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之我见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学中,教师若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那就会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思考的火花,从而达到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之效果。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目前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话题,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的问题。创设一个合适而又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觉数学的力量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近几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本人对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了初步探索,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良好的“开场”情境,引导学生的进入探索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开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节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情绪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新课前,总是努力挖掘教材的知识,精心地进行导课设计,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个国王,迷恋下棋,在全国范围内征召高手并许诺:谁胜了国王,国王就满足他一个要求。后来,一个僧人胜了国王,他就要求国王在棋盘上放麦粒,第

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他只要棋盘上的麦粒。国王笑他:“真傻,就要这么一点麦粒。”僧人说:“恐怕你的国库中没有这么多麦粒!”你们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麦粒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他们纷纷议论起来。稍等一下,我告诉他们放满这64格棋盘,如果按10克/千粒计算,那么所放麦子约1800亿吨,这时学生都瞪大了眼睛,于是我趁机导入新课。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讲述有理数的乘方设下伏笔,从而把学生带进了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到乘方运算的魅力,并产生要学好乘方的决心,这样就胜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精心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课中情境,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效果。

如果我们把知识的行程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创设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发现知识,并使这一动态过程完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一种情境就会是学生的知、情、意达到和谐统一,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先复习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知识点,然后设疑: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否为斜边的一半?接着我又提

出问题:对于你们所得到的性质是否能以证明?有的学生通过动手画图,也有的学生通过折纸得到直角三角形的这一性质,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分组讨论后,验证得出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又如,我在教?事件的可能性?中的(转盘游戏)这一节教学中,先

在课前布置每个学生做一个转盘,然后在课堂开始安排做转盘游戏,并提出问题:“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什么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使得学生在生活经验和试验的基础上,体会指针落在什么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这样安排既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达到了教学目的。类似的还可以安排抽扑克牌、掷骰子等游戏,来创设教学情境,效果都很不错。

这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不断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始终在极浓厚的兴趣中去探索,去验证,既教育学生学习到知识,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方法”的目的,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创设一个好的课堂结尾,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好的课堂结尾,既能使学生欣赏到自己的学习成就,增强学习信心,又能引发学生继续探索,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我在教复习方程解应用题时,是这样结束课的:“本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好,通过审、设、列、解答对应用题掌握得很好,老师给大家出一道开放型题,希望同学们回去探讨。”题目是:将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空地改造成为花坛,要求花坛所占的面积,恰为空地面积的一半。试给出你的设计方案(要求:美观,合理,实用,要给出详细数据)。这是外省市的一道中考题,是应用数学的典型实例,从第二天的反馈中看出学生兴趣十足,讨论得十分激烈,不断有新的创

意冒出来,有的因无法操作而被别人否定,也有不少十分不错的设想。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另外,一个好的课堂结尾还可以作为一个台阶,引领学生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旅途。如我教?有理数的乘方?一课结尾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设有0.05mm厚的薄纸,第一次在地面上铺一张纸,第二次再铺了三张纸,第三次再铺九张纸,依此类推,问铺定第18次后,地面上的纸与喜马拉雅山哪一个更高?”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发人深省的问题,此问题就是我们下节课大家要探讨的问题:?科学记数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