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化背景下的情歌表现内涵

苗族文化背景下的情歌表现内涵
苗族文化背景下的情歌表现内涵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以台江苗族文化为例 施洞镇中心小学潘年贵 摘要:黔东南州是一个民族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其热情好客的人民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台江苗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悠久岁月传承至今,在与其他民族频繁交流中,不断吸收,不断兼容,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传统文化尤如一幅渔网,每一方格都具有苗族自身的民族特点。我们相信台江这些保存完好的,淳朴自然的地区文化毫无疑问地成为培育旅游过程中最为基础、最富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让当地人民在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利用中获得利益。 一、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 1、 语言 贵州的苗族,大约90%的人都以自己的母语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苗族的分布,在村寨或乡的范围内,大多为小聚居区,在各县、市范围内,大多为苗汉或苗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又因不断迁徙,现在的苗语方言土语的分布情况也比较复杂。 台江的苗语属于东部方言中的北部土语,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黔东方言北部土语主要通行在贵州省内的凯里、黄平、台江、雷山和施秉等县市。 2、 文字 党和ZF于1956年给苗族创制的湘西、黔东、川黔滇和滇东北四种苗文,都是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它们都是经过原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的。这四种苗文的文字方案曾于1959年进行过修订,并报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备案。黔东苗文以凯里市养蒿的语音为标准音。 由于在汉族文化及其他文化“入侵”等原因,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已有些被汉化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件难以容忍的事,但面对这样的事实,又有什么办法呢?好在现在台江县中、小学都已把“苗族文化进课堂”当作是必修课程,还专门配有苗语教师,使得其语言文字又得以继承。 二、台江苗族的文学艺术 苗族古歌是反映苗族远古社会先民披荆斩棘、创功立业的传奇神话,并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押调口头传承文学,艺人、歌手多在苗年节、祭祖节或其他重大节日在酒席场合中演唱和咏诵。 《苗族古歌》流传于台江、剑河、凯利、丹寨、麻江和雷山一带,这古歌记载着苗族的历程。这些大多为口头文学,没有实际的书面文学,很容易丢失,此外还有祭祀词、叙事诗等,如《张秀眉之歌》反映咸同年间,张秀眉、杨大六等率苗众起义斗争的悲壮事迹:……有个张秀眉/天下好儿郎/手持百斤刀/吼声如雷响/杀我张秀眉杀不完/苗家繁殖如鱼崽/以后我还要回转/苗家又要站起来…… 台江,这里有丰富而独特的口头文化遗产,尤以苗族古歌著称。古歌是一种古老的叙事诗,它叙述了苗族祖先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和苗族祖先繁衍生存、生产生活的发展史,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是苗族的一部“历史教科书”,是人类罕见的珍贵遗产。 三、台江苗族的风俗习惯 1、

苗族民歌

苗族民歌介绍 ------以雷山县为例 开头:大家早上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给大家介绍我的民族文,今天我的ppt是关于苗族文化 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I am honore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our national culture. Today I do the PPT is about the miao culture . PPT 1第一页:首先我们看第一页,是关于苗族及音乐的概述First we see the first page, is about the overview of miao and its music 贵州苗族音乐音调的风格面貌,可以分为四大色块,东部色块,中部色块,西部色块,黔中南色彩小块 Guizhou miao music tone style appearanc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olor piece,Eastern area, middle color piece and color piece in the west and guizhou zhongnan color small pieces。 Ppt4:接下来简单的介绍下苗族民歌的作用和语言使用状况 The following simple introduce the role of miao's folk songs and language usage 我认为在座的很多同学都喜欢音乐吧,那我想问一些同学,你们为什么喜欢音乐或者说音乐有哪些作用呢? I think a lot of students here are fond of music, that I want to ask some of my classmates, why do you like music or music what role?

