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金融热点问题之影子银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影子银行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影子银行”,目前并未有一个明析的概念,但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份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
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第一次提出并被普遍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它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平行,除吸收存款外,“影子银行”经营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
“影子银行”有几个大体特征:第一,交易模式采用批发形式,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第二,由于其欠债不是存款,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进行的多是不透明的场外交易;第三,杠杆率超级高。
由于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
该活动在2021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渐渐被人们重视,此前一直游离于市场和政府的监管之外,当前也无十分有效的监管方式。
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类:首先,就是影子银行本身,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第二类是应用影子银行方式的传统银行。
这些银行仍在监督管理下运行,同时可取得中央银行的支持,但它们也将影子银行的操作方式运用到了部份业务中。
第三类则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工具,主如果一些能够让机构转移风险,提高杠杆率,并能逃脱监管的金融衍生品。
“影子银行”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这些机构通常从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
在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庞大的脆弱性
二、影子银行当中国现状
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指银行理财部门中典型的业务和产品,特别是贷款池、委托贷款项目、银信合作的贷款类理财产品。
”该研究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以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包括两部份,一部份主要包括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以银信合作为主要代
表,还包括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另一部份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影子银行有几个大体特征:第一,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第二,由于其欠债不是存款,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第三,由于其受监管较少,杠杆率较高。
说白了,它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却游离于货币当局的传统货币政策监管之外。
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其中,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是“银信合作”,银信合作的信托方式属于直接融资,筹资人直接从融资方吸取资金,不会通过银行系统产生派生存款,这样就降低了货币供给的增速。
同时,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资本移出表外,“减少”了资本要求,并规避了相应的准备金计提和资本监管要求。
另外,信托公司资金大量投向各级政府基建项目,形成集中度风险和政府融资平台违约风险。
中国式的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大类:包括传统商业银行主导的影子银行、欠债方主要包括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万亿)、未表现银行承兑汇票(7万亿);采用传统商业银行模式的非银金融机构、欠债方包括委托贷款(万亿)、信托贷款(万亿);和较少监管或无监管的影子银行,主要狭义民间借贷(万亿)、小贷公司(万亿)、典当(万亿)、部份私募股权基金(万亿)、融资租赁(万亿)。
影子银行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一般的信贷风险。
可是由于其典型的批发业务模式、资金池-资金池业务模式加重了信息不对称,使得道德风险大增,并提升了银行的经营
管理风险。
市场普遍关心的房地产信托(万亿)由于兑付分散且行业资金链改善,风险较低。
却是规模约万亿的基础产业信托在2021年即将遭遇集中兑付,值得关注。
三、影子银行的特点、表现形式、风险特征及成因
1.影子银行体系的特点
(1)影子银行是传统银行信用扩张的证券化
银子银行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穷扩张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成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
这种信贷关系看上去像传统银行但仅是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即类似一个“影子银行”体系存在。
在“影子银行”中,金融机构的融资来源主如果依托金融市场的证券化,而不是如传统银行体系那样,融资的来源主如果存款。
而“影子银行”的证券化最为主要产品就是把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
它还包括了资产支持商业单据、结构化投资工具、拍卖利率优先证券、可选择偿还债券和活期可变利率单据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市场各类各样的信用扩张工具。
(2)影子银行的不透明性,未被监管触及。
由于这些影子金融机构属非银行类机构,因此他们无需接受政府对银行的严苛监管,其经营活动不公开、不透明,相对比较隐秘;其经营背后也没有类似传统银行拥有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等保护机制,这使得其潜在经营风险较大。
同时,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超级复杂,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多数在场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
(3)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性及表外性
由于不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影子银行不需要留存准备金,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这会致使整个金融体系的杠杆率随之升高,系统风险得以放大,给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风险。
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存在普遍而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多方“共赢”。
