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的临床应用方例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方例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方例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方例

升降散见于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卷四。《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乃清代医家杨栗山先生所著。该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剖解,条分缕析,解释确当。杨栗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师而不泥古,敢于立新,创立了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治温病十五方,为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故后世称该书为“发千古未发之秘”。

自创治温病十五方

杨栗山认为:“温病杂气热郁三焦表里,阻碍阴阳不通。”治疗时必须“清热解郁,以疏利之。”他根据温病过程中证候变化复杂、临床见症不同的特点,恪守古法而灵活善变,创立了宣郁清热的卓著方剂——升降散。方由白僵蚕(酒炒)6克全蝉蜕(去土)3克姜黄(去皮)9克川大黄(生)12克四味组成。

并在升降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运用,自创了以“轻则清之”为法则的八方: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凉膈散、小凉膈散、大复苏饮、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以“重则泻之”为法则的六方:增损大

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

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加上升降散一方,共计十五方。

在选择用药方面,杨栗山十分赞赏仲景用药之秘,组方精而不杂,十五方中共选药五十味。每方中均以僵蚕、蝉衣为主药,其次选用连翘、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如常用于治疗温病气分无形热炽之证时,采用“轻则清之”为原则,在升降散的基础上加石膏、知母、金银花、桔梗等清气泄热之品;常用于治疗温病气分有形热结之证时,遵循“重则泻之”之法则,在升

降散的基础上加入芒硝、枳实、厚朴等攻里解毒之品。例如杨栗山选用神解散治疗温病初起、火郁三焦、卫气同病之候,即用升降散加金银花、生地、木通、车前子、桔梗、神曲等药。杨栗山对此方十分推崇。他说:“此方之妙,不可殚述,温病初觉,但服此药有

奇验,外无表药而汗液流通,里无攻药而热毒自解,有斑疹者即现,而内邪悉除,此其所以为神解也。”

临床中用于火郁三焦、外有憎寒、内有壮热、口苦咽干、舌红苔黄燥者,确有疗效,常能达到营卫通达,汗出病解的目的。杨栗山所创方剂对于温病的治疗至今仍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升降散证治析要

杨栗山对内经“火郁发之”之旨颇有研究。他认为:温

病乃怫郁为重,郁而化热,阻塞气机升降,治疗上须采用“郁而发之”的原则,倡导宣郁清热为法则以调节

表里三焦气机升降,使周身气血流通,升降复常,阴阳平衡,独创升降散即是此意。

升降散临证表现:憎寒壮热,头痛,骨节酸痛;或口渴饮水无度,口气如火,心烦不宁;或头面猝肿,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或上吐下泻,呕吐血汁,丹毒发斑,雷鸣腹痛;或舌卷囊缩,腰痛如折,大便火泻,小便淋涩。其表里上下见症虽各不相同,但受邪则一,均由杂气内郁所致。其次温病初起,过用寒凉,遏阻阳气,以致火郁于内,寒遏于外,导致温热火郁三焦气分而不得宣泄亦可出现升降散所主之证。

升降散以宣泄郁火为原则。方由白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等药组成。其中白僵蚕清热解郁,散风除湿,化痰散结,解毒定惊,既能宣郁又能透风湿于火热之外。蝉蜕宣肺开窍以清郁热;姜黄行气散结,破瘀逐血,消肿止痛;大黄攻下热结,泻火解毒,推陈致新,安和五脏。

四药相伍,升清降浊,寒温并用,一升一降,内外通达,气血调畅,共奏行气解郁、宣泄三焦火热之邪,升降常复,故名“升降散”。正如杨栗山所云:“僵蚕以清化而升阳;蝉衣以清虚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黄辟邪而清疫;大黄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

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已故名医蒲辅周先生在治疗时病中,常采用升降散随证化裁。蒲辅周认为:“温病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更怕里气郁结,秽浊阻塞;尤怕热闭小肠,水道不通,热遏胸中,大气不行,以致升降失灵,诸窍闭滞。”强调治法中以“透表宣肺,疏通里气而清小肠”,不使热邪内陷或郁闭为要点。其在治疗风热闭肺中投

予桑菊饮加僵蚕、蝉蜕宣肺祛风,轻清透表,三剂而愈。

名中医赵绍琴根据杨栗山的学术思想,阐其精华而有所发挥,治疗温病时多着眼于“郁热”上,每多投以升降散而取效。如治“麻疹内闭”一症,辨为温热郁遏肺卫,内迫营血而见疹点隐隐,出而不透,急投宣肺开郁,解毒透疹之品,以升降散加连翘、赤芍、钩藤、芦根急煎。药后一剂气平疹出,神清热减;二剂大便畅通,麻疹透足,诸症一扫而愈。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升降散本为温病郁热内伏所设,由于组方严谨精当,其宣郁清热之力卓著。其在急症中可药到病除,化险为夷。现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以及疑难重症中,亦获良效。

赵绍琴将该理论不但用于治疗温热病中之郁热症,对湿热病的治疗也独辟蹊径。常选用僵蚕、蝉蜕宣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气行则湿行。姜黄辛开温通,行气解郁,宣通上下气机;大黄苦寒泄热、导滞通下,兼能燥湿,一宣一透,调达三焦,使湿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赵绍琴在该方基础上加藿香、佩兰、苏叶以芳香化湿;或加菖蒲、防风、豆豉、杏仁以辛温宣透;或加黄连、黄芩、栀子以苦寒燥湿清热;或加竹叶、木通、滑石以淡渗利湿。此外赵绍琴还用该方治疗小儿遗尿、癫痫、贫血、低热、新生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多获良效。

名医朱光辉用升降散加西洋参6g、麦冬15g、桑白

皮和茯苓皮各20g、葶苈子10g、枳壳、猪苓各15g、丹参20g等药,取其升降,通调气机之意。治疗心

包大量积液两例,共服药月余,诸证消失。

据有关报道,升降散加减,还运用于各种急性传染病中,如流脑、麻疹、高热、病毒性肺炎等,其他如支气管炎、胆囊炎、腮腺炎、精神分裂症等;神经性耳鸣、耳聋、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咽喉炎等;带状疱疹、痤疮、银屑病等辨证施治,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杨栗山谓“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

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性温,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周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其方虽为瘟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

出此范围,兹举验案于下。

解毒化痰乳蛾消

陈某,女,4岁。患儿于4天前发病,初起精神

不振、口角流涎、不欲饮食、发热、声音嘶哑,诊断为扁桃体炎,曾用抗生素治疗三日无效,又投玄麦甘桔汤之类无效。来时症风精神疲倦、昏昏欲睡、口流清涎、吞咽困难、哭音微弱、不欲饮食,大便三日未行,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咽喉充血水肿,肛温40.8℃。辨为风热上攻咽喉,清窍闭塞。遂投升降散

加减治之,僵蚕、蝉蜕各3克,射干、山豆根各5克,姜黄、大黄各6克,煎取浓汁,蜂蜜为引,昼夜分次徐徐喂服,2剂药完,大便已下,痰涎减少,体温降

到39.2℃,咽喉水肿减轻,能饮绿豆稀汁。前方去

大黄,继续治疗三天痊愈。

佐凉血化瘀瘙痒息

赵某,女,54岁。以左下肢暗红色瘀块伴瘙痒

已年来诊。症见左下肢粟米大小暗红色丘疹,阵发性瘙痒,受热更甚,心烦,夜寐不安,大便虽如羊屎,然颇通畅。舌暗红、无苔,脉细涩。脉症合参,乃瘀热为患,治以活血祛瘀泄热,处方:僵蚕、蝉蜕各6克,大黄、牡丹皮、赤芍、姜黄各10克。2剂后瘙

痒大减,大便已成条状,丘疹及瘀块消退过半。效不更方,又服3剂后瘀块已退,但受热后仍皮肤灼热瘙痒。守方加生地黄25克,5剂药后,痒疹全消,至

今未发。

按:升降散结构严谨,药味简精,只要切中病机,功效卓著,方中僵蚕、蝉蜕性味辛苦气薄,能祛风除湿,清热化痰,辟疫解毒为君;蝉蜕性味咸寒而甘,为清虚之品,得清阳之真气,祛风渗湿,清热解毒为臣;姜黄性味辛苦,能祛风行气散邪为佐;大黄气味

苦寒,苦能泻火,寒能胜热,上下通行,凡阳亢盛之阳,非此莫折故为使。僵蚕、蝉蜕为轻清之品而为升,姜黄、大黄为重浊之物而为降,四物配合恰当,一升一降,升降有序,方义深长,内外通和,上清下浊,温毒则随药功而消散。上述病案均是以本方为基础,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随证施治,灵活化裁而收到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升降散

组成;白僵蚕(酒炒6蝉蜕3广姜黄9川

大黄(生)12为细末研匀,病情分四次服,重分三次服,最重分二次服.

