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论治消渴学术思想浅析

合集下载

李东垣辨治消渴病思想探讨

李东垣辨治消渴病思想探讨
2 消渴 并 发 症
不局 限于前人上 中下三 消 的论 述 ,而是抓 住消 渴 的核心 症 状 :口舌干 、小便数和 消瘦 ( 其 中第 一 条虽然 在症 状 中没
有 写 到 消 瘦 ,但 在 治 则 中有 提 及 “ 生肌 肉” ,故 可 推 及 症 状
东垣老人在临证 中也观察 到消渴 的常 见并发症 如便秘 、
性功能障碍 和胆道 梗阻 ,不 仅详 细记 载 了临床表 现 ,而 且 分别记述 了治疗方药 。 “ 前 消渴证 才愈 ,止 有 口干 ,腹不 能努 , ” 消渴 伴便 秘 是临 床 常 见 问题 ,老 年 人 多 见 。东 垣 治 以生 地 黄 、细 辛 ( 各一分 ) ,熟地黄 ( 三分) 、石膏 ( 四分 ) 、黄柏 ( 酒制) 、 黄连 ( 酒 制) 、生 甘草 、知母 ( 各五分) ,柴 胡 ( 七分 ) , 当归身 、荆芥穗 、桃 仁 、防 风 ( 各一钱) ,升 麻 ( 一 钱 五 分) ,红花 ( 少许 ) ,杏 仁 ( 六个) ,小椒 ( 二 个 ) ,诸 药 合 用养阴清热 ,稍佐辛 散 ,则 其对应 病机 为 热盛 伤津 ,肠
【 关键词】 李果 ;消渴 ;辨治 ;方药
【 中图分类号 】R 2 5 5 . 4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1 7( 2 0 1 5 )2 1 — 0 0 3 0 — 0 2
李 呆 ,字 明 之 ,号 东 垣 老 人 ,是 金 元 四 大 家 之 一 ,补
数” 津伤加重 ,且有脾 虚征 象 ,则 清热生津力 度明显加 重 ,
并 注 意 温 补 脾 气 。予 以 升麻 ( 四分) ,防 风 、生 甘 草 、汉 防
土派 的代 表人 物 。东 垣老 人在 其传 世 名著 《 兰室 秘藏 》 … 中单列 “ 消渴 门”,不仅 系统总结了在其之前 医家对 消渴病 机和辨治 的认 识 ,并根 据 自己的临证 经验 ,详 细记 载 了消 渴本病的症状和 并发他 证 的不 同症状 ,提 出了独 到 的治 疗 方药 ,对今天 的临床仍然具有 重要 的指 导意义 ,细读 之后 ,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李东垣是明朝著名的医学家,他的消渴方剂是治疗糖尿病的经典方剂之一。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是基于阴火学说而创立的,阴火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理论,对中医治疗糖尿病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的阴火过盛而引起的病症。

这种阴火的产生是由于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当,造成人体湿热和精神压力过大,导致肝肾阴虚,失去了正常的调控功能。

肝肾阴虚会导致身体的液体失衡,血糖水平超高,引起多种糖尿病症状。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的组成非常重要,包括黄精、玄参、阿胶、山萸肉、茯苓、泽泻、薏苡仁、桂枝等中药材。

这些药材的作用可以补肝肾阴虚、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健脾和胃、活血止痛等,有效缓解糖尿病症状。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之所以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防止糖尿病发展的作用。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消渴方剂可以帮助调节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控制血糖、改善症状;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消渴方剂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帮助糖尿病前期患者避免糖尿病的发展。

总之,李东垣的消渴方剂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典方剂之一,其治疗原理基于阴火学说。

阴火学说认为肝肾阴虚是糖尿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从饮食和生活方式入手,调节身体内的阴阳平衡。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就是以此为基础,通过中药材组合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消渴,又称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受损,导致血糖升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在中医中,这种疾病被归为“消渴”范畴。

早在唐代,李东垣就已经提出了治疗消渴的方剂,被后人奉为经典。

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李东垣提出了“阴火学说”,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以及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启示进行探讨。

我们要了解李东垣的消渴方剂。

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李东垣详细地记载了一款名为“养阴清热汤”的方剂,其主治就是治疗消渴。

该方剂的组成为知母、石膏、石菖蒲、麦冬、甘草。

这些药物的性味为苦寒、苦寒、苦辛微温、甘寒、甘甜。

这种组合能够清热润燥、滋阴清热,调整阴阳平衡。

李东垣认为,消渴的产生是因为体内阴液亏虚、热势偏盛所致,因此通过滋阴清热的方式来治疗消渴,从而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我们要了解阴火学说在治疗消渴中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对立统一的规律。

阴阳失衡即为病理状态。

根据李东垣的观点,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就是调整阴阳的平衡,阴阳失衡则会导致“阴不制阳,火大被风”,从而导致了“消渴”这种病症。

治疗消渴的过程中,要注意滋阴清热,调整阴阳的平衡,这也是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的关键。

我们要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启示。

消渴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规律的生活方式来维持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

而在中医中治疗消渴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强调调整患者的整体阴阳平衡。

阴火学说启示我们,治疗消渴不仅仅是单纯的降血糖,更应该注重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

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李东垣的消渴方剂,采用清热滋阴的中药进行治疗。

通过药物的作用,来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李东垣的消渴方剂和阴火学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消渴病临床治疗----古今医案选释

