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起来了课堂实录和反思
热起来了教学反思
热起来了教学反思《热起来了教学反思》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们在教学中也应不断进行反思并进行创新。
本文将从热起来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热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热起来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要让课堂真正热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准备,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及积极的教学态度。
首先,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让课堂热起来的基础。
教师应该提前准备教案,并且对相关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只有掌握了知识的要点,教师才能够清晰地传递给学生,才能够使课堂变得有吸引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准备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课件、实验装置等,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其次,合理的教学设计也是热起来的关键。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他们的兴趣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任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促进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语言技巧,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的教学态度也至关重要。
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态度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从而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除了以上的几点,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热起来教学。
例如,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热起来了教学反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向,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态度等多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热起来了》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热起来了》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热起来了》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热起来了》课后反思
《热起来了》课后反思今天又讲了三个班的《热起来了》一课,发现昨天的实验环节布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今天有学生给我看他的活动记录,记得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的记录结果:温度计贴脱下的衣服外层开始温度为20℃,经过两分钟后是23℃;插进袖管的衣服夹层里开始是23℃,经过两分钟后是27℃,如果学生都得到这样的结果,这个实验的设计就是失败的。
问题在哪里呢?我想第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前几分钟才脱下衣服,衣服里残余的热量影响了实验的准确度和实验要求达到的初衷。
原来我的设想里放在一边的衣服不升温太理想化了,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穿着和脱了的衣服之间的升温情况的不同呢?中午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
要不采用分时段计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升温情况确实存在很大差异。
所以下午的教学我修改了活动记录单,内容为:活动1、贴衣服外层这样调整后学生会发现活动1升温情况不明显甚至几次记录结果都不变化,活动2升温明显甚至经过一分钟就升高了5、6度。
课后我也做了一次验证实验,结果是活动1、贴衣服外层温度依次为:19.2℃\20℃\20℃\20℃。
活动2、贴衣服夹层温度变化依次为:19℃\27.5℃\30℃\30.5℃,如果学生能得到这样的实验记录结果,对衣服不能升热应该是理解了。
陶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后反思今天在五(2)班上了《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感觉效果很好。
由于教材修订的原因,这个班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这一课,因此,我没有让学生分组实验,而是在展示屏上进行演示实验。
这样既节省时间,更控制了课堂教学的节奏和秩序,更何况,这一课中要学生分组实验也仅仅对书中描述的七种物体是沉还是浮进行验证、判断,演示同样能达到这个效果。
在课堂中,我主要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
首先,让学生对书中介绍的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进行猜测,并记录下理由;然后请一名同学汇报猜测情况,有不同想法的同学进行补充;第三步,教师将学生有歧义的物体名称写出来,暂不讨论,对于猜测较一致物体进行演示,看猜测是否正确,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第四,对于猜测有歧义的几个物体再分别说明猜测的理由,在说明了理由后自由辩论,不同意见发表完了演示这几个物体的沉浮实验;第五,经过以上的分析、实验观察,学生总结物体的沉浮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认为和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是否空心、材料这几个因素有关;第六,以某个物体为例,看是否和这些因素有关:①空瓶中装少量水——浮,空瓶中装较多水,但不装满——沉,说明物体的沉浮和是否空心没有关系,因为两种情况都有空心部分,但这两种情况下,体积、形状、材料都没变,轻重变了,说明轻重和物体的沉浮是有关的。
