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设计说明书
涵洞设计说明书
涵洞设计说明书涵洞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7、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8、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9、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10、交通部部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
11、交通部部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1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I级。
2、设计洪水频率:1/50。
3、交角:0°、30°,交角指水流方向与路线法线方向的夹角。
4、跨径:1.0、1.5、4.0米。
5、基础埋置深度:K0+000~K66+000埋深 2.3米;K66+000~K92+000埋深3.0米;K92+000~终点埋深2.6米;6、路基宽度:12.00米。
7、涵台基础:采用分离式基础。
三、设计说明:A、钢筋混凝土明板涵:1、主要材料:(1)、混凝土:台身、台帽、基础均采用C30混凝土, 盖板、铰缝均采用C30混凝土,涵面铺装采用C40混凝土;(2)、砌体:八字墙、河床铺砌、隔水墙、边坡铺砌均采用M7.5浆砌片石。
(3)、石料:石料强度不得低于MU30。
涵洞说明书2
一、设计标准根据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设计手册》(1991年编印)以及《公路桥涵标准图》(JT/GQB003-2003, JT/GQB004 -2003)。
全线桥涵技术标准采用如下: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2、小桥、涵洞设计洪水频率为1/25。
二、涵洞设计说明本项目共设涵洞6道,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6米/1道,钢筋混凝土圆管涵33.5米/2道,详见圆管涵一览表(S4—2—2)、盖板涵一览表(S4—2—1)。
三、设计理论(一)钢筋砼盖板涵设计㈠结构基本假定①盖板两端为铰接支承在上端,台身下端与基础固接,盖板内力计算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②盖板按简支板计算;台墙按简支梁计算,并按弹性地基梁进行验算。
㈡设计中的计算假定①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上部盖板与台墙顶紧,下部基础河床铺砌与支承梁作为支撑成为四铰刚构系统,按四铰刚构计算。
②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按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作30度角分布。
③荷载引起的台后土压力按换算土柱高计算。
④涵洞泄水能力按无压力计算,全部为自由出流,出水口流速不大于4.5米/秒。
(三)钢筋砼圆管涵设计㈠设计计算理论①分别采用容许应力和极限应力对截面进行应力与裂缝分析及计算。
②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即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半无限性体理论核算。
③管节钢筋按纯弯板截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管节钢筋由裂缝控制设计。
④当填土厚≤6米时,考虑活载影响;大于6米时,不考虑活载影响。
⑤土重:按土柱重理论计算,内摩擦角φ=35°,土容重为18KN/m3。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
第六篇桥梁、涵洞工程设计说明书1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时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逐一进行了认真研讨、科学论证,具体执行情况如下表。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一览表表6-1序号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同意扬之河大桥推荐采用3x40m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T梁方案,建议涵洞位置结合水系、地貌及汇扬之河桥施工图阶段采用3x40m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T梁方案;涵洞位置已结合水系、地貌及2优化桥梁结构设计,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复核桥梁桩基单桩承载力值,并考虑施工条件。
已根据桥位位置处的地质勘探报告,复核了桩基单桩承载力及其桩长。
3 桥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类管线的设置。
桥梁设计中主要考虑弱电及照明管线等,并考虑其对桥梁主体结构的荷载作用。
2 执行的规范及标准2.1 执行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2004)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7、《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9、《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10、《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00)2.2 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级。
2、设计行车速度:40 km/h。
3、桥面宽度:单幅为0.5m(护栏)+9.0m(行车道)+3.25m(非机动车道)+2.0m(人行道),单幅宽14.75m。
4、横坡:双向2% 。
5、纵坡:最大纵坡2.45%,最大竖曲线半径2600m 。
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本段路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g。
罗州大道西延伸线建设工程第1标段涵洞设计说明
涵洞设计全线共新建涵洞8道,其中主线钢筋碎圆管涵6道,钢筋碎盖板涵】道,线外钢筋碎圆管涵1道。
涵洞施工前应明确涵洞与雨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的位置,以保证正确的施工顺序,避免反复开挖、返工。
1.1 钢筋险圆管涌1.1.1主要材料:1.1.2设计要点1.本图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对管节截面进行强度与裂缝验算。
2.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不考虑管节的变形。
