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交友之道

合集下载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关于孔子交友的原则在孔子的名言中有所体现,那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1、仁义。

孔子以“义”作为行为的准则。

他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孔子说:“君子于义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卫灵公》)仁为“义之本”,义为“仁之节”。

(见《礼记·礼运》)“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致爱恭谨谓之礼。

”(《韩诗外传》)仁与义不可分割。

《论语》中载有孔子待友的言行。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乎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有朋友将死,无处可归,孔子迎之人家,慨然道:“病了在我这儿寄居,死了在我这儿停柩吧!”对朋友可谓尽心竭力,仁至义尽,决非后世任侠好义者可比,朋友间有通财之义,故虽赠车马之重也可不拜,然而对于馈赠的祭肉则必拜,这是孔子尊重朋友的祖考,以示同于己亲之表现。

孔子把仁义作为处世的价值取向,与友相交注重其人格价值与精神追求,君子“谋道不谋食”,对于“志于道,而耻上恶衣恶食者”,孔子抱“未足与议”的轻蔑态度。

他认为:“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得利之心常常会摧毁某些人求道守义之志。

与人交友也同样不能利欲熏心,或为得利而丧失原则,或为利己而损害他人,朋友之间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也不唯唯诺诺,而是“切切偲偲”,存责善之义。

2、忠信“子以四教:文、钎、忠、信”(《述而》)忠信指人诚实无欺,尽心竭力的心态,被孔子视为立身之本,一再强调为人要“主忠信”(《子罕》)孔子把“信”看作立身之本,“民无信不立”,强调“信”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軏?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人类社会虽有法律契约与道德礼俗的指导约束,但人与人之间若互不信任,则一切人事都无法推进。

若使人信己,己必有先信,居心行事诚实无欺,言而有信,曾子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作为君子“日三省乎己”的一个重要内容,子夏也认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学而》)。

传统文化中的交友之道,孔子论语的交友观

传统文化中的交友之道,孔子论语的交友观

传统文化中的交友之道,孔子论语的交友观孔子论语的交友之道一、朋友的作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

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

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

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

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

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

“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

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

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子贡问何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

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

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二、结交朋友的标准《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

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千金易 余之见 和为贵 既添花 心无私 小人交 修其身 虑不周 心宁静 勿相忘 同手足
一知难 共君勉 诚为先 更送炭 天地宽 甘若醴 养性习 想所急 淡名利 共风雨 如兄弟
高中生活才刚刚开始,这也是 人生的起步,几年后,我们会 彼此分开,各奔东西,但无论 走去哪,我相信我们的情永远 不变,五班永远不散。
兄弟你说了 以后就不拼了 只想做爱情的傻瓜 只想安稳有个家 是啊我们都变了 变的现实了 不再去说那些年少热血的话 兄弟我们都像是 山坡滚落的石子 都在颠碰之中磨掉了尖牙 兄弟抱一下 说说你心里话 说尽这些年你的委屈 和沧桑变化 兄弟抱一下 为岁月的牵挂 为那心中曾翻滚的 汹涌的浪花 为哥们并肩走过的 青春的年华 兄弟抱一下 说说你心里话 说尽这些年你的委屈 和沧桑变化 兄弟抱一下 有泪你就流吧 流尽这些年深埋的 辛酸和苦辣 让深埋的话抚慰那久违的泪花
本次班 会到此 结束
高一五班
孔子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者三友意思就是正 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损者三友 意思就是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还有那些夸夸 其谈的朋友。 想要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
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着“仁”,
后者叫着“智”。 孔子提倡我们结交益友,就是对我们有用的人。

下面有请全体男 生演唱【兄弟抱 一下】
兄弟你瘦了 看着疲惫啊 一路风尘盖不住 岁月的脸颊 兄弟你变了 变得沉默了 说说吧 那些放在 心里的话 兄弟我们的青春 就是长在那心底 经过风吹雨打 才会开的花 兄弟你说了 以后就不拼了 只想做爱情的傻瓜 只想安稳有个家 是啊我们都变了 变的现实了 不再去说那些年少热血的话 兄弟我们都像是 山坡滚落的石子 都在颠碰之中磨掉了尖牙 兄弟抱一下说说你心里话 说尽这些年你的委屈 和沧桑变化 兄弟抱一下有泪你就流吧 流尽这些年深埋的 辛酸和苦辣

孔子交友之道的生活启示

孔子交友之道的生活启示

孔子交友之道的生活启示哎,说起来孔子,那可是咱们老祖宗里头的大智慧家,不光教书育人有一套,就连交朋友,那也是有一套独特的门道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孔子那交友之道,能给咱们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啥启示。

首先啊,孔子讲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咱们现在生活节奏快,朋友之间聚少离多,但每次一见面,那感觉就像是久旱逢甘霖,别提多高兴了。