热起来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热起来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1 课程目标本次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热的基本概念,认识热传递的方式和规律,并且通过实验体验热的传递过程。
1.2 教材重点本节课的重点为:•学生需要了解热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认识热的传递方式。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体验热的传递过程。
1.3 教材难点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需要对热的传递过程有深入的理解。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体验热的传递过程,并且懂得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激发学生对热的认识:让学生谈谈热和温度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思考,热在生活中到处存在,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掌握它呢?2.2 学习环节1.热的基本概念:通过课件的形式进行热的基本概念讲解,包括热量、温度等。
2.热的传递方式:老师通过演示实验来讲解热的传递方式,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为:在暗箱中放入一杯冰块和一杯开水,记录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如10分钟)测量一次两杯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3 总结环节1.列举实验数据:将学生的实验结果投影到课件上,让学生自己看到实验数据的变化,带领学生自己尝试分析实验数据。
2.完成总结:在学生自己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一份自己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以及自己的总结。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热的基本概念和传递方式,并且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热的传递过程,更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
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数据去思考热的传递规律,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热起来了”课堂实录
“热起来了”课堂实录——回归原生态的课堂执教、记录整理:斗湖堤小学卢良红感言:“热起来了”的课堂。
孩子们的小手温暖了我,激情的互动感染了我,聪慧的思绪震撼了我,奇妙的创意激发了我,饱满的热情沸腾了我,我真的热起来了!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情怀更是感动了我!生命中留下这样的三十分钟,我无悔三尺讲台的人生。
比课规定:随机抽序号;课前,随机抽执教年级和内容;一小时,一本教材,一支笔,裸备课;三十分钟,一支粉笔,三十六位未成谋面的学生,呈现原生态的课堂。
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谈话:今天认识大家,我很高兴。
来,我们握握手。
师边和学生握手,边开心的发出感叹:同学们的手好温暖呀!你们感觉老师的手温度如何?(很冷。
)是的,老师有点冷,你们能给我出点主意,让我热起来吗?【教师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握手。
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巧妙的引出了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交流热起来的方法。
生A:加件衣服。
生B:运动。
师:给点具体的建议,做什么运动呢?生:跑步、跳绳、跳舞、打排球、打高尔夫、踢毽子......(教师配合学生的建议,夸张的动起来,并反馈表情与行为的认可。
)生C:吃火锅。
生D:吃麻辣烫。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吃麻辣烫或者火锅的感受,特别是误吃了一个辣椒,那是什么滋味?生:汗一下就辣出来了,全身都热起来了。
生E:晒太阳。
生F:洗热水澡、泡脚。
生J:泡温泉。
生H:吹空调、烤电暖器。
生I:点燃篝火。
生K:贴暖宝宝、抱暖手宝。
师:同学们出的主意真好!老师都热起来了!【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小结:你们让我运动,是动能转化成了热能。
【板书:热能】你们建议我晒太阳,是太阳能转化成了热能。
【板书:太阳能】你们让我吃东西,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板书:化学能】(学生情不自禁的叫:老师还有热能直接热能传递。
)真棒!【板书:热能】对了,第一个同学还要我加件衣服。
【板书:穿衣服】【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结合生活的实际,与学生交流、互动,在吃喝玩乐的感受中,找到了热起来了的很多方法。
热起来了教学反思
热起来是是《热》单元的开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究热的相关知识,对于热学生深有感触,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利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对于本节课反思:
1.开篇之课,如何激发学生的继续探究欲望?
