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ppt
合集下载
鱼类学-鱼类的系统分类ppt课件教学教程.ppt
12 - 14
双歧括号检索表
东海鲷科属的检索表
1( 2)上下颌两侧无臼齿,前鳃盖骨被鳞………黄鲷属Taius 2(1)上下颌两侧具臼齿。前鳃盖骨无鳞 3(8)体红色。上下颌两侧臼齿2列。后鼻孔椭圆形 4(5)背鳍无延长鳍棘………………………真鲷属Chrysophrys 5(4)背鳍具延长鳍棘 6(7)背鳍第3—4鳍棘延长呈丝状………二长棘鲷属Parargyrops 7(6)背鳍第2一5鳍棘延长呈丝状…………四长棘鲷属Argyrops 8(3)体黑色。上下颌两侧具臼齿3列。后鼻孔裂缝状 9(10)头钝。背鳍鳍条13—14。…………平鲷属Rhabdosargus 10(9)头尖。背鳍鳍条11。……………………鲷属Sparus
12 - 13
对选并靠检索表
南海鲱科亚科的检索表
1. 腹部圆,无棱鳞………………圆腹鲱亚科Dussumieriinae 腹部通常侧扁,有棱鳞………………………………见 2
2. 臀鳍条 15—28…………………………………………见3 臀鳍条30以上………………………鳓亚科Pristigasterinae
12 - 1
亚种——是种内繁殖单元。地理宗、生态宗。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属于同一物种的所有 个体的总和,这些种群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方面 都有一定的特点,特别在产卵习性、洄游等方面有所 差异。
12 - 2
二、分类阶元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分类词尾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12 - 6
第三节 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分类的形态特征: ➢ 可数性状:如鳃耙、背鳍和臀鳍鳍条、侧线鳞 等数目。 ➢ 可量性状:计算诸如体长与体高、体长与头长、 头长与吻长、头长与眼径、尾柄长与尾柄高等比值, 以反映该鱼的体形等特征; ➢ 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如口的位置和形 状、须的有无、腹部棱突的有无、齿的形状等等。 ➢ 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双歧括号检索表
东海鲷科属的检索表
1( 2)上下颌两侧无臼齿,前鳃盖骨被鳞………黄鲷属Taius 2(1)上下颌两侧具臼齿。前鳃盖骨无鳞 3(8)体红色。上下颌两侧臼齿2列。后鼻孔椭圆形 4(5)背鳍无延长鳍棘………………………真鲷属Chrysophrys 5(4)背鳍具延长鳍棘 6(7)背鳍第3—4鳍棘延长呈丝状………二长棘鲷属Parargyrops 7(6)背鳍第2一5鳍棘延长呈丝状…………四长棘鲷属Argyrops 8(3)体黑色。上下颌两侧具臼齿3列。后鼻孔裂缝状 9(10)头钝。背鳍鳍条13—14。…………平鲷属Rhabdosargus 10(9)头尖。背鳍鳍条11。……………………鲷属Sparus
12 - 13
对选并靠检索表
南海鲱科亚科的检索表
1. 腹部圆,无棱鳞………………圆腹鲱亚科Dussumieriinae 腹部通常侧扁,有棱鳞………………………………见 2
2. 臀鳍条 15—28…………………………………………见3 臀鳍条30以上………………………鳓亚科Pristigasterinae
12 - 1
亚种——是种内繁殖单元。地理宗、生态宗。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属于同一物种的所有 个体的总和,这些种群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方面 都有一定的特点,特别在产卵习性、洄游等方面有所 差异。
12 - 2
二、分类阶元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分类词尾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12 - 6
第三节 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分类的形态特征: ➢ 可数性状:如鳃耙、背鳍和臀鳍鳍条、侧线鳞 等数目。 ➢ 可量性状:计算诸如体长与体高、体长与头长、 头长与吻长、头长与眼径、尾柄长与尾柄高等比值, 以反映该鱼的体形等特征; ➢ 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如口的位置和形 状、须的有无、腹部棱突的有无、齿的形状等等。 ➢ 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鱼类学Ichthyologyppt课件
6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 洄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 出“双名法”。
7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3、建国以后的成就: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9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 属新种的叙述》(1963) 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1964、1977) 朱松泉《中国条鳅志》(1989) 成庆泰、郑葆珊主编《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1987):是我国鱼分类研究史上的第二块里程 碑,共记录了我国出产的鱼类2831种。 孟庆闻《鱼类分类学》(1995) 《中国动物志》鱼类部分。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8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17
圆口纲 Cyclosyomata
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 为无颌类。
现存种类不多,可分为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18
软骨鱼纲 Chodrichthyes
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 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 纲。板鳃亚纲包括鲨类和鳐 类,全头亚纲头侧有皮褶形 成的假鳃盖。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 洄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 出“双名法”。
