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七章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劳动经济学》
聊城大学管理学院函授《劳动经济学》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 劳动力市场2. 派生需求3.基本工资4.一般培训5.菲利浦斯曲线二、单项选择题1.一般来说,人口总量增多,则劳动力资源()。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2.新古典学派的()提出了创立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键性理论概念。
A.马歇尔 B.舒尔茨 C.亚当·斯密 D.希克斯3.两种劳动力间为总互补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A.正 B.负 C.零 D.任意值4.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5.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承担。
A.企业 B.工人 C.政府 D.社会6.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C.政府D.社会7.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A.雇主和员工 B.雇主和工会C.雇主和政府D.政府和工会8.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发源于()。
A.英国 B.德国C.法国D.美国9.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 )。
A.相对的 B.绝对的C.既不相对也不绝对的 D.既相对也绝对的10.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D.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恒为负值三、判断题1.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2.在劳动力供给假设中,劳动者追求收入最大化。
()3.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变动。
()4.最低工资立法维持了公认的基本生活需要,增加了社会就业数量。
()5.工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工人经济利益的代表。
()6.充分就业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就业率达到了100%。
()7.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取投保资助模式的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劳动经济习题
《劳动经济学》习题库(共163题)一. 名词解释(共26题)二. 判断题(共60题)三. 单选题(共51题)四. 问答题(共20题)五. 论述题(共6题)一. 名词解释1. 劳动经济学2. 工资刚性3. 自然失业率4. 劳动力需求弹性5. 就业弹性6. 工资指导线7. 统计性歧视8. 家庭生产函数9. 劳动经济关系10. 理性经济人11. 实证分析12. 劳动力生产费用13. 机制14. 内部劳动力市场15.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16. 劳动力参与率17. 劳动力供给弹性18. 余暇时间19. 非均衡分析20. 职业流动率21. 最低工资22. 补偿性工资差别23. 就业结构24. 磨擦性失业25. 结构性失业26.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答案:1. 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 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 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 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变化百分比之比。
5. 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6. 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7. 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8. 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
9. 与劳动和劳动力相关的人类经济活动的总和。
10. 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11. 分析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会有何种规律性的反应,而不必对其后果作出好坏的价值评判。
12. 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子女培养成为劳动力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3. 指事物运动的目标指向、动力来源、传导系统、动作方向、运动力度等成套的规定性。
14. 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
15. 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工资制度设计与收入差距—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劳动经济学课件)
需求方
被需求方
为了让工作真正地开始,并进行下去,一个关于交换的条件出现了, 它叫做报酬,它是连接创造需求与满足需求的关键链条,这个报酬里的 最主要内容,便是员工的工资。
需求
报酬(工资)
技能,能力, xx
一份可持续的工作=需求方+被需求方+报酬(工资)
的计件单价来计算工资的方式。
汉
东汉
年薪 实物
半谷半钱
南朝宋
唐
明
月薪
出现全部发钱 柴薪银
• 人类社会的早 期以农业生产 为主,食品、 住宿和其它消 费品作为劳动 报酬
• 118世纪工业革 命后,部分工 资仍为实物(免 受通胀的危害)
• 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 步,在发达的 市场经济国家, 员工的工资开 始都用货币支 付。
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1)名义工资:货币工资,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 得到的货币工资数量。 (2)实际工资: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 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3.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根据工资的计算方式,可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方式。 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
(1)可以借助薪酬结构设计解决员工的行为导向。 (2)工资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实施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所借助的手段之一。
借助薪酬结构设计可以解决员工的行为导向。 国内对工资结构的理解:
W1=基本工资等级表部分 W2=W1+奖金+津贴 W3=W2+福利(医疗、住房、培训等) W4=W3+延期支付(养老金、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
1.广义工资和狭义工资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第一章1.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 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并分析。