每一单元的第一课,对于本单元的学习都有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的作业,在第一课做好下面学习的铺垫尤为重要。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孩子们对于冷热早有生活经验,但是对于特定的生活现象的内在本质了解较为模糊,不能较好的进行解释,在本节课中,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设疑,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思维验证。
本节课的探究更多的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冷热,学生感受热穿少、冷增加衣服,喝太烫的开水时可以加一些凉水等,在解决衣服是否会给我们提供能量的思维验证中,引导孩子们认识,我们晚上钻进被窝前被子是怎样?过一段时间被子会怎么样?如何被子衣服会给我们提供热量的话,那么堆放一起的衣服是否会因此产生过多的能力而燃烧一起来。
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碰撞中,整理了前概念,修补了有缺陷的前概念,获得科学概念。
3.注重学生提问题的习惯
本节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对于衣服穿多会热起来尤其是保暖内衣和毛线衣,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认识到衣服提供的是保温的作用,在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中,问题意识得到培养,也为下面的学习打开探究的大门。
教科版科学最新五下 2-1《热起来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方法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这一点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晒太阳、烤火、取暖器取暖、吃热的食物都是从其他热源获得热量让身体热起来,运动则是加快血液循环让身体热起来,而对于多穿衣服让身体热起来的原因,有些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这正是本节课要弄清的科学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热源和热的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引发学生对热探究的兴趣。
本课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从当我们觉得手冷时,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热源,引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并思考“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最后引出本课的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第二部分: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教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最终对“多穿衣服让我们身体热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促进他们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仅用毛衣包住温度计,会出现温度计温度略微上升的现象,最佳方法是用一杯常温水,先测出水的温度,然后用毛衣包住水杯再测水的温度。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所以本课在引出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进行实验验证,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初步体会到保温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热起来了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热起来了_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热起来了教科版《热起来了》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思考设计有效的对比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对比放在衣服(厚毛巾)里的温度计跟常温下的温度计温度基本相同,从而明白,像衣物这类的东西不能给身体直接增加热量。
(1)安排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热起来了》一课教学内容并不多,但却要让学生经历一个“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
而思维论证和实验验证是本课的重中之重。
为了能更有效的落实这一目标,我在教学环节安排上尤其注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交流。
例1:在教学怎样给身体加热环节中,我利用可移动的板书(粘贴卡纸)展示学生前科学概念中给身体加热的各种方法,不仅把单一的一问一答式,转向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形式,还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并有效的完成这一教学内容。
不过在实际上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必须强调学生以较大字体书写(展示过程中能够看的清)。
2.这个活动尽可能多的展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所以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种生生互动的交流形式。
当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一种疑问的时候,教师在进行合理的解释,值得强调的是,次活动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描述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给身体加热,对于什么方法是通过什么形式给身体加热的可以做简单解释,如:晒太阳、烤火——取暖;吃食物——增加能量;跑步、爬山、打篮球——运动,加快血液循环。
不需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说。
例2:学生在做对比实验的时候不仅要比较不同时间温度计在厚毛巾里的温度,还要跟室内温度进行比较,如果两者都让学生去完成,小组合作实验数据不可靠,更会浪费一定的时间。
所以我安排一名学生专门来测室内温度,让他跟其他同学一样,同时记录试验前教室温度和实验后教室第一分钟、第二分钟、第三分钟的温度,然后把他测量的数据写在黑板上,让其他小组进行对比。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学生在测量温度计在厚毛巾中温度变化环节中如何正确的读数:很多学生在开始做实验的时候把温度计放入毛巾内,但经过一分钟后读数时,有部分学生把温度计从毛巾里取出来读数,虽然这样操作对实验的数据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却造成了本次实验的规范性、严谨性。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热起来了_教科版-教育文档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热起来了教科版(一)引入:师:今天天气有点冷,我的手冰凉的,谁有最简单的方法让我的手暖起来?生:两只手相互搓一搓。