孔子的意思呢,就是说,朋友来了,不管多远都要欢迎,得用真心去待。

咱们也得这样,别管朋友是远是近,心近了,自然就亲了。

再来说说孔子的“无友不如己者”。

这话乍一听,好像是在说别跟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

但其实,孔子的意思是,交朋友要找那些能让自己学到东西的人。

咱们现在交朋友,也得这么琢磨:找个能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朋友,那才是真的好。

别老想着找那些只会吹牛的酒肉朋友,那样的朋友,多了反而累赘。

还有啊,孔子提倡“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这话就是说,朋友有错,咱们得好好跟他说,劝他改。

但要是他不听,那咱们也别强求,别为了个朋友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这就像咱们平常劝朋友戒烟戒酒一样,劝了不听,那就算了,别把自己也搭进去抽两口喝两杯的。

孔子的交友之道里,还藏着一个“信”字。

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话简单,但道理深。

交朋友,最讲究的就是个信任。

你对我好,我对你实诚,这样才能长久。

现在社会上骗子多,但咱们不能因为怕被骗就不交朋友了。

得学会分辨,找到那些真正值得信任的人。

还有啊,孔子交朋友,不看身份地位,只看人品。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咱们交朋友也是这样,别老盯着人家的钱包和地位看,得看看人家的人品和才华。

说不定,你身边的那个普通朋友,就藏着大智慧呢。

最后啊,我想说的是,孔子的交友之道其实挺简单的,就是用心、用信、用智慧去交朋友。

别管时代怎么变,这些道理都是通用的。

咱们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但别忘了给朋友留点时间、留点真心。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1. “无友不如己者”。

就像我有个朋友,他总是积极向上,努力提升自己,和他在一起我也会不自觉地向他看齐,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啊,要多和优秀的人交朋友,这样自己也能不断进步呢!
2.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哎呀,想想我之前碰到过一些朋友,有的真的能给我带来正能量,帮助我成长,可有的却总把我往歪路上带,这不就是孔子说的益友和损友嘛,真是太有道理了!
3. “君子之交淡如水”。

可不是嘛,我和我的好哥们之间就是这样,平时可能联系不多,但关键时刻绝对靠得住,这种清淡却真挚的友情才最长久呀!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和朋友约好了几点见面,那我就一定会准时到,绝不会失约,就如同这句话所说,诚信可是交友的基石呢!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就会学习他们好的地方,看到他们不好的行为我也会反思自己有没有,这就是从朋友身上获取成长呀,多棒!
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记得那次多年未见的老友突然来找我,哇,那心情真的是无法形容的激动和高兴,可不就是这句话所表达的那种快乐嘛!
7.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我们朋友之间就会经常相互切磋、鼓励,大家感情都特别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和和睦睦,这种友情多让人羡慕啊!
总之,《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这些句子真的是太经典了,对我们如何交朋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啊!。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解读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解读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解读
1,这句话出自《论语》。

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章孔子谈的是交友之道:要忠言直告又要恰当地引导,不宜强加于人。

2,看到朋友有过失,必须给予善意的忠告,如果你不说,那是不忠。

说的时候要委婉、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来讲。

这点常常被人忽视。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出于好心,就心直口快、结果适得其反。

其实,直言有讳的效果更好。

3,“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人要重视自己的朋友,积极打开自我,与人为善,与人沟通交流,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塑造自己。

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孔子对交友之道的见解

孔子对交友之道的见解

孔子对交友之道的见解孔子对交友之道的见解其实很有意思,简直像是一剂良药,能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些许清晰。

他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听着就让人觉得暖暖的。

想想啊,朋友从远道而来,心里那种开心,谁不想体验一下呢?交朋友其实就像种树,慢慢滋养,浇水施肥,才会开花结果。

孔子教导我们,要选对朋友,交对人,别让身边的人变成绊脚石。

还有“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说法也很耐人寻味。

朋友之间不一定要天天腻在一起,保持适度的距离才更显得珍贵。

就像老酒,越放越香,没必要天天喝。

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间有默契,虽然不常联系,但心里都知道,随时能聊得开。

这种感觉,真的是很美妙啊!再想想那些整天打电话、发消息的朋友,有时候真的是有点儿烦,对吧?我们需要的是那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