杨栗山升降散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诸症,根据

诸多老中医、特别是北京赵绍琴老先生的经验,只要见有气机郁滞诸证升降散加减用之,均有良效。笔者应用该方加味治疗寒热如疟、口渴不已、咽喉肿痛、阳萎盗汗、狂乱躁烦、神经质症、盆腔炎症、斑疹搔痒等症,也取得很好的疗效。兹简述于下:

热郁少阳

寒热不已

袁XX :男,51岁,农民。恶寒发热间作,头痛

泛恶不已,延绵已十月有余,中西药治疗不断。身热38度,颈背筋脉拘紧,两手无名指、小指发麻,纳

眠尚调,大便不畅,苔薄黄腻,脉弦细滑带数。热郁少阳,三焦气机不畅。治宜清疏肝胆,调畅气机。方拟柴胡、黄芩、法半夏、片姜黄、白僵蚕各10克,

蝉衣、片姜黄、薄荷各6克,竹茹、枳壳、蔓荆子各

12克,大黄、甘草各5克。服5剂,寒热除,头痛、手指麻木不作。一周后午后略有低热,腰背肩胛酸滞,舌红苔薄,脉细弦。少阳郁热已解,阴血也见亏损。续清余邪,佐以养阴退虚热。

银柴胡、地骨皮、白僵蚕、秦艽各10克,蝉衣、片

姜黄各6克,生首乌、制女贞、枸杞子、川楝子各

12克,生甘草5克,红枣10枚。7剂,未再来

诊。

外感失治,邪留不去,缠绵少阳,枢机受阻,以

致寒热间作,头痛泛恶,太少阳经气不利,则项背肩胛拘紧,两手无名、小指麻木不适;苔薄黄腻,脉细弦滑带数,此少阳郁热、痰浊内滞之征。治用小柴胡汤清疏少阳,合升降散疏理气机,加薄荷、蔓荆子疏风散热,竹茹、枳壳利痰下气。肝胆气机流畅,表里营卫协和,外邪无滞留之地。然郁热延绵数月,营阴暗灼于里,寒热除而午后微热,腰背酸滞,郁热伤阴,肝肾已亏。复诊于升降散疏调气机的基础上加滋补肝肾、养阴退虚热之品,邪去阴复,肝肾得以充养,诸症消除。

痰热壅滞

咽喉肿痛

钱XX:男,43岁,农民。咽喉梗塞,如有物阻,吞吐不去,甚于半年前淋雨感冒,西药消炎滴注、中成药润喉利咽,用之无数,终无大效。诊见咽喉红肿,漏泡壅塞,咯痰白沫,纳少便解不畅,苔白滑腻,脉来细缓。此湿郁气阻,酿痰成浊。治宜疏调气机、芳化痰湿。蝉衣、姜黄、陈皮、木蝴蝶6克,白僵蚕、

杏仁、苦桔梗、苏梗、茯苓、苍术、厚朴、牛蒡子各10克,甘草各5克。服7剂,咽喉稍感爽利,但局

部红肿、漏泡未平,苔腻,脉细、重按弦数。湿滞见松,郁热已现,当清疏并进。山豆根、白僵蚕、黄芩、茯苓、竹茹、黛蛤散(包)、桔梗、牛蒡子各10克,蝉衣、姜黄、木蝴蝶、苏梗各6克,甘草5克。再

14剂,咽喉红肿见退,梗阻不适轻减;原方去姜黄,加玄参,咽喉不适缓解;前方再去山豆根、蝉衣,加生谷麦芽、炙枇杷叶各12克以巩固。

慢性咽炎因雨湿外袭而甚,咽喉梗塞不适,杨氏

升降散也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该患痰湿气阻,郁热内伏,先拟升降散去大黄疏调气机、升阳散火、祛风胜湿,合四七汤理气化痰、平胃散芳香化湿,加杏仁、木蝴蝶肃肺平肝,桔梗、甘草宣肺利咽。气机一转,脾运有权,湿痰渐化,而郁热未清,症势未减。复诊再以山豆根、黄芩、黛蛤散、木蝴蝶清肝肺伏火,茯苓、竹茹渗湿涤痰,升降散升清降浊、疏利气机,获效甚速。后二诊酌加润肺助脾之品,意在固护湿火戕伤之气阴。

湿热内壅

口渴不已

邱XX:女,75岁,退休职工,2000年3月诊。

素体基本健康,近时来杭帮助照看爱孙,感觉疲乏,时有头痛,胃纳少味,夜来口干,数次起来喝水,

影响睡眠。苔薄黄腻,脉来弦细,沉取搏指有力。

方拟苍术白虎汤合升降散加葛根、白芷、焦三仙、

茅芦根各10克。服7剂,口渴减,胃纳增,头痛偶

作,原方再7剂,前症更有好转,但脘腹作胀。三

诊见黄苔不见,白腻依然,脉虽弦但来势已缓,原

方去生石膏、茅根,减大黄,加厚朴、陈皮各10克,平地木15克,原法增损又服14剂,诸症渐去。

该患年事已高,气阴两乏,易地劳累,三焦气滞,湿热内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不上承,风阳

上窜,以致头痛、夜来口干。治以苍术白虎汤清阳

明湿热,合升降散调三焦气机。卑气机畅行,热减

风阳平熄,湿祛津得上承,药中肯肇。复诊原方守进,石膏、大黄等寒凉之品滞碍中阳,故见脘胀。

略作加减扶持胃气,脘胀即除,诸症亦复不见。

热郁湿滞

阳痿盗汗

徐XX,男,43岁,职工,2000年1月诊。素嗜

酒醴,形体肥丰,寐劣盗汗,湿透内衣,神疲乏力,苔白根腻,脉来弦细,按之有力。拟玉屏风散合苍

术白虎汤加藿佩、碧桃干、糯稻根、升麻,服7剂

盗汗少,仍寐劣神疲;坦言半年来阳物难举,性事

不能,屡服肾宝、御苁蓉乏效。问诊得悉曾因换岗

心情不快,而寐劣性事淡漠,渐致阳事不用。苔薄

根腻,脉仍弦细,前方去石膏、知母、碧桃干、升麻,合升降散加柴胡、川楝子各10克。服7剂,夜

寐稍宁,阳物不应,改拟升降散、三妙丸合右归丸

加减:

苍术、黄柏、片姜黄、僵蚕、鹿角霜、茯苓、萸肉

各10克,蝉衣5克,杜仲、巴戟肉、怀牛膝、石莲肉、车前子各12克。服7剂寐已宁,阳事亦有起色;原法加减又服14剂,精神大振,房事基本满意。嘱

续五子衍宗丸巩固。

该患盗汗阳痿由气虚肝郁、肾亏湿热下滞所致。

首诊仅诉盗汗神疲,据舌脉授以益气固表、燥湿除热;取效寄望医者,坦诚隐疾;又询得肝郁气滞缘由,虽有肾虚之本,但三焦气机不调,仅以补肾无

济于事。《内经》说:“思想无穷,所顾不得,意淫

于外,入房太过,宗筋驰纵,发为筋痿”。方拟升降

散调畅三焦之气,三妙丸清利下焦湿热,合右归丸

补肾填精壮阳,方见效应。阳痿由房事伤肾为多见,但湿热下滞为数不少,更有肝郁气滞或肝胆湿热者,临症当细辨之。

情感神伤

狂乱躁烦

刘 X:女,43岁,病退职员,2001年7月诊。

大学毕业自由恋爱遭父母反对,另给择婿成婚,育有一子。妹妹充当第三者导致其精神失常,屡治屡发,虽离婚碾转终与心上人(初恋情人)结合,病情仍难以控制。两年前病退来杭,丈夫悉心安慰照应,病情仍有反复。曾住身心病房调治两月,出院带维思通、氯氮平、氯硝安定、博乐欣等7种安神抗焦虑药品。来诊时神情木纳,头痛寐劣,诉症情绪亢奋,舌红苔黄根腻,脉象弦细而沉数。肝郁火炎,激若神经,治宜清肝泻火,镇静安神。方拟龙胆泻肝汤合当归龙荟丸意:

龙胆草、川连、柴胡各6克,黄芩、炒栀子、芦荟、当归、车前子、生地、辰麦冬、酸枣仁各10克,龙齿、牡蛎各12克,通草3克。服7剂,头痛减,情

绪稍宁;大便仍结,二三日一解。原方去川连、当归、车前,加蝉衣3克,白僵蚕、大黄各6克,片姜黄

10克。服7剂,西药用氯硝安定每日2粒,也勉强

能够入睡。原方再14剂,大便畅行,有时西药仅每晚1粒,睡眠尚安,面部晦色明显退去。苔转薄腻,脉来弦细,原方再去芦荟、大黄、牡蛎,加天竺黄、竹茹各10克,太子参12克。又服14剂,情绪基本稳定,睡眠亦可,但每晚1粒氯硝安定未能免去。后外出省亲,中药暂停。

