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遗传和变异_的专题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遗传变异和进化高三复习教案

遗传变异和进化高三复习教案

遗传变异和进化高三复习教案第一部分,遗传变异。

一、基因和遗传。

1. 基因的概念和特点。

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基本单位,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编码信息。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表现型。

2. 遗传的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单因遗传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二因遗传定律。

这些定律总结了生物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3. 遗传变异的原因。

遗传变异是生物种群中个体间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遗传变异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漂变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生物种群中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二、遗传变异的调控。

1.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它通过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方式,促进了生物种群的适应性和进化。

2. 突变和选择。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选择则是对突变和其他遗传变异的筛选和保留。

3. 遗传漂变。

遗传漂变是由于种群大小、结构和随机性等因素导致的遗传变异。

它对于维持种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1. 进化的概念。

进化是生物种群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和生存压力而发生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改变。

2. 进化的证据。

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形态和分子遗传学等证据,这些证据证明了生物种群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

3. 进化的机制。

达尔文提出了天赋变异和适者生存的进化机制,而现代合成进化理论进一步完善了进化的机制,包括突变、选择、基因漂变等。

二、人类进化。

1. 人类的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现代人类的形态和智力。

2. 人类的进化证据。

包括化石记录、古人类遗址、DNA分析等证据,这些证据揭示了人类进化的历史和过程。

3. 人类的文化进化。

人类不仅在生物学上发生了进化,还在文化、社会和技术方面发生了进化。

这种文化进化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基于主线式情境的复习教学策略——以“遗传和变异”一节为例

基于主线式情境的复习教学策略——以“遗传和变异”一节为例

-068-2021年第22期(总第274期)教学案例JIAOXUE ANLI引 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作为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因此,教师不能只注重新知识的讲解,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以帮助学生夯实所学知识,梳理完善的知识结构脉络[1]。

但就当前初中生物教学来讲,部分教师及其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复习教学的重要意义,甚至将其视作“鸡肋”“学之无味,弃之又可惜”,这是对复习教学价值的一种错误认知与理解。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笔者在自身的生物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复习教学工作,并积极探索与运用符合初中生实际情况的高效复习教学方法。

以下,笔者仅结合“遗传和变异”这一节知识,对基于主线式情境的复习教学策略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抛砖引玉,使更多的初中生物教师及学生重视生物复习教学,并用对方式方法进行高质量的生物复习。

一、巧设情境主题,吸引学生入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持续且高涨的学习兴趣,才能在不依赖外界力量的督促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从当前初中生的生物复习兴趣不高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复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自愿复习[2]。

根据生物复习内容巧妙创设特定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是促使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进行再次深度学习的一项重要手段。

例如,在带领学生复习“遗传和变异”这一节知识时,笔者不急于带领学生复习具体知识,而是根据“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谚语,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句谚语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农谚,那么,谁能说出这一农谚蕴含的科学道理呢?”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这一农谚,但是只知道农民习惯在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对其所蕴含的科学道理知之甚少,即不知道为什么种瓜会得瓜,种豆会得豆。

难道种瓜、种豆没有可能长出来其他的东西吗?这一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其实例。

3. 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遗传、变异的概念及类型,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生物进化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抽象的概念。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变异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遗传与变异: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

3.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生物进化:讲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等。

2. 介绍我国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如澄江生物群、大熊猫演化等。

3. 分析生物进化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如杂交育种、疫苗研发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生物进化辩论赛:正反双方就生物进化是否有利于物种生存展开辩论。

八、教学评估:1. 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复习指导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复习指导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复习指导遗传和变异作为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本章知识点和概念多、涉及范围广,需运用概念、原理、定律解释的生命现象和解决的实践问题也多。

复习时,应以“能力”为核心,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讲究方法,科学复习。

1.分层理解,把握内涵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可在教材经典实验的基础上,从三个层次理解:一是“DNA是遗传物质”,二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些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如RNA 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三是DNA是所有细胞型生物和含DNA病毒、类病毒的遗传物质。

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应注意:一是存在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及叶绿体中DNA的复制与转录,细胞质中核糖体上进行的翻译及某些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

二是配对方式:形成DNA时,A与T、C与G配对;形成RNA时,A与U、T与A、C与G配对;逆转录时,U与A、A与T、C与G配对;翻译时,A与U、C与G配对。

三是数量关系:包括双链DNA中,A与T、C与G的数量关系;复制时,消耗不同核苷酸的数量关系。

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应注意:一是外侧链是否“反向平行”,二是内侧链是否“互补配对”,三是成键位置是否正确。

