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课程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贾跃华土木21班2120702010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涵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
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
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
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农村人居分析环境治理论文
农村人居分析环境治理论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涵盖了农村地区的空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问题,以及农村民居的环境整治和改善。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污染: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燃烧等,尤其是农村燃煤的现象比较普遍。
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水污染:农村地区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排放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物,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
这些污染物会进入水源地,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3.土壤污染:农村地区的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排放。
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等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的使用会造成土壤的质量下降和土壤污染。
此外,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垃圾随意倾倒会影响土壤质量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4.噪声污染:农村地区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农业机械的使用、农村交通和生活噪声等。
这些噪声对人体的健康和心理造成影响,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居民的休息和生产生活条件。
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问题和挑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和挑战:1.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导致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比较低。
2.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地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环保意识相对淡薄,对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环境治理成本高昂:农村地区人口分散,环境治理成本较高,包括基础设施和人力物力投入等方面。
4.环境治理规划和实施不够有效:农村地区环境治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规划和实施工作不够有效。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实现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的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范文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一系列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农村环境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农村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也相对缺乏,导致环境卫生状况不佳。
2. 环境卫生问题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措施,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问题日益严重。
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畜禽养殖污染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3. 生态环境破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过度开发、过度利用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屡见不鲜。
三、优化对策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建设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2. 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推行污水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措施。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3. 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严格控制农村地区的开发强度和资源利用强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同时,积极推进土地荒漠化治理、水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等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 发展循环农业与绿色产业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绿色产业,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污染。
鼓励农民种植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环保知识宣传、举办环保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自觉参与到农村环境改善中来。
《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研究》范文
《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协同治理显得愈发重要。
当前,我国农村正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挑战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卫生状况不佳、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道路破损、供水供电不足、通讯不畅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在环境卫生方面,由于垃圾分类和处理的不到位,农村地区常常出现垃圾围村、垃圾乱倒等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威胁到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三、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内涵与原则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社区、村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资金投入等手段,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协同治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政府引导原则: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2. 多元参与原则:企业、社区、村民等应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3. 法治保障原则:依法治理,保障各方权益。
4. 科学规划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四、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策略与措施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供水供电、道路交通等设施水平。
2. 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保护土壤和水源。
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的启示论文(论文范文)
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的启示论文(论文范文)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的启示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长期的农村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可持续整治是当前急需解决和重视的问题。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原则;方法;政策建议引言农村人居环境既是农民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人居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给农村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和隐患。
