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加减:心火炽盛、口干心烦、口舌生疮、失眠易惊者加三心(连翘心、生桅仁、莲子心)三黄(黄连、黄芩、黄柏);胃火炽盛、口苦口臭、苔厚燥、唇干裂、便干结加大黄、黄连、桅子;夏季暑湿重加茵陈、蕾香、薏仁;渗液多加车前、泽泻、猪等、冬瓜皮等。
2.湿热内蕴,湿重于热(湿盛型)
主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粟粒状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抓后糜烂渗出不止。
与此型相近也多见于亚急性湿疹的为脾虚湿困,湿邪蕴肤型。患者多见于营养不良少儿及老年人,素体虚弱者,常迁延发病而无明显急性症状。病程日久,皮肤反复起水疱,结痂,瘙痒,搔抓后则糜烂渗出,抓后脱屑;久之皮肤肥厚,色素沉着。自觉身倦乏力,胃脘胀满,纳差,口中黏腻,大便常不成形,舌淡舌体胖嫩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缓。证属脾虚湿盛,蕴于肌肤。治宜健脾除湿,养血润肤。处方:白术l0g、枳壳l0g、薏米30g、扁豆l0g、厚朴l0g、干生地10g、车前子15g、泽泻15g、冬瓜皮15g、赤芩皮15g、马齿苋30g、白鲜皮30g、苦参15g、当归l0g、丹参15g、地肤子15g。方白术、萻米、扁豆、厚朴健脾燥湿;赤芩皮、冬瓜皮渗湿利水;车前子、泽泻、白鲜皮、苦参利湿清热;干生地凉血滋阴,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润肤。此亚型与湿热困脾型不同之处在于患者素体虚弱,多迁延发病呈亚急性或慢性变化,无明显热象,故以健脾益气除湿利水为主,佐以清热凉血、养血活血润肤。此型临床十分多见,且多为局限性皮损,故应重视引经药的使用,如上肢皮损加片姜黄,下肢皮损加木瓜、牛膝;头面皮损加黄芩、野菊;口周皮损加黄连、桅子;耳周,阴肛部皮损加胆草、黄柏;腰背部皮损加杜仲等。还应根据湿疹的不同病因病位辨证加减:如脂溢性湿疹加桑白皮、地骨皮、野菊、生槐花;痕积性湿疹加丹参、红花、木瓜、牛膝;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加公英、败酱、鱼腥草、双花等;遗传过敏性湿疹加焦四仙,炒莱菔子等。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皮肤 病 ,引起 或诱发 的因素很 多 ,临床 表现具 有 分布 对 称性 、损 害多形 性 、瘙痒 剧烈 性 、倾 向浸 润性 、反 复发 作 性 、易成慢 性 等特 点 ¨。笔 者 经 过 多年 来 临 床 探 索 与 实践 ,在 治疗 湿疹方 面 积累 了一定 的经 验 ,取得 了较 好
骨 皮 25 g,玄参 15 g,麦冬 20 g,白芍 20 g,当归 10 g, 川 芎 15 g,熟地黄 25 g,山药 25 g,枸杞 子 20 g,何首 乌 30 g,黄芩 15 g,黄柏 l5 g,鸡血 藤 15 g,天 花粉15 g,夜 交藤 20 g。治疗 1个 月后 患者诉 口干 、心 烦失 眠缓 解、 未有 手足 心热 症状 ,继 续治 疗 2月后 月经量 明显 增 多 , 经期 正 常 ,诸 症告愈 。 5 讨 论
光 明 中 医 2017年 3月 第 32卷 第 5期 CJGMCM March 2017.Vol 32.5
·733 ·
25 g,山药 25 g,枸杞 子 20 g,何首 乌 30 g,黄芩 15 g,黄 柏 l5 g,淫羊 藿 30 g,川 牛膝 l0 g,鸡 血藤 l5 g。 手 足 心热 明 显 者 加 白 薇 15 g,鳖 甲 30 g;眠 差 加 夜 交 藤 30 g;I=I干 渴加 石斛 15 g,天 花粉 15 g;腰酸 加 杜 仲 、续 断各 30 g。服 法 :日 1剂 ,分 2次 服 ,早 晚分 服 。 4 典 型 案 例 4.1 病案 1 患者 张 某 ,女 ,36岁 ,已婚 。 以 “月 经提 前 、量 少 3年 ,加重 2月”为主诉 就诊 ,自诉 3年前 行剖 宫产 术后 10个 月 ,月经 始 恢 复 来潮 ,后 月 经周 期 常提 前 一 周 ,经量 明 显 减 少 ,血 红 质 稠 ,偶 伴 小血 块 ,易 劳 累 ,面 色少华 ,腰 背酸软 ,伴 头 晕、心悸 ,舌 质淡 红 ,苔薄 白 ,脉 沉细 。B超 及 妇 科 检 查 均 未 发 现 异 常 。 中 医诊 断 :月经先期 量 少 (阴虚 火 旺),治 以滋 阴清热 ,养 血 调 经。 方 用两地 汤加减 :生地黄 10 g,地 骨 皮 lO g,麦 冬 20 g,白芍 2O g,当归 15 g,川 芎 15 g,熟地 黄 25 g,炒 白 术 20 g,党参 20 g,山药 25 g,枸 杞子 2O g,何 首鸟30 g, 黄芩 15 g,黄 柏 15 g,仙 茅 10 g,川 牛膝 l0 g,鸡 血 藤 l5 g,杜仲 15 g。治疗 3个 月后 患者 月 经量 明 显增 多。 继 续治 疗 1个 月后 ,月 经周期 恢 复正 常 ,停 药后 随访 2 月未复发 。 4.2 病案 2 患者 刘 某 ,女 ,28岁 ,职 员。 以“月 经提 前 、量 少 1年 ”为 主诉 就诊 。诉 1年 来 工作 压 力过 大 , 平 素 月经先期 ,行 经 5日,经 量偏 少 ,色 暗红 ,伴 1 3干 、 手足 心 热、心 烦 眠 差 ,舌质 红 ,质 干 ,苔 薄黄 ,脉 细 数 。 中 医诊 断 1月经先期 量 少 (阴虚 火 旺),治 以滋 阴清热 , 养 血调 经 。方 用两地 汤和 滋血 汤加减 :生地 黄 20 g,地