3. 完全竞争市场下,利润最大化的条件4.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总的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5.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有递减倾向。
6. 长期生产下,最优的要素投入的组合条件7.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原则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8. 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工资的变化:上升、下降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规模效应9. 需求工资弹性、需求交叉工资弹性(计算题)第二章1.劳动力供给的概念从本质上说,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丛雇用个体到国家)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参与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比率。
3. 男女的劳动参与率4.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简答)▪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它因素5. 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6. 收入约束线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特征:无差异曲线形状由劳动者的个人偏好决定,偏好不同的劳动者具有的个人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可能获得的各种不同的效用水平可以用相互平行的若干条无差异曲线来表示,并且位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要高于位于左下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工资制度设计与收入差距—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劳动经济学课件)
所谓补偿性工资差别,是指在知识技能上无本质差别的劳动者, 因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这种工资差别主要是为了补偿那些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方面处于 不利地位的劳动者。
亚当·斯密提出,形成职业间工资差别的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不同的职业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方面存在差别。 第二,不同的职业所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程度有差别。 第三,不同职业的从业者能力培育存在难以差别。 第四,不同职业的社会安全程度即工作保障和职业稳定程度不同。 第五,不同职业要求从业者承担的责任是有差别的。
工资研究领域的两大难题
一方面,只要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完全相同,劳动条件差别无法消除,工资差别 就不可能消除;
另一方面,工资差别和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差别一样,具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不断重 新配置劳动资源的功能,它会激励劳动者从低生产率的工作岗位、企业、行业或产业部 门、职业,甚至国家,向高生产率的地方转移,从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这对于 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除了第三点之外,其余四种都属于补偿性工资差别。
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 劳动者之间存在的工资差别。
垄断性工资差别是除竞争性工资Fra bibliotek别之外的另一种 非补偿性工资差别。包括:
一、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工资差别。 二、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工资差别。
所谓工资差别,就是 指各类人员在工资水平存 在的差异。
劳动经济学第七章 工资差别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五)企业规模的造成的工资差异
通常,规模较大或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比小企业支付 的工资要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可能被工会化,工人在劳资谈 判中有更大的讨价还价能力。 (2)大企业的工人生产率一般比小企业工人的生产率 更高。这是因为大企业拥有更先进、更优良的机器设 备等资本品,工人的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而 且,工人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在职培训。 (3)大企业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利润。 (4)大企业的工作环境可能更官僚化,制度严格,缺 乏弹性,企业所在地的各种生活费用往往比较高,因 而要以比小企业更高的工资作为补偿。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二、决定工资水平的因素
生活成本 劳动力质量 工作条件 福利水平 企业效益 政策制度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工资差别的形成原因
工作的多样性、工人的异质性和劳 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是造成工资 差异的主要原因。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二)劳动力流动的障碍
1.地区障碍 由于跨地区迁移的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劳 动力的流动,地区间工资差异可能会广泛存在。
2.制度障碍。例如政府和工会组织给劳动力 迁移施加的一些限制条款,包括政府的职业许 可证制度、职业标准、同业工会等。
一样。此外,工会力量的强弱、企业规模的大小、歧
视性态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雇主对工资的支付。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第七章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国民收入分配比例
国民收入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前者
用于进行对劳动者的分配,后者则用于进一 步扩大社会再生产。因此,两者在国民收入 中所占的比重就直接影响到工资水平。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应把保证原有人口和新 增人口当前的消费水平不至于降低作为积累基金 的上限,把新增加的劳动力的就业所需要的资金 作为积累的下限。
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
工资的实体,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购买的个 人消费品。因此,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的总 量、结构与价格,也是影响和制约劳动者工资 增长和工资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行业产品的市场 需求和行业劳动生产率两大因素。
当产品需求上升时,工资水平可以提高。
当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工资水平也可以在 企业收益上升的幅度之内按一定比例提高。