孔子还有一句话“礼之用,和为贵”。

这话说的真好,友谊里最重要的就是和气。

在朋友之间,难免有摩擦,谁没有过争吵呢?这时候就得靠礼来调和,像是调味品一样,增添友谊的风味。

大家总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能不能和气解决,就看你的智慧了。

和气生财,这话不光适用于生意,朋友之间也是一样,和气才能长久。

再说说孔子强调的“君子以文修身,以礼待人”。

这句话让我想到,交朋友得有自己的修养。

你想想,一个素质不高、没文化的人,真的能交到好朋友吗?当然不行。

我们得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

孔子这家伙真的是个哲学家,他的道理好像就藏在日常生活中,细水长流,给人一种亲切感。

还有就是孔子提到的“志同道合”,这就是交友的精髓!找朋友的时候,千万别光看表面,要看心灵深处。

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谈天说地,真是一种享受。

你们可以一起聊理想、聊人生,甚至一起瞎扯淡,嘿嘿,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下围棋,心有灵犀,一招一式都能心领神会。

生活中,有多少朋友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走到一起的?这真是个美妙的事情!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朋友如同明镜”,这也是孔子的智慧。

真正的朋友能照出你的优点和缺点,帮助你成长。

论孔夫子的交友之道

论孔夫子的交友之道

论孔夫子的交友之道一、“朋”、“友”的内涵朋友作为“五伦”之一在《论语》中的探讨不在少数。

《论语》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把交朋友作为人生一大乐事,是乐我所乐的道乐的一种。

朋友一词作为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尚书・康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

”此处“孝”指孝敬父母,“友”用于兄弟之间意为友好友善。

商周时期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社会。

天子传位,嫡长子继承王位此为大宗,其他庶子被分封为诸侯此为小宗。

诸侯再传位于自己的嫡长子此为诸侯之大宗,其他庶子封为卿大夫此为诸侯之小宗。

君臣关系同时又是兄弟关系。

所以提倡兄弟之情的“友”也肩负着理顺君臣关系上下有别的“礼之用”。

据统计,《论语》中“友”出现27次,“朋”出现9次,“朋友”连用共8次。

孔子开创私学,招收贫民入学读书,使不少庶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入仕为官。

朋友作为独立的一伦也在此时出现,最早适用于没有血缘之亲的同门弟子之间。

它的主要来源就是士阶层集团。

友由兄弟之情演变为“同门日朋,同志日友”。

由此扩大了朋友的主体内涵,使交友之道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进德修业的必要一环。

二、择友的标准(一)道不同,不相为谋朋友不是任意选择的,要有共同的志向与追求,此种朋友才能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儒家的“道”即“仁道”,以孝悌为本以忠恕为原则以礼为精神规范的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目的是实现天下归仁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

有共同追求的朋友之间还能产生激励共勉的效果,相互督促共同进步,人生得一知己也是何等的乐事。

孔子曰:“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论语・季氏》)(二)无友不如己者交朋友不仅是情感需求也是进德修业的需要,所以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

良师益友可以增长我们的学识扩宽我们的眼界,从而更好的修身养性培育仁德。

孔子的交友之道 三益三损

孔子的交友之道 三益三损

孔子的交友之道三益三损第一,志趣相近-孔子说“无有不如己者”。

第二,真诚相待,交朋友一定要真诚,所谓的“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

第三,选择朋友要中行,中行代表言行都很恰当--“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选择) 孔夫子有言曰,古有朋友,三益三损。

友直、友谅、友多闻,为益;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为损。

孔子告诉我们,交朋友要交正直的朋友(友直),心胸开阔的朋友(友谅),博学多闻的朋友(友多闻)。

不要去交那些脾气暴躁(友便辟),优柔寡断(友善柔),心怀鬼胎有心计的朋友(友便佞)在人生的旅途中当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困境,在这个时候如果您交到好的朋友会给你带来很大帮助,有时朋友的一句话,或一个建议可以让你胜读十年书,和少走很多弯路,人生如同风云,变幻莫测,难以预料,所以人都有旦夕祸福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在这个时候,如果有朋友给你指点或支援就会让你化祸为福,如果你有烦恼和忧愁找一个朋友诉说就会减轻这些苦恼,当然朋友有很多种,有狐朋狗友,酒肉朋友,萍水相逢一面之交彼此不了解的这算不上朋友,有句话叫做,患难见真情,在这个时候就能体现一个朋友的真伪,那些所谓的朋友就会露出原来丑恶自私的本性离你而去,而真正的朋友就会问你有什么需要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跟朋友玩心眼,喜欢利用朋友,他们认为朋友不是用来依靠的,而是用来利用的,他们这中心态导致他们,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在一些商场里面的图书,大多关于教你做一个有心计的人,教你如何玩脑袋,这一切导致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尔欺我诈,勾心斗角,在这些人内心深处都有这种心理倾向,所以他们看到这中书籍之后便很容易吸收进去,他们不知道朋友是什么概念。