中医关于湿疹的著作

中医关于湿疹的著作

中医关于湿疹的著作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学中有着丰富的关于湿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经典著作中,有许多关于湿疹的记载,其中包含了对湿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详细阐述。

本文将以中医关于湿疹的著作为标题,从中彰显中医对湿疹的理论和治疗的独特见解。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关于湿疹的记载较为详细。

该书指出,湿疹多由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湿邪瘀滞肌肤,导致湿疹的发生。

在治疗上,该书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湿疹的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比如,对于湿热型湿疹,可采用清热解毒、燥湿除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湿热瘀滞型湿疹,可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该书还提到了湿疹的一些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如感染、糜烂等。

另一本重要的中医著作是《证治准绳》。

该书将湿疹归类为湿疹类疾病,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了详细论述。

该书指出,湿疹多由湿邪侵袭人体而发病,外感湿邪或内生湿邪均可导致湿疹的发生。

湿疹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代谢失调等有关。

在治疗上,该书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即根据湿疹的不同表现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湿热型湿疹,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湿热瘀滞型湿疹,可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除了上述两本经典著作外,还有许多其他中医著作也对湿疹进行了论述。

比如,《医宗金鉴》提到了湿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强调湿疹是由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治疗上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丹溪心法》中提到湿疹是由湿邪侵袭人体经络而发病,治疗上需疏风祛湿、活血化瘀;《金匮要略》中也有关于湿疹的记载,指出湿疹多由湿邪困阻肌肤所致,治疗上需清热祛湿、理气活血。

中医关于湿疹的著作中,对湿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医认为湿邪是湿疹的主要病因,湿邪入侵人体后阻滞气血运行,导致湿疹的发生。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湿疹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

脏腑辨证论治湿疹经验总结

脏腑辨证论治湿疹经验总结

脏腑辨证论治湿疹经验总结[摘要] 根据湿疹发病及症侯的特点,运用脏腑辨证将其分为肝胆湿热、湿热蕴脾,肾虚血燥、心火亢盛、风热袭肺五型,应用中医内、外治法,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字] 脏腑辨证;湿疹;经验总结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占皮肤科门诊病人的1/5左右,其病因复杂,容易反复,是皮肤科的疑难病症之一。

我门诊自2006年开始运用脏腑辨证论治法治疗湿疹取得较好效果,总结经验如下:1.肝胆湿热证急性渗出及红肿表现。

热盛则皮损潮红,自觉灼热;湿滞则见皮损肿胀、糜烂、结痂,瘙痒剧烈;肝经循绕阴器,过少腹,湿热沿经蔓延,下注浸淫,遂见男子阴囊肿胀灼热疼痛,女子带下或黄或赤,稠粘腥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湿热之象。

治宜清肝泄火,除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当归、生地、车前子、白鲜皮、白茅根、地肤子、泽泻、丹皮、双花、土茯苓、生甘草。

外用芒硝、明矾、硼砂溶液冷敷。

2.湿热蕴脾证慢性少量渗出、丘疹、鳞屑表现。

热盛则皮疹色红;熱盛伤津则见鳞屑;湿邪内蕴则见渗出、痂皮、瘙痒剧烈;若湿热阻滞中焦,纳运失健,升降失常,气机阻滞,可见腹胀,纳呆食少,泛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均为湿热内蕴之征。

治宜清热利湿,健脾和胃,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茯苓,苍术,陈皮,泽泻,猪苓,黄芩,栀子,柴胡,生地,丹皮,地肤子,白鲜皮,甘草。

外用黄柏、马齿苋,、双花、黄精、甘草煎汤温敷。

3.肾虚血燥症皮肤干燥、肥厚、色素沉着、呈苔藓样变或皮色紫褐表现,耗伤阴血,肌肤失养则皮肤干燥、皲裂;病久则淤,故皮肤肥厚、色素沉着;若血虚肢体头目失养则见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之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缓均为肾虚血燥之象。

方用当归引子加减:黄芪、当归、白芍、何首乌、丹参、川芎、防风、白蒺藜、全蝎、甘草。

黑豆、黄精、红花、桃仁、黄柏、马齿苋、白鲜皮适量煎汤外洗。

4.心火亢盛证湿疮浸淫、糜烂成片、面红口渴、口舌生疮表现。

心经热甚亦可见心烦不安,便干溲赤,舌红绛,尖起刺,脉数。

老中医:湿疹的临床症状及辨证施治方

老中医:湿疹的临床症状及辨证施治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非传染性、过敏性表皮炎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

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

湿疹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皮肤病,治疗需要专用药康,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湿疹在中医文献中拥有“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多种别称,分发作部位及人群不同又有多种分类。

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中医专家认为这与气候的变化、日常生活中大量化学制品的应用、都市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等有密切联系。

水流湿,火就燥。

中华传诵的各式俗语民歌皆以现实为引、暗指事物百态、流传人生。

如水火之理,中医认为湿热累积、余火上涌、集内外风湿热邪淫浸肌肤而生湿疹;又或然饮食不节,过食辛腥、脾失健运而生湿疹。

此外,湿热蕴久,肌肤失养也可导致类似病状。

临床表现1.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损表现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种。

(1)急性湿疹:为多数粟粒大红色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或水肿性红斑,还可有明显点状或小片状糜烂、渗液、结痂。

损害边界不清,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疱、脓性渗出及痂屑等。

(2)亚急性湿疹:常因急性期损害处理不当或本病迁延所致,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间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及糜烂渗液。

(3)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转化而来,皮损为暗红或棕红色斑或魔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藓样变,表面有脱屑、抓痕和血痂,周围散在少数丘疹、丘疱疹等。

皮损在一定诱因下可急性发作。

2.皮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侧为多见,皮疹往往对称分布。

3.自觉瘙痒剧烈。

4.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5.常见特定部位的湿疹有耳、手、乳房、肛门、阴囊、小腿湿疹等。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个案分析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个案分析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个案分析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

