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假肢异常步态分析

合集下载

下肢假肢步行分析

下肢假肢步行分析

Foot slap
Description
Foot progresses too quickly from heel strike to foot flat, creating a slapping noise
Causes
Heel too soft Plantarflexion bumper too soft Excessive socket flexion Excessive dorsiflexion Poor knee extension control
Uneven heel rise
Description
Prosthetic heel rise does not match sound side.
Causes
Inadequate knee friction (high heel rise) Inadequate extension assist (high heel raise)
Terminal swing impact
Description
The prosthetic shank comes to a sudden stop with a visible or audible impact
Causes
Insufficient knee friction Extension assist too great Habit of forceful knee flexion Fear of knee buckling at I.C
Increased Lumbar Lordosis
Description
Lumbar lordosis is exaggerated during prosthetic stance phase

异常步态分析范文

异常步态分析范文

异常步态分析范文异常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是一种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人体行走或跑步等运动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和诊断患者的异常步态问题。

异常步态问题可能是由于运动系统(骨骼、关节、肌肉)等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的。

通过对异常步态的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评估治疗效果、作出适当的康复方案。

异常步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步态周期分析:步态周期是行走或跑步过程中的一个完整循环,包括支撑期和摆动期。

支撑期是人体支撑身体重量的阶段,摆动期是身体向前推动的阶段。

异常步态可能表现为步伐过快或过慢、步态不稳定、步幅不匀等。

2.步态姿势分析:步态姿势是指身体在步态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姿势。

正常步态下,身体姿势会随着步态的不同阶段而变化,而异常步态可能导致身体姿势异常、倾斜或不稳定。

3.关节角度分析:关节角度是指关节弯曲和伸展的程度。

通过测量和分析关节角度的变化,可以评估异常步态对关节运动的影响。

例如,膝关节角度的异常可能导致步态不稳定、屈腿过度或过度伸展等问题。

4.脚地接触分析:脚地接触是指身体与地面接触的瞬间。

通过分析脚地接触的力量、时间和位置等参数,可以评估异常步态对脚部的影响。

例如,足弓下陷、跖屈肌功能不全等问题可能导致异常步态。

5.肌肉活动分析:肌肉是人体运动的驱动力,通过分析肌肉活动的时机、力量和持续时间等参数,可以评估异常步态对肌肉功能的影响。

例如,肌肉无力或失用可能导致异常步态。

通过上述分析,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异常步态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针对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体育锻炼、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同时,异常步态分析对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异常步态常见于脑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通过分析异常步态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总而言之,异常步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异常步态的评估、康复计划的制定和疾病的诊断与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假肢装配技术-下肢假肢对线原则和方法

假肢装配技术-下肢假肢对线原则和方法

膝部被推向后方
• 表现:膝部被推向后方,足底平面着地 • 原因:假脚踵部弹性不足,不能产生足够
的支撑力;2接受腔相对假脚位置过于靠后, 加在假脚踵部的体重过大 • 措施:调节踵部弹性,跟换合适的部件2将 接受腔向前调整
• 与1相同,当膝关节伸直站立时,踵部会离 开地面,且前方近端和后方远端有压迫感。
踵触地时假脚旋转
• 触地时,假脚前部产生左右摆动的原因有以下几 点
• 1SACH脚的后跟过硬,或者是单轴脚的缓冲器弹 力过强
• 2SACH脚和鞋适配不良,后跟没有下沉的余地 • 3鞋后跟过硬 • 4接受腔腘窝部形状不正
摆动期的甩腿
• 在摆动期,踵部产生内甩或外甩时,可能的原因
• 接受腔后壁倾斜,与行进方向不垂直
假肢对线
• 假肢对线是指接受腔与假肢的相对位置关系,假 肢对线,又分为静态对线和动态对线。
小腿假肢对线的基本 内容
• 1确定假肢在额状面上的高度,接受腔相对假脚的 内,外侧位置关系及角度(内收,外展角)
• 2确定假肢在失状面上的高度,接受腔相对假脚的 前,后位置及角度(屈曲,伸展角)
• 3确定接受腔在水平面上相对假脚的内,外 前, 后位置及角度(内旋,外旋角)
• 额状面对线:承重线在髌韧带高度从内到外以1:1 比例平分小腿接受腔
• 在额状面小腿短残肢看上去呈外展姿势,长残肢 呈内收姿势,这是小腿自然生理走向决定的,我 们要按此姿势对线。
• 额状面承重线经过脚后跟中央,前面经过大拇指 中央。
异常步态分析
• 小腿假肢异常步态主要是由对线不良引起, 还有接受腔适配不良,残肢痛等截肢者方 面的问题及其他非对线原因引起。
工作台对线
• 矢状面对线:矢状面承重线在髌韧带高度 从前到后以1:1的比例平分小腿接受腔。 矢状面承重线落在假脚中三分之一的后三 分之一范围,若有生产厂家关于假脚对线 的说明书,则根据说明书来对线

