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课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课题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课题词句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思维是词句的精神实质,思维必须凭借词句来表达和深化。
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词句、促进语言发展,词句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词句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能力。
这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
品味词句却不是简单地读读句子就能解决的问题,相信大家在教学中也深有体会,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词句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是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因为内容为主题服务,词句为内容服务,所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对理解句子非常重要。
如《背影》中的三次出现“流泪”,如何理解?如果学生把握不住“父爱”这个主题,就很难理解到“流泪”所表达出来的“辛酸、感激、百感交集”等这样的词语。
二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句子的含义。
思想感情是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把握思想感情,对理解句子尤为重要。
如《老王》的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的“愧怍”如何理解?作者“愧怍”什么呢?学生浅显的回答是“没请老王喝茶”。
如果我们不从作者自身的感情出发,就很难上升到“愧怍”所包含社会对弱者同情、关爱以及尊重等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观念这个深刻的主题。
三是把握修辞手法,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把握修辞手法,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理解句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很多修辞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句中的潜台词或言外之意。
如《老王》中的“镶嵌”这两个字是拟物、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的可怕情形,并且为后文作者深深地愧怍之情做了铺垫。
四是品味语言,创设意境。
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于确定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
而创设意境,会把学生引领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去感悟语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读方法。
为使学生容易接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在教学中我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能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生字新词,抓了“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操纵自如左拐右拐高声谈笑哗笑告别”八个词。
首先提醒学生“艇、艄、舱”都是“舟”旁,再带学生书空“舱”字,提醒学生右边不要封口。
再点生词旁边的图片“小艇”,引导学生说出:威尼斯的小艇——船艄翘起,船舱——软软,看起来——又窄又深,划起来——轻快灵活。
通过读词语“操纵自如、左拐右拐”让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好;通过“高声谈笑、哗笑告别”读懂乘客们高兴的心情。
在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想象出画面后,又让学生齐读以上八个词语,听老师读,再次想象画面,谈感受。
再由学生的感受出发,引出课文“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接下来通过选择词意,理解“情趣”一词,再找出课文中体现情趣的句子。
在理解船夫驾驶技术好的句子时,又抓了关键词:“不管……总能”这个关联词。
2.阅读一般的或较复杂的记叙文,抓住关键词能理清层次,能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
在教学《生命桥》时则重点抓了“奇迹”一词。
首先由普通桥引出生命桥,再引导学生质疑。
比如:生命桥用什么搭的?为什么叫生命桥?为什么课题上要加引号等。
然后进行初读课文。
和肖老师一样,重视生字词语的检查。
提醒学生“狩猎”的“狩”读第四声,让学生猜猜“狩猎”什么意思,然后给予正确的答案。
“蹬”与“瞪”读音不同。
通过比较偏旁,掌握“蹬”与“瞪”的字形。
“悬崖、山涧”与理解课文重点段有关,就通过简笔画在旁边注明。
通过简笔画,学生一目了然:什么是悬崖,什么是山涧。
通过老师引导“如果说悬崖是高而陡,那么山涧就是——万丈深渊”,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就有了“走投无路,九死一生”等词语。
巧引导助 领悟促 表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效果
102巧引导助领悟促表达一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效果小学中段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句即为本篇课文的 主要内容所在,能统领全文;有些关键词句蕴含着文 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些关键词句则能体现一篇 文章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也就抓 住了一篇文章的精髓。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 关键词句表达效果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学习表达 策略,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从三单元开始就陆续有引 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效果的练习题出现。
其中,"语文园地三”还专门安排了 "我的发现”这个栏目的 专项训练。
在这段时间的阅读教学中,我将"引导学 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其表达效果”作为阅 读教学训练的重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方 式的引导,提高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的能力,促进学生 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
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 生体会重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的。
一、换词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课文中有些动词 用得极其准确,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动词,体会其在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表达和作 文中有意识推敲词语,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换词 法”就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这些动词的准确 性,从而体会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如《小英雄雨 来》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 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
”这个句子中的 "扎”字用得特别妙,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感悟它的妙 处的:扎进水里意思是什么?”学生很轻松想到"跳 进水里”。
那么我们将这个‘扎’换成‘跳’行吗?为什 么?”话咅刚落,学生立即反应过来,纷纷举手发表意 见:‘扎’比‘跳’速度快。
”‘扎’比‘跳’动作更灵敏”。
‘扎’比‘跳’好,是头先入水,雨来能更好地逃 命……”这里,老师运用换词法成功地引导学生体会 到‘‘扎”这个动词的表达效果远比‘‘跳”好,而且学生 准确用词的能力得到提高。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而抓住关键词句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师指导、阅读策略和课堂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一、教师指导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教师指导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