下面通过一个个案分析来探讨中医如何辨证论治湿疹。

患者XX,女,40岁,主因皮肤患湿疹多年,反复发作,经西医治
疗效果不佳,于某月某日来就诊。

经过详细询问和观察,患者主诉皮
肤患处干燥瘙痒,搔抓后出现红肿丘疹,边缘模糊,伴随有大量清水
疱疹,局部渗液,且感觉疼痛灼热。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根据中医理论,湿疹主要是由于气血失调、体内湿热郁结所致。


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舌脉特点,辨证为湿热瘀滞型湿疹。

因此,针对
该辨证类型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采用清热解毒、活血祛湿的中药疗法。

方剂选用黄连解毒汤
加减,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为主方。

同时,配合适量的祛风止痒的
中药,如柴胡滤泻汤,以舒肝解郁,疏风清热。

疗程为连服7剂。

其次,结合针灸疗法。

选取足三里、合谷、四白、曲池、太冲等穴
位进行配伍针刺,辅以拔罐疗法以加强结果。

每周进行一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

再者,配合中药外敷和艾灸疗法。

选用金银花、连翘、白蒺藜等中
药研磨外敷患处,每日两次,连续3周。

同时,在主穴周围进行艾灸,以增强疗效。

综上所述,患者XX在中医辨证论治下,湿疹得到有效控制,皮肤
症状明显好转,病情稳定。

通过本次个案分析,展示了中医在治疗湿
疹中的独特优势和疗效。

希望广大患者对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积极寻求中医师的帮助,共同护理皮肤健康。

湿疹的中医诊断

湿疹的中医诊断

湿疹的中医诊断
湿疹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

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

那么,湿疹的中医诊断该怎么做呢?
湿疹的中医诊断
1、血热。

证候:本型亦相当于急性湿疹,但渗液较少,皮损以红斑、丘疹、抓痕、血痂为主,瘙痒剧烈,常伴有口干舌红,脉细数。

辨析:辨证:红斑,丘疹,血痂,口干,舌红为辨证要点。

病机:心火炽热夹湿蕴肌肤则见红斑、丘疹、血痂;热灼津液则口干,舌红。

脉细数为血热之象。

2、血燥。

证候:本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皮损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有人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辨析:辨证:皮损肥厚,角化破裂,经久不愈为辨证要点。

病机:久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致肌肤肥厚,角化破裂。

脉缓或沉细为阴虚血燥之症。

3、湿阻。

证候:多为亚急性湿疹,皮损色暗、淡红或不红,水疱不多,但液水浸淫,常伴有胃纳不香,面色萎黄,便溏溲少,苔白腻,脉濡滑。

辨析:辨证:皮损色暗,水疱少,但液水浸淫,苔白腻,脉濡滑为辨证要点。

病机: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积肌肤致水疱液水浸淫。

苔白腻;脉濡滑为湿困中焦之症。

4、湿热。

证候:本型相当于急性湿疹,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边界弥漫,剧烈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

辨析:辨证:以皮疹潮红,糜烂,渗出,剧痒为主要辨证要点。

病机:湿热之邪流溢肌肤则皮疹潮红、糜烂、渗液、剧痒。

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盛之症。

肛门湿疹的中医症状分析与治疗

肛门湿疹的中医症状分析与治疗

肛门湿疹的中医症状分析与治疗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困扰。

中医对肛门湿疹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肛门湿疹的发生多与体内的湿热、风邪、血虚等因素有关。

湿热下注是常见的病因之一。

当体内湿热蕴结,下注于肛门部位,就容易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渗出、糜烂,瘙痒剧烈。

患者可能还会有口苦、口干、大便黏腻不爽、小便短赤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肛门周围的皮肤往往红肿、灼热,触摸时有明显的湿感。

风邪侵袭也是引发肛门湿疹的一个因素。

风邪善行而数变,当风邪侵袭肛门肌肤,会导致瘙痒无度,且症状时轻时重,变化无常。

皮肤可能会出现干燥、脱屑等表现。

血虚风燥则常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

由于久病耗伤阴血,导致血虚生风,肌肤失去濡养,从而出现皮肤粗糙、肥厚、干燥,伴有剧烈的瘙痒,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

患者常常面色无华,容易感到疲倦乏力。

在中医治疗肛门湿疹时,会根据具体的症状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湿热下注型的肛门湿疹,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加减,其中包含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等中药。

这些药物能够清热利湿,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得以清除,从而缓解肛门湿疹的症状。

同时,还可以配合外用的中药洗剂,如苦参汤,以增强清热利湿、止痒的效果。

风邪侵袭型的肛门湿疹,治疗重在祛风止痒。

常用的方剂有消风散加减,其中有荆芥、防风、蝉蜕、苦参等中药。

这些药物能够驱散风邪,缓解瘙痒症状。

外用药物可选择薄荷脑洗剂等,以清凉止痒。

对于血虚风燥型的肛门湿疹,治疗则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当归饮子加减,其中包含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等中药。

这些药物能够滋养阴血,润燥祛风,改善皮肤的干燥、瘙痒等症状。

外用药物可选用润肤止痒的膏剂。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就是其中之一,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血海、足三里、曲池等,能够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缓解肛门湿疹的症状。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湿疹除了应用外用药物或内服药物等西医治疗方法之外,中医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治疗该病主要以辨证施治为原则。

在缓解局部症状同时曾起病因入手针对性治疗,并且在短期内可逐渐恢复,安全性较高,不会遗留任何副作用问题。

那么,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哪些?1、热毒型湿疹该类型湿疹发病较急,病程较短。

在发病早期皮肤以局部潮红、轻度肿胀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深入,丘疱疹可逐渐发生破溃而相互融合,但有渗液,抓破后痛感强烈。

主要是由于外邪袭表、湿性粘滞集聚于肌理,导致血行不畅、外卫不固所致。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去水利湿为主。

常用中成药物为:牛黄解毒片、黄连解毒汤、银翘散。

2、湿热型湿疹该类型湿疹发病比较缓慢,局部皮损为丘疹、丘疱疹,且伴有轻度瘙痒性症状,过度抓挠会引起丘疹破裂而糜烂。

其发病诱因多与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影响气血运行所致。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祛风解毒为主。