为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整治,必须清醒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整治的原则和方法,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和问题分析(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当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
首先,农村土地污染严重,农药、化肥和工业废弃物等的使用和排放使得大量土壤受到污染。
其次,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农村的饮用水源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
再次,农村的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生产中的燃煤和烟囱排放导致大量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排放。
最后,农村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很多农村地区没有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导致垃圾无序堆放和环境污染。
(二)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过度开发以及未能有效保护农田、水源和森林资源。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治理机制。
三是农民环保意识的薄弱,对环境的认识和学习不够,没有形成环境友好的行为习惯。
二、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整治的原则和方法(一)可持续整治的原则1.资源节约原则:重视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人居环境结课论文
构建和谐园林式居住环境摘要: 21世纪的现代中国居民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它从侧面反映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
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迅速提高,构建和谐园林式居住小区成为了人们选择居住的一种趋势。
关键词:园林;环境;和谐;绿地;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Design Abstract:Chinese residents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ing their own living environments in 21th century.It reflects social material and cultural level and the science technique level from a different angle. Along with the social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quickly rais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d esign has been a kind of trend that influnce the people’s choices.Key words: Landscape; Environment; Harmonious; Grass;一、现有小区举例分析。
我的家乡有个紫荆花苑小区,虽然是新建的,但整体规划不是特别合理。
道路设计的特别“通畅”,导致小区内时常会发生一些汽车撞人事件。
由于开发商盲目的追求容积率,导致绿化较少,建筑间隔较小,绿化率及采光都达不到要求。
小区北部是小学校园,由于小区的住宅楼较高,导致校园的操场一半经常会没有阳光。
人居居住环境研究论文(推荐5篇)
人居居住环境研究论文(推荐5篇)第一篇:人居居住环境研究论文摘要:从人居环境学和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的角度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健康建筑体系是未来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模式,最后提出建筑师在推广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任务。
关键词:人居环境;居住建筑;基本内涵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范围及其要求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
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
人居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
在进行规划与设计中,要求把这两方面的环境和谐的协调好,以达到居民所要的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1.1自然环境方面:首先,要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
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地遭到破坏的行为。
其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人口高密度聚居,耗能量剧增,城市街道宛如蛛网,机动车来往频繁,绿地、水面严重不足,以致空气污浊,噪音干扰,温度高,较干燥,在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的声、光、热和空气的环境恶化,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的措施与构造方面更要加以注意。
1.2人文环境方面:建筑要美观,环境要美化。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筑就是为了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
建筑不仅只是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要求。
建筑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要追随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完整版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人居环境课程论文对“人居”与“环境”关系的思考系别建筑系专业班级建筑设计学生姓名黎烨宾指导教师陈兰娥提交日期2013年12月20日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摘要:传统的建筑业一直极大地消耗着自然环境,同时附带着种种对自然环境的负作用。
第八讲里,谢浩教授说过“建筑对环境的造成的破坏占很大一部分”。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关注逐渐从建筑本身投向了与建筑相关的环境上,这是当代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说明了绿色生态建筑必定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其实这八周的人居环境系列讲座想说明的也就是“人居”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下面有我对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小小思考。
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则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
建筑与周边环境应当保持和谐的关系。
荷兰建筑大师基·考恩尼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
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次序一样,也是庞大次序中的一个”。
建筑设计归根到底是设计环境,即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并能激发心智的新环境。
因此,建筑创造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体现一定的文脉特色,这对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尤为重要。
而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又包括多个方面。
关键词:建筑环境和谐生态1、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任何建筑都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在受到环境包容和制约的同时,又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部分,形成新的环境景观。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认为“建筑是大自然的点缀,大自然是建筑的陪衬,离开了自然环境,你欣赏不到建筑的美,离开了建筑,环境又缺少了一点精灵”。
所以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
第二讲里,方小山教授也提出了“地形不是一块呆板的地,真正契合地形的建筑是不能随便把它移到其他任何一块地上的”。
方小山教授的这句话,恰恰很好的说明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闻名世界的建筑流水别墅,就是出自赖特大师之手。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研究》范文
《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幸福感。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协同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问题当前,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垃圾处理不当、水资源污染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污染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对土壤、水源、空气等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三)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垃圾污染严重。
