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合集下载

学情分析学习者分析

学情分析学习者分析

学情分析——学习者分析一、班级基本概况。

四(1)班学生共41人,男生20人,女生21人,其中外地学生3人。

此班本学期在原三年级基础上重新分配而成,主要来自原中心小学三(1)班、三(2)班、三(3班,以及塘油车教学点,因而学生来源比较复杂。

由于学生来源广泛,因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不平衡。

尤其是班中有两位学生智力相对较低,作业难以独立完成。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平时两个多月学习表现,发现这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一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

从完成课外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此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

同样的课外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作业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一个多小时,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做作业时间一大部分是在磨洋工;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100%达标的不到一半,还有3 人只达到课标要求的60%,2 人只达到40%甚至以下。

全面超标的学生没有,超过课标要求1/3的也只有12人。

因此从这些数据中我们看出这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还有极少数学生存在智力问题。

从而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针对所要学习的文本《长城》一课,处于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了解世界遗产,学生对其充满好奇心,很想了解长城。

但通过调查,学生对长城了解甚少,大部分学生只听说过长城这一古建筑,或者在电视中见过一两面,而对于长城的建筑年代、建筑意义、建筑过程,长城的外形构造、建筑背景等了解几乎为零。

因为这是一篇描写历史遗产的文章,与现今距离比较遥远,学生很难体会当时的相关情景。

其次纵观小学人教课标版教材,我们发现类似这样的历史性较强的文本在一、二、三年级教材出现很少,而像《长城》这样的世界遗产性的文章还是第一次,因而学生学习这类的文章先前经验不足,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样的经历。

《学习需要分析》课件

《学习需要分析》课件
分析现有能力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识别出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技能。
制定弥补差距的计划
根据学习需求,制定弥补差距的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时间、选择 适当的学习方法等。
持续评估和调整
在学习过程中,持续评估学习进展和效果,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以确保能够有效 地缩小学习差距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需要分析的重要性
确定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学习需要,可以明确学 习者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为教 学设计提供依据。
优化学习内容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有助于 确定哪些内容对学习者来说是重 要的,哪些内容可以忽略或简化 。
提高学习效果
准确分析学习需要,有助于设计 更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学习活动和 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需要分析
目录
• 学习需要分析的定义 • 确定学习需要 • 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 • 学习需要分析的应用 • 学习需要分析的案例
01
学习需要分析的定义
什么是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在某个特定情境 下,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缺乏 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学习需要反映了学习者现有水平与期 望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
在培训中的应用
确定培训目标
通过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培训 的目标和主题,确保培训内容与员工的实际 工作需求相匹配。
设计培训课程
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特点,设计具体的培训 课程,包括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态度转变等。
制定培训评估方案
基于学习需要分析,制定培训评估方案,以 确保员工通过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
03
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直接、客观、深入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观察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环境以及与他人的互动,从而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和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直接获取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和习惯,相对客观且深入地揭示学习者的实 际需求。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

教育技术培训
非常希 望 愿意学 不想学 非 常 不 想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 计算机课件制作技能 教学设计
专业知识
(三)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
认知结构
– 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特殊知识 领域)。大脑形成一定组织结构存储的全部 知识和经验系统
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 可利用性 – 可分辨性(图形) – 稳固性
举例二
教育技术课
– 学生对于网络并不陌生,大三的学生大部分 已经基本具备上网能力,有个别学生不具备 网络能力,而个别学生则非常熟练,具备较 高级的网络综合能力。 – 教学策略:讲明目的与任务,动员学生养成 合作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克服网络无关信息的干扰,在完成任务的过 程中向老师或同学发问、请教。
概念图技术运用
水果
蔬菜
食物
(四)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什么是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的类型 学习风格情感因素研究 学习风格的综合研究
1.学习风格的含义特征
学习风格的含义
– 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 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方法 – 学习倾向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 动机、坚持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 面的偏爱
(一)学习者认知特征分析
学习者认知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不 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感知、思维、 想像等方面的特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 知觉的集中倾向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缺乏抽象性
模拟,愿意独立承担设计项目。

