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
杜甫诗四首

1、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登高
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冰心诗四首原文

冰心诗原文冰心诗四首原文冰心,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冰心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首《母亲》是童稚期寻求母爱的保护,表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侧重于母爱的付出。
第二首《纸船》是青年期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感恩和回报。
着力于对母爱的感恩与汇报。
第三首《成功的花》以花喻人,写了成功的来之不易:是泪和血滋润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
第四首《嫩绿的芽儿》歌咏美好的青春、积极的生活,勉励青年要有服务、报效祖国的忠心。
《母亲》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好久以来就想为你写一首诗但写了好多次还是没有写好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不知道该怎样结尾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还是该选择逃避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哪怕写得不好哪怕远在老家的你永远也读不到……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冰心诗四首》练习1. 注音写字仿佛( ) 半明半昧( ) 霎( )眼模( )糊摇摇欲坠( )鸟巢( ) tǎng( )若折dié( ) 惊xiàn( ) jìn( )透泪quán( ) nèn( )绿血( )雨2. 多音字注音组词着( )( ) 和( )( ) 模( )( ) 还( )( )( )( ) ( )( ) ( )( ) ( )( )3. 形近字注音组词荧( ) 坠( ) 昧( ) 浸( ) 洒( ) 嫩( )萤( ) 堕( ) 味( ) 侵( ) 酒( ) 懒( )4. 给下面的词语各写一个近义词微小( ) 静寂( ) 柔和( )惊羡( ) 纳凉( )5. 课内阅读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现代诗四首

现代诗四首
1.《错误》
现代·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2.《断章》
现代·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乡愁》
现代·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偶然》
现代·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课外诗四首

课外诗四首以下是四首课外诗
1. **《枫桥夜泊》**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 **《凉州词二首·其一》** -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 **《出塞二首·其一》**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4. **《己亥杂诗·其五》**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四首诗分别来自不同的诗人,题材各异,包括夜景、边塞、离别等。
赞改革开放诗四首

赞改革开放诗四首《赞改革开放诗四首》一、原文:《春风化雨四十秋》春风化雨四十秋,福满神州岁月稠。
昔日荒村披锦绣,今朝都市立高楼。
革新除旧开宏业,开放迎商展远谋。
国富民强惊世界,中华崛起耀环球。
《开放新潮涌浪潮》开放新潮涌浪潮,百家争进创新高。
田园五彩金桥架,厂矿多元铁轨交。
网络连通千域近,飞机跨越万邦遥。
且看处处繁荣景,心乐欢歌盛世韶。
《改革之路展辉煌》改革之路展辉煌,旧貌新颜换盛装。
教育兴邦才子盛,科研强国俊才彰。
民生改善家家喜,经济腾飞处处昌。
协力齐心同筑梦,辉煌再铸谱华章。
《改革开放颂》改革开放颂声传,伟业丰功岁月绵。
商贸繁荣通四海,交通便利贯三边。
农民免税腰包鼓,企业争优产值连。
盛世欢歌民意顺,巨龙腾跃向蓝天。
二、衍生注释:1. “春风化雨四十秋”:春风化雨原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在这里比喻改革开放这一政策像春风春雨般润泽中国大地长达四十年,四十年指改革开放到作诗时的大概时间跨度。
2. “福满神州岁月稠”:神州代指中国,意思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满满的都是幸福,岁月稠表示这些年经历的事情丰富多彩。
3. “昔日荒村披锦绣”:昔日指以前,荒村曾经是荒凉的村庄,披锦绣就是变得美丽繁荣,像披上了锦绣的衣服一样。
4. “今朝都市立高楼”:今朝即现在,表明现代都市高楼林立的繁荣景象。
三、赏析:- 主题:这四首诗都是围绕改革开放这个主题展开。
-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变革的由衷赞美之情。
字里行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看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心中充满自豪和喜悦。
- 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
比如“昔日荒村披锦绣,今朝都市立高楼”,将以前荒凉的乡村和现在繁华都市高楼耸立的景象进行鲜明的对比,突出改革开放成果之显著。
- 直抒胸臆。
像“改革开放颂声传,伟业丰功岁月绵”直接点明主旨,以直接的抒情方式歌颂改革开放的功劳和其持续的影响。
- 列举法。
每首诗都列举了很多方面的成果,如经济腾飞、民生改善、科技发展、贸易繁荣等,从多个侧面展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改变。
苏武诗四首

