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锁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上肢骨折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Colles’ fracture
1 外伤史:间接暴力、腕背伸位跌倒、 手掌着地、前臂旋前 2 临床表现:肿胀、压痛、畸形、功能障碍, 典型的畸形:侧位—— 银叉畸形, 正位——枪刺样畸形
4 治疗:手法复位、后侧石膏托固定 (屈肘40-50度)3W
四 前臂双骨折
Fracture of the radius and ulna
解剖概要 尺、桡骨,上、下尺桡关节,骨间膜 与中立位
肌肉:屈肌、伸肌、旋后肌、旋前肌
临床特点与诊断
1 外伤史:不同暴力双骨折类型不同 直接暴力——双骨折平面为同一平面 间接暴力——桡骨近侧骨折、尺骨远侧骨折 扭转暴力——桡骨远侧、尺骨近侧(由尺侧 内上方斜向桡外下方)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
五 孟氏骨折:Monteggia’s fracture
尺骨近侧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六 盖氏骨折:Galeazzi’s fracture • 桡骨下1/3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七 桡骨下端骨折 Fractur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radius
掌骨头、颈、干骨折
指骨骨折
末节指骨骨折
手指关节损伤(扭伤、脱位、骨折脱位)
Poacher拇
谢 谢!
3 直尺试验:正常时尺骨茎突距直尺1cm以上,
骨折时尺骨茎突可与直尺接触。
4 尺骨茎突与桡骨茎突几在一条直线上(正
常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向远侧1~1.5cm)。
X线表现:桡骨远折段向桡侧及背侧移
位、嵌插、缩短移位掌倾角减少呈 负;尺偏角减少或0,下尺桡关节脱 位, 尺骨茎突骨折或腕关节盘撕裂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围手术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锁骨骨折(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锁骨骨折(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血瘀气滞证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推荐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血竭、丹参、川断、牛膝、补骨脂、延胡索、甘草。
(三)手术疗法1.手术指征(1)锁骨外端骨折伴喙锁韧带断裂。
(2)骨折块压迫邻近的血管神经如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者。
(3)锁骨开放性骨折。
(4)伴有多发性损伤的锁骨骨折,尤其伴有同侧上肢创伤、双侧上肢骨折或者有移位的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者。
(5)不能接受可能存在畸形愈合后的隆起外观要求手术者。
(6)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者。
2.手术方法:可用采用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骨圆针、中空钉内固定,亦可选用钢板、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材料固定,有骨缺损者应同时植骨。
(四)围手术期的准备围手术期的一般准备主要包括心理方面准备和病人的身体准备。
1.心理方面准备(含医务人员)(1)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预后,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术。
(2)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的选择,应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诊断治疗措施,在病人没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术或有损伤的治疗。
2生理方面准备:病人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
(1)术前训练:停止吸烟。
训练呼吸排尿功能。
(2)预防感染:不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进入手术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锁骨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锁骨骨折临床诊疗指南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
【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①内侧1/3骨折,由直接暴力引起,可以合并第11前肋骨骨折;②中1/3骨折;③外侧1/3骨折。
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
外侧1/3锁骨骨折又可分成两型:①无移位:喙锁韧带未断。
②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
骨折部位肿胀、淤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淤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颌部转向健侧,从腋下托超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2.检查X线片可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生物呈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
