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同构研究

合集下载

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同构度的测度与分析

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同构度的测度与分析

风 在对 长 三角 地 区作 产业 结构 相 似性 的实证 分 析 中有 所
涉及 , 认 为高新 技术产 业 同构 问题在浙 江 、 苏 、 并 江 上海 地 区并不 明显 ; 还有 的学者 认 为存 在 高 同构 的现 象 , 仅 仅 但 是定 性 的分析 , 有对 同构是 否引 发行业 的恶 性竞 争 的后 没
徐 侠 . 同 良。 ,安 一
(. 1南京航 空航 天 大学 经 济与 管理 学 院 , 苏 南京 2 0 1 ;. 江 10 6 2南京人 口管理 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 4 ; 1 0 2
3南 京 大 学 商 学 院 , 苏 南 京 2 0 4 ) . 江 10 2

要 : 用结构 重合 度 指数 , 东部 沿 海地 区 高技 术 产 业发展 较 好 的9 省份 同构 问题 进 行 了实证分 析 , 利 对 个
联合 国工业 发展组织 ( ntdN t n id s i eeo met U i ai s n uta D vlp n e o rl
0 引言
随 着传 统产 业 竞争 力 的不 断减 弱 ,高新 技 术产 业 逐
渐 成 为 推 动经 济 增 长 和社 会 进 步 的 最具 生 命 力 的产 业 。
但 我 国高 新技 术产 业 的发 展 地 区差 异较 大 ,东 部 中部 和
西 部 地 区 发 展 明 显 不 平 衡 ,呈 现 出 东 强 西 弱 的 总 体 发 展
格 局 。 由于 高 新技 术 产 品的研 制 和生 产需 要 良好 的配 套
环境 、 力 资 源 、 力 和金 融 资 源 , 东 部 沿海 地 区具 有 智 财 而
指 出我 国高新技 术产 业发展 过 程 q 同构 度很 高 , 且 引发起 了相应 行 业的 恶性 竞 争 。于是针 对这 种现 象 , - 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作者:王建林齐芯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31期摘要: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分析三次产业间的演变规律,分析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广东省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演变,三次产业的演变历程:“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结构,随着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未来广东省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9.31.002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社会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宏观政策制度等因素不断调整和变化,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动态过程。

从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两方面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的演变进程。

1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分析從量的方面,以广东省各时期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总值的数量比例关系,研究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

选取1978年—2018年41年广东省三次产业的生产总值统计数据,观察各年度第一、二、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结合其他因素,分析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如图1。

1978年以来,广东省GDP构成如图所示。

1978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9.76%、46.61%、23.63%,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2018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演变为3.94%、41.83%、54.23%,第三产业优势明显。

三次产业结构在量上的演变规律表现为:从第二产业占据绝对优势向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优势演变。

41年来,广东省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185.85万元扩大为2018年的97277.77万元,连续30年居全国之首。

以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26%,第二、第三次产业增长快速,第一次产业平稳增长。

198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占比,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

广州产业研究报告

广州产业研究报告

广州产业研究报告
根据广州产业研究报告,广州是中国南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以下是关于广州产业发展的一些主要内容:
1. 服务业发展:广州的服务业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占据了市区经济总量的相当比重。

特别是金融、贸易、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和比重。

广州拥有多家国内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许多大型商贸和物流企业,为广州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 制造业转型升级:广州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制造业重要基地之一,尤其以轻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代表。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广州加大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例如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等。

广州还建立了多个产业集聚区,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3. 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广州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

广州拥有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研发资源。

广州还设立了多个创新创业基地和孵化器,鼓励创业者全面创新创业。

广州的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了大力改善,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和投资者。

4. 开放合作和国际化发展:广州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交流。

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拥有国际航空港和大型海港,贸易往来频繁。

广州还积极参与
国际合作项目,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广州的国际化发展。

总体而言,广州的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广州政府将继续加大产业发展的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制造业高技术化与高技术产业同构的关系探析

