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神经系统2小脑~端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参与意识相关性的高级活动:如时间空间的感知。
(联络性核团)
(二)后丘脑
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
外侧膝状体: 视觉传导路 中继站 内侧膝状体: 听觉传导路 中继站
(三)上丘脑
居第三脑室顶 部周围(背侧丘脑 后上方),包括: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注:缰三角含缰核, 为边缘系统与中脑 之间的中继站;松 果体可分泌褪黑素。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大脑半球内侧面
大 脑 底 面
大 脑 底 面 标 本
大脑半球表面的
主要沟和分叶
中央沟
三沟
外侧沟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五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大脑标本(示岛叶)
端脑各面上主要的沟、回 1. 上外侧面:
(1)额叶: 中央前沟(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 (2)顶叶: 中央后沟(回)、顶内沟、顶上、下小叶、缘上回、角回。 (3)颞叶: 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颞横回:居颞上 回中份的上面、外侧沟的深处) (4)枕叶: 有不恒定的沟、回。
4.功能: (1)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2)调节内分泌活动的重要中枢; (3)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起调节作用; (4)与睡眠、情绪反应有关。
下丘脑与垂体前叶 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产生的促垂 体激素经轴突到达 漏斗部的毛细血管 处,继经垂体门脉 系统进入垂体前叶, 作用于垂体的内分 泌细胞。 下丘脑与垂体后叶
附:大脑半球各叶功能小结
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 有关。 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 枕叶——与视觉有关。 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等有关。 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 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内脏活动有关。
(二)大脑半球 的内部结构
1. 侧脑室 2. 基底核 3. 大脑髓质 4. 大脑皮质
下丘脑产生的激素经轴突下行进入 后叶,止于毛细血管网处,可直接入血。
下丘脑与垂体
五、端脑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端脑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人类大脑高度 发展, 约占全脑的3/4, 笼罩了间、中、小脑的上面。有: 大脑纵裂:两侧大脑半球之间; 大脑横裂:大脑与小脑之间; 表层:灰质(大脑皮质); 深面:白质(大脑髓质),内有核团, 称基底核。
二、概念 第三脑室 三、理论要点 侧脑室 胼胝体
1. 小脑的外形和分叶 2. 间脑的组成 3. 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4.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三、小脑
(一)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叶
小脑的位置
脑干背面,大脑枕叶下方
小脑的外形和分叶
上面以原裂(首裂)为界分为前、后叶,后面以后外侧 裂为界分为绒球小结叶、后叶。
绒球小结叶(原小脑/古小脑/前庭小脑):包括绒球及小脑 蚓前端的小结,与调节身体平衡有关。 小脑前叶(旧小脑/脊髓小脑):原裂以前部分半球和蚓部。 与后叶蚓部的蚓垂和蚓锥体一起称为旧小脑,与肌张力 调节有关。 小脑后叶(新小脑/大脑小脑/脑桥小脑):原裂以后的部 分,与协调骨骼肌群的运动,完成精细运动有关。
背 侧 丘 脑 的 位 置 形 态
背侧丘脑(丘脑)的内部结构
核团划分:前核群、背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正中核与板内核
背侧丘脑(丘脑)的内部结构
背侧丘脑的功能
1. 是皮质下的高级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等) 除嗅觉外,其他所有感觉都经过丘脑中继,然后投向 端脑。 感觉传至丘脑水平时,即有粗略的感知,并能 影响情感变化。 2. 对随意运动的调控发挥影响:(特异性中继核团) 3. 控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 非特异投射核团 4. 是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 区
位置:枕叶内侧面 距状沟两侧的皮 质(17区) 特点:一侧视区 接受同侧视网膜 颞侧及对侧视网 膜鼻侧的纤维。
听 区
位置:颞叶的颞横回 (41、42) 特点:一侧听中枢接 受两耳的听觉冲动。
嗅觉区
位于颞叶海马 旁回、钩处。
语言中枢
语言中枢多位于左半球。 书写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
2. 形态:呈“>”或“<”。 3. 分部: 前肢——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部分 膝——内囊前、后肢之间的结合处
后肢——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部分
4. 损伤后的表现: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三偏综合征 对侧半身运动障碍 双眼对侧视野偏盲
大 脑 水 平 切 ( 示 内 囊 )
额桥束 尾状核头 丘脑前辐射 皮质核束 壳 苍白球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 听辐射 顶枕额桥束 内侧膝状体
古小脑(原小脑)综合征
见于古小脑病变,如室顶部的成神经管细胞 瘤。表现为平衡丧失:站立不稳,行走时两脚叉 开,左右摇晃,反射和肌张力正常。 新小脑综合征——共济失调
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和精细性丧失:精 细运动时发生震颤;指鼻试验阳性;轮替运动不 能;肌张力下降。一侧小脑半球病变,运动障碍 出现在同侧。
由大量的纤维束组成,分: 1)联络纤维: 联系同侧半球各部分之间的纤维。如:弓状纤维、 扣带束、上、下纵束、钩束。
2)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两半球皮质的纤维。如:胼胝体、前连 合、穹隆和穹隆连合。
3)投射纤维:
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如: 内囊。
联 络 纤 维
内囊
1. 位置:居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四、间脑
位置 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 分被大脑半球掩盖。
分部 背侧丘脑
(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分部 背侧丘脑(丘脑) 后丘脑 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丘脑)
1. 位置、形态:
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 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面游离,腹侧前部接下丘脑。 前端隆凸部—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丘脑枕。 2. 内部结构:(下详述)