师:“那我们来试试。
”边说边搓手。
全班学生一起来进行由慢到快的搓手,感受搓手是否真的能带来热。
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生:手在摩擦的时候产生了热。
师:你说的真好,摩擦能产生热。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热起来的一些方法。
教师板书:热起来了(设计意图:通过搓手,既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热起来的感觉,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认识使我们热起来的方法师:当我们的身体感觉冷时,有哪些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学生分组交流后汇报。
生:我们可以开电暖气。
生:可以到太阳下晒一晒。
生:可以吃点热的食物。
生:还可以坐在火堆边烤火。
生:多穿点衣服,或者到操场上跑一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晒太阳、火堆、电暖气、吃食物、做运动、多穿衣服2、分析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师:这些方法为什么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汇报生:电暖气送出的热风是有热量的。
生:太阳也能给我们带来热量,还有火堆也提供给我们热量。
师:吃食物为什么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生:食物是热的,比如热气腾腾的面条,我们吃了就热起来了。
师:你描述的真具体,我现在就好像吃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冷的食物能给我们提供热量吗?比如说一块巧克力、一个苹果。
生:不能。
生:冷的食物也能给我们提供热量的,比如我们在超市里卖的零食吧,包装袋上都会写着能提供多少热量,热量太高的食物吃多了容易发胖。
师拍手肯定: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对呀!食物都是具有热量的。
教师板书:提供热量师:这些物质都可以直接给我们身体热量,使我们热起来。
那跑步、踢足球等运动呢?它又是怎样让我们热起来的?生:运动产生了热,因为运动后我们就会满头大汗。
师:在运动的时候,人的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加快了分解,转换成了热能,使我们感觉到了身体变热了。
教科版科学最新五下 2-1《热起来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方法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这一点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晒太阳、烤火、取暖器取暖、吃热的食物都是从其他热源获得热量让身体热起来,运动则是加快血液循环让身体热起来,而对于多穿衣服让身体热起来的原因,有些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这正是本节课要弄清的科学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热源和热的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引发学生对热探究的兴趣。
本课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从当我们觉得手冷时,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热源,引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并思考“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最后引出本课的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第二部分: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教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最终对“多穿衣服让我们身体热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促进他们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仅用毛衣包住温度计,会出现温度计温度略微上升的现象,最佳方法是用一杯常温水,先测出水的温度,然后用毛衣包住水杯再测水的温度。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所以本课在引出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进行实验验证,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初步体会到保温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科小学科学下《2.1、热起来了》word教案(6)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热起来了》是五年级第二单元的开篇课,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确衣服是不能够自己产生热的。
我认为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作为五年级学生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理解。
教师用书也明确提出本课的一个以往不曾进行指导的环节,即:思维论证。
授课后进行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一、创设了“蓝猫”这一被学生广为熟知,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
让蓝猫贯穿于整洁课,增加童趣,活跃课堂,融洽师生关系。
二、增加思维论证环节。
以往科学课中也时常遇到一些类似的实验课,在教学时仅仅是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想或猜测,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让蓝猫说出“衣服能自己产生热”这样不真实的结论。
再让学生对此说法进行反驳。
在学生举例进行反驳的过程中,其实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完成思维的论证,他们能从事物的另一角度进行逆向思维。
从对学生思维训练角度来说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是本课值得深究的一个亮点。
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实验时所需要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做是为了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依据,同时又不限制学生所采取了办法。
学生经过讨论设计,介绍方案,互评修改,在反复交流、质疑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实验方案,使方案变得切实可行具有说服力。