7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3、建国以后的成就: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9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 属新种的叙述》(1963) 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1964、1977) 朱松泉《中国条鳅志》(1989) 成庆泰、郑葆珊主编《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1987):是我国鱼分类研究史上的第二块里程 碑,共记录了我国出产的鱼类2831种。 孟庆闻《鱼类分类学》(1995) 《中国动物志》鱼类部分。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8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17
圆口纲 Cyclosyomata
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 为无颌类。
现存种类不多,可分为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18
软骨鱼纲 Chodrichthyes
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 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 纲。板鳃亚纲包括鲨类和鳐 类,全头亚纲头侧有皮褶形 成的假鳃盖。
《鱼类学常识》课件
渔业配额
限制鱼类捕捞量,以确保资 源可持续利用。
栖息地保护
保护和恢复鱼类的栖息地, 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
教育和公众意识
加强鱼类保护知识的教育, 提高公众对鱼类保护的认识。
2
软骨鱼类
鳍部和骨骼都是软骨构成,如鲨鱼和魟鱼。
3
硬骨鱼类
具有骨骼和硬鳞,包括大部分现代鱼类。
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
了解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促进生态平衡。
洄游
鱼类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以繁殖、寻找食物或逃避环境威胁。
群体行为
一些鱼类形成群体,以提高捕食效率和保护自身免受捕食者的威胁。PT课件,我们将带您进入神秘的水下世界,了 解关于鱼类的奇妙之处。
鱼类学的定义和范围
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科学,包括对鱼类的起源、进化、形态学、生态学和行 为学等方面的研究。
鱼类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特征
通过了解鱼类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水中生存的适应性和独特之处。
伪装
鱼类可以借助颜色和斑纹进行伪装,以适应它们的环境。
鱼类的繁殖与发育过程
从受精到成鱼,鱼类的繁殖与发育过程充满了奇妙和神秘。
鱼卵
鱼类通过产卵繁殖,以确保幼 鱼的存活和繁衍。
仔鱼
孵化出的仔鱼需要在母亲或外 部环境的保护下成长。
成鱼
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发育, 鱼类最终成为繁衍下一代的成 熟个体。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扮演着多种关键角色。
1 食物链
鱼类是许多生物的重要 食物来源,维持着生物 链的平衡。
2 生态调节
通过控制底栖生物和浮 游生物的数量,鱼类能 够调节水体中的生态系 统。
实用鱼类学.ppt绪论
谢谢
鲵鱼 鳄鱼 鲸鱼
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是 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等、种类最 多、数量最庞大的一个群体。
分为原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原口纲:是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 无上下颌,故又称无颌类,可分为盲鳗目 和七鳃鳗目2 和七鳃鳗目2个目。
软骨鱼纲
是一群内骨骼全为软骨的鱼类,具有上下 颌,头侧有鳃裂5 颌,头侧有鳃裂5—7个,分为板鳃亚纲和 全头亚纲。
硬骨鱼纲
是一群适应于各种水环境中生活的鱼类, 他们的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分为内鼻孔 亚纲和辐鳍亚纲。
鱼类的主要特征
大多数具有能咬合的上下颌,具有鳃裂,用腮呼吸 用腮帮助运动和维持身体的平衡 大多数鱼体被磷 骨骼为软骨或硬骨 身体分为头、躯干部、尾部,缺少颈部 体表富粘液 具侧线 具脊索 神经管背位 出现了能跳动的心脏,分为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鱼类学的定义
动物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它以鱼类为研究 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构造、生长发 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地理分布,以 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系统分类的科学。
鱼类的分支学科
鱼类形态学(鱼类系统解剖学) 鱼类分类学(系统鱼类学) 鱼类生态学 鱼类生理学 鱼类发生学 经济鱼类学 鱼类行为学
鱼是始终生活在水中,通常用腮呼吸、用 鳍游泳和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鱼体批 鳞片的低等的脊椎动物。
实用鱼类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绪论
鱼类科学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生产实践的斗争 中逐渐形成的,由于人们需要不断的获取食物以 维持生命,对鱼类的接触越来越多,因此获得了 许多有关鱼类的知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知 识越积越多,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提 高,和系统的观察实验,最后形成一门有理论有 实践的科学,即鱼类学。
鱼类学常识ppt课件
六、鳃裂(gill cleft)和鳃孔(gill aperture)
鱼类头部后方两侧的孔裂。与呼吸有关。 圆口类:鳃裂均个别开口成圆形。 板鳃类:共5—7对鳃裂,在鲨类开口于 头部的两侧,在鳐类则开口于头部腹面。 全头类:具有一皮褶的假鳃盖,从外观 上只看到一对鳃孔。
所有的硬骨鱼类都具有鳃盖, 并有骨骼支持,在外观上只 能看到一对鳃孔,鳃盖边缘 具有皮质鳃盖膜。
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
鱼类的体轴:头尾轴(主轴)、背腹轴 (矢轴)、左右轴(横轴)。
鱼类有哪些体型?