消渴病临床治疗----古今医案选释

消渴病临床治疗----古今医案选释中医学之所以昭示后人而流传千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安全、有效的临床实际医案。

病案1:李东垣治顺德安抚张更夫,年四十余,病消渴,舌上赤裂,饮水无度,小便数多,李曰:消渴之为病,燥热之气盛也。

内经云:“热淫所胜,佐以甘苦,以甘泄之。

”热则伤气,气伤则无润,折热补气,非甘寒之剂不能。

故以人参石膏个二钱半,甘草生炙个一钱,甘寒为君;启元子云:“滋水之源,以制阳光。

”故以黄连三分,酒黄柏、知母、栀子各二钱,苦寒泄热,补水为臣;当归、麦冬、白葵、兰香各五分,连翘、杏仁、白芷各一钱,全蝎一个,甘辛和血润燥为佐;以升麻二钱,柴胡三分,藿香二分,反佐以取之;桔梗三钱,为舟楫,使浮而不下也。

名之曰:『生津甘露饮子』。

为末,汤浸蒸饼和成剂,捻作饼子。

晒半干,杵筛如米大。

食后,每服二钱。

抄在掌内,以舌舔之,随津咽下;或白汤少许送下,亦可。

此治制之缓也,治之旬日愈。

古人消渴,多传疮疡,以成不救之疾。

此即效,亦不传疮疡,以寿考终。

后以此方治消渴诸证皆验。

[10](《名医类案卷二消渴》)[按语]古之治消渴诸方,不过以寒折热,惟苦与甘略不同。

生津甘露饮子集甘寒、苦寒、和血于一身,妙在以津服药,缓缓图之,足可法师。

病案2:薛立斋治一贵人,病痈疽,疾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教服『加减八味丸』方。

诸医大笑云:“此药能止渴,吾辈当不复业医矣。

”皆用木瓜、紫苏、乌梅,人参、茯苓,百药等生津之药,数剂而渴愈甚。

不得已而用前方,服三剂而渴止。

因相信而久服,不特渴疾不作,气血亦壮。

饮食加倍,强健过于少壮之年。

薛氏家藏此方,屡用有效[11](《续名医类案卷九消》)。

病案3:邑人某,年二十余。

贸易律门,得消渴证。

求津门医者,调治三阅月,更医10余人不效,归家就医于愚。

诊其脉甚微细,旋饮水旋小便,须臾数次。

投以『玉液汤』,加野台参四钱(药物组成: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葛根一钱五分,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野台参四钱),数剂渴止,而小便仍数。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摘要】李东垣是一位在宋代活跃的医药学家,他提出了消渴方剂并倡导了阴火学说。

阴火学说认为消渴病机主要是因为阴虚引起的内热。

这种理论启示我们在治疗消渴病时应重视阴火平衡,个体化治疗和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这种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思路也为今后的医疗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李东垣、消渴方剂、阴火学说、消渴治疗、启示、阴火平衡、个体化治疗、中西医治疗方法。

1. 引言1.1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其消渴方剂在治疗消渴病症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消渴病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范畴,主要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

李东垣在治疗消渴病时注重阴火平衡理论,即阴阳失调导致火热内生,进而引发病症。

阴火学说认为,体内阴阳平衡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出现各种病症。

在治疗消渴病时,李东垣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方案,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模式。

李东垣还主张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启示,包括重视阴火平衡、个体化治疗和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

这些启示为今后治疗消渴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正文2.1 李东垣及其消渴方剂李东垣,唐代著名医学家,是中国医药史上消渴治疗方面的权威人物。

他在《金匮要略》中详细描述了消渴病证的病理、辨证和治疗方法,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观点和治疗方案。

李东垣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平和、清热、养阴,并注重辨证施治。

在消渴方剂的应用上,李东垣提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处方,如知柏地黄丸、龙胆瀉肝丸、黄连阿胶汤等。

论李东垣治消渴病用药特点

论李东垣治消渴病用药特点

论李东垣治消渴病用药特点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 Dongyuan’s Prescriptions for Diabetes仝占伟Tong Zhanwei河南省伊川县人民医院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 ichuan County,Henan摘要:李东垣论治消渴病经验独到。

认为其病机有二:一是津血不足;二是血中伏火。

在治疗上创制和血益气汤、当归润燥汤等七方。

其用药特点是:在石膏、甘草等拆热补气基础上,一用升麻、柴胡以升发脾阳升散郁火;二则用桃仁泥、红花、当归活血润燥;三则少佐杏仁肃肺润肠之品以降浊,为后世治疗消渴病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Abstract:Li Dongyuan had unique experience in treating diabetes.He believed there were two pathogeneses of diabetes.The first was deficiency of fluid and blood.And the second was excessive heat in blood.He made He Xue Y i Qi Tan g and Dang Gui Run Zao Tang and the other five prescriptions to treat the disease.His characteristics of prescriptions were on the basis of gypsum and liquorice,using cimicifuga rhizome and bupleurum root to send up the spleen-yang to get rid of the excessive heat in blood;or using mush of peach kernel,safflower and Chinese angelica root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moisten excessive heat;or putting a little bit of bitter apricot kernel to remove the turbid things from the body.He provided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treating diabetes for us to follow.关键词:消渴;李东垣;经验K ey w ords:diabetes;Li Dongyuan;experience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55.4 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 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2-6839(2004)01-0016-02 李东垣上宗《灵枢》、《素问》,下师先哲,对消渴病的论治独具一格,今予以发掘,对临床上消渴病的施治不无裨益。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在治疗消渴(即糖尿病)的过程中提出了阴火学说,并开发了相应的治疗方剂。