长三角制造业高技术化与高技术产业同构的关系探析
行研 究
系 。那 么 测度 地 区 间 高技 术 产业 的 同构 度 也
就 是 测 度 地 区 间 高 技 术 产 业 这 种 比例 关 系
l 制造 业高 技术 化水 平 的测度 方法
由结 构 主 义 增 长 理 论 我 们 知 道 . 造 业 制 结 构 的 高 级 化 是 推 动 制 造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动
现 之 一 就 制 造 业 的高 技 术 化 。 造 业 高 技 术 制
化 的程 度可以用 高技 术产在 整个制 造 业 巾
所 占 的份 额 大 小 来 表 征 :
K e i }口产 品 相 似 度 指 数 改 造 得 出 的{ r nn} i l ,
H ×0 }1% 0
技术 产 业 的产 出 ;, 制 造 业 的产 出 。 l为
维普资讯
长三角制造业高技术化 与高技术 产 业 同构 的关系探析
王志华 , 陈 圻
( 南京航 空航 天 大学 经济 与 管理 学 院, 苏 南京 2 0 1 ) 江 10 6
摘 要 : 19 ~0 2年 的 统 计 数 提 为 基 础 , 度 了长 三 角 制 造 业 高技 术 化 水 平 , 时利 用 结 构 重合 度 指 数 计 算 以 9520 测 同
上 的 相 近 或 相 同 程 度 。在 现 有 文 献 中 , 数 多
了长三 角 高技 术 产 业 的 同构度 。 经过 单 位 根 检 验 后 , 对二 者 之 间 的 关 系进 行 了 同 归 分析 , 果 表 明 , 着制 造 业 的 高技 结 随 术化 , 三 角 内高技上 的 趋 异 。 长 表
整 个 高 技 术 产 业 的 比重 ; 为地 区 7 , ‰ 中 第 个 行 业 占整 个 高 技 术 产 业 的 比重 。 S1 介 于 0和 1 间 , 果 其 值 为 0 表 S 之 如 , 示 两 个 相 比 较 地 区 高 技 术 产 业 的 结 构 完 全 不 同: 如果 其值 为 1 则 说 明两 个 相 比较 地 区 , 高 技 术 产 业 的结 构 完 全 相 同 : 而且 , 果 它 如 的值 愈 : 说 明两 个 地 区 高 技 术 产 业 的 同 构 赶, 程 度 也 愈 大 。从 数 学 含 义 上 来 看 ,S S 首 先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格局下中山市产业协同研究——“核心—边缘”理论视角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格局下中山市产业协同研究——“核心—边缘”理论视角

2023年7月第26卷第13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Jul.,2023Vol.26,No.13资时降低新兴产业的准入门槛。

同时,新兴产业风险依然存在,如果技术周期预计错误,将会误入技术陷阱,导致产业夭折。

因此,要引导新兴产业规避风险,健康发展。

此外,相比房价提升而对科技人才集聚产生的推力作用,区域工资水平上涨对科技人才的拉力作用更为显著[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加引进资金投入,加强城市经营管理,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生活工作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1]杨靖雯.南充绿色经济发展策略[J].中国外资,2022(12):58-60.[2]周超.经济增长、市场化程度与产业结构的区域性差异[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2):117-120.[3]缪凯,许敏.达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28):102-104.[4]王高峰,杨浩东.区域居民购房能力与科技人才集聚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2,40(6):1001-1013.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格局下中山市产业协同研究——“核心—边缘”理论视角蒋永宏,王 玲(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6)[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铺开为中山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山市如何在湾区空间格局下谋求产业协同发展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论文以“核心-边缘”理论为研究基石,结合中山市在湾区中的经济地位、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等现实条件,对中山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中山市在湾区中的城市定位、“核心”产业和“边缘”产业定位分别进行了研究。

提出中山市应立足于大湾区全域进行产业布局;承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区辐射和延伸,促进中山市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促进“边缘”产业智造化等建议。

[关键词]核心产业;边缘产业;产业升级;产业协同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44[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3-0152-040 引 言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山市开始进入对接湾区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期。

广州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州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州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制造业一直是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州制造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演进。

本文将从广州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广州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1.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广州的制造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变为以高技术含量、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例如,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等新型制造业成为广州制造业的新增长点。

2.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拓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州的制造业也逐渐向现代服务业拓展。

例如,广州的机电产品制造业与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3.产业链配套完善、集群效应显著:广州的制造业具有完善的产业链和集群效应。

例如,广州的汽车制造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涵盖了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研发设计等多个环节。

二、广州制造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产业结构过于关注高端产业: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广州过于关注高端产业。

低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均衡。

2.制造业品牌意识薄弱:广州的制造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相对于一些国际知名的制造业品牌,广州的制造业品牌意识还比较薄弱,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3.制造业绿色发展压力较大: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加紧,广州的制造业面临着绿色发展的压力。

