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教案.doc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价值、分析其现实意义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
(2)古诗词的词句理解:古诗词中的某些字词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举例:《登高》一诗中的“落木”,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教师要解释其意为“落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古代诗人在诗词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表达情感,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领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了解古诗词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针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对古诗词的难点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词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诗词朗读,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课外古诗教案》
《课外古诗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 通过学习课外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选材: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外古诗。
2. 古诗类型:包括山水田园、咏史抒怀、边塞军旅等不同题材。
3. 古诗翻译:对选定的古诗进行准确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古诗的背景、作者、意境等进行详细讲解。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欣赏法: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古诗:对选定的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背景、意境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 欣赏朗读: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背诵本节课学到的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课外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背诵、欣赏分析和心得体会等。
3. 单元测试评估: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古诗知识的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准备精美的古诗打印文本,包括原文、翻译和注释。
2. 朗读音频:收集或录制古诗的朗读音频,以增强学生的听觉感受。
3. 教学图片:根据古诗内容,选择相关的图片或画作,辅助学生理解意境。
4.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提供更多古诗学习的资源,如古诗鉴赏网站、在线翻译工具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朗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古诗朗诵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2. 开展古诗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docx
《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学生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3.学牛准确、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诵读诗歌1.阅读课木中的诗歌旁注及赏析短文,自由诵读四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尝试根据自读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情感、语气。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组内四位同学各诵读一首诗歌,组员互相指出诵读屮存在的读咅、节奏的问题,无法确定的及吋向老师提岀。
3.学牛个人展读诗歌,教师点评,全班齐诵。
(每首诗独立进行,教师在点评后要酌情请展读同学作调整后的再读,让同学们感受变化,教师也可进行必要细节的范读,让全班齐诵达到更好的效果)点评注意点:(1)明确并强化基木节奏,放慢速度;⑵提出诵读细节建议,如急缓、扬抑、重读等。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如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细节建议:“夜发清溪”应试着读出诗人外出闯荡的憧憬和恵悦,节奏轻快;“思君不见”应试着读出诗人渐渐远离故乡,对友人的不舍、思念,节奏相对沉缓,并在“下渝州”之前适度延长停顿,更好地表达这种情绪。
学生通过末两句急缓的处理来更好地感受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儿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细节建议:前两句有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第三句也说着好风景正当时,这三句在语调上建议有一个递进的昂扬,为末句的悲哀和感慨蓄势,制造扬抑的落差,并可适度重读“寻常”“几度” “好”等词;“落花时节”四字相对沉缓,“又”要读出慨叹的语气,音可适度延长(在“逢君”前也作适度的停顿),如一声悠长的叹息。
学生通过扬抑的处理来更好地感受世事无常的悲慨和无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细节建议:明确“强”的音义(qidng,勉强),前两句“强欲”“无人”二词以相对沉缓的语调诵读,适当延长节奏的停顿,来更好地表现“强欲”的勉强,“无人” 的无奈;末两句中应凸显“故园菊”这一核心意象,读此三字,宜字字顿挫,情意饱满。
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
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背诵古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中的哲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背诵的古诗词,包括唐宋诗词、元曲等不同类型的作品。
2. 每个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能够代表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自主学习-检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和学习。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
3.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古诗词背诵测试,评估学生的背诵效果和理解能力。
2.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外阅读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第二周: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深入学习,分析其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3. 第三周: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背诵,并进行课堂分享。
4. 第四周:组织一次古诗词背诵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5. 第五周: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六、教学准备:1. 准备一系列适合初中生背诵的古诗词文本,包括诗、词、曲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搜集与所选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注释和译文,以便学生在学习时参考。
3.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诗词的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4. 准备评价工具,如背诵记录表、学习报告单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
2. 文本解析: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古诗词,包括作者背景、诗词意义等。
3. 诗句解读: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字、句式、意象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涵。
4. 背诵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课外古诗教案》
《课外古诗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3)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4)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通过分析、解读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静夜思》李白、《登鹳雀楼》王之涣、《春晓》孟浩然、《寻隐者不遇》贾岛、《夜宿山寺》李白。
2. 教学重点:(1)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教学古诗:(1)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2)解读古诗的大意和主题思想;(3)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4)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3. 实践与创造:(1)学生进行古诗创作练习;(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的情况;2. 学生对古诗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3. 学生分析古诗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能力;4. 学生进行古诗创作的情况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2. 相关背景资料;3. 朗读、背诵和讨论的音频、视频资料;4. 古诗创作的参考资料和范例。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静夜思》李白,《登鹳雀楼》王之涣2. 第二周:学习《春晓》孟浩然,《寻隐者不遇》贾岛3. 第三周:学习《夜宿山寺》李白,《绝句》杜甫4. 第四周:学习《枫桥夜泊》张继,《渔家傲》范仲淹5. 第五周:学习《江雪》柳宗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6. 第六周:学习《山行》杜牧,《望洞庭》刘禹锡7. 第七周:学习《牧童》吕岩,《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8. 第八周:学习《示儿》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9. 第九周:学习《元日》王安石,《春日》朱熹10. 第十周:学习《泊船瓜洲》王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古诗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难点: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古诗词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词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总结诗词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鉴赏训练:选取相似题材或风格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
6.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提高朗读与背诵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本节课所学的古诗词。