这些方剂包括《李斯特方》、《甘菊消饮》、《鲜地黄汤》等。

通过对李东垣消渴方剂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阴火学说在消渴治疗中的应用,并获得对现代消渴治疗的启示。

阴火学说是李东垣根据《内经》和《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他认为,消渴是由于阴液亏虚,阴火上炎导致的病症。

阴液亏虚表现为糖尿病患者的津液不足、病人身体干燥;阴火上炎则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口渴、多尿等症状。

治疗消渴的关键是通过滋养阴液、清泄阴火来平衡阴阳之气,达到消除病因、调理机体的目的。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主要通过药物的配伍运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他注重滋补阴液、清泄阴火。

其中《李斯特方》以生地、麦冬为主要药物,能够滋养肝肾阴液,清泄内热,治疗消渴;《甘菊消饮》主要以甘草、半夏、菊花为主要药物,能够清热解毒,滋养阴液,对于糖尿病引起的阴液亏虚有一定的疗效;《鲜地黄汤》则以生地、黄精、山药等为主要药物,能够滋补阴液,对于消渴症状明显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的治疗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阴火学说对于治疗消渴具有一定的启示。

阴火学说突出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常常体内阴阳失衡,以及阴虚火旺的现象,通过调理阴阳之气,可以使病情得到改善。

阴火学说的治疗方剂强调了滋养阴液、清泄阴火的原则。

这一原则对于消渴的治疗非常重要,通过药物的配伍运用,可以达到调节体内阴阳之气的目的。

阴火学说注重个体化治疗。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病因与症状有所不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药物配伍。

论《兰室秘藏》消渴七方(一):消渴七方制方思想探源

论《兰室秘藏》消渴七方(一):消渴七方制方思想探源

论《兰室秘藏》消渴七方(一):消渴七方制方思想探源《兰室秘藏》依病分为二十一门,每门下先论后方,内容涉及内、外、妇、儿诸科,载方多为李东垣自创方剂,可谓是李东垣学说之集大成者。

消渴七方是指《兰室秘藏·消渴门》中所载的和血益气汤、当归润燥汤、生津甘露汤、辛润缓肌汤、甘草石膏汤、甘露膏和生津甘露饮子七首方剂。

七方的主治相似,除生津甘露饮子外,皆以口舌干燥、能食而瘦和便结溲数等症为主,热盛津伤的特点明显。

各方主治稍有区别之处,如当归润燥汤主“兼喜温饮”,亦非主要矛盾,故七方用药多涉石膏、黄连、黄芩等甘寒、苦寒之品,这与李东垣以甘温补土为主的一般看法有所不同。

同时七方多用当归、桃仁、红花等甘、苦、温之品,并以升麻、柴胡诸风药贯穿其中,又异于寻常治消方剂的配伍。

消渴七方的特殊性,导致了李东垣之后其虽屡见《卫生宝鉴》《赤水玄珠》等书,但抄录者多,而对其系统解读者少,因此,长期以来,消渴七方作为一个整体并未得到医家的充分认识。

1消渴七方制方思想探源《兰室秘藏·消渴门》集中体现了李东垣对消渴病的认识,对消渴七方的制方思想有重要提示作用。

李东垣在篇首引《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认为“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热为病也”,主张消渴的病机主要在阳明燥热,手阳明大肠主津,足阳明胃主血,若数食甘美,阳明热盛,耗伤津血,则热淫燥盛而病消渴。

李东垣治消渴,遵《黄帝内经》倡用兰香等辛味之品,而禁服膏粱、芳草、石药,一则阐明消渴病的饮食宜忌,二则纠魏晋以来用铅丹、石脂等慓悍燥烈治消之弊。

对该病分类和传变的认识,李东垣从“三消”说。

消渴分“三消”论治肇于北宋,如《太平圣惠方》曰:“夫三消者。

一名消渴,二名消中,三名消肾”。

刘河间据《黄帝内经》认为,以“三消”分证,所涉虽广,然“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一反前人以消渴为“上实热而下虚冷”的固见,倡导统一从燥热论治“三消”。

李东垣承刘河间,以“舌上赤裂,大渴引饮”为膈消,“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为中消,“烦躁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为肾消。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理学家,他在他的消渴方剂中引入了阴火学说,
这对于消渴的治疗给予了重要启示。

阴火学说是李东垣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他认为消渴这种疾病是由于阴火
上炎所致。

他认为人体由阴阳两个方面组成,阴阳之间需要保持平衡,如果阴火过盛,阳
气不足,就会导致消渴的发生。

他进一步认为,阴火是由于脾胃失调、肺热内盛等因素引
起的,而这些因素又与饮食习惯、情绪变化等有关。

根据阴火学说,李东垣提出了一种针对消渴的治疗方案。

他认为治疗消渴需要先清热,然后滋阴。

他的消渴方剂中就包含了一些具有清热、滋阴作用的草药,如麦冬、玄参、生
地等。

这些草药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平衡阴阳,从而起到治疗消渴的作用。

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启示在于,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也认为,很多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阴阳失调有关。

