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声乐艺术教育新趋势研究—— 从《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季谈起
吉国强中国声乐艺术教育新趋势研究—— 从《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季谈起 《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季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6年推出的一档现象级景观式音乐综艺栏目,一经播出,就得到了业界内外广泛关注和追捧。
笔者将从中国乐派之中国声乐艺术教育的民族性和科学性两个视角展开论证。
《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季是在央视一套、中央三套2016国庆节推出的综艺类歌唱品牌栏目,是对中国声乐艺术引领式探索的重要举措。
民歌作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底色,是构建中国声乐学派中国特色的基石。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媒体宣传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先锋学术文化引领和主流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中国民歌大会》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新时代赞歌”为主题,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中国民族民间的原生态民歌为内容主体,通过精准的思想定位、精心的总体设计、精巧的艺术手段、精致的景观呈现,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纵坐标,共同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的“中国民歌版图”。
第一季共分为 《河水天上来》上下期、《长歌万里行》上下期、《共饮一江水》上下期、《大海故乡情》上下期,由此铺开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民歌版图,让观众在歌声中聆听中国声乐故事,领略中国声乐气派,烙刻中国声乐记忆;节目以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元素营造浓郁的中国声乐文化气息,体现新时代风貌,引领新时代风气[1]。
节目共涉及72首民歌,一经播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追捧。
同时,也引发了中国声乐艺术演唱界和教育界的很多思考:中国声乐艺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声乐学派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构建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笔者通过《中国民歌大会》第一季浅谈一点观后感。
《中国民歌大会》是以立足中国民歌的历史,将中国最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原生态民歌,通过多彩的歌舞展演、绚烂的舞台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趣味的竞技方式和多元的传播手段,打造出一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中国声乐艺术民歌盛会,实现了一次对中国民歌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新表达,为中国声乐演唱和中国声乐教育引领了方向。
漫谈音乐表演艺术的三重境界
漫谈音乐表演艺术的三重境界发表时间:2009-03-25T06:15:47.280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胡川[导读] 音乐表演艺术拥有三层境界,首先是直觉。
境界之一——直觉艺术直觉包含着深刻的内在心理因素,直觉是一种最基本的理性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和深刻的心理体验过程。
直觉绝非单纯的感知,而是与情感的想像、感知交融在一起的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体。
所以,在音乐表演艺术中,音乐家的艺术直觉,在其对客观世界的感悟中、在对艺术形式的把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它使音乐家不断发现、不断启发自己的艺术思维,不断地提高音乐的艺术创造能力。
直觉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生命线,任何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无不凭借着他的独特而又非同寻常的艺术直觉而驰骋于音乐的神圣舞台。
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大师门德尔松,用激情和灵感催生出了不朽的传世名作《森林交响曲》,那阵阵林涛,那隐伏于林海万山丛中的无穷故事,被大师用音乐诠释得精妙绝伦。
“音乐神童”莫扎特4岁会作曲,6岁开演奏会,天赋的音乐艺术直觉造就了他如此之多的伟大作品。
在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个曲子《求爱神给我安慰》中,看似简单的一个乐曲,并没有大喜大悲的华丽却表现了人性的本质,而且主要通过悟性和直觉来实现,并无依据任何心理分析。
所以我们在感受莫扎特的声乐作品时,要是真正领悟到了,就能感受到蕴藏在心底的一种力量,那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他对乐曲的形式感和对称感似乎是与生俱有的,而且他将此天赋与他来自学习、来自直觉的万无一失的技艺紧密结合在一起。
他在歌剧中不仅表现出迄今仍无人可及的戏剧感,而且还透过与当时几位最伟大声乐家的接触而扩展了歌唱艺术的天地。
由于具有极强的敏锐度与能以超然物外的态度洞察人生,他所塑造的舞台人物可与莎士比亚笔下的同类人物媲美。