1. 提供示例和解释: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关键词句。
比如,可以在课文中找出一个关键词句,然后解释它起到的作用。
通过示范和解释,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关键词句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出现的重复词汇或精确描述,然后询问他们为什么认为这些词汇是关键词句。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抓住关键词句。
3. 演示技巧: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演示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技巧。
例如,如何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如何利用标点符号来抓住关键句子等等。
通过演示,学生可以学到实际的技巧和方法。
二、阅读策略除了教师的指导外,学生也需要学习一些阅读策略,以帮助他们抓住关键词句。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
1. 预测:学生可以在读课文之前先尝试预测关键词句的位置和内容。
通过预测,他们可以更有目的地阅读,并更容易抓住重点信息。
2. 利用上下文: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和抓住关键词句。
在遇到不认识的词汇时,他们可以尝试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猜测词义。
同样地,他们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衔接关系来找到关键句子。
3. 注重标点:标点符号在句子中起到明确意思和结构的作用。
学生可以在阅读时注重标点符号的停顿和分割,以帮助他们抓住关键词句。
三、课堂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抓关键词句能力的课堂实践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等来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2020年20期┆193随笔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潘思贝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当中的一个关键模块,具有综合性。
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对于语言文字的综合理解能力。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形成这种认知的原因在于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通过找到文本中的关键词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关键词句;阅读理解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提出疑问,能够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理解词句和语段的意思,通过关键词句分析其在情感和思想表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把握课文的大意。
因此,以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为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其能够准确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为开展有效阅读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形成基本认知。
在预习环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课文中存在的生字词。
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归纳下来,将其读音与意思的讲解录制成微课的形式,融入图片、简单的文字和动画效果,供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观看。
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预习环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另外,在微课中,教师也可以布置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自主利用工具书或者信息化软件查找一些字词的意思,并将其标注在课文当中。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机抽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引导学生课堂自读对词句形成初步感知在课堂中,进入到学生自读环节,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将课文当中自己没有完全理解的词句划出来,对于自己感受较为深刻的语句,在旁边写几句自己的理解,或者针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语句提出相应的问题。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古人云:学起XXX。
可见,理解课文的关键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思维呢?做法是: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抓住关键句理解全文。
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达到上述目标,老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其中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
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词语。
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
关于词语,应该是一个难点。
首先一篇文章的中央找不到,就无法体会到哪些词语是关键的,重点的。
其次,为突出中央,有时不只一个重点词语,需要几个重点词语的运用才能突出中央。
因此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是相当难的。
我认为关键是能使学生经由过程某个词语能够阐发出词语在语句语境中的作用,这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初期能够帮助学生寻找重点词语,使学生初步感触感染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如何去发觉或寻找到重点词语。
中期勉励学生本人找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重点词语,教师加以点评,哪些是重点词语,哪些不是,为何是,为何不是。
后期着重在培养学生根据重点词语来揣摩语句或段落的中央思想,领悟文章表达的内容。
找出重点段理解文章应该是找出重点词理解文章的基础,就像分析物体的不同一样,先宏观再微观。
找出重点段后再去找重点词,分析重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句子后再回归到段落。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读方法。
为使学生容易接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浅谈如何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陈小娇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自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比如:我在四年级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其实作者也在课文中告诉了我们他的感受,引出课文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从而让同学们围绕中心句去体会。
课文中哪些风景让你感到特别独特与迷人呢?请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并且可以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老师有个温馨提示:你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你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
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