对“基因重组”的理解,应注意:一是发生时间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二是形成方式“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交叉互换”。

2.分类比较,明确异同染色体类:染色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非姐妹染色体等。

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染色质与染色体(时期、形态、数量)、同源与非同源(来源、形态及减数分裂中的分配)、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是否经过复制和所含物质的多少)、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是否属于同一条染色体)、姐妹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点分裂时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是姐妹染色体)。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课教案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课教案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但有些知识已经遗忘,知识零散或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教学设想】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加之时间紧、任务重,采取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基因为线索,模拟“概念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零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在性状上的延续,理解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以及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以及基因在生殖细胞之间的传递。
3理解显性基因、隐性基因,遗传规律的应用。
4了解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并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
5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课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是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在以基因为线索介绍经典遗传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现代遗传学的新进展。从本章五节的内容组织上看,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解决的是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关系问题。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决的是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重在解决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应该说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是本章的难点。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主要运用前三节的知识,解释学生关注的人的性别遗传问题,可以说是遗传知识的扩展。第五节是《生物的变异》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可见,教材是以基因为线索,步步深入和扩展的,并且还注意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渗透科学史和科学方法。本章内容很多,而且很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但这部分内容与高中衔接紧密,是中考的重点内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精品).docx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精品).docx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授课人:尹德娟【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

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节复习课,模拟“概念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复习目标】1、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

2、性状,相对性状的含义及区别。

3、DNA、性状、染色体、基因之间的关系。

4、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应用。

5、人类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

6、变异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目标】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单存在的,只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基因也是成单存在, 只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5、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可表示为: 体细胞一生殖细胞一受精卵一新个体 2n n 2n 2n6、精子的类型有两种:22+x, 22+Y ;卵细胞只有一种:22+X 学案例题:例2、图为男女体细胞的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和生男生女示 意图。

请分析回答:Il ll ll 15 U 1 2 3 4 5UU un>! nn 6 7 E 9 10ll 12(V ftA ・・・KA19 2021 2223 甲图乙图 图一(1)染色体是细胞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 是由蛋白和 _______ 组成的。

由图可知,在男性、女性的体 细胞中各有 _____ 条染色体。

(2)细胞内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 色体为性染色体,在男性、女 性的体细中各有对—性染色 体,图一中的 表示的是男 性的染色体排序。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专题有效复习策略.doc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专题有效复习策略.doc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专题有效复习策略【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既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积累,又重视实验技能与解题思路完善的学科。

如何采取有效的复习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串联知识点,改善学生解题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从高考真题出发制定有效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遗传变异有效复习策略【中图分类号I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 (2013) 04 (a) -0003-01引言生物体经由生殖过程产生新的相同物种个体,在生殖的过程中,亲代将自身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子代。

而生物体从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进而不同细胞组织的分化以及各个器官的分化,直到发育为成熟体过程,其实也是亲代遗传信息在子代个体上表达的过程,生物体的变异往往也发生在这个过程中。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部分内容同其他章节知识点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该章节复习中可以将相关的知识重点同遗传和变异专题的相关内容加以联系与综合。

将所有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全面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和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开展全面复习时,还应该注重知识点同日常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种复习方式才能够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括学活用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突破章节界限,构建网络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生物专题复习的基础。

因此在开展复习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串联引申生物课程的基础知识,构建起全面、扎实的知识链与知识网。

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复习情况进行引导和辅助。

基础知识网络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生物课程的重难点知识。

通过归纳总结出的知识主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获得和整理知识,在串联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就遗传变异专题复习而言,与其他章节知识点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在构建本章知识网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跨章节的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题:7-2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课型:复习课授课人:学习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学习过程:板块一:性状与遗传变异主要目标举例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自主梳理1.遗传学上把生物的、和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是指同同的不同。

