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性学习

合集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作 关系。代理银行在财政授权 支付 中扮演着 重要角 色 ,
取 得 代 理 银 行 的 配 合 和 支 持 是 改 革 : 顺 利 推 行 的 重 [作 要 条 件 。 一是 加 强 位 内 部 各 相 关 部 门 之 间 的 沟 通 和
习 , 入 了解 国家 财经 政 策 , 展 相 关 知 识 领 域 , 足 工 深 拓 满
法 和 质 疑 的 学 习 精 神 有 助 于 改 变 传 统 的 “ 课 堂 为 以
学 科 教学 依 然 是重 要 的 ,它仍 然 处 于 主体 地位 。 因
此 , 开 展 有 效 的 接 受 性 学 习 的 同 时 , 研 究 性 学 习 在 把 方 式 渗 透 到 中 学 历 史 课 上 ,在 学 科 教 学 中 开 展 研 究
引发 教 学 方 法 的变 革 。
[ 键 词 ] 课 程 理 念 ; 史 教 学 ; 究 性 学 习 关 新 历 研
[ 图分 类 号 ] 6 35 中 G 3 .1
[ 献 标 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5 3 1 (0 9 1— 1 卜0 文 10 — 15 2 0 )0 0 2 3
的 指 导 下 , 绕 特 定 的 历 史 问 题 ( 专题 、 题 ) 通 闹 或 课 . 过 多 种 途 径 和 手 段 获 取 材 料 , 以类 似 科 研 的 方 式 主 动 地 获取 历 史 知识 , 决 特 定历 史 问题 的学 习 活动 。 解
中学 阶段 足 打 基础 的 阶段 , 课 程改 革 的过 渡 阶段 . 在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目标 是 “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 培 实
践 能 力 和 终 身 学 习 的 能 力 ” F 罔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孑 我

历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_历史老师教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历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_历史老师教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历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_历史老师教学生的方法有哪些历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有充分认识,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现今教学角度的转变使得课堂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方式,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实现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分析、评判的观点没有进行培养,学生没有通过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的眼光,因此只能采用较为吃力的方法进行学习,也就丧失了主动性。

本文通过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对历史教学理念和历史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应对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理念上的误区,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实现了对教学理念的补充和完善。

一、历史教学理念1.1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尤显学习的吃力和繁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以“背”为主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

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和乏味,适当引入情境教学和活动教学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

同时,初中历史相对较为博杂,且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历史的故事性,在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中,使学生建立历史坐标。

从而对于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发生的大概时间都有所了解,从而形成对历史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增加学生对于历史读物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相关事件的了解。

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摆脱较为枯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的记忆,转向对于历史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养成对历史的兴趣。

以兴趣为支点,逐渐向其他历史事件和历史内容进行扩散性了解,实现历史的全面阅读,为高年级学习历史做好准备。

1.2建立历史分析视角历史分析视角的建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也极为重要,其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技能,学以致用,更加轻松和准确的掌握历史学习规律。

实践型教学历史课(3篇)

实践型教学历史课(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实践型教学为视角,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引言历史是一门具有深厚底蕴的学科,它不仅传承了人类的文明,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实践型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结合历史课堂的实际,探讨实践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二、实践型教学的历史课堂实施策略1. 走进历史现场,体验历史氛围历史课堂应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历史现场,亲身感受历史的氛围。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纪念馆等,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厚重。

2. 开展历史角色扮演,提升学生参与度历史角色扮演是实践型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抗日英雄,体验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历史情境教学是实践型教学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可以让学生模拟秦朝的朝会,体验秦朝的政治制度。

4.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

例如,在讲述长征时,可以利用长征路线图、长征歌曲等资源,让学生感受长征的艰辛。

5. 开展历史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辩论是实践型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讲述“戊戌变法”时,可以让学生分为正反双方,就变法是否必要进行辩论。

6. 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知识竞赛是实践型教学的有效手段。

通过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教学和学习方法有哪些

历史教学和学习方法有哪些

历史教学和学习⽅法有哪些 学习需要有好的,好的⽅法将会让我们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有了好的⽅法,再加上⾃⼰的努⼒勤奋,好成绩就离我们不远了。

