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研究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消除或缓和交通拥挤问题,城市进行了大量的道路交通建设,道路越来越宽,车速却越来越慢。
而且机动化的快速增长,也引发了城市交通混乱、环境恶化、老城衰落、步行者安全无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国外发达国家同样经历了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在大量兴建道路仍不能解决城市问题后,开始关注公交、私家车、自行车及步行多种交通工具组合的交通模式,从而建立更为快捷、环保的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慢行交通通常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它的行进或行驶速度一般在每小时 5 km ~15 km 之间。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并且在提高短程出行效率、填补公交服务空白、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出行便利等方面,具有机动交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与私人机动化交通和公共交通相互竞争、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
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规划高品质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观念。
2.文献检索
2.1检索思路
由于对课题的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在检索时也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现制定如下的初步检索计划。
首先对课题进行分析,找出一个全面有效的检索途径及策略,所以关键字的确定是检索的关键,一次好的检索要做到“检全、检准、检精”。
所以在检索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阅读,发现,吸收新的信息,不断的调整检索策略,优化检索方案,得到最好的检索结果。
初步确定中文检索词:慢行交通、慢行城市、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英文检索词:slow traffic , bike sharing system
(1) 利用搜索引擎,google、baidu等进行检索,对课题方向建立一个基本的概念;
(2) 首其次进行三次文献的检索,三次文献的特点在于对各领域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深度加工,可以对课题领域的背景和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3) 带着这些认识进行中文数据库的检索,能较快的制定出比较全面的检索式,检索出相关性较高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进一步认识,把握住该领域内的专家、研究进展等;
(4) 接着进行英文数据库的检索,有了上述的认识能方便地找出所需要的文献,避免因语言关不畅而浪费太多的时间;
(4) 最后进行专利和标准的检索。
在各个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时,通过对检索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检索策略不断进行调整,以检索到与课题相关性非常高的文献,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检索过程。
除了用检索式检索外,还可以根据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来检索对课题重要的原始文献。
2.2检索过程
2.2.1互联网搜索引擎检索
选择Google搜索
检索策略:输入“慢行交通”检索—
—搜索结果3060000条
搜索结果进行筛选分析,选择相关
性较好的检索结果详细阅读,熟悉课
题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国内外相关
案例等信息,调整检索策略,搜索更
多关键词:慢行交通规划、自行车系
统规划、步行系统规划。
总结:互联网搜索引擎检索到的结果普遍偏多,浏览页面标题可以看到,大部分检索结果与本课题“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无关,因此需要再次通过手工筛选的方式选出相关性比较好的检索结果。
由于这部分检索的要求只在于对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因此只需对一小部分相关性较好的检索结果详细阅读即可。
2.2.2三次文献检索
●汇文系统
进入我校图书馆“书目信息查询”系统,检索与“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相关的书籍。
根据检索到的书籍的分类号,可以到图书馆借阅该书。
检索策略:
总结:根据检索结果分析,没有与课题相关性的书籍
●超星电子图书馆
由于超星电子图书馆有多种选择,这里选用“本地”和“南大”超星进行检索,比较检索结果是否有不同。
对于检索到的图书,可以在线阅读或下载。
总结:根据检索结果分析,没有与课题相关性的书籍,在深入开展课题的时候,遇到具体的问题时,根据问题查找相应的书籍。
比如城市交通、绿色交通等。
●中国国家图书馆
在汇文和超星中检索到的书籍并不是很符合课题的相关性,而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是国内最多最全的,在此进行检索是否有新的检索结果。
由于检索框的限制,只能进行简单的检索。
将检索结果汇总入下表:
检索式搜索结果
城市慢行交通0
步行系统规划0
自行车系统规划0
总结:根据检索结果分析,也没有与课题相关性的书籍。
2.2.3中文数据库检索
●读秀搜索
检索结果
检索式
知识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文档城市慢行交通12 2 0 2 1 4 5
步行系统规划844 9 19 1 6 3 15 自行车系统规划22 0 8 0 1 0 12
