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护理查房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崎病的护理查房
.
1
学习目标
(1)了解川崎病的定义,临床表现。 (2)掌握川崎病的护理措施。
.
2
定义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 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 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是以不明原因发热、 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和颈淋巴结肿 大、手足硬肿为特征。1967年由川崎富作用首 先报告。
.
18
病史汇报
患者男性,14岁,因“半月前晕厥一次”于 2009年11月24日入住我区,诊断:晕厥原因 待查,病毒性心肌炎?入院后经予营养心肌、 抗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支持治疗 后病情好转,于12月10日出院。出院诊断:川 崎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陈旧性下壁心梗。
.
19
体格检查
无发热,全身皮肤较苍白,无黄染及皮疹,无 皮下出血点,左颈后区可触及1个 0.5cmX0.5cm淋巴结,左右颌下均可触及1个 1.0cmX0.5cm淋巴结,均无压痛。
.
4
临床表现
⑴持续发热5日以上。 ⑵双侧结膜充血。 ⑶多形性红斑。
⑷口唇发红,草莓样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 性充血。
⑸急性期手掌与足底充血、硬结性水肿,恢复 期指尖开始脱皮。
⑹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其他表现:
心血管:冠状动脉改变、心肌炎、心包炎 泌尿:蛋白尿、白细胞 消化:呕吐、腹泻、胆囊水肿 血液:白细胞、血小板增加、贫血 呼吸:咳嗽、胸片示纹理增强 神经:嗜睡、兴奋、抽搐
.
27
出院小结:
患者因“半月前晕厥一次”于2009年11月24 日入住我区,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性心脏 病、陈旧性下壁心梗。入院后经予营养心肌、 抗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支持治疗 后病情好转,于12月10日出院。
.
28
出院指导:
继续按医嘱服药至完全康复,教育家长高度重 视防止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重要性;对家长进 行饮食、活动、个人卫生、护理措施等方面指 导;反复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遵医嘱继续 服用阿司匹林,不可随意停药、减量,必须在 医师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心脏彩 超,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生活要有规律, 制定活动及休息计划,避免剧烈运动。
另有潘生丁、维生素E,甚至搭桥术
.
23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的心率、心律、血压和心音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心血管症状的早期表现:如面色 较差、乏力、对周围不感兴趣、嗜睡、食欲不 振等。如发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音微弱、 心脏杂音等,应高度警惕,及时进行心电监护。
.
24
用药的护理
丙种球蛋白: 用法为1g/(kg・日)。在静滴丙种球蛋白的 过程中,应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Baidu Nhomakorabea
.
16
病理改变:
急性、非特异性、全身性血管炎 累及多脏器血管 冠状动脉最常受累,可扩张、血栓形成、内膜
增厚引起狭窄
.
17
治疗与预后
川崎病无特异疗法,主要是抗凝血、抗炎,密 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有无冠状动脉或心 脏的损害,本症预后良好,大多数经治疗可获 治愈。病死率为0 .5% -2%。死亡原因多为心 机梗塞或心衰,可突然死亡,多发生于病后第 3-4周。
.
25
用药的护理
阿斯匹林的使用:持续用药至症状消失(约 2~3个月)。用药期间注意有无鼻出血、皮肤 出血及肝功能损害症状。应饭后服用,可减轻 胃肠道刺激症状。
.
26
心理护理
家长常因患儿心血管受损及可能发生猝死而处于一种 焦虑、彷徨、担心、疲惫的精神状态,渴望医护人员 的心理支持。因此,应及时向家长交代病情,多给予 指导和关心,理解和安慰家长的不安心理。合理安排 好患儿床上娱乐活动,如听音乐、讲故事。关心患儿 和家长,及时评估家长对疾病了解的程度和希望了解 的知识,给家长解释有关疾病的知识,让其了解本病 的治疗方案、护理注意事项和疾病的自然过程和预后, 舒缓家长的焦虑、急躁情绪,告之家长不良的情绪会 直接影响患儿的情绪。护理患儿时要有耐心,微笑对 待患儿,语言柔和、缓慢。鼓励患儿诉说不适感受, 营造轻松愉快的病室氛围,让患儿保持良好的情绪。
.
