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1. 引言1.1 定义《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兴趣和乐趣相结合,使学生在快乐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取得有效成果的教育方法。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使学习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种享受和快乐的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意味着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各种活动,如游戏、竞赛、课外阅读等,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
【2000字】1.2 意义和作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设置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容易保持专注和投入,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生才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乐趣。
小学语文四年级——寓教于乐,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寓教于乐,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堂上,孩子们正处在知识启蒙的关键时期。
此时,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更能点燃他们内心对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
一、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感受语文的魅力。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孩子们发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
二、情境创设,加深理解情境创设是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图片展示、音乐渲染等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
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情境创设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鼓励参与,培养自主探究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孩子们在互相交流、讨论中,自主发现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课外书籍、参加文学社团等,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引导他们勇敢地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教师可以适当降低任务难度,耐心辅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五、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成长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关注。
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语文激趣教学例谈
激发兴趣,寓教于乐——语文激趣教学例谈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小学语文学科便是这教育之楼的“地基”,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位置,其教学有效性也十分重要。
为了发挥学科的积极作用,建构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陈旧教学观念,通过新奇且有趣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一、运用趣味开场白,有效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一上课就将注意力放置在课堂上,兴趣牵引着学生的学习。
教师就必须先设置一个漂亮的开场白,先激趣,再引教,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进入语文学习活动中。
漂亮的开场白有两个要求:第一要求有趣,第二要求贴合教材内容。
且漂亮的开场白形式多样,如趣味的互动、有趣的音乐、视频的播放、故事的讲解等。
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是为了让苍白的语文知识变得丰富、生动,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来进行开场白的选择,目的是在上课伊始敲下趣味教学的第一锤。
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通过语言来铺设一个小情境“我国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谁知道那里是哪里呀?”“那里山美、水美、人美,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有多美?”学生呼声高涨,这时我打开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再引入泼水节的故事。
学生热情高涨,语文课堂变成了快乐的海洋。
二、运用趣味教学法,创设情境,加深学生体验“乐”课堂的构建重点在于“乐”字。
即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为了真正将学生引入语文世界中,带领学生体会语文世界的多元趣味,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能够爱上语文。
教师就要改变过去“滔滔不绝”的讲解模式,遵循教学的双向性,利用多元的趣味教学方法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交流。
如,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时光机”,带领学生穿梭到过去,带领学生看一看司马光砸缸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观看感受司马光的智慧。
寓教于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运用分析
寓教于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运用分析摘要:寓教于乐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将娱乐活动融入到其中,切实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将学生个人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突出。
当代小学生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教学状况,为学生打造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氛围,切实打破以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让学生可以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当中,增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辅助,不断将新的教学元素融入到教学环节当中,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同时也对学生个人学习习惯加以规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乐趣。
接下来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运用分析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寓教于乐;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运用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人学习成长的初步阶段,学生本人心智尚未成熟,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把握好这一阶段的教学机会,对学生个人发展作出正确的影响。
语文这门学科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
并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个人素养,这也就要求教师能够进一步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新方向,同时结合学生个人心理变化以及性格特点,将寓教于乐教育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环节当中,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乐趣,并能够及时纠正以往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实现趣味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寓教于乐教学理念分析寓教于乐教学理念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种教学理念更加突出强调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课改发展需求,有效缓解不同阶段学生个人压力,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也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发展新趋势。
寓教于乐理念应用到教学环节当中,能够进一步促使学生喜欢上学习,并自主投入到知识的钻研活动当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我们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以文字为主要对象,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而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充满好学的愿望,但也容易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学的愿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我们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呈现方式。
语文教学内容广泛,既有文言文古诗词,又有现代的文章散文。
在传统教学中,可能更注重的是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训练,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
而“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特别是教学材料的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新颖、富有趣味和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愉悦和欢乐。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富有趣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比如创作故事、写作诗歌、朗诵小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只有教师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教学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充实自己的语文知识和教学技能,做到“慎教孰能改之”。
教师还要注重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我们还要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信心和动力。
寓教于乐:让小学语文课堂兴趣之花绽放
寓教于乐:让小学语文课堂兴趣之花绽放摘要:论语中就曾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以看出关于学习的事情,是懂得学习方法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而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把学习当做乐趣的人。
因此可以看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对于教师而言,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也逐渐被大部分老师所接受,特别是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改革要求。
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寓教于乐;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当然这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才有可能用心去学习。
由此语文的教学也受到了启发,当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后,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也会很积极,就会主动的去学习、研究、体验和创造。
本文就如何让小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做了一定的尝试,还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
1独居匠心,导入激趣很普遍的一句真理"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实际的教学课堂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住时机导入课本内容,从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课程的开始就像是给一首曲子调音,只有音准了才能更好的进行整首曲子的演奏,跟上课是同理的,首先要打开学生的心门,然后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一切事物都有极强的探知欲,因此在尽心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效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1故事引入,语言激趣利用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俱佳办法。
故事的导入,主要是先将故事的大致故事情节介绍给学生,然后设置几个悬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当然也可以讲一个和课本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来引入新课程的学习。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初中生处于思维转变和思维定势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思维习惯,进行语文教学。
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体会,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一种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寓教于乐;俞学于趣;初中语文【正文】在初中课程体系中,语文作为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它既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任,又担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