常用药物为:四妙丸、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

3、血燥型湿疹该类型是诊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且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局部皮损干燥、脱屑、粗糙而皲裂,皮损主要呈对称样分布。

一发病诱因与患者精神因素有关,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致使心火炽盛、血虚风胜,交织于肌肤引起发病。

中医治疗以养血祛风、清热化湿为治疗原则。

适应中药为:凉血地黄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4、湿阻型湿疹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且绵延不愈,局部皮肤粗糙肥厚伴有明显瘙痒症状。

该种类型湿疹发病主要是由于脾胃素虚、饮食不洁等诱因所致。

中医治疗原则以健运脾胃、除湿祛风为原则。

适用中药为:补中益气汤、藿朴夏苓汤、胃苓汤。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原理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原理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原理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通过辨证施治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内部的自我调节和恢复,从而达到治疗湿疹的目的。

以下将从湿疹的病机病因、辨证的原则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湿疹的病机病因湿疹的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脾胃功能失调、湿热郁滞、痰瘀内阻等。

中医认为,在人体内部存在着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多个系统,而湿疹的发生是由于其中某些系统的功能失调导致。

例如,脾胃功能失调会导致湿邪内生,湿热夹杂其中,从而引发湿疹的发生。

二、辨证的原则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原理主要包括辨证和辩证。

辨证是指通过观察、询问、问诊等方法,了解患者的病情表现及相关病史,进而判定病情属于哪一种中医病证。

而辩证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将患者的湿疹病因与病机归入某一中医病证范畴中。

根据中医理论,湿疹主要可分为湿热、湿瘀、气虚湿盛、脾胃虚弱等不同的病证。

在实际辨证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表现等因素,判断湿疹所属的病证类型,并进一步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湿疹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湿疹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结合针灸、中药外用等辅助疗法,以促进病情好转和康复。

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中医会选用不同的中药组方进行治疗。

1. 湿热病证:对于湿热盛证,通常采用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的中药组方,如龙胆、黄连等药物。

同时,中医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调理气血,促进湿热的疏散。

2. 湿瘀病证:湿瘀病证主要表现为患处皮肤潮湿、红肿、瘙痒等症状。

中医治疗湿瘀病证通常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红花等。

此外,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湿瘀的排出。

3. 气虚湿盛病证:对于气虚湿盛的湿疹病证,中医治疗主要以益气化湿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等,可调理脾胃功能,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

4. 脾胃虚弱病证:湿疹患者中脾胃虚弱的情况较为常见,常表现为消化功能减弱、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湿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湿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湿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湿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如下:1、湿热内蕴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损较红、发病急、有糜烂渗出,患者舌质较红,舌苔较黄腻,脉弦滑有力,治疗可用龙胆泻肝汤和茵陈五苓散;2、脾虚湿蕴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皮损不红,糜烂渗出不严重,患者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治疗可用健脾除湿药如除湿胃苓汤;3、血虚风燥型:多见于慢性湿疹,表现为皮损肥厚、苔藓化改变,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可用润燥止痒胶囊或当归饮子。

患者经验:湿疹不抓很痒,抓了又严重反复,患了湿疹的我发现这样治疗才最有效。

我的调理:我做出的改变有哪些,首先,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患上湿疹后已经损害了正常皮肤,若日常不注意卫生清洁,便会引发感染、化脓,使微生物侵入,加重病情,复发率更高。

其次就是合理作息,消除不良情绪,长期紧张、焦虑,可诱发湿疹,因此要注意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最后就是注意饮食禁忌,应选择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应避免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保持大便通畅。

湿疹从最严重到痊愈用了三周,我的对抗湿疹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信心。

三周得湿疹让我体会到了患这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所经历的无助,失去信心,迷茫放弃;发这些就是为了鼓励朋友们,不要放弃,积极乐观的去对抗湿疹。

起初都不严重也没在意,后来逐渐加重,从严重到现在几乎消疹大概用了三周。

湿疹患湿疹后的碎碎念——听听我的湿疹治疗经验:我第一次长湿疹大概是在上高二那年才15岁。

那个时候只是在我的腰后面长了两个硬币大小的疹子,对称性的那种,一开始也没有发现只是觉得很痒,一直挠一直挠,让我朋友帮我看了一下发现结痂了,觉得有点奇奇怪怪,又没有受伤,为什么会有结痂呢?就去了学校附近的一个皮肤门诊去看一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在那个门诊的二楼,给我看病的医生办公室很昏暗,他让我走到那个窗户旁把那个衣服撩起来。

湿疹湿疹治疗经历分享:原来湿疹并不湿,反倒很干燥!1、确诊医院:山东省立医院2、从小就是过敏体质的我,自以为在过敏方面也是半个专家了。

中西医治疗外阴湿疹良方

中西医治疗外阴湿疹良方

中西医治疗外阴湿疹良方湿疹是瘙痒剧烈的皮肤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的皮肤,其中发于外阴部者称外阴湿疹。

湿疹的发病,常因多种内在因素,如各种“阴”“道”炎或宫颈炎过多白带的刺激、糖尿病患者的糖尿浸渍、先天性过敏体质、精神神经因素等;以及外界刺激,如卫生纸或月经带的刺激或过敏、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多种因素而诱发本病。

本病属中医“阴痒”、“阴蚀”等病症范畴,多因湿热蕴结,精血亏虚所致。

一、外阴湿疹的诊断1.病史:常有过敏体质,有对吸人物过敏史;有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物接触史;有白带增多或糖尿病病史。

2.病变多发生于两侧大阴唇,亦可累及小阴唇及两侧大腿皱襞,双侧常对称分布。

3.病损区灼热及剧烈的瘙痒,遇热后加剧。

4.急性期外阴开始红肿,继而在发红的皮肤上发生许多密集、针尖大小的丘疹,且很快变成丘疱疹或小水疱,合并感染后有脓疱,破裂后出现红色湿润的糜烂面并流出浆液性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痂皮,痊愈后不留任何痕迹。