中国古典音乐名著与欣赏论文

关于学习《中国古典音乐名著与欣赏》的感想与建议 黄馨 09级预防U200913074 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在国外,古典音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 在2010年秋季的这个学期,我很幸运的选修了《中国古典音乐名著与欣赏》这门选修课,欣赏了不少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初步了解了一下同寝室的同学对中国古典音乐的了解情况。 某君A,来自广州,以前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主要来源于粤剧,包括,《帝女花》《分飞燕》《三笑姻缘》《醉打金枝》《夜半歌声》《六国大封相》《黛玉葬花》《二泉映月》等。 某君B,来自湖南,平时很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平时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主要有:《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汉宫秋月》《阳春白雪》等等。 某君C,来自贵州。《十面埋伏》《侗族大歌》《苗族情歌》《贵妃醉酒》《二泉映月》《藏族牧歌》等是其平时所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 总体来说大家都觉得中国古典音乐很有价值,是应该一直继承下去的一种中国文化。可是,很遗憾,大家平时的生活中对它的接触太少,总觉得中国古典音乐对与大家来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没有做到所谓的“平民化”,“广大群众”对它存在一种“距离感”。所以,针对其在大学中的传播,我认为实现中国古典音乐的“平民化”是问题的关键。 我想在老师帮助下让有兴趣的学生成立一些中国古典音乐的社团,可以帮助中国古典音乐在大学中的传播,增进大家对于古典音乐的了解,让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能够一起交流,同时这也丰富了校园文化,让大家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劳逸结合。

湘西凤凰苗族服饰采风汇报

湘西凤凰苗族服饰采风汇报 湘西凤凰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情和文化。苗族服饰作为少数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服饰之丰富,样式之繁复,为中国56个民族所罕见,以至于可以依其样式、颜色来区分苗族各支系的名称。由于苗族人民长期居住于西南相对较为封闭的地区,因此服饰中还保留着较多的原始风貌,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其传统服饰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至今很多传统服饰和纹样都已失传。因此探究苗族服饰这部“无字史诗”就显得尤为重要。苗族的服饰图案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着民族的历史记忆,蕴藏着民族的宗教信仰,蕴藏着民族对生活的希冀和诠释,是我们探究苗族服饰渊源的最为有利的依据。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种较早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它关系。此物就成为该氏族的图腾——吉祥物或象征。对崇拜之物,人们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风情习俗,也有着各种崇拜仪式,常常会纹在身上或将图案绣在衣服上以期保佑。 苗族的服饰 苗族的服饰花色纷繁,过去人们曾根据他们的穿戴而称呼他们为青苗、白苗、红苗、花苗,以及长裙苗、短裙苗等等。他们的穿著往往因地而异,居住在湖南西部的苗族妇女,上身著大襟右袵衣,下身穿裤子,衣袖、衣领和裤腿都镶有宽阔的花边。 苗族服饰纹样概说苗族服饰纹样的基本特征之一。以苗族服饰中频繁出现的交鱼纹图案为例 ,通过图案纹样的流变 ,以及对该图案出现部位和组合关系的归纳演绎 ,揭示这一图案的原生象征意义在于凭借对鱼类交配情景的描绘 ,从而寄寓了生生不息、代代繁衍的礼赞。这是一种高度抽象化了的生殖崇拜。将这样的图案融会到苗族服饰纹样中 ,用意在于祈求个体的世代延续、家族的兴旺繁衍、民族的繁荣昌盛。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学诠释所能揭示的苗族文化深层意念 而湘西苗族妇女服饰的主要精神特征是巫术,这种巫术的精神特征又和艺术及现实完美结合,对稳定苗族族群关系起着重要作用。苗族妇女服饰是中国乃至世界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沈从文先生在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赞誉苗族妇女服饰为“中国服装史上的活标本”,其绚丽多彩、丰富多样为其他民族所罕见。湘西苗族是苗族的一个分支,俗称“红苗”。杜甫曾留下过“五溪衣服共云天”的赞美诗句。 苗族银饰、头饰 银饰在苗族服饰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苗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苗族妇女的节日盛装中,银饰占有特殊的位置。由于经济文化、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各地苗族银饰品的种类和佩戴情况互有差异。湘西地妇女,除戴耳环、手镯、项圈外,还有银签、银冠、银披肩,其中银签造型古朴,具有形制精美、声音清脆、色泽光亮、一签多用的特点。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

苗族音乐的特点(较全面)