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教学《一枚金币》一课时,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受不了‛进行‚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受不了’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老人为什么受不了?从些词句中看出?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7-9年级新课程标准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请看例题:“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对“作用”的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的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地位来看,说明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从句子中的修饰性定语进行研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句子的内涵;有些句子的定语限定或规定了句子所要表现的范围和内涵。
从句子的修饰作用进行理解,分析时要从修饰作用入手,追本溯源,理解句子的实在意义.这其实是考察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一般有比喻、烘托、借代、象征等形式,结合上下文,将修辞手法的作用在文章中表达的意义要表现出来。
有专家说,赏析句子的作用,其实还是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进行考核的,主观赏析是无法进行考核的,因为1000个观众,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所以,文学概念和表现手法在文章的中作用才是考核的本质。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
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如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如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
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而阅读能力较弱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因此,我研修主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大问题下,我确立的个人研修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一、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汲取大量的文学养分,做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功夫。
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
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本有《西游记》、《封神榜》、《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
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
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
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
理解关键句子的效果和含义
理解关键句子的效果和含义作者:杨爱珍来源:《课外语文》2024年第02期文学就是超越现实生活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有人、有物、有事、有理,让我们窥见另一个时空的美好和黑暗,感受到另一个时空的快乐和感伤,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而这些美好和黑暗、快乐和感伤都隐藏在阅读文本的字里行间,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句子也能让文章呈现出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所以,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从而获得阅读文本美的认识和体验。
这也是语文中考当中常见的文学类文本题型之一,它对强化个人对文本主旨的理解至关重要。
本文立足课标和中考语文考查要点,以鲁迅的《故乡》为例理解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和含义。
一、理解语句效果和含义的前提在实际的中考题型中,如果离开文本去贸然地谈句子的表达效果,这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毕竟单个句子、词语并不能代表整体,反而陷入了“断章取义”的境地,为此,阅读文本中有一个前提不能去掉,那就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我们知道,作者写一篇文章肯定有自己的目的,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点,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也就是说作者是想通过故事中的人或者事,反映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
比方说在鲁迅的《故乡》当中,文中通过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三个部分反映了辛亥革命之后,以杨二嫂和闰土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村下层人民生活悲惨现状,他们经济上破产,于是在生活上难以为继;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还遭受到封建时代旧观念、旧思想的迫害,始终难以抽出身来,并由此造成了他们思想上的麻木,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加深,表达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为了达到这样的写作目的,鲁迅精心构思了很多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描写了生动形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案例主题与背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学生阅读能力较弱,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困惑,尤其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抓关键词句进行教学也是由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篇章段落的理解都建立在对重点字词把握的基础上。
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知识,也是朗读的起点。
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
重点词句可以为我们的朗读起到提示作用,读好关键词句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
学生也正是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
我们从培养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方面做了如下探究:案例描述一、课前预习,解决生词。
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字典、词典解决这些生词。
课上同桌汇报,教师抽查。
二、课堂自读,初步感知词句。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提醒学生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或在感受深刻的词句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对文中重点词句提出问题等,以便在精读课文时交流感悟。
例如,在自读感知《给予树》一课中的词句时,学生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圣诞节,金吉娅送给家人的只是棒棒糖,妈妈为什么说她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为什么说她还送给我们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说明学生已初步养成了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习惯。
三、教给学生抓重点词句的方法。
1、抓中心句理解课文。
很多课文往往会有蕴含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通常把这类句子叫做“中心句”。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分析文中重要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引起下文, 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
苏东坡旳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 作者心目中旳主要地位”)
文赤壁
在黄州内,容武、汉情向东感,作车用子开一种来小时就到了。一
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旳汉
