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状认知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并描绘各种平面图形。
3.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用简单的工具(如直尺、圆规)绘制基本的平面图形。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定义2. 平面图形的种类: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3. 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4. 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平面图形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形状的特点,并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逐一介绍各种平面图形的定义、特点和性质,同时通过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各种平面图形,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5. 总结反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3. 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物品或图片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
2. 练习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反馈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3.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上就是《认识平面图形》數學教案的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主要包括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概念。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但对于一些概念和性质的深入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图形的直观感知能力较强,但逻辑推理和证明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转变,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概念。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概念。
2.教学难点:图形的对称性、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判断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2.运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图形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对称性的概念和判定。
2.准备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3.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的黑板、衣服上的图案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对称性的概念和判定。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初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图形与几何》教案之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度及测量方法
一.前言图形与几何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许多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角度与测量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学习平面图形相关知识时,我们需要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度及测量方法。
本文将介绍平面图形中角度及测量方法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对广大学生及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二.角度的定义及分类1.角度的定义所谓角度,是指由两条射线围成的空间部分所形成的一个平面区域。
通常用符号“∠”表示,如∠ABC。
其中,角的大小是用弧度或度来表示的。
一个圆上的角被定为360°或2π弧度。
2.角度的分类在平面图形中,角度通常被分为两种类型:锐角(acute angle)与钝角(obtuse angle)。
(1)锐角:指射线之间的角度小于90°,如图1所示。
图1 锐角(2)钝角:指射线之间的角度大于90°,如图2所示。
图2 钝角除此之外,还有直角(right angle),即射线之间的角度为90°,如图3所示。
图3 直角三.测量角度的方法在学习平面图形中的角度相关知识时,测量角度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三种测量角度的方法。
1.用量角器测量量角器是一种测量角度的工具,通常由两条长尺和一个可旋转的半圆形尺组成。
使用方法如下:(1)将量角器底边在所要测量角度的顶点上。
(2)让量角器的半圆形尺覆盖在两条射线上。
(3)读取量角器上的测量值,即为所求角度的大小。
如图4所示。
图4 用量角器测量角度2.用折纸法测量在没有量角器的情况下,可以用折纸法测量角度。
使用方法如下:(1)将一张纸折成两半。
(2)将折痕对准所要测量角度的顶点。
(3)将另一端的痕迹顺着一条射线展开,使其对准另一条射线。
(4)读取展开的纸上的角度大小作为所测量的角度大小。
如图5所示。
图5 用折纸法测量角度3.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测量在一个三角形内,三个角的和总是等于180度。
因此,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三角形内的两个角的大小,就可以通过将它们加起来再用180度减去它们的和来求出第三个角的大小。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2.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三角形、四边形、圆3.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4.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及变换。
2.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的证明,几何图形的变换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几何。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几何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授课(1)讲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2)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三角形、四边形、圆(3)讲解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4)讲解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3.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并标出相关性质和定理。
(2)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画图的经验和心得。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1.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如何判断两个几何图形是否相似?3.如何进行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变换?(1)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以及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和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教学视频3.练习题库4.课后辅导资料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平面图形数学教案
平面图形数学教案标题:平面图形数学教案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矩形等。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能够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基本定义2. 常见的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矩形3. 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4. 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直尺和圆规)来绘制平面图形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首先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2. 实践法:然后,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亲自绘制各种平面图形,以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讨论法: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平面图形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授新知识:接着,教师开始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定义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 实践活动: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平面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尝试,而不是仅仅模仿老师的示例。
4. 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每个小组都需要准备一个报告,并在全班面前分享他们的发现。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直尺和圆规,以及他们对平面图形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报告,评估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包含多种平面图形的画。
2. 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平面图形的文章,描述它的特点和性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人教新课标(2023秋)
此外,图形的变换部分,学生对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变换,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掌握图形变换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平面图形的认识: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特征及分类,能够识别并描述这些图形。