3.传是指;变异是指。

典例1.以下各组属于相对性状的是()B.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C.羊的黑毛和短腿D.小明是A 型血,小刚也是A 型血典例2.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出不同的生物C.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D.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板块二:细胞和染色体主要目标解释人的性别遗传人类细胞染色体女性男性体细胞数量组成性染色体生殖细胞数量组成性染色体典例3 孩子的性别主要取决于()A. B.父亲的体细胞 C.精子和卵细胞 D.精子的类型变式1 下列关于人性别遗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是第23 对染色体B.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上既有控制性别的基因又有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C.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的概率为1/2D. 男孩的X 染色体可能来自父亲或母亲板块三:染色体、DNA 和基因典例4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 分子B.每个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DNA 主要位于染色体上D.染色体是由DNA 分子和基因组成的变式2 假设该同学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Tt,请在圆圈中画出该同学体细胞中控制双眼皮形状的基因板块四:基因与性状主要目标举例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归纳提炼孟德尔实验的小结。

1.相对性状有和之分。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做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叫做性状。

2.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基因(用英文字母的大写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基因(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小写表示)。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4. 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

5.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和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4. 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5. 遗传和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互动提问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基因的定义、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3. 讲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为例,讲解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规律。

4. 讲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及意义;讲解基因重组的类型、意义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 讲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分类:介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分析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6.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遗传和变异的实际例子,如“无籽西瓜”、“抗病植株”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的概念、作用、传递规律、突变和重组以及生物变异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故事引导:以有趣的遗传变异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

《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

《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什么是遗传和变异?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能对植物和动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3、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4、了解变异的形式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5、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6、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7、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8、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过程:一、复习遗传的知识。

1、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复习什么是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植物间的遗传现象(1)观察图片,说说这些植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2)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3)、总结: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3、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4、遗传现象的推测(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2)、小组讨论后汇报5、拓展作业(1)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二、复习变异的知识。

1、提问:生命的每一个特征都能遗传吗?为什么?2、什么是变异呢?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3、同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4、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5、产生变异的原因:父母的结合、生物体的自身、人工的方法6、变异现象的拓展(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2)、金鱼是野生鲫鱼的变异品种。

7、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

《遗传与变异》复习教学设计

《遗传与变异》复习教学设计
1、什么是遗传?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 传。
谈话:你知道遗传的哪些知识?
⑴指名说。
⑵教师引导:
1人和动物、植物都有遗传现象。如:人的头发、单双眼皮、肤色 等很多特 征是可以遗传的,动物的 外形、毛色、花纹、神态及食物、牛活习性等也是可 以遗传的。
2“丰田十号”的玉米种子种植出来的玉米都是穗大粒饱的,这是遗传。
③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也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研究发现了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还发现这些豌豆的后代形态特征大多和它 们的上代相似。
④关于遗传的谚语有: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
⑶课件出示,朗读、巩固。
谈话过渡:子女长得像父母是遗传,那长得不像又是什么呢?(变异。)2、那么,什么是变异呢?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A体型B、身高C、性格D、知识E、近视眼
4、太空椒是通过什么方法培育出来的?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物变异有什么利弊?
2、写出你知道的关于生物遗传现象的谚语和俗语。
五、课堂小结
3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有: 一颗之果,有苦有甜;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一母之子,有愚有
贤;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4变异现象有哪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可遗传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如:高茎碗豆和矮
茎碗豆播种长出新苗。
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3、新鲜草莓保鲜时间短。
4、孟德尔的研究结论圆满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动物其父母皮毛都是褐色, 而他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样的现象。
5、亲代的外貌、行为、习性以及其他优良特征可以在子女重现,甚至酷视 亲代。(

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策略

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策略

物 考查的能力与题型的主要关系:

选择题——概念的理解能力、实验分析能力

非选择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运用
遗 试题命题特点:
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或深掘主干
传 概念内涵和外延或巧用边角知识以小见大,考查新情景下的各种能 试 力,体现向新课标的过渡 。
题 非选择题考查方式的变化 :
相关的酶和ATP
二十种氨基酸
过程



产物
遗传信息的传 递方向
两个双链 DNA分子
一条信使RNA 具有特定氨基酸 顺序的蛋白质
DNA DNA DNA mRNA mRNA 蛋白质
二、基因工程简介
1.什么是基因工程?
也叫基因的拼接技术或DNA分子重组技术。在生物体外, 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 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使重 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液混合培养
体的DNA进入细菌体
内,完成遗传作用。
只有加入DNA,才能 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用DNA酶 处理的DNA失去转化 作用
带有同位素32P的
只有RNA才能感
DNA进入细菌内完成 染烟草
遗传作用
DNA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
RNA是遗传物质
设法把DNA(R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 (RNA)的作用
一、从考试大纲看新课程高考
(一)比较课标版和大纲版考试说明 ——看考试范围和要求变化
﹡旧大纲中的能力要求有三级(Ⅰ、Ⅱ、Ⅲ),课标版考试大纲中的能力 要求只有两级(Ⅰ和Ⅱ),课标版中的Ⅱ级与旧大纲中的Ⅱ、Ⅲ级对应。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3. 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4. 能够运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