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是由于阳气过盛、阴液
不足引起的。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也需要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阴火学说还提醒我们,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都会影响阴阳平衡。

饮食习惯、情绪变化、工作压力等都可能导致阴阳的失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
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从而预防和治疗阴阳失调引起的疾病。

李东垣的阴火学说为消渴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理解阴阳平衡的重要性,我们
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消渴等疾病。

阴火学说还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心理状
态对于维持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在《类证治裁》中提出了消渴方剂,这是一种用于治疗消渴症状的中药方剂。

消渴在中医学中是指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属于糖尿病的范畴。

而李东垣所提出的消渴方剂,实际上是基于阴火学说进行的治疗。

阴火学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阴虚内热,导致气血失和,从而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通过对李东垣消渴方剂和阴火学说的探讨,可以得出对消渴治疗的一些启示。

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阴虚内热导致的,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应该重点调理阴虚和内热。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中包含了大黄、黄芩、知母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清热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口渴、多尿等症状。

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也可以借鉴阴火学说,采用清热、滋阴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调理阴虚内热的效果。

阴火学说强调糖尿病的治疗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李东垣的《类证治裁》中,他提出了多种消渴方剂,针对不同类型的消渴症状进行治疗。

这就表明,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有多种类型的病理机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现代医学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阴火学说还强调了饮食调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在《类证治裁》中,李东垣提到了消渴患者的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应该忌糖忌油腻,多食清淡饮食,以帮助调理阴虚内热。

这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饮食治疗理念是一致的,都强调了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可以借鉴阴火学说的理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以辅助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阴火学说还提出了在治疗糖尿病时要注意调理情志的观点。

在《内经》中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之说,即情志对五脏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李东垣在《类证治裁》中也提到了消渴患者情志的调理,认为情志不舒会加重病情。

《兰室秘藏》学术特色及书中消渴七方用药特点分析

《兰室秘藏》学术特色及书中消渴七方用药特点分析

982018 年第 5 卷第 52 期2018 Vol.5 No.52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兰室秘藏》学术特色及书中消渴七方用药特点分析高允珊(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关键词】《兰室秘藏》;消渴七方;用药特点【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52.98.02李东垣,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名杲,晚号东垣(老人),河北正定人。

“补土派”代表人物。

《兰室秘藏》为李杲古稀之年完成的一部著作。

取《黄帝内经·素问》。

“藏诸灵兰之室”之义而名之。

书成后由其弟子罗天盖整理后付刊行。

全书内容丰富,有内、外、妇、儿各科,以及眼、耳、鼻、口齿咽喉等专科。

以内科疾病为主。

1 学术价值对后世影响本书记载了李东垣许多医案和方药,是其临床经验的总结。

书中共有280多方,其中绝大多数为自拟方。

其方剂层次分明,君臣佐使,相须为用,相制为辅,井然有序,理法方药一致,有常有变,非常注意用药的加减变化。

2 学术思想内伤脾胃论,是李杲学术思想的核心。

(1)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水谷。

“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

“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主静而不动”。

脾与胃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脾主生清,运化水谷,主五味也,脾为至阴,上升水谷之气于肺,充实皮毛,散于四脏,脾禀气于胃。

(2)脾胃为元气之本,李杲基于《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将元气与脾胃功能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真气,又名元气,乃身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

“胃气者,谷气也,营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又天气、人气、地气、乃三焦之气。

分而言之则异,其实一也。

”(3)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

中医学吸收了这些哲学观点。

气运行于人体各部分,其中有一个基本运动形式,就是升降出入。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唐代医家,他所创立的消渴方剂是中国中医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方剂之一。

该方剂通过良好的临床应用和文献传承,成为后世治疗消渴(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的重要方剂。

李东垣关于消渴治疗的阴火学说对中医治疗现代糖尿病具有重要启示。

李东垣认为,消渴病人之所以会出现口干咽燥、多饮多尿等症状,是因为“阴精伏火”所致。

他认为,人体内的“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调和的关系,如果“阴”不足,“阳”就会偏旺,形成“火”的症状。

李东垣根据中医理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治疗原则:一是“甘温养阴”,即进补清甜的食品,如枸杞、百合、山药、桑葚等。

二是“清热解毒”,即使用具有清凉和解毒作用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石膏、竹叶等。

三是“泻火通淋”,即使用温和的泻火通淋的药物,如泽泻、车前草、柴胡等。

在治疗实践中,李东垣将“清热解毒”与“泻火通淋”相结合,运用了多种药物,如黄连、黄芩、竹叶、泽泻、车前草、柴胡、贯众、薄荷、丹皮、茯苓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淋、健脾、益气、养阴等多种作用,能够缓解消渴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的效果。

李东垣的阴火学说对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有许多启示。

首先,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身体阴阳平衡失调有关,应该根据这一理论去调整身体状态。

其次,糖尿病治疗要遵循“多方治疗”的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此外,李东垣强调了治疗消渴要防范副作用,这也应该成为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思想。

总之,李东垣所创立的消渴方剂及其阴火学说,对于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剂,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这种疾病。