苏武诗四首《苏武诗四首》又名《苏武与李陵诗四首》。
是东汉无名氏所作的四首五言古诗。
这组诗和李陵的《与苏武诗三首》收入在南朝萧统《文选》卷二十九里,这七首诗是“苏李诗”的代表作。
这些古诗都是送别诗,有的写友人之别、有的写夫妻之别、有的写骨肉兄弟之别,但情感都真挚动人。
作品原文苏武诗四首(其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苏武诗四首(其二)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诗四首(其三)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俛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苏武诗四首(其四)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两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注释译文注释一①骨肉:指兄弟。
首句以叶之缘枝而生比喻兄弟骨肉天然相亲。
②因:亲。
这句是说结识朋友也是相亲的。
③四海皆兄弟:语出《论语》“四海之内皆为兄弟”的话。
此二句是说天下的人谁都不是漠不相关的陌路人。
④连枝树:即“连理树”,不同根的两树枝或干连生为一名为连理。
通常用连理树喻夫妇,这里用来喻兄弟。
⑤参与辰:二星名,参星居西方,辰星(又名商星)居东方,出没两不相见。
⑥邈:远。
⑦胡与秦:犹言外国和中国。
当时西域人称中国为“秦”。
八年级人教版古诗四首

八年级人教版古诗四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写作特色练习题,人教版同步课程教学,还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写作特色课后辅导,教学分析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人教版古诗四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八年级人教版古诗四首篇1《归田园居》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里人,披衣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志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这一首,写作者归田后的闲适自得生活和对于庄稼的浓厚情感。
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开端四句是写田园生活的静谧;中间四句是写生活在田园与田夫野老相得的志趣;末四句是写作者对农作物的关注和与之共命运的情感。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中的野外、穷巷,是与繁华闹市、官场争斗相对立的。
轮,车轮。
鞅,驾车时马颈上套用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这两句写农村荒野僻静,少有应酬交往。
农村虽处“野外”,只有“穷巷”,但却没有“人事”的烦恼和“轮鞅”的喧哗,作者暗中流露出欣喜快慰之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荆扉”是柴门。
这两句写作者归隐后生活简陋愉快,思想单一纯真。
他安贫乐道,以守志为荣,以幽居为乐,“以善自名”。
“绝尘想”三字,看出他摒弃了个人利欲杂念,与当权者作了最后决裂。
这是由于“立善”的信念支持着他,使他保持了名节。
从这两句诗我们看到作者初归田园,颇有几分闲适。
他一边劳动,一边读书赋诗,饮酒弹琴,过着悠游自得的生活。
他开初的劳动不象后来那样艰苦,生活也不象后来那样贫穷。
这是因为他刚辞彭泽县令,还略有余资,犹有储存。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有奴子。
汉晋时候的奴子,是不但侍候主人,并且给主人种地、营商的,正是生财器具。
所以虽是渊明先生,也还略略有些生财之道在”。
故在衣食温饱之余,得以逍遥自乐,这正是初归田园时的生活写照。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曲中”一作“里人”。
似以“里人”为是。
作者在耕作之余与农民随意交往,亲密无间。
第30课《诗四首》(共83张PPT)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 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 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 1、《归园田居》点睛之笔的诗句是:________。 • 2、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 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_____。 • 3、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4、《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 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 5、《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绘出 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 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 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 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 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 微带苍茫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 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 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 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 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整体感知
•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学生自由 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并指导学生赏析, 示例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途中经 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短诗四首现代诗

短诗四首现代诗《短诗四首:生活的指南》嘿,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短诗的奇妙世界。
《晨曦》清晨阳光破窗来,唤醒梦中的小孩。
伸个懒腰打个滚,新的一天已展开。
就像那晨曦,每天都是新的开始呀。
不管昨天经历了什么,太阳总会升起,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就像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有挫折,或许会有烦恼,但第二天的阳光总会洒在我们身上,告诉我们要继续前行。
《雨滴》雨滴哒哒落房檐,奏响清脆的鼓点。
洗净尘埃润大地,带来清新一片片。
你看那雨滴,它们从天空落下,义无反顾。
它们滋润着大地,让万物生长。
我们也应该像雨滴一样,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贡献,也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微风》微风轻轻吹过来,抚摸脸庞心花开。
带走忧愁和烦恼,留下宁静与自在。
微风总是那么温柔,它轻轻地吹过,却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舒适和惬意。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像微风一样,用温柔和善良去对待他人,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不要总是风风火火,偶尔也放慢脚步,感受一下微风的抚摸。
《星辰》夜晚星辰亮晶晶,照亮黑暗的路径。
仰望天空心沉醉,梦想飞翔在天际。
那些星辰,它们在夜空中闪烁,给我们指引方向。
我们每个人心中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星辰,那就是我们的梦想。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记抬头看看那些星辰,让它们提醒我们,我们的梦想还在远方等待着我们去追逐。
生活就像这四首短诗,有阳光,有雨滴,有微风,有星辰。
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不要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用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用一份坚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在这短诗的指引下,过好每一天,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30诗四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 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
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 烟到地下的河流、及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 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 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 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 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 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青 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 前。描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
请你说说“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 中“风霜”一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风霜”明指自然景物,实喻社 会现实,语意双关。
赏析“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 限悲”:
“风霜”:明指秋色浓重,又 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 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 语意双关。 “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 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 的自我写照。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 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史称“靖 康之难”。 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 (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 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 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 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 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 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 的一首。
使至塞上
译文:轻车简从查看边疆,途中经 过属国居延。我像征蓬飘出边塞, 又像归雁飞入了胡天。大沙漠里 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 然前线。
《使至塞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诗四首教案_诗四首原文赏析