三、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必要性针对上述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协同治理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参与,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协同治理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
(一)提高治理效率协同治理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治理合力,提高治理效率。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各方在协同治理中各司其职,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协同治理有助于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治理环境污染、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等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的路径与策略(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在协同治理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财政支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协同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引导企业参与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企业投入环保设施建设、污染治理等领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创新及实践要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创新及实践要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创新及实践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农村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危急需解决的重点工作,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定义、意义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思路与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和挑战。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指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创新和实践,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创新和实践,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研讨。
第二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定义和意义2.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定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指通过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其目的是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其次,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最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有助于提高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第三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和问题3.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
然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面临一些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绪论范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绪论范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指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垃圾乱堆乱放、污水处理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持续不断的整治活动来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对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保障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农村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大量的污水、垃圾、烟尘等对农民的健康造成了直接威胁。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提升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其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不仅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还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改善农产品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农产品的销售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正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保障。
只有通过整治农村的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综上所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保障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分析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本文对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进行概念的介绍和阐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分类,概念进行介绍和界定;结合当今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历程及当今概况,包括大雁塔广场,书院门街区等实例来阐述其营造方法与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联系;最后,提出在人居环境科学观指导下,我们如何进行建筑学科的设计和研究。
0导言随着人们环境科学意识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众人瞩目。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工作和休息之余的重要场所,它是城市的客厅,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更是展现城市精神文化面貌的重要地方。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对于建筑学及规划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方面有哪些意义?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思想和方法原则去处理这一问题?1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起源希腊建筑师C.A.杜克塞迪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类聚居的理论,又称城市居住规划学、人类环境生态学。
1965年在希腊雅典成立人类聚居学世界学会。
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仅仅各自研究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侧面,而人类聚居学则要吸收上述各学科的成果,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类聚居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
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了解和掌握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一方面要解决人类聚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出良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杜克塞迪斯按规模大小把人类聚居分成15级层次单位:个人、居室、住宅、住宅组团、小型邻里、邻里、集镇、城市、大城市、大都会、城市组团、大城市群区、城市地区、城市洲、全球城市。
这15级单位上下互相联系构成人类聚居系统,要想解决各层次中的问题,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
2当今城市空间的意义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当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一方面由于社会模式的变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减少,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因此在建筑学科上,比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人们迫切需要一些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人环境论文(5篇)
