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顺畅地翻译课文,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并能背诵课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三、难点: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学法;
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读懂课文。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情况。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俨然()衣着()阡陌()鬓()邑()便要还家()诣()骥()此中人语云()
3.借助书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⑴缘溪行()⑵落英缤纷()⑶渔人甚异之()
⑷欲穷其林()⑸阡陌交通()⑹黄发垂髫()()⑺便要还家()⑻率妻子邑人()()⑼无论魏晋()⑽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1)此中人语云()(12)便扶向路()22. 处处志之()
(13)诣太守说此()圍寻向所志()()(15)欣然规往
()(16)寻病终()(17)后遂无问津者()(18)屋舍俨然()
4.有些成语出自课文,你能找出来吗?请写出两个。
5.千百年来,写桃花的诗句可谓数不胜数。你能再写出有关桃花的一句诗吗?
教师
评价
家长
签字
二、课堂助学: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相关资料。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三)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尽量读出感情。
2.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不能正确理解的词句,合注释、或者查工具书去自行解决或小组讨论。
3.学生质疑: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缘溪行()(2)落英缤纷()(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5)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阡陌交通()()(7)悉如外人()(8)黄发垂髫()()(9)乃大惊()(10)具答之()(11)便要还家()(12)咸来问讯()(13)率妻子邑人()()(14)来此绝境()(15)乃不知有汉()(16)无论魏晋()(17)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8)此中人语云()
(19)不足为外人道也()(20)既出()(21)便扶向路()
(22)处处志之()(23)诣太守说此()(24)寻向所志()()(25)欣然规往()()(26)寻病终()( 27)后遂无问津者()
(四)区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2.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
3.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4.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五)翻译几个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三、课堂练习:
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④欣然规往()
⑤诣太守()⑥未果,寻病终()
4.“渔人甚异之”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
5.区别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武陵人捕鱼为业。屋舍俨然处处志之寻病终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便舍船寻向所志寻向所志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四、课后巩固(一)阅读课文1--2 段做题。
1.解释词语。
①缘:②俨然:③渔人甚异之④阡陌交通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指出这两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①②③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教师
评价
家长
签字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对比5.分别概括1——2 节的内容。
(二)背诵1—2 节第二课时
一、课堂助学: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作业情况
(三)深入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内容。
2.第一段中描绘桃林美景的句子是什么?
3.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三段内容。
6.第二段总写渔人感受的词语是什么?
7.第二段描写桃花源美丽风光的句子是什么?
8.第二段写桃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什么?
9.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什么?
10.找出第三段中体现桃源人淳朴民风的语句。
11.据课文猜想渔人向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
么而叹惋?
12.桃花源中的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
13.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五段内容。
15.渔人离开桃源时“处处志之” ,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6.本文描写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社会状况?寄托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