总结:根据读秀搜索结果分析,找到多个相关信息,知识类结果较多,但信息内容零散、不系统,重点阅读下载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文档类信息。
中国期刊网
在中文数据库的期刊网中选择“本地”镜像进行检索,检索策略为首先进行“标准检索”查看课题领域发表的文献情况,其次用“高级检索”进行精确检索,在检索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检索词、逻辑关系、时间范围等进行检索。
标准检索:
检索式(检索字段:主题)检索时间搜索结果城市慢行交通或含非机动车交通2000~2011 145
步行交通规划或含步行系统规划2000~2011 44 自行车交通规划或含自行车系统规划2000~2011 30
总结:从检索到的结果看,数量不是很多,经过筛选分析能够得到所需要的相关文献资料,因此不再进行高级检索。
但是有可能存在漏检的情况,还应该从这些文献的参考文献中寻找与课题相关的原始文章。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确实有一些文献在检索过程中无法检索到。
维普数据库
在中文数据库中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选择“南大”镜像进行检索。
鉴于在期刊网中检索的经验,选择比较有意义的检索式进行检索,并将并将检索结果以表的形式汇总。
总结:用期刊网确定的几个检索式,辅以检索项的变化,同时也说明了在城市慢行交通这个领域研究得不是很深入,做得不是很成熟,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万方博硕士论文库
在“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限定论文年限为2000~2011,根据上述经验,选择比较有意义的检索式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汇总为下表:
总结:万方论文库检索到的相关结果非常少,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一课题的
研究价值,因此个人认为,结合在期刊、维普检索的文献进行研究,其研究空间还是很大的。
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总结:检索结果的文献的参考价值不是很好,因此在对课题研究时还是应该抓住期刊、维普检索到的文献和在阅读文献时追踪到的原始文献。
中文数据库检索小结
当初次接触课题时,中文数据库是熟悉研究内容的最快途径,通过期刊网、维普等检索到的中文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拓展我们的思路,从而能够调整检索策略,进行深入的检索,进而掌握本领域内的研究方向、热点问题、进展状况、领军人物等,这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制定外文数据库的检索策略。
不过对于检索到的文献,由于发表的档次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筛选,取出精华,去除糟粕。
2.2.4外文数据库检索
根据在中文数据库检索的经验,确定在英文数据库中基本的检索式为:
EI工程索引数据库
从“Ei village”中进入Ei工程索引数据库,用上述检索式及检索式、文献类型的调整进行课题领域的检索,检索年限为2000~2011。
总结:从上述检索结果可以看出,国外在本课题领域的研究得比国内要早,发表的文献也比国内多。
而且从检索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对于不同的检索式应选择不同的检索项,才能检索到合适的文献,并且检索时应根据数据库的特点来调整检索式。
在检索结果页面右侧,有对Author、Author affiliation、Classification Code 、Country、Document Type 、Language、Year、Serial Title 、Publisher等信息的详细归纳和相关链接。
通过Ei 的检索结果所给出的详细文章信息,可以在其他可获得全文的检索系统中获得全文。
Web of Science 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从“Web of Science ”中进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用上述检索式及检索式、文献类型的调整进行课题领域的检索,检索年限为2000~2011。
总结:在显示检索结果页面的右上角,Web of science 提供了“Analyze Results”的功能,包括对Author 、Document Type 、General Categories 、Language 、Publication Year 、Source Title 、Subject Area 等内容的分析。
由于搜索结果较少,可手动逐一筛选。
检索式(检索范围:主题)
检索结果
说明 (“slow traffic ” OR “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 AND planning
9
检索结果的相关性
很好,但是文献不多,但有之前没有检索到的文献
“slow traffic ” AND planning AND “traffic mode ” 0 -- (“bike sharing system ” OR “Pedestrian system ”)
AND planning
--
●PQDD 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选择“UMI ProQuest博士论文”的“ CALIS镜像”进入数据库检索,通过高级检索年限为2000-2011年,
●Springer Link数据库(全文数据库)
在此数据库中运用上述确定的几个比较好的检索式,检索的日期选为“全部”,以增加课题的检全率,检索结果汇总如下:
总结:从检索看不管模糊查找还是精确查找,都未能找到相关全文信息,应该是检索词过于局限或者翻译不规范,可以在已找到的中文文献的英文摘要中重新确定检索词,回过来搜索英文全文。
2.2.5专利数据库检索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
检索策略:名称=慢行交通规划搜索结果0
●欧洲专利局数据库
通过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检索,发现对于专利的检索必须放宽检索范围,因此在此数据库中检索时,用比较宽泛的检索式。
选择“Quick Search”、数据库为“Worldwide”进行检索.