3. 预习下节课的古诗词,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六、第六课《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掌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领会作者运用景物描绘来表达情感的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选入了多首经典的古诗词,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本册书中的诗词既有唐代大家的豪放派作品,也有宋代词人的婉约派佳作。
这些诗词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和情感抒发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古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课业压力大、学习任务重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所选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意境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词朗诵、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意境的学习氛围。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朗诵教学法:通过诗词朗诵,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词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同时,播放与诗词相匹配的音乐,营造氛围。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品读中华优秀古诗词,热爱中华优秀诗词文化。
◎语言运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展开想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点)◎审美创造:欣赏诗人描述的画面,体会意境美。
(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首唐诗都是绝句。
这四首诗像四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诗歌,透过文字,欣赏诗人描述的画面,领会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课外古诗词诵读)【设计意图】本环节用简短直白的语言,让学生明确学习这四首诗歌所需达成的目标。
二、诵读诗歌品韵味1.读准字音自由朗读这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及资料,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课件出示:平羌.(qiānɡ)渝.州(yú)岐.王(qí)岑参..(cén shēn)芦.管(lú)2.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离/原上/草”。
七言诗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格式,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按节奏也可划分为“二二三”格式,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格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课件出示: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齐读,体会节奏。
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 诗词意境的把握:感悟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例如《登鹳雀楼》中“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壮阔景象。
- 文化背景的融合:了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 古汉语词汇的掌握:古诗词中的一些字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如“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井栏,而非现代的家具。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并启发他们如何将古诗词中的美和智慧应用到生活中。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促进全班同学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 诗词修辞手法的理解:例如《江雪》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
- 情感体验的深入: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如《寻隐者不遇》中的失落与惆怅。
- 诗词背景知识的拓展: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有限,对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时代背景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静夜思》——李白
2. 《寻隐者不遇》——贾岛
3. 《登鹳雀楼》——王之涣
4. 《江雪》——柳宗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
2. 增强学生对古汉语词汇、句式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 自主学习与思考: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工具书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课外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课外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古诗阅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作品:《登鹳雀楼》、《春晓》、《望庐山瀑布》等。
2. 阅读技巧:了解古诗的背景,把握古诗的意象,理解古诗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古诗。
示例:- 阅读《登鹳雀楼》,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中的景象。
- 解读诗中的情感,探讨诗人登高远望时的胸怀和感慨。
3.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阅读选定的古诗。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互相交流。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强调阅读古诗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讨论发言等,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热爱程度。
3. 学生文学素养的评估:通过学生的作文、诗歌创作等,评估学生在阅读古诗过程中的文学素养提升。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诗作品。
2. 阅读指导资料:有关古诗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等。
3. 辅助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为学生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技巧。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互动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对古诗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外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选取: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2.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诗词的作者、背景、意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3. 诗词解析:对诗词中的关键字、句进行解析,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美。
4. 诗词诵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意境、关键字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3. 互动法: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介绍: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词,包括作者、背景等。
3. 诗词解析:对诗词中的关键字、句进行解析,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美。
4. 诵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
5.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2. 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并讲解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诵读练习,下周上课时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抄写古诗词和诵读练习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比赛: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比赛,提高学生的诗词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
2. 参观诗词展览:组织学生参观诗词展览,让学生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
3. 开展家庭诗词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感受古诗词的美。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课外古诗教案》
《课外古诗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课外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学会欣赏和分析古诗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4. 能够背诵和默写指定的古诗。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的选择: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外古诗。
2. 古诗的翻译:对古诗进行准确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 古诗的赏析:分析古诗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4. 背诵和默写:鼓励学生背诵和默写指定的古诗,加强他们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古诗进行翻译和赏析,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2.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增强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背诵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和默写,提高他们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频率。
2. 背诵和默写:检查学生对指定古诗的背诵和默写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4. 单元测试: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所学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安排1. 课前准备:教师挑选合适的古诗,准备翻译和赏析的资料。
2. 课堂教学:每节课安排一首古诗的学习,包括翻译、赏析和背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古诗的默写和练习题。
4. 单元总结: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总结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提供清晰的古诗文本,包括原文和翻译。
