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第七章 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劳动经济学第7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
(一)工资歧视
同工不同酬
(二)职业歧视 只要男性和女性的职业分布存在差异,就可以判断存在
职业隔离。 职业歧视包括招聘阶段的雇佣歧视或就业歧视;职位晋
升歧视
8
三、劳动力市场城乡户籍差异
由于历史和制度原因,是否拥有城镇户籍依然对劳动力 市场绩效具有很大影响,使得城镇户籍劳动力与农村户籍 劳动力在工资收入、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方面具有较大差 距。
27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测量
一、测量歧视的回归分解方法
针对平均工资的分解,需要辨控制变量,使得男性 和女性之间平均的生产力特征完全一致,由此衡量的才 是工资歧视的程度。
28
二、回归分解存在的问题
回归分解方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 观察和控制所有的生产力特征变量,事实上,这在 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实现。反对者总是能够指出遗漏 生产力特征变量,从而质疑回归分解方法高估劳动 力市场歧视的程度。
一、个人偏见模型 (一)雇主歧视
分析假设: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而 顾客和作为潜在同事的雇员则没有这种偏见。 主要表现:雇主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更愿意雇佣 一些人,而不愿雇佣另一些人。由于假设各类雇 员在所有各方面是一样的,因此,其生产率在雇 主那里的贬值完全是出于一种个人偏见的表现。 雇主的偏见越深,实际生产率被打折扣的幅度越 大。
11
雇主歧视对女性雇员工资水平的影响:
假如MRP代表某一劳动力市场上的所有工人的实际边际 生产率, d代表女性劳动力生产率被雇主从主观上进行贬 值的程度,只有当妇女劳动力成员的工资率(WF)等于 她们对于企业的主观价值的时候,才能被雇用。即 MRP-d= WF。因此如果她们要同男性劳动力竞争,就必 须以一种比他们低的工资来能得到就业岗位。
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劳动力市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了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以及工资是如何决定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的关系。
我们将探讨供求关系、劳动生产力以及工会等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一、供求关系在劳动力市场中,供给劳动力的是劳动者,而需求劳动力的是企业。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
根据供求理论,当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时,工资水平会下降;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时,工资水平会上升。
供给劳动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的素质、教育水平、技能和经验等。
需求劳动力则受到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市场需求以及人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供给和需求的调节会导致工资水平的变动。
二、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或产出。
劳动生产力对工资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高劳动生产力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市场价值,从而对工资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培训和技能的提升,劳动者可以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力。
高技能的劳动者通常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他们往往享受到更高的工资。
同时,技术进步和创新也对劳动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劳动者的效率和生产力,从而对工资水平产生正向影响。
三、工会与集体谈判工会是由一群劳动者组成的组织,旨在保护和提高劳动者的权益。
工会通过集体谈判等方式参与工资的决定过程。
工会通常会通过与雇主进行谈判来争取更高的工资待遇,为劳动者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
工会的存在可以增加劳动者的议价能力,使得他们能够与雇主进行平等对话,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工资协议。
集体谈判的结果对工资水平有重要影响。
当工会成功地争取到更高的工资待遇时,劳动者的收入将会增加。
然而,过高的工资要求也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企业缩减就业或关闭。
因此,工会与雇主之间的谈判结果需要达到一种平衡。
劳动经济学第七章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市场劳动力供求对微观工资水平的影响
行业、企业工资水平变动曲线图
2024/1/9
4
(二)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调控决策的影响
1、“两个低于”的宏观调控决策
“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幅度”
“员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 的增长幅度”
2、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1、洛伦茨曲线 2、基尼系数
3、泰尔指数
4、五等分法
2024/1/9
29
100(%) 累
计
收 80 入
百
分 比
60
40
20
Y
a b
基尼系数 = a / a+b
o
20
40 60 80 100(%)
累计家庭户数百分比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2024/1/9
30
复习思考题 1、决定宏观和微观工资水平的因素是什么? 2、最低工资的作用是什么?