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
A、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B、需要和诱因是动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 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 C、学习动机对学习可能产生激活、定向、强化、调节 等作用。
第二节 学习者分析
4、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
(2)学习动机的分类
——施良方等主编《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思考:为设计优质课堂,你需要做何准备?
*本章核心术语
教学内容
学习需要
学习动机
核心
认知发展
学习风格
起点能力
*本章主要内容
一、学习需要分析
二、学习者分析
三、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节 学习需要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的含义及意义
需要的定义: 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它表达的是一种 人自身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或者是一种倾向,反映了 个体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较为稳定的要求。 学习需要的定义: “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 间的差距”或者“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 平之间的差距”。 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 让教师与学生的精力、时间以及其他资源被有效地利 用来解决教学中真正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益。
基础性
先进性
第三节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的含义
(1)教学内容的载体问题
(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问题
(3)教学内容的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
(4)教学内容的分科性和综合性问题
第三节 教学内容分析
2、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所要解决的是从人类已有化学知识的 这一“母体”中选择合理的、恰当的化学知识经验作为教学内 容的问题。目前被学术界认可的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包括: 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学习者的经验。

学习者需求分析

学习者需求分析

学习者需求分析课程的学习者主要下面几个特点:(1)学习者概况本课程学员目前为普通专科班,成人业余班两类学员。

普通专科班为脱产学习,而成人业余班学员以自学为主。

这两类学员已初步具备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但总体看由于是新的课程,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再考虑到将来课程对社会开放的需要,应从教学设计上考虑循序渐进的安排,及顾及成人学习者已有的实际经验。

(2)学习者需求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一般都希望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对今后实际应用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即课程内容应该具备“应用性”和“新”的特点。

(3)学习者学习特点分析我们过去的课程建设,往往不能真正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及需求出发来考虑问题,而是贪高、求大、求全,这不仅与思想认识有关,也与不了解成人教育有关。

下面试对以成人学习者为主的学习特点进行初步分析:①学习的目的比较明确。

由于学习者大多为在职人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实际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自己(俗称“充电”)。

因此,成人学员的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而具体的。

这与普通高校学生是不一样的。

②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由于成人学习者是在职业余学习,时间紧,各方面负担较重,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是依靠自学来完成。

同时,他们的独立意识较强,希望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

此外,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增强,动手有所能力提高。

希望在学习上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作法,多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他们自学能力的基础。

③注重实际学习效果。

电大学生大多属于在职学习,时间比较宝贵,因此,对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希望具有实效,能解决学习上碰到的问题。

④学习过程需要得到指导。

成人学习者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他们特别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益的指导与切实的帮助,尤其是如何自学方面的指导。

从反面看,如果我们的课程不能满足上述需求,成人学习者则极易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过程一般包括: 前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其中,学习者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教学评价是构成教学设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要素,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予以注意:
1.“学习者分析”就是要明确“教给谁”,是“导向”。

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行为和情感变化反映出来,学习最终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所以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学生为导向。

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在分析学生学习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需求、接受能力、个别差异等,对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和刺激,及其内部学习发生过程加以统筹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确定目标”就是要明确“教什么,学什么”,是“核心”。

师生的活动、教学资源和媒体的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及其应用,要以目标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3.“制定策略”就是要明确“如何教,如何学”,是重点。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解决方案,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4.“教学评价”就是要明确“教的怎样,学的怎样”,并进行调控。