2.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古诗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多媒体教具: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 学习指导手册:编写一份学习指导手册,帮助学生系统和全面地学习课外古诗。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作者的背景或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呈现古诗:展示古诗的文本,让学生先自由朗读,感受语言韵律。
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
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课外古诗词,丰富文化底蕴。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和情感表达,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1)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2)能够将古诗词中的情感和哲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比较法:将相似主题或风格的古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或展示一幅古代诗词的书法作品,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课外古诗词背诵。
2、诗词展示(1)教师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上展示要背诵的课外古诗词,如李白的《清平调·其一》、王维的《山居秋暝》、苏轼的《定风波》等。
(2)让学生先自行阅读,初步感受诗词的内容。
3、诗词讲解(1)逐句讲解诗词的意思,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
(2)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4、诵读诗词(1)教师示范诵读,让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分组诵读,互相倾听和指正。
5、诗词赏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如通过想象画面、感受氛围等方式,体会诗词所营造的独特情境。
(2)探讨诗词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以及这些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6、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讨论诗词的主题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诗词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将诗词中的智慧应用到生活中。
7、背诵检查(1)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背诵,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习《秋词》,依循初读、品读、深读、研读的步骤循序渐进、不断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课外自主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教材提供的讲解短文,对诗歌涵泳推敲、理解赏析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钟
导入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秋词》为例,教给自主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学生活动】完成课堂练笔
【师生活动】点评学生课堂练笔
3
分钟
四、多篇探究、研读诗歌
【学生活动】在多篇联读中,走近刘禹锡,了解他桀骜不驯的性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再一次全班齐诵诗歌。
3分钟
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齐读,推敲,品读诗歌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楷体字的讲解短文,理清脉络,提要钩玄
【学生活动】依循讲解短文提供的信息,对诗歌涵泳推敲、理解赏析,并提出新的问题。
【学生活动】理解“鹤”的意象的深刻内涵
【教师提问】朗读“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时哪些词应该重读?为什么?
【学生活动】涵泳、推敲,诵读“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
8分钟
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
【教师引导】布置课堂练笔:请你结合诗人当时的境遇,描绘“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景色,揣摩诗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发挥想象,续写下面的文字,不少于100字:“刘禹锡带着行李和家眷,迎着深秋的凉风,离开长安,奔赴遥远荒凉的朗州……”
《课外古诗教案》
《课外古诗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学会欣赏和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 能够背诵并默写所学古诗。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的起源和发展简史2. 古诗的分类和基本特点3. 古诗的节奏和韵律4. 重点古诗的作者介绍5. 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的起源、分类、特点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
4. 实践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定适合学生的课外古诗教材。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4.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古诗作品。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起源和发展简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古诗的分类、基本特点、节奏和韵律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形式。
3. 作品欣赏(10分钟)教师范读重点古诗,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4.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选取的古诗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6.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考察他们对古诗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运用。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背诵和赏析短文,评估他们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现力。
2. 开展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3.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课外古诗词的诵读,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3. 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选择: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词,包括唐宋诗词、明清诗词等。
2. 古诗词的翻译和解释:对选定的古诗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3. 古诗词的诵读和鉴赏: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选定的古诗词进行翻译和解释,讲解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诵读法: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语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鉴赏法:教师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情感等方面欣赏和评价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提问和讨论等。
2. 诵读表现:评估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发音、停顿和语调的准确性,以及对诗词韵律的把握程度。
3. 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欣赏和评价古诗词时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选取一首简单的古诗词进行学习和诵读。
第二周:学习一首稍微复杂的古诗词,深入了解其意境和情感,进行诵读和鉴赏。
第三周:学习一首含有修辞手法的古诗词,分析其修辞效果,进行诵读和鉴赏。
第四周:学习一首表达自然景色的古诗词,感受其描绘的景色和情感,进行诵读和鉴赏。
第五周:学习一首表达人物情感的古诗词,理解其情感表达方式和手法,进行诵读和鉴赏。
六、教学资源1. 古诗词选集:教师准备一份适合学生的古诗词选集,包括不同朝代的经典诗词。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词的文本、翻译、注释和图片等。
3. 音频资源:收集或录制一些名家的古诗词诵读音频,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课外古诗教案》
《课外古诗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外古诗,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阅读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4.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选取了五首课外古诗,分别是《春晓》、《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绝句》和《静夜思》。
这些古诗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和理解古诗。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古诗学习的氛围。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感悟:学生朗读古诗,教师指导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3. 翻译理解: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翻译古诗,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疑问。
4. 鉴赏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教师进行点评。
5. 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古诗仿写或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反馈学习收获和感受。
7.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古诗朗读能力,观察其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是否准确。
2. 评价学生的古诗翻译能力,检查其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考察其对古诗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古诗创作能力,欣赏其创作思路和文学表达能力。
《课外古诗教案》
《课外古诗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每首古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基本知识。
难点:理解每首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学会欣赏和品味古诗。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朗读、讨论、欣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讲解:对每首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字词、句式、韵律等方面。
3. 朗读:让学生朗读每首古诗,感受其韵律美。