传统的制造业在环保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大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三、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各类产业:广州需要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各类产业。

不仅要注重高端产业的发展,还要兼顾低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体产业结构的均衡性。

2.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力:广州的制造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宣传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品牌。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综述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综述

我 国区域 产业 结构趋 同现 象 自 18 94年被 世界
似” ,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术概念,其 内涵随着 相关研究的不 断深入而 日益丰富。较早对 区域产
银行 中国经济考察 团提 出之后 [ ,不断引起 国内 1 ] 学术界和政府部 门的研究 与思考 ,一直是我 国区 域经济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来 ,随着各
地区 “ 十二 五规划 ” 的相 继 出 台 ,区 际产 业 结 构
业结构趋 同的内涵进行 概括 的是赛风 、朱 明春
( 9)两位学者 ,他们认为区域产业结构趋 同是 10 9 指各个 区域的产业结构在演进过程 中表现 出来 的

趋同化现象再次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热
种共 同倾 向,是一种动态 的发展过程 ,它集 中
第5 ( 期 总第 23 ) 2期
21 02年 5 月
工 业技 术 经 济
o I d sr l e h o o ia t n mi8 f n u t a c n lgc lE x o c i T ) _ ,
N . G nrl o2 3 o5( eea,N .2 )
Ma . 0 2 y2 1
论区域产业结构趋 同问题 ,也就是说 ,区际产业 结构是否趋 同不仅要有指标来衡量 ,也要通过考 察在某个区域空 间内是否存在产业或产品脱 离市 场需要 , 在低技术水平上进行规模 不经济 的重复
本文首先 阐述 了区域产业结构趋 同的 内涵 ,
然后从技术、空 间和产业 3 个维度介绍区域产业 结构趋同的测度 ,接着对我 国区域产业结构趋 同
对 该 领 域 的 未 来研 究 方 向进 行 了展 望 。
[ 关键词) 区域 产业结构
趋 同 原 因分析

广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广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广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周权雄【摘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提升广州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实力的关键所在.重点分析了近三年来广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当前广州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趋于复杂,因此,广州经济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等抗波动能力较强产业的重要作用,坚持"广州创造"和"广州服务"理念,不失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高端、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0(030)001【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现状;问题;建议【作者】周权雄【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2经济的国际竞争突出表现为产业的竞争。

要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提升产业竞争力,发展和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

作为先行地区,广东结合自身实际最近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主体框架、重点载体和保障措施,为推动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明确可行的目标和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在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广州提出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广州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战略支撑,并努力在全省推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广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提升广州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实力的关键所在。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与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广州市“十一五”期间的重大任务,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突出表现为三大成就:一是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二是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三、二、一”产业结构特征日益明显;三是支柱产业主导地位突出,经济发展集约程度提高。

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吕平袁易明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06期摘要:基于2008—2018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不具有非线性关系;技术创新在两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且呈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行业异质性。

关键词: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0)06-0118-08一、引言制造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

我国制造业虽然在规模和总量上均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长期处于低端环节,“大而不强”的发展“短板”突出,这严重抑制了技术创新发展,阻碍了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前进的步伐。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逐渐弱化,制造业依赖以低成本、规模经济而取得价格优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发展以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产业溢出效应强为特征的高技术制造业势在必行。

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是具有高度关联的异质性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能提高产业专业化分工程度,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在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简称“两产业协同集聚”)的特点逐渐凸显。

那么,两产业协同集聚式发展是否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两产业协同集聚是否促进了技术创新,从而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这些问题,丰富了从产业发展层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协同集聚(Industrial Co-agglomeration)是指关联度高的异质性产业间空间相互依赖的现象,此概念最早由Ellison和Glaeser(1997)提出[1]。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以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为例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以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为例

收稿日期:2023-12-07作者简介:王丽娜,(1981),女,江西九江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此文为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配性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1GXJK677;主持人:王丽娜)和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劳动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JKDY077;主持人:王丽娜)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以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为例王丽娜(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尾516600)摘要: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高职院校要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适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于对珠三角区域现有产业结构现状的调查以及对产业结构与专业设置的适配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与专业设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且各区域各产业偏离度特征差异明显。

应统筹教育资源,全面提高高职教育发展总水平;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构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机制、共建高职教育产业园区。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配性;珠三角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4)01-078-06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