境界之二——兴趣在充分感受直觉对于音乐表演的重要性后,我们必须关注的便是第二个层次——兴趣。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谱写粤港澳音乐教育交流合作新篇章——“第一届粤港澳三地中小学音乐教育论坛”综述.《人民音乐(评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9期.郭声健.[3].《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创刊三十周年感言.《人民音乐》.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靳卯君.[4].让中小学音乐教育回归音乐的本源.《人民音乐》.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1期.高建进.[5].音乐教育哲学观之转向及其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5期.郭悦琦.[6].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反思.《人民音乐(评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郭声健.[7].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意识.《外国中小学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11期.周晓凡.[8].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教育学术月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7期.江琳.二、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被引次数:22作者:许洪帅.音乐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2].社会音乐考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支架式构建.被引次数:1作者:杨智.学科教育·音乐四川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3].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究.被引次数:3作者:付江涛.学科教学(音乐)河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4].因地制宜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保定白沟为例.作者:李文秀.教育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5].运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调查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薛旭红.音乐学山西大学2012(学位年度)[6].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赣州市章贡区为例.作者:刘建君.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赣南师范学院2013(学位年度)[7].21世纪台湾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作者:张议方.音乐教育华中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8].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存问题调查分析——以梨树县农村中小学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贾雯迪.学科教育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9].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作者:黄雅莉.学科教学湖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10].析二十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展沿革.被引次数:1作者:刘昭.艺术学河北大学2014(学位年度)三、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教育科研培训有机结合,促进音乐教育和谐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和谐可持续发展漫谈.周立清,2011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2]愿天籁之声飘荡在校园的上空唱歌教学中的教学艺术初探.杨莲莲,2011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3]韩国中小学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启示.吴宁,20142014·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4]新课标下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理念.祝仰东,2007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5]构建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新模式.侯新兰,2007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6]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河南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质量提升研究报告.王东方,2015全国第四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7]音乐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意大利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理念解析.姜蕾.李明月,2007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8]中小学音乐教学之我见.黄少珊,2011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9]论高师音乐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前及职后专业发展的影响.刘炼,20142014·北京音乐教育国际论坛[10]漫谈课改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谢乙祥,2011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