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现喙锁韧带断裂。
【治疗原则和方案】1.内侧1/3骨折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
2.中1/3骨折(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形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周。
(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疼痛消失,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分已有连接。
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
多次复位会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①开放性骨折;②有血管神经损伤;③骨不连接;④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情况。
内固定方法有髓内针固定和接骨板螺丝钉固定。
3.外侧1/3骨折依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的关系可分为3型:I型:骨折在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间,骨折相对稳定,无移位,最为常见。
治疗上可选择三角巾悬吊保护6周左右。
II型:喙锁韧带与锁骨近端分离,骨折中度移位。
因骨折段与喙锁韧带分离,骨折移位不易手法复位,原则上考虑切开得位及内固定治疗。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doc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名称:中医诊断病名:锁骨骨折;西医诊断病名:锁骨骨折(二)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拟订。
1.有明显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骨折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压痛、异常活动、骨擦音。
4.X线片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拟定。
1.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伤后骨折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压痛、异常活动、骨擦音。
4.CR或CT可明确诊断并确定骨折类型。
(三)证候分期早期指伤后1~2周内,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证属气滞血瘀。
中期指伤后3~4周,肿痛虽消而未尽,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证属瘀血凝滞。
晚期指骨折4周以后,可见腰酸腿软,四肢无力,活动后局部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证属肝肾不足。
(四)骨折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二、治疗方案(一)非手术治疗青枝骨折或成人裂纹骨折、因合并其他疾病不能接受闭合穿针及切开手术治疗者、或极少数病人不接受闭合穿针及切开手术而愿承担保守治疗所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者,以“8”字绷带或锁骨固定带固定,配合颈腕带悬吊4周后逐步功能锻炼。
(二)闭合穿针治疗(该方法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并出版了操作规范及操作影像材料。
)1、适应症(1)符合锁骨骨折诊断标准;(2)年龄12-70岁;(3)骨折发生在2周以内;(4)锁骨干部骨折,骨折端明显移位;2、禁忌症合并臂丛神经或锁骨下血管损伤需手术切开探查者;已接受其他治疗方法影响该法治疗者;合并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治疗操作者均不适合该方法。
3、术前准备(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血凝四项,确认无手术禁忌症。
锁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
锁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定义】锁骨骨折是指锁骨连续性中断。
锁骨是唯一连接上肢与躯干的支架。
骨干较细,且又有弯曲,遭受外力后易于骨折。
【诊断依据】一、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均可造成锁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二、临床症状及体征:1、患侧伤肢活动疼痛,疼痛局限于锁骨部和内外关节部。
2、颈部偏向患侧,颌转向健侧。
3、局部疼痛,肿胀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甚至有皮下瘀斑,骨折处异常隆起。
4、压痛明显,触之有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x线正位片周围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若临床检查有骨折征象,但x线正位片未能发现明显骨折线者,可加拍x线斜位片以帮助对骨折线认识。
一、鉴别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及影响检查,可明确诊断。
【证侯分类】一、锁骨中段骨折锁骨中1/3骨折指发生在肋锁韧带以内骨折,占锁骨骨折大部分,大多外端骨折片移位甚少,内骨折端受胸锁乳突肌牵拉而向上移位,呈重叠错位畸形。
(一)锁骨中1/3粉碎骨折骨折部位有明显成角,向上隆突,以内侧骨折端突于皮下者较多,甚至刺出皮肤。