苗族由于大多生活在山区,所以以激扬高昂的飞歌著称,如《苗岭飞歌》,但是情歌却是相当缠绵,如同情人在娓娓道出内心无限的寂寞和思念,如《方召情歌》、《假如你是一枝花》,除情歌外,祭祀歌曲,离别曲,祝酒歌等都是比较高的,大多都在E到A之间,另外,苗族歌曲只有五个调。谢谢!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 飞歌的歌词,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一首歌中,常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等,但多数是五字句。曲调有大致固定的谱子,拍节的长短与快慢有大致固定的格式,但有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在一首歌曲中开头较慢,第一句先快后慢,拖音渐高而长,第二句先快后慢,但拖音渐低而长,从第三句或第四句起,开始用中速唱下去,逐渐加快,唱到主要部分时,用快速连唱。高潮唱完之后,用渐慢渐拖音唱一小部分,即接近尾声了。唱到最后一、二句时,拖音渐低而长,飞歌开头一二句,中间接近高潮前的几句,收尾的一二句,一般都有拖音。歌唱者可以尽情拖唱,拖音的长短,凭歌唱人一口气的长短而定。 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 挂丁飞歌流行于巴拉河流域,四声微调式民歌,性格刚健,爽朗、热情、奔放。 凯棠飞歌主要流行于凯棠、翁项、地午一带,属四声音阶羽调式民歌,用大体相同的一个旋律,两个声部一先一后出现,摹仿式二部重唱、合唱。高音区放在任意延长位置,高昂明亮,开朗激扬。

苗族婚恋音乐

苗族婚恋音乐——游方歌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集中居住在贵州省苗族侗族地区,占全国苗族近一半的人口。苗族自古能歌善舞,苗乡素有“诗海歌洋”之称。歌诗苗族人民表达感情的最主要的方式,苗族民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飞歌、情歌、酒歌、礼俗歌、祭祀歌、创世歌、劳动歌等几大类型,以情歌最为丰富。苗族的婚恋更具特色,苗族自古就有“歌场定终身”的说法,苗族男女青年以歌言情,以歌择偶。本文主要介绍“游方歌”的类别及艺术特征。 一:“游方歌”的由来 “游方”是指游走到邻寨或更远的地方寻求真爱的习俗。在苗语中“游”即是“串”,“方”即时“通婚的寨子”的意思,由于苗族有习俗——“同姓同寨不能婚”,即同一个寨子的男女不能通婚。因此,苗族的未婚男子们便要唱着歌,游走到邻近的寨子寻求真爱。每一个寨子都设有“游方台”或“游方坡”,专供未婚的年青男子和可以通婚的邻寨女子约会。这个过程中所唱的歌曲就叫做“游方歌”,又被称为苗族的“情歌”。 二:苗族游方歌的主要类型及思想内容 游方以对歌贯穿始终,一对青年男女从认识到结合,一般要经过集体对唱和单独接触的两个阶段。从素不相识到相互熟悉,渐至情深,都是通过对歌形成的。苗族的游方歌按游方的顺序也可以将其分为“求面歌”、“初会歌”、“赞美歌”、“求爱歌”、“相恋歌”、“盟誓歌”、“送别歌”等几个类型。后生们先唱《求面歌》;应邀前来的姑娘们则以询问后生的来意、住址、姓名起头,回唱《会面歌》;然后是男赞女谦的《赞美歌》;接下来双方便开始唱《初会歌》、《相恋歌》等,进入实质性的情歌对唱。对歌经常是通宵达旦,直到“阵阵鸡叫催别离”才依依惜别。 1.求面歌 是指男青年到别寨游方,为了邀请姑娘们出来会面,与寨子里的姑娘们对唱的歌谣。比如:“哪里泉水叮当响?哪匹坡上有阳光?哪个寨的游方郎?错路来到我寨上?”男方便答:“哥在不高不矮的山梁,哥住茅草盖的破烂房,哥穿芭蕉叶子缝做的衣裳,哥哥害羞不敢来游方。” 2.会面歌 如果男子顺利将姑娘们请出家门,这时大家都互不相识,都在寻找比较和眼缘的,找到之后便开始唱“会面歌”,试探性的询问对方,比如:姓名、年龄、喜好等,但是一般都不做正面的回答。因此,歌词大多比较含蓄、羞涩、委婉。例如:“请说出你的姓名,我们好把歌来唱。”借唱歌的名义来询问对方姓名。 3:赞美歌 如果双方都找到心仪的对象,便会开始赞美对方。例如:“妹妹长得多靓娇,就如青鸟停树梢,就像锦鸡过崖峭。哥哥心想把花掐,哥哥心想把妹邀。心中害怕妹拒绝,隔山隔水把妹眺。”姑娘便回答:“哥哥长得真帅气,就像青鱼在水浪,鳞儿闪闪多漂亮,让妹看了心跳荡。” 4.求爱歌当男子们感觉到自己心仪的女子也对自己有好感时,男子们便会唱起“求爱歌”,例如:“妹给哥手镯,哥给妹衣裳,情如雷公山,意比巴拉河,哥妹情意绵,山高水流长。”如果姑娘同意,双方则交换定情信物,结为情侣。 5.相恋歌男女交换定情信物之后,男子便会常到寨子里来与心爱的女子约会,互吐思念之情,这时她们所唱起的歌叫做“相恋歌”。例如:“求妹送我花椒秧,我把花椒栽近窗。待到花椒结椒子,早晚闻到花椒香。闻到香气想到妹,就像与妹共一房。” 6.婚誓歌经过多次的游方约会之后,已经到了难舍难分之时,如有婚誓之意,便遥唱