五种基本类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 形、棒形(鳗形)、不对称形。 其他特殊体型:带形、箱形、球形、 海马形、翻车鲀形、箭形。
纺锤形(fusiform)
最常见的一种体型,体呈纺锤状,中段肥大,头尾 稍尖细。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 例如鲻、梭、鲐、马鲛鱼 等。这样的体型可将水 的阻力减至最低限度,以耗费最小的能量获得较大 的游泳速度,有利于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
大黄鱼:D.Ⅷ一IX,I—31~34 :表示该鱼第一 背鳍由8~9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 1鳍棘和 31~34鳍条组成。
宽尾鳞鲀:D.Ⅱ,2+25:表示第一背鳍有 2 鳍 棘,第二背鳍有2不分枝鳍条和25分枝鳍条组成。
鲤:D.3—15~22(或Ⅲ一15~22):表示鲤只有 一个背鳍,它有3枚不分枝鳍条(或以Ⅲ表示3枚 假棘)和15~22枚分枝鳍条。
尾鳍的形状和鱼的游泳速度的关系
游速快而作长距 离洄游的鱼:尾鳍多 半呈新月形,尾柄细 。 游速慢的鱼:多 半呈圆形或平直形, 尾柄也较粗大。
(四)胸鳍
功能:运动、转向和维持 身体平衡。
特化类型: 1.扩大为体盘: 鳐等. 2.特别长大:飞鱼等. 3.发达成肉柄:弹涂鱼. 4.延长成丝状:马鮁. 5.特化成指状:红娘鱼. 6.无胸鳍:黄鳝和丝鳗科
《鱼类学骨骼系统》课件
THANK YOU
感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听
鱼类骨骼系统的进化历程反映了鱼类进化的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 形成过程,对于理解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鱼类骨骼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鱼类骨骼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生物进化 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鱼类的骨骼系统具有不同的形态 和结构,这些差异使得鱼类能够适应 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方式。
功能
支撑身体、保护内部器官、支持肌肉、维持体型、保护感觉器官 等。
鱼类骨骼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组成
鱼类骨骼系统由头骨、脊柱和鳍条三部分组成。头骨包括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脊柱由多个椎骨组成,鳍条则包括背鳍、臀鳍、腹鳍、胸鳍和尾鳍等。
特点
鱼类骨骼系统的特点是轻便、坚固、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运动需 求。例如,鲨鱼的骨骼系统具有灵活的关节和强壮的肌肉附着点,使其能够快 速游动和捕食猎物。
结合生物力学和仿生学进行鱼类骨骼系统的应用研究
鱼类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其骨骼系统具有很高的生物力学性能和适应性。未来将更加注重 将鱼类骨骼系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领域,如仿生材料、船舶制造和建筑设计等。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鱼类骨骼系统研究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将更加注重 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鱼类学骨骼系统》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鱼类骨骼系统概述 • 鱼类骨骼的分类与特点 • 鱼类骨骼的生长与发育 • 鱼类骨骼系统与进化的关系 • 鱼类骨骼系统的研究方法与展望
01
鱼类骨骼系统概述
鱼类骨骼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鱼类骨骼系统是鱼类体内支持和保护身体组织的硬质结构,包括 头骨、脊柱和鳍条等部分。
1鱼类学实验终PPT课件
鲶形目: 鲶(鲶科) 胡子鲶(胡子鲶科) 海鲶(海鲶) 黄颡(鲿科)
鳕形目: 鳕(鳕科:大头鳕)
三、作业 1 比较鲶科、胡子鲶科的主要分类特征 2 将下列6种鱼编制分类检索表: 马口鱼、鳡鱼、刺鲃、泥鳅、黄颡。
实验十一、十二:鲈形目分类(一)、(二)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二、实验鱼:见实验指导 三、作业:比较下列各组鱼的主要分类特征
1 花鲈、鳜、青石斑鱼 2 沟鯵、大甲鯵、竹甲鯵、蓝圆鯵 3 大黄鱼、小黄鱼、棘头梅童鱼 4 白姑鱼、黄姑鱼、鮸鱼 5 黑鲷、真鲷、黄鲷
实验十三 鲈形目分类(三); 实验十四 鲉形目、鲽形目、鲀形目等分类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一、实验材料:大黄鱼、鲫鱼 二、解剖方法:见实验指导 三、观察内容:
消化系统:口咽腔(咽齿)、食道、胃、肠、 肛门、肝脏(或肝胰脏)、胰脏、胆囊的位置、形 态特征。
骨骼:脑颅、咽颅(颌弓、舌弓、鳃弓)、 脊柱(躯椎、尾椎)肋骨、肩带、腰带、支鳍骨。 四、实验报告
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消化系统结构图,比较 小黄鱼与鲫鱼消化系统异同;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 躯椎结构图。
为分类依据。 鳍条(软条):1 2 3 4等阿拉伯数
字表示。 棘:Ⅰ Ⅱ Ⅲ等罗马数字表示。 棘与鳍条分离以“,”表示,相连以
“-”表示。
鳍表示:D:背鳍 A:臀鳍 C:尾鳍 P:胸鳍 V:腹鳍
鳍式举例: 鲈鱼:D Ⅻ,Ⅰ-13;A Ⅲ-7~8;C 17;
P 16~18;V Ⅰ-5 鲤鱼:D 3-15~22(或Ⅲ-15~22);
• 作业:
写出1-12种实验鱼的中文学名\拉丁 名、分类地位(目、科)、主要分类特 征?