2.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存储在染色体上,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传递给后代。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表达和功能的改变。

4.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和结构的改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遗传病案例,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使用PPT展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讲解DNA、染色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

3. 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别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原因和实例。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遗传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遗传方式和变异类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如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等。

6.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复习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遗传病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4. 复习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等内容的课件。

2. 遗传病案例:提供几个典型的遗传病案例,包括病名、遗传方式、变异类型等。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2.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如基因是如何传递的、变异是如何产生的等。
3. 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预防遗传病、如何利用基因技术改良作物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2.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遗传游戏、变异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原因,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3. 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能够绘制简单的遗传图解。
4. 能够运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遗传病的预防、农作物的育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2. 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4. 反思与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5.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本案例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遗传和变异时,往往只记住了一些基本概念,而对于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则理解不深。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实例。

(2)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例,分析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2)利用遗传图解和染色体图解,分析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实例。

(2)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

2. 教学难点:(1)基因的传递规律及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2)利用遗传图解和染色体图解分析遗传和变异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整理遗传和变异的相关资料和实例。

(2)制作遗传图解和染色体图解的PPT。

2. 学生准备:(1)预习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和变异的实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

3. 课堂讲解:(1)讲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利用遗传图解进行说明。

(2)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利用染色体图解进行说明。

4. 练习与讨论:(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相关的遗传和变异实例,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基因传递规律以及可遗传变异类型的掌握情况。

《遗传与变异》单元复习教案(教师)

《遗传与变异》单元复习教案(教师)

《遗传与变异》复习教学设计华严小学蒋付成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明确遗传与变异的不同表现,能区分遗传与变异的不同现象。

2、明白科学家利用遗传与变异特征进行科学实验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遗传与变异现象。

3、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本单元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总结。

2、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教学准备:学生课堂答题卡、学生课堂检测单、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课题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繁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将复习生命的又一个基本特征——生:遗传与变异二、梳理单元要点1、课前测试,了解学情。

课前我们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浏览了教材,你们对教材的内容掌握了多少,请拿出题单,快速进行小测试。

学生自主答题,教师巡视检查。

集体交流答题卡:学生完成后,抽取一学生的答题卡进行交流。

2、小组复习,整理提要。

师:刚才大家的测试都完成得不错,说明同学们通过自主复习基本掌握了本单元知识的要点,本单元具体学习了些什么呢?下面同学们再次分小组复习,整理单元复习提纲。

想一想。

本单元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说了那些内容?小组合作整理提纲,教师巡视辅导。

随机展示2——3个小组的复习提要。

3、集体分享,统一认识。

师:同学们的复习提纲虽然格式都各不相同,但内容都大同小异。

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复习提纲主要包含了哪几个部分?生: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教师板书:遗传、变异、寻秘)(1)生物的遗传师:第一个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遗传?生: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出示课件)师:孩子的长相总是惟妙惟肖地像他们的父母,他们的性格、脾气、甚至动作、习惯等也都会非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的结果。

《动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动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动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动物的遗传和变异复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了解动物的遗传机制和变异原因。

3. 掌握动物的遗传和变异对进化和生态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什么是遗传?为什么遗传对生物非常重要?- 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和基因组。

- 遗传的传递方式: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2. 动物的遗传机制- 杂交和自交的概念及其影响。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机制与影响。

- 动物遗传的性别决定机制。

3. 动物的变异原因-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 自然选择和人类驯化对动物品种变异的影响。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动物变异的重要作用。

4. 遗传和变异对进化和生态的影响- 遗传与种群的遗传变异。

- 变异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遗传和变异对物种适应环境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视频资料展示: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和机制。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动物遗传和变异的理解和观点。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动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小组讨论表现:对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

2. 个人总结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动物遗传和变异的总结报告,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3.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来检验学生对动物遗传和变异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资料。

2. 视频资料与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分组讨论用的教具。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复课,预计授课时间为2课时。

- 第一课时:- 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讲授动物的遗传机制。

- 第二课时:- 探讨动物的变异原因。

- 分析遗传和变异对进化和生态的影响。

七、参考文献- Darwin, C. (1859).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Griffiths, A. J. F., Gelbart, W. M., Miller, J. H., & Lewontin, R. C. (1999). Modern Genetic Analysis.。