更有甚者,他们认为只要心狠手辣,他们就会很成功,他们就会在社会上刀枪不入,他们把心狠手辣但做一件武器,可以保护自己,同时又可以伤害他人,他们认为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发现我们身边很多人抱着一本厚黑学,和三十六计,他们都想如何学的厚颜无耻,一个厚颜无耻的人他就如同哦具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他们看着历史上的人物个个都是从厚黑走上成功,所以他们想借签历史上的人物的智慧。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智慧。

以下是《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一些观点:
1.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 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价值观和信仰不同,就不要与之交往。

因为这样的交往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向他们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5. 朋友数,斯疏矣:交友不要过于亲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过于亲密的关系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总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强调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朋友相处。

通过选择益友、保持谦虚、反思自己等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交友之道一1 、有四种人不可与之结交:第一、“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

第二、“好生气的人,不可与他结交;暴怒的人,不可与他来往”。

第三、“好饮酒的,好吃肉的,不要与他们来往”。

第四、“不要与反复无常的人结交”。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

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损友却会给你制造很多麻烦。

所以,选择朋友要慎之又慎,要选择实实在在的人作朋友,切勿选择夸夸其谈的损友。

否则,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2、慎辨:从某种意义上讲,交到一个好朋友其实就是开创了一段美好生活。

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要结交朋友首先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动机是什么,为人怎么样,这是至关重要。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交上真正的朋友。

但是,好人坏人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孔子认为要交好友不交坏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

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做“仁”,后者叫做“知(智)”。

我们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

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

有了这两条,就有了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

每个人都是神独一无二的创造,要了解另外一个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花一段很长的时间。

圣经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

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难知心。

有的人刚接触给人印象特别好,相处时间久了,就毛病百出。

交友得交心,否则就很难靠得住。

那么,你如何知道对方的心呢?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外见人心”。

结交朋友不能操之过急,一拍即合往往不会太长久。

真正的好友并非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一生一世的积累。

萍水相逢不要过于相信对方,应当多留意对方的一举一动。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我们的身边也曾有许多人吃了“朋友”的亏,有的被这种朋友骗走了钱,有的被这种朋友拖下水,有的被这种朋友弄得身败名裂。

孔子——交友之道

孔子——交友之道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 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难,见得思义。”
•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 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 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 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 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 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 虑不要忘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 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 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 衰弱,要戒贪得。”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 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 圣人之言」。
•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 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小人不知道天所赋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 轻视高位的人,戏侮圣人的话。」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 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 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 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 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 有害的。”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 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 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 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 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 有害的。”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 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君子的正气 贤者的才气 仁者的大气

高尚的品质 优雅的气质 杰出的才智

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一)交友的三大原则 善 交 益 友
第一原则
不 交 损 友
第二原则
乐 交 诤 友
第三原则
所谓益友:
品德方面 能够帮助自己 学习方面 技能方面 上进的朋友。 精神方面
活动(一): 你认为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
在你心目中,益友应该是怎样的? 友谊册
品行:正直、善良、___.___. ___ ___.___. 学识:博学、___.___.___.
思考 在交往过程中,有些朋友喜 欢直言不讳的指出你的错误,批 评你.你是否喜欢这种朋友呢? 为什么?
3.交友的第三原则:乐交诤友 (1)什么是诤友
___指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对方 错误,批评帮助对方的朋友.
(2)怎样才能互为诤友
听取忠言逆耳的度量 交诤友必须具备
知错必改的勇气
4.交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要培养耐心听别人说话的习 惯,社交场合不可抢别人的话头 自说自话.不要经常打断或反驳 别人.学会经常有礼貌地倾听别 人说话.鼓励别人述说心声.
不能让提防成为阻塞友情发展的堤坝,因 为你要明白:朋友 大都是真诚的,都是可以 信赖的。如何选择朋友,如何与朋友和睦地相 处,如何让自己得到一份真正意义的友谊?这 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几 点:
吃喝玩乐,抽烟喝酒,在他18周 岁时,朋友送上一份神秘的礼 物__毒品,最终走上犯罪的道 路. 请问: 钟某为什么会由一名 三好生堕落成罪犯?
(1).什么是损友?
所谓损友就是对自己的道 德品质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损者三友 友辟
的心 人术 不 正
友柔 的华 人而 不 实
友佞
谄花阿 媚言谀 的巧奉 人语承
在我们的世界,朋友组成了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一份好的友情可以在 我们失意时送来慰藉,在我们伤感 时送来温暖,在我们跌倒时伸出友 爱的手,在我们重新振作时送来掌 声……

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三味書屋754》2016年06月26日編輯整理★★★★★★★★中國有壹句老話,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可見朋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麽在現實生活中,什麽樣的人才能稱之為我們的朋友,我們應當交什麽樣的人為朋友,如何與朋友相處呢?朋友分哪幾種?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損者三友1、損友一第壹種叫作“友便辟”,指的就是諂媚的,阿諛奉承的朋友。