患者初恋受阻,婚姻又遭第三者插足,精神受到极大打击。原本性格倔强,郁怒化火,无法消遣,冲击神经,精神错乱。西药虽能控制一时,长久服用难免毒副作用。首诊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清疏肝胆郁火,安定情绪。二诊据其苔腻便结,脉来弦细而数,断为郁热内甚,三焦气机失调,合升降散疏调气机,清肝泻火,获效显著。

神经质症

人格使然

史XX:女,69岁,退休职员,1999年5月诊。生性拘谨,从事商业会计数十年,职业习惯促使其办事一丝不苟。退休后血压偏高,习练太极拳十余年未缀,身体反觉康健。后因盲目运气,内气逆乱,突然头昏目眩,不能自持,以练功偏差由女儿扶持来诊。服养阴平肝、镇逆潜阳方21剂痊愈。2000年1月又晨练后时有烘热、肢厥、躁烦来诊。诉症烦多,以为练功偏差又现,焦躁紧张,但纳佳便调寐可,拟丹栀逍遥散加减不应。舌红苔薄,脉弦细按之有力。拘谨内向性情导致多疑善感,内郁不伸,气机不调。着重心理疏导排解偏差不治的忧虑,方拟四逆散、升降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柴胡、僵蚕、姜黄各6克,白芍、鸡血藤、川楝子、牛膝、木瓜、红枣各10克,淮小麦30克,蝉衣、

大黄各3克,生甘草5克。服用10余剂,诸症渐消,但不多时烘热、多虑又起,前方去川楝、牛膝,加丹皮、地骨皮、合欢皮各12克,断续服药半年余,焦

虑情绪大减;偶尔仍有气逆、太息,脉虽弦细但来势已缓。郁热久羁,肺失治节,百脉失养,仿百合病治法,原方去丹皮、地骨皮,加百合、生地、夏枯草各15克,隔天一剂又服药30余剂,延绵年余渐愈。

该患生性拘谨内向,办事谨小谨微,甚至追求完美,不如意的些许小事都能让她耿耿于怀,思虑不已。郁滞不伸,气机不调,导致一系列无名的神经症状;太极拳出偏仅诱因而已。治以四逆散疏肝解郁、升降散调理气机,合甘麦大枣汤和中缓急、调节神经;配合心理疏导解除精神顾虑,诸症渐次缓解。该案用升降散取其“一升一降,内外通和”,促使郁热杂气渐消。本例屡治屡复,延绵年余而痊,总因“未事而先意将迎,虽去而尚多留意”的人格气质使然。

湿热弥漫三焦

腹痛颜面疮疖

王XX:女,38岁,工人。

十余年前产褥感染,身热,恶露不净,治未彻底,此后常有腹痛,妇科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下腹隐痛,混身经脉拘紧不舒,颜面疮疖陈作,脚根刺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来细弦带数。此湿热弥漫三焦,气机不利。治宜疏调气机,清热利湿,通利三焦。

方拟柴胡、黄柏、赤芍、白僵蚕、地榆各10克,蝉衣、片姜黄、制大黄各6克,野菊花、红藤各15克,土茯苓、米仁、忍冬藤各30克。服14剂,下腹挚

痛减缓,大便较畅,经脉拘紧未除,且下身搔痒。原方去柴胡、僵蚕、地榆、红藤,加川楝子、台乌药、木瓜各10克,苦参15克。再14剂,颜面疮疖平伏,气色红润,搔痒亦除。唯脚根刺痛依然,原方去蝉衣、野菊花、米仁、大黄,加制女贞、枸杞子、鸡血藤、五茄皮各12克。先后服药40余剂,缠绵十余年之

疾渐得消除。

产褥感染失治,罹有慢性盆腔炎症,三焦湿热弥漫,气机受阻。杨氏谓“升降散升清降浊,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流毒顿消。”故拟升降散疏理气机、

清热泄浊,加柴胡、赤芍、野菊花清疏肝热,地榆、红藤、忍冬藤败毒泄热,米仁、土茯苓淡渗利湿。三焦气畅,湿热下泄,便畅痛缓。复诊加川楝子、台乌药、木瓜理气祛湿和营,缓经脉拘急;苦参燥湿杀虫,止下身搔痒。又湿热久羁,肝肾精血受损,筋脉失养,脚跟刺痛,故后诊加滋补肝肾、养血舒筋通络之品,理虚扶羸。终以气机畅活,湿热无滞,营阴渐复而诸症悉除。

湿热浸淫

斑疹疮痒

沈XX:男,65岁,渔民。素体湿热痰浊内盛,

有多发性眩晕之症。因服西药治眩致过敏反应,先

有混身药疹,用西药抗过敏缓解;继而四肢手足斑

疹红肿,搔痒流水,灼痛异常,纳食少味,两便赤涩,舌红苔厚腻粘,脉来弦滑。湿郁火淫,宜胜湿

泄火、凉血祛风。

方拟赤芍、紫草各15克,白僵蚕、地肤子、白藓皮

各12克,苍术、姜黄、干蟾皮各10克,野菊花、

土茯苓各30克,蝉衣、大黄、草蔻仁各6克,甘草

5克。服14剂,灼痛减而痒甚,手足皮肤燥裂,已

无黄水流出,纳食渐增。再拟凉血祛风,原方去苍术、草蔻仁、大黄,加丹皮、紫地丁、乌梢蛇各12克,续服21剂,手足皮疹平伏,结痂脱皮,搔痒减

缓但未除。原方去姜黄、土茯苓,加白蒺藜、白扁豆,先后服药50余剂,疮疹消退,搔痒亦除。

鱼腥为肴,酒蘖如饴,终年渔湿为伍。湿热素盛,痰浊上泛,故多眩晕纳迟;湿热浸淫,发为斑疹搔痒;气机阻滞,则两便赤涩不畅。《寒温条辨》升

降散主治有“如斑疹杂出,有似丹毒风疮者”。治用

升降散疏调气机、除湿泄热、凉血祛风,加苍术、

白藓皮、地肤子、土茯苓燥湿化疹,紫草、赤芍、

野菊花凉血解毒,干蟾皮以毒攻毒、治湿淫疮毒。

热泄湿祛,气机疏畅,灼痛减、渗水少,搔痒皮裂,血热风甚。后诊去温燥之苍术、草蔻仁,加紫地丁、丹皮、乌梢蛇、白蒺藜凉血祛风,白扁豆健脾利湿,搔痒渐平。湿热久羁,来之亦渐,去之犹抽丝剥茧,服药需有耐心。

心悟体会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笔者对升降散的应用也有些

许体会:

1升降散是杨氏论治“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功能调气机、泄郁火、化淤滞,祛风胜湿、宣

畅郁热、涤邪解毒。“火郁发之”,近代医家取其“升之、散之、扬之”之意,加减治疗火郁之证。笔者临

床以此加减治疗肝胆郁热,或湿热郁滞,或痰湿内蕴,或三焦伏火等杂病诸证,无论身热之有无、湿

热之熟重,但属气机不畅、邪郁不撤者,用之宣畅

气机、撤外清里,均有良效。

2 杨栗山制升降散治温热病,疏清结合,以清为主。故制方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的用量分别为一、二、三、四钱,并用黄洒、蜂蜜各一两调服。郁热

杂症虽亦是疏清兼顾,但多的时候又是以疏为要,

故大黄用量不必过重,3、5克即可;特别对虚实兼

杂之症,该方总的剂量还宜适当减轻,方为合宜。

3 郁热杂症应用升降散着重在疏调三焦气机。热郁、湿郁明显,舌红苔黄腻浊,脉来弦滑而数、或弦涩,据症重用升降散加味无妨。若湿热、气郁症状并不

突出,舌虽不红、苔不腻黄,只要苔见薄黄、或黄

白相兼,舌干不滑,脉象沉取有力,证兼三焦气机

不畅,升降散也可加减参用。北京三代御医之后、

已故教授赵绍琴广泛、灵活应用升降散的经验对笔

者启发甚大。

4笔者临床应用该方也有失误的时候,出现不适反应,主要为胃脘不适,甚则泛泛欲呕。究之原因在

于患者胃气亏乏,或虚实兼杂之证用量偏重。酌情

减轻剂量,或在饭后服药可减轻不适反应。对湿热

久郁者,一旦郁滞疏解,则配以柔肝敛阴,或扶脾

助运,或气阴两顾,标本兼治,善后巩固,也很必要。临床若认证不真,不能把握,当避免滥用。

升降散治验三则

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一书,方由: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组成。功能辛凉宜泄、升清降浊、清热解毒、逐秽祛邪、表里双解、凉血荡涤。笔者取其宜泄、降浊、解毒、凉血,斡旋升降气机之