《遗传,变异和进化》一轮复习学法建议

《遗传,变异和进化》一轮复习学法建议

《遗传、变异和进化》一轮复习学法建议本专题是几个专题中内容较多难度很大的专题之一,不少同学是看得懂,练得多,考试时却常常出错。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初学的时候部分概念建立不准确,导致审题时把握不定;另一方面是分析能力不够,遇到综合试题,解题时出现遗漏点。

在一轮复习中,建议同学们首先梳理有关知识点,做到正本清源,查出自己在有关概念中的模糊之处;其次注意与有关专题相联系,强化综合复习;再结合一些综合习题的训练,每做一题,要认真思考分析,特别是针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要回顾自己的思维过程,注意查找自己的思维漏点。

本专题主要包括三大块知识: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因工程、遗传的基本定律和细胞质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因工程可将教材中有关知识点先整理出来,再以遗传物质为中心,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联线连接起来,形成简单的概念图(如下图)。

由上图进一步向四周扩展,回顾相关知识,例如哪些是含DNA的生物,哪些是只含RNA的生物,可采取记住只含RNA的生物是部分病毒,而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及部分只含DNA的病毒,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所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由脱氧核苷酸可拓展到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DNA及RNA的关系、与基因的关系等知识点。

双螺旋结构可联系碱基互补原则、DNA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与基因突变、DNA与RNA结构的区别等知识点;进一步联系到基因工程中质粒和目的基因的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对双螺旋结构中相应位点的作用。

DNA复制的两大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可联想到由于边解旋边复制使基因突变的可能性降低,加上半保留复制,使遗传物质保持相对稳定。

由中心法则联系到遗传信息流动及具体变化,DNA 实际是通过其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表现的。

对此过程可以发挥想象:基因是在DNA上,DNA外面包裹着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会先将外裹的蛋白质水解,然后DNA边解旋边复制,形成的两个子DNA,再外面包裹着蛋白质,有着丝点相连,形成姐妹染色单体,通过分裂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遗传变异的复习策略

遗传变异的复习策略

遗传变异的复习策略摘要遗传、变异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生物的三类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整合到减数分裂过程的详细分析中,将孟德尔遗传规律、可遗传变异与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有机联系起来,一起分析、观察、综合、比较讲解,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可加深了学生对这三部分知识的理解、应用。

关键词减数分裂遗传变异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遗传一般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对于高等生物而言,多数进行的是有性生殖。

要将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就需要通过生殖细胞这个途径。

生命代代相传,就是通过基因,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

”如果基因或基因组合发生了改变,子代的表现型可能因此而改变,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进化也就发生了。

1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1.1 基因突变间期进行染色质的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

在DNA 复制过程中,不论是自发的,还是一些诱发因素的作用,都可能造成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进而造成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从而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涉及的是一个基因的变化,具有不定向性。

细胞中的哪个基因突变,这个是随机的。

突变的基因可能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进而影响子代的表现类型。

例1:(2016全国卷III)32(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

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 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题目看似简单,其实有一些理解的模糊地带。

题干中提到不管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但 是 100% 的白化病) , Ⅲ-10 基 因型为 A AX bY 的
几率为 1/ 3, A aXbY 的几 率为 2/ 3( 但 100% 的色盲) , 同
例 1( 2001 年 上海高考 题) , 下 列性状中, 不 属于相 对性状的是:
A . 高鼻梁与 塌鼻梁 B. 卷发与直发 C. 五指与 多指 D . 眼大与眼角上翘 生物 的相对性状 是指同种 生物同一 性状的 不同表 现型, 比较 A 、B、C、D 4 个选 项都指同种 生物的 同一性 状, 但在不同 表现型中, D 选项眼 大对应 的相对 性状应 是眼 小, 眼 角上翘对应 的相对性状 应是眼角 下摆( 或眼 角正常) , 故 D 肯定不属于相对性状。 2 解图表题, 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有些遗 传和变异的概 念和原理, 如 DN A 是遗传物 质的 证据, D NA 的复制 、转 录和翻 译的过程, 正 交和反 交的 过程, 减 数分裂过 程与遗传三 大规律的 关系, 生物 育种的过程等均可以图表形式具体表达 。解这类题应分
子) 。主要有白化病、先天性聋哑症、苯丙酮尿症等。 常 染色 体 显性 遗传: 双 亲患 病、生正 常儿 子( 或女
儿) 。主要有 多指症、并指症、牛皮 癣、软 骨发育 不全症
等。
X 染色体 隐性遗 传: 患 者男性 多于女 性、隔 代交叉 遗传、女性患 病其父或 子必是患者、男性 正常其 母或女
均正常。主要有色盲、血友病、假肥大性患儿等。
例 5( 1999 年广 东高 考题) , 某种 哺乳 动物 的 直毛
( B) 对卷毛( b) 为显性, 黑色( C) 对白色( c) 为显性( 这两 对 基因 分别 位于不 同对 的同 源染 色体 上) 。 基因 型为 BbCc 的个体与“个体 X”交配, 子代的表现型有: 直毛黑 色 、卷毛 黑色、直毛白色 和卷毛白色 , 它 们之间的比 为 3∶3∶1∶1。“个体 X”的基因型为:
, 发病率是