白构玉造石方雕像。文赤壁旳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旳 主面角作。用大家走近前往,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种人一旦被
【参照答案】
①面对世道旳不公正和诸多不如意,能够抱怨 发牢骚。(1分)
②更要发挥潜能,竭力求得一种属于自己旳人 生位置。(2分)
③真旳无能为力也要顺其自然,认可人与人旳 差别性。(1分)
小结 解题思绪:
第一步 分析句子,理清构造 第二步 结合语境对每个分句一一分析 第三步 按顺序组织答案
4.从分析句子在文中旳位置入手
注意:
1.对语句旳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旳阅读了解之上, 要有“整体意识”,不能脱离详细旳语言环境,即 上下文。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时要 一直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旳情感或主旨就 或多或少旳成为了答案旳一部分。
3.主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朴旳,所以我们在做题时, 不能把几种措施割裂开来,要综合利用。
措施探究
了解主要句子含义旳措施
高考回眸
“了解文中主要词、句、段旳含义和作用”作为当代文阅读旳一 种能力点,是一种常考点,即每年必考。
9.第⑥段写道:“我目前仍能隐隐感触到她旳手 微微颤抖着,在我旳生命旳里里外外……”简析这 句原 说话文旳:某旳⑥些含我梦我义连一深曾般。祖旳感(母事曾3旳迹分祖姓。)和隐母名约(对字地2自都记0不得2己3懂她年旳得个上影。子她子海响留 很秋深给矮考远我小旳,试只穿卷有旳)上袄面肥 而长,宽敞(1旳分袖)口。卷至起今半尺还来能高真,里切面地总感寄放受些到小她东西,她会从 里 总 窝面用久给干久我涩地掏旳缓生质出手慢命层几抚地旳面种摩抚醉我摩存上枣旳着在旳或面我( 关麦孔,芽,从心1分糖晚胸,。上口)更对当直。曾我抚是这祖钻摩有母进到影精旳被脚响手窝 心神有我,,层还她口物有旳里记手念忆伸念。进有她被辞: “长啊,长面啊上!”我旳目滋前养仍能(1隐分隐)感。触到她旳手微微颤抖着,在我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抓取关键词理解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抓取关键词理解课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
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
但是近年来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批评总是不绝于耳。
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阅读教学到底怎么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期中的一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到尾逐段教”的局面。
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
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为此,近几年来我坚决摈弃了逐段串讲串门的模式,并探索如何突出教学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特别是如何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重点词句,有效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一、钻研文本,把握文本精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体现在他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中。
而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或句又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泉眼。
如果教师善于发现这些泉眼,并以此展开教学,那么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一)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然教学中不能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也不一厢情愿地设计一些练习横亘在研读品析中,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
善抓关键词句,培养阅读能力
善抓关键词句,培养阅读能力摘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细致分析,深入理解,是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和行之有效的阅读窍门,也是学习课文的一种策略。
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关键词:中心句关键词阅读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可见,理解课文的关键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鉴赏文学作品,受到情感的熏陶。
要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其中抓关键词句是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
那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个人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词语。
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
然后顺藤摸瓜,勾画文中阐释或解说中心的相关句子,接下来逐一品读句子,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这样便于提纲挈领,整体感知课文,继而理解全文。
教学中,我会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读方法。
为使学生容易接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抓住关键词句理清课文脉络,概括内容钱梦龙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段的训练的重点。
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这需要老师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
比如,对事实信息的筛选:记事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写景状物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景或物、什么特点。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原文中重点词句来筛选主要信息。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引用通畅、简洁完整的语言将主要信息归纳出来。
抓住重点词句的阅读方法例谈
抓住关键词句阅读的方法例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年级要“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所谓“关键词句”指的是能够让读者感受深刻,对表现文章中心有较大作用的词句。
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
具体做法有:一、抓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
从整体着眼,找出文章关键词、重点句,可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找出贯穿全文的“红线”。
比如《草帽计》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脉络清楚,语言精练,还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贺龙同志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聪明智慧。
阅读时,抓住文章思路提问,有利于学生顺藤摸瓜,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布局的特点。
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贺龙同志在什么情况下布下草帽计为突破口,给足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草帽计成功的必要因素。
学生从“骄阳似火”“酷热难熬”“汗流浃背”读懂了贺龙同志料定敌人一定会戴上红军丢掉的草帽,是因为天气十分炎热;当他看到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时,“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说明贺龙同志早已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从红军战士“一切行动听指挥”扔下草帽,与白军的无组织、无纪律,“一窝蜂似的”抢草帽的情节的鲜明的对比中,读懂了这两支军队不同纪律是草帽计得以顺利施行的关键;从“人困马乏”“血肉横飞”“叫苦连天”等讽刺了白军的丑态的词中看到了白军的有勇无谋者的惨象。