四、通过为蓝猫解决如何在冰箱坏了的情况下保存雪糕,给予一个良好的启示,让学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出发,探究生活中的科学、讨论与探究生活问题,并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离开教室,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本课也有几个不足:1.当学生通过实验对自己的实验假设进行验证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达,以通过大量事实来说明道理,不能急于求成。
2.学生的思维活跃想出了许多老师没有想到的方法,教师要充分肯定这部分同学并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才更有说服力。
小学科学热起来了课堂实录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热起来呢?运动比如说什么运动?跑步有很多的运动比如说跑步跳绳等等运动可以使我们热起来还有呢?穿衣服可以吗?可以还有吗?到暖和点的地方还有热水袋、喝热水、吃东西可以是冷的吗?冷的食物迟到肚子里会热起来吗?在身体内冷的食物也可以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能量,使我们热起来。
开热空调、烤火这么多的方法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热起来了这么多方法我们梳理一下好吗?好比如说烤火,是外界给我们热量,像它这样的还有吗?喝热水,热空调、热水袋是一类的。
还有吗?如果有反例教师问:“吃东西也是外界直接给我们热量吗?”学生回答。
那么我们把吃东西归为一类、把跑步等运动归为一类。
像烤火一类的概括一下叫做外界传热吃东西概括一下叫做食物供热那跑步等运动概括为自身产热或者运动产热如果将穿衣服归类到上述几类同学们看一下我们按照热起来的方法途径不一样,同学们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答疑,认为穿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如果没有将穿衣服归类到上述几类:当学生说出衣服是通过保温让我们热起来的或者提到“保温”时,直接抛出也就是你认为衣服不会增加热量?有没有不同意见?对于衣服能不能增加热量同学们是不是有疑义?那我们先把它单独列出来。
(板书:穿衣服能增加热量)现在我们队穿衣服能不能产生热量同学们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衣服不能增加热量,另一种认为可以增加热量,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生活中的例子来为你的观点找证据。
论证:我觉得衣服可以增加热量,因为大冬天的光着身子会很冷,所以穿着衣服会增加热量。
被窝没有人睡的时候是冷的,人睡进去后才会变热,衣服没穿的时候衣服是冷的,所以衣服不会增加热量。
(老师要强调学生是什么观点)看来同学们各说各有理,为什么呢?同学们用的是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所以难以让对方同学信服,那今天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让实验的数据来说服对方呢?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我们自己来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
热起来了
《热起来了》课堂实录和反思热起来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我们感觉手冷时,两只手用力搓一搓就会热起来”,进而引出“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有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的讨论,从而引出“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量吗”的探讨。
怎么让自己感觉热起来,学生有很多的体验:运动、晒太阳、用电暖器取暖……也包括加穿衣服。
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减衣服是习以为常的方法。
但如果反问一句:“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学生们或许会不置可否。
这是一个学生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但也是可以去探究的问题。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就让学生重点展开对“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自主探究活动,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热及热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因为衣服能保存热量。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三、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四、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并且经过思维论证,做出合理的解释。
五、教学准备:每组两支温度计、两瓶自来水、一些旧衣服六、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今天天气有点冷,我的手冰凉的,谁有最简单的方法让我的手暖起来?生:两只手相互搓一搓。
师:“那我们来试试。
”边说边搓手。
全班学生一起来进行由慢到快的搓手,感受搓手是否真的能带来热。
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生:手在摩擦的时候产生了热。
师:你说的真好,摩擦能产生热。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热起来的一些方法。
教师板书:热起来了(设计意图:通过搓手,既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热起来的感觉,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1、热起来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主要教法
合作、探究、学习
一、引入: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过程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
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
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挡冷气进入)
课后
今天这节课是学生本学期第一次使用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可能有的学生
反思 忘记了,在使用之前我的讲解不到位,学生在拿温度计时有个别的不知道拿什么地方
读数,虽然及时纠正还是有计量错误的发生。在做实验时,测量衣服的温度,有的小
组得到的数据是温度上升,说明衣服能给我们热量。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把主动权完全教给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更
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
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
《热起来了》教学反思
《热起来了》教学反思《热起来了》教学反思范文《热起来了》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这课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多种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并且能说出这些方法是怎样使身体热起来的。