5.慢性期外阴皮肤干燥,变厚,粗糙不平,常有苔癣样硬化,上覆鳞片,并伴色素脱失或色素沉着。

如反复发作或有慢性感染时,可引起淋巴郁滞,外阴局部皮肤呈象皮样改变。

二、外阴湿疹的鉴别诊断1.急性湿疹应与接触性皮炎鉴别:后者的特点为易发现接触的致病物质,病变局限于接触部位,皮疹多为单一形态,病程短,去除病因后易治愈。

2.慢性湿疹应与神经性皮炎鉴别:后者常继发于外阴瘙痒,病因反复搔抓引起,无急性过程,病损区常为成片丘疹,干燥,有碎小鳞屑,皮损中央肥厚,边缘变薄,多为小的扁平丘疹,边界清楚。

三、中医治疗外阴湿疹1.辨证论治:(1)湿热下注:[证候]阴户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呈泡沫米泔样,外阴局部红肿;心烦少寐,口苦而腻,小便灼热,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10g、栀子10g、当归10g、生地10g、泽泻10g、苦参10g、车前子10g、木通10g、白鲜皮10g、苍术10g、黄柏10g、甘草6g。

儿童常见皮疹的中医药物疗效评估和辨证施治案例分享

儿童常见皮疹的中医药物疗效评估和辨证施治案例分享

儿童常见皮疹的中医药物疗效评估和辨证施治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儿童皮肤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儿童皮疹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以其独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儿童皮疹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广大患儿家长们的信赖。

本文将评估儿童常见皮疹的中医药物疗效,并分享一些经典的辨证施治案例。

一、湿疹湿疹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初患年龄多在婴幼儿期。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由于湿邪内停、脾虚湿浊所致,故治疗时以祛湿、健脾为主要方法。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常用方剂有小儿清热泻火汤、小儿痒疹丸等。

通过临床观察,这些方剂在缓解湿疹症状、改善皮肤状况方面疗效显著,且多数可防止复发。

例如,一位3岁男童患湿疹已有两年,多次就医未见好转。

经中医辨证辨证,诊断为“湿热郁闭”。

采用小儿清热泻火汤治疗,坚持服药一个疗程,湿疹症状明显减轻,宝宝整体情况改善,再配合一些中药外用药物,逐渐康复。

二、风疹风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引起的皮疹性疾病,多见于儿童。

中医认为,风疹是因风热病邪外袭所致,常表现为皮疹、发热、咳嗽等症状。

治疗时需清热祛邪、活血化瘀。

常用的方剂有连翘赤小豆汤、薏苡附子散等。

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中医药治疗风疹可减轻病毒感染的炎症反应,促进病灶修复,提高免疫力。

举个例子,一位6岁女童患风疹后,出现持续性的皮疹和发热症状。

经中医辨证,诊断为“风热犯肺”。

采用连翘赤小豆汤进行治疗,同时结合清热解毒的中药外用药物,皮疹逐渐消退,体温也恢复正常。

三、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儿童也是常见患者之一。

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风热、湿热等邪气侵袭所致,表现为丘疹、水肿、瘙痒等症状。

治疗时以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为主要方法,常用的方剂有荨麻疹汤、生脉散等。

例如,一位8岁男童患荨麻疹已有半年,反复发作,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

经中医辨证,诊断为“湿热蕴肌”。

采用荨麻疹汤进行治疗,连续服药两周后,荨麻疹逐渐消退,瘙痒感明显减轻。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摘要】回顾5年来针对湿疹的中医辨证思路与观点,包括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和现代医家临床中总结归纳的辨证论治方案。

重点以病期辨证、脏腑辨证、皮损辨证以及经络部位辨证为主,治疗以清热化湿、祛风止痒、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重视情志因素在湿疹诊疗当中的重要地位,探讨湿疹辨证的新思路。

【关键词】湿疹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古籍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如《医宗金沃·外科心法》浸淫疮记载:“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

”此外常因发生情况不一,而其名各异,如发生在外耳部者名旋耳疮;发生在阴囊者名肾囊风;发生在四肢屈侧肘窝膝窝者名四弯风;发生在小腿部者为裙边风;发生在小儿者名奶癣,或曰胎疫等。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

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

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一)内治法1.湿热内蕴、热盛于湿(热盛型)主证: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

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状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

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

乃因内热炽盛,蕴湿不化,或兼感毒热或风热之邪,继发感染或外感风邪,风湿热毒搏结,薰蒸肌肤而发。

血热毒盛则斑疹鲜红灼热,湿蕴不化则见肿胀水疱,脂水淋漓;蕴热化火,心火内生则心烦不眠、瘙痒难忍。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痒。

处方:历经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清肤合剂、石兰草煎剂几个发展阶段,笔者总结组创了石兰草方:生石膏30g、板蓝根30g、龙胆草l0g、车前草30g、黄芩log、干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马齿苋30g、六一散30g。

湿疹---中医世家

湿疹---中医世家

湿疹---中医世家第⼆节 湿疹(Eczema)所谓湿疹,缘于本病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之征,故名。

该病可称得最常见的⽪肤病,在部队中也不乏此种患者。

中医⽂献有数⼗种病名与现代医学称为湿疹的表现很相似,如浸淫疮、湿癣、四湾风等。

【病因及发病机理】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

变态反应在湿疹的发病机制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湿疹可能发⽣在⽪肤的⼀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本病常常发⽣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

凡有此素质的⼈,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物中蛋⽩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乳,还有化学物品、植物、动物⽪⾰及⽻⽑、肠道中寄⽣⾍,感染灶等的作⽤较正常⼈容易发⽣过敏反应。

有的甚⾄连⽇光、风热、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诱发湿疹。

此外,湿疹的发⽣,有时还可能同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定的关系,⼀⾔以蔽之,湿疹的发病往往是诸种因素共同相互作⽤所致的。

诚然,临床上也可见到,由于坚持锻炼⾝体或环境改变,使湿疹病损⾃然消退⽽获痊愈。

还必须指出,湿疹易复发,原因何在?有⼈解释为这是患者敏感性增⾼以及致敏物质的多源性之缘故。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但根据发病过程中⽪损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兹分述如下:⼀、急性湿疹本型湿疹可发⽣在全⾝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阴部、⼿⾜背等部位。