人环境论文(5篇)人环境论文(5篇)人环境论文范文第1篇人居环境是由人与环境共同构成的,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有机整体。
它不仅包括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各项基础设施,也包括人们的种种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是一个联系较为紧密的浩大网络结构。
人居环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居环境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行为四个层面构成。
而狭义的人居环境更侧重物质层面,主要包括人居环境所必需的空间范畴以及物质要素。
人居环境进展理念不仅适用于城市人居环境进展规划,也适用于乡村人居环境进展建设。
本文因乡村为讨论对象,就国内外乡村人居环境进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寻求较为合理的规划方案。
2人居环境的构成就现阶段进展实际来看,目前我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不容乐观,总体建设水平不高,农夫的各项平安需要和生理需要无法得到充分满意,详细表现在:村庄道路建设不到位,路面不平,给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乡村路灯掩盖率较低,亮灯率不高,村民夜间出行存在很大平安隐患;自来水水质不高,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不当,村民生命平安得不到有效保障;村庄选址缺乏合理依据,一些靠山村庄简单患病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难。
由此可见,要想构建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环境的舒适度和满足度,首先就要解决好上述问题,以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平安,同时还要乐观改善居住条件,满意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3讨论概述3.1国外相关讨论概述国外对人居环境的讨论较早。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希腊城市规划学者道萨迪亚斯就提出了人居环境学的理念,并进行了一系列深化的讨论与探究。
依据讨论方法与讨论内容,我们可将国外的人居环境理论进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十九世纪末至二战前。
在此阶段,国外学者尚未明确的提出“人居环境学”这一概念,但已开头从社会学、地理学、建筑学等方面绽开讨论,为人居环境学的产生与进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国外的人居环境学是在城市环境学的基础上产生和进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霍华德、芒福德、盖迪斯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农村环境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乡村公路不通、垃圾乱堆、房屋破旧等问题频频出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民的日常生活,还给社会和谐带来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包括乡村公路建设、供水设施改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
根据地方具体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对应的措施。
在乡村公路建设上,应当注重以改善通行条件为目的,适度提高乡村公路的等级,加大公路覆盖范围和建设力度。
同时,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当充分考虑乡村道路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材料和工艺,确保公路的安全、平稳、耐久。
在供水设施改善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例如,可以让居民自己打井取水,也可以引进水源,挖深井、打钢管等方式来改善供水条件。
供水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节约用水、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等问题,避免出现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上,应当注重通过有效的收集、分类、处理等方式,对农村垃圾进行妥善处理,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同时,在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时,还应注意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二、加强环保教育工作环境保护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环保教育应该根据农民具体的情况进行定位,注重以群众为中心,开展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要加强环境知识宣传。
让农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危害性,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其次,要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
让农民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做好环保工作。
再次,要注重实践教育。
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环保与身体健康、生活美好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积极性。
《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研究》范文
《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人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当前,农村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基础设施滞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展开深入研究。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挑战1. 环境污染: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现象,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
2. 生态破坏:过度开发、乱砍滥伐、非法采矿等行为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 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协同治理的必要性针对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单一主体的治理方式难以实现有效解决。
因此,需要建立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的模式,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协同治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整合资源:协同治理可以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村民等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2. 优化决策: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可以促进信息共享,优化决策过程,提高治理效果。
3. 增强监督:协同治理可以增强对治理过程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协同治理的实践与策略1. 政府主导: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财政支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2. 企业参与: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推动绿色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3. 社会组织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志愿服务等支持。
4. 村民自治:加强村民自治,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局面。
5.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6. 加强科技支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物联网等,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五、案例分析以某农村地区为例,通过实施协同治理策略,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村民等多方资源,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改善社区的人居环境论文
论文题纲序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对社区的环境卫生、市容管理、环境保护及绿化美化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居委会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立足于为社区单位和居民办实事,精心管理和塑造社区整体优美的居住环境,实施社区环境综合管理,进一步营造“人人动手,家家受益,共建美好新社区”的良好氛围,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促进城市环境的根本改变。