课堂开始,我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讨论并记录,学生发言时争先恐后,课堂马上就“热”起来了。
本课的实验操作难度也不大,所以我把重难点放在学生对实验方案的研讨上。
在验证“衣服能不能产生热量”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充分研讨、设计方案、动手验证的活动,学生经历了“问题——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热现象会有初步的认识,并能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在课堂中,学生能想出很多方案,比如:1、给温度计穿上一件、两件衣服,每隔1分钟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2、给人体测量穿衣前后的温度;3、取一杯水,测量水温,给烧杯包裹上衣服,每隔一分钟记录读数。
根据学生的讨论,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案,由我提供所需的材料,实验完成较快的小组可以多尝试几种方法,寻找多种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在20分钟内,快的小组基本上能完成两种实验方法,但是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问题:1、在前概念的调查中,4个班200来个学生中只有不到20人是认为衣服能产生热量的,其余的学生在认知上都认为衣服只能保温,不能产生热量。
现在的学生掌握的知识面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认知,再去探究意义已经不大,在实验前就有学生说“真没意思,温度肯定不会变的。
”所以课堂中我及时调整思路,把重点转移到寻找证据上,找到更多证据的小组能获得奖励,学生实验起来也比较积极。
2、个别小组在给温度计穿上衣服后测量时发现温度在刚开始有轻微的上升,有的`学生解释说是人体的余温,有的学生解释说是读数误差,因为之后温度又有所下降。
3、有的小组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给温度计穿上了好几件衣服,还抱在怀里,结果用力过猛,打碎了好几只温度计,虽然不是水银温度计,但毕竟还是污染了衣服,这个意外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以为五年级的孩子经过了这么多次实验训练,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看来还是我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热起来了教学案例
《热起来了》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内容“热起来了”一课选自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关于冷热现象,学生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如根据天气的冷热增减衣服;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重新鼓起来;喝太烫的水加一些凉水等,本节课主要是总结能让我们热起来的方法以及理解其与保温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三、教学准备大小相近的两块冰,课件,记录表,每组一根温度计、一件校服,透明玻璃杯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从前精明的商人开了家杂货店,一个下雪天的傍晚,有个衣衫褴褛的人来到杂货店门口乞讨,老板不耐烦的瞟了一眼说:“臭乞丐,我和你打个赌,如果你今天晚上在我店门口守夜没冻死的话我就把我的杂货店送给你怎么样?”“好!”行乞者回答说,但是心里却在犯难了……1、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让学生思考能让行乞者热起来的方法?2、这些方法行吗?让学生想办法的同时考虑实际情况。
小结: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好主意,你能总结下吗?只要让行乞者(),他就不会被冻死。
二、探索让我们热起来的方法说的很好,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热起来了”,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搓手行吗?试试看(让学生现场感受)为什么搓手的时候会感觉到手热起来了呢?(摩擦起热)跑步行吗?试一试吃食物呢?谁来表演下?(夏天吃热的食物,冬天吃热食物)(夏天吃冷的食物,冬天吃冷食物)表演让学生了解吃热食物能感觉到热,吃冷食物不行吃热食物为什么可以让我们热起来呢?(热食物吃进身体产生热量)开暖气可以吗?是什么原因呢?(电器放出热量)泡热水澡?是什么原因呢?热水传递热量晒太阳?是什么原因呢?太阳光放出的热量烤火?是什么原因呢?火放出的热量穿衣服(盖被子)?穿衣服时我们能感觉到热,哪衣服是不是和其他法方一样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呢?你觉得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为了证明衣服能不能给增加热量,老师准备了一个实验,两杯冰块,一杯用衣服包起来,一杯没有包,猜测下哪个杯子的冰块化的快?三、研究衣服是否能产生热量的实验步骤老师这个实验需要一些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请同学们用手上的材料也设计一个实验吧!接下来请小组长负责在小组内讨论出你们实验的步骤,小组讨论实验的步骤并把实验步骤写下来吧。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热起来了》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热起来了》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热起来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一课,本课用一个令人遐想的课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点明了本课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教材从日常生活引入,设计了“怎样可以产生热”这个话题。
在“怎样可以产生热”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去认识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并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加穿衣服只是起保温的作用”的认识。
2.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们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并且要尊重客观事实,认识衣服并不能为身体增加热量,而是起保温的作用。
,
学情分析
关于热,学生已在四年级对其有所认识,知道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是身体热起来。
对于“衣服能否自己产生热”这个话题,很多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但大多是一些无意观察。
活动开始就让学生预测衣服能否自己产生热,应引导学生提取原有的经验,明确活动探究的方向,调动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取证的过程中,涉及观察现象等多项