然⽽什么才是好的呢? 学好初中历史的五个⽅法 ⼀:如何预习 具体的⽅法有三: (1)找难点、抓重点; (2)联系实际提问题; (3)做好预习笔记。

你就利⽤10分钟时间看⼀看,找出⼏个不懂的问题,就算达到预习的⽬的。

⼆:如何听课 1.⽼师讲了好多有趣的事,但考试⼜不考,我应该怎么办? ⽼师讲有趣的事,第⼀是为了调动⼤家的学习兴趣,第⼆是为了说明政治上的原理。

学习政治主要⽬的也不是为了考试,⽽是要通过学习提⾼⾃⼰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促使个性的全⾯发展。

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2.⽼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了,应怎么办? ⽼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个学⽣的听课习惯。

如果你跟不上⽼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较⽣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师上课节奏快,也是能跟上他的思维。

3.⿊板上有板书,课件上⼜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 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

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些空⽩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

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

等课后再去整理。

4.提⾼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 要处理有趣与⽆趣的关系,⼀堂课不可能45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趣的内容也要努⼒地去听。

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边听⼀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师讲解。

要处理好⽩板与⿊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

因此,不要只看⽩板⽣动有趣的内容不记⿊板中的板书内容。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历史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任务,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辩证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为此,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个体与小组的优势,开展活动探究,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才能构建高效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一、培养“探究性学习”的素养(1)培养合作与探究的意识。

子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引导,明白开展探究学习的目标,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想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讨论中竞争,积极开展组内合作、小组间讨论,解决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落实学习目标。

(2)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爱因斯坦说:“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水平、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较强这些特点,教师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个性品质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保守派、以李斯为首的革新派、秦始皇、站在现在的后世人。

保守派与革新派辩论:在当时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最后,秦始皇采纳的理由是什么?今天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加深对历史情境的理解。

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做到横向、纵向联系,拓展思维与知识视野。

二、创新思维的方式(1)“问题”意识是前提。

中国古代教育家说“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

”教师应当把自主质疑的学习舞台留给学生,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质疑的氛围一旦形成,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像鱼儿寻找食物一样去求知。

如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几个阶段的原因、表现?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共同探讨并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2-08-05T06:49:52.030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6期作者:吴泉[导读]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增强课堂趣味性、转变课堂模式以及强化教学拓展等方式来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强化,进而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幅度提升。

吴泉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 350400摘要: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增强课堂趣味性、转变课堂模式以及强化教学拓展等方式来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强化,进而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一、影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历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还在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因此,在这样的目标之下,学校和教师都开始了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探索。

但是,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上仍然存在影响教学有效性的种种因素。

从整体上来说,这些因素可以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要部分。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本身在专业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新的教学要求,这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由于教师本身专业教学能力的不足,在进行历史教学的创新时,往往会出现对教学现状以及新的教学理念认知不够深刻的问题,使得教学创新与改革过于形式化,反而影响了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自身历史学习能力的不足、对于历史知识无法做到理解性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过高等问题,则是影响学生快速掌握历史知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