白化病 是常染 色体隐 性遗 传病, 红绿 色盲 是 X 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 白化可推导出 3、4 均为白化基
因的 杂合体 A a, 由 的 色盲男 性可推导 出 4、5 均为携
带者 XBXb , 这样 4 个体的基 因型分别为: 3 号 Aa XBY , 4
号 A aXBX b, 5 号 A aX BXb , 6 号 A aXBY 。因此 可推 断出 Ⅲ-8 的基因型为 aa XBX B 或者 aaXBXb, 两种基因型各占
A . BbCc B. Bbcc C. bbCc D. bbcc 从子 代的表现型 比例可看 出每一对 相对性 状的遗
传 情况: 直毛( 3+ 1) ∶卷毛( 3+ 1) = 1∶1, 则其 亲本基 因型必为 Bb×bb; 黑色( 3+ 3) ∶白色( 1+ 1) = 3∶1, 则 其亲本基因型必为 Cc ×Cc。再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组合起来求解。
的基因型及比例。
下面用概率乘加法原理解题: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遗传其后代基 因型比例为:
Bb×Bb= 1/ 4BB∶2/ 4Bb∶1/ 4bb
Cc×Cc= 1/ 4CC∶ 2/ 4Cc∶ 1/ 4cc。
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后代基 因型比例为( 乘法
原 理) : 1/ 16BBCC∶2/ 16BBCc∶1/ 16BBcc∶2/ 16BbCC
盲病的致病基因为 b, 请回答:
1) 写 出下列 个体可 能的基 因型: Ⅲ-8
,
Ⅲ-10

2) 若Ⅲ-8 与Ⅲ-10 结 婚, 生育子 女中只患 白化病或
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同时患两种遗传
病的概率为