任务,但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物质的认知和分辩能力稍差,所以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要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主设计验证“衣服能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的活动。
1/ 1。
《热起来了》教学反思
《热起来了》教学反思《热起来了》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通多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以此形成符合逻辑的实验结论,学生在一过程中,懂得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开始,提问学生“如何让手热起来?“并让学生做搓手动作,以此调动课堂的活泼气氛,帮助翻开学生的思路。
然后,”如何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踊跃答复。
接着,讨论”刚刚的方法是如何增加自己身体的热量?“大局部学生都能理解。
讨论过程中,有学生的答复:多穿衣服,盖棉被可以增加身体热量;而有的同学那么反对,并举了反例:衣柜里那么多衣服,为什么还是冰的,能增加热量,可能就燃烧了......而这一冲突问题,也是我重点设计的环节。
”我们就用实验数据,来支持你们自己的观点吧。
“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引导学生选择材料、设计、试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与学生进行了充分交流。
无论是现实事例还是实验验证,都证明衣服不能使人身体热起来,不能给人体增加热量。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不多,难度不大,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局部学生还是能理解,充分参与课堂。
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索过程。
但本节课依然存在很多缺乏:第一次在五年一班上,有个别小组惊呼“温度计上升了”。
惊诧之余,连忙过去查看,才发现:这一组的同学把自己的衣服刚脱下,直接用里面把温度计包上,而衣服带有身体的热量,温度计就上升了。
在五年二班,有的小组同学,先测的室温,记录数据;再测课本,却没有记录,直接给书本穿上衣服,发现温度计温度下降。
虽然,也可以论证衣服不能给人增加热量,但是实验操作的不标准、不正确。
科学课的实验过程中,常会出现很多教师没方法预测的事情,对于老师,也是一个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起来了》课堂实录和反思《热起来了》课堂实录和反思热起来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我们感觉手冷时,两只手用力搓一搓就会热起来”,进而引出“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有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的讨论,从而引出“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量吗”的探讨。
怎么让自己感觉热起来,学生有很多的体验:运动、晒太阳、用电暖器取暖……也包括加穿衣服。
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减衣服是习以为常的方法。
但如果反问一句:“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学生们或许会不置可否。
这是一个学生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但也是可以去探究的问题。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就让学生重点展开对“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自主探究活动,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热及热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因为衣服能保存热量。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三、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四、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并且经过思维论证,做出合理的解释。
五、教学准备:每组两支温度计、两瓶自来水、一些旧衣服六、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今天天气有点冷,我的手冰凉的,谁有最简单的方法让我的手暖起来?生:两只手相互搓一搓。
师:“那我们来试试。
”边说边搓手。
全班学生一起来进行由慢到快的搓手,感受搓手是否真的能带来热。
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生:手在摩擦的时候产生了热。
师:你说的真好,摩擦能产生热。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热起来的一些方法。
教师板书:热起来了(设计意图:通过搓手,既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热起来的感觉,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认识使我们热起来的方法师:当我们的身体感觉冷时,有哪些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学生分组交流后汇报。
生:我们可以开电暖气。
生:可以到太阳下晒一晒。
生:可以吃点热的食物。
生:还可以坐在火堆边烤火。
生:多穿点衣服,或者到操场上跑一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晒太阳、火堆、电暖气、吃食物、做运动、多穿衣服2、分析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师:这些方法为什么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汇报生:电暖气送出的热风是有热量的。
生:太阳也能给我们带来热量,还有火堆也提供给我们热量。
师:吃食物为什么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生:食物是热的,比如热气腾腾的面条,我们吃了就热起来了。
师:你描述的真具体,我现在就好像吃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冷的食物能给我们提供热量吗?比如说一块巧克力、一个苹果。
生:不能。
生:冷的食物也能给我们提供热量的,比如我们在超市里卖的零食吧,包装袋上都会写着能提供多少热量,热量太高的食物吃多了容易发胖。
师拍手肯定: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对呀!食物都是具有热量的。
教师板书:提供热量师:这些物质都可以直接给我们身体热量,使我们热起来。
那跑步、踢足球等运动呢?它又是怎样让我们热起来的?生:运动产生了热,因为运动后我们就会满头大汗。
……师:在运动的时候,人的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加快了分解,转换成了热能,使我们感觉到了身体变热了。
简单的说,是血液循环加快,使得身体产生了更多的热。
教师板书:血液循环加快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生:衣服吸走了我们身体的热,衣服就具有热量了。