异常步态分析演示

异常步态分析演示
当前第29页\共有110页\编于星期三\22点
当前第30页\共有110页\编于星期三\22点
站立相异常及其原因:站立相 中期
原因: (1)跖屈肌挛缩:跖屈肌挛缩限制了胫骨前移。
如果挛缩可被重力拉长,只会导致在足接地期 足的位置异常,而不会导致膝过伸,因为体重 可牵拉跖屈肌,使胫骨前移。
当前第31页\共有110页\编于星期三\22点
站立相异常及其原因:站立相 中期
比目鱼肌力量不足使末期站立相的足根离地及 膝伸展的动作消失,导致膝屈曲。
跖屈肌力量不足的原因有:肌肉无力,外科行 跟腱延长术后,使用固定的AFO
当前第37页\共有110页\编于星期三\22点
站立相异常及其原因:站立相 中期
原因(2) 膝关节屈曲挛缩也可导致站立相时的膝关节屈曲。
当前第27页\共有110页\编于星期三\22点
当前第28页\共有110页\编于星期三\22点
站立相异常及其原因:站立相 中期
问题1 膝过度伸展 膝过度伸展可以表现为伸肌突然发力(伸肌共同运动 或痉挛模式)或膝过伸。伸肌突然发力表现为突然膝 伸展,但未达到过伸的程度,常出现在承重时。膝过 伸是膝反张,可以突然出现或缓慢出现,在站立中期 或末期开始出现并持续至摆动前期。过度膝伸展意味 着在站立相胫骨不能在站立足上前移。
当膝过伸持续到摆动前期时就会影响摆动期 的膝活动,导致前移困难及足拖曳。
当前第34页\共有110页\编于星期三\22点
站立相异常及其原因:站立相中 期
膝过伸代偿股四头肌无力有许多不利的影响。 首先,它限制了承重时的膝屈曲,增加了体重 对站立腿的冲击力。其次可以损伤膝关节。膝 过伸有利的一面是保持姿势稳定,对于肌力差 的病人这种代偿是可以理解的。
当前第3页\共有110页\编于星期三\22点

步态分析:异常步态

步态分析:异常步态

步态分析:异常步态异常步态总论一、正常行走要求1、每个参与的关节具有足够范围的运动和力量2、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精密控制3、行走的复杂性产生很多机会,使正常的步态受到影响二、步态代偿该系统的适应性有产生很多机会,为了行走改变步态模式(甚至产生严重损伤),代替正常步态。

异常或病理步态模式反应了通过保持行走的努力,代价是增加能量消耗和异常应力对身体的作用。

三、异常步态原因1、疼痛:疼痛肢体回避重量,缩短支撑时间。

2、中枢神经系统失调:不能生成和控制适当水平的肌力。

3、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受伤,结缔组织紧张、关节结构异常、关节不稳定或先天性结缔组织松弛。

四、异常步态机制a、特定损伤的直接反应b、一种代偿c、病理步态的特征取决于损伤的性质、程度以及个体代偿能力。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步态1、偏瘫步态病因: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

典型特征:患侧膝关节因僵硬而于迈步相时活动范围减小,患侧足下垂内翻。

表现:为了将瘫痪侧下肢向前迈步,迈步相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即划圈步态。

2、剪刀步态(交叉步态)病因:痉挛型脑性瘫痪。

表现: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迈步相下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时步行困难。

3、截瘫步态病因:脊髓损伤所致截瘫。

表现:1、如脊髓损伤部位稍高且损害程度较重但能拄双拐行走时,双下肢可因肌张力高而始终保持伸直,行走时出现剪刀步,在足底着地时伴有踝阵挛,呈痉挛性截瘫步态,使行走更加困难。

2、如脊髓损伤部位较低且能用或不用双拐行走时,步态可呈现为臀大肌步态、垂足步态或仅有轻微异常。

4、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病因:小脑功能障碍。

表现:患者行走时不能走直线,呈曲线或“Z” 形前进,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

因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又称酩酊或醉汉步态。

5、帕金森步态病因:帕金森疾病表现: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肢僵硬而缺乏伴随的运动,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幅缩短。

下肢骨折后异常步态的原因与及康复治疗

下肢骨折后异常步态的原因与及康复治疗

下肢骨折后异常步态的原因与及康复治疗1. 肌肉萎缩,肌力下降:下肢骨折后无论采用手术还是保守治疗,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制动。

制动期间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肌肉收缩训练,肌肉很容易萎缩,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一段时间后发现骨折侧下肢比健侧下肢细,肌肉萎缩的同时,肌肉力量也会大幅下降。

而正常走路中的肢体摆动和支撑都需要下肢肌肉去参与,由于肌肉力量不够,就会出现走路时腿抬不起来,脚撑不住的情况,同时会出现身体代偿性的歪斜,那么肯定走路姿势就不对了。

常见的因肌肉无力而导致的异常步态以及相对应的肌肉训练方法:(1)臀中肌步态:臀中肌位于臀部外侧,在臀大肌的深面,主要作用是外展下肢和稳定骨盆。

当臀中肌无力时,会导致走路时对侧骨盆下沉,躯干歪向患侧的情况。

a. 侧卧弹力带抗阻抬腿b. 侧卧蚌式弹力带抗阻打开:c. 站立位弹力带开组外展下肢d. 侧方弹力带抗阻跨步(2)臀大肌步态:臀大肌在臀部后外侧,主要作用时后伸大腿和行走时稳定骨盆。