溜溜的爱中谈音乐——赏歌剧《康定情歌》有感
/ 吴欣睿2023年10月11日晚,由上海音乐学院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原创民族歌剧《康定情歌》亮相第29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成功上演。
原创民族歌剧《康定情歌》以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由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人民群众组成的11万筑路大军,在1954年修建完成总长四千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原称康藏公路)、青藏公路的一段往事为主线,讲述了大学毕业生尚镛怀揣少年时的理想来到雪域高原,在高山哨卡与神秘的藏族老人次旺、藏族姑娘嘎玛和身负重伤后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的道班班长洪忠义之间的动人故事。
——赏歌剧《康定情歌》有感山哨、藏脱下长洪演出现场,一座可旋转的“雪山”屹立于舞台,演员们歌声嘹亮、气势磅礴,宛如雄鹰展翅飞翔于雪山之巅。
在指挥家张国勇的执棒下,上海音乐学院师生高唱对祖国和民族的深情眷恋与对真善美的执着追寻,用歌剧的形式,展现了筑路大军的勇敢、热情及对祖国的忠诚。
时代使命与汉藏情谊歌剧《康定情歌》总导演廖昌永表示:“创作之初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讲什么?要表现怎样的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希望这部剧能勾起大家的回忆及对先辈的缅怀。
”《康定情歌》源自四川省甘孜州的民歌小调《溜溜调》,由吴文季采编,江定仙编配,喻宜萱于1948年灌录了唱片并发行,至今已传唱七十多年。
《康定情溜溜的爱中谈音乐|音乐世界|Y I N Y U E S H I J I E歌》曾在维也纳世界青年狂欢节上获得银质奖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首民歌之一,并在2005年随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唱响太空。
《康定情歌》是一首积淀着深厚民族情感的情歌,也是一首反映汉藏文化交融的民歌,具有曲调优美动听、情感朴素无华的特点。
原创民族歌剧《康定情歌》正是基于同名传统民歌的IP 打造,讲述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汉藏文化交融的一段动人往事。
音乐的多重作用漫谈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总第108期)Jou r nd of t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 he n铲hou M uni ei叫C om m i t t ee N o.6。
2010(Sum,108)文史教育音乐的多重作用漫谈张文娓(郑州市第24中学音乐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00)摘要: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
人类越进化、越发展,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明显。
大部分音乐超越了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进行着相互间的交流。
音乐的作用是多重的,表现在娱乐、教化、健身等方面。
关键词:音乐;作用;娱乐;教化;健身中图分类号:.脚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6—0121=03中国古代《晋书乐志》认为,“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情与行为。
当自己的亲朋好友远离身边的时刻,出于诚挚的想念及期望重逢的心情而寄情于歌,这便是大多数抒情歌曲产生的由来。
例如,我国著名词陆家王立平的《驼铃》运用音乐的素材将压抑、欲说又止送战友踏征途的依依惜别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表达了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人们集体生活中常有集会活动,如示威游行、列队行进、集体操等等。
这时,大家唱着节奏鲜明、音调雄健有力的歌曲以壮声势并寄于感情,这又是军歌、进行曲以及队列歌曲产生的由来。
人们为了调剂精神,在吃饭、饮茶、休息之时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精神格外爽健,这又是古代宴乐和今日餐吧、酒吧、咖啡吧产生的原因之一。
即使是在丧失亲人、挚友或失去心爱的东西时,在悲痛欲绝的情况下,也会连哭带唱地、情不自禁地歌唱,这正是悲歌、悼歌、葬歌、哀歌产生的由来。
当人们的歌唱不能充分表达感情时,又借助于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超脱人声的限制,并且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等形式,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原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漫谈筝人李萌
古筝是在当今中国民族器乐中传播最为广泛的乐器之一,其受众人群十分庞大,这些受众跨越性别、年龄与国界,涵盖专业学习与业余爱好。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短短几十年的光景,古筝能有如此之发展,除了它自身内在艺术魅力的绽放,更离不开这几代筝人的孜孜努力。
这些筝人将青春与生命赋予了古筝发展,赋予了中国民乐之发展。
多年来,李萌教授将精力付诸古筝教学、古筝演奏、筝曲创作、教材编写及乐器改革方面等领域,她一丝不苟,积极进取。
尽管这些努力都结出了累累硕果,但她从未满足,依然稳定且恒久的保持着磨砺前行的状态。