3.涵身荷载:1)涵顶恒载计算填土土柱聿量,按新填土情况计算,对涵洞的竖向和水平压力分别乘以K、入系数,填土重力密度为19KN∕m3,填土内摩擦角30°:2)活载计算按30°扩散分布,涵顶填土高度20.5m,故不计活载冲击效应;3)地震主动土压力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第3.1.6条考虑,取基本烈度8度的非没水情况,地震角3°进行计算;水平地震惯性力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第5.2.3条考虑。
在地震液化地区,涵洞基础应与路基加固措施同时考虑;4.本册涵洞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为三级:5.本项目涵洞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年。
6.本项目地形图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说明7.本册涵洞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LL3构造设计要点1.管节沉降缝宽度LOCm〜1.5cm,具体构造:节间缝隙采用沥青浸过的麻絮填塞,并用麻绳绕沉降缝一周,外面圈褰两道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毡或四层沥青浸制麻布,粗铅丝绑扎固定。
2.管节拼接缝处管节须紧密连接,接头具体构造:在接缝处15Cm〜20Cm范围内采用1:3水泥砂浆涂带,呈弓状,最厚处为3cm,并在外侧涂两层沥青。
3.基础构造: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基础底面铺设50Cm厚的换填垫层。
4.基底换填材料的选用要求:当要求基底应力W200kPa时,换填材料可采用砂砾,当要求基底应力>200kPa时,换填材料要求采用级配碎石。
1.1.4施工注意事项1.运输、存放时,应注意轻放,堆放的底面应平整,必要时铺设5〜IOCm的砂垫层,使管节受力均匀,以免开裂。
桥梁(涵洞通道)设计说明
说明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1.1 依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为保障最不利工况下的桥梁安全,优化高墩大跨径桥梁下部构造设计。
1.2 依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山区桥梁具有墩高、纵坡大、平面半径小、河流规模小的特点,正交错孔设计也能满足需要,桥梁尽量采用正交布置。
1.3依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填土高度小,汇水面积小,隧道出口处,在可行的条件下采用路基形式。
1.4依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桥梁墩台桩机位置尽量远离下覆隧道洞身范围。
1.5依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结合地方路网规划,进一步优化分离式立交桥梁方案。
2.技术标准及工程概况2.1 桥梁设计标准采用情况2.1.1汽车荷载:公路---I级2.1.2 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及涵洞1/1002.1.3特大、大、中桥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涵洞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可更换部件设计使用年限:15年。
2.1.4 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
2.1.5 桥梁宽度:K0~K24+500 设计速度120km/h,桥梁宽度:2*13m;K24+500 ~K41+245(=LK41+244.998)设计速度100km/h,桥梁宽度整体式2*12.75m,分离式13m;K41+245至终点设计速度80km/h,桥梁宽度整体式2*12.75m,分离式12.75m。
2.1.6 地震参数:K0~K11+27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K11+276~K26+94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K26+944至终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起点至K15+200为III类场地,K15+200至终点为II类场地。
2.1.7 通航标准:无通航。
2.2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勘察规范》(JTG C10-2007)《公路勘察细则》(JTG/TC10-200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09)《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汇编办法》(公交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公交路发(2007)358号)2.3沿线桥涵分布概况:本标段内共设:特大桥1488.12m/1座,大桥 m/ 座,箱涵 m/ 道,拱涵 m/1道。
某一级公路涵洞设计说明
桥涵设计说明十二、涵洞工程1、设计标准(1)设计结构工作年限:50年;(2)结构安全等级:二级(3)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公路—Ⅰ级;(4)设计洪水频率:1/100;(5)环境类别:Ⅰ类环境。
2、现状涵洞概况本路段位于仙公山西侧,现状共分布有四座涵洞。
其中石拱涵一座,圆管涵一座,盖板涵两座。
由于受改造后平面及纵断面影响,本段现状管涵及盖板涵均无法继续使用,均需拆除。
K0+278拱涵检测评价为五类涵洞,需拆除重建。
本段四座涵洞作用均为排水,典型现状涵洞图片如下图所示:K0+278 石拱涵K0+530 圆管涵K0+700 盖板涵K1+020 盖板涵现状涵洞一览表中心桩号孔数-孔径-台高(孔-m)类型交角(度) 备注K0+278.00 4.0×4.0 拱涵90 检测五类涵洞,拆除K0+530.00 1-φ1.0 钢筋砼圆管涵90 道路挖方,涵洞被挖除K0+700.00 1-1.3×1.5 钢筋砼盖板涵90 道路挖方,涵洞被挖除K1+020.00 1-2.0×2.1 钢筋砼盖板涵90 道路挖方,涵洞被挖除3、涵洞布设概况根据沿线现状排水,并结合道路平面及纵断面,本段共设置四座排水涵洞。
涵洞中心位置及孔径如下:涵洞设置一览表中心桩号孔数-孔径-台高(孔-m)类型交角(度) 备注K0+268.00 1-3.0×3.0 箱涵60 拱涵拆除还建K0+530.00 1-2.0×2.0 钢筋砼盖板涵90 圆管涵挖除还建K0+700.00 1-2.0×2.0 钢筋砼盖板涵90 盖板涵挖除还建K1+020.00 1-2.0×2.0 钢筋砼盖板涵90 盖板涵挖除还建4、涵洞布设概况(1)结构设计荷载等级取公路-Ⅰ级,重要性系数取1.0。
环境类别为Ⅰ类环境,最外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2cm。