局部压痛明显,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a)锁骨中1/3横断或裂纹骨折骨折部位多在锁骨中外1/3交界处或中段。
裂纹骨折疼痛,甚少症状。
横断骨折,内侧断多向上移位,有压痛,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b)骨中1/3螺旋型骨折多为传达暴力所致,局部疼痛,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二、锁骨远端骨折锁骨外1/3骨折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均可引起,骨折部位在肩锁韧带与喙锁韧带之间。
(一)Ⅰ型骨折本型骨折肩锁和喙锁韧带均未被累及,骨折移位不大。
局部有压痛。
(二)Ⅱ型骨折骨折位于锁骨远段并累及喙锁韧带,该韧带呈部分或全部断裂。
骨折多发生移位。
(三)Ⅲ型骨折指仅累及锁骨远端和肩锁关节的骨折。
喙锁韧带无损伤或未完全断裂。
锁骨体移位不大,但肩锁关节囊已破裂或严重撕脱。
三、锁骨近端骨折锁骨近端骨折指发生在肋锁韧带以内骨折,较少见,多系间接暴力所致,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常伴有胸锁关节严重损伤。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锁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锁骨骨折(修订)1 范围本指南提出锁骨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锁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锁骨骨折 clavicle fracture凡发生于锁骨全长的骨折均称为锁骨骨折。
3 诊断[1]3.1病史有明确的锁骨部间接或直接外伤史。
3.2症状体征锁骨处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伴畸形,患侧上肢痛性活动受限。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可见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腋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3.3影像检查X线正位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但不易发现骨折前后重叠移位,必要时可摄锁骨斜/轴位片。
锁骨外端及锁骨内1/3骨折,常规X线片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可行CT检查。
3.4分类锁骨骨折一般按骨折部位分为外1/3骨折、中1/3骨折和内1/3锁骨骨折。
3.4.1一类(中1/3骨折)最为多见,中1/3移位骨折可发生典型的移位。
骨折可为横行、斜行或粉碎性。
3.4.2 二类(外1/3骨折)较为少见,根据喙锁韧带与骨折部位相对关系,可再分为几种分型:I型骨折位于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或位于锥形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
韧带未受损伤,因此骨折断端相对稳定,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
是外1/3骨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II型锁骨外1/3骨折,喙锁韧带与内侧骨端分离,可再分为A、B两型。
IIA型:锥形韧带和斜方韧带与骨折远端保持连接,近骨折块不与喙锁韧带相连,并向上移位。
IIB型:骨折线位于锥形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锥形韧带断裂,斜方韧带与骨折远段仍保持联系。
III型骨折为锁骨外端关节面的骨折。
喙锁韧带保持完整。
3.4.3 三类(内1/3骨折)锁骨内端骨折(骨折线位于肋锁韧带附近)最为少见。
可进一步分为三型:I型骨折线位于肋锁韧带附丽点的内侧,韧带保持完整,骨折无明显移位。
骨科锁骨骨折诊疗指南
骨科锁骨骨折诊疗指南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惟一骨性支架。
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
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病因】
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淤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
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以缓解。
骨伤科锁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锁骨骨折锁骨骨折多数因间接暴力引起。
如跌倒时肩部外侧着地或手掌着地,暴力传导至锁骨中段而发生骨折。
临床上儿童的锁骨骨折较多见,其中部分为青枝骨折。
【诊断】1伤后锁骨中部有明显的肿胀、疼痛。
2 .有错位的锁骨骨折,由于肩关节失去正常的支持能力,患肩出现下垂,局部能摸到畸形及骨擦音。
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内侧断骨多向上后方移位,外侧段向下前方移位。
重叠错位严重者,患侧锁骨外观较对侧缩短。
3 .由于疼痛,患侧肩关节不敢活动,使上臂的抬举受到限制。
4 .锁骨骨折多数发生在中1/3,个别锁骨外端骨折需与肩锁关节脱位区别,锁骨内端骨折需与胸锁关节脱位区别。
X片结合触诊可明确诊断。
5 .婴幼儿、儿童多数为青枝骨折,呈向图10-4锁骨骨折上成角,疼痛、触痛,家长叉抱患儿腋下时即典型移位引起疼痛啼哭。
【治疗】复位时患者端坐于凳上,两手叉腰,两肘向后,术者站于患者背后,左脚踏在凳上,用膝顶住患者背部之两胛间,两手扶持患者两肩,用力将患者两肩向后外上方作牵弓I,使患者胸部挺起,当重叠牵开时,另一术者可捺正锁骨之内侧端,使骨折获得复位。
由于锁骨骨折难于达到完全复位,如有轻度错位愈后不影响功能,不需强求解剖复位。
复位后局部放棉垫一块,用瓦形硬纸覆盖,用胶布自胸部至背将硬纸贴紧固定,随后再用横形“8”字绷带固定。
两腋下各放一块较大棉垫,以免腋部受压过紧。