李萌教授既承接了传统古筝技法与艺术内涵之精髓,同时又以更高的视野和格局对这份传统进行了创新的试探,她不断地打破古筝的外延,不断地使其与外界融合。
无论是在她早期的筝曲作品创作还是对于器乐的开发以及剧场艺术的涉猎,都得以体现,而这些体现也不断地将古筝推向了更高维度的发展空间。
一、李萌教授其人李萌教授1959年5月出生于广西贵港,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很早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在母亲的培养下,童年的李萌先后学习了钢琴、小提琴和二胡。
并在广西杂技团乐队担任专职乐队演奏员,19岁开始学习古筝,于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从此便开始专修古筝艺术。
在古筝求学的路上,李萌先后师从李婉芬、曹正、项斯华、张燕、何宝泉等名家。
她集众家之所长,为精深古筝演奏之技艺,习练之余她又深入民间,到地方上采风,跟地方上的老师如饶宁新、陈安华、肖韵阁、郭鹰、林毛根、杨秀明、黄辉远、张学海、李戊午等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贾晓莉——漫谈筝人李萌这也使得李萌青年时期的古筝学习就不局限在某家筝派风格里,使其能以“一合相”之眼看待古筝的学习、演奏与创作。
1987年李萌获中央音乐学院文学硕士,后便留校,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协古筝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筝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古筝艺术》刊物编委、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考级委员、教材编委。
漫谈《外国民族音乐》教学
一
、
“ 族 音乐 ” “ 国 民族 音 乐 ”与 “ 界 民族 音 民 外 世
三 、 《 国 民族 音 乐》在 高师音 乐教育 中的意 义 外
随 着 我 国 综合 国力 的不 断提 升 ,在 人 们 的 意识 形 态 中 已经 将 精神方 面 的需 求摆 在 了一个 相对 重要 的地位 ,我 国的音 乐教育 也被 人 们重 视起 来 ,而高 校音 乐教 育作 为我 国音 乐教 育 的一个 重 要组 成 部分 也面 临着 新 的定位 。 “ 文化 多元 论 ” 已成 为音 乐领域 的 主 导意 识 形 态 ; 原有 的欧 洲 音 乐 中心 论 的 观念 已经 被 完 全打 破 ;建立 开放 、多元 的音 乐教 育体 系 已成为 时代 的主 题 。从根本 上讲 , 中 国音 乐 教育 事业 的发 展 ,需要 秉承 开放 和平 等的 人文精 神 ,充 分 研 究 和 借 鉴世 界 上 来 自不 同 民族 、 不 同地 域 的 音 乐文 化 ,开放 视野 ,兼容 并包 ,才 能保 持旺 盛 的生命 力 。适应 这种要 求 ,对 以外 国 民族 音 乐为代 表 的多元 化 的音 乐研 究 已进 入 新的历 史时 期 ,在 高师 音乐 教育 中,外 国民族 音乐 教育 凸显其重 要性 。 《 国 民族音 乐 》课程 与 《 国 民族 音乐 》可 以说 是姊 妹课 外 中 程 。但是 对于 教育 界 同仁 来说 , 《 国民族音 乐 》课程 虽然 此前 中 没有 形成 这一 课程 名称 ,但 在实 际 的课程 设置 中 ,却早 有 《 国 中 民间 音乐 概论 》和 《 中国传 统音 乐 》两 门课程 做积 淀 。 《 国 民 外 族 音 乐 》的教 学 内容是 除 中国 以外 的世界 各 国、各 民族 、各 地区 的音 乐 ,涵盖 了除 中 国以外 的世 界各 民族 人们 在不 同历 史 时期创 造 的 一切 音乐 ;狭 义上讲 ,则指 各个 民族 沿袭 下来 的能够 反 映其 自身独 特 文化 、并 具有 鲜 明民族 特征 的各 种音 乐 品种 。每一 种 民 族 音 乐都 是独特 文 化长 期发展 和 积淀 的结 果 ,在 形 式上具 有 鲜明 的特 点。 高师音 乐 教育 的培养 对 象是 中小 学音 乐教师 ,是 为基 层 音 乐教 育 事业培 养 后续 力量 ,随 着我 国中 小学 音乐教 育 定位 的改 革 ,外 国 的、 民族 的音 乐 品种 比重的加 大 ,迫切 需要 高校 音 乐教 育 加大对 《 国民族 音乐 》课 程 的倾 向性 ,因为 高师 音乐 教育 的 外 开 展成 败直接 关 系 到我 国基础 音 乐教育 的成 败 ,只有 从根 源上确 保师 资 ,才能 切实做 好我 国 的基 础音 乐教育 工作 。 长期 以来 ,我 国的学 生都 是在 土生 土长 的 中国 民族 民间音 乐 的熏 陶 中长大 的 ,在 他们 的意 识形 态和 审美 情趣 中 ,对 中国 民族 音 乐有着 不 自觉 的偏 爱 ,但是 一个 人 的成长 需要 接受 最大 限度 的 不 同的知 识作 为 营养 ,只 有 “ ”才能 “ ” ,只有 “ ”才 能 博 达 达 “ ”。 《 国 民族音 乐 》课程 的开设可 以最大 限度地 开扩 学生 通 外 的音 乐视 野 ,为 学生 形成 “ 元 ” “ 多 平等 ”的音 乐思 维奠 定必要 的基 础 。世界 上 没有 哪个 民族 的音 乐文化 能在 与外 界完 全 隔绝 的 情况 下独 立发 展 。这就 要求 我们 开 阔视野 ,最 大 限度地 了解 世界 各种 音乐 文化 形态 ,从 中汲 取营 养 ,为我 所用 , 以发展 自己的音 乐事 业 。在这 个过 程 中, 高师音 乐教 育起 着 决定性 的作 用 。高师 音乐 教育 培养 的师 资群 体在 国家 音乐 教育 中处 于最 基础 的地位 , 他 们面 对 的音乐 学 习群体 ( 中、初 中 以及 小 学学 生 )在 数量 和 高 范围上 都 是最大 的,并且 这 一群 体将 成为 国家 未来 音乐 事业 发展 的重要 力量 。从 这个 意义 上 说 ,高师音 教专 业 的学 生 自身的音 乐
【学生】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开题报告
【关键字】学生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开题报告篇一:《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研究》《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西街学校蔡爱芬一、课题名称《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非常喜欢上音乐课。
可是,我们现在的学校设备限制着音乐教学的质量,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只有一架电子琴和一台录音机,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单调、枯燥。