(2)涵洞水位计算本项目排洪涵洞水文计算方法:流域面积在≤30km2采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径流简化公式为:()βγδφ5423FZhQ-=结合形态调查法等水文计算的有关规定推求设计流量,设计流速,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河流、水系、沟渠、地形地貌、上下游桥涵设置、规划、近远期等情况,确定涵洞的孔径、孔数,以满足排洪、灌溉的要求。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桥梁、涵洞设计说明桥梁一、设计概况本路段共有桥梁共1座,桩号为K0+940,已列入危桥改造计划,由业主另行委托设计,本次不进行改建设计。
涵洞一、设计概况及涵洞分布情况本工程涵洞大部分为跨越沟渠,其位置方向的布设,按进出口顺畅,水流均匀、平顺,有利于排泄等原则进行设计,以免冲毁洞口或农田及其它构造物,孔径按计算汇水流量并考虑养护,清淤的宽度拟定。
涵洞的位置和数量充分考虑排洪及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
本工程共有涵洞6道,新建钢筋砼圆管涵41.5米/5道,新建钢筋砼盖板涵9.0米/1道。
涵顶路面两侧设置C25砼涵帽。
二、涵洞设计标准采用情况:(一)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二)设计洪水频率:1/25。
三、相关技术规范(一)《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8;(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五)《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四、主要材料(一)混凝土管壁:C30砼管涵基础:C15砼盖板:C30砼台帽:C25砼基础、台身:C20片石砼(二)钢材1、普通钢筋:钢筋直径<10mm者采用HPB300光圆钢筋,直径≥10mm者采用HRB400带肋钢筋,其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的规定。
(三)材料及工程质量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的要求。
五、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一)《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 GD60-2015)1、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符合第1.0.9条规定;2、结构设计取用的代表值符合第4.1.2条规定,效应组合符合第4.1.6条规定,计算时取用的汽车荷载的计算图式、荷载等级及其标准值、加载方法和纵横向折减、汽车荷载冲击力等符合第4.3.1条条规定;(二)《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砌体计算时取用的砂浆强度指标符合第3.3.3条规定;2、构件采用分项安全系数的极限状态设计,荷载组合系数值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表4.1.6取值。
涵洞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外界为进、出入蒙自市区的主要通道,实现了文澜片、雨过铺片两个片区之间交通转换;红河工业园区与蒙自市区的交通转换;,蒙自市区与高速公路的交通转换。
项目起于红河大道与原蒙蚂线交叉处,为既有蒙蚂公路改建工程,路线顺原蒙蚂线向东延伸,经过观音庙村、红河钢铁厂、云锡机械厂、鑫源给水公司,顺接现状天马路西延线终点,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50km/h,路线里程长为5228.606米,道路规划断面为四块板,双向十车道(含二个公交专用道),红线宽度65米。
本项目沿线自然情况如下:(1)气候、气象蒙自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项目所在的坝区年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4.9℃;年降雨量712~816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冬春季较为干旱。
项目区总蒸发量大于总降雨量,雨过铺一带年干燥度最大(2.10),属干旱地区;蒙自坝(文澜片区)年干燥度为1.81,属半干旱地区。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洪涝和倒春寒、冰雹等。
(2)水文项目附近湖泊有长桥海和大屯海。
长桥海:位于项目东侧,原名矣波草海,为古代湖泊的残留。
1956年兴建东坝和加高南坝后,长桥海成为蓄水4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现有水面10.24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61.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3米。
大屯海:位于项目西侧,为古代湖泊的残留,原有水面24平方公里,1965年修建北坝和西坝后,水面缩小为17.6平方公里,成为容量3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项目大部地处大屯海与长桥海间分水岭上,地势较高,据本次对沿线少量取水井调查情况,地下水埋深约10~30米,基本不需特别处理。
(3)地形、地貌蒙自地貌可分为盆地(坝子)、山地和岩溶三种类型,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
盆地位于县域西北,包括蒙自坝、大屯坝和草坝三个坝子,坝子之间为低缓的丘陵带分隔。
本项目大部分位于蒙自坝与大屯坝之间的丘陵带上,地势较为平缓,海拔1300~1400,相对高差小于50米。
涵洞设计说明
荻港新型建材工业园盛家路工程重庆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1四、涵洞设计说明一.桥涵设计依据、标准及采用情况1.桥涵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部颁《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程》JTG C30-2002。
(3)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部颁《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6)《小桥涵设计通用手册》 2.设计标准:(1) 计算行车速度: 20 km/h ; (2) 设计洪水频率:1/25;3.涵洞与路基同宽,主要结构形式为钢筋砼圆管涵。
二.涵洞设置情况根据业主方要求,位于本项目K0+330处设置过路涵,为了近期保留现有河道水系而设。
本次设计考虑现有水系的流量,道路设计高度等因数,经汇水面积和暴雨量的验算,涵洞设计为双孔一米的圆管涵。
三.涵洞圆管涵: 1.主要材料:材料规格以设计图纸中标明为准,一般材料规格如下:(1) 管涵:管节C30混凝土,纵向钢筋为HRB400级圆钢筋;管基为C15混凝土及砂砾垫层;洞口翼墙、端墙及基础为M7.5浆砌片石;洞口铺砌及隔水墙为M7.5浆砌片石;帽石翼墙顶面采用M7.5水泥砂浆抹面厚2cm 。
2.施工要点:1. 预制管节建议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工艺,工厂集中预制可向水泥制管厂定制,管节长度分别为1.0米和0.5米(调整涵长用)的正管节。
2. 管基基底应力按150Kpa 设计,如开挖后发现实际地基土质较差,应采取换土措施,换土深度0.8米~2.0米。