比如,商业银行可以深度参与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和结构化投资,但这些业务的运作由于影子银行的参与难被监管触及,而且都游离于商业银行的资产欠债表之外,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边界被跨越了。
2.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
(1 )从影子银行的机构表现形式来看
影子银行体系包括了几乎全数市场型信用机构。
例如,在各类类型的证券化安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投资银行,市场型金融公司如货币市场一路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独立金融公司、各类私人信用贷款机构等;结构化投资实体、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支持商业单据管道等,它们多由商业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发起并组成这些机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经纪人和做市商所从事的融资、融券活动,和第三方支付的隔夜回购等;银行之外的各类支付、结算和清算便利,等等。
总之,影子银行体系已经内化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渗透到其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
(2)从影子银行功能的角度动身
影子银行体系与商业银行体系一样,将全社会的储蓄者和借款人联系起来,但其方式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机制,影子银行体系走的是金融市场交易的路子。
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主如果通过影响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途径,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信用创造,这与传统的以银行中介为基础的信用创造互为映照。
它们借助各类融资性金融工具,慢慢替代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或依托银行信贷进行自我创造。
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其最典型的运作模式。
另外,它们通过为商业银行提供信用风险对冲工具,成为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一个环节和交易对手方,从而融入银行的信用创造进程。
从整体来看,它们在货币银行信用的基础上进行证券信用的创造,最终又放大了整个金融体系对于货币银行信用的创造。
(3)从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工具的层面上看
影子银行体系主如果成立在衍生品、证券化及再证券化工具的基础上,由此自下而上地形成了产品线、业务部门、机构等产业组织。
这些金融工具可以被不同的金融机构所运用,并在彼此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对手方交易网络。
3.银子银行的风险特征
(1)高杠杆率的风险
影子银行的高杠杆率主要源于其特有的业务模式。
传统银行体系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在留取必然存款准备金后再做贷款,其以零售为主导,并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
与传统银行体系不同,影子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所谓的金融创新,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冲破了现有的银行监管制度与体系,把金融衍生品的设计成立在不存在的假定之上,并形成了一套高风险的运作方式。
虽然通过金融杠杆提高盈利能力是金融机构获利的模式之一,但太高的杠杆率使得金融机构在面临重大的非预期损失时,将迅速丧失清偿能力,由此致使这种金融机构追求太高的杠杆率而形成庞大的潜在风险。
(2)流动性风险
影子银行带来的致命性风险可能来自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反作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又会造成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贷款机构的逆向选择。
首先,由于投资者追求高回报,会对一些杠杆较高的金融产品有很大的需求,同时,风险评级机构受到金融产品发行者的劝说,放松了评级要求。
这样一来这种高杠杆的金融产品处于极高的风险中,对市场的安全造成必然的危害。
而对于影子银行,由于货币流动性萎缩,房价下降,本身就对流动性需求,市场信息和资产价钱波动加倍敏感,在市场出现危机时更易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3)信息不对称及不透明风险
影子银行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其一般采用的是批发业务模式,由于不能获取比较完整
的信息,不能有效的进行个体风险的辨别与控制,从而形成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的风险。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国外的影子银行进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是资产证券化,在这一进程中,存在较大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贷款银行由于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利率风险及信用风险等转移出去,不需要持有贷款至到期为止,因此会强化贷款人盲目信贷扩张的鼓励,而不注意贷款的品质控制问题。
道德风险是指这种信贷模式不仅在事前不会认真挑选借款人,在事后也不会认真监督借款者,不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资产证券化的虚假包装
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超级复杂,其设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多数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信息披露很不充分,使得包括对手风险在内的一系列风险都未被监管机关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所熟悉和警觉,更难以由监管机构监管。
对于这些复杂的衍生化金融产品来讲,其复杂结构下的风险即即是最为精明的投资者也是无法识别的。
由于这些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没有能力来识别产品蕴藏的风险高低,所以诸多投资者往往就会在这种过度包装的迷惑下进入市场,也使影子银行有可能通过复杂的设计和虚假的包装隐藏金融衍生品的风险。
信息透明度低
影子银行为了提高证券的发行规模和收益率,在淡化证券的基础资产的同时,强化证券化进程中的附加值,减少信息披露。
由于证券化进程过于复杂,很多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定价没有深切了解,主如果依赖产品的信用评级进行投资决策。
由此造成了信用评级较高的证券化产品受到市场的非理性追捧,积累了市场风险。
国外影子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证券化业务,国内的影子银行发展较晚,业务主要集中在资产证券化、银行表外业务、场外金融衍生品、私募基金、民间信贷等。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小,产品单一,风险较高的信贷类衍生品尚未推出,主要的金融衍生产品是利率衍生品和外汇衍生品。