常呈对称分布,⼀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全⾝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疹可互见。

也就是说,在同⼀病变处,于同⼀时期内,可出现上述3~4种以上损害。

患处炎症反应通常较明显,尤其中央部位更为显著,往往伴有糜烂、渗出、。

但病损境界不清楚,肿胀也较轻。

⾃觉痒甚,其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个⼈耐受性的不同⽽有所差异。

痒以夜间尤甚,症情厉害,可影响睡眼。

还有因搔痒⽽易并发细菌感染,从⽽引发⽑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肤病。

湿疹的中医辨证

湿疹的中医辨证

湿疹的中医辨证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为常见病多发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

湿疹可泛发任何部位,皮疹形态多样,瘙痒剧烈,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湿疹的病因很复杂,由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而诱发本病。

内在因素的种类很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性障碍、慢性酒精中毒、肠寄生虫、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疲劳;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产生湿疹或加重病情。

外在因素主要指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物质等刺激因素。

如药物、油漆、染料、肥皂、化妆品等化学物质刺激;日光、紫外线、寒冷。

潮湿、炎热、干燥、摩擦、纤细异物(动物皮毛、玻璃丝、麦芒)等,均可诱发湿疹。

中医则认为湿疹与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外邪侵淫有关。

湿疹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湿疹的表现常循一定的规律,开始为皮肤弥漫性潮红以后发展为渗液和结痂,炎症反应明显,常数种皮损并存。

病变多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界限,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而以头面、四肢远端。

阴囊为多见,对称发病,严重的泛发全身。

局部瘙痒或有灼热感,病程反复,时好时犯,愈后一般不留瘢痕慢性湿疹的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皮肤浸润增厚呈皮革样(苔藓化)改变,颜色褐红或褐色表面常有糠皮样鳞屑,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部分皮损上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黄水渗出。

发生在手足或关节部位的湿疹,常呈皲裂或疣状。

病情时轻时重,而在精神紧张或睡觉前症状明显,瘙痒剧烈。

在中医中药治疗方面:(1)急性湿疹:发病急,病程短,皮损潮红灼热,肿胀,渗出显著。

中药可选用“鬼苓湿疹康”系列药物。

外治法:毒疹清组方药(2)慢性湿疹:若病程日久,皮损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脱屑瘙痒,抓有血痂,角化皲裂。

中药可选用“鬼苓湿疹康”系列药物。

外治法:毒疹清组方药饮食方法:急性湿疹可取绿豆30g、海带30g、鱼腥草15g。

白糖适量,每天1剂,加水共煮熟,吃海带、绿豆,喝汤,连用5~7剂。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发布时间:2023-02-22T01:09:30.48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1期作者:刘毅[导读] 湿疹作为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虽然属于小病,刘毅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刘毅诊所四川广安 638400湿疹作为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虽然属于小病,但病发时,患者患处往往会有剧烈瘙痒症状,拉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像婴儿、孕妇、工作繁忙的白领这三类人,属于湿疹高发群体。

而中医认为湿疹主要是因人体湿度、湿热过盛所致,中医对湿疹治疗讲究辨证施治,需要按照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症状制定系统化调理方案,以此使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治愈。

1、婴儿湿疹原因及治疗原理婴儿较易患上湿疹,《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明确指出,婴儿体质普遍表现有“脾常不足”现象,这也导致婴儿脾胃极易受外邪侵扰,从而诱发湿疹,且婴儿湿疹常伴有其他较为典型的症状,比如大便臭、口臭明显等。

对于此类风热型婴儿湿疹,中医治疗原理即借助清热利湿、强健脾胃原则给药,祛除婴儿体内湿邪,便可有效治愈,婴儿病情痊愈后湿疹也不会反复发作。

2、白领人群湿疹原因及治疗原理白领人群由于工作繁忙,频繁熬夜,一旦思虑过度、休眠不佳时,脾胃便会进入虚弱状态,难以云华水谷精微,湿邪积聚,随时间推移,湿邪自体内蕴蒸至表层肌肤,便会诱发湿疹。

尤其很多白领生活工作压力大、节奏快,三餐时间不规律,脾胃功能便会大幅减弱,一旦短时间食用过多味含量食物,如青菜、水果等,必然伤及脾胃阳气,脾胃功能受损,湿疹症状便会愈发严重。

对于白领人群所患湿疹中医治疗原理,需明确其是脾虚湿盛所致,极易反复发作,患者患处多表现为淡红色丘疹、并伴有水疱状,有一定瘙痒感,患者自身食欲也会明显减退,大便难以成型,疲倦乏力现象明显。

对于此类湿热型白领人群湿疹,中医治疗原理即采取具备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疗效方剂便可使之得到有效治愈。