3. 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
4. 管基混凝土可分为两次浇筑,先浇筑管底以下部分,此时注意预留管壁厚度及要放管节坐浆混凝土2-3cm ,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并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及管基混凝土与管壁的结合。
涵洞设计说明.doc
洞口设计说明一、设计要点:1、洞口建筑通用图包括:八字翼墙、锥坡、一字墙护坡、跌水井、窨井、急流坡六种洞口型式。
如遇有其他型式,可参考各涵洞设计图有关尺寸,按实际情况另行设计。
其中:八字翼墙,锥坡附有工程数量表,工程表中不包括外接一字墙、田路分隔墙、边沟铺砌及山坡急流槽数量。
2、跌水井一般适用于山坡有水型,窨井一般适用于山坡无水型,八字墙、锥坡一般适用于通道及填方路段涵洞,同时配合边沟。
二、主要材料八字翼墙、一字端墙洞口三、施工要点:1、涵洞进出水口均应与洞身分开浇筑,连结缝内填充沥青麻絮或其他不透水材料。
2、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铰结板时,八字翼墙之根部顶须削峰成平台,以利于预制盖板上的帽石相配合,削除部分的体积甚小,计算工程量可不扣除。
工程数量中帽石未计入。
3、暗涵洞口帽石,可按涵洞孔径预制安装或砌(浇)筑。
4、洞口八字墙及一字墙的地基承载应力【σ】≥100Kpa。
5、其他未尽事宜按施工规范办理。
盖板明涵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1—85)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2-85)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B,范》(JTJ022-85)二、技术指标1、1.0,2.0,2,5,3.0,4.0米2、交角:0°,10,20°、30°,40°,45°3、载重:汽超-20,挂-1204、地基承载力:[o]≥200Kpa三、主要材料1、预制盖板:30#砼2、铰接缝:30#砼3、现浇铺装层:30#钢筋网防水砼4、支撑梁:25#砼5、台帽、台身:25#砼6、基础:15#砼7、铺砌:过水涵底采用40cm7.5#双层浆砌片石通道涵底采用18cm厚20#砼+22cm厚天然砂砾(或碎石)8、锥坡:7.5#浆砌片石,10#砂浆勾缝9、钢筋:I(φ),II(Φ)级钢筋四、设计要点1、行车道板件活载横向分布系数,按铰接板计算2、行车道板有效厚度,除预制板外,尚计入板顶砼铺装8cm,余均作为磨耗层3、涵台系利用上部构造及下部构造支撑梁作为支撑形成四铰刚构体系,借助于涵台后之被动土压,使其稳定4、本图基础埋深最小深度在涵底铺砌面下1米,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增加5、涵台与洞口分开建筑,涵台计算宽度为垂直路基方向的涵台全宽,涵台底面的地基承载力采用平均应力计算五,施工要求1、预制盖板时,须待砼强度达到70%设计值后,方容许脱模堆放和运输;堆放时必须在栓钉附近设置垫块,区分盖板顶面、底面,不得上下倒置2、预制盖板安装后,采用30#小石子砼填塞块件端的缝隙,板接缝处的钢筋网按图弯折,搭接,并以铁丝绑扎,将板面冲洗干净后,用30#小石子砼浇注接缝,注意捣固密实,铺装须在填接缝砼终凝前完成3、盖板两端预留栓钉孔,与涵台锚固4、为保证轻型桥台的稳定,除构造物牢固埋入土中外,尚需保证铰接处有可靠的支撑栓钉,盖板与涵台的胸墙间及板间连接缝间均用30#小石子砼或12.5#水泥砂浆填塞5、预制盖板及涵台上的预留栓钉孔均应位置相应,以便安装6、涵台台帽铺筑三角垫层,使涵台支撑盖板面成1.5%-2.0%的横向排水坡度,上垫1cm油毛毡7、沉降缝在路基中线设置一道,然后向两侧每隔4-6米设置一道,缝宽2cm,用沥青麻絮填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约15cm8、涵台后填土,必须在填塞栓钉孔及盖板连接缝的砼或砂浆强度达到70%进行,填筑台后填土时,应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两侧涵台面对称分层填土及夯实,应选择含水量最佳及透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或砂砾石等,并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台后排水设施按具体情况布设,但不宜在涵台中部作泄水孔9、支撑梁应设置在涵底铺砌层里面,正交涵台沿路中心线为轴对称布置,斜交涵洞在两涵台交又部分均匀对称布置,并在两端设置斜撑梁;支撑粱需垂直于涵台侧面,其端头应与涵台侧面紧密相接10、位于平曲线,缓和曲线上的涵洞,当需要时,可用调节台帽或台身高度,以及台帽面坡的方法与超高横坡相顺应盖板涵设计说明一、类型:本图按涵顶填土高度设计为两种形式1.分离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而一般适用涵顶填土厚度0.5~4.5米。
说明(倒虹吸涵洞)
总说明一设计依据、标准及相关规范1.1设计依据(1)XXXXXXXXXX“关于倒虹吸设计委托函”。
(2)XXXXXXXXXX提供的地勘报告。
(3)XXXXXXXXXX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书。
1.2设计标准1.2.1 桥涵荷载等级:城市—B级1.2.2 抗震设防烈度:Ⅷ度地震作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
1.3设计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4 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桥梁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二工程概况2.1工程范围及规模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建筑面积13800平方米,是XX最早的一家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花园式、专业化葡萄酒生产企业,目前年产量近3万吨,葡萄种植面积11.7万亩,销售达近30亿元。
本项目位于XXXX厂外东侧,东临XX路,现状为灌溉用水渠。
为便于XXX以后运输的便利,现需于厂区南侧新建一条厂区道路,为跨越现状水渠,需建设倒虹吸涵洞一道。
2.2主要设计内容根据建设单位要求,考虑沿线农田灌溉要求,经与建设单位在现场踏勘确认,本项目与XX路东侧、XXXX厂南侧设置1道1-1.5米倒虹吸圆管涵。
2.3工程资料2.3.1 地质概况(1)气象XX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具有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光照充足、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特点,年平均气温8.5℃左右,最低一月份月平均气温-14.6℃,历史极端最低气温-30.6℃,最高气温在七月份,平均为23.5℃,极端最高气温39.3℃,无霜期150天左右。
XX年最大降水量354.3mm,最小为98.2mm,日最大降水量66.8mm,降水量多集中在每年7、8、9三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70%以上,年均水面蒸发量1176mm(E601型),干旱指数5.9。
标涵洞说明书