”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高职院校大都是依托地方传统支柱产业建立。

随着广东珠三角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后的产业结构适配性如何,其人才培养规格是否契合珠三角区域建设和发展的岗位能力需求,关乎未来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乎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广东珠三角区域9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为重点,旨在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岗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着力培养适应珠三角区域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大湾区创新发展,打造高质量适应性人才培养基地。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产业集聚的视角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产业集聚的视角
年 份
表 1 19 年~ 年广东省 高技术产业区位熵 5 21 9 00
1 9 95 19 96 19 97 1 9 98 19 99 20 00 2 0 01 20 02
外部 性 ,来 提升创 新 能力 与 价值 优 势 。 实现 价值 增殖 . 最终 实 现广 东 省高 技 术 产业竞 争优 势 的提 升
1 2 38 7亿元 , 产业 规 模大 幅度 提升 。
另 外 , 东省 的软 件 、 物 医 药 、 材 料 三 大 产业 也 势 所存在 的障碍 和解决 的对 策 。 广 生 新
被成 功打 造 成 规模 超 千亿 元 的新 兴 产 业 集 群 。据 了 解 ,
比增 长 2 .%, 量 占全 国 的 1 .%, 51 总 96 局全 国首位 , 件 出 软
产值 占全 国同类行 业 总产值 的 比重 在 3 %以上 : 0 占广东 省 近几年 维持在 6 %以上 。另 外 . 0 电子计 算机及 办公 设备 制
造业 广 东省 的总产 值 .也 占全 国同行 业 的 比重 的 3 %以 0
生产 较为 集 中 , 有 比较优 势 , 于 2说 明优 势十 分突 出。 高技 术产业 总 产值 的 比重 .9 9年 达到 最大 值 7 . %后 . 具 大 19 12 8
拥有 华 为 、 中兴 、 腾讯 、 比 (/j ( ) ss/ ) () 省拥 有 完善 的 电子 信 息 产业 链 , 1 其 中 , i Q 为 区域 的 j 业 区 位熵 ,i i 产 s 为 区域 的 j J 产 亚迪 等一大 批创 新 型电 子信 息产 业 . 世界性 的电子信 息 是
些 问题 .这 些 问题 降低 了广 东省 高技 术产 业 的集 聚效 应 。

广东产教融合现状调研报告

广东产教融合现状调研报告

广东产教融合现状调研报告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产业结构多元化且成熟。

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省一直重视产教融合,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篇报告将对广东省产教融合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广东省产教融合的现状1.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广东省政府重视产教融合,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强产学研联合。

2.高校与企业合作密切:广东省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产教融合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转移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3.企业需求与人才供给不匹配:尽管广东省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多,但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然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

这说明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4.产教融合程度有待提高:虽然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紧密,但在产教融合程度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一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还比较传统,缺乏深度的产学研结合;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还未能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与高校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

二、广东省产教融合的问题分析1.机制不健全:广东省的产教融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角色定位、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机制等,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2.企业需求不够明确:有部分企业对于人才需求不够明确,未能与高校对接好。

同时,部分企业对于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存在一定的疑虑,影响了产教融合的进程。

3.高校与企业缺乏交流平台: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导致彼此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影响了合作的深度和效果。

三、广东省产教融合的建议1.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广东省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为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2.优化就业导向:高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更受市场欢迎。

3.培育交流平台: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趋势预测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趋势预测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趋势预测来源:国家统计局2007-07-09“九五”时期以来,广东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1995―2003年,全省高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速都达27%以上,科技人力投入年均增速达31.2%,科技经费、专利申请两项指标更是以年均高达50.8%和46.7%的速度增长。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广东高技术产业不但实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而且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也逐年提高,已成为广东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一、发展概况广东高技术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发展壮大到现在,短短十多年,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

2003年,广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95年的3.8%大幅提高到11.5%。

总的来看,2003年广东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如下特点:(一)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增长五成多从主要指标增幅看,2003年是广东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的一年,增幅均达50%左右,再次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据统计,2003年全省列入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有2996个,比上年增长48.8%;增加值1560.68亿元,增长56.3%。

与2002年相比,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净增56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净增额的30.3%,占全省工业增加值净增额的41.4%。

同期,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6611.18亿元,增长45.9%;销售收入6394.46亿元,增长46.7%;实现利润118.85亿元、利税144.81亿元,分别增长68.5%的56.6%,增幅明显高于产值和销售收入等指标,这反映出广东高技术产业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提升。

