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地图反映的是这一时期出现

了怎样的文化局面呢?这个局面为什么会出现呢?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儒、道、法、墨、阴阳、杂、小说家等)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先秦诸子皆为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术皆应时而生。

——胡适《说儒》

井田制被破坏,

土地私有制出现生产力提高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公田),以丰财也。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经济:井田制的崩溃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论语》

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

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政治: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王室衰微楚王问鼎

政治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秦孝公)下令国中曰……诸侯卑秦,

丑莫大焉……宾客群臣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

尊官,与之分土。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阶级关系:“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国统治者重用

新士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也有了独立的思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成了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因而有各学派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一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礼记·王制》材料二当周宣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三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建立起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受任何束缚和制约,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特别的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