其他的业务也都还
在发展阶段,有场外交易透明度低,隐含风险较大等问题,有待更多的监管办法的管理。
4.影子银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过度杠杆化致使风险扩大
影子银行系统的高杠杆率在金融市场下行中将放大风险,造成自我强化的资产价钱下跌循环。
影子银行实施以风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欠债管理模式,在资产价值下跌的条件下,影子银行要么出售风险资产来偿还债务、主动收缩资产欠债表,要么通过吸引新的股权投资来扩充自有资本规模。
若是机构投资者同一时间内大规模出售风险资产,将会引发市场动荡并造成金融机构尚未出售的风险资产的账面价值再度下降。
若是采取提高资本金的方式进行去杠杆化,那就会造成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可能酝酿整个信贷市场的系统性危机。
(2)期限错配造成流动性不足
影子银行系统存在难以克服的期限错配,容易致使流动性风险或危机。
影子银行的欠债主如果从短时间资本市场取得融资,是期限较短的欠债;在资产方则是期限更长的资产。
随着回购市场的高速发展,影子银行资产组成从本来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债等慢慢转变成流动性较差的资产。
信用的期限结构造成了影子银行系统的期限错配。
若是市场出现不稳定因素,比如市场预期转变而出现资金溃逃,那么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等影子金融机构就出现了类似商业银行的“挤兑”,此时影子银行并无法将其长期资产当即变现,就出现了流动性严重不足的局面,从而引发流动性危机。
(3)较高的关联性引发风险传递
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更易跨境传递。
影子银行系统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全世界化进程。
但这个进程是成立在流动性充沛、资本流动稳定和资产价钱稳定的基础之上的,一旦产生外部冲击,资本的国际流动就面临庞大的风险。
风险的暴发不仅会影响资本所有者,更会影响到资本投资的目的地市场。
影子银行系统不仅低估了市场的风险水平,还极大地增强了全世界
市场的关联度。
(4)较低的信息透明度致使外部评级失灵
影子银行系统本身的产品结构复杂,信息披露不完全。
影子银行为了提高证券的发行规模和证券的收益率,在淡化基础资产的同时强化证券化进程中的附加值,并潜意识地减少信息披露。
由于证券化产品过于复杂,很多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定价并无深切了解,而是完全依赖产品的信用评级来进行投资决策。
结果是,证券化产品偏高的信用评级引发了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追捧,进而致使风险的积累,并最终带来市场的脆弱性。
(5)缺乏监管约束使得风险可控性降低
影子银行系统还对全世界金融监管系统的有效性和完备性提出了挑战。
影子银行不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不需要留存准备金,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
由于影子银行交易的隐蔽性及对监管的规避,从而减少来自监管当局的监管约束,进而降低了风险的可控性。
当监管当局发现影子银行系统存在严重问题的时候,整个金融系统已经陷入了一种不可控的崩溃状态。
四、增强中国影子银行风险防范的办法及建议
1.增进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
必需承认影子银行其存在价值及为经济发展带来的踊跃作用,慢慢将其纳入监管范围。
尤其像民间信贷,是一种在野的金融运作模式。
对身处窘境的中小企业来讲,资金吃紧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对于从银行贷款要等很长时间,而且提前还贷还得支付违约金,因此,中小企业更偏向于依赖影子融资,是因为这个市场加倍灵活。
另外,这些影子银行,尤其像民间信贷机构,本身掌握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它对草根层面的资产情况的了解,肯定比银行要多。
所以,在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和增强监管的前提下,通过承认其存在的合法性,让有必然规模的影子银行和地方性的、有合法经营牌照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规范化运
作,踊跃培育有竞争性的信贷市场体系,同时监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监管办法,避免关联交易,从而增进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
2.成立金融体系市场化竞争和退出机制
目前在许多地域农村信用社事实上成为县城以下唯一的金融供给主体,社区银行等小型机构发展不够,缺乏存款保险制度,一些经营亏损、资本充沛率不足的金融机构仍在经营。
另外,在同商业银行的较量中,投资银行从人材、创新手腕和技术水平都胜出一筹。
不仅在资本市场上独领风流,在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也是占据主流。
因此商业银行应依托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金融等金融服务改良对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分析和管理,提升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银行有了足够的动机贷款给中小企业并实现贷款的多样化,从而降低黑市的重要性和生长。
3.增强理财产品的管理与运作
在过去几年,储户的资金逐渐地从储蓄向理财产品“搬家”,尤其是个人财富价值比较高的客户,他们逐渐将财富向理财产品转移。
理财产品此刻恰恰又是在整体监管环境方面,监控比较弱的一环。
资金进了理财渠道以后,最终去向是哪里,如何去运用,如何产生收益,都缺乏一个超级系统的管理模式。
而影子银行的获利模式是有其商业逻辑的,有超级清楚的市场需求,有超级清楚的客户定位。
监管单位在对此类产品进行监管时,不能只去想围堵这些民间信贷,而是如何规范其资金来源。
所以,要控制民间信贷,或说这种影子银行迅猛发展的规模,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上游规范其行为。
要严格地监管理财产品的资金走向,乃至可以借鉴一些反洗钱的资金监管思路。
4.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
整个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实际上是和从量调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大背景、中国特色息息相关。
温州现象的出现,将利率市场化推向前台,金融结构性改革难以回避。
近十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管制利率进一步扭曲了资金价钱,致使宏调传导不顺畅、资金配置无法优化、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等。
若是没有这样从量调控的大背景,若是是完全用价钱杠杆来调控资金供需,影子银行生存的空间就要小很多。
虽然从量调控有它短时间调控的效果的优势,但这种粗放的调控手腕扰乱了价钱信号,乃至会出现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现象。
这也就为影子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庞大的空间。
因此,当前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利率市场化是一对孪生兄弟,应该同时推动利率市场化,通过推动利率市场化增进结构调整。
无论是为了避免“表外”风险失控,仍是为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中国都应该加速利率市场化的尝试,实现数量调控向价钱调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