在学生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即便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如果不能针对性解决问题,也无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要针对性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强化,才能够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实际上,早在80年代,该模式就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试验。
1982年,杭州的茅蔚然老师提出了“四段式历史教学法”〔3〕。他把45分钟的历史课分成四段来进行。第一段,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新课内容,时间约5—7分钟;第二段,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讲课,约25—28分钟;第三段,师生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教师回答提问,约5分钟;第四段,课堂作业,约5分钟。这一方法明确而具体地安排了各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此后,上海的钱昌明老师将一堂课分为阅读、整理和练习三段,1985年总结为“读、理、练三段式教学法”〔4〕。后来,杭州、兰州等地的历史教师又先后提出了“读、讲、议、看、练”五字三段式教学法和“自学、精讲、练习”三步式教学法等,虽然名称各异,但都具备了自学、辅导和练习的环节,并改变了“讲”的内涵,针对性强,效果好,都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它们都为该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自学——辅导式
自学——辅导式,又称导学式。它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相机点拨的辅导,使自学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教学要素的构成关系,如图(二)所示。
图(二):
附图{图}
错综复杂的教学过程,从理论上可以作这样的剖析:以教师为主体,作用于教材、学生等客体,构成了教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作用于教材、教师等客体,构成了学的过程;教师、学生均具有主客体双重角色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其职业的特点和年龄、智力及知识水平的优势,理应发挥主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即主导作用,主要用于对学生的指导、点拨和引渡上;同理,学生的学习活动也理应接受教师的主导。然而,学习活动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一切都有赖于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去吸收和消化知识,并构建为自己特有的认知结构。“从宏观上看,人的健康成长过程也必然是受动性递减,主动性递增,直至完全能把握自己,达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故学生的主动性必须受到重视和珍重。”〔2〕这样,教的主导性和学的主动性的契合,就构成了“自学——辅导式”的主旋律。显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论是支撑该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的个 性独创 的 自由发展 。但在 现实 中, ” 教师 受升学 重视 , 得不 到学生家长 的支持 , 收效甚 微 。 而在客 观 压力影响 , 仍然把传授式的教学模式作为 日常教 学的 上研究性 学习也受到 4 分钟课 堂时间 的局 限。 5 为解
主要方式 , 长期 的传授过程 中, 自觉地否定 了学 决实施研究性 学习在 主客观上 的局限性 , 在 不 使研究性学 生学 习的主动与个性 自由发展 的可能 , 学生成为实现 习能在课 堂教 学中有效 开展 , 我们必须设计一个在 中 教学 目标 的工具 , 最终教学双方的创造性都没有得到 学历 史课堂教学 中实施研究性学 习的可行性方案来 体 现。 在学科课堂教学 中改 变传 授模 式 , 探索适合学 规划研究 学习的实施 。
网址、 网页等 , 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应用 的方法 、 步 骤, 使学生能在课外 继续探究 , 让研究 性学习走 进 中 学历史 课堂 , 又走 出课堂 , 随学生 学习 的始 终 。 伴 可 以说 , 研究性学习的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开展研究性学 习受制于时空的局限 , 又能使研究性学习在课外得到
生个性发展且行之有效 的课堂教学方式 , 是非常必要
的。 ( )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
( 一)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方案
r— ——— ——— —l
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人 的事业 , 当知识经济对人 才提出新 的素质要求时 , 仅仅沿用原来 “ 接受性学 习” 的方式来学 习 “ 确定 的知识” 已很 难使教 育所 培养 , 的人才具有 可持续发展 的能力 , 具有应对急剧变化 、 不 断创新 的社会变革 的能力 。 教育正面临着社会变革带 来 的严 峻挑 战 , 在教学 中寻求新 的教学 内容 、 学习方
2 8

历史课堂教学性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性学习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将承担越来越重的责任。

历史教学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历史探究民主《历史课程标准》在阐释“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对历史学习知识这样界定:“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

”强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活动中,“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就是要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历史课程的“过程与方法”。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

它的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

任何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它特定的条件,那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一、要有集中、新颖、有价值的探究问题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历史的时间、地点是无须探究的。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让学生张口就能答出,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跟同伴进行合作,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

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关键是问题的设计。

所以教师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努力设计出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

在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教学和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跳一跳,摘桃子”。

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而是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是最有探究价值的。

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

历史课堂教学中“合作性学习”实践

历史课堂教学中“合作性学习”实践

历史课堂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实践初探摘要:合作学习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从历史教师自身专业角度出发,论述了合作学习的含义、本质及重要性,并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对它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尝试。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而年轻的教学观念,在国外出现较早且发展较快。

在我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关键词:历史教学;合作性学习;实践探索一、什么是“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性学习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它一般由一名首席或高级教师在大班讲课,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

个别辅导由普通教师或实习教师担任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彼此互教,共同达到一种更高的学习水平的过程。

二、为什么在现代教育中要强调“合作性学习”“合作”符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谚语,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等等。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状况下,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才有可能战胜自然界的一切困难。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合作更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动力。

现代社会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的社会背景、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的能力和素质都各有缺陷、各有特点。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有的人就善于提出问题,有的人则侧重于解决问题。

在文档管理中,有的人擅长文字处理,有的人则对数据信息十分敏感。

在团队合作中,有的人具备整体的领导能力,而有的人则能很好地执行具体的计划和决策。

据统计,在诺贝尔奖问世的前25年,合作获奖者只占41%;到第二个25年,合作获奖者就占到61%;到20世纪90年代,合作获奖者已经超过79%。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及学习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进展探究教学方案的设计时,要注意对探究内容的设置,设置内容要有深度,不能太过浅显。