从红军战士“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到“拍手称快”称赞贺龙同志“神机妙算”的转变中体会到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也深刻感受到智慧的重要性。
二、抓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首先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把课文读懂。
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经常会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
如果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句,那么理解将会更加深入,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因此,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何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呢?下面介绍一些方法。
一、课前讲解在授课内容之前,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关键词句的概念,告诉学生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具有重要性,理解课文就需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句。
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关键词句的分辨和记录,有利于后期的理解。
二、关键词句标记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关键词句进行标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可以在黑板上手写出关键词句,并附上解释,或者在教案中标注出关键词句并且进行翻译。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三、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阅读英语课文时,如果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较差,那么理解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的一种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本身抓关键词句的能力。
四、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也是抓关键词句的重要一步。
老师可以在授课中介绍一些阅读策略,例如预测大意、分类阅读、活字词法等等。
阅读策略的讲解可以与课文Brunch naps-The lost hour(暖托英语六年级第三册)有关,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梳理技巧以及阅读策略的操练,可以较好地进行理解。
五、综合练习通过综合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提高抓关键词句的能力。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语言练习题,例如填空、挑错、选择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信息。
特别是在口语训练中,在运用发散思维启发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快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抓住关键词句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通过课前讲解,关键词句标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阅读策略以及综合练习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关键词句。
浅谈如何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浅谈如何抓关键词语理解课⽂内容2019-09-16【中图分类号】G622在调查中我们会发现⼩学中年级的学⽣阅读习惯不良,语⽂学习基础差,常⽤的字词经常写错,⽤词的能⼒停留在⼀个⽔平,从⼀年级造句⼦⼀直⽤到了三年级,没有体现⽤词循序渐进的过程。
《语⽂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中段学⽣要做到能联系上下⽂,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
要达到上述⽬标,⽼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章的切⼊点,沿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其中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个很重要的读懂⽂章的⽅法。
下⾯我就以长春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板块《揠苗助长》⼀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让学⽣抓关键词语理解课⽂内容,体会感情的。
⼀、⽼师在讲课之前要对教材、学⽣情况进⾏分析,设计出⼀条主线。
这是⼀篇寓⾔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有的学⽣在学前就可能听别⼈讲过,在他们的记忆⾥或许都有着模糊的印象,但是重点要落在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故事的内容。
⼆、依情定教,制定明确的教学⽬标及重难点。
准确的教学⽬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在有⼤体思路的前提下,进⼀步的明确出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的。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三年级学⽣的认知⽔平,理解重点词语应落在“能够运⽤多种⽅法理解 “揠苗助长”、“巴望”、“焦急”、“⼀直”、“筋疲⼒尽”等词语。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明确隐藏在故事背后的道理。
三、紧紧围绕关键词语进⾏教学设计,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
本课,我以理解重点词语为主线,具体是这样做的:(⼀)字的处理1、形近字的处理:学⽣在学“拔”这个字的时候,容易与“拨”弄混。
我采⽤看图⽚讲故事的⽅法区分,⼩⽩免拔萝⼘,拔不动,请了好多⼩朋友来帮忙,先写个“⼿”,再写个“友”,⼤家累得出了汗,多么愿意帮助⼈啊!再加上⼀滴汗这个点⼉就把这个故事记住了。
孩⼦们把这个字记得特别扎实。
我利⽤好这个兴奋点,让学⽣学会质疑:为什么题⽬叫“揠苗助长”不叫“拔苗助长”呢?“揠”与“拔”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看图⽚,⽤⼿拔苗⼼就是“揠”,第⼆个图⽚拔萝⼘,是连根拽出,这才叫“拔”。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掌握这项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感和语境推测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阅读和理解课文。
可以通过朗读、诵读、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将课文变得活跃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词汇量是影响他们理解课文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词语解释、词语搭配、词语运用等方式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查阅课文中不认识的生词,通过积累来提高词汇量和词汇运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的技巧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应该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通过理解这些关键词句来推测整个课文的意思。
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抓关键词句的技巧:1. 抓主题词语:学生可以通过辨认段落开头、结尾和重复出现的词语,来判断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找关联词语:学生可以通过寻找关联词语(如因果关系词、转折关系词、递进关系词等)来理解课文的逻辑关系,推测上下文的意思。
3. 理解修饰词语:学生要学会理解修饰词语的作用,如形容词和副词的修饰作用,以及名词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引导学生进行关键词句的归纳整理学生在掌握了抓关键词句的技巧后,还需要学会将这些关键词句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句的理解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总结段落大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等。
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抓关键词句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课题