诗四首教案_诗四首原文赏析课文《诗四首》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分别为:《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一、《归园田居其三》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陶渊明。
其古诗全文如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orG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翻译】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鉴赏】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古代诗四首

观沧海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s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 二年(207)秋。公元 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 上。追歼袁绍残部,五 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 龙寨,登临碣石山,诗 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 千古传颂的名篇。
高挂的图景。 ❖ “潮平”一是作诗的要求。和“风正”对仗
工整,另外“平”字可以突出江水的“阔”, “阔”是平的结果。
3. “江春入旧年”一句中“旧年”指的是 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冬季:腊月。
4.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诗人在开头的时候已经先写了“客路”,其 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在字 里行间,末尾的“乡书”“归雁”是与“客
讨论交流: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 由“观”字展开,写登礁石所看 到的和所想到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 质朴,“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 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 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 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 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 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 “若”字可以看出。
曹操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 《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部编版九下12课《诗四首》翻译、作者、背景

部编版九下12课《诗四首》翻译、作者、
背景
诗四首
这篇文章介绍了部编版九下第12课《诗四首》的翻译、作者
和背景信息。
本课主要涉及四首诗歌,分别是《秋思》、《问刘十九》、《赤壁怀古》和《夜泊牛渚怀古》。
《秋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朱熹。
它描述了一个人在秋天时对故乡的
思念和感伤之情。
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
家乡的眷恋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
《问刘十九》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陆游。
它是一首抒发内心愤懑和对现实的
反思之作。
诗中以对刘十九的询问为引子,通过描绘当时社会的种
种不公和人情冷漠,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愤怒。
《赤壁怀古》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杜牧。
它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对英雄气概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壮丽风采的向往和景仰。
《夜泊牛渚怀古》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杨巨源。
它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泊船时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诗中展现了一种对江南风景的赞颂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充满了浓郁的怀旧色彩。
以上是部编版九下第12课《诗四首》的翻译、作者和背景的简要介绍。
这四首诗各具特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抒发,传达了作者们对家乡、社会现状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古代诗四首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四首七年级上册
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作。
拔、刚劲之美。给人以
沧茫而温暖的感觉。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写出边塞将士紧张的战 斗生活:侦察兵活跃在 萧关一带,都护在燕然
前线指挥作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首先,它有画同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 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 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朴率真的感情。以及这个山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达成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一村”的秀丽风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道出作者对农民百姓 的深情及对农村生活
的爱慕。
游山西村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制工不精。 丰收时节待客的鸡呀肉呀很丰盛。山重重水弯弯让人 疑心前头已无路,绿树鲜花挂映眼前村庄又是一道好 风景。吹萧打鼓忙碌不停迎春社拜田神,人人穿着简 朴淳厚一派古韵风情。假若此后有闲暇披星戴月访农 家,我愿手持拐杖乘夜随时来登门。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全诗想象奇特,比方贴
切,形象鲜明,意境高 远,语言清新自然。是 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渡荆门送别
本联点明作者的行 踪:从荆门山外渡
江,远赴楚地漫
游.
渡远荆门外, 中间两联描写 作者途中所见
渡荆门送别 归园田居 使至塞上 游山西村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局限性惜,但使愿无违。
山水田园诗四首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简介: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皆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
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
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欢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
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
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愧者,浩然也。
集三卷。
泊:《韵会》{止也。
舟附岸曰泊}。
渚:《尔雅释水》{水中可居曰洲,小洲曰渚}。
暮:《说文》{日且冥也}。
傍晚。
野:《说文》{郊外也}。
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又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旷:《博雅》{远也。
大也}。
《说文》{明也}。
师古曰{旷,空也}。
参考翻译: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缭绕的小沙洲边,夜晚来临的时候我心中又多了一些哀愁。
大地一望无际,远处的天空看来比树还低。
江水澄澈见底,月亮好像也体会到我的孤独寂寞,悄悄的来到了我的身边。
这首诗写诗人夜宿建德江,想起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四海漂泊,居无定所,孤独寂寞而产生的淡淡哀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诗四首九年级下册