对婴幼儿青枝骨折,一般不需要复位,局部敷伤科敷药后,用横“8”字绷带固定。
患肢屈肘90°,用颈腕带悬挂胸前。
虽愈合时局部可能有隆起畸形,但儿童在生长过程中会自行塑形矫正。
固定时间,儿童为2~3周,成人为4~6周,老年患者或骨折对位较差者,可适当延长固定时间。
在固定过程中,可嘱患者练习患侧腕关节、肘关节的活动。
在断骨愈合后,可练习肩关节的活动。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手法复位效果欠佳未能达到患者要求的病例。
(二)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2、临床症状和体征:①局部肿胀明显,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甚至有皮下瘀斑,有移位骨折可见骨折处异常隆起。
②患者多呈现出颈部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
③患侧上肢活动时疼痛加剧,疼痛局限于锁骨部。
④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之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片可基本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三)骨折分类1、锁骨中段骨折:粉碎骨折;横断或裂纹骨折;螺旋骨折。
2、锁骨远端(外1/3)骨折:①Ⅰ型骨折:肩锁和喙锁韧带均未被累及,骨折移位不大。
②Ⅱ型骨折:骨折累及喙锁韧带,该韧带呈部分或全断裂。
骨折近端多向上移位。
③Ⅲ型骨折:累及锁骨远端和肩锁关节的骨折,喙锁韧带无损伤或未完全断裂,锁骨移位不大,但肩锁关节囊已破坏或严重撕脱。
3、锁骨近端骨折多发生在胸锁韧带以内,近1/3骨折临床少见,常伴有胸锁关节严重损伤。
(四)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1、手法复位外固定:对轻度移位的骨折,骨折愈合后不影响患肢功能的,可予手法复位“8”绷带固定4周。
无移位或青枝骨折可直接用上法固定3周后复查X线片。
2、手术治疗:对锁骨骨折移位严重、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锁骨下血管、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则在手术检查的同时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也可根据患者的要求选择是否施行手术。
(五)中药分期治疗方案1、骨折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或复方田七胶囊;中期宜和营止痛-和营止痛汤加减;后期宜补气养血、壮筋骨-八珍汤、活血驳骨丸,老年患者辅以补肝肾药物。
(六)标准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患者≤12天。
(七) 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3、骨折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患者有改善肩锁部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锁骨骨折中医治疗方案
一、中医对锁骨骨折的认识中医认为,锁骨骨折属于“筋伤”、“骨伤”范畴,多由跌扑、撞击、扭挫等外力所致。
骨折后,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为主。
二、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治疗(1)取穴:肩髃、肩贞、肩髎、阿是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2)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快速刺入,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 推拿治疗(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站在患者一侧。
(2)先用轻柔的手法在骨折部位及周围进行揉、捏、按等手法,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和肿胀。
(3)然后,采用抖、拉、拨、滚等手法,使骨折端复位。
(4)最后,用擦、揉、摩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中药治疗(1)内服中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为原则,方选“活血接骨汤”。
活血接骨汤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续断、自然铜、骨碎补、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2)外敷中药: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为原则,方选“消肿止痛膏”。
消肿止痛膏组成:大黄、黄柏、黄芩、栀子、生地黄、赤芍、白芷、乳香、没药。
用法:将药物研末,用醋调制成膏,敷于骨折部位,外用纱布包扎,每日更换1次。
4. 功能锻炼(1)早期(骨折后1-2周):以被动活动为主,如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帮助患者活动肩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中期(骨折后3-4周):在早期锻炼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主动活动,如患者自行活动肩部,加强肩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
(3)后期(骨折后5周以上):进行全面的肩关节功能锻炼,如拉力器、哑铃等,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三、注意事项1. 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中医治疗。