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课题词句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思维是词句的精神实质,思维必须凭借词句来表达和深化。
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词句、促进语言发展,词句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词句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能力。
这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
品味词句却不是简单地读读句子就能解决的问题,相信大家在教学中也深有体会,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词句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是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因为内容为主题服务,词句为内容服务,所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对理解句子非常重要。
如《背影》中的三次出现“流泪”,如何理解?如果学生把握不住“父爱”这个主题,就很难理解到“流泪”所表达出来的“辛酸、感激、百感交集”等这样的词语。
二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句子的含义。
思想感情是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把握思想感情,对理解句子尤为重要。
如《老王》的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的“愧怍”如何理解?作者“愧怍”什么呢?学生浅显的回答是“没请老王喝茶”。
如果我们不从作者自身的感情出发,就很难上升到“愧怍”所包含社会对弱者同情、关爱以及尊重等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观念这个深刻的主题。
三是把握修辞手法,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把握修辞手法,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理解句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很多修辞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句中的潜台词或言外之意。
如《老王》中的“镶嵌”这两个字是拟物、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的可怕情形,并且为后文作者深深地愧怍之情做了铺垫。
四是品味语言,创设意境。
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分析,就难于确定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
而创设意境,会把学生引领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去感悟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加强课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往往是通过各段落中的重点词句来体现的,教师抓住了反映课文内容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就能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关键词]课文内容;关键词句;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
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甲”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体的景物来突出这个“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点?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点?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着这个“甲”字来写,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甲”字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
如《乡下人家》中“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句话的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你见过的城里的鸡是什么样子的,你在乡下见到的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进而比较来理解乡下的鸡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理解“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
三、是抓住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赵州桥》一文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句子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接着齐读过渡句“这座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
并引导学生说说从哪里看出赵州桥的坚固?它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哪里看出赵州桥的美观?它又是怎样说明的?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齐读过渡句,说出过渡句的作用。
抓住了这个重点段落,对于课文中的“世界闻名”和“劳动任命的智慧和才干”就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从而理解了整篇课文。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过渡句的特殊作用,利用它的特殊作用,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段,概括段意,分清段落间的关系,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也不会感到困难。
相信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事半功倍,轻而易举,而且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作用。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在课文教学中,如果脱离了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学生学起来是干巴巴的,失去了语文课的特点。
在实践工作中,紧紧抓住从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着手进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帮助的。
通过字词句的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课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解重点字词句着手。
因为重点字词句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挖掘它的言外之意,言外之理。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透过字词句的表面去探究其内涵的深意,感情色彩、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呢?特别是课文内容学生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燕子》中,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可以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
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内容和体会表达的感情。
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美景。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燕子成了音符”让学生展开想象,仿佛自己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来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并体会“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思。
从中了解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特有偏爱,以及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要重点教会学生抓重点词理解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阅读中感悟,掌握方法,渐渐形成能力。
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