1.课程设置虚无化。

由于教师对初中历史课程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设置虚无化的现象。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是将知识硬性地传输给学生,而不在乎其能否对其消化掌握,教师并不重视课程的设计与筹划,有时甚至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取缔研究性的课堂活动。

教师只重视知识的讲述,不注意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受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致使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形同虚设。

2.活动形式化。

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新课改已明确指出开展探究性的课堂学习方式,原有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与当前的教育开展形势相配套,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促进人才的诞生。

然而,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即便在历史课堂中设置了探究性教学活动,却仍只是徒有其表,没有相应的教学效果。

教师虽然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探究型教学,但是这些探究教学都是按照教师既定的内容进展,探究型教学只是“走形式”。

3.探究内容简单化。

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及学习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要注意的是,探究型教学活动不是万能的,有些历史知识的学习并不需要通过探究性教学。

之所以对探究性学习进展强调,主要是为了提升其在教学环节中的地位。

切实做好历史课堂的探究教学环节的落实工作,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防止出现内容虚无化。

在进展探究教学方案的设计时,要注意对探究内容的设置,设置内容要有深度,不能太过浅显,否那么历史探究教学就没有意义,既是对教学资源和课堂时间的浪费,也不能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

1.提高学生探究欲望。

为了确保初中历史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

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

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在学生时代,由于数理化的存在,相对于历史,大家都可能觉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对于历史老师来说,如何将课堂变的活跃起来十分重要,下面小编就将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1、讲授法的基本特点是:第一,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活动者,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第二,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以听讲的方式学习历史内容;第三,教师主要以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即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第四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第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

鉴于以上的特点,讲授法的利与弊如下:2、讲授法的优点与缺点讲授法的优点: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历史知识;教师合乎逻辑的论证、善于设疑置疑,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易于控制教学,对教学没有特殊要求;教学成本低,在广大农村地区是少不了的。

讲授法的缺点:运用讲授法教学,教学内容往往由教师以系统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机会对学习的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因而不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讲授法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讲授过多,会挤占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面向全体学生讲授,不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原则不易得到全面贯彻;教学专注知识目标,若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就易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

二、师生互动的课堂讨论1、课堂讨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互动性。

谈话不仅能在学生之间发生,它也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

在最有活力的讨论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2、课堂讨论的优点与缺点课堂讨论的优点:第一,使学生做好主动性公民的角色准备,这种角色是能对信息、观点和看法进行分析性、批判性的思考,形成个人的看法和判断;第二,鼓励学生间有效的人际联系;第三,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亮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亮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亮点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亮点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塑造人文精神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亮点。

一、教学内容1.引入生动的历史故事:将历史事件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突出重点和难点: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梳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3.注重历史背景和因果关系:强调历史事件之间的背景联系和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融入时代特色:关注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5.注重历史价值观的传承: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平、珍惜民主等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就历史事件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学习的真实感。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直观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三、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激励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4.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亮点应体现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和教学评价全面等方面。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怎样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看一节历史课的教学是否有效,我认为不外乎这三个指标:(1)学生是否喜欢和期待上这一节课;(2)这一节课学生是否成为历史学习的真正主人:把握了历史知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良好的情感熏陶;(3)学生学习反馈的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并快速反应跟进,查漏补缺。

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让学生爱上历史课首先,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快乐的回味,回味的可以是你的轻松幽默,或一则引人入胜的历史小故事;可以是你的声情并茂或一次针锋相对的交流和辩论;可以是你的真挚赞赏和鼓励或一场紧张却兴奋的小组竞赛;可以是你的平等和蔼或一个历史情境的再现。

总之,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切合点。

其次,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使学生乐学,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历史的诱因。

历史课堂的激趣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再次要让课堂更开放些,更互动些。

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问题所在,所以有些课与其按照老师既定的内容去教,不如让学生自发地来问,有些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来,听取他们的建议,就更能切合学生所需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的境界。

二、抓好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以获得丰富的积累我们的教学应当让每个学生在原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是课堂有效性的根本。