举例: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角的度量与分类: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并能够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举例:正确测量角的度数,判断角的类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平面图形是只存在于二维空间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图形的变换:了解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培养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变换。
2.教学难点
(1)平面图形的分类:对于一些特殊的平面图形,如菱形、矩形等,学生容易混淆。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找出各种图形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加深理解。
(2)角的度量:学生在使用量角器时可能出现操作不当,导致测量不准确。
3.三角形的分类: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掌握按边分和按角分的分类方法。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1.教学重点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定义及性质:这是基础几何概念,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射线的起点和延伸方向、直线的无限延伸等特性。
-角的分类及性质:重点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角,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如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定义及特征。
-三角形的分类:强调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以及各类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翻折等变换是难点,需要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帮助理解。
本章节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紧密联系课本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这些核心知识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图形操作、逻辑推理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提高几何学科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基本概念。线段是有限长度的,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起点,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直线则是无限制地延伸。它们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础。这些基本图形在建筑、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一个简单的房屋设计图,我们可以看到线段、射线和直线是如何被用来表示墙壁和屋顶的。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掌握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图形的全等: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掌握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判定: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并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同位角、内错角等概念的运用。
《平面几何》教学设计
《平面几何》教学设计
平面几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2. 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证明方法和技巧
3. 了解平面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 基本定理:如角的平分线定理、垂直平分线定理等
3. 基本证明方法和技巧:如反证法、逆证法等
4. 应用实例:如房屋设计中对房间面积、墙角等的计算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
1. 以课堂讲述和示范为主,配合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2. 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鼓励学生思考,提高研究效果
3. 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题,强化知识点
四、教学评估
1. 考试评估: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 课程评估: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平面几何导论》
2. 多媒体教学工具:PPT
3. 题集:自编题和教材中的题
六、教学反思
1. 课堂讲述和示范内容尽可能简洁明了,清晰易懂
2. 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和证明技巧的培养
3. 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答和引导,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认识平面图形》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數學教案設計
《认识平面图形》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各种平面图形。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平面图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新课讲解
1. 认识圆形
教师出示圆形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然后教师总结圆形的特点,并演示如何画一个标准的圆形。
2.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同样的方法,教师依次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并演示如何画出这些图形。
3. 分类游戏
将各种平面图形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形状进行分类,加深对各类平面图形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关于平面图形的问题或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五)作业
布置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题目,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思考和表达,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数学教案图形分类:平面几何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数学教案图形分类:平面几何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也日趋成熟。
数学的教学作为一种基础学科,必须在学生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而平面几何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平面几何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图形的分类和相关概念。
2.让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几何中的各种图形的性质、关系和应用,学会利用平面几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的选择:平面几何常见图形的分类和相关概念。
例如:点、直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等。
2.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等形式。
3.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师使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板书等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4.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体现图形分类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首先介绍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然后讲解图形的分类、性质和特征,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讲解。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通过讨论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巩固:通过课堂作业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根据学生反馈和兴趣,开展拓展性课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几何的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实施1.教学目标的落实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教学案例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掌握知识;对于学习快的学生,可以设置巩固性的拓展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2.教学方法的运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下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教学设计
面积的知识,并做好笔记,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1)组织学生回顾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内容,并在小组中交流。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引导汇报并板书:整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1)八个基本方向与相对性;(2)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
(3)描述行走路线。
:
2.复习面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面积的计算)。
(1)根据复习提纲整理,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提纲:①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请按单位大小的顺序排列;②整理单位之间的进率,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③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各需要哪些条件?如何计算?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整理面积的知识。
(1)常用面积单位及进率;(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3)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1)说一说学校、儿童乐园分别在明明家的哪个方向。
(2)明明从家向()走271米,又向()走430米到图书大厦。
(3)明明从家出发到医院可以怎么走?哪条路最近?