(二)科技投入大幅增加,新产品开发作用凸显2003年,广东高技术企业共投入科技人员7.51万人,比上年增长77.4%,为1995年的9倍;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5.99万人,增长73.0%,为1995年的13倍。

全年科技经费筹集总额达150.81亿元,科技经费内部支出149.25亿元,分别增长66.9%、54.5%,为1995年的24倍和27倍;其中,用于核心技术研究的R&D经费88.11亿元,增长39.0%,为1995年的51倍。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王韵霏,隋艳颖(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30)摘要:目前,广东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的效益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研发产出明显增多,部分领域在国内乃至全球占领先地位。

然而,仍存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链高端受制于人、相关体制机制未发挥最大效应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稳定高技术产业国外供应链、搭建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全链条、全面扶持5G行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和基础研究支撑、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体制机制等建议,旨在推动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广东;现状;问题中图分类号:F276.44;G3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095(2020)04-0034-05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uangdong High-tech IndustryWANG Yun-fei, SUI Yan-ying(Guangdong Provinci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Institute, Guangzhou 510030,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Guangdong’s high-tech industry has developed to a certain scale, and its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enefi ts continue to improve, high-tech enterpris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continue to increase, high-tech enterpris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utput signifi cantly increase, some areas have achieved domestic and even the world’s leading posi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within high-tech industry, restrictions from industrial chain upstream imposed by foreign countries, and improper relevant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 Aimed at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develop Guangdong's high-tech industry, such as stabilizing high-tech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from foreign countries, setting up the regional whole-chain of high-tech industry, fully supporting 5G industry,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from talents and basic research and improving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chanisms of high-tech industry, etc.Key words: hi-tech industry; high-tech manufacturing; Guangdong;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0 引言如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0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时代到来,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其利用数字化电子技术,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大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相较之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使更多企业得到金融服务。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新发展阶段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成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基于此,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数字普惠金融、产业协同集聚及区域经济相关理论概述(一)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发展前景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广泛覆盖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为其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这种服务形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与电子化技术的优势,以更便捷、更高效、更普惠的方式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其借助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数字化渠道,突破物理地域限制,触及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区域和群体。

同时通过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在线支付、转账、理财等快速高效的金融服务,还能实现服务对象在线实名认证、电子签名、风险评估等,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有效保障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与合规性。

综上,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覆盖面广、服务效率高、安全性强等特点。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进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出现并开始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如P2P 网络借贷、数字货币、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为社会大众、企业提供更多投资和融资渠道。

随之而来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内容更加丰富,以此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发展前景广阔。

但与此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还存在各种问题。

在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偏远地区和乡村区域由于信息网络覆盖低、信息技术掌握较差、金融知识欠缺,金融服务很难覆盖到。

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同构度和区域分工研究

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同构度和区域分工研究

HE Jn . L in we ig V La g n
( un dn stt o c nicadT cncl n r ai ,G aghu5 0 3 ,C ia G agogI tu f i ti n eh i f m t n unzo 0 3 h ) n i e S e f aIo o 1 n
St y o o o ne usD e r e a g o a v so f ud n H m ge o g e nd Re i n lDi iin o La o f Hi h —t c n sr n Pe lRi e et b ro g e h I du t y i ar v r D la
21第期 o年 3 1
… … 嚣 。 R h
文章 编 号 :10 7 9 (0 1 3— 06— 3 0 0— 6 5 2 1 )0 0 9 0
珠 江 三 角洲 高 新技 术 产 业 同构 度 和 区域 分 工 研 究
何 静 , 吕亮 雯
( 广东省科技 情报研 究所 ,广 东广州 50 3 10 3)
摘 要 :运 用 同构 系数 、 区位 熵 方 法 对 珠 三 角地 区 高 新技 术 产 业 区 际 分 工 状 况 进 行 测 度 ,得 到 珠 三 角 地 区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同构 现 象不 严 重 ,各 市之 间的 水 平 分 5 和垂 直 分 工 逐 步 增 强 ,初 步 形 成 了较 为 合 理 的 区域 专 业 化 分 工格 - 局 等 结论 ,为 珠 三 角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合 理 布 局 和 快速 发 展 奠 定 良好 的基 础 。 关 键词 :珠 三 角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同构 度 ;区位 熵 中 图分 类 号 :F 7. 4 2 64 文 献标 识 码 :A