资与物价的增长标准,并要求把工资-物价增长限 制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的幅度以内。
3、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 即政府以税收作为奖惩手段来限制工资增长。
4、工资-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 在上述限制工资总水平增长的各种资源方式失
效后,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 甚至暂时加以冻结。
2024/1/9
(五)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对企业工资水 平的影响
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和行业劳动生产率两大因素。
2024/1/9
6
二、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一)劳动差别因素
1、岗职劳动差别
2、个体劳动差别 (1)个人工作成绩 (2)工作经验 (3)本人学历 (4)性别差异 (5)身体健康状况差异
劳动经济学课件 第七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2、分配形式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P208 1) 2) 3、企业经济效益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P208 1)
第三节 工资水平控制和决定
第三节 工资水平控制和决定
二、低端工资水平调控——最低工资制度 1、最低工资的相关概念 最低工资: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
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 的最低劳动报酬额。 最低工资标准:亦称最低工资率,是由最 低工资制度所规定的单位时间最低工资数 额,或曰工资标准的下限。
最低等级工资标准:行业、部门、企业等 用人单位实行的工资等级制度中,最低一 个等级的工资标准。最低等级工资标准可 以等于或高于最低工资率,但不能低于它。
最低工资收入: 最低工资制度: 最低收入:
第三节 工资水平控制和决定
2、最低工资制度的社会经济效用 1)对于低收入阶层或收入不稳定的劳动者,能够
5、工会和政府在工资谈判中的主要手段 工会通常采取限制市场劳动力的供给、提高工
资标准等手段。P223 政府干预谈判的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劝
说”的方式影响工资谈判、定期公布工资与物 价指导线等。
第三节 工资水平控制和决定
七、工资水平的决定 从实践的观点看,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工
资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劳动力市场作为 生产要素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同商品市场的情 况相似。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地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差异、人均物质资 本差异、人均人力资本差异、市场竞争程度差 异等。
地区间的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有利 于地区工资差别的缩小,但不能最终地消除工 资差别。
第四节 工资差别
5、年龄间工资差别 工资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在于随着年龄增长,
工资谈判制度的基本类型包括:宏观工资谈判 制度、中观工资谈判制度、微观工资谈判制度。
劳动经济学第七章 工资差别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五)企业规模的造成的工资差异
通常,规模较大或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比小企业支付 的工资要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可能被工会化,工人在劳资谈 判中有更大的讨价还价能力。 (2)大企业的工人生产率一般比小企业工人的生产率 更高。这是因为大企业拥有更先进、更优良的机器设 备等资本品,工人的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而 且,工人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在职培训。 (3)大企业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利润。 (4)大企业的工作环境可能更官僚化,制度严格,缺 乏弹性,企业所在地的各种生活费用往往比较高,因 而要以比小企业更高的工资作为补偿。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二、决定工资水平的因素
生活成本 劳动力质量 工作条件 福利水平 企业效益 政策制度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工资差别的形成原因
工作的多样性、工人的异质性和劳 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是造成工资 差异的主要原因。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二)劳动力流动的障碍
1.地区障碍 由于跨地区迁移的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劳 动力的流动,地区间工资差异可能会广泛存在。
2.制度障碍。例如政府和工会组织给劳动力 迁移施加的一些限制条款,包括政府的职业许 可证制度、职业标准、同业工会等。
一样。此外,工会力量的强弱、企业规模的大小、歧
视性态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雇主对工资的支付。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第七章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国民收入分配比例
国民收入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前者
用于进行对劳动者的分配,后者则用于进一 步扩大社会再生产。因此,两者在国民收入 中所占的比重就直接影响到工资水平。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应把保证原有人口和新 增人口当前的消费水平不至于降低作为积累基金 的上限,把新增加的劳动力的就业所需要的资金 作为积累的下限。
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
工资的实体,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购买的个 人消费品。因此,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的总 量、结构与价格,也是影响和制约劳动者工资 增长和工资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行业产品的市场 需求和行业劳动生产率两大因素。
当产品需求上升时,工资水平可以提高。
当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工资水平也可以在 企业收益上升的幅度之内按一定比例提高。
2006年郑州市行业工资排名
3月5日,郑州 市统计局人口就业处发布了2006年在岗职 工工资收入排行榜,在19个行业的工资排名中,金融业以 41303元的年平均工资而位居榜单首位,比郑州市18861元 的平均工资水平高出一倍还多。 据介绍,排在工资收入排行榜前三位的金融业、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年平均 工资分别是41303元、34439元、25342元。在岗职工年平 均工资最低的行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只有12074元; 农林牧渔业为14566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14612元。与 往年相比,在岗职工的三个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都有较大 增长。
《劳动经济学》.pdf
《劳动经济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C、劳动力成为商品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答案:C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B、色诺芬的《经济论》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D、柏拉图的《理想国》答案:A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B、斯密C、李嘉图D、萨伊答案:A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答案:A5、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B、劳动的人C、劳动资料D、劳动要素答案:B6、劳动力是指()A、人的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C、简单的生理劳动D、劳动答案:A7、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判定答案:B8、在1960年,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是()A、贝克尔B、舒尔茨C、马歇尔D、马克思答案:B9、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不包括()A、流动的过剩人口B、潜在的过剩人口C、停滞的过剩人口D、固定的过剩人口答案:D10、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动态均衡无法达到的条件是()A、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工资率的波动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越来越小答案:A9、动态均衡分析是指在考察市场均衡时,变量的调整()A、没有抽象掉时间因素B、抽象掉了时间因素C、不需要花时间完成D、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造成工资国民差异的原因()。
