA培养基上,在28℃培养箱中培养3~5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挑取不同形态的菌落,分别进行纯化,直至获得单菌落。
(3)真菌的鉴定①观察菌落特征:观察纯化后的真菌菌落形态、颜色、质地、边缘等特征;②显微镜观察:观察真菌的菌丝、子实体、孢子等形态特征;③生理生化试验:进行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酶活性试验,以鉴定真菌的种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样品的处理经过KOH浸提和冲洗,土壤样品中的真菌被成功释放出来。
2. 土壤真菌的分离与纯化共分离出10株真菌,分别命名为F1~F10。
3. 真菌的鉴定(1)菌落特征:F1~F10的菌落形态、颜色、质地、边缘等特征各异,表明分离出的真菌种类丰富。
(2)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F1~F10的菌丝、子实体、孢子等形态特征各异,进一步证实了分离出的真菌种类丰富。
(3)生理生化试验:通过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酶活性试验,发现F1、F2、F5、F7、F9具有较高酶活性,推测它们可能为分解有机质、促进植物生长的真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和稀释液的取样
2、分离方法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又可分为两种 方法。
混菌法和涂抹法。
混 菌 法
涂 抹 法
3、培养
将上述数
6、菌种保存
将分离到的真菌转接到PDA斜面上培 养,待长好后,置于冰籍中保存,必要时 进行深入研究。
六、注意事项
1、混菌法接种时温度不能过高,应低于45℃, 如不用温度计,则以不烫脸、手为宜。
2、涂布法接种时一定要涂抹均匀,否则就会无 法记数。
3、接种后的培养皿应静置15分钟以上,然后倒 置培养。
七、作业 题
1. 在分离真菌时为什么需加链霉素(庆 大霉素或氯霉素),而不加青霉素? 2.用一根无菌移液管接种几种浓度的水 样时,应从哪个浓度开始?为什么?
实验六
土壤中真菌分离、纯化和培养
一、目的要求
掌握从土壤中初步分离培养真菌的方法, 从而获得真菌纯培养技能;了解基本接 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 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 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 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真菌。
三、仪器和材料
样品:新鲜土壤 培养基:加有2ml链霉素的PDA培养基。 无菌水: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4支。 其它:无菌培养皿4皿、无菌吸管、酒精 灯、培养箱等 。
四、真菌纯种分离的操作方法
1、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用“稀释平板计数法”中的方法 进行,将土样稀释至10-5。
将1瓶土壤菌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 mL无菌水)和4管9mL的无菌水排列好, 按10-1、10-2、10-3、10-4及10-5依次编号。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lmL无菌移液管吸 取lmL10-1浓度的菌液于一管9mL无菌水 中,将移液管吹洗三次,摇匀即为10-2浓 度菌液。同样方法,依次稀释到10-5。 注意:在土壤稀释过程中,吸取不同梯 度的菌液需换用不同的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