4. 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每首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欣赏:欣赏古诗的美丽插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古诗背诵和理解性练习。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观点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七、教学资源:1. 古诗原文:打印或投影每首古诗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标记。
2. 注释翻译:提供每首古诗的注释和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 插图素材:选择或创作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插图,增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4. 朗读音频:录制专业朗读者的古诗朗读音频,供学生跟读和欣赏。
八、教学拓展:1. 诗人生平介绍:为学生提供诗人的简要生平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诗人背景。
2. 同类诗作推荐:向学生推荐与本节课古诗主题相似的其他诗作,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3.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诗,培养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是否得到提升。
初中课外古诗教案
初中课外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
(2)理解古诗《春晓》的内容,掌握其中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诗人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春晓》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
(2)理解古诗《春晓》的意象和意境。
(3)掌握诗人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古诗的意象和意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孟浩生的其他诗歌,如《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等,加深对孟浩生诗歌风格的认识。
(2)简要介绍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春晓》,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古诗《春晓》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4. 诗歌解析(1)解析古诗《春晓》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2)深入剖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领略孟浩生的诗歌魅力。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古诗《春晓》所描绘的画面。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古诗中“珍惜时光”这一主题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春晓》的意象和意境,以及孟浩生的诗歌创作特点。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以“珍惜时光”为主题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古诗《春晓》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和这四首诗的文学常识。
2、品味语言,体会古诗意境,运用想象描绘诗歌的艺术画面。
3、理解、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积累诗文语句,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5、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诗人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古诗,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难点:1、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
3、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庭中有奇树》:(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一起品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和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二)、评价及文学地位: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
钟嵘给过“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高度评价;《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明代谭元春说:“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
”问一下学生:“《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三)、文学常识介绍: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四)、诗歌细读与合理想象:先让全体学生齐读一遍,接着与学生一起一句一句地品读诗歌。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后四句分别描写了一幅图景)前四句讲解-----先释词:第一句中的“奇”字是指“不一般、珍贵”;第二句中的“华”同“花”、“滋”是指“繁”;第三句中的“荣”也是指“花”(板书“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第四句中的“遗”是指“赠送”,读音便为“wei (去声)”(提醒学生这是一个重要的古文知识点)。
接着给五分钟时间给同学根据诗句进行自由、合理想像。
请两位同学具体描绘一下前四句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同学描绘一番: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后四句讲解------先释词:第五句中的“馨香”是指“香气”、“盈”是指“满”;第六句中的“莫”是指“没法”、“致”是指“送到”;第八句中的“别经时”是指“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接着给五分钟时间给同学根据诗句进行自由、合理想像。
请另外两位同学具体描绘一下前四句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同学描绘一番。
(五)、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折其荣”,目的是“遗所思”)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否与前面相矛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不矛盾。
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贡”,未免使人有点惊疑。
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
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六)、有感情地朗读及流畅地背诵。
请一位同学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再次感受此诗的艺术魅力;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背诵此诗并叫两位同学起来背诵。
二、学习《龟虽寿》:(一)、导入:读题解题,走近作者。
(二)、预习反馈:检查学生字词及内容理解预习情况。
(三)、活动探究:活动一、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范读。
2.指名读诗 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订正。
4.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前四句为第一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说神龟虽然长寿,可还是难免一死呀。
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和就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这四句诗说明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这在当时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紧接着在第二层中间四句中,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中,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这几句诗中,曹操自己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认为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啊!后六句为第三层。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继发壮怀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能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
这里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国,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活动二、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结合图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2.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
活动三、总结提升,背诵古诗。
三、布置作业:1、注音。
枥()冀()贻()沥()骥()怡()2、默写古诗3、解释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4、预习后两首古诗词。
第二课时一、学习《赠从弟》:(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名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今天我们就随《赠从弟》这首诗来感悟古代诗歌意境。
(二)、走进诗人: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罹:遭受。
凝寒:严寒。
(四)、教师范读读全诗。
(五)、自读全诗,感知诗意。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六)、学习全诗,探究讨论。
问题一: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问题二: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
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问题三:如果把这首诗赠给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做?(七)、齐读全文。
(八)、总结全文。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二、学习《泰山梁甫行》。
(一)、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自读理解。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异气:气候不同。
[2]剧:艰苦。
[3]草墅: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4]行止:行动的踪迹。
[5]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6]翔:绕行。
[7]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三)、译文: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一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一由穿梭毫无顾忌。
(四)、鉴赏: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
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一居。
所以“妻子象禽一兽,行止依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