鱼类学内分泌器官.ppt
3
4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脑垂体
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多种激素。
一、脑垂体的位置和构造
1、位置:
位于间脑腹面,视神经交叉后面的正中线上,常嵌在 耳窝里。
2、形状:
半球形、卵圆形、心形等。
5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脑垂体
一、脑垂体的位置和构造
3、分类:(了解) 脑垂体分 神经垂体(第三脑室壁向下伸出指状突起形成) 腺垂体(口腔顶壁形成)
尾垂体--是尾部脊髓末端背侧膨大的一种内内分泌腺体, 可能与渗透压的调节有关。
鱼类的内分泌腺有许多种类,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其作用是互相协调配合的,并且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发挥 作用,对鱼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起全面的调节作用。
,虽然随血液流到身体各处,但 它只对那些能识别该激素信息,并对它发生反应的器 官、组织才起作用。
各种激素所作用的靶细胞的数量和范围是不相同的。
各种内分泌激素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 和互相影响的。
✓ 有的起协同作用,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 腺激素都作用于糖代谢;
– 前腺垂体 – 中腺垂体 – 后腺垂体
6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脑垂体
二、脑垂体的机能
神经垂体-- 1、血管加压-抗利尿素; 2、催产激素; 3、有控制腺垂体的作用。 腺垂体
– 前腺垂体--促使黑色素集中的激素,鱼在白 色背景下,黑色素能够集中。
7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脑垂体
二、脑垂体的机能
9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二、机能
第二节 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在生长及器官形成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10
鱼类知识PPT课件
不同种类的鱼类在繁殖行 为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如 有些鱼类会筑巢、护卵等。
鱼类的迁徙行为
鱼类迁徙的定义
鱼类迁徙是指鱼类为了寻找食物、繁殖或躲避不良环境而进行的 长距离移动。
鱼类迁徙的种类
根据迁徙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将鱼类的迁徙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生 殖迁徙、季节性迁徙等。
鱼类迁徙的影响因素
影响鱼类迁徙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理需求和遗传因素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水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鱼类的繁殖行为
鱼类的繁殖方式
鱼类通常通过产卵和受精 的方式繁殖后代,有些种 类会进行胎生或卵胎生。
鱼卵的孵化与成长
鱼卵孵化后,小鱼会经历 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 最终成为成鱼。
繁殖行为的特点
生态平衡
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捕食、被捕食等关
系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
鱼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 分,许多濒危鱼类物种受到保护,
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物质循环
鱼类在水中担任着物质循环的重 要角色,通过食物链参与碳、氮、
磷等元素的循环。
鱼类与人类的文化关系
传统习俗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鱼类与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习 俗紧密相关,如庆祝丰收、祭祀活动等。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通过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旅游方式。鱼类知识在生态旅游中也有着重要的 应用。
例如,在海滨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观赏鱼类了解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导游也需要掌 握一定的鱼类知识,以便向游客介绍鱼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提高游客的认知度和兴趣。此外 ,生态旅游还可以通过开展钓鱼、潜水等与鱼类相关的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鱼类的迁徙行为
鱼类迁徙的定义
鱼类迁徙是指鱼类为了寻找食物、繁殖或躲避不良环境而进行的 长距离移动。
鱼类迁徙的种类
根据迁徙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将鱼类的迁徙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生 殖迁徙、季节性迁徙等。
鱼类迁徙的影响因素
影响鱼类迁徙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理需求和遗传因素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水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鱼类的繁殖行为
鱼类的繁殖方式
鱼类通常通过产卵和受精 的方式繁殖后代,有些种 类会进行胎生或卵胎生。
鱼卵的孵化与成长
鱼卵孵化后,小鱼会经历 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 最终成为成鱼。
繁殖行为的特点
生态平衡
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捕食、被捕食等关
系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
鱼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 分,许多濒危鱼类物种受到保护,
