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合集下载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例如: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

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

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1. 比较: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首先要看是否有进行比较的元素。

2. 直观感受:比喻句往往会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像是用画面、声音、味道或感触来形容某个事物,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能够产生直观感受。

3. 非常规表述:比喻句常常使用一种非常规的表述方式,即用某一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不相关的事物,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非常规表述的特点。

4. 具体形象:比喻句通常使用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某种意义,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看是否使用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以及是否能够形成鲜明的图像。

5. 情感传达:比喻句常常通过表达某种情感来传达某种意义,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有情感的色彩。

6. 反义词语:比喻句常常使用反义词语来进行对比,以增强比喻的效果,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反义词语。

7. 衍生意义:比喻句往往会有一种衍生的意义,即从一个事物的特点或特征来推导出另一个事物的意义,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思考是否有衍生意义的存在。

8. 转化观念:比喻句常常会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从而引发一种转化观念,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有转化观念的存在。

9. 隐喻:比喻句通常会使用隐喻的方式来传达某种意义,即通过暗示或间接表达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隐喻的手法。

10. 符合逻辑: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即比喻句所使用的事物是否与所要表达的意义相符合。

以上是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的详细描述,通过观察比较、直观感受、非常规表述、具体形象、情感传达、反义词语、衍生意义、转化观念、隐喻和符合逻辑这十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比喻句的特点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常常使用非常规的表述方式,以及使用具体的形象、情感传达、反义词语、衍生意义等手法来增强比喻的效果。

在判断比喻句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的判断方法,并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来进行判断,以确保理解和使用比喻句的准确性。

如何辨别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

如何辨别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

如何辨别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如何辨别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辨别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知道,在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常常用“像、如、仿佛、是、成为”等比喻词来连接,我们也常常根据这些词语来识别判定比喻句,但并不是凡出现这些词语的句子就一定是比喻句。

依据比喻的定义,要构成比喻,其本体和喻体必须同时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它们必须是有着质的差别的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第二,它们之间有某种相似点。

这两个条件是判断是不是比喻句的最基本的依据。

例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例2: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简析】例1的本体是“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喻体是“踊跃的铁的兽脊”,它们属于性质不同的事物,“起伏的连山”在夜晚快速行船的远望中,与“踊跃的铁的兽脊”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所以是比喻句。

例2中“他”的眼睛与“他父亲”的'眼睛虽然有相似点,即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但相比的都是眼睛,没有质的差别,所以仅仅是比较,而不是比喻。

出现了“像、如、仿佛、是、成为”等词语,在形式上与比喻相类似的非比喻语句,其辨析方法,也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属于下面几种情况的,都不是比喻。

一、表示两种事物比较的如例2、二、表示一般的“用语言文字对事物的形象进行描绘”的例3: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简析】句子用“着了魔”这种状态生动地写出了观众看戏时的情绪变化,但句子里并没有本体和喻体,所以不是比喻。

三、表示对一种情况的推测、揣度的例4:他霍地站起来,扭头就走,像是生气了。

【简析】“像是生气了”只是对“他”离开的原因的一个推测,句子里也没有本体和喻体,所以不是比喻。

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格,在文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使用往往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达感情氛围,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

那么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使要描写的事物更加得形象而生动具体。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而且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犹如、如同、彷佛、成了等。

(低年级不需要掌握这么多)二、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语言、神态(表情)、动作、思想和感情(心理活动)。

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

例如: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2)把植物拟人化。

例如: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例如: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温馨提示:拟人句中不能出现比喻词。

例如:1、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

(比喻句)2、春风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

(比喻句+拟人句)3、天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会心地向我们问候。

(拟人句)4、天空中的星星像少女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会心地向我们问候。

(比喻句+拟人句)练习(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母爱似山,父爱似海。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如何判断比喻句(1)

如何判断比喻句(1)

如何判断比喻句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1.明喻。

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

2.暗喻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3.借喻。

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

二、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导读: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

要牢记不能将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

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

”“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

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

”“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

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

”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

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典型例题1.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例: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1)美丽的彩虹像一座弯弯的长桥。

( ) ( ) ( )(2)黄澄澄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 ) ( ) ( )解析比喻的特点是用两个不同种类的而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