高技术服务业空间外溢与工业企业创新——基于负二项模型的实证分析

高技术服务业空间外溢与工业企业创新——基于负二项模型的实证分析

作者: 张萃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出版物刊名: 人文杂志
页码: 33-40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高技术服务业;空间外溢;工业企业创新;产业同构;空间权重矩阵
摘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高端环节,各地方政府纷纷将高技术服务业列为促进本地工业企业创新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

由此引出的最大顾虑是,这种做法是否会导致区域间高技术服务业产业结构趋同?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

高技术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空间外溢属性,在促进本地区工业企业创新的同时,还能通过知识、人力资本等的外部性对其他地区工业企业创新产生影响。

在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各地区纷纷构建自己的高技术服务业体系并不会造成国内市场分割情况下的产业同构问题,相反会有利于高技术服务业跨地区网络化的形成和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空间溢出效应的充分发挥。

引入空间权重矩阵的负二项模型实证检验也证明,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创新之间的确存在显着的空间相关性,而且其他地区高技术服务业对本地工业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大于本地高技术服务业的作用。

从非线性的动态发展趋势来看,这种空间外溢效应会不断强化。

改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对策与建议

改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对策与建议

改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对策与建议作者:宋玲左小明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32期摘要:本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大湾区产业发展的先进做法提出了改善对策,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湾区;协同集聚;对策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32.0021 提高对产业协同集聚的认识“产业协同集聚”这几个文字本身就具备科学的含义。

所谓“集聚”,是指事物在特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并有机组合,“集”指的是大量有关事物在地域空间中的集合现象,“聚”强调区域内的各种因素有机聚集,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的物质、信息和社会各种流,进而聚集成复杂、多元的复合层次网络体系。

协作就是以协作的方式将区域中各种因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协调行为主体的个人绩效,使区域系统的整体成绩达到最佳水平。

根据波特在区域产业经济中的阐释,产业协同集聚是指以某一或几个特殊产业为中心,大量的产业相关联系密切,以及有关支持机构实现了产业协同,在空间中形成了产业聚集,从而构成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集合体。

由于产业价值通过互联网与中国制造集群的融合逐步链条化,进一步深化加速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流程中的渗透,重新构建生态环境及集群制造业,在设备、物料、产品和人的相互衔接过程中,不断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主要产业协同集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产业梯度分布和高端制造积累都具备一定的产业协同集聚基础。

然而,尽管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区域贸易合作交流,粤港澳三区两地产业交流合作还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产业链未能进一步有效整合与延伸,多层次、跨不同地区的区域产业交流合作关系协调发展机制仍存在诸多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未来粤港澳湾区三地产业的深度集聚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2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近期对策2.1 借鉴国际经验,成立大湾区产业集聚协同治理机构美国旧金山湾区是最早设立区域产业协同机构并取得成功的国际知名湾区,早期的旧金山湾区内,各城市产业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不断。

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

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

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摘要:产业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而且推动都市圈之间的产业协同是都市圈同城化进程的核心。

建立地区分工清晰、配套完善的错位发展格局,不失为一种产业协同的有效方式。

然而,目前部分城市地区产业空间分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

这一现象是都市圈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固有的,也是都市圈在同城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关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削弱“不可取”的产业同构,而强化“可取”的产业同构,促进都市圈产业空间结构由“同构”向“协同”方向发展。

关键词:都市圈同城化;产业同构;优化路径前言:城市群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地带,对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加快构建现代都市圈,加强对都市圈的领导与发展”。

当前,我国已有24个城市(上海,北京,佛山,昭平),以及珠三角,上海,苏州,杭州等都市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办〔2019〕328号)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基础”,从而使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产业同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一、产业同构是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产业同构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由于各自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产业间的相互竞争。

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杭州,珠三角地区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地区,中三角地区的武汉、长株潭、南昌地区,均有一定的产业同构性。