当臀大肌无力时,为了维持平衡,腘绳肌会部分代偿伸髋,走路会出现躯干后仰,严重者会出现挺胸突腹、双肩后伸的异常步态。

a.仰卧臀桥b.仰卧单臀桥c.俯卧后伸d.站立弹力带后伸(3)股四头肌步态: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方,主要作用伸膝和行走时稳定膝关节。

当股四头肌无力时,走路会出现膝关节弯曲踮脚的步态。

情况严重时,为了维持稳定,患者常用手被动按压伸直膝关节。

a. 卧位等长收缩b.坐位伸膝c.坐位弹力带抗阻伸膝d.坐位沙袋抗阻伸膝(4)胫前肌无力步态:胫前肌位于小腿外前方,主要作用是背伸踝关节。

当胫前肌无力时,行走时会出现足下垂,为了防止足托地,髋膝屈曲角度加大,形成高抬腿的异常步态。

a.坐位勾脚背b.半卧位弹力带抗阻勾脚背(5)其他下肢肌肉训练方法:弹力带抗阻屈膝抗重力踮脚后跟2. 关节挛缩、僵硬,关节活动受限:正常走路除了需要下肢的有足够的肌肉力量,还需要下肢的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正常。

在下图展示的步行过程中,至少需要髋关节屈曲30度,伸展10度;膝关节屈伸0-60度;踝关节背屈10度,跖屈20度。

康复评定学第十八章假肢评定

康复评定学第十八章假肢评定

皮肤情况
1.有无病理性瘢痕 正常时无。若有病理性瘢痕或大面积瘢痕 存在,应检查瘢痕的部位、大小,厚度、成熟度,愈合还是未 愈合,等。 2.有无皮肤粘连 正常时无。若有粘连存在,应检查皮肤粘连 的范围、程度,及对关节活动的影响。 3.有无皮肤内陷 正常时无。若有皮肤内陷存在,应检查其内 陷深度。 4.有无开放性损伤 若有开放性损伤存在,应检查其大小、形 状、渗出物,等。 5.有无植皮 若有植皮,注意植皮的部位、类型、愈合程度。 6.有无皮肤病 正常时无。若有皮肤病存在,应先治疗皮肤病, 而后安装假肢。
大腿残肢长度
大腿残肢长度是指坐骨结节到大腿残肢末端 的长度。测量方法:患者俯卧位,坐骨结节 做标记,测量坐骨结节与残肢末端之间的距 离。评定标准①大腿极短残肢:大腿残肢在 坐骨结节平面以下3-5cm;②大腿短残肢: 小粗隆以远,近侧1/3经股骨的截肢;③大 腿中残肢:大腿中1/3与下1/3之间的截肢; ④大腿长残肢:远侧1/3段经股骨的截肢
残肢长度
上臂残肢长度 上臂残肢长度是指肩峰到上 臂残肢末端的距离 上臂残肢长百分比= 上臂残肢长度(cm)/ 上臂全长(cm)×100% 测量方法:肢体放松,测量肩峰到残肢末端 之间的距离。评定标准:根据上臂残肢长百 分比来评定
肘离断残肢长度
肘离断残肢长度是指肩峰到残肢末端(相当 于肱骨外髁)的距离,测量方法:同上臂残 肢长度的测量
对线评定
对线(alignment)是指为使假肢发挥出所期望的 功能,确定关节、支撑部件及其它部件相对于接受 腔所构成的位置(包括角度)关系。 对线分三种:①工作台对线 将接受腔和假足组装 在一起,即假肢的装配;②静态对线 在工作台对 线后,将组装好的假肢让截肢者试穿,在步行前, 在站立位检查对线是否合适,确认能否安全稳定步 行的工作。它从一定程度上了解接受腔的适配状态; ③动态对线在静态对线完成后,在截肢者试步行中, 为使假肢的步行更舒适、更接近正常、更安全和更 轻快而进行的调整。

小腿假肢对线对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的影响

小腿假肢对线对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的影响

小腿假肢对线对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的影响
小腿假肢在足上型假肢中属于常见的一种,其为下肢截肢者提供了有效的代步方式。

然而,小腿假肢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到截肢侧的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

本文旨在探讨小腿假肢对这一特性的影响。

研究一般采用肌电图来测量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大多数研究表明,小腿假肢可以减少截肢侧半腱肌的活动。

因为在截肢侧,脚踝不再存在,膝关节需要承担更多的稳定性负担,因此半腱肌较常常被用于维护膝关节的稳定性。

然而,在使用小腿假肢的过程中,由于假肢本身具有提供稳定性的机构,截肢侧的膝关节不再需要承担过多的稳定负担,因此半腱肌的活动相应减少。

另外,不同类型的小腿假肢对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一些研究表明,使用弹性小腿假肢可以促进膝关节前方的肌肉活动,使截肢侧的肌肉更强健,但同时也增加了膝关节前方压力。

而使用非弹性小腿假肢则有可能降低膝关节前方压力,但同时也会降低膝关节前方肌肉的活动水平。

在使用小腿假肢的过程中,以下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步态、速度、步行路面的不平整度、假肢的安装位置和假肢的长度等。

有些研究表明,当使用小腿假肢的截肢者采取正常步态时,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较为正常;但当进行快速步行或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时,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异常。