3
流行病史:
(1)分布:日本最多(1967)。世界各地均 有报道。我国78年报道少数病例,有逐年增加 趋势。
(2)好发年龄:好发婴幼儿。50%病人在2岁 以内,4岁内占80%,也有成年患者。
(3)性别:男女比例1.3~1.5:1
(4)流行:每2~4年流行一次,冬春季。
日本共发生过3次大流行( 1979、1982年 1985年)
.
20
既往史:
患者为早产儿双胞胎,自幼体质较差,易患感 冒。
.
21
辅助检查
NT-proBNP:2688pg/ml(正常<48.8)
ECG:Ⅱ、Ⅲ 、avF可见异常Q波,ST-T改变, T波倒置。
UCG:左室壁运动相对减弱
心脏冠脉造影+CTA:右冠状动脉受压、变窄明 显,左冠脉前降支近段约60%狭窄。
.
13
.
14
诊断:
具备主要表现5项 具备主要表现4项,伴有冠状动脉改变 具备主要表现3项,伴有冠状动脉改变,诊断
为不全型,治疗相同
.
15
病因
不清,推测为: 1)感染,急性感染性疾病. 2)免疫因素,有人认为是机体对感染原因的过敏
反应参予了发病机制. 3)其他因素:如环境污染,药物,化学剂等.
CAG:左前降支近段80%狭窄,中段30%狭窄, 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
.
22
治疗原则:无特异疗法,主要是抗凝 血、抗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① 短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球蛋白 能显著减轻冠状动脉病变。 ② 长期剂量阿司匹林口服:能减缓冠状动脉 瘤发生和防止血栓形成,宜服数月,如有冠状 动脉瘤发生,则治疗应持续至冠状动脉瘤消退。
.
29
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 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冠状动脉损害而危 及性命。其次患儿家属因知识缺乏易出现紧张、 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希望大家通过 学习这堂课,能认识到及时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的同时,还应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耐心细 致地对症护理,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及健康宣教, 对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康复也有着重要作用。
.
1
学习目标
(1)了解川崎病的定义,临床表现。 (2)掌握川崎病的护理措施。
.
2
定义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 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 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是以不明原因发热、 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和颈淋巴结肿 大、手足硬肿为特征。1967年由川崎富作用首 先报告。
.
18
病史汇报
患者男性,14岁,因“半月前晕厥一次”于 2009年11月24日入住我区,诊断:晕厥原因 待查,病毒性心肌炎?入院后经予营养心肌、 抗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支持治疗 后病情好转,于12月10日出院。出院诊断:川 崎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陈旧性下壁心梗。
.
19
体格检查
无发热,全身皮肤较苍白,无黄染及皮疹,无 皮下出血点,左颈后区可触及1个 0.5cmX0.5cm淋巴结,左右颌下均可触及1个 1.0cmX0.5cm淋巴结,均无压痛。
.
4
临床表现
⑴持续发热5日以上。 ⑵双侧结膜充血。 ⑶多形性红斑。
⑷口唇发红,草莓样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 性充血。
⑸急性期手掌与足底充血、硬结性水肿,恢复 期指尖开始脱皮。
⑹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其他表现:
心血管:冠状动脉改变、心肌炎、心包炎 泌尿:蛋白尿、白细胞 消化:呕吐、腹泻、胆囊水肿 血液:白细胞、血小板增加、贫血 呼吸:咳嗽、胸片示纹理增强 神经:嗜睡、兴奋、抽搐
.
27
出院小结:
患者因“半月前晕厥一次”于2009年11月24 日入住我区,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性心脏 病、陈旧性下壁心梗。入院后经予营养心肌、 抗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支持治疗 后病情好转,于12月10日出院。
.
28
出院指导:
继续按医嘱服药至完全康复,教育家长高度重 视防止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重要性;对家长进 行饮食、活动、个人卫生、护理措施等方面指 导;反复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遵医嘱继续 服用阿司匹林,不可随意停药、减量,必须在 医师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心脏彩 超,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生活要有规律, 制定活动及休息计划,避免剧烈运动。
另有潘生丁、维生素E,甚至搭桥术
.