功,用治过敏性紫癜、肺心病、心衰、面瘫等,收到卓效。

过敏性紫癜

赵某某,男,26岁,工人,2003年4月6日诊。全身发斑,其色鲜红、瘙痒难忍,尤以胸腹,背部明显,伴有肌肤灼热,面色潮红,咽干口渴。发病2月余,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搬”,治疗多日无效。观其中医治疗,有以湿热发斑论治者,有辨血热生风挟湿者,有认为肺经风热壅盛者,病情均未见好转。就诊于余,察其舌质红,舌苔厚黄,少津,诊其脉弦数。此系阳明伏热,内迫营血,郁蒸肌表,非升降散、清泄郁火、凉血荡涤不可。急投升降散加水牛角、紫草、生地。处方:蝉衣15g,僵蚕10g,姜黄

5g,大黄5g,水牛角30g,生地15g,紫草l0g,服

上方10剂,大便稀薄,红斑消散,瘙痒已退。诸症

大减。惟见口干较盛、皮肤胱屑。此为病后津液枯槁,皮肤失其滋润所致。改用升降散原方为未,蜂蜜水送服。服用2周,病退痊愈。

按:胃属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章虚谷云:“斑为阳明热毒……”本按由于阳明邪热较盛,内迫营血,血不循经,郁于肌表,欲出不出,发为斑块。叶天士云:“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黑者胃烂”,

所以采用升降散、辛凉宣泄、解毒化斑,伍用生地、紫草、水牛角荡涤血热,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得以治愈。

肺心病

郝某某,男,69岁,退体。2004年4月19日

就诊。自述咳喘反复发作近20年。近3年来,逐渐

加重,伴心悸、气短,运动时加剧。10天前不慎受

凉致发热喘促,便干、少尿、腹胀,前来就诊。查

T37℃,P100次/分,R25次/分,BP20/12kpa,口唇、颜面轻度紫绀,消瘦,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间及干湿、罗音。心率10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间及收缩期杂音,下肢轻度浮肿。诊断为;“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衰。”经抗菌消炎,

解痉平喘治疗5天,未见好转,邀余诊治。刻诊:咳喘频作、便秘、发热、腹胀、水肿不消、舌紫暗、苔黄腻、脉浮数。辨证为:痰瘀热毒阻滞,凌心射肺。予升降散加味:蝉衣10g,僵蚕10g,姜黄10g,大

黄5g,西洋参 10g,桑皮30g,葶苈子20g,丹参

30g,车前子30g。前后增损服药20余剂,诸症消失。

按:经云:“人体贵在气血流通,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人体津血水液的运行输布,有赖肺

脾肾气机的调畅。长期咳喘,导致肺脾肾三脏俱虚,气机升降出入紊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变生痰浊、热毒,壅塞脏腑,复因外受风热之邪,宿疾再发。致升降失调,水血郁滞,凌心射肺而致咳喘、心悸、水肿。据瘀水互结理论,治水治血,当先治气,以促进气机的升降功能。故运用升降散,升清阳,降浊阴,散风热,斡旋气机,配合西洋参、丹参、桑皮、葶苈子、丹参、车前子,益气宜肺,化瘀利水,皮治脉,改善微循环。气血流通,呼吸通畅,咳喘自平,水肿亦消。

面神经麻痹

黄某某,男,46岁,工人。2005年6月5日诊。半月前,右侧头部突然晕痛,左面部舌尖麻木,眼睑

拘急,牵引,闭合失灵,口角右斜,致流涎,语言蹇涩,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厚,脉弦细。此系阳明脉络空虚,风热之邪乘虚侵袭而成。治以宜泄风热,化痰通络,拟升降散加减。处方:蝉衣10g,僵蚕10g,姜黄5g,大黄5g,防风6g,钩藤10g,白蒺藜10g,服用8剂,眼睑挛急,牵引减轻,稍能闭合,口角流涎减少,惟出汗不止,便干未行。此为余邪未尽。治宜益气养血,以充脉络,疏风散热,益气固表,以祛余邪。拟升降散合玉屏风散治疗10天,病告痊愈。

按:本例单见口眼歪斜,言蹇流涎,面舌麻木等症,乃由阳明脉络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而入,引动痰浊,阻滞脉络,发生牵引挛急所致。证属风热之邪“中络”之证。《金匮要略》云“中络则口眼歪斜”

即此病。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上面颊至目下,风热内袭,痰浊内蕴为本病之机理。故用升降散宣泄阳明风热,配伍钩藤、白蒺藜、防风,以祛经络之风痰。后续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标本兼固,攻邪而不伤正,获痊愈。(李寿庆)

升降散临床新用

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的《伤寒温疫条辨》。

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具有升清

降浊,调和气血之功。此方原用于治疗温病。笔者经

多年临床应用该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108例,收效显著,现举验案如下。

1复发性口鼻生疮

于某,男, 38岁, 2004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反

复发作口鼻生疮,咽痛5年,多方治疗,仍反复难愈。现

症:口腔2处浅表溃疡,鼻腔及口周可见多个米粒大红

色疖肿,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大,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

质红,苔薄黄,脉滑散。辨证属上焦郁火,热毒内蕴。治

宜宣郁散火,清热解毒,方选升降散加味:大黄15g、僵

蚕10g、蝉蜕10g、姜黄10g、黄芩10g、连翘15g、白芷10g、防风10g、生石膏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4剂后病愈,半年后随访无

复发。

2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刘某,女, 33 岁, 2005 年2 月5 日初诊。患者近1

年来反复发作双手关节红肿热痛,且每于感冒咽痛后

诱发或加重,在他院诊为“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应

用解热镇痛药及青霉素等,症缓于一时,近10 余天症

状复发,应用青霉素、菌必治等疗效不显。现患者咽痛,双腕关节及掌指关节红肿热痛,舌质红,苔腻略黄,

脉数。辨证属外感风邪,内蕴湿热。治宜祛风化湿,清

热通络,方选升降散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姜黄10 g、僵蚕10 g、大黄10 g、蝉蜕10 g、桂枝10 g、白芍15 g、知母15 g、忍冬藤20 g、桑枝15 g、连翘

15 g,水煎服,每日1 剂,分2 次服。服药6 剂症状缓解。

1 个月后患者感冒咽痛, 但未发作关节肿痛,用升降散

合玉屏风散加减调治1 个月,病情稳定,至今无复发。

3慢性鼻窦炎

高某,女, 18岁, 2005年1月29日初诊。鼻塞、流

黄涕伴头痛5年,加重1周来诊,大便干燥,数日一行,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曾反复应用消炎药物及藿胆丸

等药,疗效不显。辨证属外感风邪,肺卫郁热,治宜疏风

清热,宣郁散火。方选升降散加味:大黄10g、蝉蜕

调整脾胃升降的临床体会

调整脾胃升降的临床体会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是脏腑经络之阴阳气血运动的基本过程。如肺之宣降,脾升清,胃降浊,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肝胆之生发疏泄,谐调内外等,都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升降平常,出入有序,则阴平阳秘,形神康健;升降出入紊乱则必然导致机体的内环境、外环境以及内外环境之间平衡失调,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若肺失宣降则气逆喘咳;胃失和降则嗳腐呕恶;脾不升清则腹胀便溏;肝不条达则胸闷胁痛;心肾不交则惊悸梦遗等。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脾胃位居中州,交通斡旋,承担着升降出入的枢纽的作用。脾主升淸,输布精微,化气生血,维持着机体的营养供给。胃主降浊,保证着饮食物的消化和传导。从而维持了“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淸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肺之肃降,肝之疏发,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无不依赖脾胃中运之转输。故唐容川说:“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而灌溉四旁,充溢肌肤,所谓居中央畅四旁如是。” 现代对脾的本质初步探讨证明,“脾的本质包括消化系统以及能量代谢转化和水液代谢有关的一切器官系统(包括神经体液调节机构)的综合功能单位或机构,也包括免疫、造血系统。这个机构的基本功能是将外界食物中潜在的能量输送给全身各器官系统以进行生命活动。”由此可见,要调整机体阴阳升降平衡,就必须抓住脾胃这一关键。前贤李东垣之益脾阳,叶天士之养胃阴,即抓住了“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这一根本,培补后天生化之源,以调畅升降出入之机。近年来,笔者以调理脾胃升降、斡旋中运为法,临证取得一定效果,兹举二例以示一斑。 例一:魏XX,女,31岁,职工,2008年3月11日初诊。患者自述于7年前开始头晕胀痛,日渐加重,每月发作1~2次,伴有胸脘痞闷,呕吐淸水,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四肢乏力,畏寒肢冷,口淡无味,不思饮食等症,每次发作均要住院治疗,曾诊断为“椎间动脉供血不足”,“神经性呕吐”,“肠道菌群失调”等。2008年3月11日来院就诊,诊得六脉沉细,右关微弦,舌淡苔白,此属忧思劳倦,损伤中气,清阳上荣,脑失淸灵。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 生黄芪30克柴胡4.5克炒白术10克云苓12克升麻6克春砂仁6克姜半夏10克大枣5枚炒枳壳9克煨葛根9克当归10克 六剂,清水煎服。 二诊:药后自感头晕胀痛大减,食纳增进,但稍劳则头晕加重,脘闷欲吐,仍宗前方去春砂仁、姜半夏,加山药、姜竹茹,再进六剂。 三诊:服药后诸症悉除,饮食如常,嘱其继服香砂六君丸一个月以善后。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升降散临床应用