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物质循环
鱼类在水中担任着物质循环的重 要角色,通过食物链参与碳、氮、
磷等元素的循环。
鱼类与人类的文化关系
传统习俗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鱼类与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习 俗紧密相关,如庆祝丰收、祭祀活动等。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通过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旅游方式。鱼类知识在生态旅游中也有着重要的 应用。
例如,在海滨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观赏鱼类了解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导游也需要掌 握一定的鱼类知识,以便向游客介绍鱼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提高游客的认知度和兴趣。此外 ,生态旅游还可以通过开展钓鱼、潜水等与鱼类相关的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农业类鱼类学-鱼类的生物学基础PPT优秀课件
➢ 为了还原被鱼类吃下的饵料生物的重量,可以利用水生生 物样品中所测定的饵料生物平均重量的资料,上述的水生 生物样品是与收集鱼类营养样品时同时采集的。最好是同 “活体”的平均重量,也就是说用活体生物的重量,而不 是对固定了的生物称重所得的“湿”重量。也不要用消化 道中未被消化的完整的个体来求平均“活”重。一般应从 同一水域、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所采集的水生生物样品中, 取出足够数量同一体长、同一年龄的个体称重所得。
➢ (一)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引起的食性转换 ➢ (二)食性的季节变异 ➢ (三)栖息场所不同而引起的食性变异 ➢ (四)鱼类食饵的昼夜变化
➢ 此外,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在不同的年份也会反映出不同 的变异。
➢ 鱼类食性的种种变异,往往一方面是受着食物数量的波动, 特别是受基本食料的多少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在极大程度 上依食物的易得性为转移,两者是互相联系的。
三、食性研究材料的整理
➢ 鱼类消化道内含物分析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方式表示,常用 的是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 (1)计算各饵料成分个数。 ➢ (2)测定饵料成分的出现频率。 ➢ (3)测定饵料成分的容积。 ➢ (4)测定饵料成分的重量。
➢ 胃和肠的内容物要分别进行称重。用刮刀或解剖刀取出每 一段中的内含物,根据食物团的多少放于盘、培养皿或表 面玻璃上。仔幼鱼胃肠道的内含物最好置于载玻片上,在 放大镜下用弯形针或昆虫针,将内含物挤出。胃和肠内的 食物团置于滤纸上将水分吸掉,直到滤纸上不再留有稍为 明显的水分痕迹,然后在药用天平或扭力天平上称其重量, 这就是食物团的实际重量。
1.生物学测定
➢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析材料可取10—100尾鱼。在取 出胃肠之前,先要作生物学测定,大致内容是记录它的产 地、日期、编号、体长、全长、重量、性别及性腺成熟度 等内容。然后取鉴定年龄和生长速度的材料——鳞片或耳 石、鳍条、鳃盖骨等骨片。
➢ (一)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引起的食性转换 ➢ (二)食性的季节变异 ➢ (三)栖息场所不同而引起的食性变异 ➢ (四)鱼类食饵的昼夜变化
➢ 此外,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在不同的年份也会反映出不同 的变异。
➢ 鱼类食性的种种变异,往往一方面是受着食物数量的波动, 特别是受基本食料的多少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在极大程度 上依食物的易得性为转移,两者是互相联系的。
三、食性研究材料的整理
➢ 鱼类消化道内含物分析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方式表示,常用 的是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 (1)计算各饵料成分个数。 ➢ (2)测定饵料成分的出现频率。 ➢ (3)测定饵料成分的容积。 ➢ (4)测定饵料成分的重量。
➢ 胃和肠的内容物要分别进行称重。用刮刀或解剖刀取出每 一段中的内含物,根据食物团的多少放于盘、培养皿或表 面玻璃上。仔幼鱼胃肠道的内含物最好置于载玻片上,在 放大镜下用弯形针或昆虫针,将内含物挤出。胃和肠内的 食物团置于滤纸上将水分吸掉,直到滤纸上不再留有稍为 明显的水分痕迹,然后在药用天平或扭力天平上称其重量, 这就是食物团的实际重量。
1.生物学测定
➢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析材料可取10—100尾鱼。在取 出胃肠之前,先要作生物学测定,大致内容是记录它的产 地、日期、编号、体长、全长、重量、性别及性腺成熟度 等内容。然后取鉴定年龄和生长速度的材料——鳞片或耳 石、鳍条、鳃盖骨等骨片。
鱼类学-3.鱼类的肌肉与骨骼PPT课件
鲱鱼Anchoa与斑马鱼咽颅骨骼排 列上的差异?前后轴和背腹轴
躯椎与尾椎结构上的 区别。
脊椎
1 髓棘,2 髓弓,3 前关节突, 4 后关节突,5 肋骨,6 椎体, 7 脉弓,8 脉棘
脊椎与肌节: 脊椎位置位于两肌节之间
鲤形目鱼类椎骨的变异
韦伯氏器:三叉骨(tripus),间叉骨(intercalarium),舶状骨(scaphium),带 状骨(claustrum),这些骨骼由结缔组织相连. ?为什么只有鲤形目鱼类会变异,研究韦伯氏器的发生可能有助于了 解鲤形目鱼类的进化历史。
鲑鱼不能合成虾青素 ,其来源主要依赖食物. 鲑鱼养殖中,饲料中需要添加叶黄素. 为什么?因为,红色的肌肉是高质量鲑鱼肉的 标准之一. 产卵其间,鲑鱼肉味道是否更好?
肌肉的发生
红肌和白肌的差别
白肌light muscle:产生ATP的来源是糖原.大 部分是无氧代谢,产生的产物乳酸,需要转运 到肝脏后,作进一步的代谢. 因此,白肌适合 strong, short muscle bursts.
头部肌肉
bundles to the skeleton of the animal.
躯干和尾部肌肉
Instead, fish has muscle cells running in parallel and connected to sheaths of connective tissue (myocommata), which are anchored to the skeleton and the skin. The bundles of parallel muscle cells are called myotomes.
