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和汉语中比喻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和汉语中比喻的差异

[摘要]英、汉语中的比喻在英语国家的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就出现了在英美文化中提到某些事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种特征,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联想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差异,便构成了英汉比喻中的民族文化特色。

[关键词]比喻民族文化

由于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所以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特征与某些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在这方面英汉比喻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英语国家的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就出现了在英美文化中提到某些事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种特征,而在中国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或者是其他的特征。同样,当中国人一提到某些事和物时就可联想到某些特征,而英美人就根本联想不到任何特征。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联想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差异,便构成了英汉比喻中的民族文化特色。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不同

中国人受佛家思想影响较深,佛教对中国的习俗、思想的影响在比喻中也得到体现。英美和大多数西方人都信奉基督教,他们常用《圣经》中的人名和故事情节来做比喻的喻体。如中国人认为如来佛(Buddha)是万能的,而西方则认为上帝(God)是至高无上的;中国人的爱神是月老(The Moon Lord),英美人的爱神则是雅典娜(Athena);中国人死后要去见阎王(Yama),而西方人认为统治地狱的是撒旦(Satan)。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比喻随时可见其留下的痕迹。中国有很多民谚,如: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平时不努力,用时应付一下;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高招;用“人为一口气,佛为一炷香”说明做人的根本原则。

Armageddon(大决战)出自圣经。圣经说,世界末日到来之前,善与恶将在Armageddon这个地方进行决战,因此,此词转喻为“大战”:又如Glasnost unleashed, Like Prometheus unbound, can ignite a holocaust as easily as it can warm a conversation, and the shift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a market economy may work only i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willing to loosen its stranglehold on commerce. (“开放”的力量一旦敞开发挥,就会像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一样,它既可能是鼓励对话,也可能轻而易举地引起一场大灾难。要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中央政府必须愿意解除对商业的严格管制。)? Prometheus unbound的原义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转义“释放出来的巨大力量”。英语中用这类宗教和神话做比喻的很多,如:Achilles’heal(阿其里斯的脚踵)——指一个人(或组织、国家等)的致命弱点;a Pandora′s box(潘多腊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指看上去有用却引起祸害的礼物或其他物品。二、文学艺术和历史背景不同

上面我们已经谈到人们在说话和写信时喜欢用宗教、传说中的人物或事件做比喻,同样,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学中的事件、人物也在比喻中频繁、适时地出现,以使得言谈、文章更加生动、简洁、充满趣味性并易于接受。

汉语中的文学典故多出自《红楼梦》、》、《西游记》中的人物和事件。如:用“你看他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出自《红楼梦》)比喻某人没见过世面;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比喻所有筹备工作都已做好,只欠关键的一点。

当然,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于英美国家的文学艺术、历史是不能置之不理的,否则很多句子我们是无法理解的。如:You think you are goddamned Tarzan? Tarzan(塔尔赞)是美国人巴勒的冒险故事《人猿泰山》中主人公的名字,常用它来比喻健壮、灵活的男子。又如:Am I deserving it? Am I a Frankenstein(我难道是弗兰金斯坦吗?我真的活该吗?) a Frankenstein(弗兰金斯坦)指杀伤原制造者的怪物或东西,也指制造这种东西的人以及可怕的怪物或人——这是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金斯坦》中的人物。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医学院的

学生。他把尸体中的骨头取来,制造了一个似人的怪物,最后自己被这个怪物杀害。

三、社会风貌和行为习惯不同

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一会儿就回来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早该换了。简直像麻酱煮饺子。”这个比喻很别致,很生动,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既没有吃过“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难怪他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常说It was packed like sardines.(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堪)。这种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能欣赏其妙处,因为见过打开的沙丁鱼罐头的人很少,看到一个又小又扁的罐头盒里,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的人是不多的。

在翻译过程中如遇到相同喻义、不同喻体的情况时,只能根据译语国家的习惯进行意译,不能直译。如:as timid as hare, as timid as rabbit(胆小如鼠)。英语民族认为兔子是胆小的象征,而中国人却认为兔子代表敏捷。中国人认为胆小的是老鼠,故有“胆小如鼠”之说;再比如,as mean as louse(铁公鸡一毛不拔)。Louse(虱子)是生长在人的毛发里或皮肤上的寄生体,以吮吸人的血液为生,所以英语民族认为虱子是守财奴似的动物;而中国人过去常用鸡毛掸子掸去家具上的尘土。鸡毛来自于公鸡,而铁公鸡是拔不下来一根毛的,所以就有了铁公鸡一毛不拔的说法。这种差别完全是因为人们的传统概念不同。类似的例子还有:You stubborn mule.倔得像头驴,a red ray to a bull.惹是生非,as cunning as a dead pig.狡猾得像狐狸.as cool as cucumbers.稳如泰山。

比喻最富于艺术表现力,是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常常给人以美的回味,因此他成了一种高频率、高效率的修辞手段。但是,不少英语工作者,由于不了解比喻的民族特色,不知道英汉语言修辞以及所引起的联想方面的差异,有时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地道的英语比喻,同样也不能灵活地将汉语里的比喻准确地译成英文。这样,就难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影响我们同外国朋友的交流。好在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英语是一种世界流行的语言,大多数中国人也把英语作为自己第二语言,尤其是随着国际贸易,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都将促使我们加强对英语民族的了解,对英语语言的学习。英语中的比喻是英语中的精华,民族特-

色的体现,我想所有的英语学习者,尤其是英汉语言翻译的工作者都会重视英汉比喻的文化特色,以此来让更多的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能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

参考文献:

[1]萨庇尔.语言.

[2]作者: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3]李佐文,郑朝红.语言与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