但是,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师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章节的学习上,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单调乏味,因此,改变初中语文教学已是当务之急。
教师必须意识到,只有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文章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使语文课堂始终处于一种呆板的状态,缺乏生机和热情。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教师都在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意识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的兴趣水平愈高,语言思维愈趋成熟。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使初中语文课堂充满趣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现有的问题2.1课堂教学讲授乏味在一些普通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都是在一个教室里进行的。
这与教师本身的认知有关系,有些教师总以为学生只需要听讲,认真记笔记,就能保持自己的权威,不能形成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们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台下的学生们却是一副困倦的样子,没有把课堂的氛围完全调动起来,这就造成了教师们的低效、学生们的厌学情绪。
寓教于乐,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寓教于乐,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兴趣和热情,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师们必须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通过故事、诗歌、歌曲等多元化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语文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实际运用中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竞赛等游戏性元素,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地表现和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如课堂问答、师生互动、语文游戏等,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情感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读写、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情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寓教于乐,寓学于趣”,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一种理念,即通过有趣的内容和活泼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呢?下面我将从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学生体验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在内容选择方面,要做到“寓教于乐”,就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富有想像力和趣味性的故事,如《狐假虎威》、《捉迷藏》,这些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课文内容的选择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要尽量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文学作品,比如一些有趣的儿童诗歌或故事。
通过这些内容的选择,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还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写作教学中也要注重选择有趣的写作题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让学生以自己的经历或幻想的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做到“寓学于趣”,就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朗读、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小组交流、作文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情。
还可以通过趣味性的语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竞赛、语文歌咏比赛、语文拼图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语文能力。
在学生体验方面,要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就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
论文-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浅谈中学语文的兴趣培养时代呼唤改革,教育需要创新。
语文,尤其如此。
面对改革,语文教育须改变教法,提高认识,重新思考“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真正地设计好自己的每一节课,让学生不仅从这一课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而且让他们兴趣盎然,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真正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且郑重去学习祖国的语言。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增长知识的目的,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根据自身的粗浅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导语激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
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
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天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
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
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
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导语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成为了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教学理念。
所谓“寓教于乐”,就是在教学中将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寓学于趣”,则是在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教学理念。
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寓教于乐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应该贯彻“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学理念,将学习内容置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学会表达和思考。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唱歌、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感受古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美丽。
在讲解文章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将知识融入到了生动的情境中,又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2. 创意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死板的课文背诵和填空,而是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一篇小小说”、“编一段对话”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请学生就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或者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课文中的情景。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教学模式,它将知识点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在词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词语接龙、词语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的激励下积极学习、参与学习;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抢答、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在竞技的氛围中积极学习。
寓教于乐 绽放异彩——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寓教于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是通过师生情感共鸣,激发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热情。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寓教于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先声夺人、开篇引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时,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认为语文教学开篇引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审题入手,开门见山。
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
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2、描摹开始,创设情境。
情感只能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
3、巧立悬念,引起注意。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巧立悬念,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底细的兴趣。
4、介绍背景,作好铺垫。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作者生平简介,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都带着浓厚的时代特点。
对这类文章,教师应首先把相关问题予以介绍,这样既为学生学习下文做铺垫,又能够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兴趣,为快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感悟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是通俗易懂的精品文章,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加之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要认知语言文字还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形成的生动的表象,并在形象的感染中受到教育。
如学习有关描写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科技精英以及同龄伙伴的课文,只有当学生一旦感受到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征以后,才能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
否则,把握不住形象,所感知的仅是一串苍白无力的文字,就没有什么兴趣可言。
可见,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客体,没有鲜明、具体的形象,学生心中就不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教学也就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三从作业训练中享受成功之乐当儿童通过感受、欣赏美,并进一步对客观事物作出审美判断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本文从如何寓教于乐、如何寓学于趣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等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意义与重要性。
在实施方法上,通过活动设计、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通过案例分析,也可以看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实施效果。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实施方法、案例分析、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学情操,启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探索。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文基础,为将来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意义寓学于趣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临泽县城关小学
陈翠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觉追求。
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
一、巧设导语,激情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学习一篇课文也是一样。
为了让学生带着满腔的兴趣学习课文,我注意设计每篇课文的导入。
如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十二单元“走进森林”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到过东北的小兴安岭吗?