肋骨
腹肋和背肋(背肋比 较少见)
【完整】鱼类学资料PPT
鳍棘 不分成左右两半 假棘 用水煮分成左右两半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二、鳍的形态、功能和适应
背鳍Dorsal fin--位于背部,功能:维持身体直立和平衡,
有的种类一个D、有的2个D或3D,甚至有的后面有一个或若干个小鳍 (副鳍,如马鲛鱼),还有些鱼背鳍后方有一个富含脂肪的小鳍,称 脂鳍如鲑形目,鳕有3D 旗鱼、鮟鱇、鮣鱼、鲽形目鱼类、软鳍鱼 类、棘鳍鱼类
骨类的鼻瓣、鼻口沟、入水孔、出水孔,硬骨鱼多数头侧具2个鼻孔,少数1
个鼻孔,极少数鱼类没有鼻孔(鲀形目的少数种类,仅有嗅三节 鱼类的头部器官
鳃裂和鳃孔 腹鳍喉位--位置前移至喉部,如犀鳕科、鳚亚目
海如龙鮟、 鱇海、马棘、茄鲀鱼形、目鳐鱼、类魟鳃等孔。很小。
圆口类、软骨类头侧孔裂为外鳃裂,呼吸时水流:口
躯干部——鳃盖骨后缘到肛门(或泄殖孔后缘)。有些鱼类 (如鲽形目)肛门前移,则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骨 为界,如果以肛门划化会失去自然的真实性。
尾部——躯干部之后。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 鱼体的外部分区
二、头部分区
吻部——眼以前的头部。 颊部——眼的后下方和鳃盖骨的后缘部分。 颏部——下颌联合的后方。 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 峡部——颏部和喉部之间(分隔两鳃腔的地方)。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鳃条骨——支持鳃盖膜的细长骨骼。 眼间隔——二眼眶的背缘正中距离。
颊部——眼的后下方和鳃水盖孔骨的。后实缘部际分上。是退化的鳃裂(胚胎时喷水孔和鳃裂一样;喷水孔内可见鳃 平扁形——1轴较短,2轴丝短)、3鳐轴长类。喷水孔较大,用于进水;鲨类喷水孔不大或无(不太需要);硬
骨鱼中鲟有小喷水孔。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四节 鳍
鳍是鱼类特有的器官,用于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分奇鳍和偶鳍二类。各鳍是根据所在位置命名。
鱼类学PPT课件
三、鳎亚目 Soleoidei
背鳍起点至少在上眼的上方或更前;各鳍均无 鳍棘,前鳃盖骨边缘不游离;成鱼胸鳍多退缩或不 存在。 本亚目共包括 2科, 鳎 科:眼位于头的右侧。 舌鳎科:眼位于头的左侧。
17
1.鳎科
眼位于头的右侧。 本科我国产有9属、16种。常见的种类有: ①条鳎:沿海南北均有分布,较常见。 ②卵鳎:产于东海及南海,较常见。
9
杜父鱼科
特征:两腹鳍不愈合成吸盘。肛门腹位;体圆筒 形,有时具骨板。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头每侧鳃 膜上有2橙红色条纹,酷似鳃片,故有“四鳃鲈”之 称。降河产卵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0
(七)豹鲂鮄亚目 Dactylopteroidei
特征:体方柱形,头方形,被骨板。鼻骨愈 合。无下肋骨。胸鳍很大,分成两部分,前部长 约等于头长,成鱼长达尾鳍。 我国产 1科,经济价值不大。
2
2.毒鲉科
体无鳞;鳃盖膜连于峡部;后颞骨前端不分叉, 内弯,固者于颅骨上;腹鳍1鳍棘4—5鳍条。 包括了一些体态特殊,有些还有强烈刺毒的鱼类, 我国现知产6属、约12种,常见种类如下: 鬼鲉:鱼肉鲜美。我国沿海均有产。 毒鲉:体重可达2 kg。鳍棘的毒腺剧毒,为刺毒 鱼类中毒性最强的种类之一。
3
3. 鲂鮄科
头部被骨板;吻侧有吻突或吻棘。胸鳍下部有3 游离鳍条。上下颌均有齿。体被鳞。下颌无须。 我国产3属、约14种。常见的如: 绿鳍鱼:肉味佳,我国沿海均产。 短鳍红娘鱼:为重要捕捞对象之一。 日本红娘鱼:为重要捕捞对象之一。
4
(二)前鳍鲉亚目Congiopodoidei
背鳍起点位于眼的后上方、上方或前上方。前 部3—4间髓棘固着于颅骨上或前延于额骨上。 大多是分布于南海的小型鱼类。无甚经济价值。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贵!!在国际市场上1克河鲀毒素价值17万 美元,是黄金价格的1万倍。 • 河豚毒素的提取工艺十分复杂。据有关资 料介绍,每100公斤河豚卵只能提取1克粗 品,而将粗品纯化成精品,其损耗率将是 50%。由于河豚毒素得率低微,故全球每 年的河豚毒素产量很少,有不少报道说每 年只产25克。 • 使用价值极高。将1克河豚毒素制成药品后 ,可以帮助2万名吸毒者戒除毒瘾,或者能 让数百名晚期癌患者免受疼痛的煎熬。
左右肾脏完全分开,头肾不 明显
U型胃
具中筛骨,顶骨有或无。无眶 蝶骨、基蝶骨及后耳骨。
•