教学评价是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较,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和手段,收集真实的评价数据,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价值判断,从中获得对教学方案修改的信息,调控教学过程。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择确定最佳方案,而且做好工具的准备以及动员社会、 教育者、学习者等各方人员的合作与参与。 • 确定期望的状况,主要指期望学习者达到的状况,要注 意用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描述。
• 协调所有合作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形成对学习者较为统 一的期望。
• 确定现状。 • 得出的差距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性质进行分析,论证解
学习需要评价表 现状 期望的状况 差距 原因分析
如何进行教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首先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
• 开展教学设计以及实施教学的经费有多少? • 开展教学设计时间段是什么时候? • 有哪些人员参与教学设计的整个工作? • 有哪些设备设施和资料可供设计时使用? • 教学将在哪儿进行?有哪些管理措施?
• 这个差距是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的差距都是要考虑的。
对学习者的总期望的决定因素
• 学习者生活的社会及其变化与发展所赋予学习者的历 史使命和任务(包括长远的、近期的能力素质要求);
• 学习者未来的职业或现在从事职业的新发展对人才的 要求;
• 学习者未来的工作岗位或所在岗位的技术变化对人才 的希望;
• 现场调查,深入到工作第一线,获得对人才能力素质要求的第一手 信息。
• 专家访谈,了解专家对社会目前及未来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信息。
Delphi方法
• 在专家访谈等以上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一般性的未来信 息调查表;
• 让专家对调查表中的项目做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和预测; • 组织者对收回的确调查表作统计分析,并把含上一轮
决问题的必要性。 • 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作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分析,确定
优先要进行设计的课题。 • 清晰地阐明已定课题的总的教学目标。
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学习需要分析?
• 以不同的期望值作参照系分析学习需要,便形成了两 种不同的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即:

学习者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者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一)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与应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依赖于小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一定范围的智力活动所具体有的认知功能的发展水平。

它包括思维、注意、想象、感知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发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其中思维的发展处于核心。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思维出现了质的飞跃,思维活动逐步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逐渐形成了概念性的以抽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注意力发展也从无意到有意过渡;对直接刺激物的感知也已经形成。

针对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新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具体的一个过程。

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时时需要讲究文明礼仪,但是其对文明礼仪知识还没有系统完整以及正确的认识。

同时,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往往会通过观察他人不文明行为而进行模仿。

并且,家庭和学校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

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小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不深,认知内容模糊。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开发该课件时会用直观的图像、声音、视频,很好地刺激小学生的大脑思维,有效开始新的认知过程。

课件结构也将接近于小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结构,比如在课件的整体操控中采用线性结构,对知识单元的编排用树状结构,当深入某一更细更小的知识点时采用能够自由航行的超文本结构。

这样的编排形式反映了知识的系统全面性,同时也符合小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同化知识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一般特点分析与应用小学生的一般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动机、社会经验、生活背景等。

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思维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弱,社会经验较为欠缺,学习的目地性也不强,在学习动机方面以被动型的外部动机为主。

而且,家长老师对于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不够系统完整,更为甚者,很多家长因过于重视学科成绩或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在孩子行不文明行为时也没有及时给与纠正。

小学生是对课件的直接操作者,他们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都会影响到课件中的重点知识部分呈现方式。

大学教案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

大学教案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

大学教案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教案是大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然而,要编写一个有效的教案,首先需要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

学习者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对学生的特点、需求、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以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案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方法。

一、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学习者需求分析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个性化教学: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科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学习者需求分析,教师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有效教学:学习者需求分析可以帮助教师理清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教学目标以及达标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风险预测:通过学习者需求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指导,降低学生学习风险。

二、学习者需求分析的方法1. 调查问卷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问题,向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问卷结果,教师可以获得较全面的学生需求信息,并根据结果进行教学设计。

2. 观察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从而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普查法: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谈话,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认识和期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4. 资源调查法: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课外读物等资源,了解学生应该具备的背景知识和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学习者需求分析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多视角收集信息: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收集学生的需求信息,包括个体需求和群体需求,以获得一个相对全面的学生需求画像。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三讲 学习需求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三讲  学习需求分析