诗四首九年级下册(一)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
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
他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后因厌恶官场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其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三)诗歌赏析。
1. 意境营造。
- 诗的开头四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揭示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诗人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名句。
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抬头看到南山,这一画面营造出一种悠远、闲适、恬淡的意境。
“悠然”二字,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而“见”字用得极妙,它表现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是不经意间的,不是刻意为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状态。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
- 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但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种“忘言”的境界,更增添了诗歌的深邃感,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哲理和情趣。
2. 思想情感。
-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自由的向往。
诗人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种种美好,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反映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 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诗四首精品课件

组内合作:
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注意停顿、语调等,有感情地朗诵诗
歌。
清明(杜牧)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绵绵的细雨不停地下着;
在路上行走的旅行之人心情不愉快,神思茫 然,好象失魂落魄一样。 他向人询问什么地方有酒家; 一个牧童指指远处杏花丛中的村庄。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杜牧
杨万里
杜牧(803--853)唐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
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 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 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现存诗200首。其诗作有 《山行》、《阿房宫赋》、 《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 等。
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 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 (今属江西)人。
过华清宫绝句
[唐]杜牧
小池
[宋]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过百家渡四绝句
[宋]杨万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宿新市徐公店
[宋]扬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诗四首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导学案第五单元 30、《诗四首》主备人:付娟时间:课型导学课审核人:内容导航:(2分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概括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认识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难点】认识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诗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重音、停顿、速度、语调,进入诗歌意境,领略诗歌语言的特点。
3、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喜游名山大川,二十六岁出蜀,游踪遍四方。
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性高傲,不为权贵所容,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自号简斋。
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
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简斋集》。
【学习过程】一、初读诗文、指导朗读。
1、大声诵读文章,给加点的字注音。
(A级)草盛.()荷.锄()荒秽.()草木长.()属.国()燕.()然候骑.()荆.门()徙倚..()帘旌.()2、再读课文,结合资料及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A级)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但.使愿无违.()()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江入大荒..流()云生结海楼..()帘旌..不动夕阳迟()徙倚..湖山欲暮时()二、.填空。
(A级)1.《归园田居》选自________ ,共有_____首,本诗是第____首。
作者______,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________ 。
成语“________ ”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2.《使至塞上》是作者_______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_______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________ ,________ 。
”3.《渡荆门送别》是唐代________主义大诗人________所作,人称他为“________”。
4.《登岳阳楼》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
《归园田居(其三)》自研自探·导学课堂学习·研讨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情景。
2、思考: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意思?三、四读课文,合作探究(C级)1.“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使至塞上》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朗读诗歌并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三、四读课文,合作探究(C级)1.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哪一句?你能说说这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吗?2.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你能画画它的图景,说说它的意境吗?《渡荆门送别》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三、四读课文,合作探究(C级)1. 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3.你能说说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吗?《登岳阳楼(其一)》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1、首联表达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颔联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颈联中的“万里”“三年”有什么作用?1. 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3.你能说说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吗?《登岳阳楼(其一)》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1、首联表达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颔联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颈联中的“万里”“三年”有什么作用?8.《登岳阳楼》表达漂泊不定的生涯、离乡背井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二、选择题.(B级)1.对《使至塞上》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交代了诗人的路程去向。
B.诗人用“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初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雄心。
C.第三句展现了大漠的辽阔与奇特壮丽的景色,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D.整首诗叙事与抒情结合,而作者的情感却在事件和景物中表现得酣畅淋漓,使得事、景、情融为一体。
2.下面对诗文内容、写法理解不正确的是()A.《登岳阳楼》背景是靖康之变,诗人凭栏吊古,抒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愁,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脱胎而来,诗歌气象开阔,苍凉悲壮,堪称杜调。
B.《归园田居》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其实是传达出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愿,也流露出诗人淳朴率真的生活情态,是五言古诗中的精金良玉。
C.《渡荆门送别》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D.《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诗中所写景物,极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三、拓展延伸(C级)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中有两个字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春天山花怒放的勃勃生机,你知道是哪两个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仔细品读诗歌,说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默写这四首诗。
(看谁写得准确、工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