分布于三大洋热带及温带海区。为底 层鱼,大部分种类生活于大洋深处, 少数生活于漂浮的海藻丛中。 • 一般均具瓣膜状或球茎状吻触手,用 以引诱食饵。或用假臂状胸鳍在海底 匍匐,爬近食饵捕食
• 硬骨鱼纲 • 副棘鳍总目 • 鮟鱇目 • 鮟鱇亚目 • 躄(bi)鱼亚目 • 角鮟鱇亚目 • 包括3亚目16科约64属265种
躄鱼亚目
• 体侧扁或平扁,有或无假鳃,副蝶骨与额 骨不连接 • 具腹鳍,胸鳍具3鳍条基骨呈肉臂状 • 多为体高,具鲜艳条纹或斑纹,生活于热 带海洋的小鱼。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 及南海,产3科、7属,约18种 躄鱼科 单棘躄鱼科 蝙蝠鱼科 澳大利亚躄鱼 科
躄鱼科
• 体似扁球状。皮肤松弛,具小棘或光滑无 鳞,常有一些皮膜突起 • 第I背鳍硬棘特化为吻触手,背鳍有三根鳍 条 • 沿近海底栖鱼类。栖息范围广,从潮间带 至90公尺深处均存在。体色会随环境而不 断地改变。 • 中国产5种,三齿躄鱼、毛躄鱼、钱斑躄鱼、 驼背躄鱼、黑躄鱼
长吻蝙蝠鱼
达氏蝙蝠鱼
副棘茄鱼
牙棘茄鱼
康氏躄鱼
裸躄鱼
毛躄鱼
条纹躄鱼
眼斑躄鱼
无鳃耙,同 颌针鱼科
体平扁或侧扁,皮 肤裸露或密布细小 棘刺
第一背鳍特化为一些细长的 钓丝,通常具有1-3个独立鳍 棘,生在头的背侧。第一鳍 棘变成瓣膜状或球茎状吻触 手,用以引诱食饵。
口宽或大,通常上位。上颌 由前颌骨组成,常可伸缩; 下颌一般突出。
• 为暖水性和温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各大 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域。常生活于沿 岸大陆架的海底,个别种类生活于深海。 • 全世界约4属25种,我国产4属、6种,常见 的是鮟鱇属和黑鮟鱇属。
黑鮟鱇
• • • • 体平扁而柔软; 头部特别宽广平扁,呈圆盘状 下颌齿多为3行,口内有黑与白条形斑纹。 臀鳍鳍条6-7,常潜伏不动,以游离的背鳍 鳍末端的皮膜引诱其他动物做饵料。胃很 大,产量不大,无甚经济价值。 • 分布于东海及南海。中型底栖鱼类
一、翻车鲀亚目 Moloidei
• • • • 体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很侧扁 尾部很短,无尾柄,尾鳍常消失。 皮肤一般粗糙,皮厚如革,无侧线。 无腹鳍,无腰带。背鳍1个,高大,无鳍棘;臀鳍 与背鳍同形,约相对;背鳍和臀鳍鳍条后延,在 体后端相连,形成“舵鳍” • 无气囊,成体无鳔。 • 仅翻车鲀科。
白点叉鼻鲀 Arothron meleagris
三齿鲀科 Triodontidae
• 体圆柱形,极侧扁。全身布 满粗糙小鳞。体中央具1圆 黑眼斑 • 腹鳍膜棘大,背鳍具2根硬 棘,但极微小,不易发现; 除背鳍外各鳍无硬棘;无腹 鳍 • 气囊发达。尾叉形。
我国仅产1种,即三齿鲀,见于台湾。
刺鲀科(二齿鲀科) Diodontidae
黄鮟鱇Lophius litulon
• 蛤蟆鱼、老头鱼、结巴鱼。 • 头特别大而平扁,口宽大,口内有黑白斑纹,下 颌有可倒伏的尖牙1~2行。 • 体柔软、无鳞,背面褐色,腹面灰白色。头及全 身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 • 背鳍前部有6根相互分离的鳍棘;胸鳍宽大,在身 体两侧成臂状;臀鳍有8~11根鳍条。各鳍均为 深褐色。 • 分布于印度洋及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北 部以及黄海和渤海。因其无集群习性,故渔期不 明显。
鮟鱇目
Lophiiformes
乔氏黑角鮟鱇
密棘角鮟鱇
疏棘角鮟鱇
霍氏角鮟鱇
黑树须鱼 角鮟鱇亚目
蟾口角鮟鱇
树须鱼
艾氏长须角鮟鱇
黄鮟鱇
茎鼻拟鮟鱇
美洲鮟鱇
美洲鮟鱇
欧洲鮟鱇
白斑躄鱼
百慕大躄鱼
斑澳大利亚躄鱼
粗颌躄鱼
红澳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亚躄鱼
多斑躄鱼
大斑躄鱼
单棘躄鱼
单棘躄鱼2
短吻蝙蝠鱼
网纹短刺魨
三、鳞魨亚目Balistoidei
• 体均为长椭圆形,侧扁,尾柄细 • 有2背鳍,第一背鳍有鳍棘。2腹鳍各有一 鳍棘或共有一短鳍棘。 • 无背囊。有小鳞或大板状鳞。 • 种类多。我国现知有5科、30属、约48种, 主要分布在南海暖水区。
拟三刺鲀科 三刺魨科 鳞鲀科 革魨科 须魨科
绿鳍马面鲀(革魨科)
河魨毒素
• 剧毒:将河豚毒素注入小鼠腹腔,只需要0.22微 克,10分钟左右就能致死。对于一个50公斤的成 年人,只需要300微克,就能使之中毒致死。 • 产生:河豚毒素是河豚鱼吃了含有河豚毒素的海 洋藻类,并且通过自身的转化而存在于体内。本 来是有毒的河豚,如果将它的幼苗弄到池塘进行 人工饲养,它就能失去毒性。但是,如果给它喂 食含有河豚毒素的饵料,它就会毒化,从而重新 产生河豚毒素。
翻车鲀(太阳鱼)Mola mola
矛尾翻车鲀 Masturus lanceolatus
二、鲀亚目 Tetraodontoidei