第三讲学习需要分析Dick and Carey Model (1996)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一、学习需要分析的含义什么是需要?什么是学习需要?需要与学习需要(1)Needs are defined as a gap between what is expected and the existing conditions.一般来说,“需要”一词被表述为事物的目前状态与所希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需要与学习需要(2)学习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是一个特定概念,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这个差距是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距都是要考虑的期望达到的状况:学习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目前的状况:学习者群体在能力、素质方面的现有水平;差距:指出了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经过教育或培训可以解决的学习需要。

对学习者的期望源自哪些方面?对学习者的期望源于学习者生活的社会及其变化与发展赋予学习者的使命和任务;学习者目前或者未来从事职业的新发展对人才的希望;学习者所在岗位或者未来的工作岗位的技术变化对人才的希望;学习者自身对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的个人要求。

学习需要分析的含义学习需要分析,也称“前端分析”、“学习需要的评价”,它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学习需要分析的实质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的过程;目的(核心):发现问题(而非解决问题,教学系统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内容(学习需要分析的主要工作):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性质,分析现有的资源和约束条件;实质: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即解决“能不能”和“好不好”的问题,其结果是一种决策;结果:差距数据,产生教学目标。

(最新整理)第三讲学习需要分析

(最新整理)第三讲学习需要分析

从中年级开始,儿童开始具有了比较有组织的
自觉地班集体生活,开始把自己看成是集体
中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
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
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行为品质。
2021/7/26
31
(3)对作业的态度
初入学儿童还未把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 部分,还不能经常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作业。 在教师正确教育下,儿童逐步形成对作业的自 觉负责的态度,表现在:能按一定时间来准备 功课、完成作业,主动安排学习时间,并排除 外在诱因的干扰;能按一定顺序来完成作业; 能集中地、细心地完成作业。
中年级儿童逐渐对教师产生选择性、怀
疑的态度,只有那些思想作风好、教学好、
对儿童有耐心、公正的教师,才能赢得儿童
的信任,对儿童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2021/7/26
30
(2)对集体的态度
初入学儿童还没有形成班集体,同学之间彼此 很少相互关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教学的影响 下,儿童开始互相关心,互相交往,互相帮 助,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班集体;
2021/7/26
3
(二)类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伯顿(J.K.Burton)
将学习需要分成六类:
1、标准需要:个体或集体在某方面的现状与 既定标准比较而显示出来的差距。主要是国 家统一的标准测试以及国际认可的各类课程 标准。
确定步骤:获取标准→收集对象的资料 和数据→比较并确定标准需要
2021/7/26
师: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有了自己的汽车, 你想用它来干什么?
生1:开车去旅游。
生2:送老婆上下班(全班大笑)。
生3:接孩子放学(全班再一次大笑,教师尴尬 的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教202师1/7/26布置课后延伸题:(1)汽车是谁发明的?33

02学习需要分析

02学习需要分析
– 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的基础。 – 学习需要分析有助于理顺问题与方法、目的与手段
的关系。
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
以不同的期望值作参照系分析学习需要,便形
成了两种不同的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即内部 参照需要分析法和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两种方法的结合
在实际运行时,可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即根 据外部社会要求调整修改已有的教学目标,并 以修改后目标提出的期望值与学习者现状相比 较找出差距。
– 如:经费、时间限制、人员情况、设施、设备、现 存文献、资料、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政策思想等。
设计课题的认定
必要性分析形成了需要进行的教学设计项目, 可行性分析去掉条件不允许的项目,留下的项 目仍然需要进一步优选。
优选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解决问题所付出的人、 财、物代价a,另一个是若不解决问题将付出 的代价b,只有a<b时,问题才值得解决。
目前的状况是指学习者群体在能力素质方面已 达到的水平。
差距指出了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 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这个 过程的目的是要揭示学习需要从而发现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并 辨明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 同时它还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 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1. 所列出的“差距”是不是学习需要? 2. 某个问题是不是另一个问题的表象? 3. 有没有问题是非教学的其他原因引起的? 4. 这些问题能否通过一定的教育或培训解决? 5. 能否用比较简单明显的方法解决问题? 6. 教学设计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合适途径?
必要性分析的作用
经过思考,我们可以发现知识、技能、态度方 面的教学只是形成教学问题的众多原因之一, 也不是所有的教学问题都值得和必须进行教学 设计。