那可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啊!.你们想去吗?在美丽富饶的祖国各地,有数不尽的壮丽河山。
我国东北边陲就有一片连绵千里的山岭,那里物产丰富,树种齐全,景色奇特,美不胜收。
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现在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吧!出示课件,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这时,学生就如亲临其境地欣赏着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还边看边发出赞叹声。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儿童认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在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创设情境:通过创造鲜活、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使用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课外书籍、音频、视频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文字和语言,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游戏化教学: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设计语文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鼓励创作:给予学生自由表达和创作的机会,例如写作、朗读、歌曲创作等。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应用教学: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
例如,组织实地考察、访谈、报告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应用的价值和力量。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深入学习语文。
培养乐趣: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激励,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培养他们掌握语文的自信心。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摘要:在教育中,兴趣应当永远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语文本身其实是一门很贴合人们社会生活与情感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情感与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进而塑造学生良好三观,首要的便是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动荡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与精神品质就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本篇论文主要围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寓教于乐并寓学于趣,进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一、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现状过去的教学由于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传授,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从学生自身出发,没有思考从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性出发,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快乐学习的良好品格与精神风貌。
这样的现象导致的就是很多学生一谈到学习就头疼,对学习感到反感,甚至产生“厌学症”的症状,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好在这些亟待解决需要改变的现象如今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强调培养学生个性创新能力,从这里出发,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意义(一)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首先,学生学习兴趣提起来之后,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内心会有一种想要学习的欲望,这有利于学生日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最终会促进其学习进步,拥有了热爱学习的良好理念,对学生也将终身受益,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其次,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学生开心了,心情愉悦,教师也心情愉悦,这有助于促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
在这样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成就感与信心,提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工作,促进学生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语文教学中的寓教于乐
语文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这些教学理论,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皆可为之所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老师。
只有感兴趣的,自己学习起来才有动力,才有信心,这样才会感觉愉悦。
相信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快乐地接受知识。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如今新课改的情况下,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当今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得语文者得天下”。
由此可见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收获快乐,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
在现实教学中,“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
不过语文教学的寓教于乐,也不能简单地把其理解为只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用某种教辅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暂时得到一定的欢娱;而应该把他作为一种语文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
“寓教于乐”中的“乐”,不但体现老师在教学上,也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
老师如何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就需要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摸索。
首先,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灵活运用现代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把传授的语文知识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学生。
其次,语文老师要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让学生乐在其中,体现深层次的“乐”。
也就是“寓教于乐”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这里的“愉快、快乐”并非是老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
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
要让学生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再则,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多方面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熟练掌握一定教学技能之外,还应该学习一些心理知识,做到随时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心态变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寓教于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寓教于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这说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向导。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寓知识于乐趣之中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愿与大家共勉:一、以疑开始,设置悬念疑是学问的开始,只有有了疑问,才会想弄个明白。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我们应在悬念中引起学生的疑问,从疑问开始,强烈地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去研究问题。
比如说:在讲《孔乙己》时,我就设计了几个问题: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们为什么拿他取笑?孔乙己最后结局怎么样?……这些问题的提出,大大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引起了他们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情感是和情境密切相关的,一定的情景产生一定的情感。
在教学课文——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放了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并且展示了一些春天的图景,学生当时就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气氛十分热烈。
然后,我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学生纷纷发言,然后我就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导到课文上来,让学生认真读一下朱自清先生的文章。
学生们马上进入了情境,认真读起了课文,神情十分专注。