说明一、设计依据(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施工图设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公路发〔1999〕363号”文件“关于金华至丽水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意见执行。
(二)、设计规范设计部分采用的技术规范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024-85);二、涵洞设计说明本标段共设置石拱涵1道,钢筋混凝土暗盖板涵1道,根据已有道路情况,在所设置的通道内设置部分排灌涵洞。
1. 结构型式: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石拱涵。
2. 盖板涵的跨径有2.0m、2.5m、3.0m及4.0m,拱涵的跨径有2.0m,3.0m,4.0m。
3.盖板涵及拱涵地基容许承载力祥见相应布置图。
4.主要材料:钢筋混凝土暗盖板涵盖板采用40号混凝土,台身混凝土采用20号,基础及涵洞铺砌采用15号混凝土。
石拱涵拱圈材料采用7.5号浆砌块石(30号),帽石采用5号砂浆粗料石(30号),台身、侧墙及基础采用5号砂浆片石(25号),护拱采用5号砂浆片石(20号)。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 盖板涵(1) 设计要求承载力见相应布置图,如设计要求承载力与实际有出入时,请与有关部门联系斟情解决。
(2) 上下部连接可将台墙高度砌筑到盖板支点处的顶面,使盖板与台墙顶紧,起支撑作用。
(3)上下部采用栓钉连接,钉孔位置要一并考虑。
栓钉可用盖板的主筋制作,栓钉长度为盖板厚度加台帽厚度。
每块盖板在预制时端部各预留一个钉孔,盖板安装后在每一个钉孔中插两个栓钉,再用20号小石子砼填满捣实。
(4) 预制板必须在砼达到设计强度70%后,才能脱模、移运和堆放,涵身两侧填土应在盖板端缝及涵底铺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进行,应分层夯填,不得采用大型机械压实,更不能只在一侧夯填,必须两侧同时对称进行。
22标涵洞说明书
说明一、设计依据(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施工图设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公路发〔1999〕363号”文件“关于金华至丽水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意见执行。
(二)、设计规范设计部分采用的技术规范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024-85);二、涵洞设计说明本标段共设置圆管涵洞5道,倒虹吸圆管涵1道, 石拱涵3道,暗盖板涵3道, 明盖板涵1道,根据已有道路情况,在所设置的通道内设置部分排灌涵洞。
1. 结构型式: 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倒虹吸圆管涵及石拱涵。
..2.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管径为1.5m,倒虹吸圆管涵的管径为1.2m,盖板涵的跨径有2.0m..2.5m、3.0m及4.0m,拱涵的跨径有2.0m,3.0m,4.0m。
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管节长度主要有1.0m和0.5m两种, 前者为基本管节, 后者为调整4.管节, 倒虹吸圆管涵的基本管节长度为5.0m。
5.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基础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100Kpa,盖板涵及拱涵地基容许承载力祥见相应布置图。
主要材料: 管节混凝土采用25号, 中节基底采用砂砾石, 端节基底采用浆砌片石;螺旋形主钢筋采用Ⅰ级钢筋。
倒虹吸圆管涵管节混凝土采用50号, 管枕及管节基座采用20号混凝土, 螺旋主筋采用Φ5的高强丝。
钢筋混凝土暗盖板涵盖板采用40号混凝土, 台身混凝土采用20号, 基础及涵洞铺砌采用15号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明盖板涵盖板采用40号混凝土, 涵台、基础、支撑梁采用20号混凝土。
涵洞设计说明书
加桩号盖板涵设计说明书1、设计采用的规范和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44-89)(7)《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J/T D65-04-2007)2、设计技术标准1、计算行车速度:20km/h。
2、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 级。
3、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系。
4、坐标:1954年北京坐标系。
3、主要材料C30混凝土涵洞盖板、涵顶铺装,C25混凝土涵洞台帽,C20片石混凝土涵台基础,M15浆砌片石涵洞身,M7.5浆砌片石一字墙身及基础、洞口铺砌、截水墙。
采用HRB335钢筋和HPB235级钢筋。
HPB235钢筋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HRB335级钢筋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2-2007的规定,凡需要焊接的钢筋均应满足可焊要求。
4、涵洞设计(1)涵洞布置情况涵洞的布置以不改变原有水利灌溉系统为前提,排灌通畅为原则,并根据实地调查的有关资料及地方要求,结合桥梁的设置情况,综合考虑布设涵洞。
涵洞型式依据地形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情况等,选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2)盖板涵设计要点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按两端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计算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度角扩散,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重叠时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
3)预制板宽分为99cm中板和99cm边板两种。
4)计算涵台内力时,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计算。
5)台后荷载换算成土柱高度,计算台后土压力。
S4-1桥梁涵洞说明书
说明书一、涵洞通道1.1涵洞通道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永州至蓝山一级公路K12+000-K15+000段,全长3公里,共设置5道圆管涵,盖板通道1座。
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原路段的特殊性,涵洞与构造物衔接的情况比较多,所以当涵洞与挡土墙、原涵洞与新涵洞衔接的时候,衔接处必须要设置沉降缝。