《万盛历史》

万盛历史(第三稿) 《万盛历史》编写组

目录 第一专题万盛文明之光 第一课万盛的由来 第二课灿烂的民族文化 第二专题万盛的文物、古迹、遗址 第一课古桥梁、水利、建筑 第二课古石刻 第三课其它古迹、遗址 第三专题近代万盛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课近代万盛的政治、军事斗争 第二课近代万盛社会经济的初步发展 第四专题万盛人民的革命斗争 第一课中共万盛党支部的地下斗争 第二课革命志士美名传千古 第五专题前进中的万盛 第一课解放后的万盛概况 第二课万盛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课特色农业和水利事业的发展 第六专题万盛社会事业的新发展 第一课旅游与交通 第二课教育文化与体育事业的进步

第一专题:万盛文明之光 第一课:万盛的由来 万盛的建置沿革 万盛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南部,与贵州接壤。为两省市(重庆、 贵州)三县(綦江、桐梓、南川)交界之地。古为巴蜀与夜郎交错之地,其历史沿革比 较复杂。 殷商、西周、春秋时期和战国前期:区境地属于巴国。 在公元前250年左右,世居牂牁河的古夜郎国逐渐强盛起来,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弱 小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大夜郎国,当时我区的区境大部份归夜郎国所属。 唐朝时期,我区境各地分别隶属溱州荣懿县(治所在本区境内)、南州的南川县。公 元1075年以后,区境地隶属南平军的荣懿寨、隆化县和南川县。 明朝时期,我区区境分别属于重庆府的綦江县、南川县及遵义府的桐梓县。 中华民国时期,南川县所设各乡镇中有:万盛乡、腰子乡、丛林乡。桐梓县所设乡 镇中有:兴隆镇、桃子乡、天桥乡。綦江县所设乡镇中有:金灵乡、青年镇、建设乡。 南桐矿区的建立 万盛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川黔两省交界处,与四川省綦江县,南川市 贵州省桐梓县相邻。这一地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西南地区煤矿建设的重点。建区前已有东 林、南桐等大型煤矿及一些地方性的小煤矿。由于各矿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其生产、经营、管理 无法统一。另外,矿内、外的社会治安、市场管理、公用事业等也无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管理。这一 地区的市场混乱、物资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为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地方政权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进行大量调查、论证工作的基础上,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会议讨论,一致同意: 根据山川地形、人口分布以及厂矿生产发展的需要、各大型煤矿的隶属关系等具体情况,在南川、綦江、桐梓三县交界地区内,建立南桐矿区政权,由重庆市人民政府管辖。1954 年12月6日,呈报国务院审批。1955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重庆市市辖 区南桐矿区,矿区政府设在万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 事由:南桐煤矿区可试划设为重庆市的市辖区 主送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 抄送机关:国务院第一办公室、内务部、邮电部、交 通部、铁道部、文化部、人事局 四川省人民政府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六日府民密 字第0六0八号报告及附件均悉。同意在四川、贵州 两省交界处,包括四川省南川县的万盛、邓家、大垭、 腰子、丛林、簸箕、松林等七个乡,綦江县的建设、 青年、金灵等三个乡及贵州省桐梓县的第十区桃子荡 等十七个乡共二十七个乡(包括南桐、东林等煤矿区)的地区内,建立重庆市的市辖区,称重庆市南桐矿区。 矿区人民委员会设在万盛乡。希即按照执行日期和情况(说明与报告有无出入)迳报内务部备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1955年2月,国务院的批复通知到了重庆市人民委员会,随即以重庆市徐光开为主 任的南桐矿区交接委员会到7月基本完成了交接工作。8有16日,经重庆市人民委员会 第24次市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南桐矿区办事处” ,办事处立即开 国务院关于设立重庆市南桐矿区的批复文