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地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历史大单元教学课堂实践(3篇)

历史大单元教学课堂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事件的学科,具有强烈的时空性和综合性。

在历史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单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本文以某中学的历史课堂为例,探讨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过程。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1.单元主题:中国古代农业文明2.单元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3.单元内容:(1)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2)土地制度、耕作技术、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成就。

(3)农业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影响。

三、课堂实践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新课讲授(1)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内容,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土地制度、耕作技术、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成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农业在土地制度、耕作技术、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成就,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3)农业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影响,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的传播等。

3.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古代农民,谈谈自己的生产生活状况。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性和影响。

5.作业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代表性水利工程。

(2)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小论文。

四、实践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脉络,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大单元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历史事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讲授,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所讲内容。

教师可以在讲授中运用故事、趣闻等手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疑问,促进他们的参与和探索。

二、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历史教学中一种常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案例,通过详细解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历史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不同的历史主题或问题,然后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小组合作中获得反馈和帮助,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是一种将学生带出校园,亲自参观历史遗迹或者博物馆等地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在实地考察中,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设计好相关的学习任务和指导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所看到的历史遗迹。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历史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呈现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素材。

自主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自主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自主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针对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在历史新课改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改变教师传统行为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重视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此不断的循环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其历史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一种自主性学习的状态,从根本上实现传统历史学习方式的革命,使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得以实现。

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很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贯穿、师生角色的合理定位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自主学习有效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深刻体验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自主学习有效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驾驭课堂,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

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展开。

1、知识与能力的体现。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主要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来把教学目标具体化,再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这些问题以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我设计自主学习《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这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时,通过“概括世贸组织的由来”、“归纳世贸组织的宗旨与原则”、“分析世贸组织成立的作用与影响”这样三个问题来完成。

由于这三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学生自主学习不难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学习获取基本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由于种种的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以致于老师厌教,学生厌学。

学生厌学的因素很多,作为课堂教学来说,矫治学生厌学最主要的方法是要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历史,从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有益的探索。

一、开放的环境——给学生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1.丰富认知环境(1)资源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冲破教科书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

(2)时空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一课内容一个课时的固有习惯,不拘一格地打破教材编排序列,进行增减,并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补充学生感兴趣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内容。

2.优化评价环境(1)更新评价观念。

我们应该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统一起来,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共性与结果,又重视个性与过程。

(2)完善评价方式。

首先,调整评价结构。

我们应摈弃以前的以考试论成败的评价方式,应该调整评价结构,以反映学生价值态度、学习技能和基础知识相统一的学科教育内容为评价指标,制定恰当的评价体系。

其次,改变评价职能。

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从衡量评价等级(为了淡化分数的竞争采用等级评价)到进行考核评定的整个过程,充分让学生参与。

开放的环境为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让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共同发展,既促进了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

二、和谐的气氛——送学生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1.运用幽默,架设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于新奇、巧妙、风趣的语言,令人忍俊不禁的歇后语、对联等修辞方法,来表达婉转的劝慰,从而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活跃气氛、集中注意的目的,师生关系也会因此更加和谐、民主。

历史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

历史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

历史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关键取决于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历史的教学方法都有哪些吧。

历史的教学方法第一,讲述法。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历史知识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是要通过教师的具体讲述传递给学生。

教师生动的讲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

教师帮助学生记忆历史史实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将学习内容与学习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新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相联系,历史知识具有连续性,只有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将旧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新知识的掌握;鼓励学生结合史实回答问题,如让学生找出某段史料中存在的错误,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等;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如:编顺口溜、列大事年表、构建知识结构图等。

第二,讲解法。

讲解是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法。

讲解法常常是用于阐释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国际关系、会议和条约的内容、时间的因果分析、人物评价、事物的性质及影响等方面。

讲解法要遵循以下原则: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论证事理;以事实为依据,即以有价值的史料为依据,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客观的阐释。

第三,讲读法。

这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和相关的历史材料,并配合讲解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教材掌握历史知识,并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讲读法重点在阅读,关键在讲解。