妳指鹿為馬,他說那就是馬;妳黑白顛倒,他也贊同妳的看法。

這種人往往沒有原則,但有目的。

他能夠這般阿諛奉承,多半是要利用妳。

2、損友二第二種叫作“友善柔”,指的就是當面壹套,背後壹套,喜歡搬弄是非的朋友。

這種朋友常常斷章取義、巧舌如簧,最後改變了事情的初衷。

而真正的君子則是“訥於言,敏於行”。

遠離他們,是妳成事的前提。

3、損友三第三種叫作“友便佞”,指的就是誇誇其談、目中無人的朋友。

這種朋友往往壹聊天,就把自己和壹些名人、熟人扯上關系,自吹自擂,通過這樣的方式尋找自信,卻忽略了朋友的感受。

然而真正的朋友相處起來應當是舒服自在的。

這三類人要麽想要攀附妳,要麽會壞妳好事,要麽會讓妳覺得疏遠。

大多也不會在妳落魄的時候拉妳壹把。

所以不值得信賴和依靠,請盡早漸行漸遠。

益者三友1、益友壹找正直的人做朋友。

這個朋友人品是第壹位的,直來直去,不需要費太多的心機。

2、益友二與真誠而可信賴的朋友的人交朋友。

平時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時候,默默無語拉妳壹把,這是真正的朋友。

歷史上有壹個稱為“白衣送酒”的故事,這是壹個高官向壹個窮名士送的極為謙卑的酒,這叫真朋友。

3、益友三與博學而見多識廣的朋友交朋友,是有益的。

擇友是門學問,遠離損友,與益友同行,妳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

朋友之間究竟應該如何相處?《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學生子遊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孔子交友之道的经权思想及现实意义

孔子交友之道的经权思想及现实意义

孔子交友之道的经权思想及现实意义孔子思想内涵丰富,其中经权思想涉及守经与权变两方面,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阅读《论语》能感受到孔子经权思想的妙处。

一、经权释义及孔子经权思想的主要内容(一)“经”“权”释义“经”字本义是指织物上纵方向的纱或线。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有:“织之从丝谓之经。

”孔子经权思想中的“经”则是其引申义,指常道,有原则性而不会更改的含义。

“权”字最初是指黄桦木,因其坚硬的特点常被用于秤锤。

许慎《说文解字》中有:“权,黄桦木,从木,■声,一曰反常。

”与“经”的“常”这一含义相反,“权”有“反常”即变的意思。

《论语·子罕》“可与立,未可与权”中于“权”,朱子集注有“权,称锤也,所以称物而知轻重者也。

”此则体现“权”通权达变之意。

(二)孔子经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经权思想中“经”具有原则性与不变性,《中庸》载:“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此三者亦是孔子常提及的,孟子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仁、义、礼、智”四端,董仲舒进而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经”是孔子思想中坚守的大道。

至于“权”,《论语·子罕》载:“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这是孔子直接表达“权”的一处,孔子认为可与共学的,不一定能与之适道;能与之适道的,不一定能与之坚守不移;能与之坚守不移的,则不一定能与之通权达变。

可见孔子也不赞成一味的坚守不移,为人处世要“可与权”,能够灵活变通。

《论语·子罕》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直接体现孔子为人是不喜任意、专断、固执而自大的人,“言必行,行必果,然小人哉!”孔子将这样的人也称作“小人”。

只知道坚守“经”的固执而不知“权”反而不能把握孔子思想的内在深意。

儒家思想是儒家在追求理想社会与人生中形成与发展的,孔子思想的“经”使得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能够把握思想核心,“权”则让儒家思想在传承过程中不断保持活力,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契合有新的适应性发展。

孔子交友的文言文翻译

孔子交友的文言文翻译

孔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夫君子之交,非以利也,以道也。

道者,天下之公器,人之所以立也。

故君子之交,必先正己,而后求人;必先利人,而后求利。

是以君子之交,不以其道,则不与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者三友者,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直,所以养其气;友谅,所以养其心;友多闻,所以养其智。

损者三友者,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友便辟,所以陷其身;友善柔,所以乱其心;友便佞,所以毁其行。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夫友直者,其言直,其行正,其志刚。