此外,如果假肢的安装位置不合理或假肢长度不当,均可能影响到膝关节肌肉的活动特性。

总之,小腿假肢对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准确评估截肢侧的膝关节肌肉活动特性,需要结合步态分析、肌电图测量以及假肢的相关因素,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截肢者使用小腿假肢的生活质量。

小腿假肢异常步态分析

小腿假肢异常步态分析

小腿假肢异常步态分析分析下肢假肢步行时,是从步行中截肢者的额状面和矢状面进行观察,并从中寻找截肢者异常的动作。

小腿假肢的异常步态主要是对线不良引起的,还有就是接受腔适配不良、残肢疼痛及其截肢者自身的不良习惯和健康问题等引起的。

zhoudav@chicot design小腿假肢标准对线zhoudav@chicot design小腿假肢正常步态zhoudav@chicot design1.膝部过早的屈曲步态周期:冲击吸收期和蹬离期观察方位:矢状面原因:假脚偏后,接受腔前移运动及动力学分析:(1)前足杠杆短,患者平衡感觉非常差,站立中期至蹬离期膝关节极易屈曲。

(2)接受腔近端后侧、远端前侧压力比较大,体重过多的集中在假脚前部。

(3)步态中股四头肌的收缩使残肢胫骨前端极易产生疼痛。

zhoudav@chicot design1.膝部过早的屈曲zhoudav@chicot design2.足趾滚动困难步态周期:蹬离期观察方位:矢状面原因:假脚偏前,接受腔后移运动及动力学分析:(1)后足杠杆短,膝关节稳定。

站立中期产生伸膝力矩,接受腔前壁抵住髌骨,患者需要前倾身体以使重心通过足部向前行进(2)接受腔近端前侧、远端后侧压力比较大,体重过多的集中在假脚后部。

(3)冲击吸收期假肢侧骨盆下降,身体向假肢侧倾斜。

zhoudav@chicot design2.足趾滚动困难zhoudav@chicot design3.假肢向外侧倾斜步态周期:站立中期观察方位:额状面原因:接受腔向外侧平移,假脚偏内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1)接受腔近端内侧、远端外侧压力较大,接受腔外侧壁有空隙(2)患者体重过多的集中在假脚的外侧(3)步宽太窄,站立中期假脚向外侧倾斜,(4)患者向假肢侧倾斜zhoudav@chicot design3.假肢向外侧倾斜zhoudav@chicot design4.假肢向内侧倾斜步态周期:观察方位:额状面原因:接受腔向内侧平移,假脚偏外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1)接受腔近端外侧、远端内侧压力较大,接受腔内侧壁有空隙。

常见异常步态的分析与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分析与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分析与训练步态是人体行走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由躯干、腿部、髋、膝、脚等多个器官和肌肉协调运动而产生的。

正常步态是指人体在直立站立和行走时,各个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使得人体能够保持平衡、稳定和高效的行走。

然而,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异常步态,如跛行、瘸行等。

异常步态的分析是通过对患者行走过程的观察和记录,以及相关的检查手段,对异常步态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进行分析和诊断。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和行走姿势:观察患者的身体姿势、步态特征和步幅变化等,可以初步判断异常步态的类型和可能的病因。

2.检查患者的关节和肌肉功能:通过检查关节的活动度、肌群的力量、韧带的稳定性等,可以了解到异常步态与关节功能障碍或肌肉力量不平衡等方面的关系。

3.应用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可以了解到异常步态与骨骼结构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关系。

4.应用电生理检查:如电子肌电图等,可以了解异常步态与神经肌肉传导异常、神经损伤等方面的关系。

根据异常步态的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

训练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1.矫正异常步态: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患者改善异常步态,使其更接近正常步态,提高行走的效果和舒适度。

例如,对于跛行患者,可以通过增加相关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的力量,来改善步态中的偏斜现象。

2.加强相关肌肉和关节的功能: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从而增加步态的稳定性和行走的灵活性。

例如,对于瘸行患者,可以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案,针对性地加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提高行走的效果。

训练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康复治疗、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多种手段。

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健步行训练:通过逐步增加步行距离和时间,使患者逐渐适应正常步态,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2.平衡训练:通过平衡训练器械和特定的平衡动作,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减少摔倒的风险。

3.功能性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加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提高步态的适应性。

《异常步态分析》课件

《异常步态分析》课件

个体化治疗方案探索
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
01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和基因疗法

康复工程与个体化康复训练
02
结合康复工程技术和个体化康复训练,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的治
疗方案。
心理干预与行为疗法
03
探索心理干预和行为疗法在异常步态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治疗
效果。
提高公众对异常步态的认知
公众教育宣传
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进行体检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 理健康,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或损伤,预防 步态异常的发生。
注意安全防护
科学合理的运动
在运动或日常活动中,注意安全防护,避 免意外伤害。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遵循 科学合理的运动原则,避免过度运动或不 当运动导致的步态异常。
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步态异常,应 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
断和治疗。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 疗、护理和康复,不要
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配合治疗和护理,有
利于康复。
相互支持与关爱
患者家属应给予患者足 够的支持和关爱,共同
度过难关。
06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帕金森病步态
总结词
起步困难、步伐缩小、身体前倾。
详细描述
帕金森病步态是一种常见的异常步态,通常是由于帕金森病引起的。这种步态的特点是 起步困难、步伐缩小、身体前倾,因为帕金森病导致肌肉强直和运动减少。帕金森病步
态的出现可能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