升降散临床应用 升降散升清降浊(降浊,姜黄,僵蚕,蝉蜕,大黄) “用方者,不贵明其所当然,要贵明其所以然。”杨栗山如是说。 《伤寒温疫条辨》中对升降散有较为详细的方解:“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蝉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甚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一举而两得之。人但知建良将之大勋,而不知有良相之硕德也……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驱逐邪气,无处不到……和血养气,伐邪辟恶……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 僵蚕“清化而升阳”,蝉蜕“清虚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黄辟邪而靖疫,大黄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引导协力,远近通焉。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 宜。”“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杨栗山称僵蚕、蝉蜕“为温病之圣药”。 值得注意的是,姜黄的性味,古今本草书中俱有不同认识,有谓性温,有谓性寒。升降散中所用姜黄是以“大寒”使用的。“姜黄(广产),性味与郁金相似,然较烈。下气最捷,破血立通,调月信,消瘴肿。但稍损真气,用宜慎之”。至于后人有用片姜黄者,性温,与原方广姜黄有别。

关于蜂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本方中当为生用。 杨栗山对升降散的评语:“可与河间双解散,并驾齐驱耳。名曰升降,亦双解之别名也。”当代医家蒲辅周对升降散的评语:“温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 近人总结升降散组方所体现的治法为升降相因法。那么,方中僵蚕、蝉蜕之升,可否用别的升药代替,就这一问题,笔者在北京参加“2011年国际经方论坛”时请教过李士懋前辈,李老的答复是僵蚕、蝉蜕轻清化浊,别的升清药无此作用。 升降散临床应用(2012-08-04 15:42:25) 升降散临床应用验案 王业龙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黄泥卫生所 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由僵蚕、蝉蜕、大黄、姜黄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杨栗山谓:“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名升降,亦双解之义”。四药相合,有升降相因,表里双解,寒温并调之妙。其方虽为瘟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出此范围,兹举验案于下。 解毒化痰乳蛾消 陈某,女,4岁。患儿于4天前发病,初起精神不振、口角流涎、不欲饮食、发热、声音嘶哑,诊断为扁桃体炎,曾用抗生素治疗三日无效,又投玄麦甘桔汤之类无效。来时症风精神疲倦、昏昏欲睡、口流清涎、吞咽困难、哭音微弱、不欲饮食,大便三日未行,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咽喉充血水肿,肛温40.8?。辨为风热上攻咽喉,清窍闭塞。遂投升降散加减治之,僵蚕、蝉蜕各3克,射干、山豆根各5克,姜黄、大黄各6克,煎取浓汁,蜂蜜为引,昼夜分次徐徐喂服,2剂药

升降散应用心得体会

升降散应用心得体会 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变服法,名为赔赈散,用治温病,服者皆愈,以为当随赈济而赔之也。予更其名曰升降散。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方由白僵蚕(酒炒)2钱,全蝉蜕(去土)1钱,广姜黄(去皮)3分,川大黄(生)4钱。为末,病轻者分4次服,病重者分3次服,最重者分2次服。蜂蜜、黄酒调匀冷服。杨栗山用升降散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 此方最早的出处记载在明万历十五年( 公元 1587 年) 刊行的《万病回春》,后来龚廷贤在其所著的《云林神彀》、《鲁府禁方》、《济世全书》诸书中亦均记载了内府仙方。《万病回春》所载内府仙方的药物组成为大黄四两、僵蚕二两、蝉蜕二钱半、姜黄二钱半,用量比例为 16 /8 /1 /1,用法为“共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大人服一丸,小儿半丸,蜜水调服”,其主治为“肿项、大头病、蛤蟆瘟病”。《云林神彀》明确指出此方治疫,《济世全书》也指出此方治“时行”。此方简便验廉,主治的又是瘟疫大病,加之龚廷贤医名之盛冠绝当时,其著作传播较广,因此此方流入民间后,必然为有识之士所珍视。 升降散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具有升清降浊,泻火解毒之功,作为中医治疗温病的一张名方沿用至今,临床应用广泛且

疗效显著,是治疗传染病的常用方剂,“瘟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诸病源候论·喉咽肿痛候》认为:“喉咽者,脾胃之候也,气所上下。脾胃有热,热气上冲,则咽喉肿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火郁发之”,当轻清宣泄,升清降浊,调畅气机,疏散郁火,而非一派苦寒,以防凉遏冰敷,闭门留寇[2]。风热之邪循口鼻而入肺胃二经,内外合邪,郁结喉核,毒热壅滞,而成是症。 我在跟随全国基层名中医阚士宇老师学习中通过整理老师运用升降散治疗多种疾病的验案,揭示其紧扣“气机失调、升降失常”的病机,并擅于运用升降散治疗扁桃体炎、肺炎、过敏性紫癜、抽动症等的经验,体现了“异病同治”的原则,对于研究升降散的组方奥妙、证治范围及适应证候均有参考价值。现在对其治疗扁桃体炎进行病例举例如下: 患者,女,4岁,2015年初诊,平邑人。既往有反复发作史,此次高热、咽痛1天。诊见:高热(T:39.3℃),恶寒,咽痛,咽红,扁桃体II°肿大,有白色分泌物,呕恶不食,大便素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断:乳蛾。辨证:肺胃郁热,毒蕴咽喉。西医诊断:急性扁桃体炎。治宜:升清降浊,解毒利咽。方投升降散加减:炒僵蚕10g,蝉蜕10g,姜黄10g,生大黄(后下)6g,金银花10g,连翘10g,日1剂,水煎留汁,加蜂蜜1匙,调匀分2次服。服上方1剂后便通,咽部疼痛明显改善,3剂后未再发热、咽痛消失、大便恢复正常。

人性化管理的临床应用现状

人性化管理的临床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保证护理服务和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护理管理机制的创新势在必行。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一切管理活动皆以人为核心,以调动、激发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动力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在人性化管理中为员工创造宽松、融洽的工作环境,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管理,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亲切、融洽、互利的关系。 标签:人性化管理;现状;体制改革 目前,护理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护理人员数量的不足,长期超时超量的工作,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低,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增大[1];护士不论学历、职称、职务承担同样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无法体现护士自身的专业价值,引起护士对职业的认可度降低[2];传统的排班模式,护士被动机械地执行,缺乏人性化关怀;新的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通过在管理过程中强调重视人的因素,努力为护理人员创造适宜个人才能发挥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1人性化管理的定义及管理理念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从人性出发,把人视为管理的重心,尊重人的个性,充分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根据每位护士的性格和特长,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强护士素质、专业理论、业务技术的培训。在外出进修、学习、论文书写等方面给予每个人机会,使每个人都有成就感、满足感[3]人性化管理的一切管理活动皆以人为核心,以调动、激发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动力的先进的管理模式[4]在人性化管理中为员工创造宽松、融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感到愉悦、舒适,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管理,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亲切、融洽、互利的关系。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要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并积极主动的与护士沟通,帮助护士解决问题,即使进行批评也要注意场合和地点,避免打击挫伤护士的积极性[5]。 2人性化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 人性化管理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19世纪末,以”泰勒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主要为金钱和物质而工作;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社会人”假说,指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人的社会需求;1934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求层次论”之”自我实现”假说,指出人需要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1975年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方面》将行为科学的理论观点概括成为”X-Y”理论,明确了对人的认识包括对人本身特性即人性的认识,人是生产力最主要的因素。人性化管理理论不断丰富,使其在不同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刘祖发教授运用升降散治疗内科病的经验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8, 7(5), 290-29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4952929.html,/journal/t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114952929.html,/10.12677/tcm.2018.75049 Professor Liu Zufa’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with “Shengjiang San” Qiao Zhao, Zufa Liu* 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Received: Aug. 21st, 2018; accepted: Aug. 29th, 2018; published: Sep. 5th, 2018 Abstract The “Shengjiang San” comes from Yang lishan’s treatise on typhoid fever and pestilence. The teacher has achieved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y using his idea and sticking to his prescription. In this paper, three cases of cardiac neurosi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bronchial asthma were selected for treatment. Keywords “Shengjiang San”, Clinical Experience 刘祖发教授运用升降散治疗内科病的经验 赵巧,刘祖发*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8月21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29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5日 摘要 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一书,系温病名方,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 老师遵其意、守其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分别择其治疗心神经症、肠易激综合症、支气管哮喘3例治验,阐述了老师应用升降散的经验,并进行了理论探讨。 *通讯作者。