“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主要功能:诊断、激励、调控、教学
原则: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
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一、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学习者认知差异与教学设计
认知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方式差异和智力差异。在进行 教学设计时,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 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所教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的教学策略。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主要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
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主要用于动作技能类的教学内容。
八、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
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 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六、教学方法的选择
讲授法: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 投影或其他媒体的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方法,主要是一种 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
讨论法: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 绕某一问题和内容展开讨论、对话或辩论等,从而相互学 习的方法。
训练和实践法:让学习者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实践进行练 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任务,以增加技能的熟练程度 或增加新能力的方法。
教学目标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整体性
灵活性
层次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深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才能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教学计划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需求分析。

一、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学习者需求分析是教学计划制定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兴趣以及学习目标,为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需求分析,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另外,通过需求分析,教师还能够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水平,从而制定出适合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这样一来,教学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学习者需求分析的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卷,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问卷应该包括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科偏好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教师可以获取较为客观的学习者需求信息。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学习者的行为来获取需求信息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表现等方面,从而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问题。

观察法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需求,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有效参考。

3.访谈法访谈法是一种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访谈,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资源的看法,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实施步骤1.制定需求分析目标在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分析的目标。

目标可以是了解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需求,也可以是了解学习者对教学方法的需求等。

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搜集和分析。

2.选择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根据自身教学情况和学生特点,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需求分析方法。

教案初中学习者分析

教案初中学习者分析

教案初中学习者分析一、学生背景分析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优化和丰富。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1. 学生年龄特点初中生一般在12-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增强等特点。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尝试,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自控能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 学生认知特点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们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但仍然需要具体的形象和实例来支持他们的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引导,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学生学习特点初中生在学习上具有明显的特点,他们善于接受新知识,但同时也可能存在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的问题。

此外,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对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他们往往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高,反之则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4. 学生心理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心理特点较为复杂。

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和自主,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另一方面,他们可能存在情绪波动、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态度,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对学生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发展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者分析
(一)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与应用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依赖于小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一定范围的智力活动所具体有的认知功能的发展水平。

它包括思维、注意、想象、感知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发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其中思维的发展处于核心。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思维出现了质的飞跃,思维活动逐步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逐渐形成了概念性的以抽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注意力发展也从无意到有意过渡;对直接刺激物的感知也已经形成。

针对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新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具体的一个过程。

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时时需要讲究文明礼仪,但是其对文明礼仪知识还没有系统完整以及正确的认识。

同时,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往往会通过观察他人不文明行为而进行模仿。

并且,家庭和学校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

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小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不深,认知内容模糊。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开发该课件时会用直观的图像、声音、视频,很好地刺激小学生的大脑思维,有效开始新的认知过程。

课件结构也将接近于小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结构,比如在课件的整体操控中采用线性结构,对知识单元的编排用树状结构,当深入某一更细更小的知识点时采用能够自由航行的超文本结构。

这样的编排形式反映了知识的系统全面性,同时也符合小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同化知识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一般特点分析与应用
小学生的一般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动机、社会经验、生活背景等。

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思维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弱,社会经验较为欠缺,学习的目地性也不强,在学习动机方面以被动型的外部动机为主。

而且,家长老师对于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不够系统完整,更为甚者,很多家长因过于重视学科成绩或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在孩子行不文明行为时也没有及时给与纠正。

小学生是对课件的直接操作者,他们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都会影响到课件中的重点知识部分呈现方式。

为了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小组在课件制作中会丰富两屏的进入进出效果,以及文字、图形、色彩、动画的表达形式。