小腿对线

小腿对线
小腿假肢的错误 对线及调整方法
小腿假肢步行分析
异常步态产生原因: 接受腔的适配 对线 患者:疼痛,肌无力
矢状面正确对线
初始屈曲角度: 1.无屈曲挛缩,中等长 度残肢~5º ;短残肢>5º ; 长残肢<5º 2.有屈曲挛缩:考虑挛 缩角度
髌韧带等高处 接受腔A-P径1 /2处
经过假脚后 跟到跖趾关 节1/2处
额状面正确对线
髌韧带处接受 腔内外侧中间
注:接受腔内收 外展角度同பைடு நூலகம்常 生理角度一致
脚板第一,二趾之 间,脚后跟中间
矢状面
步态周期:冲击吸收期和蹬离期 原因:假脚偏后,接受腔前移
步态周期:蹬离期 观察方位:矢状面 原因:假脚偏前,接受腔后移
步态周期:站立中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接受腔向外侧平移, 假脚偏内
步态周期:冲击吸收期,站立中 期,蹬离期,摆动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假脚外旋,接受腔内旋
步态周期:冲击吸收期,站立中 期,蹬离期,摆动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假脚内旋,接受腔外旋
步态周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接受腔向内侧平移, 假脚偏外
步态周期:站立中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接受腔外展
步态周期:站立中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接受腔内收
步态周期:站立中期以后至蹬 离期 观察方位:矢状面 原因:假脚跖屈,接受腔过伸
步态周期:蹬离期 观察方位:矢状面 原因:假脚背屈,接受腔屈曲

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的功能训练和步态分析

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的功能训练和步态分析

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的功能训练和步态分析
瓮长水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2(006)024
【摘要】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步态训练是最重要的.在实际训练中,患者穿戴下肢永久性假肢的步行模式应该尽可能接近于正常人的步行模式.文章着重讨论了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的功能训练和步态分析方法.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假肢的替代功能.
【总页数】3页(P3635-3637)
【作者】瓮长水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7.5;R318.2
【相关文献】
1.下肢假肢装配后的综合康复治疗 [J], 尚翠侠;李强;周渼;赵昭;付全宏
2.功能性反馈疗法在下肢假肢装配中的应用 [J], 吴志彬;蒋宛凌;舒彬;周梅;刘夕东
3.步态分析在下肢假肢装配中的应用 [J], 吴志彬;蒋宛凌;舒彬
4.创伤截肢患者残肢功能训练与假肢装配 [J], 周全;王元山;陈建明;陈雪松;范凌;管力
5.下肢假肢装配后的功能评估方法的研究 [J], 张强;董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假肢矫形器学考点总结

假肢矫形器学考点总结

名解1神经瘤:由于神经干截断后,神经纤维有继续向前生长的趋势,在生长的过程中如遇到软组织阻挡的作用,其 残肢端逐渐膨大形成神经瘤,即临床所称的假性神经瘤。

2、 幻肢痛:截肢患者发生非常剧烈的幻肢疼痛,多数为闪电样痛,少数为烧灼样痛,远端肢体多数呈屈曲抽搐样 位置,少数为伸直位,这种现象为幻肢痛。

3、 轮椅: 4假肢:5矫形器 大题1各种小腿假肢接受腔的特点,承重部位,悬吊原理(其中一个) 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PTB )接受腔特点:接触面积大,改善了承重功能,增加了病人支配假肢的能力和稳定性。

承重部位:髌韧带、胫骨内髁、胫骨前嵴两侧、腘窝和小腿后方的软组织。

悬吊原理:靠髌上环带悬吊。

包膝式小腿假肢(P TES接受腔特点:接受腔前缘侧缘高,包容了髌骨和股骨内外踝。

承重部位:髌韧带、胫骨内髁、胫骨前嵴两侧、腘窝和小腿后方的软组织。

悬吊原理:依靠髌骨上缘和股骨内外踝悬吊假肢。

踝部插楔式假肢(KBM接受腔特点:接受腔内、外侧缘高至股骨内、外踝上方,内上壁有一可拆卸的楔形板,扣住内踝。

承重部位:髌韧带、胫骨内髁、胫骨前嵴两侧、腘窝和小腿后方的软组织。

悬吊原理:依靠包容股骨内、外踝的接受腔上缘。

全面承重型小腿假肢(TSB )接受腔特点:接受腔是封闭式的,与残肢全面接触、全面承重。

这样不但扩大了承重面积而且可以预防由于残肢 末端不接触、不承重,长期使用假肢后由于负压作用常引起的残肢水肿。

承重部位:全面承重悬吊原理:增加了接受腔与残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悬吊假肢的性能。

PTK 小腿假肢接受腔特点:接受腔内衬套做成整体包膝式,接受腔的前壁向上延伸到髌骨上缘,两侧壁向上紧紧抱住股骨内、 外侧髁,但在髌骨处开槽。

承重部位:髌韧带、胫骨内髁、胫骨前嵴两侧、腘窝和小腿后方的软组织。

悬吊原理:依靠包容股骨内、外踝的接受腔上缘2、部分足假肢的特点与适应症是什么?靴型假半脚特点:在趾处配以橡胶材料,弥补外观缺陷适应症:适用于经跖骨截肢或跖跗关节离断后,残肢无马蹄畸形,足底承重功能良好的病人。