2.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样本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病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病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
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
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
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膝顶复位法:患者坐凳上,挺胸抬头。
双臂外展,双手叉腰。
助手站于患者背后,一足踏在凳缘上,将膝部顶在患者背部两面肩胛骨之间,双手握患者两肩外侧,向背后徐徐拔申,使患者肩部后伸,以矫正骨折端重叠移位,并使骨折远端向上后接对骨折近端。
术者面对患者,以两手拇指、示指、中指分别捏住骨折近远端,用捺正手法矫正侧方移位。
(一)外固定治疗“8”字绷带固定法:患者坐位,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
横过背部,绕对侧腋下,经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
包绕8~12层,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早期:伤后1-2周内,证为气滞血瘀治法:活血行气导滞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2、中期:伤后3-4周,证为淤血未尽、筋骨为复治法:祛瘀止痛,接骨续筋方药:续骨活血汤加减3、后期:骨折一月以后,证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治法:舒筋活络、滋补肝肾方药:健步虎潜丸加减(四)选择中成药:1、常用的口服中成药有:早期:独一味软胶囊:用量:三粒/次,用法一日三次、田七胶囊:用量:两粒/次,用法:一日三次;中期:壮筋活络胶囊:用量:两粒/次,用法:一日三次;后期:补肾壮骨口服液:用量:一支/次,用法:一日三次。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1994年)。
(1)有外伤史。
(2)患肢肩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检查见锁骨部位肿胀、压痛,皮下瘀斑,触有骨擦音及上肢纵向叩击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患侧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3)检查见锁骨部位压痛、皮下瘀斑、骨擦感及上肢纵向叩击痛。
(4)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舌质淡红或紫暗,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滑。
2、血瘀气滞夹痰证:除血瘀气滞证的表现外,还有咳嗽咯痰,舌质淡红或紫暗,苔白厚或黄厚腻,脉弦滑。
3、血瘀气滞兼肾虚证:除血瘀气滞证的表现外,还有腰膝酸软,舌质淡红或紫暗,苔白或少苔,脉沉细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
患者取端坐位,将双上肢绕过头顶,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背使其肘关节屈曲,将两肘逐渐靠拢以复位。
同时以手掌压住患者颈部以固定头部勿前屈或左右偏斜。
复位时用力要均匀、缓慢,切忌使用暴力。
复位后以8字形绷带固定患肢于胸前,保持伤肢于复位后位置4周。
固定期间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情况。
(二)中药治疗1、血瘀气滞证: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可用复元活血汤、桃红四物汤等。
2、血瘀气滞夹痰证: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痰。
可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等。
3、血瘀气滞兼肾虚证: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补益肝肾。
可用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等。
(三)针灸治疗取穴:阿是穴、肩井穴、合谷穴、外关穴等。
手法:以泻法为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
针灸治疗宜在复位固定后进行。
(四)其他治疗措施1、固定:用8字形绷带固定患肢于胸前,固定期间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情况。
一般固定4周左右。
锁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
锁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一概述锁骨位置表浅,弯曲是“S”形,内侧半凸向前,外侧半凸向后,内端与胸骨相联构成胸锁关节,外侧与肩峰相联构成肩锁关节,横架于胸骨和肩峰之间,是肩胛带与躯干唯一联系支架。
锁骨骨折易发生于中1/3与外1/3交界处,断端重迭畸形、近侧骨折端易向上移位,远侧骨折端常向下移位。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骨折后脉络受损,气机凝滞,不通则痛,故骨折后均存不同程度的疼痛、压痛;骨折后局部经络损伤,营血离经、阻塞络道,淤滞于肌肤腠理,而出现肿胀。
由于机体失去支柱作用及疼痛,筋肉痉挛、组织破坏、故活动功能障碍。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受伤后锁骨部疼痛,肿胀、畸形,伤臂功能障碍。
(二)体征:锁骨部肿胀,压痛,可触及骨擦感闻及骨擦音,可摸到骨折端突出畸形。
患肢不能上举,患肩低于健侧并向前倾斜头偏向患侧。
(三)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及观察骨折移位方向。