劳动经济学之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管等措施可能会导致工资水平上升。
国际工资水平比较的意义
有助于了解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工资水平,可以了解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 求关系和竞争状况。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国际经济政策
通过对国际工资水平的比较,可以评估各国经济政策的优劣,为制定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 政策提供参考。
完善工资制度与税收政策
总结词
完善工资制度和税收政策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详细描述
合理的工资制度和税收政策能够有效地调节高收入者 和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贫富分化,同时也 有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宏观调控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
要点一
总结词
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有效 途径,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
02
工资差别的影响因素
市场供需关系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劳动力 市场供大于求时,工资水平会下降;反之,当劳动力市场供 小于求时,工资水平会上升。
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市场供需关系不同,因此工资水平也 会存在差异。
教育程度与工作经验
教育程度是影响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之一。一般来说,教育程度越高,工 资水平也越高。
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
1 2
3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率较高的 劳动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
行业和地区差异
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供需关系以及政策法 规等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
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和集体谈判在某些国家中对于工资水平的决定具有重要 影响,通过集体谈判可以达成更高的工资协议。
经济学视角下的工资形成与劳动力市场
经济学视角下的工资形成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是劳动者参与劳动过程所获得的报酬,也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经济学中,工资的形成受到供需关系、生产力水平、劳动力市场竞争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工资的形成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
一、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供给劳动力,用人单位需求劳动力的交互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包括供需关系、竞争程度以及信息不对称等。
首先,供需关系是劳动力市场的核心。
劳动力供给的弹性和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决定了工资的形成和变动。
当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时,工资可能下降;相反,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时,工资可能上涨。
其次,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也影响工资的形成。
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可能会导致工资的下降。
相反,如果用人单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可能会上升。
最后,劳动力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工资判断存在偏差,这给工资的形成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工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1. 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是工资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者的工资应该与其所提供的劳动的价值相关。
高生产力劳动者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其获得的工资也相对较高。
2. 劳动力供需关系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对工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时,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可能下降,因为用人单位在选择时会更加倾向于降低成本。
相反,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时,用人单位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以吸引有竞争力的劳动力。
3. 教育和技能教育和技能水平是决定工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受过良好教育并具备高技能的劳动者相对容易找到高薪工作。
这是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提供更高的价值。
4. 行业与地区差异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工资差异也是工资形成的因素之一。
某些行业或地区可能因为特定的资源优势而拥有较高的工资水平,而在其他行业或地区,工资水平则相对较低。
劳动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
劳动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它涉及了人们的就业与工资待遇等诸多关键问题。
劳动经济学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工资决定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以及工资决定的主要机制。
首先,我们来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工资收入,而用人单位则通过雇佣劳动者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在劳动力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水平。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的供给受到人口结构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规模,例如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从而增加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受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的增长可以带动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
而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例如传统制造业的萎缩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工资水平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工资决定的主要机制。
工资水平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经济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
其中最为经典的理论是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者的边际产出贡献。
当劳动者的边际产出贡献越高,他们所能获得的工资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工会力量和政府政策也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和罢工等方式,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争取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政府则通过最低工资法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手段来调整工资的分配。
这些因素的变动都会对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劳动经济学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与工资决定的因素。