图形与几何
板
书
设
计。
数学高中平面的教案
数学高中平面的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平面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3. 熟练运用平面几何中的相关定理和公式。
教学内容:
1. 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3. 平面几何中的相关定理和公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平面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难点:掌握平面几何中的相关定理和公式,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授课:介绍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讲解相关定理和公式。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手段:课件、黑板、教材、板书等。
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作业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范本,希會对你有所帮助。
图形与几何课程设计理念
图形与几何课程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判定和应用,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判定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应用。
2.四边形: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判定、四边形的应用。
3.圆:圆的性质、圆的判定、圆的应用。
4.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几何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如几何模型、尺规工具等,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7.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
理解几何图形与点、线、面、体的关系,理解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区别。
2、了解平面与平面图形及几何体和立体图形的概念。
3、从这节课开始接触几何图形,通过这节课对图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七巧板的讲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判断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分。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由面旋转成体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新: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与前面不同的知识:几何图形1.介绍“几何”的由来:相传古埃及的尼罗河经常泛滥,每次洪水以后都要重新丈量土地,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就逐渐产生了测量土地的方法,几何学就起源于当时土地的测量,“几何”这个翻译名词的原意就是“测地术”。
(让学生了解“几何”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由实物图片抽象出几何体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上述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并要注意数学上只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位置关系。
而不去考虑物质构成、颜色等。
考虑这样研究有什么意义?(二):几何图形的概念:(按点、线、面、体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学习。
)1.天上的星星和地图上的城市给我们以什么概念?地图上的河流、公路呢?以上问题可以让学生回答、思考、改错,并进行讨论,由教师总结。
2:你们在上面的图形中,发现了那些面,那些是平面,那些是曲面?那么黑板呢,平静的湖面呢?篮球、水桶呢?为进一步理解从实物中抽象出的点、线、面的实质,补充:点:数学上研究的点是无大小、无面积的:线:数学上研究的线是无宽度、无粗细的。
它可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可以分为曲面和平面,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无限伸展的,无厚度的。
3:几何图形的概念: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图形可帮助人们有效地刻画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他们都称为几何图形。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六章6.1 几何图形
6.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学习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难点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观察以下图片,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形、正方体、圆锥等.教师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入手,设计情境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探究新知探究1立体图形的概念教师展示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图片,如魔方,快递盒,足球,饮料罐,沙堆等.问题1: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形象?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找到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教师指派一名学生代表回答.解:从这些图片中可以找到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图形.问题2:请观察这些几何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观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探究2平面图形的概念教师展示幻灯片.问题3: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图形?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解: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问题4:观察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观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探究3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观察下面两组图片,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所找到的图形.解:如图所示.追问:观察这两组图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归纳: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立体图形中的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通过类比的方法区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从而理解定义.典例精讲例1把下列物体与其对应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解:连线如图所示.例2如图所示,下列图形都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的?解:图①由圆组成;图①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图①由四边形组成;图①由四棱锥和长方体组成;图①由圆锥和圆柱组成;图①由三棱柱和长方体组成.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巩固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以及灵活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训练1.下列物体中,给我们以“圆柱”形象的是(C)2.如图所示,陀螺是由下面哪两个几何体组合而成的?(D)A.长方体和圆锥B.长方形和三角形C.圆和三角形D.圆柱和圆锥3.如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设计意图:检测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与同伴交流.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复述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课堂8分钟.1.教材第152页练习第2题,第157页习题6.1第1,2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课时目标1.初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能识别简单物体从前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发展空间想象力.2.知道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发展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3.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意识.学习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学习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这是为什么呢?谁说的对?设计意图:设计情境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探究新知探究1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教师要求各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若干个正方体小木块,教师也拿出相应小木块,首先教师展示,用小木块摆成如图所示的图形:教师安排几名学生上讲台观察,注意安排的位置:一名同学从前面看,一名同学从上面看,一名同学从左面看.然后让这三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可以多安排几名学生从相同位置观察.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位同学所画图形是否相同,然后进行讨论.学生分组活动,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木块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每个同学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以便有更深的体会.师生共同归纳: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探究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你还记得长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吗?下图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呢?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出来,折叠、粘贴,看看得到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相同.学生先提出猜想,小组合作验证猜想.追问: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教师归纳: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展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探究,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典例精讲例1如图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前面看、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分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尝试画一画.解:例2下列几何体,从前面看、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分别是怎样的呢?解:(1)圆柱:(2)圆锥:(3)球:例3你能画出下列几何体的展开图吗?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棱柱的是(D)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下列图形中,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是(A)3.如下图所示,每个图形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C)4.桌面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图1),请说出下列三幅图(图2)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解:分别是从左面、上面和前面看到的.5.如下图,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分别画出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该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解:如图所示.设计意图:检测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课堂8分钟.1.教材第154练习第1,2,3题,第157页习题6.1第4,6,7,8,9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展开图1.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巧记正方体的展开图口诀:正方体盒巧展开,六个面儿七刀裁,十一类图记分明;一四一呈6种,二三一有3种,二二二与三三各1种;对面相隔不相连,识图巧排“凹”和“田”.3.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教学反思6.1.2点、线、面、体课时目标1.