(1)句中有本体、比喻词,应补充上喻体:“绿色的海洋”。

把小兴安岭连绵起伏的山上一望无际的树木连成片的样子比作“绿色的海洋”。

(2)句中有比喻词、喻体,应补充上本体:“翠鸟头上的羽毛”,把翠鸟头上羽毛的样子、颜色比作橄榄色的头巾。

强化训练1.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1)一片片晚霞,倒映在小河里,好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 )(2)王宁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3)太阳像个忠实的向导,在空中给你指点方向。

( )(4)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 )(5)小草在大雨中剧烈地摇晃着,好像要折断腰似的。

如何区分比喻句

如何区分比喻句
如何区分比喻句?
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 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 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 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 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 比如: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遮遮掩掩的。
不要把有“像”、 “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 喻句。多数情况下,‘像 “、“好象”、“仿佛” 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 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
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 度ຫໍສະໝຸດ 。他刚才好像出去了。(3)表示例举。
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 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 是桃儿、杏儿、梨儿。

如何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如何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如何区分比喻和非比喻我们都知道,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其中明喻的喻词非常丰富,比如,像,好像,仿佛,像……一样,犹如,宛如,宛若等,尤其是“像”“好像”“仿佛”最常见,因此,句子中出现了这样的词语,往往会被误判为比喻。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题型:非比喻句判断。

那么,如何区分比喻和非比喻呢?【例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寻找答案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铺垫工作,找找其中的比喻,试着“验明真身”。

A.将“一带一路”比方为“新引擎”,二者不同类,且用了“成为”这个暗喻的喻词,确定为比喻句。

C.将“网络病毒”比方为“洪水猛兽”,二者不同类,且用了“……般”这个明喻的喻词,确定为比喻句。

D.比较抽象,通过找主干,发现本句将“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的观念比方为“弯道超车”,二者不同类,可以构成比喻。

排除了ACD,答案是B项。

为什么呢?B项,句中用了一个非常像喻体的“及时雨”,如果这样来用这个短语——宋江就是扶危济困的及时雨——肯定就是比喻了,因为宋江和“及时雨”非同类,适时而降的雨,用来比喻仗义疏财及时施以援手的宋江是非常形象的。

可是,本句中的“及时雨”实指一场来得及时的雨,没有把它拿来作为喻体使用,所以不含比喻的意味。

结论1:作为本义而非喻体使用的词语,不是描写的实际对象,不能形成比喻。

这个结论背后的实质是,比喻的喻体是拿来打比方的,其本义不是句子要表达的真实目的,而是对真实目的的一种比方或形容,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怎样判断比喻句份

怎样判断比喻句份

怎样判断比喻句?一:误区: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喻体,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二:什么是比喻句?本体比喻词喻体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和暗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1.“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常常以“甲像乙”的格式出现,“明喻”比喻关系明显,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有“像”“好像”“似的”“像……一样”等,这样的比喻句比较容易判断。

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把“”比作“”)再如,露似真珠月似弓。

2.暗喻即暗暗的打比方,“暗喻”比喻关系含蓄而不太明显,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一般用“是”“成为”“变成”等,而不是“像”、“好像”之类的比较明显的比喻词,因此不细心去想,就不容易判断出是比喻句。

如,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再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三、认识比喻句的构成1.定义2.将作比较的两种事物是否不同类。

比喻句必须具有两种事物作对比,即必须有本体、喻体。

但是,光具有两种事物还不能算是比喻,还必须看本体和喻体是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

如果是不同类的事物,那这个句子就是比喻句;如果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作比较,那这个句子就不是比喻句;不要把句中带有“像”“似”等词语的句子都当做比喻句。

怎样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怎样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怎样判断是不是比喻句怎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难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判断的方法: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相关例子:1、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原始森林就像是一个*格粗犷骠悍的山野大汉。

3、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4、美丽的*虹就像一座七*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6、弯弯的月亮像1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7、几次渗地雨下过,玉米苗像气吹似的长起来,没多久,一年一度的青纱帐又出现了。

8、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割一样9、田垄里的麦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翘首苦盼着下雨。

10、她那张皱纹纵横的脸,舒展得像绸缎一般,光闪闪的。

11、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

”12、菜园里,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畦畦朝气勃勃。

13、雨中的桃林,没有尘埃,没有鸣噪,幽静得像是仙境。

14、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15、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6、恋爱就像智力竞赛,规则能够设置无数,但有1条却一向去不掉,那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高分总是被优先淘汰。