劳动经济学第三版名词解释 文档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 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 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3. 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4. 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5. 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6. 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7. 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第二章劳动力供给第二章1劳动力供给:从性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指家庭)在一定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比率,是反映就业和劳动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重要指标。
3劳动力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市场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唯一因素的条件下,根据劳动力供给量相对于市场工资率的变动程度绘制而成的曲线4劳动力供给弹性: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5效用理论: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足程度,与此相关的理论就叫效用理论,主要包括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6收入约束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7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可以带来一定水平的余暇时间与收入的组合点连接所形成的曲线称为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8主体均衡: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和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9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指由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10替代效应:因该商品名义价格的变动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11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劳动经济学学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学习重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问答题1.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2.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3.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有哪些影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参与率2.附加性劳动力假说3.悲观性劳动力假说4.就业愿望丧失效应5.附加性劳动者效应二.问答题1.一般把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哪几种?2.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有什么区别?3.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一.名词解释1.主要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2.次要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3.内部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二.问答题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什么?2.隐形失业的原因有哪些?3.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是什么?4.与劳动力分配有关的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主要有哪些?第四章劳动时间一.名词解释1.准固定成本2.有效劳动时间二.问答题1.对许多企业来说,为什么喜欢采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式增加产量,而不是采用增加劳动者人数来增加产量的方式?2.短期性经济复苏与长期性经济增长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有何不同?3.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三.讨论题1.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一.问答题1.影响就业与就学选择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在美国,为什么高学历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明显高于低学历的女性?3.影响实际退休时间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一.问答题1.简述计时工资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适用范围。
2.简述计件工资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适用范围。
3.福利的支付形式可以分为哪两类?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具有哪些特征?4.为什么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5.简述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主要观点。
6.试述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一、引言工资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市场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对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
二、供求关系理论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
根据经济学供求关系理论,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不平衡将影响工资水平的决定。
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受到人口规模、劳动力参与率、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规模的增长将增加劳动力供给,导致工资水平的下降。
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同样增加劳动力供给,对工资水平也会产生影响。
此外,人口结构也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不同。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受到生产力、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生产力的提高将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导致工资水平的上升。
经济增长率的加快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力需求增加,从而增加工资水平。
技术进步也会改变劳动力需求的结构,对不同职业的工资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劳动力市场效率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密切相关。
劳动力市场的高效运作将有助于提高工资水平。
1. 信息不对称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雇主和求职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工资水平上升的可能。
举例来说,雇主可能无法准确评估求职者的能力水平,从而提供较高的工资以吸引优质员工。
这也可能导致工资水平提高。
2. 劳动力市场竞争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程度也会影响工资水平。
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会迫使雇主提供更高的工资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从而推高整体工资水平。
而当劳动力市场竞争不充分时,工资水平可能较低。
四、影响因素分析除了供求关系和劳动力市场效率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1.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影响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教育水平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技能和知识,这使得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中更有竞争力,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
2. 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和法规也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20秋《劳动经济学》作业4