侯氏黑散治疗脾阳不足的中风的临床分析

侯氏黑散治疗脾阳不足的中风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26T14:43:43.2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7期作者:张启祥 [导读] 研究侯氏黑散对脾阳不足的中风的临床治疗价值。 (四川省峨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研究侯氏黑散对脾阳不足的中风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根据就诊单双号将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诊治的脾阳不足的中风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醉、甘露醇;静脉滴注复方芎嗪针、去廿露醉+10%葡萄糖溶液(注射液)治疗及侯氏黑散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两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明显较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侯氏黑散治疗脾阳不足的中风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痊愈,提高日常圣后能力。 【关键词】侯氏黑散;中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7-0347-01 医圣张仲景基于《内经》,提出中风,侯氏黑散为其提出治疗脾阳不足的中风中“第一方”[1]。《经方发挥》指出:“‘《金匮要略》之侯氏黑散为治中风之首方,其意义深远,并非偶然。”结合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侯氏黑散治疗脾阳不足的中风情况,现将具体情况做如下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经中医学诊断确诊脾阳不足的中风患者110例,以就诊单双号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病情轻度者40例,中度者10例,重度3例,严重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病情轻度者39例,中度者11例,重度2例,严重3例。 1.2 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对照组患者急性期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醉500ml,1次/d,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3次/d。10%氛化钾针10ml静滴,1次/d,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胞二磷胆碱针1.0,500ml。恢复期静脉滴注复方芎嗪针160mg,静脉滴注去廿露醉+10%葡萄糖溶液(注射液),500ml,1次/d。且接受康复治疗。 1.2.2观察组方法观察组患者急性期静脉滴注甘露醉250ml,3次/d。采用侯氏黑散治疗,配置处方:牡蜘20g;枯梗、黄芩、当归各15g,杭菊花、白术、防风、碟石、干姜、人参各10g,茯苓、桂枝各12g,细辛3g。1剂/d,以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兑匀,当无法口服,采用鼻饲灌入。对恢复期患者,采用候氏黑散,添加活血化癖药物,且接受康复训练。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使用Ahsworht分级评定肌力,以0-Ⅵ级评定,(1)痊愈,肌力超过Ⅳ级,(2)好转,肌力恢复Ⅱ-Ⅲ级,(3)部分好转,肌力小于Ⅱ,(4)无效,肌力无改变,观察对象为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使用ADL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1)治疗后≤40分,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他人,(2)41~60分,部分依赖他人,(3)≥61分,生活自理[2]。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1.0表格中,以(%)表示计数资料,并予以χ2检验,分析组间项是否存在差异,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见表1。 对照组患者日常圣后能力评分治疗后≤40分25(45.45)、41~60分3(5.45)、≥61分3(5.45)、总有效率30(54.55),观察组患者日常圣后能力评分治疗后≤40分10(18.18)、41~60分13(23.64)、≥61分32(58.18)、总有效率45(81.8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3.讨论 中风病因多,结合临床情况来看,其中,内因所致较多。中风的发生,总结起来为虚、火、风、痰、气六端。西医指标,中医直奔,其中侯氏黑散治疗脾阳不足的中风效果较好。 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作用;桔梗开宣肺气,有祛痰排脓作用;黄芩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作用;当归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作用;杭菊花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作用;白术有除湿益燥,和中益气作用;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作用;礞石有

脾胃中医理论

脾胃论 李东垣 序 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八风之中,人之高者也;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谓水谷入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饮食不节而病者也;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必从足始者也。《内经》说百病皆由上中下三者,及论形气两虚,即不及天地之邪,乃知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有余不足,世医不能辨之者,盖已久矣。往者,遭壬辰之变,五六十日之间,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皆谓由伤寒而殁,后见明之辨内外伤及饮食劳倦伤一论,而后知世医之误。学术不明,误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明之既着论矣,且惧俗蔽不可以猝悟也,故又着《脾胃论》叮咛之。上发二书之微,下祛千载之惑,此书果行,壬辰药祸,当无从而作。仁人之言,其意博哉! 己酉七月望日遗山元好问序卷上 脾胃虚实传变论 《五脏别论》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 《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又云∶阴之所和,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至于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过则伤其正也。谨和五味,骨正筋柔,

升降散儿科临床应用近况

升降散儿科临床应用近况 【摘要】对升降散治疗小儿多种疾病的文献进行了综述,认为升降散在儿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治疗上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升降散小儿疾病临床应用综述 升降散一方出自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一书,为治瘟疫15方之总方,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症不可名状者。该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药仅六味,配伍精当,君臣佐使引导六法俱备。近年文献陆续报道使用该方加减治疗儿科多种疾病,证明在儿科应用甚广。笔者现就近年该方在儿科临床应用情况,概述如下。 1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李孔就[1]应用升降散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00例,以小儿及青壮年居多。方药:姜黄10g、蝉蜕10g、大黄12g、僵蚕10g,随证加减。痊愈91例,无效9例,治愈率91%。其治愈者最少服1剂,最多服7剂,平均服4剂。赵新芳等[2]应用银翘散合升降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25例,治愈13例(52%),有效8例(32%),无效4例(16%),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刘建军等[3]运用

升降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杏仁、生石膏、金银花、连翘、蝉蜕、僵蚕、黄芩、大黄、姜黄、甘草)治疗重症肺炎11例(年龄最小10岁),均告痊愈,服药最多15剂,最少10剂。郑惠伯[4]治疗1例1岁病毒性肺炎患儿,药用僵蚕、蝉蜕各6g,姜黄、大黄、麻黄、甘草各3g,杏仁5g,石膏30g,水牛角(先煎)15g,牡丹皮、生地黄、赤芍、金银花、连翘各10g,2剂后咳减,随证调整上方,继服3剂而愈。孙定隆[5]治疗1例6岁重症肺炎患儿,辨证属风温之邪侵犯肺胃,方用升降散辛凉宣泄、升清降浊、釜底抽薪,加露蜂房、黄芩以助解毒清热之力,加薄荷以助僵蚕疏散,加小蓟以制姜黄之温而添活血之力,故一剂中的,便通、热退、咳减。

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菊花120g 白术30g 防风30g 桔梗24g 黄芩15g 细辛9g 茯苓9g 牡蛎9g 人参9g 矾石9g 当归9g 干姜9g 川芎9g 桂枝9g 上工4味,共为细末,温酒调服3g。余服法同上。 注:若用汤剂,取上份量的1/3,水煎2次兑匀,分2次温服。 (功效)除湿蠲痹,散风活络。 (主治}中风,恶寒发热,头痛目眩,肢体酸重,麻木不仁, 手足不遂,言语寒涩,脉浮弦而滑者。 (临证加减) 1。侯氏黑散的方义辨略:本方佳处,全在平肝熄风,内风 不动,则不与外风勾结,此便是阻截之法。喻西江盛称其用牡 蛎、矾石堵御之妙。予请为进一解,当实卫气以为城垣,当养荣 血以坚壁垒。若使药积腹中,以为堵截,吾恐风不得人者,气血