17、庄稼灰塌塌的全拧成了绳,地上一踩就冒起一股*。

18、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19、石榴的外表像一个球状的小口花瓶,它的皮是黄褐*的,剥开皮一看,一粒粒晶莹透明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一层之后一层。

20、麦子长势差,稀稀拉拉,又细又蔫又黄,像*尾巴草一样短小干瘪。

21、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22、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都是五颜六*的了!23、生长在剑叶心中的菠萝,从院子里的绿叶丛中好奇地探着头,张望着,窥探着来往的旅客。

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在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句子。

虽然句子中有“像”和“像”等词,但它们不是比喻句。

这些非比喻句成了我们在判断真正的“比喻句”时迷惑的敌人。

我们应该记住,隐喻词不能作为判断隐喻句的主要依据,我们应该主要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隐喻关系。

比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下来的一样。

”“画莲”和“湖中摘莲”之间有一个简单的意象,不是比喻。

再比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像一对猫耳朵。

”“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其实是相似的,并不是隐喻性的。

“树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

”以本质不同的“叶”(本体)和“蝶”(载体)为例。

它们通过“意象”(比喻性的词)联系在一起。

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明确隐喻句有以下两个特点:(1)句中有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隐喻词。

(2)句子中的本体和喻体一定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存在相似性和隐喻关系。

典型例子1.根据例句在下面的比喻句中标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出埃及记》:弯曲。

月亮就像一艘船。

(本体论)(隐喻)(隐喻)(1)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长长的弯桥。

() () ()(2)黄澄澄的柿子像小灯笼一样被树枝覆盖。

() () ()分析隐喻的特点是比较两种不同的相似事物。

(1)句中有本体和隐喻词,应辅以隐喻:“绿色海洋”。

把小兴安岭连绵起伏的山丘上一望无际的树木比作“绿色的海洋”。

(2)如果句中有隐喻和喻体,则应加上本体:“翠鸟头上的羽毛”,翠鸟头上羽毛的外观和颜色应比作一条橄榄色围巾。

大强度训练1.判断下列哪个句子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括号内打“”。

(1)一片片晚霞,映在河面上,似乎开了一朵大梳子花。

()(2)王宁长得像他爸爸。

()(3)太阳就像忠实的向导,在空中给你指路。

()(4)主桥与22孔引桥相连,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江面。

()(5)大雨中草剧烈摇摆,仿佛要压断腰。

()2.在下面的比喻句中标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1)每棵榕树就像一把从上到下张开的绿色大丝绒伞。

怎样区别比喻句与非比喻句

怎样区别比喻句与非比喻句

怎样区别比喻句与非比喻句
董小平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带有“像、好像、好似”等这类词语的结构并非都是比喻句中的明喻。

为了防止因辨别标准模糊而误判的现象,弄清比喻句的三要点,了解和掌握非比喻句的几种表现形式,很有必要。

下面,就从二方面作一点探讨。

一、比喻旬比喻,就是打比方。

只有相似,才能构成比喻;
【总页数】1页(P53-53)
【作者】董小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怎样辨认比喻句与非比喻句 [J], 历岗
2.非度量属性特征的典型性与比喻句的形成 [J], 刘春卉
3.判断比喻句的"试金石"——《观潮》中的比喻句与疑似比喻句分析 [J], 杨美芳;张菜华
4.《习近平用典》泰译版中的比喻句翻译研究 [J], 刘梦
5.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辨别 [J], 吕可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第一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什么叫比喻句?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如:露似真珠月似弓。

(明喻)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暗喻)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借喻)应该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A ,表示同类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B,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C,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D,表示联想,想象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方法

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方法

为你精心推荐:比喻句 | 排比句 | 拟人句 | 夸张句 | 反问句 | 设问句 | 对偶句小学复习经常会出现一些让同学们判断是否是比喻句的题目,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比喻句。

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什么叫比喻句?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如:露似真珠月似弓。

(明喻)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暗喻)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借喻)应该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判断方法(共15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判断方法(共15类)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判断方法1.比喻的判断方法: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型的事物;②本体和比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性;③要有比喻词(注意:不一定有比喻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2.比拟的判断方法:①是否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②拟人句使所写“物”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3.借代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②看是否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4.夸张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有对客观事实的夸大或缩小;②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5.对偶的判断方法:①看结构是否相同、字数是否相等、意思是否相关或相反;②看音节是否匀称、音律是否具有和谐的美感。