下肢假肢—下肢假肢的适合性检查

下肢假肢—下肢假肢的适合性检查

5.脱下假肢检查残肢 (1)残肢均匀受力,无局部明显压力过大皮肤变红 验
• 1.处方检验 对照假肢处方检验是否达到要求 • 2.站立检查 两脚分开5-10公分,双脚均匀承重,自然站立 (1)无不舒适感 (2)假肢长度正确。检查双侧髂前上棘是否在一水平线上 (3)假肢对线正确。患者站立时稳定 (4)假肢拾离地面时残肢和接受腔之间的上下移动不大
3.坐位检验 (1)坐位弯腰用手摸鞋时残肢无脱出,无接触不良 (2)小腿与地面接触时,脚能放平 (3)双侧膝部高度相近 (4)由坐位转为站立时难听的排气声
4.动态检查 (1)步距均匀,节奏均匀 (2)站立时膝关节稳定,摆动期膝关节无撞击声 (3)无异常步态 (4)能顺利上下楼梯 (6)动态步行中排气阀不跑气
大腿假肢适合性检查 • 1.处方检查 对照原处方检验是否达到要求 • 2.站立检查 (1)穿上假肢长度正确。假肢侧可以比健侧短1公分 (2)坐骨结节恰好坐在接受腔的坐骨平台上 (3)会阴部位内收肌腱处无疼痛 (5)吸附式接受腔应采取下阀门观察,在假肢承重时软组 织有无明显鼓起 (6)站立时假脚能放平,患者没有向前、向后、向内、向 外倾倒感觉 (7)站立中,让患者放松臀部肌肉,膝铰链处于稳定 (8)假肢悬吊性好
• 3.坐位检查 (1)膝关节至少屈曲90°,膝关节后面肌腱处五疼痛 (2)两侧膝部高度想到
4.动态检查
(1)步行中无不适 (2)残肢在接受腔内无活塞运动 (3)步行中双脚宽度步超过10公分 (4)假脚外旋角度与健侧一样 (5)脚跟落地无内外旋和拍地声 (6)能顺利上下楼梯 (7)步行中无杂声
5.脱去假肢检查残肢 (1)皮肤表面无明显的变红、擦伤 (2)从残肢变红或者丝袜印记上可以看出受力部位 (3)残肢末端没有变红,软组织没有变硬

【步态分析】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及常用矫治训练方法?!

【步态分析】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及常用矫治训练方法?!

【步态分析】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及常用矫治训练方法!定义步态分析(GA)是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对人类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对患有神经系统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而可能影响行走能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步态分析,以评定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步态评定临床意义1、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2、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3、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步态检查适应症1、CNS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后偏瘫、脑瘫、帕金森病、小脑及其传导通路病变。

2、骨关节疾病与外伤:截肢、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炎、韧带损伤、踝扭伤、下肢不等长等3、下肢肌力损伤:脊髓灰质炎、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周围神经损伤禁忌症:严重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等基本参数1、步长: 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一般步长约为50~80cm2、步频: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健全人通常步频大约是95~125 步/min3、步速: 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1.2m/s4、足偏角: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偏角,健全人约为6.75°5、步宽(stride width)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称为步宽,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如图示Ⅲ,通常用cm表示,健康人约为8±3.5cm6、步幅: 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7、步行周期: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一般成人的步态周期约为1~1.32 s左右8、步行时相: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常用评定的方法1、四期分析法两个双支撑相、一个单支撑相、一个摆动相2、RLA八分法美国加州Rancho Los Amigos康复医院的步态分析实验室提出的,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求出八个典型动作姿位点步行功能分级•0级:患者不能行走或完全依靠轮椅或2人以上帮助•1级:患者需要使用双拐或1人持续有力的搀扶才能行走及保持平衡•2级:患者持续或间断需要1人帮助平衡或协调,或需要使用膝-踝-足矫形器{KAFO},踝-足矫形器{AFO},单拐,手杖,等以保持平衡和保证安全•3级:患者能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安全,需要1人监护或言语指导,而无身体上接触•4级:患者在平面上可独立步行,但在上台阶,斜面或不平的表面时需要帮助或监护•5级:患者可独立地去任何地方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1.竖脊肌:在步行周期站立相初期和末期,竖脊肌活动达到高峰,以确保行走时躯干正直。

步态异常常见原因分析法

步态异常常见原因分析法

步态异常常见原因分析法步态异常是指一个人行走时姿势、脚步、步频等不正常的情况。

步态异常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生理原因、神经系统疾病、骨骼疾病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步态异常原因分析方法。

1. 分析观察行走姿势:观察行走姿势可以从外观上获得一些关键信息,如足部疾病、髋部疾病、膝关节问题等。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检查是否有步态不稳、跛行等特征,确定是否有隐匿疾病引起的步态异常。

2. 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疾病是引起步态异常的常见原因之一。

神经系统评估可以检测大脑和脊髓中神经的功能和结构异常,进而确定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