检索策略:名称或者摘要=”slow traffic ” 搜索结果22
总结:从检索结果可见,专利中慢行交通的专利虽多,但与规划相关的却不多。
检索式(检索范围:words in the title or abstract) 检索结果 说明
“slow traffic ” 22 检索结果与研究课
题相关性不大,调整检索策略
“slow traffic planning ” 0 没有相关专利
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概念的界定
慢行交通的概念最早见诸于《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由步行、自行车、助动车三类交通方式构成。
白皮书将助动车纳入传统的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主要是为了便于城市交通的空间划分和运行管理。
然而,将电动、燃气助动车全部纳入“慢行”系统颇为牵强。
以上海市燃气助动车为例,其路段平均车速高达26 km·h-1,是自行车的1.7倍、步行的5.2倍,最高车速甚至已超过40 km·h-1,与次干路机动车设计车速相当。
鉴于此,结合机动性、道路交通管理和设施供给,慢行交通宜界定为: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 km·h-1,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在提高短程出行效率、填补公交服务空白、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出行便利等方面,具有机动交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与私人机动化交通和公共交通相互竞争、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
3.2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3. 2. 1 国内理论研究
在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制定实践中,明确提出需要重视城市慢行交通,并对慢行交通系统发展单独作出政策安排的是2001年上海市政府制定井颁发的首部《上海海市城市交通发展自皮书》,该自皮书指出‘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充分重视慢行交通的道路运行系统,发挥慢行交通短距离出行和接驳公交的功能”,提高低等级道路的系统性和可达性,保持慢行交通网络的完整、连续和安全,逐步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低等级道路系统,为市民生活提供最直接的服务.为慢行交通创造良好的通行条件,保障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出行需求”,“保障步行交通,引导自行车合理运行,促使助动车向公交转移”。
但自皮书毕竟更多的是一种政策导向和近期行动宣言,它对慢行交通如何进行系统规划不可能涉及。
此前,为上海制定交通发展自皮书进行技术咨询的SYSTRA、CBP公司则在我国首次将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带人中国,SYSTRA公司把步行列人仅次于公共交通的第2位,而CBP公司则认为在道路用户的等级体系中应把步行交通方式置于交通优先的最上层。
郑时龄等以步行商业街的规划为主题,对如何将慢行交通与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空间的整合进行紧密结合进行了研究与阐述”,但如何对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进行整体规划,特别是从如何发挥慢行交通系统在增强城市魅力更高层次的角度,从营造城市利于人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等更宏大的视野范围,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来进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研究成果,目前还未见公开发表。
2008年,杭州市编制了《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提出了实行慢行者优先,提倡引导慢行交通方式;在安全、效率、公平的基础上推动“快慢分行”;完善“公交+ 慢行”一体化交通出行等一系列举措;同年,武汉市在推行慢行交通体系建设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推出了《武汉市城区免费自行车租赁实施办法》,并开辟了多条自行车绿色通道。
3. 2. 2 国内案例研究
●上海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上海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编制于2007年。
规划确定了慢行交通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任何目的地,任何交通出行均离不开慢行交通”的观点。
其规划特点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规划提出了“城市魅力区—慢行核”的概念,结合城市风貌景观、休闲观光、教育创意等特色,打造城市吸引核、城市活力核和城市活力核三类共371处城市魅力区。
在慢行核内的路权分配中,慢行交通处于绝对优先地位。
其次,规划提出了“营造城市慢行安全区—慢行岛”的概念,打造快速路与自然分割形成的25个安全慢行岛。
在慢行岛内,为短距离出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出行提供相对独立与安全的慢行交通。
第三,规划中设置慢行廊道,将各类城市慢行核心区和城市安全岛相互连接,使各类城市魅力区连通。
最后,规划通过对慢行道路断面及慢行路权管理,给予慢行交通足够的发展空间。
具体措施包括:在城市特殊地段,给予慢行交通一些优先权;将有些步行街、非机动车专用路划为慢行交通专用;禁止某些街道非高峰时段、娱乐休闲时段或节假日的机动车活动;在行人出行密集的地方设置专用的行人信号灯等。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杭州市慢性交通系统规划》编制于2008 年,规划旨在构建一个与城市发
展相适应、与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的新型慢行交通体系,同时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理念。
规划分为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步行交通系统、以及重点风景区慢行交通系统三大部分。
其规划特点包括:首先,运用“分区分类”手段。
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中,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四个等级,并设置47 个慢行区,引导非机动车在慢行区内出行。
另外,根据地块内主导的土地利用性质、步行人流的主要性质以及市民使用活动的状况,按步行适宜尺度将基本步行单元划分为8个类型,不同类型步行单元中单独组织步行系统。
其次,引入“规划设计指引”概念。
对慢行交通系统分别引入设计指引,图文并茂,以便于为慢行交通规划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术手段。
第三,提出河道慢行系统规划,针对杭州水网丰富的特点,在沿河道两侧绿化带范围内开辟慢行网络,并纳入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中,很好地缓解了城市交通资源紧张的情况,又提升了慢行交通的环境与品质。
3.3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3. 3. 1 国外理论研究
新城市主义思想理论
“新城市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对早期霍华德、佩里、斯太恩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社区规划思想的回归,引导城市重回良好的“邻里社区”和适合“步行与公共交通的城市肌理”。
