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风险诊疗技术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放射治疗、手术、麻醉、介入诊疗等,它们在治疗效果上带来显著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建立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背景和概念高风险诊疗技术指的是那些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或引发严重不良事件的医疗技术。

这些技术在医疗过程中需要高度专业的操作和管理,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二、目的和意义建立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明确责任分工:将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任务划分给具备专业资质和经验的医务人员负责,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权限。

2. 加强技术培训:对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保证操作准确、规范。

3. 强化质量控制:建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科学的规范和审核。

4.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患于未然。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高风险诊疗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收集、存储和共享的效率。

三、管理要点制定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要点:1. 操作规程和流程:明确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规范和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操作过程、后期处理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个步骤都严格依照规定执行。

2. 人员资质和培训:制定高风险诊疗技术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定期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人员的操作水平。

3. 风险评估和管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每种高风险诊疗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风险告知和知情同意,确保患者了解治疗风险并做出知情决策。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一、制度背景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成为可能,如手术操作、放射治疗、激光治疗等。

这些技术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特别授权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因此,建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对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二、制度内容1.授权管理制度(1)明确授权管理的目的和原则,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质量。

(2)明确高风险诊疗技术的范围和分类,制定相应的操作授权要求和流程。

(3)制定授权人员的条件和资格标准,包括医疗技术背景、教育培训、实习经验等。

(4)明确授权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包括操作前的检查和准备、操作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操作后的处理和记录等。

(5)建立授权人员的档案,包括个人资料、授权证书、培训记录等。

2.审批程序(1)由医疗机构设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审批委员会,负责审批相关操作授权申请。

(2)操作人员按照申请操作授权流程,提交操作授权申请表,同时提供相关的资格证书、培训记录等。

(3)审批委员会根据操作授权申请的内容和资料,进行初步审查。

(4)初步审查通过后,审批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进行实际操作技术能力的评估。

(5)评估结果和初步审查结果报审批委员会审议,决定是否授权。

(6)授权决定后,发放授权证书,并将相关信息录入授权人员档案。

三、实施步骤1.制定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明确相关的政策、流程和责任。

2.设立独立的审批委员会,并成立专家组维护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3.培训相关人员,包括操作人员、审批委员会成员和专家组成员,培养其独立判断和专业能力。

4.开展申请和审批工作,确保操作人员的授权程序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5.定期进行授权的评估和复审,确保授权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状态的持续监测。

四、制度的意义1.提高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减少操作风险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2.保障患者的权益,确保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一、引言医院作为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各类诊疗服务。

其中,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是指那些存在较高风险和安全隐患的医疗操作,包括手术、放射治疗、麻醉、输血等。

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院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

本文旨在介绍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二、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2. 卫生健康委员会在诊疗技术操作管理方面的指导文件;3. 医院内部的管理规定和制度。

三、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1.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分类和风险评估根据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文件,医院应将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进行分类,并进行风险评估。

在分类和评估中,应考虑到技术操作本身的风险程度、人员素质、设备设施等因素,以确定操作的风险等级。

2. 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人员岗位,并规定相应的资质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政府承认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和考核。

医院应建立培训档案,并定期进行跟踪和更新。

3. 操作流程和规范针对不同的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操作后的处理等。

操作流程和规范应具体明确,以确保操作的正确和安全。

4. 设备设施和安全措施医院应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设施,以确保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医院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立安全防护区域、配备急救设备、进行操作前的设备检查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5. 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

此外,医院还应开展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如定期开展操作人员的技术评估、进行术后随访等,以确保操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1. 执行责任人和机构医院应明确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的执行责任人和相关机构。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三篇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三篇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为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一、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的授权范围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

未经授权的个人,除非在有充分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诊疗操作。

二、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技术及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列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范围,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技术的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

三、组织领导成立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

组长:赵春淮副组长:冯燕娴吴寅张旭张倩茹成员: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组成高风险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领导小组负责高风险诊疗技术的资质准入审批与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冯燕娴任办公室主任。

四、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目录:详见附件一。

五、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与机制。

(一)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人员必须经授权后方能有资格准入,资格认定后,未予授权的人员不得开展相应操作。

(二)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与专业人员组成考评组织。

(三)提供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诊治操作项目的操作常规与考评标准,并实施培训与教育。

(四)应当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度进行认定。

六、审批程序(一)各临床科室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人员填写《蚌埠三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申请表》(附件2)。