浅析苗族情歌

浅析苗族情歌 张强 摘要:苗族情歌具有鲜明的历史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不仅是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非常重要的文娱形式,也是目前当地社会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塑造了苗族人民的婚姻色彩和恋爱殿堂。审视台江“情歌”发展史,既有旋律优美,也有内涵深挚的艺术歌曲,如《苗族多声部情歌》,当然通俗易懂的,流传于民间的,而且又有极易为大众所接受和传唱的歌曲,如《阳春三月好风光》、《妹妹很漂亮》。作为一种极少又很独特的音乐类型,苗族情歌表现出丰富的音乐个性,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的状态,当然也面临诸多的生存危机,也带给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和众多的历史责任。苗族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与歌舞为伴,其文化丰富多彩,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艺术价值,其中就有苗族情歌,它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是苗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传承形式多是“口头相传”,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更没有文字记载,在音乐史上谱写了辉煌的壮举。苗族情歌主要分为单身歌、思念歌、求爱歌、失恋歌等,独特的和音,其和音为大三度和大六度,节拍相对自由,多以3/4、4/4、2/4和6/8混合使用,同时,它旋律自由、曲调流畅,带有浓厚的鼻腔,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苗族情歌传唱是有场合的,称为“游方坡”或“游方场”,别具地方风格,在苗族地区的村寨才有这样的场地,而且都是固定,是苗族青年男女婚恋的媒介,男女双方缘于爱慕而互相对唱的苗歌称为情歌或“游方歌”,苗族情歌是台江地区苗族人民最古老的歌曲之一,它与苗族人民生活并生并传,是嘴边“活着的历史”,谱写了千百年来美妙的“爱情故事”,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化石”,古老的东方姊妹节都以“游方歌”为主戏。台江县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因此,对台江苗族情歌的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关键词:历史价值;艺术人文气息;生存危机及传承 前言 古往今来,苗族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民族,许多村民古寨较好的保留了优秀而古老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其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符号:苗族情歌,堪称无字音乐上的一朵奇葩。苗族情歌在我国民族乐坛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地特为突出,它所反映的都是普通苗族群众实实在在的生活形象,刻画了深深

长沙到凤凰古城旅游攻略(新)

一、来凤凰一定要做的功课之凤凰民族风情 1、什么是苗族? 苗族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坚强民族,远古时强盛的苗族生活在黄河流域,华夏民族兴起后,苗人屡败屡战,不断迁徙,最终生活在以凤凰腊尔山台地为中心的聚居区和贵州云南的一些聚居区,散居的苗人在南方各省及国外都有分布。几千年来苗人没有屈服过任何朝代的统治者,其间的战争、杀戮一直没有停止过,严重时被朝廷禁止盐铁... 2、当地的谈恋爱方式是什么?(要小心一不留神就带个老婆/老公回来了) 在凤凰,赶边边场是大家难免兴奋的一个话题,赶边边场就是苗家青年男女谈恋爱,主要方式就是对苗族情歌,年轻时竿军曾经带录音机到赶边边场录情歌。在苗寨,青年男女一般在十二三岁就开始学唱苗歌,然后少年跟着年长的同村小伙的小群体、少女跟着年长的同村姐妹的小群体去赶集,赶集时找寻意中人(赶集时男女间为了引起对方注意可以有轻度的身体接触及性挑逗),相约晚上对歌。晚上赶边边场的对歌场上,十里八乡的快乐男女盘歌、对歌、赛歌,有缘男女在过程中逐渐脱离群体,开始两人间的浪漫及快活....但遗憾的是因为文化传播和生活的进步,年青人对情歌结缘的方式已经没有兴趣,甚至连漂亮的苗族服装都不穿了。 3、苗族人结婚是什么样的? 苗族人结婚时很闹热,甚至很远的村寨的人都会尽数赶到,通宵达旦的