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升阳散火治法对消渴病治疗启示

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升阳散火治法对消渴病治疗启示

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升阳散火治法对旖渇病治疗启示*董广通,魏军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摘 要:“阴火”致病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运用于临床阐释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理论学说。

其 产生机制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

李氏重视脾胃与元气,依据五行子母关系独创“升阳散火”治法以及特色组方用药对消渴病治疗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深远。

本文就阴火理论对李东垣对消渴病的治疗思路进行剖析,并通过对消渴病机的梳理,探讨脾胃与气、火及他脏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期能够 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关键词:李东垣阴火消渴doi :10.11842/wst.2019.01.017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易水学派五大中坚(张元素、张壁、李东垣、王好 古、罗天益)尤以东垣先生为胜。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 之一,学术上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

愈病无数,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东垣对消渴病的论治独具一 格,对临床上消渴病的施治不无裨益,笔者受其启发尝 试从阴火及子母补泻理论予以探讨发掘,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1阴火理论阐述:火与元气不两立,阴火内生1.1阴火理论渊源关于阴火理论的起源,后世医家大都一致认为当 归之于《素问•调经论》中关于“阴虚则内热”的阐述叫 《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胶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虽未明确说出“阴火”二字,但说明内伤正气而导致发热的发病机理,中气(脾胃)不足为内伤发热的基础。

“壮火 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素问•阴阳应收稿日期:2018-11-21修回日期:2018-12-2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保健局中央保健科研课题(W2017BJ43):新诊断T2DM 肥胖与非肥胖中医证素特征与胰岛0细胞功能相关性研究,负责人:魏军平。

* * 通讯作者:魏军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对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的防治°象大论》也阐述了阴火与元气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关键词】李东垣;阴火;糖尿病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学术上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

他提出“阴火”病机理论,首创“甘温除热”治疗法则,遣方用药均以“升发脾胃阳气而泻阴火”为基本原则,愈病无数,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近读《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医籍,对书中所述之阴火理论颇有感悟,其对现代临床诸多疑难杂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1 阴火理论阐微阴火理论虽为李东垣所创,但其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理论。

阴火的产生乃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等原因损伤脾胃元气所引起。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曰:“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

喜、怒、忧、恐,损耗元气。

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火也。

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正常情况下,脾胃健旺,元气充足。

当脾胃气虚,元气不充则相火妄动(壮火)而产生阴火。

具体而言,阴火产生之源有二:一方面,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心肝肾失却阴血滋养,导致心君之火、肝肾相火亢盛,此为阴火产生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及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营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日渐煎熬,血气亏少……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

(《兰室秘藏·劳倦所伤》)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清浊相干,阳气不得宣发,郁而渐盛,消耗营血,助长热势,此为阴火之又一来源。

总之,阴火总以脾胃元气亏虚为本,而心君之火、肝肾相火的亢盛以及气机升降失调,阳气郁而化火皆为其标,标本相因为患,百病由生。

阴火的临床表现:“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校注伤寒论》对后世医学理论和临床实
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提出的消渴方剂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中药方剂。

根据李东垣的阴
火学说,糖尿病的发生与阴火蓄积有关,治疗糖尿病需要清热降火、滋阴润燥的药物。

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肺阴亏虚、胃热上炎引起的。

炎热为阳火,阳火过盛会
伤及阴液,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治疗糖尿病需要平肺清胃,降低体内炎热。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是由5味中药组成的,分别是知母、黄芪、石膏、麦冬和杞菊地黄丸。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降火、滋阴润燥的作用。

知母、黄芪和麦冬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
可以降低体内的炎热程度;石膏和杞菊地黄丸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以补充体内的阴液。

这些药物相互配合,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达到调节阴火的目的。

通过对李东垣消渴方剂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消渴治疗的启示。

治疗糖尿病需
要从整体上考虑,不仅仅是控制血糖水平,还需要调节阴阳平衡。

治疗糖尿病需要同时进
行清热降火和滋阴润燥的治疗,以达到消除炎热,补充阴液的效果。

中药方剂的配伍很重要,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李东垣消渴方剂的研究对消渴治疗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阴火学说为我们理解糖尿病的
病机提供了新的视角,中药方剂的使用也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更多的研究仍
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具体应用和疗效。

口渴源于湿热,李东恒的名方,专治脾胃湿热,化解口干口渴

口渴源于湿热,李东恒的名方,专治脾胃湿热,化解口干口渴

口渴源于湿热,李东恒的名方,专治脾胃湿热,化解口干口渴(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内外伤辨惑论》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来给你说说口渴口干的事儿。

在很多人看来,我们之所以口渴口干,应该和津液亏虚有关系。

事实上,不完全如此。

临床上,因为湿热导致口渴的人,屡见不鲜。

来吧,我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医案记载姓翟,45岁。

初诊时间,是1985年的7月15日。

这个人,特别爱喝酒。

逢年过节,喝。

朋友相聚,喝。

犯愁不快,喝。

哪怕啥事儿都没有,他也想喝。

而且,他特别喜欢晚上喝酒。

喝醉了,直接上床睡觉,睡得又香又沉,他觉得这样最舒服了。

甚至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不喝酒,压根儿睡不着。

结果,大概在半年前,喝得醉醺醺的他正准备上床睡觉。

忽然,他感觉到嘴巴里,有一种莫名的干涩之感。

他连忙喝水,但是不管用。

又试着吃水果,还是不管用。

从那以后,此人口渴的毛病就落下了。

无论他怎么努力,口渴都无法改善。

到医院检查,也排除了糖尿病。

朋友中有略通医术的,让他用养阴生津的药材煎水服试试。

效果,还是不好。

最终,他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求治于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细而滑,舌根部苔黄厚腻,整个人身体肥胖,面色浮红,神情倦怠。