了解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是点、线、面、体并了解其关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2.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3.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学习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课时活动设计问题引入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问题: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棱?棱和棱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个点?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各小组派学生代表回答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探究得出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立体图形,使学生回忆之前学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探究新知探究1几何体的概念和面的分类几何体的概念: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问题1: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后回答: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圆柱体的上下底面都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教师归纳: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探究2点、线、面、体的关系观察长方体、圆柱、棱锥等熟悉的几何体模型,结合下列问题,小组合作探究:(1)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2)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又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得出结论.解:(1)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长方体6个面两两相交得到的12条棱(线)是直的;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得到的圆(封闭曲线)是曲的;棱锥的侧面和底面相交得到的线是直的.(2)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点.它们没有什么不同.探究3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问题2: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解: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线.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点动成线.追问:你可以举出点动成线的实例吗?解:流星,雨帘等.问题3:汽车的雨刷可以看作是什么几何图形?它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的路线形成了什么几何图形?解:汽车的雨刷可以看作线段,它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的路线形成扇面.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线动成面.追问:你可以举出线动成面的实例吗?解:清洁玻璃时,刮窗器在玻璃上形成一个面.问题4:长方形硬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解:长方形硬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圆柱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面动成体.追问1:你能说出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形成的立体图形吗?学生讨论,选派学生代表回答.解:梯形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圆台;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圆锥;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一周,会形成球.追问2:你能说出生活中面动成体的实例吗?解:宾馆的旋转门绕着轴转动形成圆柱体.教师归纳总结: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就能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典例精讲例长为4 cm,宽为2 cm的长方形以其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几何体.(1)这个几何体是什么?(2)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多少?(3)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解:(1)圆柱.(2)当长方形绕它的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2×π×22+2×π×2×4=8π+16π=24π(cm2);当长方形绕它的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2×π×42+2×π×4×2=32π+16π=48π(cm2);综上所述,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24π cm2或48π cm2.(3)当长方形绕它的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V=π×22×4=16π(cm3);当长方形绕它的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V=π×42×2=32π(cm3).综上所述,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16π cm3或32π cm3.设计意图:通过对习题的解答,加强学生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巩固训练1.将三角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B)2.人在雪地上走,他的脚印形成一条线,这说明了点动成线的数学原理.3.下图中的棱柱、圆锥分别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是平面还是曲面?解:棱柱是由五个面围成的,都是平面;圆锥是由两个面围成的,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平面.4.如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用线连起来.解:如图所示.设计意图:检测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小结1.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有哪些?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本节课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课堂8分钟.1.教材第156页练习第1,2,3题,第157页习题6.1第3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共3课时
生1: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你能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吗?生2: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圆锥体我们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属于什么图形?生3:我们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属于平面图形。
这节课我们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会将学过的图形会逐级分类、整理,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在分类的过程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确定分类的标准,使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二要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分类,并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 【环节二:合作探究归纳整理。
】(一)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预设:生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
生2:射线只能向一端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生3:线段有两个端点生4: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以是互相平行,可以是互相垂直生5:还可以是相交、重合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2)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在练习纸上按要求画一画①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②同一平面内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③同一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④过点A,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随堂检测练习87页做一做第1题按要求画一画,教师出示练习内容。
(二)复习角。
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各种角的特征是什么?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怎样画一个角?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并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用量角器规定度数的角。
图形与几何教案初中
图形与几何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2. 学生能够从实物形状中想象出几何图形,以及从几何图形中想象出实物形状。
3. 学生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并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几何图形图片、教学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如建筑物、交通工具、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将其抽象成几何图形。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几何图形,并解释他们的思考过程。
二、新课(15分钟)1. 介绍几何图形的概念,解释几何图形是如何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
2. 向学生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并让学生尝试识别它们。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将其形状想象成几何图形,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三、实践与应用(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些教学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几何图形和一个与之对应的实物图片。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将几何图形与实物图片相匹配。
3. 邀请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解释他们的思考过程。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几何图形,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教学延伸:1.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尝试将它们抽象成几何图形,并展示给同学和家人看。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几何图形,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几何图形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并且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几何图形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将几何图形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平面图形的认识、性质和计算。
本章内容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一个过渡,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平面图形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的基本概念,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几何知识还不够系统,对于一些复杂的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逐步建立和巩固平面图形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复杂平面图形的理解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平面图形图片、模型等教学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如教室的黑板、课本封面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基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程河镇中心小学数学导学案
程河镇中心小学数学导学案
程河镇中心小学数学导学案
篇二: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习过哪些几何图形,或在生活中见到哪些几何图形?