新课程理念之下,我们不再崇尚传统教学中那一味求静、求齐的课堂模式,但也绝不能时髦而刻意地模仿“慢、吵、乱”的所谓的“新”课堂模式,我们所要追求是“参与、互动、共鸣”的课堂,在这个根底上,有效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优势,打造新型课堂。
由此可见,新课堂内,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成了教学最基本的要件。
在这种形式下,我提出了本课题。
在教学中,研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的方法,通过不断地钻研教材,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寻找更多的方法,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地获取音乐知识,从而有效的实现音乐教育审美育人的最终目的。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在进行这一选题之前,先翻阅了部分刊物和查阅了相关的教育网站,应该说在这一选题研究方面,很多人士的立场、观点都不尽相同。
主要参考文献:近期主要翻阅的相关书籍和文章有:《动·趣·乐——小学高年级音乐创新教学尝试》无锡市广勤路中心小学万爱薇《引发学生兴趣是音乐教学的最佳手段》邢玉荣94年“中南六省音乐教学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引趣、激趣、增趣——培养兴趣三步曲》杜媛梅湖南省常德市工农小学《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第2期P18—20《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新浪亲子中心《育儿生活·家庭教育》XX年8月19日《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研究》上海市音乐幼儿园黄莉莉《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心理学》伍棠棣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第3版《探究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邵武市教师进修学校刘岳荣《用生活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亲子》徐洪进XX年4月15日近5年的《幼儿教育》杂志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包括论文的主要观点、思路、结构等)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的课程,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上的学习,如孩子们聆听音乐时必须做到静听;唱歌时不应该大声喊叫;为歌(乐)曲伴奏时必须合着节拍;与人合作表演时应该有较好的合作意识等等。
浅析新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新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兴起,新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因此,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品质,已经变成了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和挑战。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境的深入思考,总结新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旨在持续提高教学效果并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关键词:新媒体;小学音乐;教学思考前言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语言,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变得更为开放,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且可以说,音乐学习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便捷性,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音乐体验,从而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
1.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探析(1)小学生的阶段发展特点小学生处在生命的“朝阳”时期,这个时候学生身心发展较快,可塑造性较高,若能够对其进行积极的教学引导将有助于其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并最终实现个人价值。
小学通常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时期。
低年级段小学生思维比较单一,对于音乐这种产生较强感官刺激的东西会比较有兴趣,但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学习中会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教师给予指导,以确保课堂高效教学。
中年级段学生与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相比,思维逻辑能力将得到提高,教师指令响应更快更准确,能与教师的活动良好合作,做简单知识分析等。
这时学生已具备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知识,还需进一步受到学科的熏陶,以便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年级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成熟,对事物的分析不仅依靠感官刺激,而且能看出问题的更多侧面,能对音乐有深刻认识、文字所表达的感情较好地规范了知识的输入输出。