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受供给、需求和政策三个因素的影响。

部分都市圈由于其区位相近、资源相似等表现出某种程度之间的共性,说明都市圈的产业同构是都市圈经济发展所必然存在的,也是都市圈同城化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类似资源禀赋为都市圈地区产业同构奠定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既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 7,b t n te wh l r vn e a d i r a .T e r s l h w t a h e r e o tu t r l s mo h s i h o e oh i h oe p o ic n n a e s h e u t s o h tt e d g e fsr cu a o r im n t e wh l s i p
摘要 :考 查 19 - 20 9 5 0 8年 间广 东省 高技术产业 的结构相似 度指数 。研 究发现 ,广 东省 高技 术产 业结构相似 系数 总体较 高,粤 东和粤 西地 区并没有 出现产 业 同构 的现 象,而珠 三 角地 区的高技术 产业 同构现 象较 严重 ,尽 管近
年 来其 高技 术产业结构的趋 同性有减弱的趋势 。由于珠 三角地 区高技 术产业 的发展 对广 东省 的经 济发展 有 着重 大的影响 ,适 当调整珠 三角地 区的高技 术产业结构 ,使 之更合理 ,具有很 大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 同构 ;广 东省 中图分类号 :F 7 .4 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7 9 (0 1 5— 0 3一 4 0 0— 6 5 2 1 )1 08 o
Re e r h o t u t r s m o p im fHi h — t c n u t y i a g o g s a c n S r c u e I o r h s o g - e h I d s r n Gu n d n
Ke r s:hi y wo d h—tc n u t ; id sr lsr cu e io r h s ; G a g o g J g e h id sr y n u ti tu t r s mop im a u ndn
1 引言
按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的定义 ,高技术产 业强调知识与技术 密集度高 、产业发展速度快 、有 高附 加 值 高 效 益 和 高 市 场 规 模 、高 带 动 作 用 的 行 业 … 。高技术 产 业 同构指 的是 两 个 或 两 个 以上 地 区 的高技 术产 业 在 结 构 上 的 相 同 或 相 似 程度 。改 革 开 放 以来 广东 省 高 技术 产 业 已经 成 为 广 东 省 工 业 经 济 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呈现 出 电子信息产业独大 、珠 三角地 区高度 聚集 、自主创 新能力 弱 、附加值偏低 、技术含 量偏低 等特征 ; 与此 同时重 复建 设 与过 度 竞 争 也 是 高技 术 产业 发展 中的问题 ,因此 需 要 广 东 省 各 地 方 高技 术 产 业 合 理 定 位 、重 视广 东省 高技 术产 业 同构 问题 。 产业 同构 的研 究始 于 17 联 合 国工 业 发展 组 98年 织利用结构相似系数对各国经济结构相似度的测算。 随后 P rg a 、Km 对 美 国 ,A t 、B . .Kum n i mi i m1 hr J ads an等 对 欧洲各 国产业 同构和聚 a 、Lnem n t 集现象进行 了实证研究 。国内对产业 同构问题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于 五 个 方 面 j :产 业 同构 的 测 度 方 法研 究 、是 否存在 产业 同构¨ 。j J 。“ 、产业 同构 是否 合
L h y n ,MA i u 1S i o g Weh a,Xio Xin c e a a gh n
( fc f oi c ne d nsai , o t C iaU i rt f e l i csA mi t t n Suh hn nv syo c nl y u nzo 160, hn ) i S aSe ir o ei T o
2 l 年第 1 o1 5期
sj ㈨ c 咖
。 et e mnRs
di 0 3 6/.sn 10 o:1 .9 9 ji . 00—79 . 0 11. 2 s 6 52 1. 50 2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 同构 研究
李石勇 ,马卫华 ,肖向晨
( 南理工大 学社会科 学处 ,广 东广州 5 0 4 ) 华 16 0
Ab t a t s r c :Th a e a u e esr cu a s mo p im fh g ep p r me s r st t t r io r h s o ih—tc n u t n G a g o gp o i c r m ey a 9 5 h u l e h i d sr i u n d n r v n efo t e r1 9 y h
p o i c sh g .W hl n a e s h e r e i c o e n t e e s n s o a g o g p o ic .T e su y as r v n e i ih i i r a ,t e d g e s mu h l w r i h a ta d we t fGu n d n r vn e e h td o l s o s t a h e r e o t cu a s mo h s i h e r Rie e t s v r i h,t o g h r sa d wn a d t n . h w h tt e d g e s t r lio r im n t e P a l v r D l i ey h g f r u p a h u h t e e i o w r r d e
v a t ajs tes c r o hg i duth t t e f i t o l u r u h—t hid s ePal i r e at b ao a e ut i t er Rv l er i 1 c n r nh y eD t o tn .
Du o t e i ot n e o i h—t c n u t o t n t e D l h c n mi o h i a g o g p o i c ,i i v r e t h mp r c h g a f e h i d s y g w h i h e t t t e e o o c g wt n Gu n d n r vn e t s ey r r ao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