20秋《劳动经济学》作业4一、单选题1.(4分)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B)∙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得分:4知识点:6.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6.2工资水平控制2.(4分)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A)∙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B.铁路机车司机∙ C.石油工人∙ 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得分:4知识点:8.人力资本投资,8.1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3.(4分)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B)∙ A.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劳动生产率∙ C.国民收入分配比例∙ D.就业规模得分:4知识点:6.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6.1工资水平变动因素4.(4分)下列不属于季节性失业特点的是(D)∙ A.行业性∙ B.阶段性∙ C.规律性∙ D.地理区域性得分:4知识点:7.就业与失业,7.2失业类型与成因5.(4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人教育投资分析结论是什么(D)∙ A.投资后收入量增多(即收益时间越长),那教育投资的净现值就越可能为正。
如年长者比年轻人更不愿意接受进一步教育。
∙ B.接受教育投资的成本越低,就越有更多人愿意接受教育。
∙ C.高低学历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愿意投资高学历教育的人就越多。
∙ D.以上均是。
得分:4知识点:8.人力资本投资,8.2教育投资的分析6.(4分)结构性失业除了除了失业周期较长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A)∙ A.明显的群体性∙ B.个体性∙ C.表面上就业∙ D.灵活性得分:4知识点:7.就业与失业,7.2失业类型与成因7.(4分)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的是(A)∙ A.学校教育∙ B.正规的学徒计划∙ C.新工人通过“边干边学”获得新技能∙ D.新工人观察询问得分:4知识点:8.人力资本投资,8.3在职培训8.(4分)人力资本投资最重要的形式是什么(C)∙ A.职业技术培训∙ B.健康保健∙ C.各级正规教育∙ D.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流动得分:4知识点:8.人力资本投资,8.1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9.(4分)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C)的差异。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无答案)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需求2.劳动力需求弹性二.选择题1.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决定了劳动力需求理论就是关于()。
A.消费的理论B.生产的理论C.分配的理论D.交换的理论2.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这是劳动的()。
A.总产量B.最大产量C.人均产量D.边际产量3.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A.劳动力投入数量不变B.技术水平不变C.产出不变D.工资水平不变4.边际成本是指( )。
A.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B.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C.平均每一单位产量的成本D.平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的成本5.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表达公式为( )。
A.MRTS=AP L/AP K B.MRTS=AP K/AP LC.MRTS=MP L/MP KD.MRTS=TP K/TP L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阶段。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7.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 ( )。
A.需求效应B.派生效应C.收入效应D.规模效应8.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 ( )。
A.希克斯技术进步B.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C.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D.要素密集型技术进步9.当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 ( )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大于等于10.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 )。
A.陡峭 B.平缓 C.高 D.低11.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B.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C.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D.第三阶段总产量增加E.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12.对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理解有( )。
A.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B.等同于劳动力需要C.同社会物质产品(服务)的需求一样,是一种绝对的需求D.是一种派生性需求E.产生的直接基础在于产品(服务)的需求三.判断1.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不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
劳动经济学第7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的单位时间最低工资数额,或日工资标准的下限。
3.最低等级工资标准。指行业、部门、企业等用人单位实行的 工资登记制度中,最低一个等级的工资标准。
4.最低工资收入。指用人单位中工资收入最低的员工在单位时 间内实际取得的货币工资数额。
从实施范围来看,分为全国工资指导线、 地区工资指导线和行业工资指导线。
(二)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三)工资指导线的制定与发布
五、通货膨胀条件下实际 工资水平的调控
(一)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 实际工资水平=货币工资水平/劳动者
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二)保证实际工资水平的主要手段
六、短期工资水平的非经济调控——工资谈判制度
3.当文化科技高度发展、技术差距消除、劳动差别消失,工资 差别也就不存在了。
劳动经济学第7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 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三、工资差别成因
根本原因:经济状况 经济效益好的地区、产业、企业等的工资 水平要比经济效益差的高。 具体原因: (一)产业(企业)间工资差别 (二)职业间工资差别 (三)劳动者个人间工资差别 (四)地区工资差别 (五)年龄间工资差别 (六)性别间工资差别
一)工资谈判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所谓工资谈判,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雇主或其组 织为乙方,以雇员或工会组织为另一方,在政府的指导协调下, 就企业工资分配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工资谈判目前在世界各国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宏观工资谈判制度 2. 主要由国家宏观层次上的劳资双方的谈判来决定工资水平。 3. 2.中观工资谈判制度 4. 主要由产业、部门中观层次上的劳资双方的谈判来决定工资
物价水平,尤其是员工生活费价格水平的变动,是对员工工 资水平有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第三节 工资水平控制
一、工资总水平控制与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就是政府通过非强制性或强制 性的手段控制工资总水平的政策。 1、权威性劝说政策 即针对某种具体的物价与工资形势,由 政府出面进行权威性的劝说,或者施加压 力来扭转局势。
2015-1-8
12
2、工资-物价指导线或指路标政策 即由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率增长趋势来确定工 资与物价的增长标准,并要求把工资-物价增长限 制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的幅度以内。 3、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 即政府以税收作为奖惩手段来限制工资增长。 4、工资-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 在上述限制工资总水平增长的各种资源方式失 效后,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 甚至暂时加以冻结。
Y
基尼系数
60 40
= a / a+b
a b
20
20
o
40
60
80
100(%) 累计家庭户数百分比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2015-1-8
32
复习思考题 1、决定宏观和微观工资水平的因素是什么?