运用讲读法最忌讳用大部分课堂时间来读书,那样等于取消历史教学活动。

第四,谈话法。

即历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问答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认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历史课和文学课上,谈话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评价不能偏激
扬会让 学生忘乎所 以沉溺在 良好的感觉 中。
对学生过 多的抱怨会导致 教育 的失败 ,
而且 当表扬过 多时 ,反倒变得 廉价 了。轻 易
气息 ,焕发 出醉人 的生 命活力 。但也 因此让 同样 对学 生 的过 多 表扬 也 会 导致 教 育 的失 就 获得 的称赞 ,学生经常不会 珍惜 ,也就 失 一切 为了 很多老 师有了错误 的认 识 ;认为批评 就是伤 败 。因此 ,对于学 生的评价我们不 能从一个 去 了愿望 中的功效。 只要我们 用 “ 极端 走 向另一个 极端 。新课改 倡导尊重 、赏 每一个学生 的发 展” 的理 念 ,用我们 的爱 心 害 了孩 子的情感 ,挫 伤孩子学 习的积极性 , 只有表 扬才是促进 学生学 习积极 性的万能药 识 ,提倡鼓励性评 价 的今天 ,表扬 诚然是件 去正确地进行评价 ,那么 ,恰如其分 的表扬 , 充满关怀 的批评 ,满怀希 望的鼓励 ,都是 好 法 宝 ,然而用 多了用过 了也 就变成 了吹捧。 膏 ,使得 教学 中过 分的推崇鼓励 评价 ,形式 化现象 严重 。那 么教师在教学 中如何进行课 常言道 :酸甜 苦辣咸都有 营养 ,成败得 失都 的评价 ,学 生都 能从 中得 到激励并不 断正确 堂 评 价 呢? 我个 人认 为应 从 以下几 方 面 做 是收获。仅剩 “ 甜”味的评价注定是会让学 的认识 自我。

上 ,必须 以学生 的兴趣 、爱好为前提。只有从 处技 术查 阅、收集 相关学 习内容的资料 ,同

探 究性学 习内容 的要求
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
保 证探 究 『 生 学 习 的成功 。
时 ,根据探究 内容的需要 ,指 导学生设计 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浅析
《历史课程标准》在阐释“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对历史学习知识这样界定:“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

”强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活动中,“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就是要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历史课程的“过程与方法”。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

它的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

任何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它特定的条件,那么,怎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一、要给学生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想不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处在探究的冲动之中,激疑生趣,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实现自我发现。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
学生探究的需要和兴趣,培养良好的创造动机。

例如在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贵族平民与奴隶”一目,提出了假设性问题:“如果你是奴隶,面对如此残酷的压迫,你会如何?如果你是贵族,你的
奴隶不满意你了,要起义了,你如何应对?”在讲分封制提出“假如你是周王,面对广阔的土地,首先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假如你是班长,接手一个班级,当务之急又是什么?”转换角色,让学生更加用心地体验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官认识,置身于虚拟的历史情节中。

这样学生会突发思考兴趣,进而产生求知欲望。

二、要给学生集中、新颖、有价值的探究主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历史的时间、地点是无须探究的。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让学生张口就能答出,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跟同伴进行合作,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

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关键是问题的设计。

所以教师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努力设计出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

在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教学和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跳一跳,摘桃子”。

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而是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
是最有探究价值的。

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

在教学《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假如没有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两枚原子弹,日本会不会投降?”对于这个问题,稍加思索之后,每个学生都能有
自己的观点,并且或多或少地都谈出一些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但是学生要想把这个问题谈深谈透,却需要动一番脑筋。

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
究类问题。

探索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的问题,需要回答“为什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才有探究的价值。

如在《三国鼎立》教学后,教师提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够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失败了,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还有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提出具有发散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等等,答案不唯一。

一位教师教学本课后,提出“对于三国中的人物大家都有印象。

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曹操和诸葛亮。

那么,你是喜欢曹操还是喜欢诸葛亮呢?不管喜欢谁,都要谈出你喜欢的理由。


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和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探究学习就是一句空话。

更谈不上把课堂还给学生。

有一位老师在提出探究性问题后,一次就给学生提供了10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占总时间的25%,效果也很明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

他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学生深层次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

从理论上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有学者认为儿童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协作交流是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所以探究学习,离不开合作学习这个载体。

而且这种交流互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

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教师必须以超越自我的心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使中学历史教学探究性学
习有持续不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