1999 年 11 月 22 日,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新城市主义协会”(The C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发表了《新城市主义宪章》(Charter of The New Urbanism),第一次比较完整地表述了“新城市主义”规划思潮的内涵,使“新城市主义”从一个“口号式”的规划思潮转变为能够在实践中指导规划的实际操作。
新城市主义认为,一系列困扰当今城市的社会问题,例如城市效率低下、内城衰退等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归咎于城市的无序蔓延这种增长方式上。
为此,新城市主义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主张,其核心思想为: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及对人类社会社会生活的支持性;尊重历史和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而在城镇层面上,新城市主义反对僵化的功能分区,反对尺度巨大的功能单一化,倡导每个区段(尤其是邻里街坊)的功能多样化和完善化,从而促使每个区段独自生长为有机的城市细胞,为此,新城市主义提出了在这个空间层面的几项基本原则,也就是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的几个最基本特点。
①紧凑性原则
足够的人口密度是形成具有活力街区的基本前提,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②适宜步行的原则
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与公共设施应当布局于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之内,而公交站点与住宅区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也应当控制在步行的范围之内。
通过适宜步行的城市空间设计,减少对小汽车的以来,有助于消解小汽车造成的种种负面效应。
③功能复合(多样性)原则
邻里街坊以内或以公交站点为中心的步行距离范围内,布置商店、服务业、绿地、中小学、活动中心以及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以便支持步行和公交主导的生活方式。
④可支付性原则
通过紧凑开发,提高土地以及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使得城市管理机构能够负担得起开发成本;同时在社区中提供多种不同类型不同价格的住宅,让更多不同阶层的家庭都有可能支付得起。
尽管新城市主义是在美国的郊区化运动的背景下诞生的,与我国的国情并非十分吻合。
但是新城市主义所提出的一些慢行系统规划原则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的增长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的。
新城市主义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总体来看,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步行适宜性、功能混合化、交通的多元化与便捷化对于我们的城市空间尤其是社区空间环境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绿色交通理论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
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
绿色交通的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之中,研究城市的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使土地使用和轨道交通系统两者协调发展,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
这种理念是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能够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量的交通效率,与城市环境相协调,与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相适应,多种交通方式共存、优势互补。
Chris Bradshaw 于 1994 年提出绿色交通体系(Green Transportation Hierarchy),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最后才是单人驾驶的自用车。
对于我国来说,可以分为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电车、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共乘交通、出租车、私人机动车、摩托车。
这种先后顺序的分级目的是给绿色交通方式—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充分的优先权,同时也给予公共交通以优先权,作为对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交通方式的鼓励。
●生态城市理论
生态城市的“生态”,这里已不是狭义的生物学概念了,而是包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城市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已不是“城市市”而是“区域市”(城乡空间融合的含义),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
所以它不同于以往城市以掠夺其外界资源的方式来促进自身繁荣,它是非掠夺性的,既能供养人类,又能“供养”自然。
可见生态城市是以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基础而存在,这是最普遍意义上的概念。
从世界范围来看,相对独立的国家(地区)、城市之间又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生,需要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合作,因而生态城市是具有全球全人类意义的共同财富。
许多学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提出了许过关于生态城市设计的具体原则,
最有代表性的是加拿大学者 M.Roseland 提出的“生态城市 10 原则”:
1) 修正土地使用方式,创造紧凑、多样、绿色、安全、愉悦都和混合功能的城市社区。
2) 改革交通方式,使其有利于步行、自行车、轨道交通以及其他除汽车以外的交通方式。
3) 恢复被破坏的城市环境,特别是城市水系。
4) 创造适当的、可承受的起的、方便的以及在种族和经济方面混合的住宅区。
5) 提倡社会的公正性,为妇女、少数民族和残疾人创造更好的机会。
6) 促进地方农业、城市绿化和社区园林项目的发展。
7) 促进资源循环,在减少污染和有害废弃物的同时,倡导采用适当技术与资源保护。
8) 通过商业行为支持有益于生态的经济活动,限制污染及垃圾产量,限制使用有害的材料。
9) 在自愿的基础上提倡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限制无节制的消费和物质追求。
10) 通过实际行动与教育,增加人们对地方环境和生物区状况的了解,增强公众对城市生态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
3. 3. 2 国外案例研究
丹麦哥本哈根慢行系统设计
哥本哈根因为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利用自行车的传统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自行车城市”。
在哥本哈根,自行车规划是城市道路规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 20 世纪 60 和 70 年代就已经形成局部自行车道网。
虽然很多市民都拥有了小汽车,但许多人依然继续使用自行车,自行车已经成为被社会广为接受的交通工具和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在哥本哈根,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步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