2006年郑州市行业工资排名
3月5日,郑州 市统计局人口就业处发布了2006年在岗职 工工资收入排行榜,在19个行业的工资排名中,金融业以 41303元的年平均工资而位居榜单首位,比郑州市18861元 的平均工资水平高出一倍还多。 据介绍,排在工资收入排行榜前三位的金融业、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年平均 工资分别是41303元、34439元、25342元。在岗职工年平 均工资最低的行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只有12074元; 农林牧渔业为14566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14612元。与 往年相比,在岗职工的三个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都有较大 增长。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资源在即定目标下的有效利用的学科,它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即劳动力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
确世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者与经营者对于工资、价格、利润以及劳动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
研究的焦点在于群体而非个人的行为动机,其任务有三:一、是揭示劳动要素在一组局限条件下的投入---产出机理及其经济效益;二、是用既定的价值观和目标所确定的某种标准对劳动投入经济效益及决定这种经济效益的制度和政策前提进行评价;三、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分析,揭示劳资双方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熟悉----劳动要素的投入-产出机理1、劳动投入生产理论:揭示劳动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2、劳动投入成本理论: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3、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揭示劳动投入与产品收益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熟悉----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一、劳动投入经济效益可以概括为: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和人力资本占用的费用之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由三方面因素决定。
首先是劳动生产率,它是产品产量与劳动投入量之比,即投入单位劳动生产的产品量,用Y/L来表示。
其次是产品收益率;用R/Y 表示,第三是劳动投入费用本身。
二、评价劳动投入经济效益所使用的标准有:1、经济效益理论。
其判断标准有以下几条:1、消费最优化条件2、生产最优化条件3、产品组成最优化条件以上3个条件被劳动经济学认为是3个从劳动需求方面评价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
此外,还有一个从劳动供给方面考察的条件,被称为要素使用强度最优条件。
2、“平等”和“效率”交替理论。
3、外在化效应理论。
外在化效应是指某种制度或政策所产生的,使某些个人或某些单位在本身没有进行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便获得某种利益或招致某种损失的效应。
4、补偿理论。
熟悉----劳资双方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在典型的产品经济体制下,劳资双方是依附行政体制的一种分配和被分配的关系;在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双方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建立的一种契约关系。
劳动经济学第七章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三、工资差别的成因
(一)产业(企业)间工资差别
*
(二)职业间工资差别
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的非金钱差异,从而形成职业间工资差别。 劳动负效应补偿性工资差别。 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职业收入的变动 性差别、稳定性差别)。 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 补偿性工资差别的确定
*
o
20
40
60
80
100(%)
20
40
60
80
a
b
累计收入百分比
100(%)
累计家庭户数百分比
基尼系数 = a / a+b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Y
*
*
Thank you
复习思考题 1、决定宏观和微观工资水平的因素是什么? 2、最低工资的作用是什么?
汇报人姓名
*
四、平均工资水平调控-工资指导线制度
工资指导线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工资指导线的制定与发布
*
五、通货膨胀条件下实际工资水平的调控
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 保证实际工资水平的主要手段 工资指数化 工资非指数化 提高工资标准
*
六、短期工资水平的非经济调控-工资谈判制度
工资谈判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一、工资差别的类型
02
*
工资差律 工资差别的形成 劳动者和企业在实践中凭直觉认为这种工作的工资应比另一种工作的工资高一些,形成对工资差别的认识,且被大家所认同,从而成为习惯被保留下来。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管理科学的进步,逐渐使工作等级的划分和评定制度化,由一整套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工资差别。
*
2、工资差别的变化规律
一个国家开始工业化时,工资差别呈扩大趋势。 工业化发展起来后,工资差别呈缩小趋势。 工资差别缩小过程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达到一个高水平的平稳时期,随着经济和制度要素的发展可能会再一次呈扩大趋势。 当文化科技高度发展、技术差距消除、劳动差别消失,工资差别也就不存在了。
劳动经济学之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管等措施可能会导致工资水平上升。
国际工资水平比较的意义
有助于了解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工资水平,可以了解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 求关系和竞争状况。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国际经济政策
通过对国际工资水平的比较,可以评估各国经济政策的优劣,为制定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 政策提供参考。
完善工资制度与税收政策
总结词
完善工资制度和税收政策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详细描述
合理的工资制度和税收政策能够有效地调节高收入者 和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贫富分化,同时也 有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宏观调控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
要点一
总结词
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有效 途径,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
02
工资差别的影响因素
市场供需关系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劳动力 市场供大于求时,工资水平会下降;反之,当劳动力市场供 小于求时,工资水平会上升。