三、诊断要点: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学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法标准》(一)有外伤史(二)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功能障碍。
(三)骨折处有明显压痛,有骨擦感。
(四)X线检查。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手法复位:膝顶挺胸整复法。
1、患者正坐于方凳上,双手叉腰,抬头挺胸,助手一足踏于凳,将膝顶住患背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牵引,使患者挺胸伸肩。
术者用一手拇指按压在骨折端前方,余指在背后推挤,使凸出部复平,矫正重迭畸形。
2、夹缚固定助手保持姿势不变,术者取塔形纸垫一个放置于骨折处,用二条胶布作“X”形固定。
继在腋下放置棉花垫,然后用绷带作单肩或双肩“8”字包扎固定。
将患肢屈肘70°,胸前悬吊。
固定后注意检查固定情况,3—4周后解除固定。
(三)分期分型治疗(内服中药)1、初期:由于筋骨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机凝滞,经络受阻。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方药:活血止痛汤加减;当归12g 川芎6g 乳香6g 苏木5g 红花5g地鳖虫3g 陈皮5g 甘草3g痛甚者加柴胡l0g 元胡6g肿胀严重者加苡仁10g 瓜萎根10g2、中期:此期肿胀消退,疼痛明显减轻,但瘀肿虽消未尽,骨尚未连接,治法:接骨续筋为主方药:新伤续断汤加减:乳香6g 没药6g 丹参12g 自然铜(醋煅)12g 骨碎补12g 泽兰12g 续断15g 甘草3g疼痛加:地鳖虫3g 元胡6g肿胀加:当归12g 红花6g3、后期:一般已有骨痂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锁骨骨折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锁骨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锁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锁骨骨折 clavicle fracture
凡发生于锁骨全长的骨折均称为锁骨骨折。
3 诊断[1]
3.1病史
有明确的锁骨部间接或直接外伤史。
3.2症状体征
锁骨处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伴畸形,患侧上肢痛性活动受限。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可见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腋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3.3影像检查
X线正位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但不易发现骨折前后重叠移位,必要时可摄锁骨斜/轴位片。
锁骨外端及锁骨内1/3骨折,常规X线片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可行CT检查。
3.4分类
锁骨骨折一般按骨折部位分为外1/3骨折、中1/3骨折和内1/3锁骨骨折。
3.4.1一类(中1/3骨折)
最为多见,中1/3移位骨折可发生典型的移位。
骨折可为横行、斜行或粉碎性。
3.4.2 二类(外1/3骨折)
较为少见,根据喙锁韧带与骨折部位相对关系,可再分为几种分型:
I型骨折位于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或位于锥形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
韧带未受损伤,因此骨折断端相对稳定,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
是外1/3骨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II型锁骨外1/3骨折,喙锁韧带与内侧骨端分离,可再分为A、B两型。
IIA型:锥形韧带和斜方韧带与骨折远端保持连接,近骨折块不与喙锁韧带相连,并向上移位。
IIB型:骨折线位于锥形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锥形韧带断裂,斜方韧带与骨折远段仍保持联系。
III型骨折为锁骨外端关节面的骨折。
喙锁韧带保持完整。
3.4.3 三类(内1/3骨折)
锁骨内端骨折(骨折线位于肋锁韧带附近)最为少见。
可进一步分为三型:
I型骨折线位于肋锁韧带附丽点的内侧,韧带保持完整,骨折无明显移位。
II型肋锁韧带损伤,骨折有明显移位。
III型锁骨内端关节面骨折。
易形成晚期胸锁关节退行性变。
由于骨骺板强度较骨与韧带结构弱,因此同样的外力作用,在青少年时期,锁骨内端更易发生骨骺分离。
当锁骨内端骨骺尚未骨化时,X线片诊断易误诊为胸锁关节脱位。
3.5 鉴别诊断
成人锁骨骨折X线片诊断较为明确,但有时需注意与病理骨折相鉴别。
新生儿及不同年龄的儿童,锁骨骨折有时需与一些其他病损相鉴别。
①先天性锁骨假关节新生儿表现为锁骨中外1/3交界处有假关节活动和包块。
多发生在右侧锁骨。
随年龄增长,局部畸形加重。
X线表现为锁骨中外1/3处假关节形成,两骨折端接近并表现为鳞茎状的团块。
②锁颅发育不全为家族遗传性膜内成骨发育异常的疾患。
可累及锁骨、颅骨以及骨盆、脊柱、手、脚骨的发育,造成相应的畸形。
临床表现为锁骨全部或部分缺如。
X线片与先天性锁骨假关节不同,骨两端有较大的间隙,骨端逐渐变细。
同时伴有颅骨、骨盆环缺失,面骨发育小等畸形。
③锁骨内端骨骺分离锁骨内端骨骺骨化较晚,闭合最迟。
因此幼儿及青少年锁骨内端外伤时,较少发生胸锁关节脱位或骨折,而更易发生骨骺分离。
骨骺分离在X线片上表现为胸锁关节脱位的征象。
④肩锁关节脱位儿童的锁骨外端骨折在临床上及X线片有时也难与肩锁关节分离相鉴别。
必要时需行CT检查。
4、辨证
本辨证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在《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的文献整理进一步完善。
锁骨骨折的辨证论治规律以三期辨证为主,气滞血瘀证、瘀血内阻证、气血亏虚证、肝肾亏虚证是基本证型。
4.1早期