1.2通道说明1.2.1、设计规范:1、《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5);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2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1.2.2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2、环境类别:Ⅱ类;3、涵洞,通道上层填土高度大于0.6m,与路面之间的高度大于1.2m。
主要通道布置结构表1.2.3主要材料:1、盖板:C20砼;2、涵台、墩及基础:分离式基础盖板涵(通道)涵台、墩采用C15砼或M7.5浆砌片石,整体式基础盖板涵(通道)采用C20砼;3、洞口八字翼墙墙身、隔水墙及铺底:M7.5浆砌片石,翼墙基础采用C25砼,帽石采用C25;4、钢筋:R235、HRB335。
1.2.4设计要点:1、结构计算:(1)盖板:a.盖板的两端为铰结支承在台身上端,内力计算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b.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或履带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作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或两条履带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则扩散面积以最外边的扩散线为准。
(2)涵台:a.分离式涵台:上部盖板与涵底铺砌分别作为涵台上、下支撑点,涵台作为上、下端简支的竖梁,承受竖直荷载及水平压力;截面强度按偏心受压构件进行计算;b.整体式涵台:上部盖板与基础分别作为涵台的上、下支撑点,涵台作为上端铰结,下端固结的竖梁,承受竖直荷载及水平压力;截面强度按偏心受压构件进行计算;(3)基础:a.单孔整体式基础按倒置梁进行计算;b.双孔整体式基础按倒置连续梁进行计算;c.涵台在横桥方向竖直平面内弯曲强度验算:将台身(包括基础)视作弹性地基上的短梁;假设涵台身自重不引起弯曲;由于涵台的变形很小,可视在恒载作用下产生的基底应力为均匀分布。
涵洞施工设计说明
放水涵洞设计总说明一、概述本图放水涵洞轴线位于大坝桩号0+565处,设计流量1.5m³/s。
进水口采用开敞式C30钢筋混凝土矩形槽结构,长度8m。
洞身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断面尺寸为1.5×2.0m,壁厚0.50m。
底板高程为174.80m,洞身长度为60.52m,分为8节。
其中竖井段长8.5m,竖井塔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轮廓尺寸为7.5×3.1m,壁厚度为0.8m。
竖井底板顺水流方向长8.5m,宽5.1m,厚0.8m,底板顶高程为174.80m。
分缝采用高压闭孔泡沫板,缝内设桥型紫铜止水及表面压板橡皮止水。
竖井与进出水口之间通过钢筋混凝土箱涵连接。
竖井内安装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高程183.70m处设检修层和启闭机房。
放水洞下游出口段设平坡段、陡坡段和消力池,长度分别为4m,4m和5m,出口段总长23.0m(包括与渠道连接段),其中平坡段与陡坡段采用1:4的陡坡与消力池连,接消力池深度0.5m,将放水洞与下游灌溉渠道连接。
放水洞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采用1.5×2.0m潜孔式平面钢闸门,均为后止水。
配用LQ-300KN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2台,互为备用。
二、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一)《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二)《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四)《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五)《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13)(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189-2013)(七)《新泰市田村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泰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15年3月三、主要材料(一)混凝土1、水泥:由于该工程的砼主要用于涵闸并有抗冻要求,所以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应采用高品质的强度等级为52.5、42.5的硅酸盐水泥。
2、细骨料: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
涵洞设计说明
涵洞设计说明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1、概述本次道路沿线设置有K0+658.20一个钢筋混凝土箱涵,其中K0+658.20涵洞斜交角0度,断面净空为5m*4.3m。
2、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级;(2)抗震设防烈度:7度;(3)设计安全等级:三级;(4)环境类别:I类;(5)涵洞设计基准期100年;3、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体系编号JTG B02);(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体系编号JTG D63);(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1、概述本次道路沿线设置有K0+658.20一个钢筋混凝土箱涵,其中K0+658.20涵洞斜交角0度,断面净空为5m*4.3m。
2、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级;(2)抗震设防烈度:7度;(3)设计安全等级:三级;(4)环境类别:I类;(5)涵洞设计基准期100年;3、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体系编号JTG B02);(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体系编号JTG D63);(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4、设计要点1、本设计图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为三级,环境类别为I类。
涵洞设计总说明
涵洞设计总说明六、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1、钢筋直径不于12㎜这R235钢筋,钢筋直径大于12㎜(包括12㎜)为HRB335钢筋。
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明涵)板块间设企口缝,用C30混凝土填塞。
搭板上铺装采用8㎝厚钢筋混凝土;盖板上铺装采用8㎝C40S8防水混凝土,内设10X10㎝的Φ10㎜钢筋网格,车辆荷载横向分布按铰接板计算。
考虑3㎝厚的涵面混凝土铺装层参与预制板共同作用。
因此要求涵面铺装层与预制板紧密结合。
3、涵台按上端与盖板铰支、下端与基础固结计算。