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市场供需关系不同,因此工资水平也 会存在差异。
教育程度与工作经验
教育程度是影响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之一。一般来说,教育程度越高,工 资水平也越高。
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
1 2
3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率较高的 劳动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
行业和地区差异
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供需关系以及政策法 规等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
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和集体谈判在某些国家中对于工资水平的决定具有重要 影响,通过集体谈判可以达成更高的工资协议。
最新自考《劳动经济学》7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考过1次定;3次简;4次计算;1次案例▲12.1选&07.10多选&11.1定1、劳动力市场的卖方垄断(识记)P246:指工会组织通过控制、限制劳动力供给,从而获得影响劳动条件的能力。
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度,视工人的组织程度、工会组织规模、工会的财政状况以及惯例而定。
由于工会组织通过控制劳动力供给,使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从而对工资决定▲06.10论2、试论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简单应用)P25604.1定&07.10定洛伦茨曲线:为了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M·洛伦茨提出了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以发明者命名。
洛伦茨曲线介于收入绝对均等曲线和绝对不均等曲线之间。
02.10定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G·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了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称为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介于0与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越大,分配越不均等。
洛伦茨曲线只能从形式上描绘出社会分配的均等程度,却不能准确地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量值。
基尼系数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互关系:洛伦茨曲线是(形式上)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介于收入绝对均等曲线和绝对不均等曲线之间。
基尼系数是洛伦茨曲线利用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
收入分配不可能绝对均等也不可能绝对不均等,基尼系数介于0与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洛伦茨曲线越弯曲,收入差距越大,分配越不均等。
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比较正常。
小,收入分配格局缺乏激励;大,容易造成某种社会震荡。
▲11.10简3、简要回答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和各区间的意义。
(简单应用)P25813.1计计算基尼系数并说明收入分配状况。
P25811.1计计算基尼系数值并说明其代表的含义。
P25813.10计计算基尼系数并说明该地区收入分配状况。
P25814.4计试计算该地区的基尼系数并请说明该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
劳动经济学第三版名词解释 文档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 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 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3. 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4. 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5. 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6. 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7. 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第二章劳动力供给第二章1劳动力供给:从性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指家庭)在一定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比率,是反映就业和劳动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重要指标。
3劳动力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市场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唯一因素的条件下,根据劳动力供给量相对于市场工资率的变动程度绘制而成的曲线4劳动力供给弹性: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5效用理论: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足程度,与此相关的理论就叫效用理论,主要包括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6收入约束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7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可以带来一定水平的余暇时间与收入的组合点连接所形成的曲线称为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8主体均衡: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和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9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指由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10替代效应:因该商品名义价格的变动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11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劳动经济学学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学习重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问答题1.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2.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3.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有哪些影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参与率2.附加性劳动力假说3.悲观性劳动力假说4.就业愿望丧失效应5.附加性劳动者效应二.问答题1.