本论一、社区建设要以实现环境长效管理为立足点,真正改善社区的人居环境。
(一)社区的涵义(二)社区建设的内容(三)环境管理对提升社区建设质量水平的重要作用二、当前社区建设的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社区建设过分依赖政府(二)部分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三)部分居民爱护小区环境的意识不够强三、加强社区建设的环境管理水平的对策(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努力创建“绿色社区”(二)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功能的发挥(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四)深化改革,积极创新(五)加强管理,积极治理,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六)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不断完善环保文化设施(七)创新教育形式,积极培育居民群众的社会意识,完善社区结论社区建设是一个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
社区建设与环境管理,两者相互相承,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建设新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内容摘要及关键词内容摘要:社区建设不仅是当前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之重要一环。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区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政府的社会性职能、企业的社会性职能均向社会转移,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趋集中在城市社会的基层——社区。
原有的社区,其管理环境与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管理出现新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发展内容。
文章就社区建设的环境管理入手,分析当前社区建设与环境管理之间存在突出问题,提出加强社区建设和环境管理的对策。
人居环境科学理念的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理念的论文人居环境科学理念的论文篇1、《云浮市统筹发展规划》的实践成果研讨会对人居环境科学在云浮的实验进行了审视,从2010年6月在云浮召开了“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人居环境”研讨会,达成了“云浮共识”以来,云浮市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探索理想人居环境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县域主体功能扩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实施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未来云浮将形成“交通轴线+城镇走廊+完整社区+生态环境”的空间发展模式,通过交通轴线、城镇走廊、生态环境的互相嵌套和连接,形成人工与自然一体、生产与生活融合、内外交通便捷、生态环境宜人的空间发展模式。
规划提出了通过区域一体化战略统筹区域城乡发展,通过轴向拓展战略塑造城镇发展廊道,通过美好环境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条件,通过空间优化战略营造优质生活空间。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云浮实验先是从城市周边地区建设绿道起步,随后逐步向城市内部渗透,向农村拓展,改善环境,使民心凝聚。
现在实践活动进入到了县域经济发展,从县城到村庄的规划,到城乡统筹,实践活动内容不断拓展。
现在,云浮城乡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更多的人安居乐业,2010年外出人员回乡购房人数增加,购买的户数占当地销售商品房户数的比重由5%上升到15%。
经济发展加速,2011年上半年,该市GDP增长15.1%,增速排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5%,增速排全省第1位;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9.4%,增速排全省第7位。
毛其智教授认为,云浮实验取得的重要进展,具备普遍性和推广性。
人居环境科学里面的统筹观、区域观和聚落的理论在云浮都有比较好的体现,云浮规划希望城和乡各得其所地发展,包容地发展,和谐地发展,从大处着眼勾画愿景,从小处着手,修路、填沟、改墙等等,看起来是小事,但却是和人民群众的幸福观、理想观结合在一起。
《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研究》范文
《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研究》篇一摘要: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已成为提升农村发展质量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必要条件,提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农村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一、引言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形势,我国农村地区在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通过协同治理的方式,实现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路径与策略。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道路、供水、排污等设施不完善;另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农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部分地区存在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现象。
三、协同治理理论基础与必要条件协同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参与,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协同治理的必要条件包括:一是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政策支持;二是市场的积极参与和资源配置;三是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监督。
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
四、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1. 治理主体单一: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主要依靠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度不高。
2. 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投入不足。
3. 监管不到位: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监管机制不完善,存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
五、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对策建议1. 强化政府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资金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
2. 激发市场活力:鼓励企业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治理效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论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引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与原因、整治的路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体状况良好。
不过,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些地方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着垃圾乱倒、污水直排、烟尘扰民、农药残留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三、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与原因1.垃圾乱倒问题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相对薄弱,一些农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将垃圾随意乱丢,导致乡村环境脏乱差。
2.污水直排问题农村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理措施,许多农户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
3.烟尘扰民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煤烟和农作物秸秆的燃烧现象,大量烟尘飘散至周边农田和居民的生活区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4.农药残留问题农村地区的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过度使用农药,导致农作物和水源中残留有害物质,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路径和方法1.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推动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环境相关法规的认识和遵守。