(二)各科室对申请人进行考核,根据其实际操作能力等条件,同意后由科主任签署意见上报医务科。

(三)医务科根据其职称、手术权限申报材料等申报条件予以审核,对符合要求者报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四)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本人手术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并签署审批意见。

七、高风险诊疗技术实行追踪管理,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科室自项目开展日起,每年对高风险诊疗技术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务科备案。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一、引言高风险诊疗技术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都是具有潜在风险的,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对于确保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针对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特点和管理需求,探讨其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实施。

二、背景高风险诊疗技术指的是那些具有较高治疗风险、对患者安全影响较大的诊疗技术,例如心脏手术、放射治疗、器官移植等。

这些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或致命的后果。

因此,科学管控高风险诊疗技术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保障患者利益的关键举措。

三、制度内容1. 制定管理策略针对不同的高风险诊疗技术,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技术操作规范、设备检修与维护流程、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等,以确保高风险技术的安全有效运行。

2. 建立责任制度高风险诊疗技术涉及多个科室和专业人员的合作,医疗机构应建立责任制度,明确各个环节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例如,手术室和麻醉科应制定详细的手术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操作符合标准要求。

3. 建立培训机制高风险诊疗技术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医疗机构应建立培训机制,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

4. 健全质量评估体系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对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个案分析、多学科协商会议等方式进行。

5. 建立事件报告和学习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高风险诊疗技术事件的报告和学习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报告和反思操作中的问题,以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同时,通过学习经验教训,总结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6. 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质量控制活动,例如术中讨论、术后回顾等。

通过与科室、团队成员的互动交流,有针对性地提升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质量和安全水平。

7.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高风险诊疗技术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回应风险信号。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涌现出了许多高风险诊疗技术,这些技术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不合理的使用或管理不当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和安全。

为了确保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安全应用,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介绍:高风险诊疗技术是指那些在应用过程中有较高风险并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医疗技术。

例如:肿瘤放射治疗、心脏手术等。

这些技术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而且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

二、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的目的:1. 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安全: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患者在接受高风险诊疗技术时不受伤害。

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强制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应对高风险诊疗技术带来的挑战。

3. 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的落地执行需要医疗机构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设备监控和维护等措施,医疗机构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 针对不同的高风险诊疗技术,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SOP,明确操作流程、装备使用规范、安全事项等。

所有进行相关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都应按照SOP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强化培训和考核: 医疗机构应确保医务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相关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医务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方可进行相关操作。

培训和考核应定期进行,以保证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提升。

3. 设备监控和维护: 高风险诊疗技术的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安全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权益,医院制定了高风险诊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授权管理机构:设立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授权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管理和决策与高风险诊疗技术有关的事项。

二、授权制度:医院根据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特殊性,采取授权制度进行管理。

授权对象包括符合一定条件和标准的医务人员,授权范围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的使用和操作。

三、授权条件:医务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资质,并经过医院举办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申请授权。

授权委员会对每位申请授权的医务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授权。

四、授权流程:医务人员首先填写授权申请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个人资料、专业背景、培训及考核情况等。

授权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要求申请人进行面试或演示操作。

经过评定,授权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素质和能力,决定是否授予其相应的授权。

五、授权有效期:医院规定授权有效期为一年,过期后需重新申请更新。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授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较长的有效期,但须注明有效期和延期的条件。

六、授权监督和考核:医院建立授权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已经授权的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患者安全及风险控制等方面。

考核结果作为医务人员继续使用高风险诊疗技术的重要依据,不合格者将暂停使用相应技术,待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后,再次申请授权。

七、授权撤销和追究责任:授权委员会有权随时撤销已经授予的授权,并对不符合条件或不适合继续使用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和追究责任。

对于因未按规定程序操作或因操作失误导致严重后果的医务人员,授权委员会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八、授权记录和档案管理:医院建立医务人员高风险诊疗技术授权的档案,包括授权申请表、审核记录、授权决定、考核结果等,以备查询和查证。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提高医疗机构内高风险诊疗技术使用的质量与安全,规范医疗活动,确保医疗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高风险诊疗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高级医疗手术、放射治疗、激光治疗、介入治疗等。

三、工作原则1. 实施全员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医疗安全意识,明确责任及义务;2. 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保养维修,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及有效性;3. 完善相应的质控管理,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稳定、可靠;4. 制订和落实方案,增强紧急救援能力,降低事故后果。