2、最低工资的作用是什么?
2015-1-8
33
2、员工福利及各种优惠待遇水平影响 到工资支付结构及水平。
2015-1-8
10
(三)企业经济效益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1、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 2、企业拥有人才的数量与质量 3、原材料价格的变化 4、产品的销售状况 5、新产品的开发与试制 6、企业在不同效益水平时期工资分配实行 “以丰补歉”,是影响工资水平的一个重要因 素 7、企业劳动管理水平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2015-1-8
1
第一节 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
一、工资水平的概念
工资水平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 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
劳动者工资总额 工资水平 劳动者平均人数
2015-1-8
2
二、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工资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同方向变动,即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工资水平提高;反之,工资水平则 降低。
2015-1-8
13
二、低端工资水平调控-最低工资制度
(一)最低工资的相关概念
1、最低工资 2、最低工资标准 3、最低等级工资标准 4、最低工资收入 5、最低工资制度 6、最低收入
2015-1-8
14
(二)最低工资制度的社会经济作用 (三)最低工资制度的构成
1、最低工资制度的制定程序
2、最低工资制度的适用范围
2015-1-8
23
三、工资差别的成因 (一)产业(企业)间工资差别
1、熟练劳动力所占的比例大小是影响产业之间 工资差别的重要因素。 2、产业所处的地理位置。
3、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影响工资水平。
4、工会化的程度以及劳资力量对比。 5、劳动力供求状况。
2015-1-8
24
(二)职业间工资差别
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 职业的非金钱差异,从而形成职业间工资差别。 1、劳动负效应补偿性工资差别。 2、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职业收入的变动 性 差别、稳定性差别)。 3、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 4、补偿性工资差别的确定
21
2015-1-8
二、工资差别的形成及运动规律 1、工资差别的形成
劳动者和企业在实践中凭直觉认为这种工作 的工资应比另一种工作的工资高一些,形成对 工资差别的认识,且被大家所认同,从而成为 习惯被保留下来。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管理科学的进步,逐渐使 工作等级的划分和评定制度化,由一整套科学 的方法来确定工资差别。
一、企业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一)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影响
如果社会上可供本企业使用的劳动力大 于企业需求,则工资水平降低;反之,应 提高。
5
2015-1-8
工 资 W S w1 w0 D0 O D1
本行业、企 业工资W
S1 S0
w1 w0 D
员工人数L
O 本行业、企业员工人数L 行业、企业工资水平变动曲线图
2、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也就高;反之, 社会劳动生产率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也就低。
3、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
国民收入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两部分。
2015-1-8
3
4、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
劳动者工资总量应与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的总 量、结构以及价格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5、就业规模
市场劳动力供求对微观工资水平的影响
2015-1-8
6
(二)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调控决策的影响
1、“两个低于”的宏观调控决策 “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幅度” “员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 的增长幅度”
2、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是国家干预企业工资分配的法定形式,它 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在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 企业(雇主)应支付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Db2
Sb
we Db1 wb