伤后1-2周,肌肉、筋脉受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其主症是气血凝滞而产生的局部肿胀疼痛。
主症:骨折,疼痛,肿胀,瘀斑等。
次症:口渴,尿赤,便秘,舌质红或有瘀斑,苔黄,脉浮数或脉浮紧。
4.2中期
伤后3-4周,虽损伤症状改善,肿胀瘀阻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去而未尽,疼痛减而未止。
主症:骨折未连或骨连未坚,痛减,肿消未尽等。
次症: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
4.3后期
受伤4周后,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定,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气血亏损,体质虚弱。
主症:骨折未连或骨连未坚,可伴有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腰膝酸痛,肢体萎软等。
次症:神疲乏力,或少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
5、治疗
5.1治疗原则[1]
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非手术治疗虽然难以达到解剖复位,但绝大部分骨折可达到功能复位。
非手术与手术都有一定的骨不愈合率[5-8],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5.1.1婴幼儿及儿童锁骨骨折
新生儿及婴儿锁骨骨折,由于骨折愈合很快,皮肤细嫩,不需特殊固定,以免损伤皮肤。
需注意避免压迫、活动锁骨。
幼儿骨塑形能力较强,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儿童移位的锁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如8字固定带固定法),年龄较大或10余岁的少年,需严格制动。
年龄较大的患儿若有手术指征者(开放性骨折,移位骨折断端有潜在损伤神经血管或纵膈、顶破皮肤的危险,肩胛带严重短缩影响外观),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5.1.2成人锁骨骨折
成人的锁骨骨折常由较大外力引起,骨与软组织损伤较重,而且骨愈合能力及塑形能力
减弱,因此需重视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对于中1/3锁骨骨折,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如闭合复位“8”字固定带固定,一般需固定4-6周。
去除8字固定带后再用颈腕吊带保护3-4周,以免骨折愈合不牢发生再骨折。
外1/3I型骨折时,因喙锁韧带完整,骨折移位不大,可考虑非手术治疗保护患肢;外1/3II型损伤时,近骨折端与喙锁韧带失去连接,骨折移位较大,难以用手法复位。
因此原则上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外1/3III型骨折早期一般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
内1/3锁骨骨折一般移位不大,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如吊带等保护止痛,早期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
有血管、神经合并损伤时,需行手术治疗,内固定应慎用,以免损伤局部重要结构。
5.2非手术治疗(推荐级别:A)[9-11]
5.2.1手法复位外固定疗法
5.2.1.1复位方法
患者坐凳上,双手叉腰,抬头挺胸。
助手在其背后,一足踏于凳缘上,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后徐徐拔伸,以矫正骨折端重叠移位。
术者站于患者前面,以两手拇、食、中指分别捏住两骨折端,将骨折近端向前向下推按,骨折远端向后向上端提,矫正侧方移位。
对于难以复位者,可采用卧位复位法。
5.2.1.2 固定方法
手法整复后,两腋下各置棉垫,然后以“8”字固定带或双圈固定。
“8”字固定带固定须挺胸、双肩关节充分外展后伸;双圈固定时,要选择大小适当的纱布棉圈,背后拉紧双圈,迫使双肩后伸,加大双肩外展。
固定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锁骨骨折一般固定1
个月即可解除固定,行功能锻炼。
固定期间需注意观察松紧度,必要时做出调整。
此外,还有罗氏肩锁固定法[12]、肩臂带加肩挑式夹板固定法[13]、8 字绷带包扎固定法联合锁骨固定带固定法[14]、外展架配合8字绷带及小夹板外固定法[15]等。
由于复位固定治疗方案难以达到专家共识,故本指南未做推荐。
5.3手术治疗(推荐级别:A)[7, 16-19]
5.3.1 适应症
多数锁骨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可望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类型的骨折需采用手术治疗。
以下为手术治疗的参考指征:
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②开放锁骨骨折。
③锁骨外1/3II型损伤。
④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形成浮动肩。
需手术固定锁骨,以稳定肩胛颈骨折或同时行肩胛颈骨折的内固定。
⑤锁骨粉碎骨折,骨折间夹有软组织影响愈合,或有潜在顶破皮肤、损伤神经血管的危险不能闭合复位时。
⑥多发损伤或双侧锁骨骨折,肢体需早期开始功能锻炼时。
⑦不愿长期忍受非手术制动。
⑧患者并发神经系统或神经血管病变,如帕金森病等,外固定难以奏效,或不能长期忍受非手术制动。
⑨骨不连。
5.3.2手术方法
5.3.2.1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推荐级别:B)[20, 21]
适用于大多数闭合骨折,尤其是一类锁骨骨折。
此外还包括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22]等。
5.3.2.2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推荐级别:A)[19,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