3) 若Ⅲ-9 和Ⅲ-7 结婚, 子女 中可 能患的 遗传 病是
— 29 —
生 物 学 通 报 2002 年第 37 卷第 12 期
析题意, 理会图形表达意思, 找到图意与题意的结 合点, 再区别判断。
例 2( 2002 年 武汉 市 联考 题) , 实验 中, 加热 DN A 片段, 哪一种较稳定:
A . G —A —A —A —G —C—A —A C—T —T —T —C—G —T —T
B. A —G—C—G —C—C—A —A T —C—G —C—G—G —T —T
生 物 学 通 报 2002 年第 37 卷第 12 期
“遗传和变异”的专题复习策略
张明爽 ( 武汉市武汉中学 湖北武汉 430061)
遗传和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的本质、基因的传递规律
和生 物 的 变 异 3 个 方 面 的 内 容, 是 以 细 胞 ( 结 构 基 础) —— 染 色体 ( 主 要载 体) —— DN A ( 分子 基础 ) —— 基 因( 功 能单位) —— 脱氧核 苷酸( 物质基础) 为 主线的 知识体系。本专题习题类型多, 题量大。在高考复习中, 除夯 实基础, 构建知识 体系外, 教师应加 强各类 题型的 解题方法的指导。用解题,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以 方法, 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全显
AA×aa 显×隐
Aa
全显
Aa×Aa 显×显 AA∶Aa ∶aa= 1∶2∶1 显∶隐= 3∶1
Aa×aa
显×隐 Aa∶aa= 1∶1
显∶隐= 1∶1
aa×aa
隐×隐
aa
全隐
解此类题方 法主要是 根据子代的 表现型或 基因型 的比 例, 可推 断出亲本 的每一对等 位基因组 成, 再把多 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组合起来。
C. A —C—G —T —G —C—T T —G—C—A —C—G—A
D. G—T —A —C—G —A —A —C C—A —T —G—C—T —T —G
— 28 —
DN A 结 构的稳 定性取 决于两 方面: 一方面 磷酸和
脱 氧核糖 交替 排列, 位于 双螺 旋的外 侧, 形成 DN A 的
例 4( 1996 年上海高 考题) , 鸡 的毛腿( F ) 对光腿( f )
是显性, 豌豆冠( E) 对单 冠( e) 是显性 。两只公鸡 A 和 B
与两 只母鸡 C 和 D 分别进行 杂交, 这 4 只 鸡的表 现型 都是毛腿豌豆冠。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 :
A ×C—— 毛腿豌豆冠 A ×D —— 毛腿豌豆冠
的积, 或等于 杂合基因对 数( n ) 为 指数的 2 的 n 次幂即 2n 。
若两亲本相交, 其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的种类数等 于每对基因单独相交产生的基因型或 表现型的积; 子代
个别 基因型或表 现型等于 每对基因单 独相交产 生的个
别基因型或表现型的积; 子代全部基因型或表现型等于
每对基因单独相交产生的基因型或表 现型的自由组合。
4 解遗传系谱图题, 提高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遗传 系谱图直观 地反映了 人类婚配 状况和 所生育
子女情况及某种遗传病的患病情况。因此对于系谱图的
分析要先区分显隐性遗传, 然后确定致病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再按照常染色体遗传和性染色体遗传特点解
题。
隐性遗传的特点: 无中生有、散发性、患者比例小。 显性遗传的特点: 有中生无、连续性、患者比例大。 常 染色 体 隐性 遗传: 双 亲正 常、生患 病女 儿( 或儿
这样利用 4 组交配可推断 4 只鸡的基因型。
3. 3 从子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的比例推导亲代基因型
及表现型
多对 等位基因中 的每一对 等位基因 仍遵循 基因分
离规律。而 1 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共有 6 种情况:
亲本基因型 亲本表现型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AA 显×显
AA
全显
AA×Aa 显×显 AA∶Aa= 1∶1
解此类题方法主要有棋盘法、分枝法和概率乘加法。
例 3 ( 2002 年武汉市调 考题) , 航天搭载实验 中, 有 一批基因型为 BbCc 的实验鼠, 已知 B 决定毛黑色, b 决
定 毛 褐色, C 决 定毛 色存 在, c 决定 毛 色 不存 在 ( 即白
色) , 请 推导实验 鼠繁殖后, 子代表 现型比 的理论值: 黑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患者女性多 于男性、连 续遗传、 男 性患病 其母 或女必 是患 者、女性 正常 其父 或子 均正
常。主要有抗维生素 D 性佝偻病等。 Y 染 色体遗传: 女性均 正常、男性患 者其父 或子均
是患者。主要有外耳道多毛症等。
解 此类 题方 法是: 先 确定 系谱 图中 各个 体的 基因 型。具体方法有: 隐型法: 隐性性状必是隐性基因纯合
体; 填 空法: 依 据表 现型 写成 基因 型填 空式; 表型 法: 根据亲代( 或子代) 的表现型写出子代( 或亲代 ) 的基 因型。再依据基因的遗传规律求解。
例 6( 1997 年上海 高考题) , 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 害性, 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
种遗传 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 化病的致病 基因为 a, 色

凡表 现型为隐性 性状的, 其基 因型一定 是纯合 体;
凡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 其基因型中至少含有 1 个显性
基因。
若子代表现型为隐性性状, 其双亲均至少含有 1 个
隐性 基因; 若 子代表现 型为显性性 状, 其 双亲中 至少有
1 个含显性基因呈显性性状。
解此类题方法主要有隐性突破法和 填空法。
∶ 4/ 16BbCc ∶2/ 16Bbcc ∶1/ 16bbCC∶ 2/ 16bbCc ∶
2002 年第 37 卷第 12 期 生 物 学 通 报
1/ 16bbcc
其表现型( 加法原理) 为:
黑 色 1 / 16 BBCC + 2 / 1 6BBCc + 2/ 1 6BbCC +
1 解表述题,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遗 传和 变异 的概 念 多, 原 理 难理 解。如遗 传 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