友谅者,其言和,其行宽,其志柔。

友多闻者,其言博,其行广,其志高。

是以友直者,可共患难;友谅者,可共安乐;友多闻者,可共治乱。

孔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夫文者,所以载道也;友者,所以辅仁也。

载道者,仁也;辅仁者,义也。

是以君子之交,必以道为重,以仁为心,以义为行。

孔子曰:“君子之交,如水之相成,如火之相生,如木之相养,如金之相炼。

”夫水之相成也,润万物而不争;火之相生也,燃万物而不灭;木之相养也,共生共荣;金之相炼也,百炼成钢。

是以君子之交,如水之相成,如火之相生,如木之相养,如金之相炼,无不以道为宗,以仁为心,以义为行。

孔子曰:“君子之交,其利也大,其害也小。

”夫利者,道之用也;害者,道之蔽也。

是以君子之交,利道而害道者,避之;利道而害己者,去之。

如此,则君子之交,利道而利己,害道而害己,皆可避也。

孔子曰:“君子之交,其道也远,其心也亲。

”夫道者,天下之公器,人之所以立也。

故君子之交,虽远必亲,虽疏必敬。

是以君子之交,如水之相成,如火之相生,如木之相养,如金之相炼,无不以道为宗,以仁为心,以义为行。

孔子交友之道,贵在道、仁、义。

以道为宗,以仁为心,以义为行,方为君子之交。

此乃孔子交友之道,亦为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从《论语》看孔子的交友之道

从《论语》看孔子的交友之道

结 交 同道 。 孔 子 注 意 与 朋 友 交 往 的 艺术 , 为 朋 友 之 间要 讲 求 诚 信 ; 互 相 宽 g- 要 保 持 适 当 认 要 ;
的 距 离 , 话 做 事 要 有 分 寸 。 孔 子 的 交友 之 道 是 其 “ 爱 ” “ 说 仁 和 中庸 ” 想 在 处 理 人 际 关 系 方 面 思
子贡问仁 。 子日:工欲善其事 , “ 必先利其器。 居
是 邦也 , 事其 大夫之 贤者 , 友其 士之 仁 者。”
矣。”《 (论语 ・ 氏》充分认识到和品德高尚的“ 季 ) 贤 人” 交友很有益处 。 孔子如此重视交友 , 有其内在 自
的原 因。

“ ” 仁 是孔子思想体 系的核心 内容 , 他渴望“ 天 下归仁” 《 (论语 ・ 颜渊》 , )要求 自己的学生“ 泛爱众 而亲仁” 《 (论语 ・ 学而》 。孔子所提倡的“ , ) 仁”有两
个重要内涵 : 一个是“ 爱人”另一个是修 己。 礼记 ・ , 《 中庸》 里说 :仁者 , “ 人也。” 就是说人应 当通过修己
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这里 , 当子贡问如何 才能培
是实 现其 政治 理想 的需要 。 孔子 生活 在一 个
[ 收稿 日期 ]0 1 0 - 7 2 1 - 2 1
孔子 ( 51 前 4 9年 )名 丘 , 仲 尼 , 前 5一 7 , 字 春秋 时鲁 国 陬 邑( 山东 曲阜 ) , 家 学派 的创 始 人 , 今 人 儒
所谓 王 纲解 纽 、礼崩 乐 坏 的新 旧社会 交 替 的时 代 ,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 是研究孔子及其思想最可靠
[ 作者简介 ] 浩(9 9 ) 男, 王 17 一 , 河南平舆人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硕士 , 研究方向: 先秦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佩荣:孔子的交友之道2009-02-20 22:03诸位朋友,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孔子的交友之道,说到朋友,每个人都会觉得很温暖,朋友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罗马一位作家西塞罗说过,朋友就像阳光一样,从生活中取消阳光,不堪设想,它有温暖也有光明。

那么朋友的交往要靠什么呢?答案就是“缘”这个字,人和人相处的缘,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方面,缘有长短,有的人缘很长,一辈子的朋友,有些人可能说不定就是一时之间;第二个是缘有深浅,有的缘很深,有的缘很浅;第三个是缘有好坏,叫善缘和恶缘。

我们谈到交友从缘来看,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命中注定的事通常是在家庭范围内,父母和子女,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关系;在社会上,朋友往往是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通常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缘就是指条件来源,那么在它的发展方面,就可以从缘有长短,缘有深浅,缘有好坏来看如果问孔子他如何和朋友相处呢?你立刻就会发现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自己为什么觉得欣赏孔子?这可以从《论语·季氏》的几段材料可以看出来:首先孔子的朋友很多,这没有问题,但是他和朋友来往的时候价值观好像有点特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句话: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论语·乡党》)朋友送给我礼物,虽然是车马,古代车马很贵重,只要不是祭祀祖先的肉,我是不会作揖拜谢的,作揖拜谢代表内心和外表是一样的,非常诚恳,送车跟马,我就不拜谢,但是你送我一块祭祀祖先的肉,虽然只有几块钱,但是祭拜过祖先之后,代表你把我当成你家族的朋友,祭拜祖先的时候还想到我这个朋友,就是情意深重,要拜谢。

