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误用搭配关系
词与词之间虽然有同义关系,但是搭配关系却往往不完全相同。如果学生将 词语搭配错误也会造成偏误,如: 我们应该懂得爱护时间。(我们应该懂得爱惜时间。) 医生在病房里,他在问病人呢。(医生在病房里,他在慰问病人呢。) “爱护”指爱惜、保护;“爱惜” 指疼爱、爱护,因重视而不糟蹋。二者的 相同之处在于,“爱护”和“爱惜”都是动词,都有“爱、重视而不糟蹋” 的意思。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搭配对象不同,“爱护” 的搭配对象多是易受 伤害的人、生物或其他事物,如学生、小动物或公物等。“爱惜” 的搭配对 象大多是供使用的 又容易消耗的事物,如粮食、时间等。因此正确表达应该 是“我们应该懂得爱惜时间”。“问”和“慰问”有同义关系,都表示关切 而询问的意思,但是搭配不同。“问”一般与单音节词搭配,如“问安”、 “问好”、“问候” 等。“慰问”的意思是安慰、问候,作带宾谓语,搭配 对象一般是人。如“慰问病人”,“慰问灾区人民”等。因此这个句子应该 是“医生在病房里,他在慰问病人呢。”,不是“医生在病房里,他在问病 人呢 ”。有一个相同词素的同义词和同素单双音节同义词是学生最难把握的, 如:“爱护-爱惜”,“变-变化-改变”,“看-看见”。
一 词语的用法
1. 偏误 2. 辨异
1、偏误
(1)偏误的原因
母语的影响 两种语言中意义上有对应关系的词语,用法不同,或者意义上有交叉。往往简单 地从自己的母语出发去理解和使用目的语的词,把母语中词的用法加在汉语的词 上。 母语词语搭配范围的影响:学生往往会把母语的搭配规则带到目的语中去,如果 母语词比目的语词的搭配范围更宽泛,就会造成目的语搭配偏误。 目的语的影响 学生掌握的汉语知识还比较少的时候,对汉语同义词的细微意义差别及复杂搭配 关系很难弄清楚,受已学的词的意义和词形的影响,看到意思大致相同或词形比 较相似的就容易混用。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对汉语词汇的掌握越来越精确, 这类偏误会逐渐减少。 教材和工具书词语翻译的影响 教材中对近义词用相同的词语翻译,学生就以为同一母语对译的各个词语意思完 全一样,进而混同使用造成偏误。教材中往往重视词汇的高频概念义,忽略低频 概念义及修辞和内涵义,造成学习者词义习得不全,从而产生偏误。 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从认知的角度看,学生对比较难、比较繁琐的知识会回避使用,而用那些相对来 说比较容易、比较有把握的知识替代表达。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知识之后还 有可能进行错误的类推。
范围大小不同 表示事物所指的范围不同,比如“性质、品质”代表的概念都 是“属性”,但“性质”可以指一切事物的属性,“品质”则 指人精神修养上的特性。 例如:房屋-房子-屋子 灾难-灾荒 战争-战役 具体和概括不同 指同样的事物,但是有具体个别和概括集体之分。 例如:树木-树 河流-河 书籍-书 花卉-花 马 匹-马 适应对象不同 适应对象有上、下,内、外等区别。比如“爱护、爱戴”, “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 例如:表达-传达 改正-改进 保护-保卫 充足-充分 热诚-热 心
2 误用词性不同的同义词
词与词之间虽然有同义关系,有些地方可以换用,但是由于词性不同,使用 上不能完全替换。学生如果对此把握不好,将二者混用也会造成偏误。如: 这里的变真不小。(这里的变化真不小。) “变”是动词,“变化”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而在例中主语应该用 名词,所以正确表达应是“这里的变化真不小”。
从语体风格上来辨析 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 有些词语适用于口语,带有通俗色色彩,令一些适 用于书面语,带有庄重色彩。 例如:爸爸-父亲 怎么-如何 走-步行 在-于 普通用语和特殊用语的不同 有些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种语体,比如普通用语和文 艺用语:飞-飞翔 心-心灵 半夜-子夜 寂寞-寂寥 普通用语和公文用语:给-给予 办法-措施 安排-部 署 私下-擅自 另外,还有普通话语词和方言语词,专业语词和一 般语词的差别。
(2)辨析步骤
词义对比 a. 比较表示特征或适用对象的异同。如:“优良、优秀、 优异”。 优良:品种、质量、成绩、作风等, 十分好。 优秀:品行、学问、成绩等, 非常好。 优异:品种、成绩、贡献等, 特别好。 有相同的适用对象“成绩”和表示“好”的特征。但是表 示“好”的特征程度有差别,还有不同的适用对象。 b. 比较附属义的差别。