中医皮肤科学考试试题

中医皮肤科学考试试题

中医皮肤科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皮肤病的常见病因?()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燥邪E 火邪2、皮肤病中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且伴有瘙痒的,多与以下哪种邪气有关?()A 风邪B 湿邪C 热邪D 虫邪E 毒邪3、中医认为,痤疮的主要病机是()A 肺热熏蒸B 脾胃湿热C 肝郁气滞D 血瘀凝滞E 以上均是4、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以下哪项不正确?()A 湿热浸淫证,治宜清热利湿止痒B 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止痒C 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D 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痒5、以下哪种皮肤病与情志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 银屑病B 白癜风C 斑秃D 荨麻疹E 神经性皮炎6、中医治疗黄褐斑,常选用的方剂是()A 逍遥散B 六味地黄丸C 归脾汤D 桃红四物汤E 以上均是7、蛇串疮的皮损特点是()A 红斑基础上簇集的水疱,呈带状分布B 孤立的圆形红斑C 散在的丘疹、水疱D 脓疱伴瘙痒8、接触性皮炎的中医治疗,首先应()A 清热解毒B 祛风止痒C 凉血化瘀D 避免接触致敏原9、以下哪项不是白疕(银屑病)的临床分型?()A 寻常型B 脓疱型C 关节型D 脂溢型E 红皮病型10、对于瘾疹(荨麻疹)的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风寒证,治宜疏风散寒止痒B 风热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C 胃肠湿热证,治宜通腑泄热,疏风解表D 气血两虚证,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止痒11、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A 湿敷B 针灸C 拔罐D 手术E 熏洗12、疮疡初起,红肿热痛,未成脓者,中医治疗宜选用()A 金黄散B 玉露散C 生肌散D 八二丹E 九一丹13、以下哪种药物常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A 黄柏B 苦参C 苍术D 白鲜皮E 地肤子14、中医认为,皮肤瘙痒症的主要病因是()A 风邪B 血虚C 湿热D 血瘀E 以上均是15、以下哪项不是黧黑斑(黄褐斑)的诱发因素?()A 妊娠B 口服避孕药C 日晒D 遗传E 慢性肝病16、治疗白秃疮(头癣)的首选外用药是()A 雄黄膏B 硫磺膏C 颠倒散D 一扫光E 疯油膏17、猫眼疮(多形红斑)的中医辨证,以下哪项不正确?()A 风寒证B 风热证C 湿热证D 热毒证E 气阴两虚证18、以下哪项不是粉刺(痤疮)的常见证候?()A 肺经风热证B 肠胃湿热证C 痰湿瘀滞证D 肝胆湿热证E 冲任不调证19、中医治疗湿疮(湿疹),若皮损渗出明显,应选用的外治法是()A 洗剂B 软膏C 油剂D 粉剂E 糊剂20、以下哪项不是皮肤疮疡收口期的特点?()A 新肉渐生B 脓液减少C 创面缩小D 红肿疼痛加剧E 疮口逐渐愈合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医称风疹块为_____,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_____,瘙痒异常,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湿疹 中医辨证论治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古籍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如《医宗金沃·外科心法》浸淫疮记载:“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此外常因发生情况不一,而其名各异,如发生在外耳部者名旋耳疮;发生在阴囊者名肾囊风;发生在四肢屈侧肘窝膝窝者名四弯风;发生在小腿部者为裙边风;发生在小儿者名奶癣,或曰胎疫等。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还摸索总结了一批用之有效的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二妙丸、除湿丸、润肤丸、秦芙艽等。除湿丸既有黄芩、黄连、桅子、连翘清热解毒;又有猪苓、泽泻、赤菩皮、白鲜皮除湿利水;还有生地、丹皮、紫草、茜草凉血活血;归尾、威灵仙养血疏风止痒,故适应证较广,可用于慢性湿疹经常反复发作,慢性肥厚皮损与急性红斑脱屑混杂之症。秦艽丸中既有苦寒药苦参、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漏芦通里攻下、荡涤实热;又有温补药黄芪补中益气,调和阴阳;攻补兼施、清疏双导;更兼秦艽、乌蛇、防风祛风通络、和血散阏;适用于病久缠绵、风湿蕴毒入于血分,浸淫日久,正气见衰,皮损粗糙肥厚而剧痒,尤适用于坠积性皮炎、癣菌性湿疹等下肢皮损。全虫方由全虫、皂刺、牙皂、刺蒺藜、槐花、威灵仙、苦参、白鲜皮、黄柏组成,功能熄风止痒、除湿解毒,我院制成成药称为“养血”,适用于老年人血虚风燥、顽湿不化。患者失眠焦虑,瘙痒剧烈,夜间尤甚,皮损干燥脱屑明显或肥厚但无糜烂渗出倾向,舌淡脉濡缓。用养血疗效较好。
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当归、熟地、二芍、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治风先治
血,血行风自灭”,血虚风燥则痒,故养血润肤疏风止痒。地肤子、白鲜皮、苦参为治痒要药,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首乌藤、刺蒺藜养血安神、疏风止痒,陈皮、枳壳理气健脾。
此方为笔者组创。方中白术、慧米、扁豆、芡实、积壳等生用既可健脾燥湿,又不至于增热。此型患者多系湿热困脾,尚有热象,故生用以利湿清热。黄芩、黄柏苦寒泄热燥湿止痒;车前子、泽泻渗出糜烂明显可用五皮饮加减利水渗湿止痒。
与此型相近也多见于亚急性湿疹的为脾虚湿困,湿邪蕴肤型。患者多见于营养不良少儿及老年人,素体虚弱者,常迁延发病而无明显急性症状。病程日久,皮肤反复起水疱,结痂,瘙痒,搔抓后则糜烂渗出,抓后脱屑;久之皮肤肥厚,色素沉着。自觉身倦乏力,胃脘胀满,纳差,口中黏腻,大便常不成形,舌淡舌体胖嫩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缓。证属脾虚湿盛,蕴于肌肤。治宜健脾除湿,养血润肤。处方:白术l0g、枳壳l0g、薏米30g、扁豆l0g、厚朴l0g、干生地10g、车前子15g、泽泻15g、冬瓜皮15g、赤芩皮15g、马齿苋30g、白鲜皮30g、苦参15g、当归l0g、丹参15g、地肤子15g。方白术、萻米、扁豆、厚朴健脾燥湿;赤芩皮、冬瓜皮渗湿利水;车前子、泽泻、白鲜皮、苦参利湿清热;干生地凉血滋阴,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润肤。此亚型与湿热困脾型不同之处在于患者素体虚弱,多迁延发病呈亚急性或慢性变化,无明显热象,故以健脾益气除湿利水为主,佐以清热凉血、养血活血润肤。此型临床十分多见,且多为局限性皮损,故应重视引经药的使用,如上肢皮损加片姜黄,下肢皮损加木瓜、牛膝;头面皮损加黄芩、野菊;口周皮损加黄连、桅子;耳周,阴肛部皮损加胆草、黄柏;腰背部皮损加杜仲等。还应根据湿疹的不同病因病位辨证加减:如脂溢性湿疹加桑白皮、地骨皮、野菊、生槐花;痕积性湿疹加丹参、红花、木瓜、牛膝;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加公英、败酱、鱼腥草、双花等;遗传过敏性湿疹加焦四仙,炒莱菔子等。