(2)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音乐往往被认为是一门辅助性的科目,部分小学易发生主科占副科的情况,造成学生对于音乐缺乏了解。
音乐教育资源缺乏以及部分学校缺乏专业音乐教师等原因使得学生无法接受到更多的专业教学;再加上教师教学手段简单,学生从音乐中体会不到魅力。
音乐教育中幼儿师范舞蹈教学改革漫谈
的 思 维模 式 中. 舞蹈 课 的教 学一 直 沿 用 着 传 统 的教 学 方 式 . 学 思 想 因循 守 旧 , 学 内容 、 学 方 式 方 法 、 教 教 教
课 程 结构 、 学设 备 几乎 一 成 不 变 。其 弊 端 突 出反 映 教 在 以 下 几 个方 面 : 1 .培 养 目标 不 明确
术 一 统 天 下 的格 局 . 并 以 艺 术教 育核 心 学 科 之 一 的
要 表 现 养 文 化
兴 趣 低
身份 , 向全 体 学 生 。 予 学 生做 一 个新 时代 合 格 公 面 赋
力 。( 2)
在 教 学 中 只 重技 能 课 的 建 设 而 忽 视 人 的 知 识 结构 、
一
教 育 的地 位 。 因此 。 革 音 乐教 育 中师 范舞 蹈 专 业教 改 学显 得 十 分 迫切 和 必 要 。
些 成 功 的 经 验 但 由于 我 们 的教 育观 念还 未 能 完
全 跟 上 时 代 前 进 的 步 伐 ,依 然 停 留在 计 划 经 济 时代
一
、
音乐教 育 中师 范 舞蹈 教 学的地 位及 现状
( ) 传统舞蹈 中整理教材 。要通过 : 1从 ①提 取短
句 法 。在 戏 曲 、 术 、 间 舞 中有很 多舞 蹈 性很 强 的 武 民
教 材 却 没有 在 我 国教 育界 得 到 普及 。
3 .专业 教 学 沿 用 专 业 院校 方 法 . 师 范特 色 无 在 专 业课 程 的 设 置 上 . 张 “ 植 ” 业 音 乐院 主 移 专
不 相 适 应 。 而 舞 蹈 教 育 又 一 直 处 于 附 属 和 依 从 音 乐
我的阅读史
我的阅读史我的阅读史?写下这个题目,脑子好像还是一片空白。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去写自己的阅读史。
岁月匆匆,人生四十载转眼间就在身边划过,静下心来想想:是啊,“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好好过滤一下,也许我能重新理解自己。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初,六岁以前一直是在乡下外婆家生活。
因为条件的限制,学龄前的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上过学前班。
不过,我的童年却是快乐的:白天跟着村里的小伙伴去放牛、拾猪菜、捡柴火,晚上或是在院前的草垛捉迷藏,或是偎在婆婆身旁听她讲神仙鬼怪的故事。
什么《七仙女下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或许,我的阅读史就是从外婆的故事中开始的吧!六岁以后,我们三姐弟与母亲的户口由农村迁进了城里,姐姐刚好上小学一年级,弟弟则进了幼儿园,唯独我“闲”着没事,天天跟着母亲去干活,(母亲当时在运输队,干的都是体力活,多数是用人力两轮车帮人搞搬运,满满的一车货,母亲在前面拉,我便在后面推。
)一早出去,常常在天黑才能回来。
不过,晚上的时间我倒更有兴趣:姐姐在灯下写作业,我就在旁边翻看她的书,虽然不理解字,但里面的插图我却看得津津有味,恨自己不能早点上学。
还是挺重视的。
记得在小学阶段,父亲就一直为我们订阅了《中国少年报》、《小朋友》、《故事会》,只要报刊、杂志一到,我们姐弟三个便会抢着去看,姐姐理解的字多点,有时便会边看边讲给我们听。
当时的“知心姐姐”、“小灵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绿野仙踪》、《安徒生童话》等都是在小学阶段读的。
或许是从农村出来的原因,我对学习有一种特别的热爱。
当时我恰巧分在了实验班,语文学的是普通教材加实验教材,学习任务非常重,再加上我上学前什么基础都没有,学习起来更吃力,甚至试过三个人留堂我都有份。
好在我平时爱阅读,也够刻苦,常常半夜还爬起来读书、写字。
读二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便跃入了班上的前列,当上了小班长。
记得当时的班主任有一次生病住院,我不但当起了小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学习,还写了一封慰问信,与班上的班干部一起到医院慰问老师。
五线谱在民乐普及中的优势
102艺术家The artists一、五线谱和简谱的产生与发展(一)五线谱五线谱最早可追溯到欧洲的中世纪。
7世纪,天主教为了更好地推广格里高利圣咏发明了纽姆谱。
纽姆谱以一根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并在音的下方标注歌词。
由于记谱方式简单,这种谱子只能作为演唱者回忆旋律的提示,并不能起到精准读谱的作用[1]。
11世纪,意大利的奎多将纽姆谱发展到了4根线,并对音高作出了规定。
13世纪,有人在四线谱上又加了一根线,由此五线谱的基调正式确立。
13世纪,弗兰科发明了有量记谱法,规定了音的时值。
之后,五线谱不断吸收其他记谱方式的长处、不断改进,终于在18世纪定型,并沿用至今。
五线谱于17世纪中叶,由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徐日升传入中国,1673年1月,徐日升受到了清康熙帝的赏识,出任康熙帝宫廷音乐教师一职,并在此期间撰写了《律吕纂要》,该书详细、系统地向中国介绍了包括五线谱在内的西洋乐理知识。
康熙帝对此大为赞赏,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此书在当时并没有刊印发行。
1713年,清康熙帝敕撰《律吕正义》续编《协韵度曲》,又详细刊载了五线谱、音阶等西洋音乐理论知识。
由于这部书得以刊印,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传播[2]。
20世纪初,经过萧友梅等国内音乐家对西方音乐的不断学习和传播,五线谱终于在中国专业音乐领域中占得一席之地。
(二)简谱简谱又名数字谱,于16世纪出现于欧洲,经由17世纪法国天主教会教士苏艾蒂,18世纪中叶的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以及19世纪的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的不断改进和推广,才最终定型[3]。
但这种记谱法不便于记录多声部及结构复杂的音乐,因此在欧洲从未普及过。
19世纪,简谱曾在日本广泛应用过一段时间,后来也不再使用了。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兴起“学堂乐歌”活动,简谱随之传入中国。
由于它简单易学,并与当时中国使用的传统记谱法——工尺谱相似,所以,相比于五线谱,国人对简谱的接受程度更高一些。