亦由此不通,无怪误解填塞空窍者之恣议也。[医方考.北京:中医古 籍出版社,1987] 2.《金匮要略》中有关情志病探讨:金匮中情志异常的病证 很多,有的为独立存在,有的为兼证。病因主要有……风邪热毒 扰心:百合病、狐惑病、栀子豉汤证、风引汤证、侯氏黑散证、 防己黄芪汤证。[中医药研究,1986,c2,15~16] 3.侯氏黑散的临床应用:《金匮要略》之侯氏黑散,多少年 来没有被人重视,从古代的医典文献(除《外台秘要》载治风癫 外)及现代的临床报道中,很少见到此方的正确论述,以及临床运用和评价。诸如陈修园、尤在泾、程云来辈,虽对此方有过解 释,但都偏重于补虚填窍之说,只不过是以经解经而已,对其真 正价值未能解透,致使这一临床上有实际疗效的方剂销声匿迹, 无用武之地,诚为憾事。张仲景创立此方,并列为治中风之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郁遏所致。朱丹溪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因此,气郁为六郁之始,肝郁为诸郁之主,而肝主疏泄,对人体之精神情志,饮食运化,水液代谢,血脉的运行均有调理作用。所以,气滞则痰凝,血瘀,气郁则化火,痰蕴则生热,内扰于心,则心神不宁。验之临床,本病实多虚少,有些患者貌虚而本实,据此,治疗上宜先疏理、清化,调气行血,而后再作补益,若补益过早,常能使痰火升腾,气血瘀滞而诸症加剧。舒郁安神汤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半夏、陈皮、云苓、菖蒲、远志、郁金、生龙齿化痰开窃,宁心安神;黄连、竹茹以清热泻火,枳实调畅脾胃气机,以使升降冲和。 在治疗中观察到,心烦、急躁、失眠多在2周内恢复,而情绪低落和躯体症状(如躯体疼痛、胃肠道症状等),亦随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持续时间较长,需继续用药,方能收到较好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建章.脑血管病治疗进展.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98. 2 于法商,等.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临床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4):15. (收稿日期:2001102111) 〔方药纵横〕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吕 直 浙江省第二中医院(310012) 关键词:升降散Π伤寒温疫条辨方 应用 升降散(白僵蚕、蝉衣、片姜黄、大黄),系清代温病学家杨粟山《伤寒温疫条辨》创制的治疗温热弥漫内外的一首主要方剂。该书标明“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言状者,此方主之”。并列出如头痛眩晕,胸膈胀闷,心腹绞痛,呕哕吐食者;如内火作渴,上吐下泻,身不发热者等二十余条适应症,“但服此方,无不辄效”。该方以僵蚕清热解郁、除湿化痰为君,蝉衣祛风胜湿、涤热解毒为臣,姜黄行气散郁为佐,大黄泄热排毒为使;名曰升降散,盖取僵蚕、蝉衣升阳中之清,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其组方之精、疗效之著,甚得蒲辅周、魏长春等近代已故临床医家的胜赞,并擅用该方加减治疗温病三焦大热乙脑、暑风挟湿丹疹、风寒湿气营并发猩红热、血热兼风寻麻疹和伏邪晚发类疟等,临床更见有用升降散加减治疗痰热壅盛之肺炎、扁桃腺炎,湿热郁涩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的报导。笔者应用该方加味治疗郁热久羁少阳寒热如疟、痰热壅滞咽炎、湿热弥漫慢性盆腔炎、湿热浸淫斑疹瘙痒等,也取得很好的疗效。 1 热郁少阳,寒热不已 袁某某:男,51岁,农民。恶寒发热间作,头痛泛恶不已,延绵已十月有余,中西药治疗不断。身热38度,颈背筋脉拘紧,两手无名指、小指发麻,纳眠尚调,大便不畅,苔薄黄腻,脉弦细滑带数。热郁少阳,三焦气机不畅。治宜清疏肝胆,调畅气机。方拟柴胡、黄芩、法半夏、片姜黄、白僵蚕各10g,蝉衣、薄荷各6g,竹茹、枳壳、蔓荆子各12g,大黄、甘草各5g。服5剂,寒热除,头痛、手指麻木不作。一周后午后略有低热,腰背肩胛酸滞,舌红苔薄,脉细弦。少阳郁热已解,阴血也见亏损。续清余邪,佐以养阴退虚热。银柴胡、地骨皮、白僵蚕、秦艽各10g,蝉衣、片姜黄各6g,生首乌、制女贞、枸杞子、川楝子各12g,生甘草5g,红枣10枚。7剂,未再来诊。 外感失治,邪留不去,缠绵少阳,枢机受阻,以致寒热间作,头痛泛恶,太少阳经气不利,则项背肩胛拘紧,两手无名、小指麻木不适;苔薄黄腻,脉细弦滑带数,此少阳郁热、痰浊内滞之征。治用小柴胡汤清疏少阳,合升降散疏理气机,加薄荷、蔓荆子疏风散热,竹茹、枳壳利痰下气。肝胆气机流畅,表里营卫协和,外邪无滞留之地。然郁热延绵数月,营阴暗灼于里,寒热除而午后微热,腰背酸滞,郁热伤阴,肝肾已亏。复诊于升降散疏调气机的基础上加滋补肝肾、养阴退虚热之品,邪去阴复,肝肾得以充养,诸症消除。 2 痰热壅滞,咽喉肿痛 钱某某:男,43岁,农民。咽喉梗塞,如有物阻,吞吐不去,甚于半年前淋雨感冒,西药消炎滴注、中成药润喉利咽,用之无数,终无大效。诊见咽喉红肿,漏泡壅塞,咯痰白沫,纳少便解不畅,苔白滑腻,脉来细缓。 8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65例

万方数据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65例 作者:闫炳远 作者单位:南阳市宛城区卫生学校,河南,南阳,473036 刊名: 四川中医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2,20(4) 被引用次数:9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符冰.李红.张家维辨证取穴药线埋植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甘肃中医2004,17(9)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埋植药线治疗癫痫的疗效;疗效与病程的关系;疗效与证型的关系.方法:将27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0例与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经安定注射液浸泡的羊肠线进行穴位埋植,每隔2周施治1次.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采用毫针针刺,予平补平泻法,隔日1次,均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痊愈49例,总有效率占87%;对照组近期临床痊愈21例,总有效率占75.6%.治疗组病程愈短,疗效愈好.埋线对各种不同中医证型癫痫均有效,其中风痫型疗效最佳,先天型最差.结论:埋线较传统针刺更为省时、有效. 2.期刊论文张雅萍.姜洁中医治疗癫痫概况-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 综述近10年有关癫痫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及实验研究的进展,总结风、火、痰、瘀、虚在本病病机中的重要参考文献26篇.行 3.学位论文刘卫英穴位埋线抗癫痫作用及对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2007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穴位埋线对实验性癫痫大鼠痫性发作行为、脑电图、海马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了穴位埋线的抗癫痫作用及机制。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可延长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减少癫痫发作行为、减轻癫痫发作程度,具有显著的抗癫痫作用,并优于丙戊酸钠、针刺法;穴位埋线可明显降低癫痫大鼠脑电压、增快脑电频率,抑制痫性放电,改善癫痫脑电图,其作用与丙戊酸钠、针刺法相同;穴位埋线的抗痫机制与增加癫痫大鼠海马抑制性氨基酸GABA、Ala、Glv的含量,降低兴奋性氨基酸Glu、ASP的含量,维持Tau的稳定,提高GABA/Glu值有关。 4.期刊论文张秀辉.熊翠凤.孔庆芳中医治疗癫痫的进展-北京中医2000,19(4) 中医治疗癫痫,以辨证论治为主,还有验方、中药提取物和单方、经络穴位疗法及综合疗法等,现介绍如下: 一、辨证论治和验方. 5.期刊论文杨杏林.范海鹰.胡晓航.Xing-lin YANG.Hai-ying FAN.Xiao-hang HU中医药治疗不同类型癲痫失神发作-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6) 失神性发作是较常见的一种癫痫发作表现,患者以少儿为主,也可见于青年人,部分颞叶癲痫的成年人亦可出现失神症状.笔者近年观察中医药治疗癫痫失神发作58例,取得较好疗效. 6.期刊论文王富龙.张明明.王富成.王中华定痫冲剂治疗癫痫病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2) 癫痫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我国患病率高达4.6‰,一般多起病早、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的抗癫痫药物绝大部分为西药,毒副反应较大,不易根治.笔者研制的中药定痫冲剂,经临床观察3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7.学位论文宓丹马智教授治疗癫痫经验总结2008 马智教授淡泊名利,潜心医学,刻苦专研医理,尤对癫痫的辩证治疗见解颇丰。马老认为癫痫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风痰相夹,上窜清窍所致。风、痰夹杂,相互为害使病情缠绵难愈。治疗上应化痰、熄风并重。其自拟止痫散、止痫合剂,用药精少,组方合理,治疗癫痫疗效颇佳。本文总结了马智教授治疗癫痫的经验。 8.期刊论文董永军杨积茂副主任医师疑难杂症验案拾零-甘肃中医2002,15(1) 杨积茂副主任医师,幼承庭训,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在长达46年的临床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治疗急、慢性肝炎、萎缩性胃炎、瘫痪、癫痫、子宫肌瘤等方面有独到之处.现将老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案例总结报告如下,供同道借鉴. 9.会议论文黄彩云侯氏黑散的临床应用2000 本文以头痛型癫痫,面肌痉挛以及抽动-秽语综合症为例探讨了侯氏黑散治疗气血方损,风痰为患所致诸多疾病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并初步阐述了其临床治疗机理. 10.期刊论文李泽.王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进展-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临床常见病,指不明原因的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的阵发性短暂的电击样剧烈疼痛,常因洗脸、刷牙、说话、咀嚼、吞咽等动作而诱发,持续数秒及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目前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存在许多学说.如癫痫发作学说、微血管压迫学说、神经变性学说、骨性压迫学说等[1].临床上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现将临床上各种治疗方法归纳为药物、注射、手术、特殊疗法及中医疗法5类综述如下. 引证文献(9条) 1.朱欧鸰.陈志茹.程为平单纯中药治疗癫痫病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3) 2.刘亚东.瞿融.李秀敏.马世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抗癫痫作用及对癫痫大鼠脑组织内MDA、SOD、ATP酶的影响[期刊论文]-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8(5) 3.杨润华.刘东太.张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研究现状及问题[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22) 4.马莎.王舒癫痫病的研究治疗近况[期刊论文]-甘肃中医 2008(2) 5.曹静.樊永平癫痫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3) 6.孙艳.宋俊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精神神经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1