6.排比的判断方法:①看内容是否紧密关联、结构是否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是否基本一致;②看是否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

7.设问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是无疑而问;②看问句后面是否带有回答;③看答案是否和问句相关。

8.反问的判断方法:①看问句后面是否有回答,如果没有,就是反问;②看问句是否表达的是强烈的肯定的意思。

1.比喻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比喻与非比喻句子辨析

比喻与非比喻句子辨析

比喻与非比喻句子辨析1. 用“好像”造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用“好像”造比喻句:大树上的苹果好像那过年用的红灯笼。

夏天,池塘里的荷叶好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蔚蓝的天空中,一朵朵白云好像一只只小绵羊在天空中走来走去。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像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在学生眼里,教师好像那勤劳的园丁,无私地为学生们贡献着全部用“好像”造非比喻句:天气阴了起来,好像要下雨。

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好像给我讲过这个故事。

我好像做过这道题,因为我还有一些印象。

看他痛苦的表情,他好像受伤了。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

读音:好像[ hǎo xiàng ]释义:有些像,仿佛。

近义词: 1.如同[ rú tóng ]:好像,类似。

2.相像[ xiāng xiàng ] :彼此有共同之处。

3.似乎[ sì hū ]:仿佛,有些像。

2. 有比喻词而不是比喻句的句子有哪些有比喻词而不是比喻句的句子有哪些?一、表示比较的1、她还像过去一样爱打球。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复样高大美丽。

3、小明长得很像他爸爸。

4、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二、表示举例1、像你这样健壮的人应该去当运动员。

2、像雷锋这样的人值制得我们好好学习。

三、表示猜测:1、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心百事。

2、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3、他脸色苍白,好像是病了。

四、表示想像1、天边的白云,仿佛被涂上了五彩缤纷的颜料。

2、雾天的树林仿佛披上了半透明的轻纱。

3、这块大石头好像是从天外飞来度的一样,高大突兀,人问们把它叫做“飞来石”。

五、一些表达感觉的句子可以归入通感,也不是比喻句(就比喻和通感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争论很多,让人有无所适从之感。

)1、我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

2、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3、听了老师的夸奖,我的心情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什么叫比喻句?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如:露似真珠月似弓。

(明喻)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暗喻)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借喻)应该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四、表示联想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比喻句举例1.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3.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5.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6.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7.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8.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9.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10.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1.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12.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3.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14.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15.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6.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17.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18.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19.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2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1.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22.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23.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4.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

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25.书是智慧的钥匙。

26.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

27.企业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

28.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

29.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

30.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

31.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

32.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

33.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

34.书就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5.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3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8.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39.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40.那个人骨瘦如柴.41. 这个人壮硕如牛.42.在图书馆扒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像晚年石钟乳一样43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44.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45.棉花像雪一样。

46.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47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48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49.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50.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5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5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54.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一只恶狼。

55.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受了惊的小鸟飞也似的逃跑了。

56.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57.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58.她的文章写得很好。

结构就像人体内的神经结和神经网的关系那样严密。

59.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60.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61.食堂开饭时,全校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挤成一团。

62.敌机逃窜了,我们的飞机紧紧追在后面,像豺狗追小白兔一样,一前一后。

63.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64.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65.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66.北极星橡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67.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

68.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69.我像风筝一样, 不能远走高飞,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 荡了出去又回来。

70.荷叶像一把小伞。

71.顿时,我的泪水像断了线一样,夺眶而出。

72.花儿绽开了笑脸修改病句何为“病句”?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

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

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

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

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如何辨析病句。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

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

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对症下药、原意不变、多就少改。

小学语文六年级修改病句(病因及例子)病因:成分(份)残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不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

对于此毛病,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横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

知道缺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如:少先队员们和积极响应学习雷锋改: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

巩固练习:⑴通过游览长城,使我受到了教育。

⑵我们募捐活动。

⑶凶残的敌人把浑身打得遍体鳞伤。

⑷课文赞扬了默默无闻。

⑸通过主题会,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用词不当(褒、贬、范围、大小)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特别要注要,分辩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否则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

如:小明办事不调查研究,不和别人商量,他这种办事果断的做法,受到大家的批评。

改:小明办事不调查研究,不和别人商量,他这种办事武断的做法,受到大家的批评。

巩固练习:⑴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⑵眼前像隔着雾,看东西不明不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