• 体短而长椭圆形,体被大小不一的小刺、强棘或 裸露。 • 吻圆钝,前颌骨与上颌骨愈合。齿在上下颌各愈 合成两个大板状牙。中央缝有或无。鳃3对。 • 无第一背鳍,无腹鳍,无腰带骨。有鳔,有气囊 ,遇敌时吸进空气或水,使腹部膨胀,皮肤上的 刺都竖立起来,用以自我保护。 • 内脏(如肝、心脏、肾脏、卵巢等)及血液剧毒 ,可致人死命。
• 体被骨化鳞片、骨板、小刺或裸露。 • 后颞骨不分叉,由骨缝与翼耳骨相连。无下肋骨 、顶骨、鼻骨及眶下骨。下颌骨常与前颌骨相连 或愈合。 • 口小,鳃孔小,侧位。 • 背鳍1或2个;腹鳍胸位或亚胸位,或消失。腹鳍 如果已经消失,腰带骨则多少愈合或消失。 • 鳔和气囊或有或无,如果有气囊则能使胸腹膨胀 ,用以自卫或漂浮水面。
• 体包在具3-6棱的硬甲内,体甲是由多角形 的板状鳞片合成的,有尾柄。 • 生活在炎热地区海滨潜水中的小型鱼类, 我国多分布在南海,我国现有2科、6属、 10种 • 当它们被捕获或被触摸时,常会放出一种 有毒物质。这种有毒物质可以毒死其他鱼 类。 • 箱魨的颜色都非常鲜艳,加上它们有一层 硬壳,人们把它们晒干制成工艺品
• 六棱箱魨科 体甲六棱,在背鳍及臀鳍后方不闭合
丽六棱箱鲀
箱魨科 体甲3-5棱,在背鳍及叹气后方闭合
角箱魨
• 大多为海洋鱼类,只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或在一定季节进入江河。 • 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热带 和亚热带的暖水水域,少数在温带或寒温 带。多数为近海底层鱼类,少数为中上层 鱼类。 • 有4亚目11科92属320余种,我国产11科52 属106种。
翻车魨亚目 魨亚目 鳞魨亚目 箱魨亚目
鮟鱇亚目
• 具腹鳍和假鳃,体平扁,胸鳍辐状骨2块。 副蝶骨与额骨以缝相连接 • 为一群生活于沿岸底层肉食性鱼类,分布 于各大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域。 • 仅有一科—鮟鱇科。
美洲鮟鱇
鮟鱇科
1、皮肤薄而疏松,裸露无鳞; 2、头的两侧、下颌及体上具许多皮质突起,有 一些骨刺或骨脊。 3、背鳍分硬棘部及软条部胸鳍基底延长,臂状, 末端弯曲;第一背鳍硬棘特化为吻触手(illicium), 有类似钓杆之作用,其触角顶端有一类似钓鱼诱 饵之衍生物,名之为“钓饵”。 臀鳍于背鳍软条部下方;腹鳍于头之腹面。
• 不少种类为有毒鱼类,其内脏含有一种天然毒素 ,称为河鲀毒素,以卵巢和肝脏所含毒素最强, 人畜误食后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其中尤以东方鲀 属毒性最甚。河豚毒素可作止血、止痛、解痉的 药物。 • 不少种类为经济鱼类,东方鲀(Fugu obscurus )又称河豚,卵巢具河豚毒素,毒性极强,但肉 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日本、朝鲜 和中国不少地方都嗜食河豚,但有危险性,须处 理得当。现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成为产量甚高的经济鱼类之一 。
驼背躄鱼
钱斑躄鱼
带纹躄鱼
隐刺薄躄鱼
单棘躄鱼科 (棘茄鱼科)
• • • • 体延长,腹部稍能膨胀,整体看似气球。 粗糙疏松的皮肤上覆有小棘状鳞。 背鳍硬棘1,胸鳍臂状 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深海中
牙棘茄鱼
单棘躄鱼
蝙幅鱼科
• 体及头部十分平扁 • 皮肤坚硬密被骨质板或尖锐的棘刺 • 头前部有一凹槽,内有吻触手隐于其中。背鳍仅 此硬棘,软条部位于体后;臀鳍稍后于肛门;胸 鳍臂状;腹鳍位于头之腹面。 • 可利用臂状胸鳍及小腹鳍爬行于海床。亦可利用 吻触手诱捕猎物,以小鱼及底栖无脊椎动物等为 食。 • 大部份为深海底栖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全世界 之热带海域及大部份的亚热带海域。
• 各器官毒性比较如下:卵巢→脾脏→肝脏 →血筋→眼睛→鳃耙→皮→精巢→肌肉。 养殖<野生 • 食用方法是沿脊骨剖开鱼体,将皮肤撕下 ,砍掉头,挖去内脏,将鱼肉在清水中反 复洗涤(溶于碱),彻底清除血液方可食 用。
双斑鲀 Tetraodon biocellatus
双斑鲀原产于东南亚,现常作为热带淡水观赏鱼被广泛饲 养,俗称“8字娃娃”。
日本长鳍蝠鱼
棘茄鱼
角鮟鱇亚目
• 幼体生活在大洋的上层,成鱼生活在深海 ,一般栖息于1500-2500m的深海底部 • 大多数种类个体较小,仅角鮟鱇有1.2米长 • 全世界有100余种,我国现知有4科、5属、 5种
蟾口角鮟鱇
黑树须鱼
霍氏角鮟鱇
茎蟾鱼
鲀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 大多数生活于温热带海洋中,少数生活在 淡水中,为底层肉食性鱼类。 • 我国现知有3科,13属,约4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