常用的神经系统评估方法包括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脑电图、头颅磁共振等。

3. 功能性评估:一些功能性问题,如骨盆倾斜、骨骼肌肉疾病等,也可能引起步态异常。

通过进行骨骼肌肉系统检查,包括柔韧性和肌力评估,可以确定功能性问题是否为步态异常的原因。

4. 步态分析:步态分析是评价步态异常的重要方法。

通过使用步态分析仪器,可以记录行走时的关键参数,如步长、步宽、步频等。

进而可以评估步态的稳定性和对称性,判断是否存在步态异常。

5. 神经影像学检查:MRI、CT等神经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发现神经系统疾病的存在,如脑卒中、脊髓病变等。

这些病变也可能导致步态异常。

6.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常规、生化检查等,可以发现某些器质性疾病的存在,如肌无力、骨关节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步态异常。

7. 以往病史和家族病史:病史回顾和家族病史可以提供重要的线索。

患者的以往疾病史和家族病史中是否存在与步态异常有关的疾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的方向。

综上所述,步态异常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观察行走姿势、神经系统评估、功能性评估、步态分析、神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史回顾和家族病史等都可以为步态异常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步态异常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异常步态的分析与康复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分析与康复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分析与康复训练引言:步态是人类行走的一种模式,是通过下肢骨骼和肌肉协同运动实现的。

当人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时,如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神经系统的异常等,就会出现异常步态。

分析异常步态并进行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步态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常见的异常步态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

一、跛行跛行是一种由于下肢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异常导致的步态异常。

常见的跛行类型有截肢者跛行、绞痛性跛行和神经性跛行等。

1.截肢者跛行截肢者跛行是由于下肢截肢导致的步态异常。

截肢的高度和位置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跛行方式,如通过腰部、髋关节进行扭动的跛行、通过上肢换向和支持来协助行走的跛行等。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肌力训练:通过肌肉力量锻炼增强截肢侧肌肉的力量,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

2)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平板支撑等动作训练增强平衡能力。

3)假肢适应训练:使用适合的假肢,并进行适应训练,使截肢者能够适应假肢并学会正确使用它们。

4)步态模式训练:根据截肢高度和位置,设计恰当的步态模式进行训练。

2.绞痛性跛行绞痛性跛行是由于髋关节或膝关节的关节韧带、滑膜和软骨受伤引起的步态异常。

患者通常会感到疼痛或不适,以至于在行走时会出现跛行。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疼痛缓解:通过物理治疗手段如热敷、电疗等减轻疼痛。

2)关节稳定性训练:通过肌肉的强化训练,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减少疼痛引起的异常步态。

3)步态训练:设计适合的步态训练模式,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模式。

3.神经性跛行神经性跛行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引起的步态异常,如中风、脊髓损伤等。

患者往往会表现出肌肉无力、下肢拖行、步态不稳定等症状。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肌肉刺激训练:可以通过电刺激等方式刺激患者的神经和肌肉,促进肌肉的收缩和力量的增强。

2)平衡功能训练:通过平衡训练器械等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3)步态模式训练: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损伤情况,设计适合的步态模式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腿假肢异常步态分析
分析下肢假肢步行时,是从步行中截肢者的额状面和矢状面进行观察,并从中寻找截肢者异常的动作。

小腿假肢的异常步态主要是对线不良引起的,还有就是接受腔适配不良、残肢疼痛及其截肢者自身的不良习惯和健康问题等引起的。

zhoudav@chicot design
小腿假肢标准对线
zhoudav@chicot design
小腿假肢正常步态
zhoudav@chicot design
1.膝部过早的屈曲
步态周期:冲击吸收期和蹬离期
观察方位:矢状面
原因:假脚偏后,接受腔前移
运动及动力学分析:
(1)前足杠杆短,患者平衡感觉非常差,站立中期至
蹬离期膝关节极易屈曲。

(2)接受腔近端后侧、远端前侧压力比较大,体重过多
的集中在假脚前部。

(3)步态中股四头肌的收缩使残肢胫骨前端极易产生疼
痛。

zhoudav@chicot design
1.膝部过早的屈曲
zhoudav@chicot design
2.足趾滚动困难
步态周期:蹬离期
观察方位:矢状面
原因:假脚偏前,接受腔后移
运动及动力学分析:
(1)后足杠杆短,膝关节稳定。

站立中期产生伸膝力
矩,接受腔前壁抵住髌骨,患者需要前倾身体以
使重心通过足部向前行进
(2)接受腔近端前侧、远端后侧压力比较大,体重过
多的集中在假脚后部。

(3)冲击吸收期假肢侧骨盆下降,身体向假肢侧倾
斜。

zhoudav@chicot design
2.足趾滚动困难
zhoudav@chicot design
3.假肢向外侧倾斜
步态周期:站立中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接受腔向外侧平移,
假脚偏内
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1)接受腔近端内侧、远端外侧压力较大,接受腔外侧
壁有空隙
(2)患者体重过多的集中在假脚的外侧
(3)步宽太窄,站立中期假脚向外侧倾斜,
(4)患者向假肢侧倾斜
zhoudav@chicot design
3.假肢向外侧倾斜
zhoudav@chicot design
4.假肢向内侧倾斜
步态周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接受腔向内侧平移,
假脚偏外
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1)接受腔近端外侧、远端内侧压力较大,接受腔内
侧壁有空隙。