3.脾虚血燥型
主证:多见于慢性湿疹。病程日久,皮损以“厚”为突出特点。皮肤粗糙肥厚,相对局限,有明显瘙痒,易倾向渗出,表面有抓痕、血痂,可伴色素沉着。可有身倦乏力,食纳不香,失眠多梦等。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缓。
辨证:脾虚血燥,肌肤失养。治法: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处方:健脾润肤汤加减:党参10g、茯苓l0g、白术l0g、当归l0g、赤白芍各l0g、熟地l0g、丹参15g、鸡血藤15g、白鲜皮30g、苦参15g、首乌藤30g、刺蒺藜30g、地肤子15g、陈皮10g、积壳l0g。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摘要】 回顾5年来针对湿疹的中医辨证思路与观点,包括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和现代医家临床中总结归纳的辨证论治方案。重点以病期辨证、脏腑辨证、皮损辨证以及经络部位辨证为主,治疗以清热化湿、祛风止痒、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重视情志因素在湿疹诊疗当中的重要地位,探讨湿疹辨证的新思路。
(一)内治法
1.湿热内蕴、热盛于湿(热盛型)
主证: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状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乃因内热炽盛,蕴湿不化,或兼感毒热或风热之邪,继发感染或外感风邪,风湿热毒搏结,薰蒸肌肤而发。血热毒盛则斑疹鲜红灼热,湿蕴不化则见肿胀水疱,脂水淋漓;蕴热化火,心火内生则心烦不眠、瘙痒难忍。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痒。
处方:历经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清肤合剂、石兰草煎剂几个发展阶段,笔者总结组创了石兰草方:生石膏30g、板蓝根30g、龙胆草l0g、车前草30g、黄芩log、干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马齿苋30g、六一散30g。
方中胆草性味苦寒,功在燥湿清热,入肝胆膀胱经苦寒沉降,长于清泻肝胆实火下焦湿热;黄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肺,泻上焦之热;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主清气分实热除烦止渴。二药共辅胆草清利三焦实热而燥湿。车前草长
加减:心火炽盛、口干心烦、口舌生疮、失眠易惊者加三心(连翘心、生桅仁、莲子心)三黄(黄连、黄芩、黄柏);胃火炽盛、口苦口臭、苔厚燥、唇干裂、便干结加大黄、黄连、桅子;夏季暑湿重加茵陈、蕾香、薏仁;渗液多加车前、泽泻、猪等、冬瓜皮等。
2.湿热内蕴,湿重于热(湿盛型)
主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粟粒状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抓后糜烂渗出不止。
可有胃脘满闷,饮食不香,口中黏腻,口渴而不思饮,身倦乏力,女性白带清稀,淡而不臭,便不干或先干后塘,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辨证:湿热内蕴,湿盛于热。治法:清脾除湿,佐以清热。
处方:清脾除湿汤加减:生白术l0g、生积壳l0g、生慧米30g、生芡实l0g、生扁豆l0g、生黄柏l0g、干生地30g、黄苓l0g、茵陈30g、车前子15g、泽泻15g、白鲜皮30g、苦参15g。
方中生地、元参、麦冬、丹皮、赤芍滋阴凉血;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当归、首乌藤养血安神、润肤止痒;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茯苓、泽泻、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健脾除湿,祛风止痒。此期病程日久,证型变化,但“本源于湿,再源于热”是不能忘记的。即使外观皮损像神经性皮炎,如果忘了“本源于湿”,滥用表散之药或刺激性外用药,就会诱发“急性发作”,所以以上各型都少不了健脾除湿、清热凉血之品。此型如兼气血两虚,可加黄芪、党参或太子参。
与此型相近也常见于慢性湿疹的是阴虚血燥型,表现为皮肤粗糙甚至肌肤甲错,瘙痒,如用药不当,皮疹易发红肿胀,起水疱,甚至形成红皮症。常自觉五心烦热或午后低热,口干不思饮,大便干,脉细数或沉细,舌红或淡,少苔。辨证属阴虚内热,血虚风燥,肌肤失养。
治法:育阴润燥,养血润肤。
处方:生地10g、元参15g、麦冬l0g、赤芍l0g、丹皮l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当归l0g、首乌藤30g、丹参15g、鸡血藤15g、茯苓15g、泽泻15g、白鲜皮30g、苦参15g、地肤子15g。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我们经过440例临床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石蓝草煎剂治疗组对急性皮炎、湿疹的治愈率达到90.1%,总有效率99.4%。明显优于龙胆泻肝汤治疗对照组,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石蓝草组平均治愈时间7.03天,比对照组缩短43.9%。
临床观察未发现毒副作用。药理药效学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石蓝草煎剂有明显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动物毒性试验显示其安全系数高,无毒副作用。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证实,石蓝草煎剂是安全、速效、高效的纯中药制剂。
于利湿消肿兼可清热,六一散中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可利窍,除膀胱之热结而通利水道,甘草清热解毒,故六一散能利水消肿兼可清热除烦止渴,釜底抽薪,标本兼治;生石膏、六一散共用使水湿通利而热邪易除。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消斑,其中生地甘寒,既可凉血泄热、又善养阴生津,佐苦寒之剂免伤阴分;赤芍酸寒,能泻能散,既可凉血活血,又能泻肝火;丹皮苦寒可清热凉血消斑;三药配合既可清热利湿凉血消斑,又免过用寒凉而伤阴。板蓝根、马齿苋功在清热解毒,防治毒热湿邪并能凉血消肿。全方诸药配合,共奏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之功,热清湿利而皮疹得消。本方取龙胆泻肝汤之主药胆草、黄岑、生地以清利肝胆湿热,凉血护阴;取白虎汤之生石膏以清气分热邪,除烦止渴;加板蓝根、马齿苋等已经现代医学证实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清热解毒,取得了目前国内纯中药制剂治疗急性皮炎、湿疹的最高疗效。此方对急性、热性、热盛于湿的皮肤病如急性湿疹、皮炎、急性银屑病、急性丹毒等均有良效。
参 考 文 献
[1]胡宝春.湿疹的中药治疗及护理. 浙江省缙云县中医医院.
[2]赵丽平.中医辨证论治湿疹86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
00年07期.
[3]李文忠,孙秀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8例. 山东中医杂志 2006年0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