对歌...饭菜虽然简单,象窝窝伞、打马灯、拦门酒、过旺火、筛新娘、抹锅灰...都很有意思。新郎新娘头三天是不能同房的,竿军很多年前在凤凰腊尔山科戎参加苗族婚礼时与五六个朋友一起睡婚床,竟然在大婚之夜将其睡垮至今被传为笑谈。 4、苗族的节日有那些? 苗族的节日有四月八、六月六、赶秋、春节。花鼓、芦笙、唢呐、木叶是其表达快乐的乐器,上刀梯、舞狮、苗龙是苗家聚会时不可缺少的表演。武术、苗药为苗家人所自豪。 5、凤凰的老表是什么? 凤凰本地人称苗人为老表,苗族人性格耿直、忠诚,但一旦不合则不往。凤凰人往往把发很大的脾气称为苗脾气。上世纪处于部落社会的苗族人信巫鬼、重祭祀,认为万物皆有神灵。 二、来凤凰旅游不得不知道的凤凰的美食: 凤凰菜的最大特色是以辣酸为主色,推荐最著特色的地方民族,且风味兼融的十大民菜如下: 血粑鸭子: 鸭子煮血粑是凤凰最著特色的地方菜,鸭子煮血粑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糯柔,吃起来到口香浓,食欲大增,真是稀有的人间美

社会性别视角下苗族女性形象社会地位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0323785.html, 社会性别视角下苗族女性形象社会地位研究作者:苏晓红 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年第03期 摘要: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以黔东南苗族民间作品为切入点,多层面地剖析作品的女性形象,发现女性形象多为受人尊重和赞美的对象,拥有和男性相对平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大致相等的权利。她们社会地位的拥有和权利的获得是民族文化认同与苗族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重要地位的决定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社会性别;苗族民间作品;女性形象;社会地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3-0085-06 目前,学界关于苗族研究的文献很多,涉及苗族历史、苗族文化、苗族语言、苗族教育等多方面,成果丰硕。但是,对苗族民间作品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现有文献中,《苗族女性文化》(1995)对神话中的女性始祖、传说中的青年女性、爱情故事中的女性、古歌中的女英雄四类女性形象进行写实性描述;《苗族文学史》(1981)、《苗族民间诗歌》(2008)两部作品着重介绍《仰阿莎》、《娥娇与金丹》、《久宜和欧金》等8首影响较大的爱情叙事诗,并对《仰阿莎》诗中的女性形象仰阿莎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此外《苗族文学史》还介绍了部分嘎百福歌的女性形象;单篇文献研究方面,在知网上搜索到与苗族女性形象相关的文献仅见潘定智的《试论黔东南苗族爱情叙事长诗》、洪桦的《试论苗族爱情叙事诗歌的悲剧性》、龙初凡的《试论〈仰婀莎〉的艺术形象》、余勇的《最美丽的歌——解读苗族长篇叙事诗》等几篇。且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对单篇作品或某类体裁作品女性形象类型分析和作品艺术性的分析上,而从社会性别视角对作品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进行阐述的文献少见,这是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研究的一个不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国内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苗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居全国各苗族地区之首。且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贵州省民间文学工作组编印的27集苗族民间文学资料集中黔东南地区的就达18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基于以上原因,笔者以黔东南苗族民间文学作品为切入点,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将女性形象放置到社会文化背景下,系统深入地剖析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使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研究进入到一个更深更新的层面,为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一、黔东南苗族民间作品的女性形象拥有和男性相对平等的地位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学术和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在社会文化长期积淀中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1]。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在社会发展中女性与男性 处于平等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精神上女性应该独立自主,摆脱依赖男性的软弱心理;在处理与男性的关系上,应当与男性结成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伙伴关系;在对待国家和组织的态度