4、为使涵台与盖板连接起到支撑作用。
采用栓钉连接的方式,此时台帽应预埋与盖板锚栓孔位置相对应的锚栓钢筋。
5、为了对涵洞下端起支撑作用,涵底必须铺砌。
6、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20Mpa;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进行换填处理。
换填砂卵石应分层夯实,要求压实紧密。
7、盖板预制时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后才允许脱底模、堆放和运输。
堆放和运输时,必须在盖板端部用两点搁支,并不得使上、下面倒置。
8、台背的填土必须在盖板安装就位后方可进行,并应在两个台背同时对称分层夯填。
台背应选择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壤填筑,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
9、涵洞应按要求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缝宽2㎝,缝内填沥青麻絮。
10、台帽或涵台顶面,应铺设不小于两层的油毛毡垫层作为支撑。
11、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明涵)因台背填土歼余沉降产生跳车现象,两侧台背均设置3㎝长的现浇混凝土搭板,搭板一端支承于预埋连接钢筋的台帽上,并与涵面铺装间设置一道缝,缝内填充沥青麻絮(或胶泥),另一端搁置在基层上。
12、明涵在盖板与搭板间设置2㎝CD—40伸缩缝,仅设于一侧。
13、帽石制作时,需设置栏杆预埋钢筋。
14、由于涵洞较长,为方便日后对涵洞进行疏导,在中央分隔带内设置有涵洞检查井。
15、若涵洞检查井与管线位置有冲突,管线位置做局部调整。
16、其它注意事项及要求均按交通部有关的公路桥涵技术规范以及城市桥梁施工要求进行。
S4-1涵洞设计说明
第四册涵洞说明一、设计原则1.1桥涵设置原则①涵洞位置服从路线布设的要求。
②涵洞的布设,采用逢沟设涵的原则。
二、技术标准采用情况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设计洪水频率:涵洞1/503.标准断面宽:0.75m(土路肩)+0.75m(硬路肩)+3.5m(行车道)+3.5m(行车道)+0.75m(硬路肩)+0.75m(土路肩)=10.5m地震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三、沿线桥梁涵洞分布情况涵洞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及圆管涵,其中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跨径一般为2.0-4.0m,圆管涵孔径为0.75-1.00m,对地质要求不高,沿线除种植土、松散的填筑土、淤泥质土、软塑状亚粘土需换填处理外,其余地质情况均满足要求。
原老路涵洞多为砖砌涵或石盖板涵,本次设计考虑造价因素均采用涵洞接长处理,涵洞的尺寸以不小于原有尺寸为原则。
涵洞设置位置与孔径选择充分考虑了跨越河流、沟壑、现有道路和农田排灌设施,尽量不压缩现有河道、沟渠、道路宽度,不降低排洪、排灌、通行能力,还适当考虑到近期发展和远期规划的要求,预留发展空间。
涵洞设置均通过水文资料分析,并进行现场核对,结合当地水利规划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并适当考虑沟渠合并,以减少桥涵数量,降低工程造价。
本项目新建涵洞734.1m/52道(含老涵拼接),其中圆管涵466.4m/36道,盖板涵267.7m/16道。
四、沿线水系水文概况、特征,农田水利设施与涵洞位置及孔径选择的关系本项目沿线农田水利设施较多,既有灌溉用水渠、水沟,均在原位设置涵洞,涵洞孔径不小于既有沟渠,以满足农田生产用水要求。
五、涵洞概况5.1 涵洞位置的确定涵洞布设以原有河沟为依据,尽量保持原有河沟自然状态,不打乱现有系统为原则。
本项目区域人口较多,居住较集中,小桥涵设置尽量考虑到路线两侧居民的通行要求,做到一涵多用,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5.2 涵洞孔径涵洞孔径首先满足设计洪水频率的流量要求;跨越沟渠的桥涵,尽量做到不压缩其过水断面。
桥梁、涵洞说明书
桥梁、涵洞说明书一. 工程概况1.1设计标准设计荷载:公路Ⅱ级桥面宽度:净9.0m+2×1.0人行道设计洪水频率:1/100地震基本烈度:Ⅶ级1.2沿线桥涵分布状况本段内共设改建中桥26.04米/座,新建钢筋混凝土圆管涵3道,其余均为利用。
1.3图中所示交角为路线前进方向顺时针与水流轴线的夹角。
二. 桥涵设计概况1.小相中桥(中心桩号K9+182.5)该桥位于小相村,上跨陆浑灌区,其功能主要为连接南北交通。
老桥为3×7.4米现浇砼实心板。
桥宽7.6米,长约22.2米,其墩台位于陆浑灌区两侧,柱式墩,钻孔桩。
由于前一次该段路在进行改造时,未对该桥进行改造,致使该桥桥面明显低于两侧路面。
现浇板接缝处砼被桥压碎。
根据市农村道路管理所的意见(该桥属危桥),建议该桥需拆除重建。
故在原址处修建一座1-20米的预应力砼箱式梁桥,钻孔灌注桩基础,桩接盖梁。
桥梁处路线前进方向与水流方向夹角79°,根据现场状况,做成正桥。
桥长:26.04米。
2.新建圆管涵洞三道,分别为:①K0+203 1-φ0.5m②K1+222 1-φ0.5m③K7+853 1-φ0.5m三. 主要材料3.1 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箱梁、整体化现浇层及铰缝均采用C50混凝土。
预制箱梁封头采用C50混凝土。
桥台搭板、墩台盖梁、耳背墙、挡板、墩台立柱、护栏均采用C30混凝土。
桩基、承台、薄壁台身采用C25混凝土。
3.2 钢材3.2.1 预应力钢线均采用符合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公径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²,标准强度fpk=1860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pk=1395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本设计采用低松弛钢绞线,松弛率为2.5%。
3.2.2 钢筋直径 d≥12mm者,采用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规定的带肋钢筋HRB335钢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涵洞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7、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8、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9、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10、交通部部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
11、交通部部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1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公路-II级。
2、设计洪水频率:1/50。
3、交角:0°、30°,交角指水流方向与路线法线方向的夹角。
4、跨径:1.0、1.