23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的心率、心律、血压和心音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心血管症状的早期表现:如面色 较差、乏力、对周围不感兴趣、嗜睡、食欲不 振等。如发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音微弱、 心脏杂音等,应高度警惕,及时进行心电监护。
.
24
用药的护理
丙种球蛋白: 用法为1g/(kg・日)。在静滴丙种球蛋白的 过程中,应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Baidu Nhomakorabea
.
16
病理改变:
急性、非特异性、全身性血管炎 累及多脏器血管 冠状动脉最常受累,可扩张、血栓形成、内膜
增厚引起狭窄
.
17
治疗与预后
川崎病无特异疗法,主要是抗凝血、抗炎,密 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有无冠状动脉或心 脏的损害,本症预后良好,大多数经治疗可获 治愈。病死率为0 .5% -2%。死亡原因多为心 机梗塞或心衰,可突然死亡,多发生于病后第 3-4周。
.
25
用药的护理
阿斯匹林的使用:持续用药至症状消失(约 2~3个月)。用药期间注意有无鼻出血、皮肤 出血及肝功能损害症状。应饭后服用,可减轻 胃肠道刺激症状。
.
26
心理护理
家长常因患儿心血管受损及可能发生猝死而处于一种 焦虑、彷徨、担心、疲惫的精神状态,渴望医护人员 的心理支持。因此,应及时向家长交代病情,多给予 指导和关心,理解和安慰家长的不安心理。合理安排 好患儿床上娱乐活动,如听音乐、讲故事。关心患儿 和家长,及时评估家长对疾病了解的程度和希望了解 的知识,给家长解释有关疾病的知识,让其了解本病 的治疗方案、护理注意事项和疾病的自然过程和预后, 舒缓家长的焦虑、急躁情绪,告之家长不良的情绪会 直接影响患儿的情绪。护理患儿时要有耐心,微笑对 待患儿,语言柔和、缓慢。鼓励患儿诉说不适感受, 营造轻松愉快的病室氛围,让患儿保持良好的情绪。
.
3
流行病史:
(1)分布:日本最多(1967)。世界各地均 有报道。我国78年报道少数病例,有逐年增加 趋势。
(2)好发年龄:好发婴幼儿。50%病人在2岁 以内,4岁内占80%,也有成年患者。
(3)性别:男女比例1.3~1.5:1
(4)流行:每2~4年流行一次,冬春季。
日本共发生过3次大流行( 1979、1982年 1985年)
.
20
既往史:
患者为早产儿双胞胎,自幼体质较差,易患感 冒。
.
21
辅助检查
NT-proBNP:2688pg/ml(正常<48.8)
ECG:Ⅱ、Ⅲ 、avF可见异常Q波,ST-T改变, T波倒置。
UCG:左室壁运动相对减弱
心脏冠脉造影+CTA:右冠状动脉受压、变窄明 显,左冠脉前降支近段约60%狭窄。
.
13
.
14
诊断:
具备主要表现5项 具备主要表现4项,伴有冠状动脉改变 具备主要表现3项,伴有冠状动脉改变,诊断
为不全型,治疗相同
.
15
病因
不清,推测为: 1)感染,急性感染性疾病. 2)免疫因素,有人认为是机体对感染原因的过敏
反应参予了发病机制. 3)其他因素:如环境污染,药物,化学剂等.
CAG:左前降支近段80%狭窄,中段30%狭窄, 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
.
22
治疗原则:无特异疗法,主要是抗凝 血、抗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① 短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球蛋白 能显著减轻冠状动脉病变。 ② 长期剂量阿司匹林口服:能减缓冠状动脉 瘤发生和防止血栓形成,宜服数月,如有冠状 动脉瘤发生,则治疗应持续至冠状动脉瘤消退。
.
29
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 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冠状动脉损害而危 及性命。其次患儿家属因知识缺乏易出现紧张、 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希望大家通过 学习这堂课,能认识到及时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的同时,还应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耐心细 致地对症护理,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及健康宣教, 对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康复也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