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老人与海》课堂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4:“仿佛悬在空中”的“悬”,“悬”是从上往下竖立,大马林鱼本来是挣扎着竖立在海面的,说大马林鱼“悬”在空中,是说它给人的感觉是遮天蔽日。刚才老师说它有二十七米多,相当于七层楼那么高,对一只小船而言,它真是庞然大物。从这个“悬”字,看出了老人和大马林鱼的力量对比悬殊。
生5:我要说“它砰的一声掉在水里”的“掉”,一千三百多斤那么大的鱼掉在水里,那种感觉应该像一面墙倒塌,是突然砸下的力量。
师:对,就是这些动作描写,让我们感觉到勇猛的老人、挣扎的大鱼就在眼前,海明威的文字真有魔力呀。那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海明威能写得这么精彩?
生1:他是作家,会写。
师:为什么作家就会写,这个“会”源自哪里?
生2:他注意观察生活。
生3:他会捕鱼。
(众生笑。)
师:其实,这一切真的都来自海明威的捕鱼经历和海上生活。他曾说:“如果你在鱼跳的时候兴奋,你就回想一下,使你产生这种感情的确切动作是什么,是钓丝从水面浮起来,还是钓丝像琴弦似的绷紧,水开始滴下来,还是鱼跳时的猛烈泼水。找到使你激动的动作,写下来,叫读者也看得见,产生与你同样的感情。”可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也能写得精彩。
师:能说说为什么选这段文字吗?
生1:读到这段文字,我脑中就浮现出老人高举的鱼叉和老人拼命刺杀鱼的情景,鱼那么大,鱼鳍都到老人的胸膛了,老人能扎住鱼吗?真替老人捏把汗。
师:都让你担心了,看来真是惊心动魄。
生2:老师,我也想说这句,老人把身子倚在鱼叉上,为了让它扎得更深一点,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去。大鱼高齐老人的胸膛,老人把全身的重量压在鱼叉上,那船谁控制呢,翻了怎么办?多危险!
这是美国电影演员斯潘塞·厥塞1958年演绎的电影《老人与海》的片段。它根据海明威获得诺贝尔奖的同名小说改编。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片中老人和大马林鱼更详细的情节,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和画面一样让你感到惊心动魄的文字,用笔勾画出来。同时为课文标清自然节序号。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朗读声音渐渐变小。)
这篇课文在动作描写的同时还伴有大量的心理独白。动作描写主要表现老人和大马林鱼的搏斗,心理描写主要表现什么?它又起到怎样的作用?找出文中的心理描写,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谈谈你的感受理解。
(生默读课文勾画。师巡视。)
师:如果你已经勾画好了,就端正坐好,示意老师。
我看到大部分同学都端正坐好了。谁第一个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记wenku.baidu.com说清自然段序号。
生2:我想说说“倚在上面”的“倚”,“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去”的“压”。通过这两个词,我仿佛看到老人咬着牙用着力,鱼叉一点一点地刺进大马林鱼的心脏。我甚至能看到鱼叉在老人身体上印出的深深痕迹。
师: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内容,了不起。
生3:我要说第43自然段中的词语。“于是那鱼闹腾起来”中的“闹腾”,这个词写出了大马林鱼最后的挣扎,它在海中翻滚着,企图挣脱老人的绳索,挣脱背上的鱼叉,渴望重归大海。
生3:老师,我找的也是这句话,我从这句话里看出了老人的残忍。那么大的一条鱼,得生长多少年啊。老人却要把它杀死,还要扎进它的心脏。
师:你也替老人担心?英雄所见略同啊。我看那位戴眼镜的同学手举得最高,看样子是迫不及待了。你说说你找到的是哪些文字?
生3:我找到的文字在第43自然段:“于是那鱼闹腾起来,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仍从水中高高跳起,把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暴露无疑。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中老人的头顶上空。然后,它砰的一声掉在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了老人一船。”看到这些文字,我好像看到一条挣扎的大鱼在水中翻腾。刚才老师说,那条大马林鱼有一千五百多磅,得有一千多斤吧?
生1:我找到的是第7段中的文字。“我没抽筋,”他说,“它马上就会冒出来,我熬得住。你非熬下去不可,连提也别提吧。”虽然文中用的是“他说”,但我认为这是老人自言自语,是老人的心理活动。从这些话中能看出老人在给自己鼓劲,加油。我看到了老人的坚持。
生2:我找到的是第22段和23段,“可是我必须把它拉得极近,极近,极近,他想。我千万不能扎它的脑袋。我该扎进它的心脏”。从这些文字能看出老人很有捕鱼经验,那么大的鱼,只有拉得极近才能制服它。从连着的三个“极近”能看出老人内心的紧张,从“千万不能”这个词能看出老人不断提醒自己,能感知当时气氛的紧张。“要沉着,要有力,老头儿”,能看出当时情况紧急,他对自己不断地叮嘱,他要制服大鱼。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中考语文《老人与海》课堂实录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众):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欣赏一部电影的片段。
(屏幕播放电影《老人与海》中“老人和大马林鱼搏斗”的片段。)
师:一个孤单的老人,一只简单的小木船,一条一千五百多磅重的大马林鱼,一双勒出血的手,展现给我们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
师:一千三百多斤。
生3:文中还说这条鱼有三十码,得有三十米吧?
师:二十七米多一点,相当于七层楼。
(众生惊讶。)
生3:这么大的鱼在水中翻腾,它激起的浪花该有多大呀!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我想老人一定全身都湿了,脸上淌着海水和汗水。浪花溅了一船,那小船怕是要被浪花打翻吧?
师:你的联想能力很强啊。
生3:这些文字也给我带来惊心动魄、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大家想一下,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受哪些词的影响?
(生翻书寻找,勾画。)
生1:老师,我认为,第42自然段这些文字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因为这些词语:“一脚踩住了”的“踩”,“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中的“扎”,“就把身子倚在上面”的“倚”,这些词语写出了老人奋力搏杀大马林鱼的情景。
师:我注意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已经勾画了好几处文字,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朗读你找到的和画面一样让你感到惊心动魄的文字?
生1:我找到的是第42自然段中的文字:“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就在大胸鳍后面一点儿的地方,这胸鳍高高地竖立着,高齐老人的胸膛。他感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