中间部
外侧部——壳 新纹状体 尾状核
纹状体:
为锥体外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是维 持肌肉的紧张度、 协调骨 骼肌运动。
(3)屏状核: 居豆状核与岛叶之间的 薄层灰质,功能不明。 (4)杏仁体: 居海马旁回的深面,与 尾状核尾部相连,属于边 缘系统。与内脏活动、行 为和内分泌有关。
3.大脑髓质
1. 侧脑室
1)位置: 居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 2)分部: 中央部——居顶叶内 前角——伸入额叶内 后角——伸入枕叶内 下角——伸入颞叶内 3)沟通:
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
2.基底核
1. 位置:居大脑半球白质内、近基底部。
2. 组成:
(1)尾状核:分头、体、尾三部分。 (2)豆状核: 内侧部 苍白球——旧纹状体
(四)底丘脑
又称腹侧丘脑,居中脑被盖与间脑的过渡区。内 含丘脑底核及部分黑质、红核,与纹状体有密切联 系,属锥体外系。
(五)下丘脑 1.位置:
居背侧丘脑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壁和侧壁的下部。
2.组成:(见图)
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漏斗、视束等。
3.核团:(见图)
视上核——分泌抗利尿激素(ADH); 室旁核——分泌催产素(OXY); 漏斗核——可分泌垂体前叶的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乳头体核——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
3. 功能: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后详述)
灰质团块被内部“Y”形的内髓板(白质板)分为三部分: 前核群: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中继站,与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群:是联合躯体活动与内脏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
背外侧核
背层 外侧核群 后外侧核 腹前核 腹层 腹中间核(腹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核为躯体感觉传导路中第3级神经元胞体所在处。
(5)岛叶:
周围有环状沟包绕,表面有长短不一的回。
2. 内侧面: 扣带沟(回)、中央旁小叶、距状沟、穹隆、 胼胝体、透明隔、楔叶、舌回。
3. 下面: 嗅球、嗅束、枕颞沟、侧副沟、海马沟、海马 旁回、钩、齿状回。 边缘叶: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的一弧形结构, 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 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等。 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及其邻近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 组成。
人 体 各 部 与 躯 体 运 动 区 的 关 系
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置:顶叶的中央后回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特点: 交叉管理:左半球管 理右侧半身感觉, 右半球管理左侧半 身感觉。 倒置管理:此区与人 体各部呈倒置关系。 投射区面积大小与 相应器官感觉敏锐 程度呈正相关。
人 体 各 部 与 躯 体 感 觉 区 的 关 系
豆状核
皮质红核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三)大脑皮质的 分区和机能定位 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置:额叶的中央前回和中 央旁小叶前部(4、6区) 特点 左右交叉支配:一侧半球 运动区支配身体对侧的 骨骼肌运动。 上下倒置支配:此区与人 体各部呈倒置关系。 运动区面积大小与其所 支配肌肉的运动精细复 杂程度呈正相关。
优势半球:
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意识、数字分析等密切相关。 右侧大脑半球:与非语信息、音乐、图形、时空概念有关。
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
听区
视区 视区
嗅区
视区
大脑皮质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
阅读中枢
说话中枢 听话中枢
Fra Baidu bibliotek
一、单项选择题
教学评价
1. 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 A 中央后回 B 中央前回 C 额上回 D 额中回 2. 中央后回位于大脑皮质 A 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 3. 大脑皮质的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 A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B 距状沟的两侧 C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D 颞横回 4. 颞横回有 A 躯体运动区 B 躯体感觉区 C 听区 D 听觉性语言中枢 5. 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 A 中央前回下部 B 优势半球中央后回下部 C 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D 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6. 不属于间脑的结构 A 外侧膝状体 B 内侧膝状体 C 背侧丘脑 D 尾状核 7. 下列参与情绪反应的是 A 脊髓 B 延髓 C 背侧丘脑 D 下丘脑
小 脑 的 位 置
小脑的分叶(分部)
绒球小结叶 (绒球+ 小结;即原小脑) 小脑前叶 (原裂以 前半球+蚓部 ;前叶+ 后叶蚓部的蚓垂、蚓 锥体 旧小脑) 小脑后叶(原裂以 后的半球,即新小脑)
外侧裂
小脑的分叶
绒球小结叶
小脑前叶
小脑后叶
小脑的分部 原小脑(前庭小脑)
旧小脑(脊髓小脑)
新小脑(脑桥小脑)
小脑脚
小脑以三对脚与脑干相连,其间的腔隙为第四脑室。
小脑下脚(绳状体)
由脊髓小脑束组成
小脑中脚(脑桥臂)
由脑桥小脑束组成
小脚上脚(结合臂) 由出小脑纤维组成
小 脑 的 纤 维 联 系
前 庭 小 脑 的 纤 维 联 系
脑 桥 小 脑 的 纤 维 联 系
小 脑 与 大 脑 的 联 系
小脑的病变
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话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视觉性语言中枢 (阅读中枢): 位于顶叶角回。
语言区:左侧半球为语言区的“优势半球”。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 受损后,丧失说话能力——运动性失语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 受损后,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自己说话错 误、混乱——感觉性失语症。 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 受损后,手运动正常,但不能写出正确的文字——失写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受损后,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失读症。 注:上述中枢之间有密切的机能联系,还需与其他区协调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