四、管理要求1. 掌握诊疗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操作规范;2. 设立高风险诊疗技术使用人员的岗位责任,严格遵守医疗机构制度,实施各项操作规范;3. 建立并落实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记录,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4. 建立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的正确处理,防止污染环境;5. 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严格的质控,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可靠;6. 为提高医疗紧急事件的处理效率,定期开展紧急救援演练,在事故后迅速出现在现场。

五、管理措施1. 加强高风险诊疗技术使用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使用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水平;2.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3. 实施严格的设备保管制度,确保设备不被盗、损坏或丢失;4. 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规范废弃物的处理流程;5. 加强质量控制,落实质控措施,确保医疗质量;6. 定期组织紧急救援演练,督促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救援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7.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责任意识和管理效能。

六、紧急救援1. 确保设备的通讯联络正常,必要时备有备用电源;2. 作为使用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技能,能快速判断应急情况并作出正确处置;3. 在应急事故发生后,严禁急匆匆离开现场,应立即报告有关负责人及时组织应急处置,并尽全力保障现场安全;4. 应定期组织应急处置演练,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一、背景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高风险诊疗技术在现代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的操作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旦操作出现错误,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安全操作,制定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的与原则1. 目的:确保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能够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降低操作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2. 原则:(1)资质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质证书。

(2)经验要求: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3)授权管理:通过授权的方式,合理安排和分配操作权限。

三、操作授权的程序1. 确定操作权限的依据:(1)法规政策:操作授权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2)专业标准:参考相关的专业标准,具体规定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权限要求。

(3)临床需要:结合临床实际需求,评估操作人员的能力和适用范围。

2. 授权程序:(1)申请:操作人员向管理部门提出操作权限申请,需要提供个人资料、专业技能证书等相关材料。

(2)评估:管理部门对申请人进行评估,包括资质审核和操作经验评估。

(3)授权:符合要求的人员将被授权具备操作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权限,并颁发相应的操作证书。

(4)定期复核:授权管理部门定期对已授权人员进行复核,确保其继续具备操作资格。

四、操作授权的管理1. 操作记录:(1)操作人员在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时,必须认真填写操作记录,包括操作日期、操作步骤、使用设备和材料、操作结果等内容,并经受相关人员确认。

(2)对于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意外事件,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管理部门,并做好相关记录。

2. 绩效评估:(1)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操作能力、操作质量和事故处理能力等方面。

(2)根据评估结果,对操作人员进行奖惩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 知识更新:(1)鼓励操作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操作技术和规范要求。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二十四、总结与展望
1.通过实施本管理制度,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安全;
2.医院应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管理策略,提高医疗质量;
3.面向未来,医院需紧跟国际医疗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引进、创新高风险诊疗技术;
4.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医院整体实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全文总结:
本管理制度围绕高风险诊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开展,从管理机构、实施要求、不良事件处理、培训与准入、信息管理、设备与物资管理、跨科室协作、质量控制、风险监测、患者沟通、法律责任、学术研究、监督考核、应急预案、资源保障、宣传推广、国际合作、信息安全和反馈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医院将能够确保高风险诊疗技术的规范运作,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涉及重要器官、组织的高难度手术;
2.具有较高风险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
3.新开展或尚在研究阶段的医疗技术;
4.其他经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认定的高风险技术。
三、管理机构与职责
1.医院设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2.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操作规范和培训计划;
4.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严格遵守国际规范和我国法律法规。
二十二、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加强高风险诊疗技术相关信息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2.建立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3.对患者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隐私安全;
4.定期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整改,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3.对涉及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病历资料进行专档管理,确保资料完整、准确;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为确保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质量与患者安全,我院实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一、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的授权范围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医师与护士。

未经授权的个人,除非在有充分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

二、三级以上手术、ASA分级IV级以上的麻醉、二三类医疗技术属于高风险诊疗技术,我院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并公布。

手术、麻醉分别实行分级管理,对手术医师、麻醉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

三、授权依据:应根据专业技术职务、聘用职务、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的质量与数量等进行综合评价。

四、资格授权程序(一)个人提出申请,填写《诊疗技术资格审批表》,交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讨论后,向医务科推荐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人员□(二)医务科对临床医护人员提交的资格授权申请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程度进行认定。

(三)医务科将拟授权人员名单提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确定。

(四)医务科进行公示,备案后授权。

(五)医院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资格授权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1次。