剑河县情概况

剑河县情概况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与台江、三穗、施秉、天柱、锦屏、黎平、榕江、雷山、镇远9县毗邻。县城距州府凯里55公里,西距省城贵阳210公里(高速公路),南距黎平支线机场130公里(二级油路),北距湘黔铁路(复线)镇远50公里(二级油路)。320国道和G65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又处于三板溪水电站库尾,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全县面积2176平方公里,辖7乡5镇, 301个村7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24.95万人,其中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 剑河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地的一部分,为山地性高原,系雷公山中山地貌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台地,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以低山、低中山为主,最高海拔1623.3米,最低海拔348米。由于山高坡陡切割深,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36.3小时,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花生、烤烟等,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养殖为主,矿藏有金、锰、铅、水晶石、毒砂、钒等。剑河森林资源丰富,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现有林地220万亩,木材蓄积量达8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2%。境内属长江水系,有大小河流334条,总长910公里,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巫密河、八卦河等,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2.2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约9.15万千瓦。

2000年,剑河风景名胜区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贵州省东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有牯藏节、招龙节、姊妹节、祭桥节和六月六民歌节等传统节日;稿午苗族水鼓舞、革东苗族飞歌、久仰苗族情歌、温泉农民画等原生态艺术形式引人入胜,稿午苗族水鼓舞是记载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小广侗族婚俗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生态的集体婚礼,剑河温泉1991年被评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剑河民族众多,民族服饰五彩缤纷,有“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服”之称,柳富锡绣工艺独特,堪称世界一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巫包红绣制作精美,列为贵州省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里天然原始阔叶林绵延200多平方公里,属典型亚热带绿阔叶林植被,是贵州省现存最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之一。仰阿莎湖区多种景观有机结合,水域面积达80平方公里。“苗乡圣水”--剑河温泉,日涌水量2500吨,水质清澈如镜,水温常年保持在 36℃--48℃之间,泉水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氡、硫等40多种微量元素,有健肤祛疾、消毒之功效,为稀有的氡硫温泉,是国内三大名泉之一,与世界名泉法国维稀温泉相似。革东八郎古生物化石群,已发现古生物化石11个门类、200余属、500多种,其门类众多、数量丰富、标本精美,暂居世界第三,被誉为“研究生物进化的金钥匙”,是中--下寒武统界线全球层型和层型定位(GSSP)即“金钉子”备选对象之一。

湘西苗族情歌衰微的思考

湘西苗族情歌衰微的思考 吴华强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以田野考察为依据,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湘西苗族情歌衰微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造成其衰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原因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衰微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且衰微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文章就苗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湘西苗族;情歌;衰微;强势文化;保护与发展;思考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研究”(06ZD13)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华强(1967-),男(苗族),湖南花垣人,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湘西苗族情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婉转的音调,精彩的唱词,炽热的情感,使她在色彩斑斓的湘西苗族民歌群中闪耀出自己特殊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曾产生过大量的优秀作品。 湘西苗族历史上素有“以歌为媒”之风俗,这在不少汉文献中均有记载,如清康熙年间《红苗归流图》所附文字“唱歌觅偶”图志云:“苗俗,至初春时,男女未嫁者皆盛服,负背笼登山,以樵采为名,往来林麓间,相对唱山歌,雄鸣雌应,漫声悠扬。每发声则以一手自掩其耳,