中国民族音乐学现存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019-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中国民族音乐学现存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张晓楠(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是1980年才传入我国音乐学界的,虽然其起步较西方民族音乐学稍晚,但发展势头迅猛,通过我国学者的不懈努力,现已逐步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对中国民族音乐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述评。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3-0078-01一、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真正得到认可且正式发展起来是从1980年开始的,它的传入在中国学术界掀起了一阵狂潮,一时间,民族音乐学迅速成为中国音乐学界讨论的焦点。
民族音乐学的名称也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民族音乐理论”,该学科在中国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首先,薛艺兵从民族音乐学是如何取代中国原有的“民族音乐理论”这一点出发,探讨了“民族音乐学”与“民族音乐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二者的异同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作者认为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应在接受和发展国外民族音乐学理论、方法以及成果的基础上在本国组建这门学科,它们二者应是互相补充、共同发展,而不是互相取代。
①其次,杜亚雄也较为全面的说明了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他认为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特点:用一种新的方法研究中国的传统音乐,使中国音乐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并从国外民族音乐学论著的编译与出版、就民族音乐学学科界定的争论和对学科建设的建议等九个方面对民族音乐学在中国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作了简要的分类概括,最后指出了我国民族音乐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综上所述,学者们都认为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较为滞后,因而,我们需在学习他们先进理论、观念以及方法的基础上再结合中国音乐自身的特色进行研究,为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漫谈刘天华艺术风格及琵琶曲《虚籁》
漫谈刘天华艺术风格及琵琶曲《虚籁》作者:王洁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20期王洁(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刘天华是位杰出的民族器乐创新者。
本文通过阐述刘天华的一首琵琶独奏曲《虚籁》进行分析,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及创作和演奏中如何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加以融合。
【关键词】刘天华;艺术风格;《虚籁》刘天华先生是我国近代优秀的二胡及琵琶演奏家,同时也是我国伟大的作曲家、教育家。
他出生于1895年,在他有限的37年生命中创作了很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他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发展和改革都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他深受着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仅反对纯粹的国学主义,也反对接受全盘西方化。
他是第一位借鉴和吸收大量西洋曲式,并将其融入到民族音乐中的作曲家。
他继承并保留着民族曲式的特点并用这两种技法的结合和呼应创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并很快被大众所接纳的民族器乐作品。
刘天华先生不仅在二胡创作中贡献卓越,在琵琶的形制革新、艺术创作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划时代意义的的贡献。
他的作品具有深邃、婉约并富有诗意的特点,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充满着憎恨和和反抗的情绪,因此作品都具有奋斗和向往光明,追求自由的表现心中愁闷和探索出路的情怀。
刘天华先生在创作琵琶曲时以本民族的音乐元素为主体,打破固步自封的一种境界创作时巧妙地、大胆地将西方的音乐元素与之融合,对国乐进行改革。
这与洋务运动时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不谋而合,使国乐注入新的活力最终达到振兴国乐的目的。
这是刘天华先生在创作方面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同时也是他创作的作品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
刘天华先生对琵琶艺术的成就和贡献大致可分为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演奏上能以宽广和开阔的眼见不断的吸收众家之长,真正做到博采众长。
刘天华从小就对艺术非常感兴趣,在他还是初中生的时候,就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学习起了西洋的铜管乐,并成为业余军乐队队员。
教育漫谈:童眼里的“蜗牛”世界
教育漫谈:童眼里的“蜗牛”世界
张勤坚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年(卷),期】2022()18