这种价值观几个人能做得到?我们一般朋友送礼,一块祭肉,朋友说,哎呀,我也不喜欢吃肉,反正理由很多,但是送车马的话,说实话有的就会双膝发软,腿都会跪下,这是一般的价值观,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特例呢?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朋友的情谊胜过财物,古人有一句话,朋友有通财之谊,这句话是有根据的,从这个情况看孔子交朋友是一种很高贵的情操。

另外一句话说,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论语·乡党》)朋友死了,没有人料理丧事,通常这种情况有两个理由,一是家道中落,另外一个是子孙不孝,朋友过世这没有人管,这是很难过的,孔子就说我来负责丧葬,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他不会说太麻烦了,让我来管,不是要花钱花时间力气吗?孔子听到后说,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你找到和你自己目标相近或相似的人和你相处,你不感到充实,充满无尽的能量吗?到任何地方去都不会觉得孤独,所以孔子对于朋友,我们这边看做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像这些故事在论语里还有不少,你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和朋友交往的一种方式。

他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孔子的学生中,子路对朋友特别豪爽,我们也顺便提一下,因为子路的志向是车马衣裘,子路愿意把他的车他的马他的棉袍拿出来和朋友一起用,弄坏了都没有遗憾,这是不简单的。

(子路像)我活到这个年纪,只见过半个子路,什么叫半个子路呢?你向他借车他借给你,你给他开坏了,他非常遗憾。

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子路呢?把朋友的情感看得这么重,财物根本是身外之物。

他就是受到孔子的启发,引导,才能有这么一种作为。

所以我们谈到孔子交朋友,不是每一个都有很深的交情,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交朋友第一个来说要考虑道义,第二个考虑礼仪,要有规范。

你如果讲道义的话,交朋友还是要考虑志趣的,道义作为我们的目标,志同道合;那么礼仪的话就被规范出来了,比如孔子有一个好朋友,他到卫国就住在蘧伯玉家中,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所以有一次蘧伯玉派一个朋友到鲁国看望孔子,孔子和他见了面就问这位来宾,我那位老朋友如何?这位来宾就用了一句话来回答,蘧老先生想要改善自己的过错,没有办法,怎么办?这个使者走了之后,孔子说,真是一个好的使者,替别人传话的使者。

所以他跟蘧伯玉做朋友,两个人通消息的时候说我想改善自己的过错,还没有做到。

他的这个朋友每天都在进步,人们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讲的是这个,而不是说过了三天后一看,哎呀,你怎么整形了!换了一个人……不是这样。

这个刮目相看是说感觉到,不断在成长,还有一句类似的话是,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言语乏味。

可以看出人只有在不断的求知,不断的修德这两方面改进才能不断的改进生命,而孔子和他的朋友也都可以说是志趣相近,所以我前面先举几个孔子本身和他的朋友交往的例子,来说明他对朋友这一伦,五伦之一,所采取的方法,那么接着我们就要谈交友的原则了,想交到好朋友,需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个志趣相近,理想相同;说到志趣,就是志向跟兴趣,我们小时候念论语念到一句话想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孔子说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第一》),老师翻译过来说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什么意思呢?发现一个不如自己的朋友,孔子说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那他就找比他好的朋友,但是他的朋友说我也念过这句话,不理我,那怎么办呢?没有人可以交朋友了,只好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调整这种解释了,这个“如”不是比较的意思而是相似的意思,不要交和自己志趣不相似的人,你们的志趣不相似的话,根本不可能来往,比如今天放假我要爬山你要游泳,我要打球你要下棋,不能结合到一起,志趣如果差别远的话。

我们都希望交到好朋友,但是老师希望交到好朋友,你自己也成为好朋友这不是办法,所以我们这样解释是想把它的范围应用的更广一点,志趣相近。

第二个是真诚相待,交朋友一定要真诚,所谓的“忠告而善导之”,忠告就是忠言逆耳,你有毛病,别人都不好去讲,我作为你的朋友要像镜子一样来照鉴你,善导就是好好的引导你(字幕:善导好好的引导),用好话设法好好的劝你,又能够用些方法来引导你。

那么后面还有话要说,不可辄止****,如果劝你你不听,那就算了,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不平等就成了老师和学生,老师一说学生就要听,不然考试过不了关,朋友的话大家如果不平等,志趣不相投,那么改变的越多,越走越远,可能。

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是生死之交,一起干过许多伟大的事业,后来就不同了,老年了根本就不能讲一句话。

所以人生充满了各种改变的机会。

这个要考虑进去。

那么第三个就是选择朋友要中行,中行代表言行都很恰当,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字幕: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论语子路》),我们上次提到狂者,代表之一就是曾参的父亲曾点,他就是狂者,张口就说古代人怎么样,好像是有高规格的要求,交朋友交到狂者,一起奋斗进取向上,但是这不容易找得到,至少可以交到狷者,狷者有所不为,所以我们交朋友为什么以这三个为标准,因为大家都在受教育。