唱和相协者则相悦……然后挽媒行聘说者。”[1](P281)又如清乾隆初年《永绥厅志》的“永苗风俗十条”记载了当时花垣苗族“椎牛”祭祀仪式活动之后众多青年男女对唱情歌的情景: “然后择寨旁旷野处,男女各以类相聚,彼此唱苗歌,男唱女和,或女唱男和,往来互答……相悦者,男女各有赠遗。”[1](P287)直至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一提起湘西苗族聚居区,仍喜用“歌舞的海洋”,“苗歌几乎无人不爱,无人不会”来形容。但最近几年,当你再走进苗寨,或在苗族聚居区的集市赶集时,每当遇见众多结伴而行、身着现代服装的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女,如果你不与他们进行交谈,几乎难辨其族别,事实上他们都是当地的苗族。他们既说汉语,也说当地苗语。你若热情地请他们唱苗歌,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绝大多数不会,偶有大胆而开朗者站出来唱也不地道———要不在音调上总想往汉族“唱歌”的方式靠,要不就是连一首简短的四句苗歌唱词也记不住。虽然也可见到苗族男女唱苗歌的,但那几乎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了。种种迹象表明,湘西苗歌———尤其是苗族情歌正处于衰微之中,本文拟就其衰微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就苗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进行思考。 一、湘西苗族情歌衰微的原因 (一)湘西苗语文化生态变化的影响 首先,苗汉通婚近年来已呈上涨趋势。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清末湘黔边苗族乾嘉起义后,苗汉之间民族隔阂较深,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都已较少通婚。但事实上苗族与聚居于同一地域的汉族和土家族向来有通婚的习惯,[2](P350)早在明末清初收稿日期:2008-03-12已初见端

湘西民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湘西民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作者:黎克双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民俗旅游资源是指所有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民族文化综合因素,包括物质民俗旅游资源、精神民俗旅游资源和社会民俗旅游资源。而民俗是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世代沿袭与传承的社会行为模式,是长期积淀而成的文化形式,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1]。各民族在居住、饮食、服饰、生产、婚姻、家庭、村寨、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表明的就是民俗的空间差异。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除了对自然景观的参观游览外,还要注意满足旅游者猎奇心态的需求,让其领略异域生活,从异域的民俗风情中,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尤其是对于追求异地风味和异地情调的游客来说,民俗旅游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湘西正是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神秘民俗面纱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湘西除了奇山秀水外,还拥有更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民俗旅游资源,古朴多姿的民俗风情一直掩藏在土家苗寨的传说歌谣和吊脚楼之中,湘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弥补湘西地区自然景观的不足。自然景观能给旅客带来感观上的刺激,产生观赏的乐趣和愉悦,但是,现代游客旅游的目的远远不止于此,由于现代城市综合症和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普遍心理压力,人们需要暂时离开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浮躁和劳累,寻找一种使人轻松的自然状态,以求得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解脱。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愿望便是渴望亲身体验一番真正的田园风情或是一种淳朴古老的原始生活情趣。实践证明,湘西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形成一种旅游产业,才能使湘西地区形成自然景观与社会人文景观全方位、多角度共同开发的旅游格局,才能使湘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区,才能产生巨大吸引力。开发和利用湘西的民俗旅游资源,是实施旅游开发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湘西对外开放水平,扩大湘西地区知名度的有效手段。 一、湘西民俗旅游经济的现状 和张家界相比,虽然湘西州旅游资源特别是民俗旅游资源较多,但显然没有形成较好的旅游品牌,旅游开发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旅游收入只有张家界市的1/3。旅游旺季许多国内外的游客绕道湘西直奔张家界,或者取道吉首至猛洞河再奔张家界,湘西旅游处于相对冷落、游客稀少的状态。究其原因是目前湘西的民俗旅游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资源分散,缺乏系统开发与管理。凤凰古城、永顺王村、花垣茶峒、吉首德夯、龙山里耶、泸溪浦市等民俗旅游资源分散在数百公里的大范围之内,而湘西地处山区,山高路陡,交通条件落后,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网络有待加强。二是形式单一,缺少文化内涵。目前,湘西民俗旅游景点形式和服务水平比较单一,没有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推出的旅游项目缺少特色。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绩和市场的推动下,不考虑旅游的整体规划,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开发,不仅造成了同行业的无序竞争,而且很容易造成自身文化的扭曲和错位。三是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较弱,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如黄金周期间,各大宾馆总是爆满,许多游客因为找不到住宿客房而只能取消出游,或者游览一日,匆匆而归。四是缺乏专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