【摘要】好多年以前,学校的科学老师在上课前发现有孩子“玩”蜗牛,一番“交流”之后,居然又有十多个娃从桌肚里掏出了各自在课间寻获的“战利品”,小蜗牛们有
的被装在小瓶子里,有的被放在手工折的纸盒里,还有的就躲在铅笔盒里……拗不过
孩子们希冀的眼神,老师便“临时起意”,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了一节课的“蜗牛”,并把自己的观察日记,发表在《科学课》上。
受此启发,科学和信息组的老师开始商讨,是否可以围绕“蜗牛”来设计一个跨学科的主题学习项目。
【总页数】1页(P11-11)
【作者】张勤坚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
2.漫谈
教育的乌托邦世界3.蜗牛眼里看世界——《邱园记事》中蜗牛的象征意义4.歌声
汇五洲朋友音乐架友谊桥梁——漫谈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的世界音乐5.
蜗牛眼里看世界——《邱园记事》中蜗牛的象征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我 国举世 闻名的 曾侯 乙墓编钟 , 志着 战国时期编钟艺 标
术 的惊人成就 。 整套编钟 6 , 4枚 未包括楚 惠王铸赠 曾侯 乙的一件
镩钟 。楚惠王在任 的年 限是公元前 6 6 7 一公元前 6 1 , 且此 5 年 并 却很单调 。
时我国早已经有了“ 音” 八 的乐 器科 学 分 类 法 , 同 期 的 西方 乐 器 而
远 远 晚 于我 国 的新 石 器 时 代 。
然还是必然 。所 以西方音乐的发源确切地说是从古希腊开始 , 要
将 音乐置于“ 六艺” 之第 二位加 以传 授。作为西方 音乐发源地 的 古希腊 , 在音乐观上认为其首要作用是教化 。如柏拉图曾做过如
下阐述 : ……音乐也 是教育 中最重 要的部分 。节奏和音最深 地 “ 渗透人心灵 ,并最强 有力地震撼 心灵 。他们 的后果是 良好 的行
教育 的关系又如何?笔者有如下 观点 : 上专业的道路 。
对 比中西音 乐的发展史 ,不难发现越 古远 的时候 中 国音乐 相对会更完备一 些 ,而越是离 现时代更接 近些 的近现代 音乐历
史上 , 反倒 曾经领跑 的东方 文化 出现 了疲 软 、 断层 。简单 对 比几 项, 就会更 明了差距的存 在 : 1 我 国古代音乐史 的发端可追 溯到距今 8 0 - 9 0 . 60- 0 0年 。 -
技巧上 , 是大大不如西方 的小提 琴的 , 我们没有维 瓦尔第《 四季》
那样的作 品, 也没有帕格 尼尼那样 的炫技 ; 我们 的合奏 曾经 规模
我 国的音乐 教育历史是具 有断层性 的 ,虽然从未 问断艺人
盛大 , 使得在唐朝的时候 , 日本 、 朝鲜纷 纷派人来学 习 , 现在 口韩
为, 教育 பைடு நூலகம்正确会 使人 善 良, 否则会 使人 邪恶 ……” 数古 今 中 悉
外 , 于音 乐作 用的论述 不胜枚举 , 对 无庸赘述 。在现今 , 音乐 的作 用 日益被摆到突 出的地位 。如我们所知道的一样 , 音乐可 以感化 人、 塑造人 ; 冶人 的情操 、 高人 的素养 ; 陶 提 它可 以促 进智力 发 展 、 以改善精神 生活( 间接地影响物 质生活 )它可 以成为表 可 并 ; 达情感 的工具 、 也可以作为渲染气 氛的催化剂 ; 它可 以调节人们 的情绪 ,还可以在适 当的情 况下进行音 乐治疗 ,有 益于身体健 康 。音乐在人类 的生命 中越来越绽流光溢彩 , 目纷 呈。 炫
漫谈 中国音乐教 育
圃
张 大恒
摘
要 : 乐 是 人 类 情 感 的 艺 术 表 现 , 的 发 展 变 化 也 体 现 了 人 类 意 识 的 变 更 。对 于 这 种 表 达 方 音 它 式 的 需 要 在 现 代 社 会 不 可 或 缺 。我 国 的 音 乐 从 原 始 社 会 发 展 到 现 在 有 自 己 的 轨 迹 , 们 我
“ 安上治 民, 莫善 于礼 ; 移风易俗 , 莫善 于乐 ” 。儒 家学 派的创 始人 、 中国最 早的音乐 教育 家孔子 , 在 20 早 5 0年 前就 注意到音 乐 能够对人的精神产生深 刻的影响 , 他重视音 乐的教育作用 , 并
有过万 年历 史的骨笛存在 , 但仅有一 支 , 难说是音乐 发展 的偶 很
3 .我国宋代郭沔 ( 南宋 ) 创作琴 曲的《 潇湘水 云》 已经可 以被 的像样子的器乐曲。
看作是双主题的器乐曲了 , 同时期 的欧洲并没有什么与之媲美 而
由于篇幅限制 , 这里就不举更多例子 了。但是这些都是西方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事情 。 西方音乐走 到了巴洛克 , 也就是所 谓“ 冲
仍有 当时 中国的雅 乐保存 ;我们 的乐舞 以六 代乐舞古乐舞 的代
表, 我们也 有如赵 飞燕一样 的舞蹈家 , 可是我们 没有 一部 《 天鹅
湖》 一样 的作品 , 当然更 不用说乌 兰诺 娃 了; 即使是 1 9世纪 后在
被誉为“ 中国歌剧 ” 的京剧 , 其在世界 的影响远远不足 以媲美罗西
的 音乐 史源 远 流长 , 在 1 却 8世 纪 后 落 后 于 西 方 。而 音 乐 教 育 更 是 有 高 潮 和 低 谷 , 比 发 相 达 的 西 方 音 乐 , 们 的 区 别 在 哪 里 。近 现 代 以 前 , 们 从 未 普 及 音 乐 教 育 , 一 点 相 去 欧 我 我 这
。
大师级的人物更是风起云涌的显现于历史舞 台。 比十八 对
世纪后 的中西文化 , 很容易看出中国没有什 么另直接追 随 、 向往 、
崇 尚的音乐形式 , 比如我们 的弦乐器 以二胡 为代表 , 而从作 品和
这毫无疑问是游移历史的 回归 , 也是必须长期坚持 的方 向。
二 、音 乐 的 流 向— — 失 之传 承
出中世纪黑暗牢笼” 之后 , 就开始取得愈来愈令人疯狂的成就 , 累
累硕 果如数 家珍 : 歌剧 、 宗教 剧 、 交响乐 、 独立 器乐 曲 、 艺术 歌 曲
… …
音 乐对人类 有如此重 要的影响 ,使 得人们必须 给予它更 多
的关注 。经历 了几千年 的游荡 , 音乐教育成为我同教育课 题之一 被广泛地重视起来 , 音乐成 为了 国民教育 不可缺少 的组 成部分 。
之间 的传艺授教 ,但 是孔子之 后无人再开设音 乐课 的史 实使得
l4 8 0年 以前的专业音乐 教育无从谈及 。直至 l 4 80年一 1 0 9 0年
左 右 , 方 列 强 的 炮 火 无 情 地 打 开 了满 清 王 朝 的大 门 , 化 思 维 西 文 才 开 始 有 了彻 底 地 动 摇 。
洲 甚 远 。我 们 的 音 乐 教 育 是 怎 样 发 展 又 将 走 向 何 方 。文 章 对 于 上 述 问 题 作 出 论 述 , 望 希 能 在 此思 考 中获得 答 案 。 关 键 词 : 乐 教 育 传 承 方 向 音
一
、
音乐 的教 育— — 实 之必 然
2 5支 骨笛 的 出 土 是 我 国音 乐 可 考 历 史 年 限 的有 利 实 证 。西 方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