3.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机制,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4.改善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做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5.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
对“人居”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系别建筑系
专业班级建筑设计
学生姓名黎烨宾
指导教师陈兰娥
提交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摘要:传统的建筑业一直极大地消耗着自然环境,同时附带着种种对自然环境的负作用。
第八讲里,谢浩教授说过“建筑对环境的造成的破坏占很大一部分”。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关注逐渐从建筑本身投向了与建筑相关的环境上,这是当代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说明了绿色生态建筑必定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其实这八周的人居环境系列讲座想说明的也就是“人居”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下面有我对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小小思考。
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则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
建筑与周边环境应当保持和谐的关系。
荷兰建筑大师基·考恩尼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
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次序一样,也是庞大次序中的一个”。
建筑设计归根到底是设计环境,即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并能激发心智的新环境。
因此,建筑创造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体现一定的文脉特色,这对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尤为重要。
而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又包括多个方面。
关键词:建筑环境和谐生态
1、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任何建筑都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在受到环境包容和制约的同时,又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部分,形成新的环境景观。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认为“建筑是大自然的点缀,大自然是建筑的陪衬,离开了自然环境,你欣赏不到建筑的美,离开了建筑,环境又缺少了一点精灵”。
所以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
第二讲里,方小山教授也提出了“地形不是一块呆板的地,真正契合地形的建筑是不能随便把它移到其他任何一块地上的”。
方小山教授的这句话,恰恰很好的说明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闻名世界的建筑流水别墅,就是出自赖特大师之手。
流水别墅即很好地表达了莱特与自然界的韵律相协调的“有机”建筑理念。
建筑之意在于山水之间,建筑之术也就是山水之术,建筑为山水环境增色,山水环境为建筑添彩。
建筑与自然环境均是共生、共荣、共乐、共雅,建筑环境自然化,自然环境人为化,是建筑创造的永恒主题。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包括了与当地气候,地域点的有机协调,
下面引用一下第八讲里谢浩教授和我们分析的我国传统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
南方:
1、西关大屋:封闭的外墙减少太阳辐射,能防火和保持私密性。
利用起伏的坡屋面,小庭院、天井、敞厅、高侧窗、各种通透的门窗来组织自然通风,是居室冬暖夏凉。
2、骑楼:建筑的通风、采光、给排水级交通依靠天井、厅堂和庭道解决,高墙窄巷使大部分地方处于阴影之中。
3、竹筒屋:前庭后院,中部设天井采光通风,进深较大,形成窄长的“冷巷”,非常阴凉。
4、客家土楼:利用环形封闭的生土墙形成内外温度差和防潮防湿,通过庭院土灶实现空气对流。
5、潮汕民居:开敞式前后厅,采用“井”字格局。
用木雕屏风或“格门”间隔,敞开厅堂,有利于通风采光。
北方:
6、干阑:有利于隔潮,屋顶坡度大且有较大的出檐和回廊
7、一颗印:空间凹斗式内院有利于通风、采光和排水,墙身高且厚,很少开窗,防风避寒。
8、蒙古包:圆形平面的散热面积小,抵御强烈日照,也有利于抵抗风沙。
9、碉房:依山而建,平顶屋、厚墙、窗小、封闭式天井或院落,防风保温和减少日照。
10、四合院:挑檐夏季遮阳,冬季争取阳光,厚重外墙既保温放热,又防风沙,防噪声。
11、窑洞:利用地形和土层保温蓄热,改善室内热环境。
12、吐鲁番民居:土墙厚,开小窗,设地下室,还有屋顶平台
湿热地区
群体布置争取通风良好的朝向布局较密,形成阴影巷道
建筑平面外部开敞,设置凉台、外廊或底层架空外部封闭,内开敞,多设天井
建筑措施坡屋顶,出檐较远,底层架空平屋顶,墙体厚重,开窗小,风塔房屋形式轻盈、通透、明快、淡雅厚重密实、外闭内敞
技术利用遮阳、通风、隔热、绿化、水体、地冷遮阳、被动蒸发冷却、夜间辐射等表1,总结自《建筑节能与生态建筑》讲座
通过对我国民居对气候的设计,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当地的建筑也必然不同。
广州的西关大屋如果放到北京去,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受到风沙严重的困扰;同样,吐鲁番那种厚墙小窗式的民居如果放到南方地区来,不但不利于通风,还会造成浪费。
所以建筑设计必然要与周边环境,气候条件相结合,这也呼应了方小山教授说的“真正契合地形的建筑是不能随便把它移到其他任何一块地上的”。
2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和谐
第一讲《城市文化复兴》里面,罗思敏大师和我们分享了一些他自己对不同地方城市改造的例子。
他说“作为设计师,我们无法复兴文学和饮食等文化,但我们可以倡导城市文化,也有能力恢复和发扬光大一个城市的建筑和生活形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旧建筑物改造和城市环境园林景观美化工作大规模展开。
对于一些就建筑的保留与拆迁,一直是这个当今城市发展讨论的话题之一。
罗思敏大师带领他的团队在这一领域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同时向我们展示了怎样才算是现代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处。
他对广州东涌,上下九路,东莞二环路、东城中路,成都锦裹等地方的改造,都是充分分析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当地旧建筑的设计特色之后才开展的,把旧建筑中好的部分保留,不好的部分重新拆掉改造,最后的成果社会也有目共睹,整个街区都是和谐统一的,这种和谐统一同样也表现
在与当地文化的关系上。
第七讲盛宇宏董事长讲的《文脉与环境》,说的也是建筑与人文环境和谐的话题。
他提出:“文脉—城市的文化肌理,是建筑的灵魂。
环境—建筑要与环境相结合。
纯粹—风格和谐统一”。
盛总也分享了他团队做的一些案例,都是些充满中国元素的现代建筑,比如在“云山诗意”这个设计上,他就很巧妙地把现在建筑与中国元素相结合,这也是一种建筑对文化传承的体现。
在历史建筑环境中建造新建筑,需要着重研究如何使其与历史建筑相处融洽的问题。
用协调来处理两者的形态关系是最基本的手法。
在一些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新建筑的外观形态模仿老建筑是与其和谐共处的常用方法。
而更有效的是采用把老建筑形态上的一些特征有机的组织到新建筑的形态中,创造与周围建筑有共同点的新建筑。
在北京曾多次发生过这种情况:将古代的“五柱式”当作“假肢”,随意地“移植”、安装到现代建筑的躯体上,将大屋顶像戴帽子似地到处搬用,任意扣到中国新建筑的“头”上!这种方法无疑是不可行的,毕竟新老建筑之间时代差异性很大,机械的拼装只能产生不伦不类的怪物,毫无美感可言。
建筑是随着我们自身的情况以及这个时代的节拍的变化而变化,但总是万变又是不离其宗,只要寻找到共同点将它们联系到一个场景之中,便能使“新”与“旧”、“现代”与“历史”有机地结合。
3建筑未来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 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 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
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 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 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 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
的。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
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
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 、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在方法上, 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
在技术上, 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
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
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
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从分析环境入手,认识环境、尊重环境、利用环境,在与环境的协调和融合中,满足建筑的功能,塑造建筑的形象,创造建筑的环境,融建筑与环境之中应当是当代建筑师的责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