2、辨异
我们集中讨论的是近义词的辨异问题.掌握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 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来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 异”或“大同小异”的.要辨析近义词,应该结合语言实际,掌握充分的材 料,做到“求同”、“辨异”,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 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位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的仅限 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 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什么都不得不__.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爱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四组词语意义区别最大的是“徜徉”与“徘徊”,前者意为“安闲自在的 步行”,后者意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根据上下文,“徜徉”明显不妥, 排除AD.再看“装载”与“承载”.前者动词性较强,强调的是动作;后 者意思偏于“承”,即“承受”,根据语境,可知“承载”更妥贴,所以答案为 B。
(1)同义词如何辨析
从词义的性质和范围上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 有些同义词的概念意义相同,但是感情色彩不同,比如褒义和 贬义和中性的区别,比如“顽强、坚定、顽固、固执、坚持”, 概念义都是“坚持不变”,而“坚定”含有褒义,指对正确的 信念坚持不变的态度;“顽固”和“固执”含有贬义,指坚持 的是不正确的东西;“顽强”和“坚持”则是中性词。 例如:鼓动-煽动 果断-武断 保护-庇护 成果-后果 依靠依赖 团结-勾结 其他感情色彩的不同,“生日”和“诞辰”,“客人”和“来 宾”是一般感情色彩和庄重感情色彩的区别;“人”和“家伙” 是一般感情色彩和轻蔑感情色彩的区分。 语意轻重不同 在表现某种特征或者程度方面,有轻重的区别,比如“损坏、 破坏”,“损坏”的语意比“破坏”轻。 例如:揭发-揭穿 固执-顽固 爱好-嗜好 鄙视-蔑视 请求-恳 求
回避使用多义词的某些义项 有些多义词,因为义项太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虽然已经学过, 但是学生会回避使用某些义项,而改用其他意义相似的词语来表达, 这也会导致偏误。例如:汉语中“打”是一个泛义动词,使用频率很 高,义项也比较多,学牛往往回避使用“打” 的许多义项,而改用 意义类似的其他词来表达,因而造成偏误。如: (10) 这个井是我爸爸造的。(打) (11) 现在大家可以敲锣敲鼓了。(打) (12) 小时候我曾经跟舅舅去海里捉鱼。(打)
同义词、多义词有关的偏误
1 误用语义上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
词与词之间有同义关系,但是语义上有细微的差别,所以用法上会有 不同。在使用中忽略这一点就会造成偏误。 我为他的变化感到非常开心。 (我为他的改变感到非常开心。) 他看我好像看鬼。(他看见我好像看见鬼一样。) “变化”和“改变”虽然都是“变”的意思,都可以用作名词,但是 二者有不同。“变化”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改 变”指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变化”强调变化产生新情况,而“改 变”则强调变化的结果。这个句子主要是强调让“我”感到开心的是 “他改变后的结果”而不是“他发生了变化”。所以正确的表达应该 是“我为他的改变感到非常开心”。“看” 和“看见”虽然是同义 词,都可以表示视线跟人与物的接触,但是二者有不同。“看”表示 视线跟人与物的接触过程,即视线不离开人与物。“看见”不是视线 跟人与物始终相接触的过程,而是一经接触,“看见” 的动作就完 成了,动作本身包含了一种结果。因此正确表达应该是“他看见我好 像看见鬼一样”。
(2)分类看偏误