5、4.0米。
5、基础埋置深度:K0+000~K66+000埋深2.3米;K66+000~K92+000埋深3.0米;
K92+000~终点埋深2.6米;
6、路基宽度:12.00米。
7、涵台基础:采用分离式基础。
三、设计说明:
A、钢筋混凝土明板涵:
1、主要材料:
(1)、混凝土:台身、台帽、基础均采用C30混凝土, 盖板、铰缝均采用C30混凝土,涵面铺装采用C40混凝土;
(2)、砌体:八字墙、河床铺砌、隔水墙、边坡铺砌均采用M7.5浆砌片石。
(3)、石料:石料强度不得低于MU30。
(4)、砂浆:抹面、勾缝采用M10水泥砂浆。
(5)、钢材:钢筋直径≥12毫米者,均采用带肋螺纹钢筋;钢筋直径<12毫米普通钢筋者,采用光圆钢筋。
其种类分别为HPB235和HRB335,
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GB1499.1—2008、GB1499.2—2007
的规定。
2、设计要点:
(1)、盖板按简支板计算。
(2)、台帽与盖板用锚栓连接,涵台作为上下简支竖梁承受土压力。
基础作为弹性地基梁验算。
3、施工要点:
(1)、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才能脱膜。
(2)、待上部安装完,其强度达到100%,锚栓孔内小石子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台后填土,且仔细夯实。
(3)、浆砌片石砌体必须砂浆饱满,无孔隙。
(4)、斜板有左、右斜之分,图中仅示出一种斜交情况,另一种与其完全相似,尺寸相同,仅交角反向,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5)、盖板顶面混凝土须进行拉毛处理,以利于涵面铺装混凝土与其结合。
B、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1、主要材料:
管节:C30混凝土及HRB335和HPB235钢筋;
管基:C20混凝土;
端墙,洞口翼墙及基础、洞口铺砌及隔水墙为M7.5水泥砂浆砌片石。
片石强度不低于MU30,M10水泥砂浆勾缝。
2、构造及施工要点:
(1)、管节长度为1.0m、0.5m及斜管节,其中0.5m管节为调整管节。
(2)、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
确位置,斜交管涵首先配置两端各一斜管节(两节合计2xLj)和若干个1.0m 正管节,余下不足1米部分以0.5m节调整。
1.0m和0.5m为正常管节,设计中所采用涵长未考虑沉降缝宽和预制管节误差。
(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每隔4-6m设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管基混凝土,其
位置以设在路基中部和行车道外侧为宜,缝宽1~1.5cm,缝中填沥青麻絮,上半圈从外往里填,下半圈从里往外填;
(4)、施工流程:先浇筑管基砼,强度形成后,安装管节,再浇筑管周砼,并
应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
(5)、不论混凝土管节,端墙墙身、帽石、基础,管基及浆砌片石等工程均应
加强养生。
(6)、洞口2m范围内管节基础砂砾垫层厚度与端墙同深。
(7)、管节外两侧特夯区范围采用静压,两侧填土应对称地分层填筑,并与路
基填土配合进行,每层填土厚度根据夯实机械性能确定,施工时均作密实度试验,且密实度应不小于96%。
(8)、洞顶填土高度不足0.5m厚时,只允许人工或小型夯实机械夯实;0.5~
2m,采用静压,静压吨位15t以下;2~3m,振动压路机的激振力只允许20t以下。
(9)、涵管运输时应使用专用固定装置,以免相互碰撞而损坏。
装卸和安装就
位时严禁高位滚落、撞击,应用吊装设备装卸和就位,不得采用钢丝绳穿管方式吊装。
(10)、位于长期积水地段的涵洞,其基础开挖采用围堰施工,水流不得浸入
基坑内。
其它涵洞挖基,在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防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浸入基坑。
(11)、洞口及洞口外铺砌纵坡应同涵底纵坡。
洞口外铺砌纵坡也可视沟底具
体情况取用,使水顺畅地进出涵洞,以涵洞不受过大水流变速冲刷为宜。
(12)、施工时,如发现标高、交角以及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
计部门联系。
(13)、其它未尽事宜,请按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