五、临床科室应根据科室业务发展规划,组织科内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科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培训,培养技术人才,提高科室整体技术水平。

六、医院各级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管,监管结果作为资格授权及动态管理的依据,并纳入科室和个人考核。

擅自超范围操作1人次,扣科室综合目标1分;情节严重者停止手术操作和处方权,待岗培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者,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附:我院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一、支气管镜检查;镜下治疗技术;纤支镜下吸痰二、急诊胃镜检查;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术;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

三、深静脉置管术。

四、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五、肿瘤消融治疗术;六、深部热疗技术。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及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及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及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授权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患者的安全、维护医疗质量和医疗秩序,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授权和管理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该制度包括授权的程序、条件、资格认定、授权范围、授权有效期、授权的审批和监管等内容。

该制度的制定旨在保障医疗操作的安全和质量,防止非授权人员擅自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减少患者的医疗风险。

以下是该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1.条件和资格认定:明确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条件和资格认定标准,包括具备相应专业背景和临床经验、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等要求。

2.授权程序:规定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的程序,包括申请、审查、考核、面试等环节。

申请人需提交相关资料并参加考核,符合资质要求的经过面试后方可获得授权。

3.授权范围和权限:明确授权人员的操作范围和权限,以确保其能够安全和有效地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

4.授权有效期和续授权:规定授权人员的授权有效期,通常为一定期限。

授权人员在授权过期前需要进行继续教育和考核,通过后方可续授权。

5.授权的审批和监管:确定进行授权的机构或部门,并明确其审批和监管职责。

该机构或部门负责审核申请、组织考核、监督和检查授权人员的操作等。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1.授权申请:明确授权人员需要向医疗机构申请授权,提交相关材料和证明,并说明需要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原因和目的。

2.审批流程:确定授权的审批流程和程序,包括材料的审核、面试、考核等环节。

审批部门需对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并根据申请人的资质和经验,进行面试和考核。

3.审批条件:明确授权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通过相关考试或培训等。

4.审核标准:规定授权的审核标准,包括传统的纸质材料审查,还可以结合面试和考核来评价申请人的技能和能力。

5.审批结果通知:审批部门需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并向医疗机构的授权管理部门提供相关信息。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修订版)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修订版)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修订版)一、前言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是医疗机构中危险性、复杂性、风险系数高的技术操作。

因此,对于此类技术操作,相关的授权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概述1、定义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是指医疗机构中高度危险、高度复杂且风险系数大的技术操作,如心脏手术、脑部手术、肝移植等。

2、相关法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高风险医疗技术应用规范,并将其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3、授权管理的目的授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务人员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使用,降低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操作的授权流程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授权管理流程,包括授权人员、授权范围、授权标准等内容。

2、医院成立授权管理委员会,负责授权管理的组织、制定和审核授权标准等相关工作,同时在授权管理的执行中负责开展监督和管理。

3、医院设置专门的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培训,对将要操作此类技术的医务人员进行授权前的严格培训。

四、医务人员的授权标准1、医务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医学科学素养、基本技能以及高风险技术操作的临床应用经验等资格。

2、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对此类技术操作的全面理解,并且对这些操作的临床性质和风险具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能力。

3、医务人员在高风险技术操作前必须答题及格,才能获得授权,允许进行相应的医疗技术操作。

五、授权管理的执行1、医务人员在操作高风险技术之前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流程和步骤,避免任何失误和疏漏的发生。

2、医务人员在操作高风险技术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稳步有序,并妥善处理突发状况。

3、授权管理委员会必须认真审核、监管授权管理的执行情况,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监督、评估,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结论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医疗机构加强规范管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授权审核,才能保证高风险技术操作的严格控制,从而达到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效果。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医务人员在高风险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安全措施以及事故处理四个方面,介绍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仔细研读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确保对操作步骤和要求有清晰的理解。

其次,医务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保证操作设备和仪器的完好性和正常运行状态,及时检修和更换老化设备,以确保操作的可靠性。

二、操作流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每一个环节正确无误。

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之前,应准备好所需材料和设备,并进行标识确认,避免混淆使用。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做到每个步骤的清晰可辨,操作的规范一致。

在操作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对设备和物品进行清理和消毒,并妥善保管好相关记录和资料。

三、安全措施为确保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医院应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首先,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其次,医务人员应遵守洗手和消毒的规定,在操作之前和之后对双手进行彻底清洁。

此外,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区域的准入制度,确保只有具备相应权限和专业背景的人员才能进入操作区域。