细问得知,自从有这个口渴毛病以来,他食欲大减,便溏,尿黄,四肢沉重无力。

胃部总是感觉胀满,十分难受。

他照镜子仔细观察过口腔,简直一点口水都没有。

看到这个状态以后,医家就问,现在还喝酒吗?患者答,他已经知道喝酒不好,但是现在依然偶尔忍不住。

医家道,要想把这个病彻底治好,必须戒酒。

不然,用什么灵丹妙药都是白费。

然后,见医家书方一首。

但见:黄芪30克,党参、白芍各15克,清半夏10克,羌活、独活、防风各5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泽泻、柴胡、白术各10克,黄连4克,葛根20克,甘草5克。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的消渴方是中国中医学史上著名的方剂之一,对于治疗消渴病有着较好的疗效,其药方简单易行,临床应用广泛,受到广大中医爱好者的热爱与推崇。

消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症,具体表现为多尿、口渴等症状,病因主要是肝肾阴虚,内热上达所致,中医学主张治疗病根,而阴火学说则是指在病因病机上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阴火学说的角度出发,探讨李东垣消渴方剂对于治疗消渴病的启示作用。

阴火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系统中的一部分,其核心观点是认为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所致的病称为阴阳失调病,其中阴虚及其所致的病称为阴火,主要是因为肝肾阴虚、内热上攻所导致。

在阴火学说中,肝肾为先天之本,人体内阴气的根本出处,阴气失于肝肾,就会引起诸多疾病。

同时,在阴虚的情况下,心肾不交,阴阳失调,产生的内热聚于上焦,引起的痼疾称之为内热证。

内热与阴虚不仅是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更是阴火学说的核心内容。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主要包括五味子、黄柏、龙骨、牡蛎、知母等药物,这些药物在中医学中具有补肾益气、生津润燥等功效,而在阴火学说中,这些药物能够察其病机,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其对消渴治疗的作用:1. 滋阴降火消渴病的病因主要是肝肾阴虚,内热上攻所致,因此需要从滋阴降火入手,疏通人体阴气,消除内热。

李东垣消渴方剂中的知母、黄柏等药物能够清热滋阴,龙骨、牡蛎等药物则能够镇心安神,使人体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滋阴降火的目的。

2. 补益肾气肝肾为先天之本,肾为生殖之源,因此对于肾虚所致的消渴病,需要从益肾入手,调节体内气血平衡。

李东垣消渴方剂中的五味子、龙骨等药物具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肾脏的功能,从而达到调节气血平衡的目的。

3. 生津润燥消渴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口渴、多尿等症状,需要从生津润燥入手,解决身体内干渴的问题。

李东垣消渴方剂中的牡蛎等药物能够生津润燥,缓解口渴等症状,同时还能够清热去火,减轻肝肾的负担,从而达到治疗消渴病的目的。

东垣渴症辨治发微

东垣渴症辨治发微

东垣渴症辨治发微高雅;安宏;徐世杰【摘要】口渴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本文梳理李东垣对渴症的认识和用药,认为口渴的发生以气火失调为根本,以脾胃为主要病位,并依五脏虚实传于心、肺、肝、肾,从而得出东垣辨治口渴的主要思路是以脾胃为中心的五脏虚实传变.探讨东垣对渴症的辨治,有助于后世更好把握其脾胃论,可寻到辨治渴症及其相关疾病的方便之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03【总页数】4页(P136-138,143)【关键词】渴;火热;脾胃;五脏【作者】高雅;安宏;徐世杰【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8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其脾胃内伤学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笔者在学习东垣诸书的过程中发现,其对口渴一症的辨治体现了他的理论特色和用药特点。

《内外伤辨惑论》中载内外伤“十三辨”[1],阐明外感内伤之别,其中即有“辨渴与不渴”一篇,其对渴症的重视可见一斑。

后世非议东垣,鄙其治病专事温补,劫伤阴液,如陈修园言:“李东垣……树论以脾胃为主,立方以补中为先,徇其名而亡其实,燥烈劫阴,毫无法度。

”[2]渴症反映体内阴液的盛衰和输布情况,而且阴液的不足集中体现在口渴一症,因此探讨东垣对该症的辨治,有助于全面认识其理论,纠正后世学者对其理法方药的偏见,为治疗相关寻到方法。