同时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自控地选择学习环境、学习进度、学习内容都会增大小学生学习动机。

比如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练有关文明礼仪小游戏,在游戏中穿插学习内容或者学习题目,实现开心学习。

学习规律分析与应用
行为主义理论将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当做刺激,把伴随刺激产生的行为当做反应,只要有刺激就能引起学习者的反应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小学生对文明礼仪的学习也可以运用这一理论,不断刺激,不断反应,不断学习。

在不断刺激---反应的机制中强化学习者对文明礼仪的正确认识,达到知识的增加,态度行为改善的目的。

在具体课件制作中,可以划分好知识的难易,分配到一个个小单元中。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文明礼仪时可以从简单的一些礼仪学习入
手,然后层层深入。

在课件中,还有相应知识块的练习题或小游戏,通过练习以及游戏巩固知识,如果回答正确则给与表扬,并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若回答错误也将用动画给与鼓励。

视听规律分析与应用
心理学家赫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人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

同时这也说明了小学生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方式通过视觉和听觉。

因此在课件制作中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认知接受新事物的这一重要特点,发挥他们的耳朵、眼睛的功能。

课件可以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视听觉。

具体来说,有课件开场的呈现方式,文字的排版,图片的展示流程,动画的生动程度,色彩的合理搭配,音乐声调要符合课件所要表达的情感等等。

学习需要分析:
国内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学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往往娇气、自私、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敬师长、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礼貌用语在表达上开始出现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苗头,不如低年级学生那么大方自如。

他们认为非常熟悉的人( 如父母) , 经常说这些礼貌用语没什么意思, 甚至觉得多余,而不熟的人情感上又感到不大自然。

对100个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小学生在学校中,在社会上的礼仪习惯还算过得去,80﹪选择主动向朋友打招呼,87﹪的学生会双手接物以示尊重。

但他们身上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心目中没有父母的位置,对父母的关心也不够。

作为高年级学生,竟然有46﹪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妈妈生病时,只有55﹪的学生选择不看电视让妈妈休息。

①“礼仪之邦”出现礼仪的失落,不能不令人忧虑。

国内文明礼仪教育现状分析
学校是传播文明礼貌的重要场所,礼仪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及礼仪知识、传播现代文明、增强伦理教育方面应起到积极作用。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学校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方式过于宏观化,针对性不强。

没有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扎扎实实地渗透到学校的各科教学、各项工作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内心真实的道德冲突。

另外,由于受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的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与文明礼仪相悖的思想和行为给学生带来了负面作用,学生讲文明礼貌的意识淡薄,文明行为习惯差。

此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曾做过一个全国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有8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对孩子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一系列选择性题目中,家长们的回答显示,排在前三位的都没有德育。

家长们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



个现象传达出一个讯息,家长们在智育和德育的孰轻孰重上存在着认识与行为的脱节。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子女的减少,每个孩子更加被家庭所关注。

家长不断满足孩子精神和物质上的要求,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对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期望分析
就国家社会而言,根据中华名族传统美德以及现阶段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校礼仪(包括课堂礼仪、服饰仪表、尊师礼仪、同学间礼仪、集会礼仪、校内公共场所礼仪等)、家庭礼仪(包括尊长谦让礼仪、会客礼仪、在家行为举止礼仪等)、社会礼仪(包括“三让”,即对老弱病残者行走让路、乘车让座、即购物让先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礼仪等)。

做知礼、守礼、行礼的人,具有礼仪情感和对礼仪的认同感,实现礼仪行为的习惯化与自动化。

课件可行性分析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结构的特点,我们的课件设计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色彩鲜明的画面,动态的界面,幽默的语言等特色,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学习动机。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管理、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

而我们所开发的自主型操练与练习型课件主要是不断地产生和提出问题,等待学生回答,再进行判断,给出反馈。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对文明礼仪的内容进行反复操练与虚拟的实践练习,增强文明礼仪知识的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