一般把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哪几种?2.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有什么区别?3.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一.名词解释1.主要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2.次要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3.内部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二.问答题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什么?2.隐形失业的原因有哪些?3.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是什么?4.与劳动力分配有关的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主要有哪些?第四章劳动时间一.名词解释1.准固定成本2.有效劳动时间二.问答题1.对许多企业来说,为什么喜欢采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式增加产量,而不是采用增加劳动者人数来增加产量的方式?2.短期性经济复苏与长期性经济增长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有何不同?3.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三.讨论题1.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一.问答题1.影响就业与就学选择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在美国,为什么高学历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明显高于低学历的女性?3.影响实际退休时间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一.问答题1.简述计时工资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适用范围。
2.简述计件工资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适用范围。
3.福利的支付形式可以分为哪两类?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具有哪些特征?4.为什么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5.简述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主要观点。
6.试述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无答案)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需求2.劳动力需求弹性二.选择题1.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决定了劳动力需求理论就是关于()。
A.消费的理论B.生产的理论C.分配的理论D.交换的理论2.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这是劳动的()。
A.总产量B.最大产量C.人均产量D.边际产量3.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A.劳动力投入数量不变B.技术水平不变C.产出不变D.工资水平不变4.边际成本是指( )。
A.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B.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C.平均每一单位产量的成本D.平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的成本5.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表达公式为( )。
A.MRTS=AP L/AP K B.MRTS=AP K/AP LC.MRTS=MP L/MP KD.MRTS=TP K/TP L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阶段。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7.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 ( )。
A.需求效应B.派生效应C.收入效应D.规模效应8.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 ( )。
A.希克斯技术进步B.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C.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D.要素密集型技术进步9.当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 ( )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大于等于10.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 )。
A.陡峭 B.平缓 C.高 D.低11.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B.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C.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D.第三阶段总产量增加E.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12.对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理解有( )。
A.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B.等同于劳动力需要C.同社会物质产品(服务)的需求一样,是一种绝对的需求D.是一种派生性需求E.产生的直接基础在于产品(服务)的需求三.判断1.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不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
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5.1工资总水平控制与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与工资总水平的关系 收入政策的目的和原因 收入政策的形式:
权威性劝说 工资—物价指导线政策 补偿或税收政策 工资——物价管制(冻结)政策
5.2低端工资水平调控——最低工资制度
(1)相关概念 (2)最低工资制度的社会经济作用 (3)最低工资制度的构成 (4)最低工资率的测算方法
(1)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 (2)保证实际工资水平的主要手段
(1)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
货币工资水平 实际工资水平 劳动者生活费用价格指 数
(2)保证实际工资水平的主要手段
工资指数化
通过立法将工资增长指数与生活费价格指数直接挂 钩,定期按照规定的比例自动增加工资 共自增长与物价上涨间接挂钩,由政府根据条件人 为地、不定期的决定工资增长
表现形式: 原因:
产业内部熟练劳动力所占比重 产业的技术特征 产业的垄断性和政府政策 工会化程度与劳资力量对比 劳动力供求状况
6.2地区差距
表现形式: 原因:
产业结构差别 劳动力结构差别 其他:自然环境;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
6.3年龄间的工资差别
表现:
1.3工资职能
补偿职能
对消耗掉的脑力和体力的补偿
激励职能
工资是最好的激励手段
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合理调整 给投资者带来效益
调节职能
效益职能
1.4工资理论