(2)患者体重过多的集中在假脚的内侧
(3)步宽太大,站立中期假脚向内侧倾斜,患者向健
侧倾斜
zhoudav@chicot design
4.假肢向内侧倾斜
zhoudav@chicot design
5.假脚外侧承重
步态周期:站立中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接受腔外展
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1)接受腔近端内侧、远端外侧压力较大,接受
腔外侧壁有空隙
(2)患者体重过多的集中在假脚的外侧
(3)足跟着地后膝关节不稳定易屈曲。

(4)站立中期膝关节向外侧抖动,假肢小腿管明
显向外侧倾斜。

(5)蹬离期患者假肢向上抬起。

zhoudav@chicot design
5.假脚外侧承重
zhoudav@chicot design
6.假脚内侧承重
步态周期:站立中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接受腔内收
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1)接受腔近端外侧、远端内侧压力较大,接受腔内
侧壁有空隙
(2)患者体重过多的集中在假脚的内侧
(3)足跟着地后膝关节不稳定易屈曲。

(4)站立中期膝关节向内侧抖动,假肢小腿管明显
向内侧倾斜。

zhoudav@chicot design
6.假脚内侧承重
zhoudav@chicot design
7.足跟过早抬起
步态周期:站立中期以后至蹬
离期
观察方位:矢状面
原因:假脚跖屈,接受腔过伸
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1)接受腔近端前侧、远端后侧压力较大,假肢向
后倾斜
(2)假肢过于稳定,蹬离期困难
(3)没有足跟着地或足跟着地时间太短
(4)站立中期后足跟过早的抬起。

(5)蹬离期假脚向外旋转
zhoudav@chicot design
7.足跟过早抬起
zhoudav@chicot design
8.足趾蹬地不足
步态周期:蹬离期
观察方位:矢状面
原因:假脚背屈,接受腔屈曲
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1)接受腔近端后侧、远端前侧压力较大,假
肢向前倾斜
(2)站立期稳定性很差,因为假脚前足杠杆较
短,假肢极易向前倾斜。

(3)蹬离期足趾蹬地不明显,身体前进动力不
足。

(4)患者易引起残肢前面末端疼痛。

zhoudav@chicot design
8.足趾蹬地不足
zhoudav@chicot design
9.假脚过分向外旋转
步态周期:冲击吸收期,站立中
期,蹬离期,摆动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假脚外旋,接受腔内旋
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1)站立期膝关节向前内侧倾斜抖动
(2)患者假肢外展且步宽过大
(3)患者躯干向健侧倾斜
(4)蹬离期假脚外旋使假肢行走困难,使接受腔内
残肢扭矩过大。

zhoudav@chicot design
9.假脚过分向外旋转
zhoudav@chicot design
10.假脚过分向内旋转
步态周期:冲击吸收期,站立中
期,蹬离期,摆动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假脚内旋,接受腔外旋
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1)站立期膝关节向前外侧倾斜抖动
(2)为防止假脚碰到健侧腿,患者经常将假肢外展行走
(3)患者躯干向假肢侧倾斜
(4)蹬离期假脚内旋,使假肢稳定性降低
zhoudav@chicot design
10.假脚过分向内旋转
zhoudav@chicot design
11.踮脚步态
步态周期:假肢摆动期
观察方位:矢状面
原因:假肢太长
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1)患者骨盆倾斜,站立时患者经常将体重移到健侧
从而屈曲残肢侧膝关节。

(2)患者健侧腿处于蹬离期时为防止假肢假脚拖地刻
意抬高足趾蹬地动作。

(3)患者肩膀抖动比较大。

zhoudav@chicot design
11.踮脚步态
zhoudav@chicot design
12.外展步态
步态周期:假肢摆动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假肢太长
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1)为防止假肢假脚拖地,患者在假肢摆动期均外
展大腿使假脚抬离地面。

(2)患者步宽一致且较大。

(3)患者肩膀抖动较大。

zhoudav@chicot design
12.外展步态
zhoudav@chicot design
13.划弧步态
步态周期:假肢摆动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假肢太长
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1)为防止假肢假脚拖地,患者在假肢蹬离期开始
外展大腿使假肢假脚抬离地面,到摆动后期内收
大腿使其恢复正常。

(2)患者步宽不一致。

(3)肩膀抖动加大。

zhoudav@chicot design
13.划弧步态
zhoudav@chicot design
14.身体向假肢侧倾斜
步态周期:站立中期,摆动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
(1)假肢太短
(2)接受腔向外侧平移太大
(3)接受腔外展
zhoudav@chicot design
15.身体向健侧倾斜
步态周期:站立中期,摆动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
(1)假肢太长
(2)接受腔向内侧平移太大
(3)接受腔内收
zhoudav@chicot design
16.明显的重心移动
步态周期:站立期
观察方位:矢状面、额状面
原因:
(1)假脚后跟太硬或太软
(2)假脚前部材质太硬或太软
(3)假脚与鞋的适配不好
zhoudav@chicot design
17.足跟着地假脚旋转
步态周期:站立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
(1)假脚后跟太硬
(2)假脚与鞋适配不良
(3)接受腔腘窝部形状不正
zhoudav@chicot design
18.摆动期的甩腿
步态周期:摆动期
观察方位:额状面
原因:
(1)接受腔穿戴没有到位
(2)接受腔髌韧带与腘窝不平行
(3)接受腔悬吊力量不平等
zhoudav@chicot desi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