o (a)
劳动力数量L
o (b)
劳动力数量L
地区间贸易对地区工资差别的影响
2015-1-8
27
2、资本流动
工 资 W wa we
Da1 Da2 Sa 工 资 W
Db2
Sb
we Db1 wb
o (a)
劳动力数量L
o (b)
劳动力数量L
2015-1-8
28
3、劳动力流动
工 资 W
2015-1-8
7
(三)物价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物价上涨 物价下降
(四)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对企业工资水 平的影响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业和农业两大 物质生产部门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数量的变化。
(五)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对企业工资水 平的影响
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和行业劳动生产率两大因素。
2015-1-8
8
二、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一)劳动差别因素 1、岗职劳动差别
2、个体劳动差别 (1)个人工作成绩 (2)工作经验 (3)本人学历 (4)性别差异 (5)身体健康状况差异
2015-1-8
9
(二)分配形式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1、工资分配形式应适应企业总体劳动 特点和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劳动特点。
Da Sa1 Sa2
工 资 W
we wb
wa we
Db
Sb1
Sb2
o (a)
劳动力数量L
o (b)
劳动力数量L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工资差别
2015-1-8
29
(五)年龄间工资差别Fra bibliotek工资与年龄成正比,直到工资到顶点后 再逐步下降。 (六)性别间工资差别
从理论上讲,工资分配实行同工同酬, 不应存在男女工资差别。事实上,从总体 上看男性劳动者工资比女性劳动者工资高。
3、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程序
4、最低工资的给付与监督保障
(四)最低工资率的测算方法
1、恩格尔系数法
2015-1-8
2、比重法
15
三、高端工资水平控制
高端工资水平的控制包括两种含义:一是 对社会集团的最高工资水平的控制;二是对 个人最高工资水平的控制。 对个人的最高工资控制:从宏观分配政策 上没有对个人最高工资收入的限制,但是可 以通过累进的工资税、遗产税和其他的个人 所得税,对高收入者征收高比例的税收。
2015-1-8
18
六、短期工资水平的非经济调控-工资谈判 制度 (一)工资谈判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二)工资谈判制度运行的依据 (三)工资谈判制度运行的最基本条件 (四)工资谈判的主要内容 (五)工资谈判的一般过程 (六)工会和政府在工资谈判中的主要手段
2015-1-8
19
第四节
一、工资差别的类型 1、工资差别的含义
工资差别
是指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 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2015-1-8
20
2、工资差别的类型
划分依据
时间 劳动力供给者个人特征 劳动者劳动性质 劳动者所处的群体和地区
工资差别的类型
短期工资差别 长期工资差别 年龄工资差别 性别工资差别等 职业工资差别等 行业工资差别 地区工资差别等
2015-1-8
22
2、工资差别的变化规律
一个国家开始工业化时,工资差别呈扩大趋势。
工业化发展起来后,工资差别呈缩小趋势。 工资差别缩小过程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达到一个 高水平的平稳时期,随着经济和制度要素的发 展可能会再一次呈扩大趋势。 当文化科技高度发展、技术差距消除、劳动差 别消失,工资差别也就不存在了。
2015-1-8
25
(三)劳动者个人间工资差别
1、竞争性工资差别 2、垄断性工资差别
(四)地区间工资差别。
地区间工资差别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地区间的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有利 于地区工资差别的缩小,但不能最终消除工资 差别。
26
2015-1-8
1、地区间贸易
工 资 W wa we Da1 Da2 Sa 工 资 W
2015-1-8
16
四、平均工资水平调控-工资指导线制度
(一)工资指导线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二)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1、基期年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本年度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3、本年度工资增长建议
4、实现工资指导线的相关措施 (三)工资指导线的制定与发布
2015-1-8
17
五、通货膨胀条件下实际工资水平的调控 (一)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 (二)保证实际工资水平的主要手段 1、工资指数化 2、工资非指数化 3、提高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