生:衣服不具有热量,它阻挡了外面的冷气进入人体。
生:我也觉得衣服是吸收了我们身体的热量。
生:我认为衣服是不具有热量的。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是否生热的问题1、利用生活经验有理有据的推测师:现在同学们有两种不一样的观点,老师请大家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因为我们多穿衣服之后就会觉得热,所以衣服就给我们身体增加的了热量,我用手摸摸自己的衣服也是热乎乎的。
生: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没有穿身上的衣服,你手摸一摸是不会热的。
生:寒冷的冬天,当我们刚钻进被窝时,觉得被窝很冷,如果衣服具有热量的话,那被窝也是一样的,我们钻进去应该是热的。
所以我觉得衣服不具有热量。
生:如果衣服具有热量,那我们的衣柜里不是热气腾腾了吗?……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做出了自己的推测,但是科学讲究的是实验证据。
让我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吧。
2、教师出示实验器材:两支温度计、两瓶自来水、一件衣服。
分组讨论、设计实验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首先把你们的实验方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生:我们准备把温度计放在科学书里,测出科学书的温度,再用衣服把书包起来,看看温度计的温度是否会上升。
生:我们觉得用两支温度计、两本科学书进行对比会比较合适。
先把温度计分别夹在两本科学书里,测出科学书的温度,然后给一本书裹上衣服,看看书的温度有没有变化。
如果裹了衣服的温度计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衣服不具有热量,如果温度上升,说明衣服具有热量。
教师拍手表扬。
生:我们准备把温度计分别插入自来水瓶子里,记下瓶子里的水温,再把一个瓶子用衣服包住,看看包了衣服的瓶子的水温能否上升。
如果水温上升说明衣服具有热量,水温不上升说明衣服不具有热量。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组同学。
在实验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对大家的温馨提示:不要用手捂住温度计下端的红色液泡。
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持平。
注意我们呼出的热气会影响温度计。
每隔两分钟计录一次温度。
4、学生分组实验并且记录实验数据。
5、汇报分析师:请同学们整理好实验器材,比一比那个小组整理得快。
师: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吧!生:我们小组测得科学书的温度是14摄氏度,用衣服把其中一本科学书包起来,测得2分钟、4分钟、6分钟……都是14摄氏度,所以我们认为衣服不具有热量。
生:我们小组是先测出自来水温度是13摄氏度,用衣服把一瓶自来水包起来,测得2分钟、4分钟、6分钟……都是13摄氏度,我们也认为衣服不具有热量。
师:我想请第5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数据。
生:我们先测得科学书的温度是15摄氏度,用衣服把一本科学书包起来后,2在是15摄氏度,4分钟时15.5摄氏度,6分钟时16摄氏度。
生:他们在测量的时候可能与温度计靠的太近了,我们呼出的气体是热的,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是手压住了温度计的液泡吧。
师:看来反思我们的实验过程是否正确很重要,第5小组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实验一次,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在课后反复验证我们的科学结论。
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反复验证的实验结论才是正确的。
师:根据11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通过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不断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6、思考交流师:既然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那么我们为什么多穿衣服会觉得热起来呢?生:因为衣服可以阻止外面的冷气进入我们的身体。
生:我们的身体是热的,多穿衣服,我们身体的热量就不容易流失。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衣服所起的作用是保存身体的热量。
(板书:保存热量)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设计:热起来了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八、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生活经验,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的方法及原因,不但构建了学生的科学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中,我重点设计了学生发生冲突的问题,让正反双方进行充分的论证,摆事实,讲道理。
然后设计实验。
有的学生认为衣服不能提供热,只是保温,有的学生认为衣服能提供热,那么老师就要灵活处理,进行引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给学生经历一个辩论的过程,让学生把以往的生活经验作为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用实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我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把主动权完全给了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方法,这样更容易让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更容易把握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向,也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帮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条理化,使实验方法不断完善,从而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汇报实验数据时,有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生意外,科学书被衣服包起来后,温度计的温度上升了一度,这是我在分组实验巡视时就发现的,也是我故意让这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数据的。
目的是强调反思实验过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对实验结论反复验证。
以往上这一课,经常会有好几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生意外。
本以为这一节课改进了实验方法后,不会有意外发生,但还是有一个小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对于这一课堂“意外”,自己也觉得比以往处理的妥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