更多资料请访问.(.....) - 2 -

镇卫医便[ ] 号 关于开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及第二、三类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调查的函 各辖市(区)卫生局、新区社发局、各有关医疗机构: 为加强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和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决定对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我市制定<镇江市手术分级管理实施细则>提供依据。请各辖市(区)卫生局、新区社发局和各有关医疗机构根据<江苏省手术分级目录( )>(见省厅网站)及当前已公布的第二、三类医疗技术目录(见附件),按照下面附表要求认真组织填写,于5月25日前报市卫生局医政处。各辖市(区)一级医疗机构填报后由属地卫生局统一填写汇总表。 联系人:严金二,联系电话:88912856,。 二○一一年五月十六日附件: 江苏省卫生厅公布的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第一批: - 3 -

1、下颌角、下颌骨各型截骨术; 2、游离皮瓣移植技术; 3、人工肝支持系统; 4、各型脊柱侧凸以及后突畸形的矫形手术; 5、人工椎体植入手术; 6、抽搐性电休克治疗; 7、无抽搐性电休克治疗; 8、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9、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10、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游离瓣移植修复术; 11、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游离骨瓣移植修复术; 12、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 13、全身麻醉技术; 14、神经阻滞治疗技术; 15、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视技术; 16、体外循环技术。 第二批: 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 2、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 4、心脏导管消融技术; - 4 -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升降散见于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卷四。《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乃清代医家杨栗山先生所著。该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剖解,条分缕析,解释确当。杨栗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师而不泥古,敢于立新,创立了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治温病十五方,为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故后世称该书为“发千古未发之秘”。 自创治温病十五方 杨栗山认为:“温病杂气热郁三焦表里,阻碍阴阳不通。”治疗时必须“清热解郁,以疏利之。”他根据温病过程中证候变化复杂、临床见症不同的特点,恪守古法而灵活善变,创立了宣郁清热的卓著方剂——升降散。方由白僵蚕(酒炒)6克全蝉蜕(去土)3克姜黄(去皮)9克川大黄(生)12克四味组成。 并在升降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运用,自创了以“轻则清之”为法则的八方: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凉膈散、小凉膈散、大复苏饮、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以“重则泻之”为法则的六方:增损大 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加上升降散一方,共计十五方。 在选择用药方面,杨栗山十分赞赏仲景用药之秘,组方精而不杂,十五方中共选药五十味。每方中均以僵蚕、蝉衣为主药,其次选用连翘、黄连、黄芩、黄柏、

栀子等。如常用于治疗温病气分无形热炽之证时,采用“轻则清之”为原则,在升降散的基础上加石膏、知母、金银花、桔梗等清气泄热之品;常用于治疗温病气分有形热结之证时,遵循“重则泻之”之法则,在升 降散的基础上加入芒硝、枳实、厚朴等攻里解毒之品。例如杨栗山选用神解散治疗温病初起、火郁三焦、卫气同病之候,即用升降散加金银花、生地、木通、车前子、桔梗、神曲等药。杨栗山对此方十分推崇。他说:“此方之妙,不可殚述,温病初觉,但服此药有 奇验,外无表药而汗液流通,里无攻药而热毒自解,有斑疹者即现,而内邪悉除,此其所以为神解也。” 临床中用于火郁三焦、外有憎寒、内有壮热、口苦咽干、舌红苔黄燥者,确有疗效,常能达到营卫通达,汗出病解的目的。杨栗山所创方剂对于温病的治疗至今仍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升降散证治析要 杨栗山对内经“火郁发之”之旨颇有研究。他认为:温 病乃怫郁为重,郁而化热,阻塞气机升降,治疗上须采用“郁而发之”的原则,倡导宣郁清热为法则以调节 表里三焦气机升降,使周身气血流通,升降复常,阴阳平衡,独创升降散即是此意。 升降散临证表现:憎寒壮热,头痛,骨节酸痛;或口渴饮水无度,口气如火,心烦不宁;或头面猝肿,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或上吐下泻,呕吐血汁,丹毒发斑,雷鸣腹痛;或舌卷囊缩,腰痛如折,大便火泻,小便淋涩。其表里上下见症虽各不相同,但受邪则一,均由杂气内郁所致。其次温病初起,过用寒凉,遏阻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目的:对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70例脾胃病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8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依据中医升降理论实行辩证治疗,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为96.47%,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脾胃病患者的过程中,依据中医升降理论实行辩证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其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推广于临床中运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theory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Method:From March 2015 to January 2017,170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with 85 patients of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the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6.47%,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tudy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CM lifting theory,dialectical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the treatment effect is far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fting theory;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Application 站在中醫理论的角度而言,升降运动属于一种主要的机体活动形式,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升降运动[1]。升降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从字面意思上来分析,降即下降,升即上升,降的是浊阴之气,升的是清阳之气,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方面属于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的关系[2]。本文将2015年3月-2017年1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70例脾胃病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7年1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70例脾胃病患者选

三氧治疗仪的现状、发展及临床应用

蹴Sc|ENcE ■■■蒴r一………… ——_ ■_ ■■_氧治疗仪的现状、发展及临床应用 山东宝法肿瘤研究院于保法 22MedjcaIA00aratus&INSTRUMENTS 中文摘要: 三氧治疗仪是产生医用三氧进行三氧治疗的医疗器械,三氧治疗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三氧治疗具有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简单易控制、疗效好、无副作用等独特显著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三氧治疗仪特点、三氧医用机理及国内外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概述,以期推动三氧疗法在中国的发展,为国内康复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三氧治疗仪三氧臭氧三氧疗法 临床应用 万方数据

三氧治疗仪是提供医用三氧(三氧分子式为03,即臭氧)的医疗器械,与家用、工业用臭氧设备有严格的区别。三氧治疗仪是用医用纯氧,通过原生放电产生浓度可控的三氧气体进行康复治疗。医用三氧是纯三氧和 纯氧气的混合体,需要新鲜制备。 三氧治疗仪目前在国内的生产厂家很少,据笔者所知,能够批量生产的厂家有济南优科医疗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其产品上市的时间也很短。同时,国内医用三氧用于临床的文献报道也不多。 但在国外,使用三氧治疗仪进行三氧治疗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 一、医用三氧的特点 三氧极不稳定,属氧化剂,分解后残留物为氧气,绝无二次污染。其作用主要有: 1、能杀死病毒细菌但对健康细胞无害; 2、能刺激机体白细胞增殖,活化红细胞,促进氧从血液到细胞的扩散,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血液循环,激活细胞代谢; 3、能氧化降解石化物,分解机体产生的废物和有毒物质,促进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4、可调节人体的抗氧化能力,调节免疫系统,激活人体正常代谢,对细胞有再生修复能力; 二、三氧治疗仪的临床应用现状 1、世界三氧疗法进展 1857年,世界上第一支臭氧管诞生。1957年,JoachlmHansler发明了第一台医用三氧制备机,从而使精确的臭氧/氧混合物的剂量成为可能,开始了三氧治疗的广泛应用。 1935年,在柏林德国外科协会第59次会议上,Payr发表《外科三氧疗法》,第~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将三氧广泛应用于各种战争创伤以及厌氧性感染的治疗中。 三氧疗法的主要形式有:直肠注气法、肌肉注射、大型和小型自动血疗法、三氧水、关节内注射,三氧气体浴、局部气体浴、三氧油、三氧的吸入、自动同源免疫疗法(AHIT)。 据统计,在过去的70余年中,三氧治疗已被应用于超过40种疾病的治疗,接受三氧治疗的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三氧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肺疾病、循环障碍、老年疾病、感染性疾病和免疫失调性疾病等方面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诸如:心血管病、动脉硬化症、癌症、艾滋病、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眼疾、胃肠炎、肝炎、老年痴呆、外伤等大量来自不同国家的临床实践证明了采用三氧疗法的有益作用。 2、三氧治疗仪临床应用地区分布特点 由于三氧没有专利、医用三氧的制备价格低廉、控制简单、医用三氧可应用于大量的治疗过程且非常有效的特点,三氧疗法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待遇。 在欧洲国家、古巴、俄罗斯等高福利国家,三氧疗法得到了重视和普及,研究者们得到了政府和主要大学的支持和合作。在欧洲已经有15000多从业者合法进行三氧治疗。在俄罗斯,三氧疗法已经成为主流医学中的一部分,并有许多周边国家的医生前往接受训练。在以建立了一流卫生保健系统为最大荣耀的古巴,从1985年以来,已经用三氧治疗了超过20000名患者,还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去接受治疗。 但在美国和加拿大却很少使用三氧疗法,由于用三氧疗法的费用比传统疗法少50%,威胁到了那些制药公司、医学中心以及习惯用复杂疗法、开贵重药品、让病人长期住院的医生的利益,因而受到了国家医学权威的阻挠,得不到医学主流的重视。近几年,在国际卫生组织的努力下,美国政府已逐渐接受三氧疗法。 Medlca}Apparatus&lNSTRUMENTS 23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