我长期在学校教书,很清楚地知道,一个人受教育后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狷者,有所不为。

受教育的结果就是你不屑于做某些不够水准的事,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可以得到某些利益但是我不想做,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做。

太没有水平了,受过教育之后,这些都是下三烂的水平了,在背后对付别人的事情不做,有所不为,所以狷者以非常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要做到某些不好的事情,但是还没有积极的做到某些好的事情,要分开。

狂者要进取,孟子把它合在一起,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不能什么都要,你要选择,你选择这些你就要放弃那些,你什么都要,你什么都得不到,如果说有狷者这样的朋友,再有走向狂者这样的目标,最高的理想是中行,中行就是后面说的中庸,言行适当,中庸这两个字容易引起误解,它要一个人不偏不倚,最后变成墙头草了,所以我对中行的理解可以用一句话来理解:当狂则狂,当狷则狷,叫做中行。

有些人的性格偏于狂者,总是进取,不知道收敛,像曾参的父亲就是一位,真正的中行很了不起,孔子称赞的学生除了颜渊外,他是有所保留的,他对于曾点,曾参的父亲,他的志向,孔子是非常敬仰的,有一段话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孔子很喜欢和学生谈志向,现在我们做老师的最怕和学生谈志向,你一问学生有什么志向,他就说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一般写作文的时候都写得很好,小时候女生都当护士,像南丁格尔,帮助别人,男生都当消防队员,到处救火。

年纪越小,志向越大,年纪越大,志向越小,这个时候实在是不容易。

在这里我们谈一下孔子和学生有关志向的讨论,有一次他有四个学生在身边: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

孔子先说,我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常常说没有人了解你们,孔子也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不希望学生知道没有人了解他们,今天给大家一个机会说说你们将来要做什么。

子路立刻就说,子路性格比较豪爽,他不说别人也不敢说让我来治理一个国家,旁边有大国要欺负它,我照样可以把国家振兴起来不怕别人的欺负。

孔子笑了笑,接着问冉有,冉有比较内向,说,我做的话,一个小国家勉强可以,至于礼乐我还要请专家来做,我只能把国家的内政做好,文化方面还得请专人。

到公西华的时候,他说我希望当礼仪官,也就是外交官,国际上外宾来的时候,我可以招呼一下,接待一下,担任所谓的司仪这样的位置。

这三个人都讲完了,一个当政治家,一个当军事家,一个当外交家。

都是各自的志向,这时候孔子问曾点说,点你的志向是什么,你看后面那段描述: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先进第十一》)这就代表在别人谈话的时候,曾点负责背景音乐,他弹瑟,让大家说的时候心情愉快,这个时候他就把瑟停下来,铿的一声,把瑟推开,站了起来说,我和各位同学不一样。

孔子说没关系,各自说说各自的志向。

他就说了,这段话是最令人向往的: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听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我欣赏曾点的志向!为什么欣赏曾点的志向,这在一般的考试中是不及格,别人当外交家军事家什么的都是念了书当官,为国家服务,很好,他那个志向呢?说春天快结束了,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了,我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到沂水边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边唱歌一边回家,这怎么算志向?这是生活的情调,但是孔子说我欣赏曾点的志向,为什么?因为他的志向配合:第一个,天时,春天快结束了,就不要想夏天冬天的事情了;第二个,地利,靠近沂水,就去沂水游泳,不要说我要游长江,这边有舞雩台,就到这里吹吹风,不要说别的;再加上人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不要说只有一百个人你才出门,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配合起来以后,感觉到生命的喜悦,这就是孔子的志向。

人活在世上,如果把志向定在外在的成就上,那么很抱歉,那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条件,有没有人提拔你,那个机会不见得会出现的,这样的人会怀才不遇一辈子,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相反你把志向放在自己身上,配合天时地利人和,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快乐,这不是人生一种很好的选择吗?至于有机会出来做官,那我照样做的快乐,做官是每天上班的事情,下班之后还是可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

所以孔子欣赏曾点的志向,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当时教书的情况,那三个同学一看老师欣赏曾点的志向,就知道自己不及格了,就离开了教室,(他们的教室大概不太大),这时候曾点发现他自己被老师肯定了,这人,有时候,一得意忘形就会露出马脚,为什么呢?曾点真的做得到吗?你看看他问的问题就知道,他也有自己的限制,比如他说,老师在子路说完志向以后,你为什么微笑了一下?你看,他在弹琴,他还观察那么细!孔子就说了,治理国家要以礼让为主,他一点都不谦虚,立刻说我要治理国家,太骄傲了,所以故意笑了他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