二、新授
1.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用多媒体展示课件.
(4)提出问题:在这个课件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2)提出问题.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
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
6.思考并动手操作.
(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7.操作试验.
(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正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
注:小结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归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
四、作业布置
1.课本第123页至第124页习题4.1第1~4题.
2. 预习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4.1.1 几何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棱锥、球等
各部分都不在一个平面内,是立体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五边形等,
各部分都在一个平面内,是平面图形。
练习画三视图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
教学设计
郭
建
林
固义中学
篇三: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
理解几何图形与点、线、面、体的关系,理解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区别。
2、了解平面与平面图形及几何体和立体图形的概念。
3、从这节课开始接触几何图形,通过这节课对图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七巧板的讲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判断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分。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由面旋转成体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新:
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与前面不同的知识:几何图形
1.介绍“几何”的由来:相传古埃及的尼罗河经常泛滥,每次洪水以后都要重新丈量土地,
“几何”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就逐渐产生了测量土地的方法,几何学就起源于当时土地的测量,
这个翻译名词的原意就是“测地术”。
(让学生了解“几何”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由实物图片抽象出几何体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上述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
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并要注意数学上只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位置关系。
而不去考虑物质构成、颜色等。
考虑这样研究有什么意义?
(二):几何图形的概念:
(按点、线、面、体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学习。
)
1.天上的星星和地图上的城市给我们以什么概念?地图上的河流、公路呢?以上问题可以让学生回答、思考、改错,并进行讨论,由教师总结。
2:你们在上面的图形中,发现了那些面,那些是平面,那些是曲面?那么黑板呢,平静的湖面
呢?篮球、水桶呢?
为进一步理解从实物中抽象出的点、线、面的实质,补充:点:数学上研究的点是无大小、无面积的:
线:数学上研究的线是无宽度、无粗细的。
它可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可以分为曲面和平面,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无限伸展的,无厚度的。
3:几何图形的概念: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图形可帮助人们有效地刻画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他们都称为几何图形。
4: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称为平面图形。
各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称为立体图形几何图形可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三)知识的运用
1.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图形可帮助我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请问:以下地图中的点和线通常表示什么?
2.比一比,看哪组同学找的几何图形多? 3.请给下列图形分类 4.归纳小结一:《1》、
点、线、面、体都称为几何图形。
(只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位置关系。
而不去考虑物质构成、颜色等。
)
点:数学上研究的点是无大小、无面积的
线:数学上研究的线是无宽度、无粗细的。
它可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可以分为曲面和平面,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无限伸展的,无厚度的。
《2》、几何图形的分类:(1)平面图形:
如直线、角、三角形、圆等。
(2)立体图形
如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四)知识拓展课件展示
1.线:可以看作由许多点所组成,也可以看作是点运动形成的。
直线曲线面: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的线所组成,也可以看作是由线运动形成面。
平面和曲面。
体:可以看作由许多面所组成,也可以看作是面旋转形成的。
2.练习:下面的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得到什么立体图形?①一个半圆绕他的直径旋转一周
②一个矩形绕他的其中一条边旋转一周
③一个等腰三角形绕他的底边上的高旋转一周 3.归纳小结二:
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1)、线可以看作由许多点所组成,也可以看作是点运动形成的。
(2)、面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的线所组成,也可以看作是由线运动形成面。
(3)、体可以看作由许多面所组成,也可以看作是面旋转形成的。
(五)探究活动 1、七巧板的介绍: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
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2.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图书本153页“探究活动”
(对小学已接触过的几种主要平面图形回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