(1)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2)马歇尔的均衡工资理论 (3)谈判工资理论 (4)分享工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补偿性工资差别与工作匹配
第二节 补偿性工资差别与工作匹配
一、非工资条件与补偿性工资差别
(一)非工资条件与工作匹配的复杂性
一方面,现实中的不同企业对于同一类劳动者提供的非工资 条件(工作环境、福利水平、工作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甚 至组织氛围、组织文化等)实际上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因此, 他们所提供的工资水平也就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企业实际 上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
所谓工资水平,通常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 为雇主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回报的数量多少。
1、工资率。 工资率(wage rate)是表示工资水平的一个最基本概
念,在经济学中,它是最常用来表明劳动力市场价格 的一个概念,并且工资率的计量单位一般是小时,即 工资率通常是指小时工资率。 需要指出的是,工资率又可以区分为名义工资率和实 际工资率两种,通常简称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又称货币工资,是指雇主以货币形式支付给 员工的工资。实际工资则是指货币工资率所能购买到 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它表明了货币工资的购买能力。
二、工资差别
(一)工资差别的基本概念 所谓工资差别,就是指各类人员在工资水平上存在的
差异。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人
们不仅关心工资水平,而且关心工资差别,并且对后 者的重视往往甚于前者。一方面,工资差别从本质上 讲是同劳动相联系的,只要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能 完全相同,劳动条件差别无法消除,工资差别就不可 能消除;另一方面,工资差别的存在同市场经济中价 格差别一样,具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不断重新配置劳 动力资源的功能,它会激励劳动者从低生产率的工作 岗位、企业、行业或产业部门、职业甚至国家向高生 产率的地方转移,从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这 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工资差别的主要成因
1.工资差别分类: (1)补偿性工资差别。 所谓补偿性工资差别,是指在知识技能上无质的差别的劳
动者,因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 工资差别。 亚当•斯密就提出,形成职业间工资差别的原因主要有以 下五个因素: 第一,不同的职业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方面存在差别。 第二,不同的职业所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程度有差别。 第二,不同的职业所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程度有差别。 第四,不同的职业的社会安全程度即工作保障和职业稳定 程度不同。 第五,不同职业要求从业者承担的责任是有差别的。
工资 率
WA WB
U3 U2 U1
A
B
RB
RA
工伤风险
图7.1 工资率与工伤风险组合成的无差异曲线
不同的劳动者对于工伤风险的厌恶或规避 程度显然是不同的,面临相同的工伤风险 上升,为保持效用水平不变,那些对于工 伤风险非常敏感的人或风险规避倾向较强 的人就会要求雇主较大幅度地提高工资, 而那些对于工伤风险不是太敏感或规避倾 向不是太强的劳动者,则只会要求工资得 到适度的增加。这样,不同的劳动者所面 临的由工资率和工伤风险两种要素构建的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就会有所不同。如图7.2 所示
2、工资性报酬。 工资性报酬(earnings)是指劳动者实际工作的
时间单位(通常是小时)数量与工资率之间的乘 积。 这种时间单位通常是指小时或工时数量,而工资 率通常就是小时工资率。 3、劳动收入。 在实践中,劳动者除了可以从雇主处领取这些先 期支付的货币性报酬之外,往往还可以得到以延 期或实物形式支付的员工福利(employee benefit)。 4、收入。 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 期内(通常是1年)获得的所有各种货币收入的总和, 其中既包括劳动收入,也包括非劳动收入。
(二)工资水平决定的理论与实践
工资水平的决定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费用。 2、劳动力质量。 3、工作条件。 4、福利水平。 5、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 6、集体谈判。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确
定工资水平时,处于不同行业、部门或职业中的 同类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通常需要遵循同工同酬的 基本原则 。
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劳动者从工作当中获得的效用并不仅 仅来自于工资性报酬,工作地点的交通便利性、工作环境、 工作压力等很多非工资性因素也会影响劳动者的效用总量。 换言之,劳动者在力图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时,不仅重视 从工作中能够获得的货币收入,也重视工作中的非货币方面。
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是,这里的所谓不利的工作条件只是从 一般意义上来说的,对于不同的劳动者来说,他们对于什么 样的工作条件是不利的可能会做出不同的评价。
2、竞争性工资差别。
所谓竞争性工资差别,指的是在劳动力和 生产资料可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 动者之间所存在的工资差别。
3、垄断性工资差别。
垄断性工资差别是除竞争性工资差别之外 的另外一种非补偿性工资差别。
一般地说,垄断性工资收入发生在以下两 种情况之下:
其一,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
1、劳动者的工资-工作条件偏好。
由于劳动者很显然是不喜欢自己在工作中受伤的,因 此,如果一家企业的工伤风险高于其他企业,那么, 这家企业就必须提供比其它企业水平更高的工资,以 对愿意接受这份工作的劳动者提供补偿,从而使他们 愿意接受这种工伤风险更高的工作。换言之,如果更 高的工伤风险所带来的效用损失能够用更高水平的工 资所带来的效用增加来弥补,那么,劳动者所获得的 效用,就会与那些工伤风险尽管更低,但工资也更低 一些的工作给他们带来的效用相同。这样,我们就可 以构建出一条由工资率和工伤风险两个要素组合形成 的无差异曲线(如图7.1所示)。
第七章
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工资水平与工资的差别 第二节 补偿性工资差别与匹配 第三节 工平的决定因素 工资差别的主要成因 补偿性工资差别与工作匹配 工资性报酬分配的不均等与歧视
第一节 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一、工资水平及其决定 (一)与工资水平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关于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几个基本假设
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存在还有赖于下面这样三 个基本假设:
第一,劳动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收 入最大化。
第二,劳动者能够获得关于工作条件的充分 的信息。
第三,劳动者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二、工作匹配的享乐主义工资理论解释
(一)工资-工作条件权衡与工作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