四、事故处理即使在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下,事故和意外仍可能发生。

因此,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处置和处理可能发生的事故。

当发生事故时,医务人员需要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相关负责人和部门进行处理。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配合事故调查和记录,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和防范下次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

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

第三条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资格的授权范围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

未经授权的个人,除非在有充分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诊疗操作。

第二章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范围第四条手术、麻醉、介入、腔镜等诊疗技术及二、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列入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范围。

第五条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等诊疗技术操作的医师进行资格分级授权。

第三章组织管理第六条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为本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权限授予终审部门。

第七条医务部负责遵照卫生部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医师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权限的审核;不定期监督执行情况。

第八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医师的业务能力考核及高风险诊疗技术权限的初步认定。

第四章操作权限申报、审核、授予程序第九条医师个人提出申请。

科室组织医师根据个人工作能力提出申请,申报与个人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资质及工作能力相对应的诊疗技术操作权限。

第十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考核。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结合申请者基本情况、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经历等进行考核。

第十一条医务部审核。

医务部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第十二条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终审。

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对医务部提交的审核结果进行终审,确定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权限。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三条医务处(质控办)履行管理、监督、检查职责,对高风险诊疗技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

第十四条医务处(质控办)按照本制度对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进行准入和动态管理。

第十五条医务处(质控办)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其检查结果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项目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管理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和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

(一)、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
1、指临床常用低风险,操作简单、安全的有创操作:如导尿、胃肠减压、骨髓穿刺,浅表组织活检,B超引导下诊疗性腹穿、胸穿,外周血管穿刺,清创等;
2、普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权限及授权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成功完成5例以上的操作后,经科室质控小组审核同意后,予以本项目操作权限,记录于本科室质控文件同时报医务处备案。

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本院医师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普通有创诊疗操作。

凡在医院学习的实习生、进修生均不得开展普通有创诊疗操作,临床型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研究生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普通有创诊疗操作。

(二)、高风险诊疗技术
1、高风险诊疗技术相对于普通有创诊疗技术,相对具
有高危险性、高难度操作性,具有准入要求。

高风险诊疗技术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和不同地域、不同医学学科发展水平的不同具有差异性和变动性。

各临床专业科室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确定本科室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并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变化,定期进行项目更新。

2、手术、麻醉、介入、腔镜以及新技术、新项目纳入高风险诊疗技术范畴管理。

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管理
(一)、执业医师必须经授权后方能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操作,未予授权的人员不得开展相应操作。

(二)、各科根据本专业有创诊疗操作技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列出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报医务处审核备案,并对目录进行定期更新。

(三)、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按专业分别设制准入标准,各专业执业医师根据高风险诊疗操作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按项目分别进行操作资质准入。

(四)、危重患者高风险诊疗操作的管理
对危重患者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除紧急情况,在操作前要进行科室讨论,综合评估病情,确立操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原则上要安排技术熟练的医师负责具体操作。

(五)、手术分级管理,按照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执行。

(六)、新技术、新项目的管理,按照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实施。

(七)、腔镜手术的管理,按照医院《腔镜诊疗技术资质评审办法》执行。

(八)、麻醉医疗技术的管理按照医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执行。

(九)、介入医疗技术的管理,按照医院《介入诊疗技术资质评审办法》执行。

三、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权限的申请及授权
1、申请者须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方可提出高风险诊疗操作技术项目权限申请。

2、申请者必须担任申请项目一助5例以上,并在上级医师(或有经验医师)指导下成功施行5例,经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审核同意,填写《***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申请表》并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处审核。

3、医务处审核同意后上报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经审核同意后授予相应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操作权限。

四、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监管和再授权
1、高风险诊疗技术实行追踪管理,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科室自项目开展日起,每年对高风险诊疗技术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务处备案。

2、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权限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复审一次。

3、已获授权者出现下列情况,医务处酌情取消或降低其操作权限:
a,达不到新修订的授权审核条件者;
b,操作者两年内某项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
c,操作者在某项或多项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d,复审不合格者。

4、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须由授权医师完成,但紧急情况下,未获授权医师可在已通知授权医师并报告医务处或总值班获授权后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

5、取消或降低操作权限者可在半年后提出再授权申请,科主任签字报医务处审核同意报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委员会审核。

五、对于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权限申请、授权、监管及再授权结果持有异议者可直接向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由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作出裁定,为最终裁定。

医务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