1 气火失调《灵枢·五癃津液别》:“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

”[3]又《素问·六节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

”[4]饮食入胃,传与五脏,五脏各得所养而安。

若元气不足,五脏失养,则互争而生内热。

同时,饮食劳欲,五志过极,又使五脏气盛,反伤元气,所谓“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一致性,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深远。
关键词 李东垣 阴火论 消渴
中图分类号 R25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15)01-0012-02
消渴之名,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阴阳别论》 云“二阳结,谓之消”。 “二阳”即手足阳明经,“胃及 大肠俱热结也,肠胃藏热则喜消水谷”。 李东垣是金 元四大家补土派的著名医家,其对消渴的认识主要 记载于《兰室秘藏》:“手阳明大肠主津,病消则目黄 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 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 ”认为消渴发病与“津不 足”、“血中伏火”、“血不足”相关,此即阴火。 1 阴火理论微阐:火与元气不两立,阴火内生
学术探讨
李东垣论治消渴学术思想浅析
唐 元 喻 嵘 罗文娟 陈 聪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
摘 要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论治消渴病的理、法、方、药自成一家。 李氏在《内经》的基础上创立“阴火”理
论,提出重视脾胃与元气、独创“升阳泻火”之法以及特色组方用药等影响至今,其论治思想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国 医 国 药 ,2010,21(5):1289 [10] 陆春玲,郭刚.从络病论治皮肌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 ,2007,13(9):698 [11] 柴守范. 从络病论治白塞病的理论探析. 江苏中医药 ,
2009,41(12):6 [12] 郭 雯 ,曹 继 伟 ,郭 建 辉 ,等.从 络 病 论 治 银 屑 病 的 理 论 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753);2012 年“心脑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湖 南 省 高 校 科 技 创 新 团 队 资 助 ;2013 年湖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内科学;2013 年细胞生物学与分子技术湖南高校重点实验室
[5] 王 新 月 ,吕 梅.论 络 脉 的 病 理 特 征 在 诊 断 上 的 应 用.河 北 中 医 ,1991,13(5):43
收稿日期:2014-08-01
编辑:傅如海
12 2015 年总第 47 卷第 1 期
学术探讨
其病机可归结为两点:“津不足”,“血中伏火”。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
枢纽。 脾胃位处中央,散精以灌四旁,清阳上输心 肺,浊阴下归肝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五脏六 腑,四肢九窍得气血津液濡养而发挥正常功能。 脾 胃功能正常,谷气上升,元气亦充足。 李东垣认为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消渴病多由饮食不节、劳役 过度、情志刺激以及体质因素等损伤脾胃,致气机 升降失调,不能上输精微于心肺,心经阴火上升,并 传于肺则上焦大渴引饮;阴火乘土位,清气不升,阳 道不行,水津不布,五经不调,脾不能为胃行其津 液,胃中津亏,阳明燥热则消瘦多食、大便硬;浊阴 不降,谷气反流肠间,渗于膀胱则小便数,如膏脂。 由此可见,消渴病以脾胃虚弱为本,而由脾虚及元 气不足所引发的阴火是导致三消症状的主因。 3 消渴病机本质:血中伏火,本虚标实
北 中 医 ,2007 ,29(5 ) :451 [2] 袁 爱 红 ,黄 哲.糖 尿 病 肾 病 的 中 西 医 研 究 进 展.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1999,22 (3 ) :72 [3] 侯丽颖,季幸姝,曾常春.从脾功能不同角度探讨脾虚病证
线粒体改变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2):92 [4] 叶敏,陆灏,陶枫,等.早期 2 型糖尿病中西医联合强化治
讨 .中 医 临 床 研 究 ,2014,6(4):74 [13] 张丰川.用络病理论诊治皮肤病.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6,13(2):35
第 一 作 者 :彭 敏 (1984-),女 ,医 学 硕 士 ,助 教 , 研究方向: 中医外科学皮肤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34936483@
李氏的阴火理论基于火与元气不两立学说而 来。 “即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 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 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火与元气不能两 立,一胜则一负。 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肝,阴火得以 乘其土位。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此“心火”即阴火,而非君主之火,乃下焦离位之火、 病理之火。 并认为阴火与元气不两立,为元气之贼。 《脾 胃 论 》中 记 载 “ 既 为 热 所 乘 , 无 气 以 动 ”, 即 阴 火 易耗伤元气,《内经》亦有“热伤气,又云壮火食气”
《兰室秘藏·消渴门》将消渴分为高消、中 消、下 消。 “高消者,舌上赤脉,大渴引饮”;“中消者,善食 而 瘦 ,自 汗 ,大 便 硬 , 小 便 数 ”; “ 下 消 者 , 烦 躁 引 渴 , 耳轮焦干,小便如膏”。 消渴病多由“数食甘美而多 肥 ”,湿 热 内 生 , 脾 阳 受 损 , 胃 阴 不 足 , 谷 气 不 升 , 元 气生化乏源,水谷精微不化,水湿不运,困阻下焦, 肝肾之气升腾受阻,遏郁血中,日久致“阴火上冲”,