表示事物的词语 词义范围 事件 事情 事故 表示动作的词语 动作对象 动作发出者 带 戴 纠正 改正 表示性质的词语 性质程度 优秀 优良 另外,学生已经学过目的语的一些知识,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就会利用类推策略在已学日的语知识的 基础上推导出许多新的内容。这种类推因为对目的语知识的掌握并不全而,这种推导经常也会导致 偏误。 汉语复合词结构、词素类推偏误 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并掌握了一些构词知识之后就会利用这些知识自己去造一些词,例 如:学过“父爱”、“母爱”之后就生造出“ 大家爱”(博爱)、“ 孩子爱”(溺爱)、“ 朋友爱” (友爱)等。这 是学生根据汉语复合词的结构和语素生造的词语。 词素搭配的偏误:词素与词素搭配成词语,有其固定组合关系和习惯法,已经提供了一个词素,要 搭配怎样的词素才能组成恰当的词语,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 1、到处是一片繁忙气〔象〕:多数写成气氛,其次是气息、气势、气色、气派、气质。 2、增加使用我国军事设〔施〕的问题:多数写成设备,其次是设计、设立、设防、设置。 3、进行三天国〔事〕访问:多数写成国际和国家,其次是国内、国外、国会,不成词语的“国示、 国济”。 4、美国坚〔贞〕不渝的友谊,永远与您同在:多数写成坚定和坚固,其次是坚强、坚决、坚持、 坚毅,不成词语的“坚真、坚而、坚觉”。 惯用语结构类推偏误 汉语惯用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它的结构凝固性比较高,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 固定,不能随意改换其搭配成分。学过一些惯用语之后,容易将惯用语的结构类推而导致偏误。例 如学过“拿主意”等与“拿”有关的惯用语,就很容易类推出“ 拿办法”、“ 拿计划”等错误用 法。由“看得懂”、“听得懂”类推出“ 想得懂”、“ 说得懂”。
3.多义词使用偏误类型
扩大多义词的词义范围 有些多义词义项比汉语中的对应词的义项多,容易将汉语多义词的意 义和母语多义词的意义完全等同起来,将母语多义词中汉语所没有的 义项也当成汉语多义词的义项,扩大了汉语多义词的词义范围。 扩大多义词的搭配范围 母语有些多义词的搭配范围比汉语多义词广,如果学生将汉语和母语 的多义词完全等同起来,并进而将母语多义词的搭配关系类推到汉语, 就会造成汉语多义词搭配范围扩大化。例如:印尼语的“pakai”是 个多义词,其中的一个义项在双语词典中一般译为汉语的多义词 “穿”,而“pakai”除了可以与衣服、鞋袜之类搭配之外,还可以 和首饰、装饰品等搭配,这超出了汉语词“穿” 的搭配范围,因而 有可能造成偏误,如: (6) 她穿了一个红色的帽子,也穿了手表。 (她戴了一顶红色的帽子, 也戴了手表。) (7) 他还不会穿领带,是他妈妈帮他穿的。 (他还不会打领带,是他 妈妈帮他打的。) (8) 她头上穿了一个蝴蝶结。(她头上戴了一个蝴蝶结。) (9) 跑车穿了各种装饰品。(跑车装上了形形色色的装饰品。)
从词的用法上来辨析
词的配合关系不同 概念意义相同,但是在具体运用中,某些词只能同固定的词语 搭配。比如“维持、保持”,“维持”和“生活、秩序、状况、 状态”搭配,“保持”和“清洁、卫生、健康、传统、记录” 搭配。 例如:交换(意见、礼物)-交流(思想、经验) 担任(工作、职务)-担负(责任、任务) 侵占(土地、财产)-侵犯(主权、利益、领空) 履行(条约、诺言、义务)-执行(命令、任务) 改善(关系、生活)-改正(缺点、错误) 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 比如“充分、充满”,“充分”是形容词,“充满”是动词。 “勇敢、勇气”,“勇敢”是形容词,“勇气”是名词。有些 词语词性相同,但是句法功能不同,“艰苦、艰难”,都是形 容词,“艰苦”经常用来做定语,“艰难”经常用来做谓语。
(3)偏误的应对
在各种语义偏误类型中与多义词和易混淆词相关的偏误比 较多,因此应该加强对多义词和易混淆词的研究,尤其易 混淆词偏误是汉语母语者很难预测的,需要加强对学生词 语使用偏误的调查并进行规律总结。 造成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母 语影响,尤其是母语中没有或目的语与母语相似但又不完 全相同的词汇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多,所以应该加强 两种语言的词汇对比研究。 教材和工具书的词语翻译不当也是造成偏误的原因之一, 应该改进这种简单对译的做法,尤其是两种语言中的多义 词翻译应该细化到每个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