三、课堂语言的艺术性的设置语文教师讲课要有很高的语言艺术。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幽默性、感染性、号召性,会使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的吸引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堂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驱除学生的疲劳感,保持刺激学生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助于学生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四、拓宽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对于求知欲望强烈、热情好动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和不同爱好,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教于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盐城市冈中小学徐慧琴
从心理学上讲,兴趣是一种伴随着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它使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内在动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如果学生对哪个学科没有兴趣,那是根本谈不上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兴趣的培养,实践证明,这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分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和必要的。
只有学生对某学科学习有浓厚兴趣,才能引起“爱好”,才能进入最佳的状态,才能“如饥似渴”地去钻研,去探索,刻苦攻读,获得良好成绩,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呢,如何去培养这种兴趣呢?根据实践中的体会,兴趣的培养主要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培养和提高,将学生一时的兴趣与爱好转为永久兴趣,转化为学习上的孜孜不倦,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培养学习的兴趣。
一、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直观性教学,能起到化难为易、形象具体、记忆深刻的作用。
只要想办法,结合教学可以让学生看的东西还是很多的:挂图可以看,模型可以看,实物可以看,演示可以看,幻灯、投影可以看,录象、多媒体课件都可以看。
利用电教设备教学,图片设计要简洁、明快、清晰,令人赏心悦目,学生就会感到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我在语文教学中尽量多使用直观性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教学《秋游》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小朋友在草地上干什么,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来看课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怎么写的。
又如教学《大禹治水》一文,这是一个古代的传说,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给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于是老师就播放了一段大禹治水的录象,让学生看,录象很好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学生看得十分投入,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这篇课文。
再如《我们成功了》一课,我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使课文声情并茂,使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完
全置身于天安门广场热烈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欢乐场面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语文,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语言有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我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四人一小组去编谜语、编顺口溜等等,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思维非常活跃。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还真多!有的学生说:“三人一同看日落是‘春’字”。
有的学生说:“双木不成林是‘相’字”。
还有学生说:“不正就是‘歪’,上小下大就是‘尖’”。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预习新课的能力,我提前把一些生字的谜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谜面去分析这些字的构字特点。
如“鸣”字小鸟张口叫。
“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
又如“思”字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动脑。
学生尝到了编顺口溜和猜谜语的甜头,以后只要学习生字,都争先恐后地编。
枯燥无味的识字课堂变成了无拘无束的自由学习空间。
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游戏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思维活动中,以迸发学习兴趣与热情,不断获取新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巧设疑问,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此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师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学习课文,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很开心。
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当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时,老师说“三个好朋友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多有趣啊!同学们也想来商量商量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教师接着说:“那就先请大家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三至七自然段吧。
”这时,学生们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一个个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
在学生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让小朋友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让小朋友感受到自己就是其中的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了,采用三人小组学习的形式商量商量,特别是要把自己说的话给记住了,还可以加上自己的
动作。
此时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度过冬天的。
最后,在充分商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这时,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已经跃跃欲试,准备交流各自的过冬方式了。
这样,教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多样,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
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
如学完课文《乌鸦喝水》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乌鸦扔小石子喝到水的实验,验证课文中乌鸦所用的办法,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
低年级语文教村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课文,学完后,让学生把课文排演成课本剧,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小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
有些课文描写的景象十分优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画笔把美景画下来,如《水乡歌》、《夕阳真美》等课文,在画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学了《乡下孩子》,我让学生也当诗人模仿着写一段。
学了《有趣的发现》后,我布置学生课外去图书馆、上网阅读有关达尔文的故事,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利用活动课时间来讲给同学听。
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五、开展竞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好胜心较强,教学中如能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地、恰当地多组织一些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开展知识竞赛、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
有的学生不仅课内知识掌握得扎实、牢固,课外知识也很丰富,在知识竞赛中就能脱颖而出,名列前茅。
对于课外知识贫乏的学生,我就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学生的兴致很高,主动到图书馆借来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扩大了阅读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又如,在班中开展写字比赛,
表扬写得好的同学,鼓励有进步的同学,辅导后进生,激励每个学生把字写好。
还有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可以随时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每个小学生都希望能听到老师的表扬,那么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应用在恰当之处。
例如:当一名学生很好的回答上一个问题时,我会投去亲切的目光并且说:“你回答得太棒了。
”当学生没有回答对问题时我同样也会亲切的对他说:“你很勇敢,下次努力”“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回答正确的”仅仅几句简单的话,激励着学生前进,使他们渐渐地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应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攀登,也唯有如此,大面积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才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