之说。 生理上,元气主生发,上温心肺,下养肝肾;阴 火司降藏,下养肝肾,上滋心肺。 若饮食劳倦损伤脾 胃,元气生发不足,清阳下陷,则谷气不升。 上不能 煦心肺,下则引动肝肾阴火,即龙雷之火,其性得湿 则焰,遇水而燔,水湿困扰必致阴火炽盛,上乘阳 位。 这段原文也说明了脾胃气虚,元气不足是阴火 产生的根本。 而中气不足致气火关系失调是阴火产 生的基本病机。 李东垣将阴火归入内伤证之中,“饮 食失节及劳役形质, 阴火乘于坤土之中”,“夫阴火 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可见饮食不节、 劳役过度、七情内伤均可致阴火产生。 2 消渴病因病机:脾胃虚弱,阴火致消
脾胃虚弱,元气匮乏,阴火上乘导致消渴干渴、 多饮、多食诸多症状。 阴火是脾胃虚弱的病理产物, 亦是消渴病程中新的致病因素。 消渴病程较长,病 情复杂,极易引发变证。 李东垣认为“血中伏火”、 “阴血伏火”,乃血之病。 “荣气不营,阴火炽盛,是血 中伏火,日渐煎熬,血气日减。 ”阴火伏于脉络,郁久 煎灼阴液,炼液为浊,凝血成瘀,日久化生痰饮、瘀 血、浊毒等诸多病理产物,损伤脉络,变生诸证[1]。 吕 仁和认为消渴肾病为气血阴阳俱虚, 血不利则为 水,痰湿、瘀血互结体内,并提出“微型癥瘕形成”学 说[2]。 现代医学亦认为,糖尿病进展性发展中易并发 心、脑、肾、视网膜、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诸多慢性病 症,并随着机体代谢紊乱而产生过多的血糖、血脂、 炎症因子等病理产物, 影响和破坏组织结构及功 能。 因此,消渴乃本虚标实,而以本虚为主。 4 消渴治疗用药:以证立法,以法组方
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 学 术 大 会 暨 糖 尿 病 论 坛 ,北 京 ,2008:184 [5] 范军.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 100 例. 陕 西 中 医 ,2011,32 (8):960 [6] 王孝东. 李东垣升阳益胃汤在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中的 临 床 运 用 .浙 江 中 医 杂 志 ,2013 ,48(7 ):532 [7] 史 宇 广 ,单 书 键.当 代 名 医 临 证 精 华 :消 渴 专 辑.北 京 :中 医 古 籍 出 版 社 ,1992 :20
[6] 姚传龙.浅谈络病证治.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65 [7] 牛阳.浅论叶天士“久病入络”之思想.四川中医,2003,21(1):3 [8] 郭刚.从络病论治系统性硬皮病 417 例临床观察.辽宁 中
医 杂 志 ,2011,38(1) :78 [9] 刘 邦 民 ,张 涓 ,宋 联 进 ,等.浅 谈 络 病 理 论 与 黄 褐 斑.时 珍
李东垣学术成就对现代中医的发展影响深远, 其论治消渴的学术思想与治疗法则对于现代糖尿 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颇具意义。 因此,传统中医药 的研究将进一步推进现代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也是 人类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李 步 满 ,吴 深 涛.李 东 垣 阴 火 理 论 与 消 渴 病 治 疗 思 路.河
从消渴的病因病机理解, 糖尿病由于脾胃虚 弱,元气不足,水谷津微施布障碍,不循常道,出现
血糖升高;元气下陷,阴火上乘土位,脾胃升降失 调,津液不布,引起多饮、多尿;气血无所生化,四肢 百骸脏腑失养,则消瘦;五脏六腑失养,外邪易乘虚 而入,导致糖尿病诸多变证。 因此,脾胃虚弱是导致 糖尿病的根本,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脾脏功能与胃 肠道多种激素分泌、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并认为 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主四肢”以及“气血生 化之源”等涵盖了西医学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 免疫、运动、生殖等多个系统的功能[3]。 因此,从脾论 治具有科学性。 此外,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 疾病,病理上呈现出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所引 发 的 “ 三 高 现 象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引 起 微 循 环 、 血 液 渗透压、血氧饱和度等一系列异常改变。 现代中医 亦认为糖尿病病程中存在浊毒、瘀血等病理产物损 伤脏腑经络,因此西医在降糖基础上,联合降压、降 脂、抗炎,与李东垣在补益脾胃元气的基础上,散瘀 降浊具有一致性。 目前,中医在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与 临 床 应 用 方 面 颇 见 成 效 ,叶 敏 等[4]以 补 脾 胃 泻 阴 火升阳汤化裁治疗 2 型糖尿病, 能明显降低血糖。 范军[5]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能改善糖尿病肾 病患者 血糖、血脂及蛋白尿。 汤宗明先生以升阳益胃汤化 裁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收效较好[6]。 此外,李东 垣以健脾益气之法所创的清暑益气汤、葛花解酲汤 等 ,也 被 认 为 是 治 疗 糖 尿 病 的 上 乘 之 策 与 方 药[7]。 6 结语
第 一 作 者 : 唐 元 (1988- ), 女 , 硕 士 研 究 生 , 从 事 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喻嵘,1208466238@ 收稿日期:2014-08-22
编辑:傅如海
201重视脾胃与元气, 并创升阳泻 火之法。 脾主升,脾阳升,元气充沛,则阳升火必降; 脾阳陷,元气消,则阴火上乘。 “惟当以辛甘温之剂, 补其中而升其阳, 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脾胃论·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即以辛甘温甘寒之品 升发脾胃阳气而泻阴火。 阴火郁于下焦,伏于血中, 当“郁则发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李东垣以补 益脾胃元气,升阳泻火,散瘀降浊为治疗法则,创立 和血益气汤、 当归润燥汤、 甘草石膏汤等方流传后 世,并影响深远。 其在用药上,除了以甘温苦寒甘寒 之品补益元气、清热生津外,尤善用升发疏散之风药 升阳散火,此外,以红花、桃仁、当归等活血化瘀润 燥,杏仁肃肺润肠以降浊,达到标本兼顾之目的。 5 阴火理论与糖尿病的现代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